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课甲午战争

合集下载

第5课 甲午战争与瓜分中国狂潮[Annotated]

第5课 甲午战争与瓜分中国狂潮[Annotated]
力推开,犬又衔住他的发辫, 使他的头露出水面。邓世昌抱定与 战舰共存亡的决心,毅然抱住爱 犬,一同沉入滚滚波涛之中。
罪行令人发指
《马关条约》是继《南京条约》以来最严重的不平等
条约, 大大加深了半殖民地化程度
三国干涉还辽:德、法、俄
结果:日本被迫还辽;中国付出3000 万两白银的“赎款”
实质:以牺牲中国人民利益来均衡满 足列强各自的需求,充分暴露了帝国 主义侵略的本质。
台湾人民反割台斗争
1895年6月--10月:
抗击日军50000余人,打 死打伤32000余人,抗击 日军3个近代化师团和1 支海军舰队
台湾人民反割台斗 争,对我们今天有何 启示?
台湾自古就是中国的领土,我们 要坚决维护祖国的和平统一
各国强租海湾、划分“势力范围”情况表
国别 德 俄 法 英 日
租借地
胶州湾 大连 旅顺
广州湾 威海卫 香港新界 台湾 澎湖列岛
势力范围
山东 长城以北 新疆 广东 广西 云南 长江流域 云南 广东 福建
熊代表沙俄 太阳代表日本
清王朝腐朽落后国难当头,慈禧做.指挥失当“万寿盛典.军心涣散”
战役 丰岛海战 平壤战役 黄海海战 辽东战役 威海卫战役
结果 被迫迎战 弃城逃跑 避战自保 临阵脱逃 全军覆没
甲午中日战争中国战败的原因及启示
原因:
1.客观:日本走上资本主义,经济军事力量强
大;且日本蓄谋已久。
2.主观:清王朝腐朽落后.指挥失当.军心涣散
项目
参战舰艇 (艘)
中方 10
火炮( 门)
191
总兵力 (人)
2052
舰船损失
5艘沉没
伤亡人数 (人)
1200
日方 12

八年级上册历史《第5课 甲午战争》

八年级上册历史《第5课 甲午战争》

1.中日甲午战争的爆发1894年日本蓄意挑起中日战争,这一年为农历甲午年,称为“甲午战争。

,由于清政府想避战求和,并未战备。

所以战争一开始,清军就陷入不利的局面2、黄海海战(1)时间:1894年9月(2)经过:1894年9月,中日海战主力在黄海展开决战,管带邓世昌指挥“致远”号做战,并多次击中日本的旗舰,经过数小时的激战,舰身多处受伤,严重倾斜,邓世昌下定决心,与敌人同归于尽,便开尽火力,冲向敌人的日舰。

不慎被鱼雷击中沉没。

200多名军官全部壮烈牺生。

(3)结果:在日本舰队的猛攻之下,北洋水师损失惨重,但在海军官奋勇杀敌下,也给日本带来重创,迫使其逃离战场。

3.日本攻陷大连、旅顺,占领辽东半岛李鸿章为避战保船,命北洋舰队退守山东威海卫港,日军趁机得到黄海制海权。

此后,日本陆军相继攻陷大连、旅顺,占领辽东半岛。

4. 威海卫战役(1)时间:1895年初。

(2)概况:1895年初,日军分水陆两路攻占威海卫,包围了军港内的北洋海军。

孤守无授的丁汝昌。

刘步蟾等清军将领拒不投降,“以死报国”(3)结果:日军攻陷威海卫,北洋海军全军覆没《马关条约》1、背景:北洋海军覆没后,清政府无心再战,派李鸿章前往日本协议2、概况:(1)签订时间:1895年4月。

(2)地点:日本马关(3)双方代表:清政府的李鸿章和日本总理大臣伊藤博文3、主要内容:(1)割地:中国割让辽东半岛、台湾全岛及所有附属各岛屿、澎湖列岛给日本、(2)赔款:赔偿2亿两白银。

(3)增开通商商口岸:增开沙市、重庆、苏州、杭州为通商口岸。

(4)开设工厂:允许日本在中国通商口岸开设工厂等。

2024-2025学年八年级历史上册第5课中日甲午战争教案1北师大版

2024-2025学年八年级历史上册第5课中日甲午战争教案1北师大版
强调中日甲午战争的历史教训,激发学生热爱祖国、发奋图强的决心。
作业:
1.复习本节课内容,掌握中日甲午战争的基本情况。
2.思考中日甲午战争对中国近代史的影响,结合现实,谈谈自己的认识。
教学评价:
1.课堂参与度: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发言、讨论情况。
2.作业完成情况:检查学生作业的完成质量,了解学生对课堂内容的掌握程度。
-听讲并思考:认真听讲,对老师提出的问题进行积极思考。
-参与课堂活动:在小组讨论中积极发言,通过角色扮演体验历史人物的决策过程。
-提问与讨论:对不懂的问题勇敢提问,与同学进行讨论,共同探索答案。
教学方法/手段/资源:
-讲授法:通过系统的讲解,帮助学生构建甲午战争的知识框架。
-实践活动法:通过角色扮演、小组讨论等活动,加深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和应用。
2.掌握中日甲午战争的主要战役及影响。
3.分析中日甲午战争对中国近代史的影响。
4.认识到民族自强、振兴中华的重要性。
教学过程:
1.导入(5分钟):
利用图片、视频等资料,展示中日甲午战争的背景,激发学生兴趣。
2.讲授(20分钟):
(1)讲解中日甲午战争的背景和原因。
(2)介绍中日甲午战争的主要战役:丰岛海战、平壤战役、黄海海战、旅顺战役等。
3.甲午战争结果:1895年4月,中日签订《马关条约》,中国战败,割让台湾、澎湖列岛,赔偿日本军费2亿两白银。甲午战争使中国半殖民地化程度进一步加深,民族危机空前严重。
4.甲午战争影响:甲午战争对中国近代史产生了深远影响。战争暴露了清朝政府的腐败无能,加速了民族觉醒。同时,战争使列强看到了清朝的虚弱,纷纷在中国划分势力范围,掀起了瓜分中国的狂潮。甲午战争成为中国近代史的重要转折点。

人教部编版八年级历史上册第5课 甲午中日战争与“瓜分”中国狂潮(共30张PPT)

人教部编版八年级历史上册第5课 甲午中日战争与“瓜分”中国狂潮(共30张PPT)

日军暴行: 屠杀旅顺居民
资料: 英国人阿伦曾亲眼见过日军在旅顺的大屠杀,他在《旅顺
落难记》一书中写道:“日军进城后,满路都是被杀者的尸体,竟辨不 清路来。在一个池塘边,站满了日军,赶着一群老百姓,往池塘里跳。 只见水里有断头的、腰斩的、穿胸的、破腹的,搅作一团。有一个妇女 抱着一个孩子浮出水面,正往岸边爬来,日本兵就用刺刀对准她当心扎
重要战役 平壤战役:1894年9 月,日军分多路围攻 平壤。中国守军奋起 反击,清军将领左宝 贵中炮牺牲。统帅叶 志超弃城逃跑,平壤 陷落。
邓世昌
此 日 漫 挥 天 黄海海战 下 ①时间:1894年9月。 泪 ②交战双方:清政府的北洋舰队与日本联合舰队。 有 公 足 壮 海 军 威
③地点:黄海海面。 ④经过:北洋舰队将士在战斗中奋勇杀敌,重创日舰。致远舰管带邓世昌在 舰身严重受损、弹药将尽之际,下令开足马力,冲向日舰“吉野号”,准备 与敌人同归于尽,不幸被敌人炮弹击中,200余名将士壮烈殉国。 ⑤结果:此次海战,北洋舰队损失较大,但主力尚存。可惜战后李鸿章命令 舰队躲进威海卫军港,不许出海迎敌,日军趁机夺取了制海权。
“门户开放”政策
时间--- 1899年 原因--- 列强在中国掀起“瓜分”狂潮时,美国正忙于和西
班牙争夺殖民地,无暇东顾。
内容---承认各国……同时要求享有均等贸易机会。 实质---反映出美国与其它帝国主义国家在侵华政策上的 矛盾,也形成了各国共同瓜分中国的局面。
课 堂 小 结
日本称霸野心狼,甲午中日战争响。 民族英雄邓世昌,黄海大战英明扬。 《马关条约》又签订,清朝割地赔款忙。 允许日本开工厂,列强纷纷来效仿。“ 瓜分”狂潮又掀起,美国忙于领土争。 无暇东顾不慌张,“门户开放”后来上。 机会均等各国享,中国再遭列强侵。

人教版历史八年级上册(2017年新编)《第5课甲午中日战争与列强瓜分中国狂潮》(说课稿)

人教版历史八年级上册(2017年新编)《第5课甲午中日战争与列强瓜分中国狂潮》(说课稿)

人教版历史八年级上册(2017年新编)《第5课甲午中日战争与列强瓜分中国狂潮》(说课稿)一. 教材分析《第5课甲午中日战争与列强瓜分中国狂潮》是人教版历史八年级上册的一课,主要讲述了1894年至1895年甲午中日战争的经过及其影响。

本课内容主要包括:甲午战争的爆发,战争的经过以及战争的结果。

此外,还涉及到战争后列强对中国的瓜分和侵略,以及中国人民的反抗。

二. 学情分析学生在学习本课之前,已经了解了甲午战争的一些基本知识,如战争的爆发和结果。

但是,对于战争的经过和影响,以及列强瓜分中国的具体情况,可能还不太了解。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需要引导学生深入了解战争的经过和影响,以及列强瓜分中国的具体情况。

三. 说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了解甲午中日战争的经过及其影响,掌握列强瓜分中国的具体情况。

2.过程与方法: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究的方式,提高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热爱祖国、反对侵略的情感,增强民族自豪感。

四. 说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甲午中日战争的经过及其影响,列强瓜分中国的具体情况。

2.教学难点:战争过程中重要战役的经过及影响,列强瓜分中国的原因和后果。

五. 说教学方法与手段1.教学方法:采用自主学习、合作探究、讲授法、讨论法等教学方法。

2.教学手段:利用多媒体课件、地图、历史图片等教学手段,生动形象地展示战争过程和列强瓜分中国的具体情况。

六. 说教学过程1.导入新课:通过展示甲午战争的相关图片,引导学生回顾已学知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自主学习:让学生自主阅读教材,了解甲午战争的经过及其影响。

3.合作探究:分组讨论战争过程中重要战役的经过及影响,分享讨论成果。

4.讲授法:教师讲解战争过程和列强瓜分中国的具体情况,引导学生深入理解。

5.讨论法:学生讨论甲午战争对中国历史的影响,以及中国人民反抗侵略的意义。

6.总结提升:对本节课的主要内容进行总结,强调战争过程和列强瓜分中国的具体情况。

历史八上第五课甲午战争手写笔记

历史八上第五课甲午战争手写笔记

历史八上第五课甲午战争手写笔记1. 甲午战争概述甲午战争,又称中日甲午战争,是我国近代史上一场极其重要的战争。

该战争发生于1894年至1895年,是清政府与日本帝国之间为争夺朝鲜半岛霸权而展开的一场战争。

此次战争的结果是我国的失败,也标志着我国封建王朝的衰落。

2. 战前的政治、经济背景在文章中,首先要介绍甲午战争前的政治和经济情况。

清朝在19世纪末正值内忧外患,政治,农民起义接连不断,国势日益衰弱。

另外,科技不发达,军备薄弱,使得我国在与日本的对抗中处于明显的劣势。

3. 战争的起因和过程甲午战争爆发的直接原因是朝鲜问题。

日本通过发动甲午战争,企图打破中韩关系,进而借题发挥,将目光转向我国本土。

在文章中,可以详细描述甲午战争从爆发到结束的整个过程,还可以介绍战争中的一些关键战役和谈判。

4. 战后影响甲午战争以我国的失败告终,签订《马关条约》,割地赔款,影响深远。

它标志着封建王朝的终结,也激发了我国爱国主义的觉醒。

在文章中,可以介绍甲午战争对我国社会政治经济的深远影响,也可以探讨战后我国政府的应对措施和改革。

5. 个人观点和理解在文章的结尾,可以共享个人对甲午战争的看法和理解。

可以谈谈对战争中双方的策略和战术的评估,也可以谈谈战争给我国带来的启示和教训。

总结回顾甲午战争是我国近代史上一次非常重要的战争,它不仅改变了我国的政治格局,也深刻影响了我国社会的发展。

在文章中,我们深入浅出地介绍了甲午战争的起因、过程和影响,也共享了个人对这一主题的看法。

通过这篇文章,希望读者能更全面、深刻地理解甲午战争这一历史事件。

以上就是对历史八上第五课甲午战争的手写笔记,希望本文能够给你带来帮助。

甲午战争对我国的影响是深远的,它不仅改变了我国的政治格局,也影响了我国社会的发展。

甲午战争的失败标志着我国封建王朝的衰落,同时也激发了我国爱国主义的觉醒。

在战后,我国政府面临着巨大的挑战,需要进行改革和革新来应对新的形势。

甲午战争的失败导致了《马关条约》的签订,我国不得不割地赔款。

第5课 甲午中日战争与列强瓜分中国狂潮2024~2025学年八年级历史同步学习(人教版)

第5课 甲午中日战争与列强瓜分中国狂潮2024~2025学年八年级历史同步学习(人教版)
第二单元 近代化的早期探索与民族危 机的加剧
第5课 甲午中日战争与列强瓜分中国狂潮
知识点一 甲午中日战争 1.爆发:1894 年 7 月,日军进攻驻守朝鲜的中国军队,并在牙山口外 丰岛海面袭击清军运兵船。清政府被迫对日宣战。
2.过程 (1)平壤战役:1894 年 9 月,日军分多路围攻平壤,清军将领左宝贵牺牲, 平壤陷落。 (2)黄海战役:北洋舰队与日本联合舰队在黄黄海海海面也展开激战。致远舰 管带邓世昌与 200 余名将士壮烈殉国。 (3)辽东半岛战役:黄海战役之后,日军分两路入侵中国。一路渡鸭绿江, 占领九连城等地,直逼辽阳。另一路从辽东东半半岛岛登陆,直取大连、旅顺。 日军占领旅顺后,连续进行了四天大屠杀。
(D )
A.苟利国家生死以,岂因祸福避趋之
B.不信江南百万户,锄口只向陇头耕
C.金田起事有义名,江山半壁不前行
D.四百万人同一哭,去年今日割台湾
8.1842 年中英《南京条约》,中国开放东南沿海的广州、厦门、福州、 宁波、上海五口通商;1858 年《天津条约》和 1860 年《北京条约》签订 后,中国又开放沿海、沿江 11 处通商口岸;1895 年《马关条约》又增开 苏州、杭州、沙市、重庆为商埠。通商口岸的变化反映出当时中国( B ) A.主动顺应资本主义的潮流 B.日益卷入资本主义世界市场 C.特别重视发展外向型经济 D.在对外贸易中处于优势地位
14.它最初的目的主要是以一种特殊的方式为美国工商业打开中国市场,
保护美国商品和投资在中国的平等待遇,从而赢得最大的利益。材料中
的“它”指的是( B )
A.开放通商口岸
B.“门户开放”政策
C.划分“势力范围”
D.瓜分中国的狂潮
15.近代,西方列强侵略中国,给中国人民带来深重灾难。阅读下列材料, 回答问题。

人教部编版八年级上册第二单元第5课甲午战争与瓜分中国狂潮(共28张PPT)

人教部编版八年级上册第二单元第5课甲午战争与瓜分中国狂潮(共28张PPT)

给日本。
(失去更多领土、台湾的战略地位)
赔款
②赔偿日本兵费白银2亿两。 (加重财政负担)
通商 ③开放沙市、重庆、苏州、杭州为商埠。 (深入到内陆)
设厂 ④允许日本在通商口岸开设工厂。
(列强对中国经济侵略由以商品输出为主转为以资本 输出为主)
影 响 使外国侵略势力进一步深入中国腹地,大大加
深了中国的半殖民地化程度。
左宝贵
一、甲午中日战争——过程(黄海战役)
1894年9月,海军提督丁汝昌率北洋舰队舰艇十余艘护送援军至大东沟。正当北 洋舰队准备返航旅顺时,遭到日本联合舰队的袭击,中日海军就此展开大战。
清国北洋舰队
提 督:丁汝昌
(定远舰)
日本联合舰队
总司令:伊东佑亨
(松岛舰)
人数 战舰
日 军
3916
12艘
清 军
2126
结果 北洋舰队全军覆没。
一、甲午中日战争——结局
中国制度落后 清政府的腐败
落后就要挨打,在反侵 略的同时还壤战役 黄海战役 辽东岛战役 威海卫战役
概括
被迫迎战 弃城逃走 避战自保 临阵脱逃 献船投敌
二、《马关条约》的签订
时 间 1895年
人 物 李鸿章
内容
割地 ①割辽东半岛、台湾全岛及所有附属岛屿、澎湖列岛
割让辽东半岛的条款损害了沙 皇俄国在中国东北的利益,为 了防止日本独霸东北,《马关 条约》条约签订6天后,在俄 国、法国、德国三国的干涉和 反对下,日本被迫放弃割让辽 东半岛。
三、瓜分中国狂潮
以此为契机,列强在中国掀起了抢夺利权、强租海港、划分“势力 范围”的瓜分中国狂潮。
三、瓜分中国狂潮
代表清政府的 三个人物
一、甲午中日战争——结局(威海卫战役)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课堂练习
一、单项选择题
1.在甲午中日战争中全军覆没的舰队是()
A.福建水师 B.北洋水师C.南洋水师 D.东洋水师
2.1895年被迫同日本签订《马关条约》的清议和大臣是()
A.左宗棠B.李鸿章 C.奕訢 D.曾纪泽
3.甲午中日战争中,日军野蛮屠杀中国居民的事件发生在()
A.平壤 B.旅顺 C.大连D.威海卫
4.租借地在广州湾的国家是()
A.法国B.英国C.日本 D.俄国
二、双项选择题
1.下列事件发生在1895年的是()
A.平壤战役 B.黄海大海战
C.威海卫战役D.中日《马关条约》签订
2.甲午中日战争以后,帝国主义列强对中国加剧经济侵略的方式有()
A.强占租借地、划分势力范围
B.在中国开银行,向中国贷款
C.在中国办工厂、开矿山、投资修筑铁路
D.在中国建教堂、传教
3.在甲午中日战争后曾被日军占领,在19世纪末的瓜分狂潮中被俄国强行“租借”的地方是()
A.旅顺B.大连C.台湾 D.平壤
三、填空题
l._______年,日本海军在朝鲜_______口外半岛海面袭击清军运兵船,清政府被迫对日宣战,甲午中日战争爆发。

2.平壤战役后,日军分两路人侵中国,一路渡_____江,攻占九连城,一路袭击大连和_______。

3.1897年冬,德国借口传教士在山东被杀,派军舰强占_______。

第二年,它又强迫“租借”______,把______变成德国的势力范围。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