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课戊戌变法 (共36张PPT)
合集下载
人教部编版初中历史八年级上册第6课戊戌变法课件(共47张PPT)

甲午中日战争后中国面临的形势
农民阶级
义和团运动
地主阶级
洋务运动
资产阶级
?
第6课 戊戌变法
1.甲午中日战争(1894—1895年)帝国主义 加强了对中国的侵略,使中国民族危机空前严重,面 临亡国的严重危机。
2.洋务运动在客观上刺激了中国民族资本主义 的产生。而在甲午中日战争后,民族资本主义则获得 了进一步的发展。
车 灭亡。
上
这些文字议论新颖,通俗
书 易懂,风靡海内。
《时务报》上海
3.维新变法运动的兴起
一
、
康
有
为
与
公
车
上
书
严复(福建候官人)
《国闻报》天津
维新派的这一系列宣传活动在 当时的历史条件下有什么作用?
冲击了封建社会腐朽沉闷的思想文化, 引发了一场思想解放潮流,激发起人们关心 国家命运的热情,调动了人们探索救国之道 的积极性,为随后进行的戊戌变法做了有力 的铺垫。
康
人称“康南海”,清光绪年间进士,官授工部主事。出身于士宦家庭,
有
乃广东望族,世代为儒,以理学传家。近代著名政治家、思想家、社会
为
改革家、书法家和学者,信奉孔子儒家学说,并致力于将儒家学说改造
为可以适应现代社会的国教,曾担任孔教会会长。著有《康子篇》、《
新学伪经考》等。
梁
梁启超(1873~~1929),中国近代史上著名的政治活动家、启蒙
3.随着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民族资产阶 级的力量逐渐壮大,开始登上历史舞台,他们要求实 行变法,改革社会现状。
1.戊戌变法主要代表人物
一
、
康
有
为
与
公
车
人教部编版八年级历史上册课件:第6课戊戌变法(共36张PPT)

激愤。
•
(2)领导人:康有为、梁
启超。
•
(3)在位皇帝:光绪帝。
师生课堂合作探究教材内容
•
(4)要求:拒和、迁都、
变法。
•
(5)结果:这次上书并
没有上达光绪帝。
•
(6)影响:拉开了变法
维新运动的序幕。
师生课堂合作探究教材内容
•
2.维新派的主要活动
•
公车上书失败后,维新
人士在各地组织学会,创办报刊,
•
2.戊戌变法
• 月。
(1)时间:1898年6月至9
•
(2)开始:1898年6月11日,
清政府颁布“明定国是”诏书,宣布
实行变法。
•
(3)名称由来:1898年是
农历戊戌年,历史上称这次变法为
“戊戌变法”。
师生课堂合作探究教材内容
(4)主要内容及其影响
项目 主要内容
影响
政治 裁撤冗官冗员,允许官民上书言事 有利于维新人士参与政 治,打击了封建官僚, 触犯了顽固派的利益
废君而柄其政。日本一小岛夷耳,能变旧
法,乃敢灭我琉球,侵我大国。前车之辙,
可以为鉴…破除旧习,更新大政。”由此
可知他主张( )
经济 鼓励私人兴办工矿企业,发展农、 工、商业;改革财政,编制国家预 算
文化 废除八股,改试策论,开办新式学 堂
有利于民族资本主义的 发展
有利于西方先进科学文 化的传播,在社会上起 了思想启蒙的作用
军事 裁减绿营,训练新式军队
有利于加强军队战斗力, 抵抗外来侵略
师生课堂合作探究疑难问题
•
3.戊戌政变
“戊戌六君子”。
师生课堂合作探究疑难问题
人教部编版八年级上册第6课 戊戌变法(共28张PPT)

级参与政治 制度 ①促进了思想解放,是中国近代
政治
开办新式学堂,培养人才,翻 有利于增强军事 力量译西方书籍,传播新思想;创 办报刊,开放言论。 反映资产阶级 军事 训练新式军队。民主政治需求
谭嗣同秘访袁世凯
袁世凯
谭嗣同
戊戌变法的失败 ——戊戌政变
戊戌六君子赴难图
B. 西方先进思想的传入 C. 清政府的腐朽统治
D. 《马关条约》的签订
“鼓励私人兴办工矿企业;开办新式学 堂培养人才,翻译西方书籍,传播新思 想;创办报刊,开放言论……”这段材 料反映了这次改革的性质是( )
A. 资产阶级革命运动
B. 资产阶级改良运动 C. 人民群众的反封建斗争
D. 统治阶级内部的争权夺利斗争
• 维新派VS顽固派
康有为
荣禄
翁同龢
李鸿章
(盛气凌人)你老是变法、变法呀,你知不知道 ,祖宗之法是不能变的,变则背天理,必然祸乱 天下。 世事万物皆变化,祖宗之法为什么不能变?祖宗 之法治国之本,只有变祖宗之法中陈腐之处,国 家才能富强。
(拍桌子)住嘴,此不忠不孝之论,不可宽容。
今天祖宗留下的疆土都保不住了,还谈什么祖宗 之法,就拿总理衙门来说吧,祖宗之法里并没有 ,是最近跟洋人打交道才新设立的,时代变了, 祖宗之法必须变。 (捋胡子)年纪轻轻,就有如此见解,难得难得 ,我会尽最大努力把他引见给皇帝的。
• •
激励学生学习的名言警句 51关于学习或励志的名言警句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戊戌变法的标志
1898年6月11日, 光绪帝颁布“明定 国是诏”, 宣布“以变法为号 令之宗旨,以西学 为臣民之讲求,著 为国是,以定众 向……。”
政治
开办新式学堂,培养人才,翻 有利于增强军事 力量译西方书籍,传播新思想;创 办报刊,开放言论。 反映资产阶级 军事 训练新式军队。民主政治需求
谭嗣同秘访袁世凯
袁世凯
谭嗣同
戊戌变法的失败 ——戊戌政变
戊戌六君子赴难图
B. 西方先进思想的传入 C. 清政府的腐朽统治
D. 《马关条约》的签订
“鼓励私人兴办工矿企业;开办新式学 堂培养人才,翻译西方书籍,传播新思 想;创办报刊,开放言论……”这段材 料反映了这次改革的性质是( )
A. 资产阶级革命运动
B. 资产阶级改良运动 C. 人民群众的反封建斗争
D. 统治阶级内部的争权夺利斗争
• 维新派VS顽固派
康有为
荣禄
翁同龢
李鸿章
(盛气凌人)你老是变法、变法呀,你知不知道 ,祖宗之法是不能变的,变则背天理,必然祸乱 天下。 世事万物皆变化,祖宗之法为什么不能变?祖宗 之法治国之本,只有变祖宗之法中陈腐之处,国 家才能富强。
(拍桌子)住嘴,此不忠不孝之论,不可宽容。
今天祖宗留下的疆土都保不住了,还谈什么祖宗 之法,就拿总理衙门来说吧,祖宗之法里并没有 ,是最近跟洋人打交道才新设立的,时代变了, 祖宗之法必须变。 (捋胡子)年纪轻轻,就有如此见解,难得难得 ,我会尽最大努力把他引见给皇帝的。
• •
激励学生学习的名言警句 51关于学习或励志的名言警句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戊戌变法的标志
1898年6月11日, 光绪帝颁布“明定 国是诏”, 宣布“以变法为号 令之宗旨,以西学 为臣民之讲求,著 为国是,以定众 向……。”
人教版部编八年级历史上册 第二单元 第6课 戊戌变法 课件(共36张PPT)

日落紫禁城
那是一个风云激荡的世纪
世纪末的那个多事之秋
匆匆来去的“现代化”运动
落日的紫禁城里突然热闹起来 在菜市口的刑场上画上了休止符
几个读书人呼号 “变亦变,不变亦变”
······ “杀!”
······ 历史在这里沉思 世纪末的落日, 王朝的落日……
世纪末的多事之秋中的多事只要指什么事情? ······
谭嗣同
我自横刀向天笑,去留肝胆两昆仑。
三、戊戌变法的结果 结果:失败——戊戌政变
谭嗣同、刘光弟、林旭、杨锐、杨深秀、康广仁
戊戌六君子
三、戊戌变法的结果
戊戌变法为何会失败?
材料一:变法遭到守旧势力的强烈抵制和反对,除慈
慈禧太后为首的顽固派势力强大
禧控制的朝廷外,各省督抚大多持观望态度。
材料二::当慈禧太后把光绪帝囚禁后,他无奈感慨:
“朕虽有根改本革原之因心,:却民毫族无资实产权阶,朕级就力是量一弱个小傀儡
呀!”
依靠一个没有实权的皇帝
材料三:变法形势危急时,维新派势单力薄,只好把
袁世凯的出卖
希望寄托在袁世凯的身上,结果被袁世凯出卖。
三、戊戌变法的结果
戊戌变法为何会失败?
材料一:戊戌变法持续时间仅103天,共发布 280多件新政谕旨,平均一天就是两件多,其中 明确指示具体办法,谕令实行的就有175件。
3、高高潮潮-----百-百日日维维新新的的时时间间、、目目的的、、内内容容。。 4、失失败败-----戊-戊戌戌变变法法的的结结果果、、影影响响及及教教训训。。
一、戊戌变法的背景
图片反映的事件对近代中国有何影响? 甲午中日战争的失败,中国民族危机进一步加深。
《马关条约》的签订
二、戊戌变法的经过
那是一个风云激荡的世纪
世纪末的那个多事之秋
匆匆来去的“现代化”运动
落日的紫禁城里突然热闹起来 在菜市口的刑场上画上了休止符
几个读书人呼号 “变亦变,不变亦变”
······ “杀!”
······ 历史在这里沉思 世纪末的落日, 王朝的落日……
世纪末的多事之秋中的多事只要指什么事情? ······
谭嗣同
我自横刀向天笑,去留肝胆两昆仑。
三、戊戌变法的结果 结果:失败——戊戌政变
谭嗣同、刘光弟、林旭、杨锐、杨深秀、康广仁
戊戌六君子
三、戊戌变法的结果
戊戌变法为何会失败?
材料一:变法遭到守旧势力的强烈抵制和反对,除慈
慈禧太后为首的顽固派势力强大
禧控制的朝廷外,各省督抚大多持观望态度。
材料二::当慈禧太后把光绪帝囚禁后,他无奈感慨:
“朕虽有根改本革原之因心,:却民毫族无资实产权阶,朕级就力是量一弱个小傀儡
呀!”
依靠一个没有实权的皇帝
材料三:变法形势危急时,维新派势单力薄,只好把
袁世凯的出卖
希望寄托在袁世凯的身上,结果被袁世凯出卖。
三、戊戌变法的结果
戊戌变法为何会失败?
材料一:戊戌变法持续时间仅103天,共发布 280多件新政谕旨,平均一天就是两件多,其中 明确指示具体办法,谕令实行的就有175件。
3、高高潮潮-----百-百日日维维新新的的时时间间、、目目的的、、内内容容。。 4、失失败败-----戊-戊戌戌变变法法的的结结果果、、影影响响及及教教训训。。
一、戊戌变法的背景
图片反映的事件对近代中国有何影响? 甲午中日战争的失败,中国民族危机进一步加深。
《马关条约》的签订
二、戊戌变法的经过
人教部编版八年级上册第6课 戊戌变法(共30张PPT)

发展:
维新思想的传播: 《万国公报》 维新团体的形成:强学会
开展:百日维新(1898年,戊戌变法) 内容: 政治、经济 、文化、军事 结果:
有人说:“虽然国难那样严重,反对 变法的人仍居大多数。为什么呢?一句话, 打破了他们的饭碗。人人都知道应该废八 股,提倡实学;但数百翰林,数千进士, 数万举人,数十万秀才,数百万童生,全 国的读书人都觉得前功尽弃。他们费了多 少的心血,想从之乎也者里面,升官发财, 一旦废八股,他们绝望了,难怪他们要骂 带头领导的人是洋奴汉奸。至于被裁的官 员,更不要说,无不切齿痛恨。” ——张之洞
荣禄
9月21 日,慈禧 太后发动政变:
囚禁光绪 搜捕维新人士 废除变法诏令。
Hale Waihona Puke 戊戌六君子以慈禧太后为首的封建顽固势力
“有心杀贼,无力回天, 死得其所,快哉快哉!”议 一议,“贼”指谁?为什么 “无力回天”?为什么说自 己“死得其所”?
由于资产阶级维新派力量小,变 法运动缺乏群众基础,所以很难 成功
1898.6.11-1898.9.21
类别
政治 经济
主要内容
裁撤冗官,允许官民上述言事。 鼓励私人兴办工矿企业,发展农、工、商业 改革财政,编制国家预算。
文化 废除八股,改试策论,开办新式学堂。 教育
军事
裁减绿营,训练新式军队。
北洋新军 首领: 袁世凯
1898.6.11-1898.9.21
类别
颁布“明定国是”诏 书宣布变法。
光绪皇帝
1898年6月11日
甲午战后,民族危机加深 背景: 1895年 康有为 梁启超:公车上书(序幕) 兴起:
发展:
维新思想的传播: 《万国公报》 维新团体的形成:强学会
初中历史八上第6课 戊戌变法 课件(37张PPT)

《中德胶澳租借条约》,使山东逐步沦为德国的势力范围 这就是中国近代史上著名的“胶州湾事件”
1898 年 6 月 11 日清政府颁布“明定 国是”诏书,宣布实行变法
朕惟国是不定,则号令不行……数年以 来,中外臣工讲求时务,多主变法自强…… 嗣后中外大小诸臣,自王公以及士庶,各宜 努力向上,发愤为雄,以圣贤义理之学,植 其根本,又须博采西学 之切于时务者,实力讲求,以救空疏迂谬之 弊。
政变 囚禁光绪皇帝 搜捕维新人士 废除变法诏令
百日维新
这次变法历时 103 天,因此又被称为“百日维新”
百日维新
1898年9月28日,谭嗣同、杨锐、 刘光第、林旭、杨深秀、康广仁六人 被杀害,史称“戊戌六君子” 所有新政,除7月开办的京师大学 堂(今北京大学)外,全部都被废止
戊戌变法失败的原因?
1897 年冬,德国强占胶州湾 康有为上书光绪帝,呼吁变法救国
光绪帝表示 “不甘作亡国之君”决心变法
百日维新
百日维新直接原因?
【P30】
百日维新
德国军舰占领胶州湾
原因 1897 年冬,德国强占胶州湾
1897年11月14日,德帝国主义借口“巨野教案” 悍然出兵侵占青岛,并于翌年三月迫使清政府签订了丧权辱国的
——1898年6月11日《明定国是诏》
百日维新内容?
【P30】 提示:政治、经济、教育、军事
百日维新
政治
裁撤冗官冗员 允许官民 上书言事
有利于 资产阶级参政
百日维新
经济
鼓励私人兴办 工矿企业,发展 农、工、商业
改革财政 编制国家预算
有利于 资本主义发展
百日维新
教育
废除八股 改试策论 开办新式学堂
——蒋廷黻著《中国近代史》
1898 年 6 月 11 日清政府颁布“明定 国是”诏书,宣布实行变法
朕惟国是不定,则号令不行……数年以 来,中外臣工讲求时务,多主变法自强…… 嗣后中外大小诸臣,自王公以及士庶,各宜 努力向上,发愤为雄,以圣贤义理之学,植 其根本,又须博采西学 之切于时务者,实力讲求,以救空疏迂谬之 弊。
政变 囚禁光绪皇帝 搜捕维新人士 废除变法诏令
百日维新
这次变法历时 103 天,因此又被称为“百日维新”
百日维新
1898年9月28日,谭嗣同、杨锐、 刘光第、林旭、杨深秀、康广仁六人 被杀害,史称“戊戌六君子” 所有新政,除7月开办的京师大学 堂(今北京大学)外,全部都被废止
戊戌变法失败的原因?
1897 年冬,德国强占胶州湾 康有为上书光绪帝,呼吁变法救国
光绪帝表示 “不甘作亡国之君”决心变法
百日维新
百日维新直接原因?
【P30】
百日维新
德国军舰占领胶州湾
原因 1897 年冬,德国强占胶州湾
1897年11月14日,德帝国主义借口“巨野教案” 悍然出兵侵占青岛,并于翌年三月迫使清政府签订了丧权辱国的
——1898年6月11日《明定国是诏》
百日维新内容?
【P30】 提示:政治、经济、教育、军事
百日维新
政治
裁撤冗官冗员 允许官民 上书言事
有利于 资产阶级参政
百日维新
经济
鼓励私人兴办 工矿企业,发展 农、工、商业
改革财政 编制国家预算
有利于 资本主义发展
百日维新
教育
废除八股 改试策论 开办新式学堂
——蒋廷黻著《中国近代史》
人教部编版历史八年级上第6课戊戌变法课件(共32张PPT)

1865.3.10~1898.9.28 湖南长沙浏阳人
京师大学堂遗址
思考1:戊戌变法失败的原因是什么? 寄希望于无实权的皇帝身上。 清朝的大权掌握在顽固派手中,变法触动了顽固派的利益。 资产阶级维新派力量过于单薄,脱离人民群众。(软弱性)(主要原因)
思考2:教训
戊戌变法对中国近代社会产生了什么影响?
说一说
角色扮演:说一说你对变法的看法。
读书人
官僚大臣
普通百姓
资产阶级
1
结果
失败
1. 戊戌政变后,光绪帝被囚禁在中南海瀛台。
康有为
梁启超
2.康有为、梁启超仓促逃往海外
戊戌六君子
谭 嗣 同
林 旭
刘光第
杨锐
杨深秀
康广仁
3.逮捕维新人士,参与朝政的“戊戌六君子”血洒菜市口
戊戌变法从1898年6月11日开始,到1898年9月21日被手握大权的顽 固派镇压,光绪帝被囚禁,参与变法的维新人士遭逮捕杀害。此次 变法历时103天,所以又称“百日维新”。
狱中题壁
谭嗣同本来有逃走 的机会,但他甘愿为变 法流血牺牲来唤醒民众, 你认为他这样做值不值 得?为什么?
谭嗣同
望门投止思张俭,忍死须臾待杜根。 我自横刀向天笑,去留肝胆两昆仑。
有心 ,无力回天。 贼指以慈禧为首的封建 顽固派以及侵华的列强
死得其所,快哉!快哉! 彰显出强烈的爱国爱 民思想和为追求理想 勇于牺牲自己的精神
维新思想传播
变法想“变”什么?
变法需要哪些准备工作? 这些准备工作效果如何? 变法有可能受到哪些阻力?
强学会 中外纪闻
国闻报
时务报
时务学堂 湘报
阅读教材29页, 列举公车上书 失败后维新派 又做了哪些活 动,即戊戌变 法运动的发展。
第6课 戊戌变法(课件)

组织学会
创办学堂
康有为创办的万木草堂
维新派最重要影响最大的报刊
维新运动期间各地重要主要报纸
维新运动期间各地重要学会
变法宣传
凡在天地之间者,莫不变。昼夜变而成日, 寒暑变而成岁……故夫变者,古今之公理也。
印度,大地最古之国也,守旧不变,夷为英 藩矣。……今夫日本……受俄、德、美大创,国 几不国,自明治维新,改弦更张,不三十年,而 夺我琉球,割我台湾也。
推行维新变法措施
背景: 民族危机 空前严重
发展
高潮
百日维新 实行变法
结尾
发生
公车上书 揭开序幕
组织学会 创办报刊
戊戌政变 变法失败
资产阶级改良道路在两半中国行不通!
领导阶级 目的
性质 学习层面
意义 结果 启示
【思考】比较戊戌变法与洋务运动的异同
洋务运动
戊戌变法(百日维新)
封建地主阶级洋务派
资产阶级改良派
戊戌六君子
二、百日维新——戊戌政变
去我 留自 肝横 胆刀 两向 昆天 仑笑 !,
5.戊戌政变:
!死 ,有 得心 其杀 所贼 ,, 快无 哉力 快回 哉天
“各国变法,无不从流血而成,今中国未闻有因变法而 流血者,此之所以不昌者也;有之,请自嗣同始!”
为变法而牺牲的第一人——谭嗣同
二、百日维新——失败原因 6.失败原因:
——梁启超《变法通议》
西方胜过中国的地方,不仅在器械,
而且在制度。中国只有实行变法维新,
才能“自强保种”。
——严复
➢维了新什人么士作在用报?刊中宣变传法了图什强么思想?产生
推动了维新变法思想的广泛传播。
二、百日维新——维新变法运动的高潮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和传统文化的基础上,部分地学习西方先进的 政治制度、文化、教育。
背景
时间、地点、 主要内容 发起人
影响
【 康有为与公车上书 】阅读课文,构建框架
背景: 《马关条约》的签订,中华民族面临着严重民族危机 时间、地点、
发起人: 1895年春、北京、康有为和梁启超 在位皇帝: 光绪帝 主要内容: 请求拒和、迁都、变法
提高军队战斗力。由于皇帝 没有军权,措施少而空洞
阅读课文P30,试着填一填,并讨论作用。
维新派和洋务派的政治主张有何区别?
洋务派: 主张学习西方先进的科学技术 维新派: 主张学习西方先进的政治制度
西方报刊绘制的"慈禧与光绪"
“规模太广,志气 太锐,包揽太多,同志 太孤,而举行太大。”
--康广仁
依据材料总结戊戌变法失败的原因有哪些?
材料一:变法遭到守旧势力的强烈抵制和反对,除慈禧控制的
朝廷外,各省督抚大多持观望态度。
慈禧太后为首的顽固派势力强大
材料二:变法形势危急时,维新派势单力薄,只好把希望寄托
在袁世凯的身上,结果被袁世凯出卖。
袁世凯的出卖
材料三:当慈禧太后把光绪帝囚禁后,他无奈感慨:“朕虽有
影响: 拉开了变法维新运动的序幕
公车:汉朝时,政府都是用公车接送应试 的举人,后来就把参加科举考试的举人叫做 “公车”。
在这里,由于这次上书是康有为组织参加 科举考试的各省举人所为,因此历史上就称 为“公车上书”。
公车上书这件事反映了中国先进的知识分子 什么样的精神?
康有为,广东南海人。1888年, 他第一次上书光绪帝,请求变法 图强,遭到顽固派的阻挠。后来, 回到广州万木草堂讲学、著书, 宣传变法思想,培养维新人才。 学生有梁启超。允许官民上书言事 触动顽固派的利益,有利于
具有维新思想的人参与政治
经济 文化
军事
鼓励私人兴办工矿企业,发展农工 商业;改革财政,编制国家预算
废除八股,改试策论;开办 新式学堂(京师大学堂)
裁减绿营,训练新式军队
有利于资本主义工商业的 发展
有利于资产阶级思想和西方 科学技术的传播;伤害守旧 的封建文人
历史的瞬间
谭嗣同就义前大声说“有心杀贼, 无力回天,死得其所,快哉快哉!” 说一说: “贼”指的是谁? 维新派为什么“无力回天”? 他为什么说自己“死的其所”?
1、“贼”指的是以慈禧太后为首的顽固派。
2、资产阶级维新派势力小,顽固派势力强大,变法 已经失败。
3、甘为变法流血牺牲,以唤起民族觉醒,品格高尚, 大义凛然。
报馆合计达 300多所。
“法者,天下之公器也;变者,天下之公 理也;……变亦变,不变亦变。”
——《变法通议》·梁启超
“通上下之情”“通中外之故”为目的, 号召变法图强。
——《国闻报》
上述学会和报刊主要宣传了什么观点?产生了什么影响? 主要宣传了变法图强的观点。 推动了维新变法思想的广泛传播。
延伸探究
--李剑农《中国近百年政治史》
“公车上书”虽然失败,但这次爱国知 识分子的请愿对社会的影响极大,维新 思想迅速传播,康有为和梁启超等维新 派为了实现变法图强的愿望又做了哪些 准备活动呢?
组织学会,创办报刊
1897年底, 全国出现了
讲求维新变
法的政治性 学会33个,新 式学堂17所, 报刊19种;到 了1898年,学 会、学堂、
人物
主张
康有为 西方资本主义政治学说和中国 传统儒家思想相结合
影响
其思想被誉为“火 山大喷发”
梁启超 “变者天下之公理也”; “必曰兴民权”
严复 “物竞天择” “适者生存”
“岭南奇才”
“中国西学 第一人”(康有为)
先进中国人向西方学习进一步深入的表现
【 百日维新 】背景:
“其应争处在此,其难办处亦在此:洋人举动,全在势力。力不 能胜,必受大亏。此战事所以当慎也。”--清廷给李秉衡的电报
梁启超,广东新会人。自幼聪明 好学,有“神童”之誉。11岁中 秀才,16岁中举人,18岁入万木 草堂,跟康有为学习。公车上书 后,到上海任《时务报》主笔, 撰写《变法通议》等文章,宣传 变法思想
“在运动方法上,康(有为)是从上层社会着手。 他知道在中国的政治组织上,君主专制主义已经发达 到了极点,一切权都在皇帝手里。倘若皇帝不信服你, 随你如何完美的主义,如何高强的本领,终归无所施 其技;倘若皇帝信服了你,不知不觉做了你的傀儡, 就可以为所欲为了。所以他向皇帝一次上书不达,就 再次,由再次而三次、四次,至于七次,总要使皇帝 赏识了他的议论,信服了他的主张,然后罢手。”
改革之心,却毫无实权,朕就是一个傀儡呀!”
依靠一个没有实权的皇帝
材料四:戊戌变法的阶级基础是知识分子和民族资产阶级,当
1897年冬,德国强占胶州湾。消息传出后,康有 为上书光绪帝,痛陈是局的危险和变法的紧迫性, 呼吁变法救国。在康有为等维新派的推动下,光 绪帝表示“不甘作亡国之君”,决心变法。
光绪帝,1875年1908年在位。 即位 时年仅四岁,由慈
禧太后“垂帘听 政”。1887年亲政, 但仍由慈禧太后 “训政”。1889年, 太后“撤帘归政”。
“若不及时图治, 数年之后,四邻 交逼,不能立 国。”
——康有为《上 清帝第五书》
1898年6月11日 颁布“明定国是”诏书 2018年6月9日 《新京报·书评周刊》
慈 禧
光 绪
英国人濮兰德、白克好司所著《慈禧外纪》记载, 慈禧对请示的光绪皇帝表明了她的态度:“凡所施行之 新政,但不违祖宗大法,无损满洲权势,即不阻止。”
【前言】
【
“恐怕中国今日离真正的改革
英 】
还很远,这个硕大无比的巨人有时
赫
忽然跳起,哈欠伸腰,我们以为它
德
醒了,但过了一阵,却看它又坐了
下来,喝一口茶,燃起烟袋,打个
哈欠,又朦胧地睡着了。”
中国海关的总税务司
更多信息: 搜索 | 戊戌变法
√ √ √ 康有为
梁启超
公车上书
√ √ 严复与《天演论》 戊戌变法
√京师大学堂
戊戌变法
去留肝胆两 昆 仑
学习目标
1、说出公车上书的背景、经过,了解公 车上书的影响。 2、知道百日维新的主要内容及历史影响。
阅读导言,思考问题 近代化的探索
洋务
戊戌
运动
变法
(学技术)(学制度)
松筠庵
【 康有为与公车上书 】阅读课文,构建框架
“维新派”:主张在保存中国传统的君主政体
背景
时间、地点、 主要内容 发起人
影响
【 康有为与公车上书 】阅读课文,构建框架
背景: 《马关条约》的签订,中华民族面临着严重民族危机 时间、地点、
发起人: 1895年春、北京、康有为和梁启超 在位皇帝: 光绪帝 主要内容: 请求拒和、迁都、变法
提高军队战斗力。由于皇帝 没有军权,措施少而空洞
阅读课文P30,试着填一填,并讨论作用。
维新派和洋务派的政治主张有何区别?
洋务派: 主张学习西方先进的科学技术 维新派: 主张学习西方先进的政治制度
西方报刊绘制的"慈禧与光绪"
“规模太广,志气 太锐,包揽太多,同志 太孤,而举行太大。”
--康广仁
依据材料总结戊戌变法失败的原因有哪些?
材料一:变法遭到守旧势力的强烈抵制和反对,除慈禧控制的
朝廷外,各省督抚大多持观望态度。
慈禧太后为首的顽固派势力强大
材料二:变法形势危急时,维新派势单力薄,只好把希望寄托
在袁世凯的身上,结果被袁世凯出卖。
袁世凯的出卖
材料三:当慈禧太后把光绪帝囚禁后,他无奈感慨:“朕虽有
影响: 拉开了变法维新运动的序幕
公车:汉朝时,政府都是用公车接送应试 的举人,后来就把参加科举考试的举人叫做 “公车”。
在这里,由于这次上书是康有为组织参加 科举考试的各省举人所为,因此历史上就称 为“公车上书”。
公车上书这件事反映了中国先进的知识分子 什么样的精神?
康有为,广东南海人。1888年, 他第一次上书光绪帝,请求变法 图强,遭到顽固派的阻挠。后来, 回到广州万木草堂讲学、著书, 宣传变法思想,培养维新人才。 学生有梁启超。允许官民上书言事 触动顽固派的利益,有利于
具有维新思想的人参与政治
经济 文化
军事
鼓励私人兴办工矿企业,发展农工 商业;改革财政,编制国家预算
废除八股,改试策论;开办 新式学堂(京师大学堂)
裁减绿营,训练新式军队
有利于资本主义工商业的 发展
有利于资产阶级思想和西方 科学技术的传播;伤害守旧 的封建文人
历史的瞬间
谭嗣同就义前大声说“有心杀贼, 无力回天,死得其所,快哉快哉!” 说一说: “贼”指的是谁? 维新派为什么“无力回天”? 他为什么说自己“死的其所”?
1、“贼”指的是以慈禧太后为首的顽固派。
2、资产阶级维新派势力小,顽固派势力强大,变法 已经失败。
3、甘为变法流血牺牲,以唤起民族觉醒,品格高尚, 大义凛然。
报馆合计达 300多所。
“法者,天下之公器也;变者,天下之公 理也;……变亦变,不变亦变。”
——《变法通议》·梁启超
“通上下之情”“通中外之故”为目的, 号召变法图强。
——《国闻报》
上述学会和报刊主要宣传了什么观点?产生了什么影响? 主要宣传了变法图强的观点。 推动了维新变法思想的广泛传播。
延伸探究
--李剑农《中国近百年政治史》
“公车上书”虽然失败,但这次爱国知 识分子的请愿对社会的影响极大,维新 思想迅速传播,康有为和梁启超等维新 派为了实现变法图强的愿望又做了哪些 准备活动呢?
组织学会,创办报刊
1897年底, 全国出现了
讲求维新变
法的政治性 学会33个,新 式学堂17所, 报刊19种;到 了1898年,学 会、学堂、
人物
主张
康有为 西方资本主义政治学说和中国 传统儒家思想相结合
影响
其思想被誉为“火 山大喷发”
梁启超 “变者天下之公理也”; “必曰兴民权”
严复 “物竞天择” “适者生存”
“岭南奇才”
“中国西学 第一人”(康有为)
先进中国人向西方学习进一步深入的表现
【 百日维新 】背景:
“其应争处在此,其难办处亦在此:洋人举动,全在势力。力不 能胜,必受大亏。此战事所以当慎也。”--清廷给李秉衡的电报
梁启超,广东新会人。自幼聪明 好学,有“神童”之誉。11岁中 秀才,16岁中举人,18岁入万木 草堂,跟康有为学习。公车上书 后,到上海任《时务报》主笔, 撰写《变法通议》等文章,宣传 变法思想
“在运动方法上,康(有为)是从上层社会着手。 他知道在中国的政治组织上,君主专制主义已经发达 到了极点,一切权都在皇帝手里。倘若皇帝不信服你, 随你如何完美的主义,如何高强的本领,终归无所施 其技;倘若皇帝信服了你,不知不觉做了你的傀儡, 就可以为所欲为了。所以他向皇帝一次上书不达,就 再次,由再次而三次、四次,至于七次,总要使皇帝 赏识了他的议论,信服了他的主张,然后罢手。”
改革之心,却毫无实权,朕就是一个傀儡呀!”
依靠一个没有实权的皇帝
材料四:戊戌变法的阶级基础是知识分子和民族资产阶级,当
1897年冬,德国强占胶州湾。消息传出后,康有 为上书光绪帝,痛陈是局的危险和变法的紧迫性, 呼吁变法救国。在康有为等维新派的推动下,光 绪帝表示“不甘作亡国之君”,决心变法。
光绪帝,1875年1908年在位。 即位 时年仅四岁,由慈
禧太后“垂帘听 政”。1887年亲政, 但仍由慈禧太后 “训政”。1889年, 太后“撤帘归政”。
“若不及时图治, 数年之后,四邻 交逼,不能立 国。”
——康有为《上 清帝第五书》
1898年6月11日 颁布“明定国是”诏书 2018年6月9日 《新京报·书评周刊》
慈 禧
光 绪
英国人濮兰德、白克好司所著《慈禧外纪》记载, 慈禧对请示的光绪皇帝表明了她的态度:“凡所施行之 新政,但不违祖宗大法,无损满洲权势,即不阻止。”
【前言】
【
“恐怕中国今日离真正的改革
英 】
还很远,这个硕大无比的巨人有时
赫
忽然跳起,哈欠伸腰,我们以为它
德
醒了,但过了一阵,却看它又坐了
下来,喝一口茶,燃起烟袋,打个
哈欠,又朦胧地睡着了。”
中国海关的总税务司
更多信息: 搜索 | 戊戌变法
√ √ √ 康有为
梁启超
公车上书
√ √ 严复与《天演论》 戊戌变法
√京师大学堂
戊戌变法
去留肝胆两 昆 仑
学习目标
1、说出公车上书的背景、经过,了解公 车上书的影响。 2、知道百日维新的主要内容及历史影响。
阅读导言,思考问题 近代化的探索
洋务
戊戌
运动
变法
(学技术)(学制度)
松筠庵
【 康有为与公车上书 】阅读课文,构建框架
“维新派”:主张在保存中国传统的君主政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