仔鸡科学饲养管理技术
雏鸡养殖技术雏鸡的饲养管理要点

雏鸡养殖技术雏鸡的饲养管理要点雏鸡的饲养管理是确保雏鸡生长发育的关键,对于养殖户来说,掌握雏鸡养殖技术的要点非常重要。
下面是关于雏鸡养殖管理的一些要点:1.饲养环境的准备:雏鸡需要一个干燥、通风良好的环境,室内温度保持在28-30摄氏度,湿度保持在50-60%左右。
养殖场的地面要平整,保持清洁,避免积水和污染。
2.合理的饮水和饲料供给:雏鸡需要充足的清洁饮水和适量的饲料来满足其生长发育的需求。
饲料应该具有适当的营养成分,含有足够的蛋白质、维生素和矿物质。
3.定期的饮水和饲料管理:要定时给雏鸡补充饮水和饲料,确保其充分摄取养分。
特别是在炎热的夏季,要注意饮水量的增加,预防脱水。
4.饲养密度的控制:雏鸡的饲养密度要合理控制,不宜过密。
过密的饲养环境容易导致传染病的传播,影响雏鸡的生长发育和健康。
5.疫病预防与控制:雏鸡易受到各种传染病的侵袭,因此要加强疫病的预防与控制。
养殖户要定期做好疫苗接种工作,并保持养殖场的清洁和卫生,避免病毒和细菌的滋生。
6.温度的调控:雏鸡对温度的适应能力较弱,特别是在出生的前几周,容易受到温度的影响。
因此,养殖户要根据雏鸡的生长发育阶段,合理调控养殖场的温度,保持适宜的温度条件。
7.饲养环境的监测与改善:每天要对饲养环境进行监测,检查温度、湿度和空气质量等因素,及时调整和改善。
如果发现异常情况,如温度过高或过低、湿度过高等,要及时采取措施加以调整。
8.合理的育雏管理:在育雏期间,要进行合理的育雏管理。
雏鸡需要从小培养良好的行为习惯和饮食习惯,定时定量地进行喂养,避免雏鸡之间争抢食物,造成伤害或食物浪费。
总之,雏鸡的饲养管理要点包括饲养环境的准备、合理的饮水和饲料供给、定期的饮水和饲料管理、饲养密度的控制、疫病预防与控制、温度的调控、饲养环境的监测与改善以及合理的育雏管理。
只有在科学的管理下,才能确保雏鸡的健康生长和高产。
怎样饲养仔鸡仔鸡日常管理的十大任务

怎样饲养仔鸡仔鸡日常管理的十大任务一、合理的饲养环境为了保证仔鸡的健康成长,合理的饲养环境非常重要。
以下是饲养仔鸡的日常管理十大任务之一:合理的饲养环境。
1.鸡舍设计:鸡舍应具备良好的通风、保温和排水条件。
鸡舍的尺寸和数量应根据仔鸡的数量进行规划,确保每只仔鸡都有足够的活动空间。
2.温度控制:仔鸡对温度的适应能力较弱,因此需要确保鸡舍内的温度适宜。
根据不同的生长阶段,调整合适的温度范围,通过使用加热设备或调整通风来控制温度。
3.光照管理:良好的光照条件对仔鸡的生长发育至关重要。
提供足够的自然光或人工光源,确保仔鸡每天能够获得适量的光照,有助于促进其正常生长。
4.卫生条件:保持鸡舍的清洁和卫生是防止疾病和传染的关键。
定期清理鸡舍内的鸡粪、净化饲料等,减少病原体的滋生。
5.噪音和震动控制:避免在鸡舍周围制造过多的噪音和震动,这会对仔鸡的生长和睡眠产生不良影响。
二、科学的饲养管理科学的饲养管理是饲养仔鸡的日常管理十大任务之二,它能确保仔鸡的健康和生长发育。
1.饲料配方:根据仔鸡的不同生长阶段,确定合理的饲料配方,提供充足的营养,保证仔鸡的生长需要。
2.饲喂时间和量:根据仔鸡的年龄和体重,确定合理的饲喂时间和饲喂量。
遵循饲喂规律,注意分配合理的饲料量,确保仔鸡能够充分摄取营养。
3.水源管理:提供干净的饮水源,保证仔鸡随时都能获得充足的清洁水源。
定期清洗水器和更换水源,以防止细菌滋生。
4.疫病预防:采取科学的疫苗接种计划,定期给仔鸡进行预防接种,防止疾病的发生和传播。
5.定期检查和监测:定期进行仔鸡的生长检查和身体状况监测,及时发现并处理可能的健康问题。
三、行为和环境适应饲养仔鸡的日常管理十大任务之三是帮助仔鸡适应饲养环境和培养良好的行为习惯。
1.适应新环境:仔鸡在进入新的饲养环境时需要适应新的气味、声音和变化。
为了帮助仔鸡尽快适应,提供稳定的环境和良好的饲养条件。
2.群体生活:仔鸡是群体动物,善于合作和相互依赖。
鸡雏的饲养方法与管理

鸡雏的饲养方法与管理
鸡雏饲养方法与管理是牧民成功养殖的重要一环。
下面是几点关键要素:
1. 鸡舍环境:鸡雏需要保持温暖,适宜的温度是32°C 左右。
鸡舍要保持干燥,通风良好,避免积水和过度拥挤。
鸡笼的底部可以铺设干草和木屑,以便吸收排泄物和保持干燥。
2. 饮水饮食:鸡雏需要新鲜的饮水和适宜的饲料。
饲料可以是商业配制鸡料,也可以是自制的饲料。
鸡雏需要高蛋白质的饲料,以促进其生长与发育。
同时,饲料也需要按照鸡的年龄和体型逐渐调整。
3. 疾病防护:鸡雏容易感染疾病,因此,防护措施至关重要。
除了保持干燥和通风,饲养者还需要保持清洁卫生,定期检查鸡只身体状况,防止传染病的扩散。
如果发现症状异常,需要及时请专业人员进行诊治。
4. 成长监控:鸡雏的成长需要认真监控。
饲养者需要记录鸡雏的体重、实施开药和注射疫苗的时间等重要数据。
这些记录可以帮助饲养者更好地了解鸡雏的健康状况,及时发现问题并作出调整。
育雏鸡的饲养管理技术

育雏鸡的饲养管理技术一、前期准备在开始育雏鸡的饲养管理之前,需要做好一些前期准备工作。
首先要选择适合育雏鸡的场地,要求通风良好、干燥、采光好,同时也要保证场地卫生。
其次需要准备好必要的设备和工具,如温度计、湿度计、喂食器、饮水器等。
二、温度控制温度是影响育雏鸡健康成长的重要因素之一。
在育雏期间,需要保持恒定的温度以提供舒适的生活环境。
通常情况下,新生雏鸡需要保持在30℃左右的温度下,在后续发育过程中逐步降低至20℃左右。
为了控制温度,可以使用加热灯或电暖器等设备,并通过调整设备距离和开关时间来调节温度。
三、湿度控制湿度也是影响育雏鸡健康成长的重要因素之一。
过高或过低的湿度都会对雏鸡造成不利影响。
在育雏期间,室内湿度应该保持在50%-60%左右。
可以通过使用加湿器或通风设备等方式来调节湿度。
四、喂食管理喂食是育雏鸡饲养管理中最为重要的环节之一。
在育雏期间,需要提供高质量的饲料,并保证适当的喂食量和喂食频率。
通常情况下,每天需要喂食3-4次,每次饲料的用量应该控制在雏鸡能够在30分钟内吃完为宜。
同时也需要定期更换饲料,并保持饮水器内水质清洁。
五、疾病预防在育雏期间,需要注意预防常见疾病的发生。
可以通过加强卫生管理、定期消毒场地和设备、控制密度等方式来预防疾病的发生。
如果出现异常情况,应及时联系兽医进行诊断和治疗。
六、人员管理育雏鸡饲养管理需要有专业技术人员进行操作和监管。
同时也需要建立健全的管理制度和规范操作流程,以确保育雏工作的顺利进行。
七、结语以上是育雏鸡的饲养管理技术的一些基本要点。
在实际操作中,需要根据具体情况进行调整和改进,以确保育雏鸡的健康成长和高产高效。
鸡雏的饲养方法与管理

鸡雏的饲养方法与管理
鸡雏的饲养方法与管理对于养殖户来说是非常重要的,它直接关系到鸡的生长发育和生产性能。
下面将为大家介绍一些关于鸡雏饲养方法与管理的内容。
首先,饲养环境要保持干净卫生。
鸡舍的卫生是鸡雏健康成长的基础,饲养户应定期清理鸡舍内的粪便和杂物,保持鸡舍内的空气清新,避免饲养环境过于潮湿和肮脏。
其次,饲料要科学搭配。
鸡雏的饲料搭配要根据鸡的生长阶段和需要进行科学合理的配比,保证饲料中所含的营养物质能够满足鸡的生长发育需求。
同时,要保证饲料的新鲜和干净,避免发霉和变质。
另外,饮水要充足清洁。
鸡雏的饮水量和质量直接关系到鸡的健康状况,饲养户应保证饮水设施的清洁卫生,定期更换饮水,保证鸡雏随时都能获得充足清洁的饮水。
此外,定期进行疫苗接种和疾病防治。
鸡雏在生长过程中容易受到各种疾病的影响,饲养户应根据季节和鸡的生长阶段,定期进行疫苗接种和疾病防治,保证鸡的健康成长。
最后,要定期进行体检和管理。
饲养户应定期对鸡雏进行体检,及时发现并处理鸡的生长发育问题和疾病,保证鸡的健康成长。
同时,要科学管理鸡的生长环境和生长情况,做好饲养记录,及时调整饲养管理方案。
总之,鸡雏的饲养方法与管理是养殖户在养殖过程中需要重点关注的问题,只有科学合理的饲养方法与管理,才能保证鸡的健康成长和生产性能。
希望以上内容对大家有所帮助。
雏鸡饲养管理须做好的几方面工作

雏鸡饲养管理须做好的几方面工作雏鸡饲养是鸡养殖过程中非常重要的一环,对雏鸡的饲养管理工作做好与否直接影响到鸡的生长发育和成活率。
下面将就雏鸡饲养管理须做好的几方面工作进行介绍。
一、保温管理雏鸡出生后,由于身体的热量调节功能不完善,需要在温暖的环境中逐渐适应外界环境。
在雏鸡的早期生长阶段,要给予足够的保温措施。
在鸡舍内设置适当的保温设施,如电热毯、暖气等,保持温度在30-35摄氏度之间。
要定期检查保温设备是否正常运行,及时更换和清洁,确保雏鸡的保温环境良好。
注意保持鸡舍内部通风良好,以排出潮湿和污浊空气,保持鸡舍内空气清新。
二、饲料管理合理的饲料配方和适量的饲料投喂是雏鸡饲养管理中极为重要的一环。
应根据雏鸡的生长阶段和不同品种的特点,合理制定饲料配方,确保蛋白质、碳水化合物、维生素和矿物质等营养物质的均衡。
要注意饲料的消毒和保质工作,避免因饲料变质而引发饲料中毒和疾病的发生。
定期清理饲料槽和饮水器,确保饲料和饮水的干净卫生。
三、健康管理雏鸡的健康管理是饲养管理工作中需要格外重视的一环。
要注意饲养密度,避免过度饲养导致鸡舍内空气不畅和疾病传播。
要对雏鸡进行预防性接种疫苗,预防传染性疾病的发生。
定期对雏鸡的身体状况进行观察和检查,一旦发现异常情况,要及时采取措施治疗。
要定期对鸡舍内部进行消毒,防止病原体的交叉感染。
四、生长监测通过对雏鸡的生长情况进行监测,可以及时发现问题并采取相应的措施。
要定期对雏鸡的体重进行测量和记录,观察雏鸡的生长速度和发育情况。
要注意观察雏鸡的行为和食欲,及时发现饲养管理不当或疾病的迹象。
要根据监测数据对饲养管理进行调整,确保雏鸡的生长发育和健康状况良好。
雏鸡饲养管理是鸡养殖中非常重要的一环,需要对保温管理、饲料管理、健康管理和生长监测等方面做好工作。
只有不断加强管理,才能保证雏鸡的健康生长,为鸡的整个养殖过程奠定良好的基础。
雏鸡的饲养管理

雏鸡的饲养管理雏鸡的饲养管理导言随着人们对生活质量的不断提高,家禽养殖业成为人们日常生活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
而鸡是家禽养殖中不可或缺的一种,而对雏鸡饲养管理,是影响养殖效益的关键措施。
本文将以雏鸡的生长生理特点为基础,从环境的选择和布置、饮食的配制和管理、疾病的防治等方面来详细阐述雏鸡的饲养管理。
一. 环境管理在饲养中,我们应该可以给予雏鸡一个温度、湿度、光照等方面的协调,以促进雏鸡的健康成长。
最好的温度为(25-30)℃,湿度控制在60%以上,光照控制在12-16小时。
1.走动空间在为雏鸡选择饲养场地时,必须注意给予它们一个足够的走动空间。
根据冬、春、夏、秋的季节变化,雏鸡对温度和湿度都有较高的偏好要求,在布置饲养环境时,需要选择相应的温度和湿度条件,以确保鸡群的健康生长。
2. 保持空气流通在雏鸡生长的环境中,空气质量的好坏直接影响着雏鸡的生存和生长。
为了保持饲养环境的空气质量,首先就要保持空气流通,尽可能排除污浊气体和异味,确保环境的清新透气。
3. 防水防潮在饲养小鸡的过程中,会出现很多潮湿的情况,因此必须对饲养环境进行防水和防潮,以免雏鸡遭受发病的威胁。
二. 饮食管理1. 饮水管理鸡是水的依赖动物,喜欢在干燥环境下生活。
因此,在雏鸡饲养中,合理的饮水管理可以有效的促进雏鸡的成长。
饮水时,要注意以下几点:a. 结合温度来调整饮水量,保证雏鸡喝够水。
b. 在饮水中添加饮水药剂,可以预防病害。
c. 饮水器要经常清理,保证水质干净没有污染。
2. 饲料管理雏鸡饲料的配制和管理不仅是获得高产高效的鸡群关键,也是防止病害爆发的关键因素。
a. 饲料的配制和管理:作为家禽养殖业者,想要获得好的养殖效果,就必须掌握配制和管理饲料的技能。
在饲料的配制和管理方面,养殖业者需要注意以下几点:(1).合理配制饲料:在饲养过程中,为了满足雏鸡生长发育所需的营养,养殖业者要根据不同生长阶段的饲养需要,合理配制饲料,确保饲料的营养均衡,并将其分阶段喂养。
雏鸡的饲养管理

雏鸡的饲养管理
1、温度:温度是育雏成败的关键因素之一,提供适宜的温度条件能有效地提高雏鸡成活率。
温度是否合适不但要看温度计,还要观察鸡群的精神状态和活动情况。
2、饮水:育雏期间要严防止断水、缺水,做到饮水器不断水,随时自由饮用。
一般1~2周龄内的雏鸡,要求水温与室温相近,可用凉水预温来解决。
3、开食:开食一般不能晚于36h。
雏鸡喂料应该喂给新鲜全价配合饲料,因为全价配合饲料可提供能量、蛋白质、矿物质、钙、磷等营养物质的需要,并根据鸡不同生长发育阶段调节营养需要配方,可加快鸡的生长发育。
4、通风换气:一方面雏鸡代谢旺盛,呼吸快,鸡群密集,需要足够的新鲜空气;另一方面育雏室内粪便及潮湿垫草散发出大量的二氧化碳和氨气,使室内空气不断受到污染。
5、光照:一方面是光照太强会引起啄羽、啄趾、啄肛等恶癖,使鸡群受到损失;另一方面是每天光照时间过长,会促进小母鸡性成熟,使小母鸡过早开产。
早开产会影响土鸡产蛋小,降低产蛋的连续性,继而影响全年产蛋量。
(责任发布:王芙蓉)
- 1 -。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肉用仔鸡饲养经管雏鸡出雏研究证明不同的种鸡品种和品系,出雏的时间也不同。
整个孵化过程所需的确切时间取决於下列几个因素:.种鸡群的日龄.种蛋的存放时间.孵化器的种类在雏鸡预计从出雏器中取出的前几个小时,要检查雏鸡。
这一点在不同品种的种鸡或不同日龄的种蛋在同一天出雏时尤其重要。
.应在 5% ~ 10% 的雏鸡稍微还有潮湿羽毛时出雏。
雏鸡若不能及时出雏就会脱水,这样雏鸡日後就会出现:.体重降低.均匀度、生长速度差.饲料转化率较差.死亡率/致病率增大.免疫接种後反应强烈事实证明孵化厅内通风不良会导致鸡只生长过程中产生腹水症。
要确保孵化设施具有良好的通风,孵化器和出雏器要为胚胎发育提供充足的氧气。
要根据下列规范为孵化厅内所有的区域提供足够的通风。
<--mstheme-->雏鸡质量如有可能,所孵化的种蛋必须来自经检验无鸡白痢、鸡伤寒、霉形体败血病 ( MG ) 和霉形体滑液囊炎 ( MS ) 的父母代种鸡群。
雏鸡应对普通病毒性疾病,包括传染性法氏囊病、病毒性关节炎及新城疫病具有较高水平的母源抗体。
.所孵化的种蛋蛋重不得低於 52 克。
如用较小的种蛋进行孵化,要将这些雏鸡与较大种蛋孵化的雏鸡分开饲养。
雏鸡应:.大小均匀一致.灵敏.活泼.无畸形.无脐带闭合不良和脐带感染症状.雏鸡胫部应光亮、丰满、不乾燥枯萎。
通常胫部皮肤出现褶痕,即表明鸡只已脱水。
不能达到这些质量规范的雏鸡应在孵化厅淘汰。
生物安全无论何时如有可能,距离相近的鸡群应为同一日龄,以防止疾病问题。
杜绝不必要的来访人员,出入鸡舍的人员应穿着洁净、经过消毒的靴子和工作服。
如需接触不同日龄的鸡群,应先走访日龄最小的鸡群。
通常最後走访存有疾病问题的鸡群。
在所有鸡舍入口设置盛有乾净消毒剂的消毒盘及鞋刷,用以擦洗消毒入舍人员的工作靴。
要采取措施控制害、鼠类、野鸟、苍蝇及其它已知为疾病传播媒介的昆。
鸡舍准备在美国或其它国家,如前一批鸡未发现疾病问题,其用过的旧垫料可重复使用。
但在雏鸡入舍前必须清除结块的垫料并在旧垫料表层铺设一层新垫料。
清舍後要用水冲刷屋顶和侧墙,这样可湿润垫料,减少清除垫料时引起的尘埃。
要把旧垫料移出至鸡场至少 1.5 公里以外的地方,不要在鸡场附近堆放或散播。
用高压水冲洗并消毒鸡舍内部、贮料塔或所有设备。
冲洗後要使所有设施及设备完全乾燥。
鸡舍地面要铺设 5 厘M厚的新鲜垫料,垫料必须无霉菌以防止霉菌病的发生。
雏鸡入舍前要仔细检查所有设备,确保这些设备运转正常。
要提前启动舍内热源,以便使垫料温度达到 29 ~ 31℃。
在寒冷季节,通常要在雏鸡计划到场前 24 小时就开始加温。
事实表明,雏鸡在很短的时间内受凉,可严重降低肉鸡的生长潜能。
雏鸡到达前几小时,将饮水器注满饮水。
使雏鸡进舍时,水温可达到 25℃。
使用开放式鸡舍 ( 自然通风 ),鸡群密度不应超过每平方M 20 ~ 22 公斤。
如使用环境控制鸡舍,饲养密度可增至每平方M 30 ~ 33 公斤。
<--mstheme-->入雏最理想的是雏鸡出雏後 6 ~ 12 小时即被安置在育雏伞下饲养。
出雏与入舍间隔时间愈长受到不良影响的雏鸡就愈多。
如有可能鸡群中所有鸡只应来自同一父母代鸡群。
MG、MS 呈阳性反应的父母代所生产的雏鸡不得与阴性反应的雏鸡混养。
要从运雏车上小心搬运雏鸡盒并在育雏护围外放置正确数目的雏鸡盒。
将雏鸡放置於育雏伞下,用完的雏鸡盒叠放在合适的地方,便於搬出鸡舍销毁。
.待雏鸡饮水 2 ~ 3 小时後再开始喂食。
特别是在第一周或前 10 天每天要经常巡视鸡舍,以确保雏鸡正常饮水和采食。
舒适的雏鸡十分安静,无喧闹之状。
雏鸡免疫或受到其它应激後,有必要暂时升高舍内温度。
.每周大约降低舍温 3℃直至并保持在 21℃为止。
免疫为确保鸡群健康,根据鸡场所处的地区及鸡群的需要,制订免疫计画是必不可少的。
免疫後需进行血清学监测以确保疫苗有效地发挥作用。
免疫程序需定期进行调整,任何变更 ( 增、减、免疫时间及方法 ) 必须徵得兽医同意。
遵照疫苗生产厂家的使用说明贮存并使用疫苗。
对每种疫苗的生产日期、类型、使用日期、生产厂家、产品系号及失效日期都要做好记录。
对肉鸡免疫而言,常用的方法是饮水免疫。
采用这种方法免疫时,应在 24 小时前,停止在饮水中使用清洁剂和消毒剂,以防其降低或破坏疫苗效力。
在饮水中投放活苗以前,应加入脱脂奶粉 ( 每 40 升水加100 克奶粉 )。
脱脂奶粉可使疫苗悬浮在水中并有助於中和水中少量的清洁剂和消毒剂。
育雏.育雏期间的温度对控制腹水症的发生至关重要。
下表列出的是建议使用的温度。
<--mstheme-->可利用至少鸡舍的一半空间进行育雏。
在鸡群尚未感到拥挤之前,允许其在整个鸡舍活动。
一般来讲,利用部分鸡舍进行育雏的时间不可超过三周。
育雏伞:每个育雏伞可饲养 500 ~ 750 只雏鸡使用育雏伞育雏,应使用护围确保雏鸡不离开舒适的环境。
育雏护围应 30 ~ 45 厘M高,并距育雏伞边缘 60 ~ 150 厘M。
每天逐渐扩展育雏护围并将育雏所用料盘和饮水器移向常规饲喂和饮水设备。
鸡只 7 ~ 10 日龄後停止使用育雏护围,必须根据雏鸡是否太热或太冷的表现调整育雏护围的大小。
雏鸡过於拥挤或扎堆表明育雏温度不当或有贼风存在。
中心供热系统:每平方M最多 21 只雏鸡许多地方现在采用供暖风系统育雏。
使用此方法鸡只不可能在冷或热时接近或远离热源,因而温度必须适宜。
常规光照程序下列推荐的光照程序常用於在良好的经管和环境条件下饲养肉鸡至平均体重 1.8 公斤 ( 或低於 )。
每日减少照明 1 小时有助於鸡只适应忽然停电的情况。
.舍内照明光线应分布均匀。
<--mstheme-->提高成活率的光照程序由於快速生长引起的生理压力,特别是在恶劣的饲养经管条件下会导致较差的成活率。
研究表明,采用限制光照程序可降低因腿病、突死综合症和腹水症引起的死亡率,从而有效地提高商品肉鸡的成活率。
为减缓生长速度并提高成活率,光照应分步递增,下列光照程序经实践证明是较为有效的。
<--mstheme-->饮水饮水器应均匀分布在整栋鸡舍内,以便使所有鸡只都可方便地饮到水。
.每 1,000 只雏鸡至少需要十个 4 公升的饮水器。
.饮水器必须放置在保温伞或热源附近且位於饲喂器之间。
.每天更换新鲜的饮水并清洗和消毒饮水器。
确保鸡只随时可以饮到水,绝不要让饮水器出现空乾现象。
.逐渐把雏鸡饮水器移近自动饮水设备。
当鸡只习惯使用自动饮水设备後,便可拿掉雏鸡饮水器。
<--mstheme-->使用水槽时,要计算水槽两侧的长度。
饮水设备的高度,要随鸡只的成长做适当的调整。
饮水设备应确保略高於鸡背高度,这样可减少水的外溢。
如今乳头饮水器在世界各地应用广泛。
使用乳头饮水器可节省劳力,提高饮水卫生程度。
但如经管不当,鸡群均匀度易出现问题。
所有鸡只必须可以方便地饮到水。
预防措施和建议如下:.乳头饮水器系统需要洁净的水源,以防堵塞。
.一日龄雏鸡应被悬挂於乳头饮水器上的小水珠所吸引。
为达到此目的,可在雏鸡入舍前调整水压,轻按乳头器并确保舍内有足够的光线使水珠产生闪亮的效果。
.确保选用的乳头器与鸡只年龄、鸡只大小相符合。
.减压装置和管道尺寸必须正确有效,应按生产厂家的使用说明进行安装。
.乳头饮水器的高度十分重要,乳头饮水器应调整到最小的鸡只略伸其颈即可接触到为宜。
而且乳头饮水器下方的垫料应均匀一致,使鸡只便於饮到水。
.所有的乳头饮水系统并非完全相同,有些系统流经各个乳头器的水量较多。
当安装和经管使用乳头饮水系统时应考虑这个因素。
按照生产厂家提供的使用说明,使用可靠的消毒剂控制水中的病原微生物、藻类和霉菌。
饮水的消耗量会随环境温度的升高而增加。
环境气温达 2 1℃後,每升高1℃,饮水的需求量将会增加约 6.5%。
下表所列为不同温度下的饮水消耗量:<--mstheme-->应在饮水器中取水样检验饮水中细菌污染情况并据此调整饮水消毒程序,减少疾病发生。
饲喂最初几天通常使用料桶盖或塑料开食盘饲喂雏鸡 ( 个/百只鸡 )。
对商品肉鸡开始饲喂时,可将饲料在垫料上铺的纸上。
自动喂料器、料盘或食槽应在雏鸡到达前就安装调试完毕并直接安放在垫料上。
通常在鸡只 5 ~ 7 日龄时已习惯於从自动饲喂器采食,此时应随即撤除料盘。
随鸡只的生长逐步升高饲喂设备。
料槽上边缘高度应与鸡背高度相同。
最初两星期内,应饲喂开食育雏粉料或颗粒破碎料,到育成中、後期则应改喂颗粒料,以达到最经济的效力。
要经常运转送料链使鸡只面前总有饲料,这会加强鸡只的食欲并减少饲料的浪费。
注意:如每天安排四次停料 ( 饲喂器中无饲料 ),每次 3 0 分钟,可提高饲料转化率。
料桶内饲料量不可超过其容量的四分之一。
按下列规范为鸡只提供充足的采食空间。
使用自动送料链时,饲料量以略微覆盖送料链条为宜。
<--mstheme-->球控制球控制是成功的肉鸡生产中必不可少的环节。
如肉鸡需要饲养至 2 ~ 2.5 公斤,最好使用抗球药直至屠宰前 5 天为止。
通常在前期料中使用一种抗球药而在後期料中更换使用另一种抗球药,以减少球对某一种特定的药物产生耐药性。
选择饲喂程序当今世界上有各种组合不同的前期料、中期料和後期料而制定的饲喂程序。
每一饲喂程序应以各自公司所要求的肉鸡上市体重/日龄之间的关系为基础。
下表所列为 AA 肉鸡不同的上市日龄和体重要求,饲喂程序:<--mstheme-->爱拔益加肉鸡饲喂程序<--mstheme-->1.宰前料2.公母分开饲养3.低能量开食料,可延长到 21日龄饲料所含的能量饲料的能量水平愈低,饲料消耗量也就愈大。
然而,饲喂高能量水平的饲料未必得到最佳经济效益。
饲料中增加能量时需增加其它营养成分来平衡,这样通常会增加饲料成本。
体重约 2.05 公斤的肉鸡,如增加饲料能量 55 千卡/公斤,会将饲料效能增加四个转化点 ( 0.04 )。
例如,某一肉鸡生产场中,饲料能量为 3080 千卡/公斤时,其转化率已达到 2.04,如将其能量水平增至 3135 千卡/公斤时,其转化率为 2.00。
了解这些关系,再考虑饲料成本,生产者可确定改变饲料中能量水平是否经济合算。
能量:蛋白质比率计算饲料中能量:蛋白质比率,以能量除以蛋白质百分比计算。
千卡/公斤÷%蛋白质3080÷2 3=134总蛋白质与必需胺基酸的平衡及其能量水平的关系,是制定饲料配方的主要考虑因素。
能量:粗蛋白质的比率是监测肉鸡各个发育阶段中所需这些重要养份的有用指示。
在使用能量水平为 3080 ~ 3420 千卡/公斤范围内的饲料时,建议饲料中能量与蛋白质的比例如下:<--mstheme-->能量:蛋白质的比率较高,可降低饲料消耗和饲料成本,但使用这样的饲料,鸡只对某些必需氨基酸摄入量会比要求的水平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