杜甫诗歌赏析选2011
《杜甫诗》赏析全文

《沉郁顿挫的杜甫诗》一体化讲义一、诗人简介杜甫(公元712--770),汉族,字子美,河南巩县(今郑州巩义)人,世称杜工部、杜拾遗,自号少陵野老,是我国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为国为民,英年早衰,诗圣,世界文化名人,与李白并称“李杜”。
杜甫祖籍襄阳(今湖北襄樊市),远祖为晋代功名显赫的杜预,乃祖为初唐诗人杜审言,杜甫本人出生于河南巩县(今郑州巩义)。
杜甫曾任左拾遗、检校工部员外郎,因此后世称其杜拾遗、杜工部。
杜甫生活在唐朝由盛转衰的历史时期,其诗多涉笔社会动荡、政治黑暗、人民疾苦,他的诗被誉为“诗史”。
杜甫忧国忧民,人格高尚,诗艺精湛,被后世尊称为“诗圣”。
杜甫一生写诗一千四百多首,其中很多是传颂千古的名篇,比如“三吏”和“三别”,并有《杜工部集》传世;其中“三吏”为《石壕吏》《新安吏》和《潼关吏》,“三别”为《新婚别》《无家别》和《垂老别》。
杜甫的诗对后世影响深远。
杜甫善于运用古典诗歌的许多体制,并加以创造性地发展。
他是新乐府诗体的开路人。
他的乐府诗,促成了中唐时期新乐府运动的发展。
他的五七古长篇,亦诗亦史,展开铺叙,而又着力于全篇的回旋往复,标志着我国诗歌艺术的高度成就。
杜甫在五七律上也表现出显著的创造性,积累了关于声律、对仗、炼字炼句等完整的艺术经验,使这一体裁达到完全成熟的阶段。
1、杜甫的思想杜甫的思想核心是儒家的仁政思想。
他有“致君尧舜上,再使风俗淳”的宏伟抱负。
他热爱生活,热爱人民,热爱祖国的大好河山。
他嫉恶如仇,对朝廷的腐败、社会生活中的黑暗现象都给予批评和揭露。
他同情人民,甚至幻想着为解救人民的苦难甘愿做自我牺牲。
所以他的诗歌创作,始终贯穿着忧国忧民这条主线,以最普通的老百姓为主角,由此可见杜甫的伟大。
他的诗具有丰富的社会内容、强烈的时代色彩和鲜明的政治倾向,真实深刻地反映了安史之乱前后一个历史时代政治时事和广阔的社会生活画面,因而被称为一代“诗史”。
杜诗风格,基本上是“沉郁顿挫”,语言和篇章结构又富于变化,讲求炼字炼句。
杜甫的诗句赏析

杜甫的诗句赏析杜甫的诗句赏析杜甫在中国古典诗歌中的影响非常深远,被后人称为“诗圣”,他的诗被称为“诗史”。
后世称其杜拾遗、杜工部,也称他杜少陵、杜草堂。
以下是小编带来杜甫的诗句赏析的相关内容,希望对你有帮助。
杜甫的诗句赏析例1杜甫唐七言律诗:《登高》原文:风急天高猿啸哀,渚清沙白鸟飞回。
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
万里悲秋常作客,百年多病独登台。
艰难苦恨繁霜鬓,潦倒新停浊酒怀。
《登高》参考注释:①渚:水中的小洲。
②回:回旋。
③潦倒:困顿,衰颓。
④新停:指当时杜甫因患病而停酒。
⑤落木:落叶。
⑥萧萧:风吹树叶飘落的声音。
⑦悲秋:因秋生悲意。
⑧百年:人的一生,此指年老。
杜甫唐七言律诗:《登高》赏析:这首诗是大历二年(767)年杜甫在夔州时所作。
萧瑟的秋天,在诗人的笔下被写得有声有色,而引发出来的感慨更是动人心弦。
这不仅由于写了自然的秋,更由于诗人对人生之秋所描绘的强烈的感情色彩。
颔联状景逼真,是后人传诵的名句。
颈联两句,十四个字包含了多层含意,备述了人生的苦况,更令人寄予强烈的同情。
这是一首重阳登高感怀诗。
诗前半首写登高所闻所见情景,是写景;后半首写登高时的感触,为抒情。
全诗通过登高所见秋江景色,倾诉了诗人长年漂泊老病孤愁的复杂感情,百感交集,思绪万千。
全诗八句四对,对偶精巧,用韵讲究。
其中颔联字字珠玑,已成为千古佳句。
杜甫的诗句赏析例2杜甫唐五言律诗:《江汉》原文:江汉思归客,乾坤一腐儒。
片云天共远,永夜月同孤。
落日心犹壮,秋风病欲疏。
古来存老马,不必取长途。
《江汉》参考注释:杜甫唐五言律诗:《江汉》赏析:江汉思归客,乾坤一腐儒。
漂泊江汉,我这思归故乡的天涯游子,在茫茫天地之间,只是一个迂腐的老儒。
“江汉”,长江、汉水之间。
首联表达出诗人客滞江汉的窘境,有自嘲意。
“思归客”是杜甫自谓,因为身在江汉,时刻思归故乡,但思归而不得,饱含天涯沦落的无限辛酸。
“乾坤”,即天地。
“腐儒”,迂腐的读书人,这里实际是诗人自指不会迎合世俗。
杜甫的诗歌及赏析精彩9篇

杜甫的诗歌及赏析精彩9篇(经典版)编制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核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批人:__________________编制单位:__________________编制时间:____年____月____日序言下载提示:该文档是本店铺精心编制而成的,希望大家下载后,能够帮助大家解决实际问题。
文档下载后可定制修改,请根据实际需要进行调整和使用,谢谢!并且,本店铺为大家提供各种类型的经典范文,如总结报告、心得体会、应急预案、演讲致辞、合同协议、规章制度、条据文书、教学资料、作文大全、其他范文等等,想了解不同范文格式和写法,敬请关注!Download tips: This document is carefully compiled by this editor. I hope that after you download it, it can help you solve practical problems. The document can be customized and modified after downloading, please adjust and use it according to actual needs, thank you!Moreover, our store provides various types of classic sample essays, such as summary reports, insights, emergency plans, speeches, contract agreements, rules and regulations, documents, teaching materials, complete essays, and other sample essays. If you would like to learn about different sample formats and writing methods, please pay attention!杜甫的诗歌及赏析精彩9篇杜甫是我国古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其诗有“诗史”之美誉,他本人被后世尊为“诗圣”。
杜甫诗歌赏析选2011

江汉江汉思归客,乾坤一腐儒。
片云天共远,永夜月同孤。
落日心犹壮,秋风病欲苏。
古来存老马,不必取长途。
(1)诗人借“老马识途”的典故,表达怎样的情怀?(2)本文写景的作用是什么?(3)这是杜甫晚年客滞江汉时所写的一首诗。
诗中二三联用了“片云”、“孤月”、“落日”、“秋风”几个意象,请分析其情景交融的意境。
( 4)有人认为这首诗洋溢着诗人自强不息的精神,也有人认为这首诗表达了诗人的怨愤之情,你同意哪种看法?请说明理由。
亦可另抒己见。
春夜喜雨好雨知时节,当春乃发生。
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
夜径云俱黑,江船火独明。
晓看红湿处,花重锦官城。
(1)选出对杜甫《春夜喜雨》一诗理解分析不正确的一项:()A.开头两句,诗人运用拟人修辞手法,仿佛春雨知道农时,应时即来。
B.中间四句,诗人分别从听觉和视觉落笔,写了“好雨”润物之功,诗人爱雨之心。
C.最后两句,诗人设想雨后晨景:雨过天晴,成都城中处处落英缤纷。
D.全诗虽不露一个“喜”字,但从“潜”、“润”、“细”、“湿”等字却可以体会出诗人喜雨之情。
秋兴八首(其一)玉露①凋伤枫树林,巫山巫峡气萧森。
江间波浪兼天涌,塞上风云接地阴。
丛菊两开他日泪②,孤舟一系故园心。
寒衣处处催刀尺,白帝城高急暮砧③。
【注】①玉露:白露。
②他日泪:往年之泪。
③暮砧:黄昏时分的捣衣声。
此诗是诗人55岁时,于安史之乱后大历元年(766)旅居夔州时的作品。
前人曾说这首诗是情景“和谐统一的典范”,你是否同意此说?请结合诗中的某一句来鉴赏。
绝句迟日江山丽,春风花草香。
泥融飞燕子,沙暖睡鸳鸯。
[注释]1.迟日:春天日渐长,所以说迟日。
2.泥融:这里指泥土滋润。
3.鸳鸯:一种水鸟,雌雄成对生活在水边。
1.写出这首诗歌的艺术手法。
2.这首诗歌表现出春天怎样的特征?绝句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窗含西岭千秋雪,门泊东吴万里船。
[注释]1. 鹭:一种水鸟名,鹭鸶。
2. 西岭:指岷山。
3. 千秋雪:终年不化的积雪。
杜甫诗歌的赏析

杜甫诗歌的赏析杜甫诗歌的赏析在学习、工作、生活中,大家最不陌生的就是诗歌了吧,诗歌是按照一定的音节、韵律的要求,表现社会生活和人的精神世界的文学体裁。
那么什么样的诗歌才是好的诗歌呢?以下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杜甫诗歌的赏析,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杜甫诗歌的赏析1《房兵曹胡马诗》作者:杜甫【唐代】胡马大宛名,锋棱瘦骨成。
竹批双耳峻,风入四蹄轻。
所向无空阔,真堪托死生。
骁腾有如此,万里可横行。
【译文】:房兵曹的这一匹马是产自大宛国的名马,它那精瘦的筋骨像刀锋一样突出分明。
它的两耳如斜削的竹片一样尖锐,跑起来四蹄生风,好像蹄不践地一样。
这马奔驰起来,从不以道路的空阔辽远为难,骑着它完全可以放心大胆地驰骋沙场,甚至可托生死。
拥有如此奔腾快捷、堪托死生的良马,真可以横行万里之外,为国立功了。
【鉴赏】:诗分前后两部分。
前面四句正面写马,是实写。
诗人恰似一位丹青妙手,用传神之笔为我们描画了一匹神清骨峻的“胡马”。
它来自大宛(汉代西域的国名,素以产“汗血马”著称),自然非凡马可比。
接着,对马作了形象的刻画。
南齐谢赫的《古画品录》提出“六法”,第一为“气韵生动”,第二即是“骨法用笔”,这是作为气韵生动的首要条件提出来的。
所谓“骨法”,就是要写出对象的风度、气格。
杜甫写马的骨相:嶙峋耸峙,状如锋棱,勾勒出神峻的轮廓。
接着写马耳如刀削斧劈一般锐利劲挺,这也是良马的一个特征。
至此,骏马的昂藏不凡已跃然纸上了,我们似见其咴咴喷气、跃跃欲试的情状,下面顺势写其四蹄腾空、凌厉奔驰的雄姿就十分自然。
“批”和“入”两个动词极其传神。
前者写双耳直竖,有一种挺拔的力度;后者不写四蹄生风,而写风入四蹄,别具神韵。
从骑者的感受说,当其风驰电掣之时,好像马是不动的,两旁的景物飞速后闪,风也向蹄间呼啸而入。
诗人刻画细致,唯妙逼真。
颔联两句以“二二一”的节奏,突出每句的最后一字:“峻”写马的气概,“轻”写它的疾驰,都显示出诗人的匠心。
2011年江苏语文高考题诗歌鉴赏杜甫:春日忆李白

2011年江苏语文高考题诗歌鉴赏杜甫《春日忆李白》赏析白也诗无敌,飘然思不群。
清新庾开府,俊逸鲍参军。
渭北春天树,江东日暮云。
何时一樽酒,重与细论文?天宝三年(744)夏,一个33岁、寂寂无名、进士落第近十年的落魄书生,一位44岁、名满天下、刚被赐金放还的失意天才,在东都洛阳相遇了。
他们齐游梁、宋(今河南商丘一带),次年(天宝四年·745)再游齐鲁(今山东省),无情的历史居然网开一面,给了两位寂寞的俊才两次惺惺相惜的机会!年龄的差距、声名的悬殊、气质的迥异,丝毫没有影响两颗高贵心灵的交流,短暂的相聚之后,杜甫与李白为世人留下了一段堪比“子期伯牙”般永恒伟大的知音佳话。
诗人间的情谊自然要用诗歌来表达,杜甫专为李白写过十首诗,这首《春日忆李白》写于天宝六年(747),当时杜甫在长安谋求汲引,李白在越中(浙江绍兴)、金陵(江苏南京)一带漫游。
诗人对李白由衷的赞佩以及真挚的想念之情,至今读来依然令人感怀而神往——“李白啊!你奇伟的诗作无人能敌;你飘逸的才思卓尔不群。
诗风清新,堪比北周的庾信;诗格俊逸,有如南宋的鲍照。
如今,我们渭北、江东天各一方,遥相思念之情,就像这春天的绿树一般葱茏,像天边的暮云一样踊聚。
什么时候?才能与你同桌共饮,再次把酒论诗呢……”诗人首联概括赞美李白的天才:“白”,李白;“无敌”,无人能比得上;“飘”,豪放飘逸;“不群”,超凡脱俗;“也”、“然”两个语助词,既加强了赞美的语气,又加重了“诗无敌”、“思不群”的分量。
之所以“诗无敌”,就在于他思想情趣,卓异不凡,因而写出的诗,出尘拔俗,无人可比。
因果分明,决非诳语。
这样热情洋溢的夸赞,如果在泛泛之辈,就显然是无耻的阿谀奉承了。
但是,言者是性格沉稳的杜甫,对方是名扬海内的李白,没有深刻的理解,不是由衷的钦佩,是绝不能出如此直白的赞语的。
相知之深,感情之诚,脱口而出之际,便已明矣。
颔联具体评价李白的诗风:“庾开府”,指北周官至骠骑大将军、开府仪同三司(司马、司徒、司空)的著名诗人庾信,其晚年作品一扫绮丽之风而显“清新”之风;“鲍参军”,指南朝宋时任荆州前军参军的著名诗人鲍照,其诗赡远遒丽、“俊逸”多姿。
杜甫《春望》诗歌翻译及赏析

杜甫《春望》诗歌翻译及赏析杜甫《春望》诗歌翻译及赏析杜甫《春望》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
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
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
白头搔更短,浑欲不胜簪。
【参考译文1】国家已经破碎不堪,只有山河还在。
长安城里又是春天了,但是经过叛军的烧杀抢掠,早已满目荒凉,到处长着又深又密的草木。
虽然春花盛开,但看了不是使人愉快,而是让人流泪,觉得花好像也在流泪;虽然到处是春鸟和鸣,但心里由于和家人离别而忧伤,听了鸟鸣,不仅不高兴,还让人惊心。
战乱持续了很长时间了,家里已久无音讯,一封家信可以抵得上一万两黄金那么宝贵。
由于忧伤烦恼,头上的白发越来越稀少,简直连簪子也戴不了了。
【参考译文2】故国沦亡,空留下山河依旧,春天来临,长安城中荒草深深。
感叹时局,看到花开也不由得流下眼泪,怨恨别离,听到鸟鸣也禁不住心中惊悸。
战火连绵,如今已是暮春三月,家书珍贵,足抵得上万两黄金。
痛苦中我的白发越搔越短,简直要插不上头簪。
【韵译】:长安沦陷国家破碎,只有山河依旧,春天来了城空人稀,草木茂密深沉。
感伤国事面对繁花,难禁涕泪四溅,亲人离散鸟鸣惊心,反觉增加离恨。
立春以来战火频连,已经蔓延三月,家在鄜州音讯难得,一信抵值万金。
愁绪缠绕搔头思考,白发越搔越短,头发脱落既短又少,简直不能插簪。
赏析:公元755年11月,安禄山在范阳(今北京西南)发动兵变,次年6月就攻进长安。
唐玄宗仓惶出逃西蜀。
当时杜甫正护送家眷到乡下避难。
当他听说太子李亨7月在灵武(今宁夏灵武)即位(庙号肃宗),立即从鄜州(今陕西富县)羌村动身投奔新朝廷。
中途,被叛军俘获,解送沦陷的长安,直到757年4月才逃脱,到达凤翔(今陕西凤翔)的肃宗朝廷。
这期间,他触景生情,感慨国事,写下了诸如《月夜》、《哀王孙》、《悲陈陶》、《悲青坂》、《塞芦子》、《哀江头》、《对雪》和《春望》等名篇。
《春望》当写于757年1月,他逃离长安的前夕。
诗篇集中抒发了诗人伤悼国家残破、眷念亲人离散生死不知,“感时”与“恨别”交织的满腔愁情.全诗以“望”字贯穿始终。
诗歌解析杜甫诗赏析

诗歌解析杜甫诗赏析诗歌解析杜甫诗赏析精选篇1朝代:唐朝|作者:杜甫知章骑马似乘船,眼花落井水底眠。
汝阳三斗始朝天,道逢麴车口流涎,恨不移封向酒泉。
左相日兴费万钱,饮如长鲸吸百川,衔杯乐圣称避贤。
宗之潇洒美少年,举觞白眼望青天,皎如玉树临风前。
苏晋长斋绣佛前,醉中往往爱逃禅。
李白斗酒诗百篇,长安市上酒家眠,天子呼来不上船,自称臣是酒中仙。
张旭三杯草圣传,脱帽露顶王公前,挥毫落纸如云烟。
焦遂五斗方卓然,高谈雄辩惊四筵。
《饮中八仙歌》是中国唐代诗人杜甫的作品。
此诗将当时号称“酒中八仙人”的李白、贺知章、李适之、李琎、崔宗之、苏晋、张旭、焦遂八人从“饮酒”这个角度联系在一起,用追叙的方式,洗炼的语言,人物速写的笔法,构成一幅栩栩如生的群像图。
这首诗在体裁上是一个创格。
句句押韵,一韵到底;前不用起,后不用收;并列地分写八人,句数多少不齐,但首、尾、中腰,各用两句,前后或三或四,变化中仍有条理。
八人中,贺知章资格最老,所以放在第一位。
其他按官爵,从王公宰相一直说到布衣。
写八人醉态各有特点,纯用漫画素描的手法,写他们的平生醉趣,充分表现了他们嗜酒如命、放浪不羁的性格,生动地再现了盛唐时代文人士大夫乐观、放达的精神风貌。
诗歌解析杜甫诗赏析精选篇2朝代:唐朝|作者:杜甫四郊未宁静,垂老不得安。
子孙阵亡尽,焉用身独完!投杖出门去,同行为辛酸。
幸有牙齿存,所悲骨髓干。
男儿既介胄,长揖别上官。
老妻卧路啼,岁暮衣裳单。
孰知是死别,且复伤其寒。
此去必不归,还闻劝加餐。
土门壁甚坚,杏园度亦难。
势异邺城下,纵死时犹宽。
人生有离合,岂择衰盛端!忆昔少壮日,迟回竟长叹。
万国尽征戍,烽火被冈峦。
积尸草木腥,流血川原丹。
何乡为乐土?安敢尚盘桓!弃绝蓬室居,塌然摧肺肝。
《垂老别》是唐代伟大诗人杜甫所作的新题乐府组诗“三吏三别”之一。
此诗通过描写一老翁暮年从军与老妻惜别的悲戚场景,不仅深刻地反映了安史之乱时期人民遭受的灾难与统治者的残酷,而且也忠实地表达了作者的爱国精神。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江汉江汉思归客,乾坤一腐儒。
片云天共远,永夜月同孤。
落日心犹壮,秋风病欲苏。
古来存老马,不必取长途。
(1)诗人借“老马识途”的典故,表达怎样的情怀?(2)本文写景的作用是什么?(3)这是杜甫晚年客滞江汉时所写的一首诗。
诗中二三联用了“片云”、“孤月”、“落日”、“秋风”几个意象,请分析其情景交融的意境。
( 4)有人认为这首诗洋溢着诗人自强不息的精神,也有人认为这首诗表达了诗人的怨愤之情,你同意哪种看法?请说明理由。
亦可另抒己见。
春夜喜雨好雨知时节,当春乃发生。
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
夜径云俱黑,江船火独明。
晓看红湿处,花重锦官城。
(1)选出对杜甫《春夜喜雨》一诗理解分析不正确的一项:()A.开头两句,诗人运用拟人修辞手法,仿佛春雨知道农时,应时即来。
B.中间四句,诗人分别从听觉和视觉落笔,写了“好雨”润物之功,诗人爱雨之心。
C.最后两句,诗人设想雨后晨景:雨过天晴,成都城中处处落英缤纷。
D.全诗虽不露一个“喜”字,但从“潜”、“润”、“细”、“湿”等字却可以体会出诗人喜雨之情。
秋兴八首(其一)玉露①凋伤枫树林,巫山巫峡气萧森。
江间波浪兼天涌,塞上风云接地阴。
丛菊两开他日泪②,孤舟一系故园心。
寒衣处处催刀尺,白帝城高急暮砧③。
【注】①玉露:白露。
②他日泪:往年之泪。
③暮砧:黄昏时分的捣衣声。
此诗是诗人55岁时,于安史之乱后大历元年(766)旅居夔州时的作品。
前人曾说这首诗是情景“和谐统一的典范”,你是否同意此说?请结合诗中的某一句来鉴赏。
绝句迟日江山丽,春风花草香。
泥融飞燕子,沙暖睡鸳鸯。
[注释]1.迟日:春天日渐长,所以说迟日。
2.泥融:这里指泥土滋润。
3.鸳鸯:一种水鸟,雌雄成对生活在水边。
1.写出这首诗歌的艺术手法。
2.这首诗歌表现出春天怎样的特征?绝句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窗含西岭千秋雪,门泊东吴万里船。
[注释]1. 鹭:一种水鸟名,鹭鸶。
2. 西岭:指岷山。
3. 千秋雪:终年不化的积雪。
4. 泊:停靠。
1、说一说“两个黄鹂鸣翠柳”这句诗的意思。
2、整首诗歌营造了一种什么样的氛围?表达了作者什么样的思想感情?登高风急天高猿啸哀,渚清沙白鸟飞回。
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
万里悲秋常作客,百年多病独登台。
艰难苦恨繁霜鬓,潦倒新停浊酒杯。
1、首联两句中,“渚清沙白鸟飞回”既有“渚清沙白”这样的______描写,也有“鸟飞回”这样的_____描写,整句属于_________的写法。
而“哀”字写猿啸声哀,但也微微透露出作者愁苦的思绪,这里采用的是_______写法。
颔联两句中,“萧萧”写出了____________ 的情态,“滚滚”写出了____________的气势,这两句意境更加________,感情更加___________。
整首诗充分体现了杜甫_______的风格。
2、根据“艰难苦恨繁霜鬓”句,联系杜甫的身世遭遇,你认为杜甫的“艰难苦恨”包含着哪些寄寓?登岳阳楼昔闻洞庭水,今上岳阳楼。
吴楚东南坼,乾坤日夜浮。
亲朋无一字,老病有孤舟。
戎马关山北,凭轩涕泗流。
1、作者登楼为什么会流泪?可看出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2、颔联写的是在岳阳楼上看到的洞庭湖广阔无边、水势浩瀚的雄奇壮观阔大景象,而颈联写的却是作者身世的孤苦和处境的凄凉,两者对于表达中心思想分别有什么作用?水槛遣心去郭轩楹敞,无村眺望赊。
澄江平少岸,幽树晚多花。
细雨鱼儿出,微风燕子斜。
城中十万户,此地两三家。
(1)这首诗表现了杜甫怎样的生活?“无村眺望赊”中“赊”是什么意思?(2)颈联中用“出”和“斜”作用是什么?诗的尾联说出了诗人此时心情的原由,这时的心情是什么样的心情?戏为六绝句(其二)王杨卢骆当时体,轻薄为文哂未休。
尔曹身与名俱灭,不废江河万古流。
1.“王杨卢骆”是指初唐四个诗人。
这四人合称为“”。
2.“轻薄为文”是什么意思?3.“尔曹”是指那些对“四杰”的人,“不废江河万古流”来比喻漫成一首江月去人只数尺,风灯照夜欲三更。
沙头宿鹭联拳静,船尾跳鱼拨剌鸣。
1、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A、首句从水中月影写起,描写了江上月夜宁静的美景,与“江清月近人”这句诗异曲同工。
B、第三句写白鹭屈曲着身子,恬静地夜宿在月照下的沙滩上,意境安谧、和平。
C、二、四两句分写了江风吹打桅灯、大鱼跃出水面的“动”,与一、三两句的“静”对比鲜明。
D、全诗通过写夜泊时的所见所闻,透露出诗人对平静、安宁生活的向往。
2、这首诗的四句分别写了月、灯、鹭、鱼四景,四景又组成了一个统一的意境。
下列四首诗中与这种写法相同的一首是A、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
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
B、门径俯清溪,茅檐古木齐。
红尘飘不到,时有水禽啼。
C、迟日江山丽,春风花草香。
泥融飞燕子,沙暖睡鸳鸯。
D、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
孤舟蓑笠翁,独钓寒江雪。
对雪杜甫战哭多新鬼,愁吟独老翁。
乱云低薄暮,急雪舞回风。
瓢弃樽无绿,炉存火似红。
数州消息断,愁坐正书空①。
[注]①原指晋人殷浩忧愁无聊,用手在空中划字。
(1)此诗为《春望》同一时期的作品,从全诗看,说说本诗的主旨。
(2)读第二、三两联,作者分别采用怎样的艺术手法表达内心的感情的?第二联:第三联:孤雁杜甫孤雁不饮啄,飞鸣声念群。
谁怜一片影,相失万重云。
望尽似犹见,哀多如更闻。
野鸦无意绪,鸣噪自纷纷。
在颔联、颈联和尾联中任选一联,联系全诗,说说是如何表现诗意的?绝句二首(其二)杜甫江碧鸟逾白,山青花欲燃。
今春看又过,何日是归年。
(1)“燃”字状物写景,妙在何处?答:(2)“又”字有何意味?答:(3)本诗运用了什么手法?试简要分析答:日暮①杜甫牛羊下来久,各已闭柴门。
风月自清夜,江山非故园。
石泉流暗壁,草露滴秋根。
头白灯明里,何须花烬繁。
[注]①大历二年(767)秋,晚年杜甫流寓夔州(重庆奉节),写下了这首诗。
②花烬:灯芯结花,民俗中有“预报喜兆”之意。
问题:(1)诗中第一、第二句描绘了一幅怎样的图景?(2)在全诗中,杜甫表达了自己怎样的复杂情感?答:天末怀李白杜甫凉风起天末,君子意如何?鸿雁几时到,江湖秋水多。
文章憎命达,魑魅喜人过。
应共冤魂语,投诗赠汨罗。
【注释】①这首诗是758年秋天在秦州(今甘肃省天水县)所作。
②凉风:秋风。
天末:天边,指秦州,古称秦州为“边”。
③文章:泛指诗文。
命达:命运通达。
魑魅:山精,鬼怪。
④冤魂:指屈原。
投诗:把诗投下汨罗江吊祭屈原。
①“文章憎命达,魑魅喜人过”既表达了对李白的同情,又富有哲理意味,请对这一哲理意味作简要的分析。
②黄生在《读杜诗说》一书中指出:“不曰吊而曰赠,说得冤魂活现。
”你是怎样理解这一评论?月夜杜甫今夜鄜州月,闺中只独看。
遥怜小儿女,未解忆长安。
香雾云鬟湿,清辉玉臂寒。
何时倚虚幌,双照泪痕干。
【注释】①天宝十五年(756)七月,肃宗李亨即位灵武,杜甫只身往奔,途中被安史叛军掳至长安,八月写此诗。
②闺中:指妻子。
只:只是。
③怜:可惜。
未解忆长安,孩子们不懂得怀念远客在外的父亲,也不理解母亲对月怀人的心事。
④香雾:雾本没有香气,香气是从用香皂之类洗过的头发中飘出。
云鬟:形容头发稠密蓬乱。
清辉:月光。
玉臂:洁白如玉的手臂。
⑤倚:靠着。
虚:空。
幌:帷幔。
形容悬挂起的帷幔,这里指门帘。
双照:指月亮照着两人。
①杜甫在诗中不说自己望月忆妻,却说妻子望月忆己,这样写有什么好处?请作简要的分析。
②“何时倚虚幌,双照泪痕干”是以希望之辞作结,这一结尾好在哪里?请作简要的分析。
宿府杜甫清秋幕府井梧寒,独宿江城蜡炬残。
永夜角声悲自语,中天月色好谁看。
风尘荏苒音书断,关塞萧条行路难。
已忍伶俜十年事,强移栖息一枝安。
【注释】①宿府:在严武幕府中值宿。
②幕府:犹军署。
井梧:种在井边的梧桐树。
江城:指成都。
③永夜:长夜。
角:军中的号角。
中天:犹言天半。
④风尘:形容战乱流离。
荏苒:辗转,这里指岁月的推移。
关塞:边关要塞。
⑤伶俜:流离失所。
十年:从安史之乱至今正好十年。
强移:勉强移就。
栖息:停留,休息。
一枝:用《庄子·逍遥游》中的:“鹪鹩巢于深林,不过一枝。
”指他在幕府中任参谋一职。
①诗中秋天的景色肃杀凄凉,可用哪两个字来概括?这两个字除了写景外,还有什么作用?用的是什么抒情手法?②诗中引用庄子文中的话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感慨?用的又是怎样的语气?读后你有何感觉?登楼杜甫花近高楼伤客心,万方多难此登临。
锦江春色来天地,玉垒浮云变古今。
北极朝廷终不改,西山寇盗莫相侵。
可怜后主还祠庙,日暮聊为梁父吟。
【注释】①客:杜甫自称。
万方多难:指安史之乱以来,内忧外患。
登临:登楼眺望。
②锦江:一称浣花溪。
杜甫草堂即临近锦江。
春色来天地:春满天地。
玉垒:山名,在成都西北,为蜀中通往吐蕃的要道。
变古今:古往今来变幻无常。
③北极:北极星,喻唐王朝。
西山寇盗:指吐蕃。
④后主:刘备之子刘禅。
还:还有。
祠庙:指刘禅的祠庙。
聊:姑且。
为:作,这里是吟咏的意思。
梁父吟:乐府篇名,原为丧葬之歌,诸葛亮隐居隆中时喜欢吟此。
①“花近高楼伤客心,万方多难此登临”是个因果关系倒装句,这一句式在诗中起到什么作用?②杜甫登楼所感的主要内容有哪些?请作较详细的分析。
咏怀古迹(五)杜甫诸葛大名垂宇宙,宗臣遗像肃清高。
三分割据纡筹策,万古云霄一羽毛。
伯仲之间见伊吕,指挥若定失萧曹。
运移汉祚终难复,志决身歼军务劳。
【注释】①宗臣:为后世所尊仰的大臣。
遗像:庙中诸葛亮的塑像。
肃清高:纯洁高尚的精神令人肃然起敬。
②纡:屈仰。
万古:永世。
羽毛:凌云之鸟,比喻诸葛亮绝世独立的高尚品德。
③伯仲:兄弟。
伊:伊尹。
吕:姜太公。
若定:从容不迫。
失:使……失色。
萧曹:萧何、曹参。
④运移:国运改移。
祚:帝位。
志决身歼:意志坚决,以身殉职。
军务劳:军事烦劳。
①这首诗的主旨是什么?请作简要的概括。
这首诗集中体现了杜甫什么样的创作风格?②诸葛亮的功绩或许难以和伊尹、吕尚、萧何相比,而杜甫却说诸葛亮超过他们,这表现出诗人怎样的史识?又呈吴郎杜甫堂前扑枣任西邻,无食无儿一妇人。
不为困穷宁有此?只缘恐惧转须亲!即防远客虽多事,便插疏篱却甚真。
已诉征求贫到骨,正思戎马泪沾巾。
【注释】①扑:打。
任:放任,丝毫不加干涉。
西邻:西边邻居一个穷寡妇。
②宁:怎么。
此:指打枣的事。
缘:因为。
转:反而。
③防:因产生疑心而提防。
远客:指吴郎。
多事:多心,过虑。
④征求:苛捐杂税,各种摊派。
①这首诗揭示了当时怎样的一种社会现实?表现出诗人一种什么样的精神?②诗人在批评吴郎时措辞非常委婉,极具艺术性,请结合原诗作简要的分析。
江村(唐)杜甫清江一曲抱村流,长夏江村事事幽。
自去自来梁上燕,相亲相近水中鸥。
老妻画纸为棋局,稚子敲针作钓钩。
但有故人供禄米,微躯此外更何求?(1)填空:这首诗以“___”字为线索来咏江村的夏天。
(2)简答:颔联两句展现了江村夏天什么样的画面?颈联两句表现出作者怎样的情趣?(3)简答:本诗构思上有什么特色?南邻杜甫锦里先生乌角巾,园收芋栗未全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