遥感技术给考古工作者装上“千里眼”
遥感_现代考古研究的第三只_眼睛_

第3卷 第4期2004年12月 太原师范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JO U RN A L OF T A IY U A N T EA CHER S CO L L EGE(Nat ur al Science Edition)V o l.3N o.4 D ec.2004遥感——现代考古研究的第三只“眼睛”王向东 邵秀英(太原师范学院城市与旅游学院,山西太原030012) 〔摘要〕 我国是个历史悠久的文明古国,具有丰富的历史文化遗产,古代遗迹遗址遍布各地,仅依靠传统的考古方法和手段远不能满足我国考古工作的需要.而遥感技术大量运用到考古研究中,为考古工作带来了巨大活力,并取得了显著成绩.文章仅从遥感技术的功能特点简要地分析利用遥感技术进行考古研究的方法和原理,及其在考古研究中具体应用,其目的在于推动遥感考古研究的进一步发展.〔关键词〕 遥感技术;考古;遥感考古;探测〔文章编号〕 1672-2027(2004)04-0068-04 〔中图分类号〕 P237 〔文献标识码〕 A0 引言我国是个历史悠久的文明古国,古代遗迹遗址遍布各地.历经数千年岁月沧桑,很多珍贵的历史遗迹或被掩埋地下,或散落深山老林,还有的只剩残垣断壁.再加上复杂的地形地貌和复杂的存留状态,给发现、保护这些历史遗产带来极大的困难和不便.而随着遥感技术的突飞猛进,人们开始利用遥感影像,结合GPS技术,进行田野考古,解开千古之谜,不仅取得了明显的效益和举世瞩目的成就,而且也为考古研究带来了一场历史变革[1].下面就遥感技术的功能及其特点和它在考古研究中的应用作一简单讨论.1 遥感技术简介1.1 什么是遥感所谓遥感(Remo te Sensing),顾名思义,即“遥远的感知”.人类通过大量的实践,发现地球上每一个物体都在不停地吸收、发射信息和能量,其中有一种是人类已经认识到的形式——电磁波,并且发现不同物体的电磁波特性是不同的.遥感就是根据这个原理来探测地表物体对电磁波的反射和其发射的电磁波,从而提取这些物体的信息,完成远距离识别物体.具体来讲,遥感是指通过某种传感器装置,在不与研究对象直接接触的情况下,获得其特征信息,并对这些信息进行提取、加工、表达和应用的一门科学技术.1.2 遥感技术的特点遥感技术是从不同高度的平台上,使用传感器收集地物的电磁波信息,再将这些信息传输到地面并加以处理,从而到达对地物的识别与监测的过程.它具备以下特点:1.2.1 探测范围大,具有综合、宏观的特点遥感是从飞机或人造地球卫星上,居高临下获取的航空像片或卫星图像,比在地面上观察视域范围要大得多.又不受地形地物阻隔的影响,景观一览无余[2].例如,一张比例尺1∶35000的23cm×23cm的航空像片就可以展示地面60余平方千米范围的地面景观实况.另外,遥感探测所获取的是同一时段、覆盖大范围地区的遥感数据,这些数据综合地展现了地球上许多自然与人文现象,宏观地反映了地球上各种事物的形态与分布,真实地体现了地质、地貌、土壤、植被、水文、人工构筑物等地物的特征,全面地揭示了地理事物之间的关联性.1.2.2 获得资料的速度快、周期短,具有动态监测特点收稿日期:2003-10-12 作者简介:王向东(1969-),男,山西万荣人,太原师范学院讲师,主要从事遥感与GIS研究. 第4期 王向东 邵秀英:遥感——现代考古研究的第三只“眼睛”遥感通常为瞬时成像,可获得同一瞬间大面积区域的景观实况,现实性好;而且可通过不同时相取得的资料及像片进行对比、分析和研究地物动态变化的情况.例如陆地卫星4、5每16天即可对全球陆地表面成像一遍,气象卫星甚至可每天覆盖地球一遍[2].1.2.3 信息量大,具有手段多、技术先进的特点遥感不仅能获得地物可见光波段的信息,而且可以获得紫外、红外、微波等波段的信息.不但能用摄影方式获得信息,而且还可以用扫描方式获得信息.遥感所获得的信息量远远超过了用常规传统方法所获得的信息.例如,微波具有穿透云层、冰层和植被的能力;红外线则能探测地表温度的变化等[2].1.2.4 成本低,收益大,具有用途广的特点与传统方法相比,遥感可以大大地节省人力、物力、财力和时间,具有很高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据测算,美国的陆地卫星的投入与取得的经济效益之比为1∶80,甚至更大[3].据统计,有近30个领域、行业都广泛应用了遥感技术,如陆地水资源调查、土地资源调查、植被资源调查、地质调查、城市遥感调查、海洋资源调查、测绘、考古调查、环境监测和规划管理等.1.3 遥感技术的分类遥感技术的内容很多,因而其分类比较复杂.具体分类如下表所示:表1 遥感技术分类表T able1 T he class o f r em ote sensing techniques分类依据内 容遥感工作平台(即运载工具)地面遥感(或近地遥感)、航空遥感、航天遥感探测电磁波的工作波段可见光遥感、红外遥感、微波遥感等遥感应用目的环境遥感、农业遥感、林业遥感、地质遥感、海洋遥感和考古遥感等遥感资料的记录方式成像方式(主动遥感、被动遥感)、非成像方式(主动遥感、被动遥感)等 从遥感技术分类的角度来看,考古学家们最早是利用航空遥感影像作为技术手段进行广泛的考古研究,如1906年英国皇家空军一名飞行员在一次飞行训练中,从空中拍摄下了著名的斯通亨奇巨石遗址,从此拉开了遥感考古的序幕.2 利用遥感技术进行考古研究的方法与原理2.1 遥感考古的工作原理近年来见诸报端的有关航空遥感考古消息可以说是连篇累牍,例如欧洲的考古学家根据早期照片发现了多处古罗马的建筑遗址和著名的“罗马大道”;欧美等国考古学家联手通过卫星遥感资料发现了深藏于南美密林深处10世纪玛雅人的宫殿等等.人们不禁要问,考古学家是如何利用遥感探测分析研究出地下考古遗迹的呢?由于保存于地表或地表以下的古代遗迹随着岁月的流失逐渐荒废,有的成了农田,有的形成村镇,但由于这些遗迹全部为人工建成,与周围没有经过人工扰动的土壤环境存在着差异.于是,保留遗迹的地区就会出现土壤、水分、地表温度等一系列的特别征象,有别于周围环境.人们在平地运用传统的方法来观察这些特别征象的可能是微乎其微的.但在高空中或用遥感探测仪器就会发现明显的区别.例如一处古代的宫殿已被夷为平地,其宫殿基址部分是用石头或夯土建造的,反映到地表上的植被就由于缺少水分,不宜扎根而枯萎低黄;而周围没有人工扰动的土壤,因其水分充沛,腐植质丰富,植被就显得油绿茂盛,这一点从高空用肉眼就可以清晰地观察到.这就是运用遥感技术进行考古发现采用的一般工作原理.据此,有经验的考古学家在高空或通过遥感影像就能很容易分辨出在一般人眼中杂乱无章的现象,准确地说出哪些是人工留下的痕迹,哪些可能是古代建筑基址、陵墓、城镇、村落、道路等等.当然在确定了准确位置后还要靠考古发掘才能最后证实判断是否正确.否则,也会出现误判,例如,一位业余考古学家误把“二战”时期德国人修建的战壕当成古罗马时期的水渠,经过考古发掘才证明了判断的错误.2.2 利用遥感技术进行考古研究的工作模式69结合遥感技术的特点和考古工作的复杂性,不同类型的考古研究,其工作模式可能存在着巨大的差异.但从总的情况来看,运用遥感技术进行考古研究一般都遵循如下的工作程序,如图1所示.3 遥感技术在考古研究中的应用当最现代遥感技术介入到传统考古领域,很多考古学家忽然感到自己似乎有了“第三只眼睛”,很多以往踏遍铁鞋无觅处的目标,在遥感图片上一目了然,甚至深藏地下或水中的古代遗迹,也难逃“遥感”的透视.因而,利用遥感技术进行考古研究的领域十分广泛,主要可归纳为七个方面.3.1 考古勘察图1 遥感考古工作模式F ig .1Patt ern of R emote sensing ar chaeolog y任何时代的古遗址,虽然已遭到后来较长岁月的自然和人为的破坏,但地面上常常还有踪迹可寻,只是在广阔的茫茫大地上寻找十分困难.而利用遥感技术则可对全区每个角落进行搜寻,而不致发生疏漏,这是田野考古调查所不能比拟的.特别是在交通不便、人迹很难到达、自然条件恶劣、地貌复杂的地区(如某些高山、沙漠、高原、水网地带),利用遥感影像解译方法进行考古调查是最经济快速的方法.其次,若一些地面遗迹已被破坏无存,尚可利用早期航片上保存的遗址影像加以判别,这是寻找地面已消失古遗址的唯一可行的方法[4].3.2 城市遥感考古和各种专题遥感考古城市遥感考古内容主要是研究古城范围、城内古建筑(如地矿部航空物探遥感中心作的北京故宫航空遥感图)以及古建筑结构布局.中国是一个多城池的国家,但只有极少数被保留下来,绝大部分已被拆毁.因而,运用遥感技术进行城市考古研究意义重大.此外,遥感技术在农业遥感考古、古水利工程遥感考古、古窖址遥感考古、古矿井或古冶炼遗址遥感考古等专题考古领域中也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4].3.3 地下遗址无损探测对埋藏地下的古遗址、墓穴等文化遗址的规模、位置的确定,以及对埋藏较大器物、古建筑的地下遗址的无损探测,是遥感考古的又一个重要研究领域,也是考古发掘前非常重要的和必须开展的工作.进行地下遗址探测,除应用遥感方法外,还有其他地球物理探测技术,这些探测技术的最大优越性是无损探测.目前采用的无损探测方法主要包括磁力探测法、电阻率探测法、微波脉冲“探地雷达”以及地震探测法等[4].例如,采用无损伤探测技术对秦始皇陵地宫的勘查就获得很大成功,从而解开了中国第一个帝王陵园的布局之谜.3.4 水下遥感考古探测研究水下考古,是近年来发展较快的一个新的领域.利用航空遥感手段勘察水下古代居址、古代港口、沉积环境已经取得显著效果.例如,美国的考古学家利用卫星遥感影像发现了早已沉没海底数千年的古埃及名城亚历山大;我国科技考古人员利用卫星遥感技术,在珠江口发现了明代沉船,并成功地进行了打捞等等.3.5 环境遥感考古——古地理环境演变的研究环境考古主要根据地理学与地质学方面的理论和知识.地层分析就是环境考古学的研究方法之一,它运用地理学、地质学等多种研究方法,探讨古地理环境及其变迁与古文化遗址之间的关系.环境考古、遥感考古、环境遥感考古是三个不同的概念,它们具有不同的内涵,环境考古可以不采用遥感技术手段,但遥感考古必须考虑环境因素,当遥感技术同时作为重要的手段应用于环境考古和考古时,其成果必然是环境遥感考古70太原师范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 第3卷 第4期 王向东 邵秀英:遥感——现代考古研究的第三只“眼睛”显著.事实上,遥感作为一种现代工程技术,其应用领域已覆盖了自然、社会、经济的方方面面,在考古研究中也有其不可替代的作用,因此,随着遥感技术的不断进步,环境遥感考古研究的广泛开展已成必然.3.6 GIS与文物管理信息系统研究GIS技术在遥感考古中的应用是多方面的,首先利用GIS的基本功能进行遥感考古专题制图,作为考古研究的重要成果.同时利用考古数据建立考古文物管理信息系统,不仅可以清楚地显示文物遗迹的空间分布特征,对历史文化进行有效地管理;还可分析遗址或遗迹之间的相互关系,从而揭开历史之谜或为许多长期无法解决的重大学术问题提供了新的视角和客观材料.如开封市文物考古信息管理系统等.3.7 数字仿真与虚拟现实数字仿真与虚拟现实作为GIS的一项重要技术,虽然目前还处于技术成熟阶段,但其强大的功能已经被许多科研领域所青睐.利用数字仿真与虚拟现实技术,对考古目标的形态结构及其消亡、荒废的过程进行模拟,以三维动态显示,从而可以真实地再现古遗址、古战场的面貌及环境演变的过程,反映当时的社会及环境状况,为考古学家以及军事学家的分析研究提供形象的参考资料.4 结束语利用遥感技术进行考古研究虽然取得了显著成效,但由于受遥感技术水平或其他因素的影响,遥感考古仍然具有一定的局限性,比如目前遥感考古研究还主要局限于宏观考古方面,对于较小遗址和遗址内部的探测还存在一些困难.所以遥感考古还不能完全取代传统考古手段,只有把二者很好地结合起来,才会发挥出遥感考古的巨大优势.随着时代的发展,随着科技水平的日新月异,可以预见,不久将来,计算机图像处理、自动识别、自动分类、自动制图、以及GIS和GPS、人工智能、多媒体技术、仿真技术等都将广泛的应用到考古研究中,并将促进遥感考古技术向更高水平发展.参考文献:[1] 钱育华.“空中B超”-遥感影像用于考古[J].影像技术,1996(2):18-23[2] 吕国楷.遥感概论[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1995[3] 刘慧平.遥感图像判读教学研究[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1[4] 刘树人.我国遥感考古回顾与展望[J].国土资源遥感,1998(2):41-43Remote Sensing—The Third Eye of Archaeological Researching in ModernWang Xiangdong Shao Xiuying(Instit ut e of City and T our,T aiyuan T eachers Co llege,T aiyuan030012,China) 〔Abstract〕 Our country is an old-line civilization ancient country,has abundant histo ry cultur e inher itance,the ancient historic relics and sites spreads all ov er every lo cality.It is far not enough that discovering such abundant historic relics by traditional archaeolog ical metho d.Ever since that Remo te sensing technique apply ing to the archaeolog ical resear ching,for the archaeolog ical r esearching br ought the big ness vitalities,and o btained remarkable achievements.This text discusses the elem ents and m ethods of making use of remote sensing technique in the archaeolog ical researching,and the concrete applying.T his purpose is that pushing the remo te sensing archaeological researching further development. 〔Key words〕 remo te sensing technique;archaeolog y;remo te sensing archaeolo gy;ex plo re71。
遥感技术在考古测绘中的应用研究

遥感技术在考古测绘中的应用研究【摘要】遥感技术在考古测绘中扮演着至关重要的角色。
通过引入遥感技术,考古学家能够更加高效地勘探考古遗址,准确识别历史文化遗迹,进行地形分析并保护文化遗产。
本文探讨了遥感技术在考古勘探、遗址识别、地形分析和文化遗产保护等方面的应用,并分析了其在考古测绘中的发展趋势。
遥感技术不仅提高了考古工作的效率和精度,还为考古研究提供了新的思路和方法。
结合遥感技术在考古领域的作用和未来展望,可以预见遥感技术将继续在考古测绘中发挥重要作用,为保护和传承人类文明遗产做出更大的贡献。
【关键词】遥感技术、考古测绘、勘探、遗址识别、地形分析、文化遗产保护、发展趋势、作用、未来展望。
1. 引言1.1 遥感技术的概念遥感技术是利用航天器、飞机、无人机等载具搭载的传感器对地球表面进行遥感观测和影像获取的技术。
通过接收、记录和处理来自地面和大气的电磁辐射信号,从而获取地球表面特征信息。
遥感技术的发展为考古测绘领域带来了革命性的变革。
传统的考古测绘主要依靠地面勘探和实地测量,耗时耗力。
而遥感技术可以通过卫星影像、航拍影像等手段,快速获取大范围、高分辨率的图像数据,为考古测绘工作提供了全新的解决方案。
通过遥感技术,考古学家可以在不同地形环境下实现对考古遗址及相关地貌特征的全面监测和分析,为考古发掘和保护提供重要的支持。
遥感技术在考古测绘中的应用为传统的考古工作注入了新的活力,促进了考古学研究的发展。
随着技术的不断进步和应用范围的拓展,遥感在考古领域的作用将会越来越重要,为我们更好地了解和保护人类文明史提供更多可能性。
1.2 考古测绘的重要性考古测绘是考古学的重要技术手段,通过各种测绘技术和方法来获取古代遗址的空间信息,包括位置、形状、大小和结构等。
考古测绘的重要性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考古测绘可以准确记录和保存古代遗址的信息。
古代遗址是人类文明的见证,是历史的宝库,通过测绘可以将这些珍贵的遗址保存下来,以备后人研究和欣赏。
考古学中的技术与方法创新

考古学中的技术与方法创新考古学,这门神秘而古老的学科,一直致力于揭示人类过去的历史和文化。
随着时代的发展,技术与方法的创新成为了推动考古学不断前进的关键力量。
在过去,考古工作主要依赖于简单的工具和传统的方法,如手工挖掘、肉眼观察等。
然而,这些方法在面对复杂的考古遗址和大量的文物时,往往显得力不从心。
如今,各种先进的技术手段如雨后春笋般涌现,为考古学带来了前所未有的机遇。
其中,遥感技术成为了考古学家的“千里眼”。
通过卫星图像、航空摄影等手段,能够从宏观上对大面积的区域进行勘察,发现潜在的考古遗址。
这种技术不仅大大提高了考古调查的效率,还能够帮助考古学家在早期阶段就对遗址的范围、布局等有一个初步的了解。
而地球物理勘探技术,则像是考古学家手中的“透视镜”。
利用电磁法、电阻率法等方法,可以探测到地下隐藏的遗迹和结构,如古墓、城墙、沟渠等。
这使得我们能够在不进行大规模挖掘的情况下,获取关于遗址的重要信息,为后续的考古工作提供了有价值的指导。
在考古现场,三维扫描技术正发挥着重要作用。
它能够快速、精确地获取遗址和文物的三维数据,建立起数字化的模型。
这些模型不仅可以用于记录和保存考古资料,还能够进行虚拟修复、展示等,让人们更直观地了解文物的原貌和历史价值。
除了这些探测和记录技术,分析检测技术的创新也为考古学带来了深刻的变革。
例如,碳十四测年法的出现,让我们能够较为准确地确定文物和遗址的年代。
通过对有机物中碳十四含量的测定,可以推算出其存在的时间,为构建历史的时间轴提供了可靠的依据。
而 DNA 分析技术,则为研究古代人类的迁徙、亲缘关系等问题提供了新的途径。
通过对古代人类遗骸中 DNA 的提取和分析,可以了解他们的遗传特征,进而揭示人类的演化和文化交流的历程。
在考古方法上,跨学科合作成为了一种新的趋势。
考古学不再是孤立的学科,而是与历史学、地质学、生物学、物理学等多个领域相互交融。
这种合作使得不同学科的知识和技术能够相互补充,为解决考古学中的难题提供了更全面、更深入的视角。
遥感技术在考古发掘中的应用

遥感技术在考古发掘中的应用在当今的考古领域,遥感技术正逐渐成为一项不可或缺的工具,为我们揭示了许多隐藏在地下的历史秘密。
它就像是考古学家们的“千里眼”,能够在不进行大规模挖掘的情况下,获取有关古代遗址的重要信息。
遥感技术是一种通过非直接接触的方式来获取目标物体信息的技术手段。
它利用各种传感器,如卫星、飞机搭载的相机、雷达等,收集来自地球表面的电磁波信息,并对这些信息进行分析和处理,以提取有用的数据。
在考古发掘中,遥感技术的应用方式多种多样。
其中,航空摄影测量是一种常见的方法。
通过从飞机上拍摄地面的照片,可以获得大范围的地表图像。
这些图像能够清晰地显示出地形的起伏、土壤的颜色和纹理等特征。
比如,在一些古代城市遗址中,通过航空摄影可以发现城墙、道路、宫殿等建筑的轮廓,即使它们已经被岁月掩埋在地下。
卫星遥感技术也发挥着重要作用。
卫星能够从太空对地球进行大范围、周期性的观测。
多光谱和高光谱卫星图像可以提供关于土地利用、植被覆盖以及土壤湿度等方面的信息。
在考古遗址的研究中,这些信息有助于识别可能存在遗址的区域。
例如,某些特定的植被生长模式可能暗示着地下存在古代的建筑结构,因为这些结构会影响土壤的水分和养分分布,从而影响植被的生长。
此外,雷达遥感技术在考古中的应用也越来越广泛。
雷达可以穿透地表的植被和浅层土壤,探测到地下的物体和结构。
对于那些被深埋的遗址或者被茂密植被覆盖的区域,雷达遥感能够提供宝贵的线索。
例如,它可以发现地下的古墓、地道等隐藏的结构。
遥感技术为考古发掘带来了诸多显著的优势。
首先,它能够进行大规模的快速勘查。
相比传统的地面考古调查,遥感可以在短时间内覆盖大片区域,大大提高了工作效率。
这使得考古学家能够在更广泛的范围内寻找潜在的遗址,从而增加了新的发现机会。
其次,遥感技术有助于保护考古遗址。
在进行大规模挖掘之前,通过遥感获取遗址的信息,可以帮助考古学家制定更合理的挖掘计划,避免不必要的破坏。
同时,对于那些处于濒危状态或者受到威胁的遗址,遥感可以提供及时的监测和评估,为保护措施的制定提供依据。
遥感在考古方面的应用

遥感在考古方面的应用引言:考古学作为一门研究人类历史和文化的学科,一直以来都面临着许多困难和挑战。
然而,随着遥感技术的发展,考古学家们终于找到了一种新的解决方案。
遥感技术通过利用卫星、无人机等设备获取地表信息,为考古学研究提供了新的途径和工具。
本文将探讨遥感在考古方面的应用,以及对考古学研究的意义。
一、遥感技术在考古勘探中的应用1. 遥感图像解译遥感图像解译是遥感技术在考古勘探中最常见、最直接的应用之一。
通过对遥感图像进行解译,考古学家可以识别出潜在的考古遗迹。
例如,通过分析地表的纹理、色彩等特征,可以识别出以往人类活动遗留下来的痕迹,如古代城址、墓地等。
这种非接触式的勘探方法,不仅能够提高勘探效率,还可以减少对遗址的破坏。
2. 空间分析与数据处理遥感技术还可以通过空间分析和数据处理,帮助考古学家更好地理解和解释考古遗址。
例如,利用遥感数据和地理信息系统(GIS)技术,可以对考古遗址的分布、形态、关联性等进行分析,从而揭示出人类活动的规律和历史背景。
此外,遥感技术还可以辅助进行三维重建和模拟实验,以获取更加真实的考古遗址信息。
3. 环境变化监测考古学研究通常需要考虑到环境变化对遗址的影响。
遥感技术可以通过长时间序列的数据,监测地表的环境变化,为考古学家提供更加全面和准确的背景信息。
例如,通过对植被覆盖、土壤含水量等指标的监测,可以了解到土地利用变化、气候变化等对遗址保存和保护的影响,从而制定更科学的保护措施。
二、遥感技术在考古研究中的意义1. 提高勘探效率传统的考古勘探方式通常需要大量的人力和物力投入,而且效果不稳定。
遥感技术的应用可以大大提高考古勘探的效率,减少对遗址的破坏。
通过遥感图像解译和空间分析等手段,可以快速准确地确定潜在的考古遗迹,为后续的实地调查和挖掘提供指导。
2. 拓宽研究范围遥感技术不受地理和时间的限制,可以覆盖广阔的地域范围和长时间序列。
这为考古学家提供了一个全新的视角和研究范围。
科技赋能考古工作的事例

科技赋能考古工作的事例1. 科技就像一把神奇的钥匙,打开了考古工作的崭新大门。
就说无人机吧,它在考古现场上空盘旋,就如同我们的眼睛,能快速地拍摄到大面积的地形地貌,帮助考古人员精准地规划发掘区域,这不是超厉害的吗?2. 3D 扫描技术呀,那可真是个宝贝!它能把文物的细节一丝不差地记录下来,就好像给文物做了个全方位的“身份证”,以后不管什么时候都能清楚地看到文物最初的模样,这难道不令人惊叹吗?比如对兵马俑的扫描。
3. 还有虚拟现实技术呢,哇哦,它可以让我们仿佛穿越时空,直接置身于古代遗址之中。
就像我们能亲身体验古人们的生活场景,这种感觉太奇妙了,不是吗?想想都让人兴奋呀!4. 科技赋能考古,就像给考古工作安上了翅膀。
就拿光谱分析技术来说吧,它能快速检测出文物的材质成分,简直就像一个超级侦探,能迅速找到文物的秘密,这多牛啊!5. 考古人员利用卫星遥感技术,那可真是如同有了千里眼。
可以从高空俯瞰大地,发现那些隐藏在地下的遗址,这就像在玩一场超级寻宝游戏,太有意思了!比如发现了一些之前从未知晓的古城遗迹。
6. 同位素分析技术呢,就像是一个时光追踪器。
可以通过分析文物中的同位素,了解到古代的环境和人类的活动,这不是像在和古人对话一样吗?这真的是太神奇了呀!7. 科技让考古工作变得如此不同!像 DNA 鉴定技术,能够揭示古人的亲缘关系,这就好像在解开一个古老的家族谜团,让人充满了好奇和探索的欲望,对吧?8. 水下考古机器人呀,那可是水下考古的得力助手。
它能在深水中自由穿梭,帮我们探寻水下的文物宝藏,就像一个勇敢的潜水员,这不是很了不起吗?9. 科技就如同阳光照亮了考古的道路。
比如热释光测年技术,它能准确地判断文物的年代,就像是给文物贴上了一个确切的时间标签,这是多么重要的帮助呀!10. 大数据分析在考古中也大显身手呢!它能把海量的考古信息整合起来,就像一个智慧的大脑,为考古研究提供有力的支持,这真的是太酷了呀!我觉得科技给考古工作带来了翻天覆地的变化,让我们能更深入、更全面地了解历史,这是多么伟大的事情啊!。
遥感技术在考古发掘中的应用

遥感技术在考古发掘中的应用在当今的考古领域,各种先进的技术手段不断涌现,为我们揭示古代文明的奥秘提供了强大的助力。
其中,遥感技术以其独特的优势,成为考古发掘中不可或缺的重要工具。
遥感技术,简单来说,就是不直接接触目标物体,通过远距离感知和获取其信息的技术。
它就像是为考古学家们装上了一双“千里眼”,让他们能够在不进行大规模挖掘的情况下,对地下的遗迹和文物有一个初步的了解。
那么,遥感技术究竟是如何在考古发掘中发挥作用的呢?首先,它能够进行大面积的遗址探测。
以往的考古工作,往往局限于地面的勘察和小规模的挖掘,难以对整个遗址区域有一个全面的把握。
而遥感技术可以通过卫星、飞机等平台搭载的传感器,快速获取大面积的地表图像和数据。
这些图像和数据包含了丰富的信息,比如地形、地貌、土壤、植被等,通过对这些信息的分析,考古学家们可以发现一些隐藏在地表之下的古代遗迹的线索。
比如,某些地区的土壤颜色和质地可能与周围环境不同,这可能暗示着下面存在着人工建筑或者填埋的遗迹。
其次,遥感技术有助于确定遗址的范围和边界。
在考古发掘中,明确遗址的范围是非常重要的,它不仅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规划挖掘工作,还能够保护遗址不受过度开发的破坏。
通过遥感图像的对比分析,我们可以发现遗址周边的细微变化,从而确定遗址的大致边界。
而且,对于一些被现代建筑或者农田覆盖的遗址,遥感技术能够穿透这些表层的干扰,探测到地下的遗迹分布情况。
再者,遥感技术在寻找古代道路和水系方面也有着出色的表现。
古代的道路和水系是人类活动的重要标志,它们对于了解古代社会的交通、贸易和农业发展有着重要的意义。
遥感图像中的地形起伏、土壤湿度等信息,可以帮助我们推断出古代道路和水系的走向。
比如,一些地势相对低洼的地方可能是古代的河道,而一些平坦且笔直的地带可能是古代的道路。
除了以上这些方面,遥感技术还能够对考古遗址进行动态监测。
随着时间的推移,考古遗址可能会受到自然因素和人为活动的影响而发生变化。
文物保护中的遥感与卫星技术

文物保护中的遥感与卫星技术在当今科技飞速发展的时代,遥感与卫星技术正逐渐成为文物保护领域的有力工具。
这些先进的技术手段为我们揭开了历史的神秘面纱,让那些深藏在岁月长河中的珍贵文物得以更好地被保护、研究和传承。
遥感技术,简单来说,就是通过非接触式的手段获取物体的信息。
在文物保护中,它就像一双“千里眼”,能够从高空俯瞰大地,发现那些隐藏在地表之下或者难以到达之处的文物遗迹。
比如说,利用航空遥感,我们可以对大面积的区域进行快速扫描,捕捉到可能存在的古代城池、墓葬群等的轮廓和分布情况。
这种大范围的观测能力,是传统的地面勘察方法所无法比拟的。
卫星技术在文物保护中的应用更是令人瞩目。
卫星能够从太空拍摄地球的图像,其分辨率越来越高,所提供的信息也越来越丰富和精确。
通过对不同时期的卫星图像进行对比分析,我们可以发现文物遗址的变化情况,比如是否存在遭受破坏、侵蚀或者非法挖掘的迹象。
那么,遥感与卫星技术具体是如何在文物保护中发挥作用的呢?首先,它们可以用于文物的勘察和发现。
在一些人迹罕至的地区,或者是被茂密植被覆盖的地方,地面勘察往往难度很大。
但遥感与卫星技术却能够突破这些限制。
它们可以穿透植被,探测到地下的遗迹结构。
比如,在对某些古代水利工程的勘察中,通过遥感图像的分析,我们能够清晰地看到已经被掩埋的渠道和堤坝的走向,为进一步的考古发掘提供了重要的线索。
其次,这些技术有助于对文物的监测和保护。
文物在长期的自然环境和人为活动影响下,很容易受到损害。
利用遥感与卫星技术,我们可以定期对文物遗址进行监测,及时发现可能存在的问题。
比如,通过监测地表的形变,可以判断是否有地基下沉等情况;通过分析植被的覆盖变化,了解是否有水土流失等问题。
一旦发现异常,就能迅速采取相应的保护措施,将损害降到最低。
再者,它们在文物的数字化保护方面也发挥着重要作用。
通过获取高分辨率的遥感图像和卫星数据,我们可以建立起文物的三维模型,将文物的形态、结构等信息以数字化的形式保存下来。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对于丝绸之路瓜沙段的遥感考古新发现 . 甘 肃 省 科 技 厅 副厅 长朱 晓 力 十 分 高 兴 。 他 说 , 丝绸之路全长 1 万多公里 . 在 中 国境 内4 0 0 0 多公里 , 在 甘 肃 境 内1 6 0 0 多公 里 现 在 中 国 、 哈 萨 克斯 坦 和吉 尔 吉 斯 斯 坦 已 跨 国联 合 申遗 相信 科 技 对 文 物 的保 护 、 对 申遗 工 作会 有 极 大 的帮 助 。
本. 同时 可 有 效 解 决 印刷 行 业 的环 境 污 染 问 题 。
部 门现 在 最 重 要 的是 如 何 控 制 土 地 扩 张 ,优 化 城 市 布 局 , 以
“ 可持 续 发 展 ” 为理念规划城市未来。
遥 感分 辨率 提 升近百 倍 监测 非 法用地 精确 到厘 米 级
违 反 土 地 利 用 总体 规划 非 法 占地 情 况 . 在 我 国一 些 地 区 屡 见 不 鲜 近 日. 广东承诺要在2 0 1 4 年底 完成“ 生 态红线 ” 划 定 记 者 从 中 山大 学 获 悉 . 中 山大 学 地 理 科 学 与 规 划 学 院 黎 夏 教 授 近 日获 得 2 0 1 3 年度发 展中国家科学院地球科 学奖 . 这
遗 址 最 多 的一 次 。本 次 考 古 发 现 进 一 步 证 实 . 该 区 域 是 一 块
消失的古绿洲 . 汉 唐 时 期 曾经 繁 盛 过 。本 次 考 古 调 查 对 于 研
究古丝 绸之路瓜 州至敦煌 段走 向、 古 绿洲变迁 、 环 境 演 变 具
有 重 要 的 意 义 得 来 全 不 费 工 夫 对 于 这 项 新 发 布 的考 古 成 果 . 7 6 岁 的甘 肃 省 瓜 州 历 史 文
遥感 技术 给考 古 工作者 装 上“ 千 里 眼”
借 助 遥 感 技 术 . 中 国 科 学 院 遥 感 与 数 字 地 球 研 究 所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等
单 位 的 专 家 日前 在 古 丝 绸 之 路 沿 线 发 现 多 处 古 遗 址 .其 中 包括5 处 古 城 遗 址 这 也 是 河 西 走 廊 一 次性 发 现 古 遗 址 最 多
意 义
那时 . 宁瑞 栋 老人 在 甘 肃 省 瓜 州 县 极 旱 荒 漠 国家 级 自然 保 护 区 工 作 1 9 8 8 年. 他在观察这一地区的航空相片后 , 发 现
一
处疑 似城址 ( 呈方形 的残垣 断壁 ) . 立 即报 告 了县 文 物 局 。
他 与 县 文 物 局 的 同志 多 次 在 这 一 带 搜 寻 . 就 是 找 不 到 直 到 1 9 9 9 年4 月2 8 日. 他 们 才 找 到 这 处 被 当 地 人称 作 巴州 的古 城 而 刚 刚 发 布 的丝 绸 之路 瓜 州 一 沙州 ( 敦 煌 段1 O 多 处 新 遗 址. 其 发 现 过 程 远 比宁 老 的 发 现 神 奇 联 合 国教 科 文 组 织 国 际 自然 与 文 化 空 间技 术 中心 副 主任 、 中科 院 遥 感 与数 字 地 球 研 究 所 研 究 员 王 心 源 课 题 组 .在 阅读 历 史 资料 的 基 础 上 . 于
遥感 考古是 利用搭载 在卫星 、 航天 飞机 、 飞机 、 飞船 、 飞 艇 等 空 间 平 台 上 的各 类 传 感 器 来 记 录 地 物 目标 与 电 磁 波 相
互作用 的特性 , 根据 地貌形态 、 地 物阴影 、 植被及 土壤湿度 、
霜 雪 等 多 种 因素 在 目标 地 区 形 成 的 不 同 标 志 . 解 释 地 面 或 地
上世 纪 8 0 年代开始 . 黎 夏 就 开 始 关 注珠 三 角 城 市 快 速 扩 张带 来 的 耕 地 变 化 。“ 由 于 占用 大 量 土 地 农 田 。无 序 开 发 利
用, 带 来 了农 业 减 产 、 水 土 流 失 问 题 ” 黎 夏 曾 对 比广 东 和 英 国的城市化进程 . 他 发 现 珠 三 角 的土 地 变化 速 率 远 远 超 出 同
珠 三 角城 市化 土地 流 失速 率 超 英 国
现场调查 . 专 家 初 步 判 定 在 汉 至魏 晋 时期 . 这些古遗址包 括5 处古城 遗址 、 2 处 民居 村 落 、 1 段古 渠道遗迹 、 1 条 古 道 路 遗 迹
和1 处 陶窑 遗 址
黎 夏 教 授 是 我 国地 理 信 息科 学 与 遥 感 领 域 专 家 . 是 在 国
际权 威 学 术 期 刊发 表该 领 域 学 术 论 文 最 多 的作 者 之 一 。1 9 8 3 年他考 入北大地理系 . 从 此 就 与 地 理 结 下 不 解 之 缘 。他 也 是
国 际上 最 早 揭 示 珠 三角 土地 利 用 问题 的学 者
本 次 考 古 调 查 所 取 得 的 成 果 是 河 西 走 廊 一 次 性 发 现 古
翻沙 丘 越 沙 窝 . 直 奔 遥 感 图像 上 显 示 的一 个 疑 似 点 。 经 过 考 古、 历史 专家 确 认 . 这里 确实 是 一 个 古 代 遗 址 。
一
遥 感监 测显 示 : 三江 源地 区草地 生态环境 质 量改 善
遥 感 监 测 显 示 .三 江 源 生 态 保 护 和 建 设 工 程 实 施 以 来 . 三江源地区草地生态环境质量提高 . 生态 系统 结 构 变 化 速 率
我 国地大物博 . 但 为保护有 限 的土地资源 . 国家划定 了
1 8 亿 亩 耕 地 红 线 为此 . 国土 部 门每 年 都 会 开 展 国土 资 源 大 调查 . 监测 土地资 源变化 . 而 运 用 的 方 法 就 是 土 地 利 用 动 态 遥感 监测 技 术 据 了解 . 我 国 目前 大 多 数 地 区 的 遥 感 监 测 分 辨 率 为2 . 5 米 至3 0 米 .只 有 在 珠 三角 和 长 三 角 以 及 全 国 1 5 5 个5 O 万 人 口以 上城市市辖 区. 遥感监测分辨率才在 1 米 左 右 。也 就 是 说 , 我
短 时 间 内发 现 大 量 古 遗 址
是 国 际 首 位 被 授 予 该 荣誉 的 从事 地理 信 息 科 学 的学 者 。而 黎
夏 教 授 的 一 项 研 究 成果 . 可 让 现 行 遥 感 监 测 技 术 分 辨 率 提 升 近百 倍 , 监测土地利用变化可精确到厘米级。
可精 细预 测 1 0 年后 耕地 剩余 量
期 的英 国 作 为 国 内 最 早 改 革 开 放 的地 区 . 如 今 珠 三 角 可 利 用 的 土
化 研 究 会 副 会 长 宁瑞 栋 十 分感 慨 : 中科 院遥 感 与 数 字 地 球 研 究 所 利 用 遥 感 技 术 与 考 古学 等 多 学 科 交 叉 . 仅 几 个 月 的 时 间 就成功地发现了1 0 处 以上 的古 代 遗 址 而 他 自己则 为发 现 几 乎 同 样 的 一 处 古 代 遗址 用 了 1 0 多年时 间 “ 当年 . 要 是 能 用 你
理、 解译 、 分析 、 制图 , 找到古丝绸之路上的1 0 多处疑似遗址 。 8 月和 1 0 月. 课 题 组 两 次来 到 瓜 州 , 与 兰州大学 、 甘 肃 省 考 古 所、 瓜 州 县 文 物 局 等 单 位 的科 技 人 员 实 地 考 察 当考 察 队 的
车 第 一 次 开 进 茫 茫 戈 壁 时 .队 员们 对 着遥 感 图 像 指 挥 司机 .
瓜州至敦煌段是 古丝绸之路的一段重要干道 . 处 于 环 境
变 化 复 杂 的 区域 . 人 迹罕至 . 给传 统 田野 考 古 带 来 了 极 大 的
困难。
2 0 1 3 年8 月和l 0 月 . 中 国科 学 院遥 感 与 数 字 地 球 研 究 所 与兰州大学 、 甘肃省文物考古研究所 、 瓜州文物局 、 联 合 国教 科 文 组 织 国 际 自然 与 文 化 遗 产 空 间 技 术 中 心 联 合 组 成 的科 学 考 察 队 对 瓜 州 至 敦 煌 段 进 行 了 两 次 遥 感 考 古 科 学 考 察 和
的一次 。
事 实上 . 上世纪8 0 年代起 . 国 内 外 专 家 就 开 始 尝 试 利 用 雷 达 卫 星 遥 感 技 术 揭 示 被 沙 土 掩 埋 的古 遗 址 。而 近年 来 . 通 过 推 动 部 门合 作 、 学科融合 . 科 研 工 作 者 在 推 动 解 决 技 术 和 考古“ 两张皮 ” 的问题方面 . 又 迈 出 了重 要 步 伐
耕 地 会 被 侵 占 多少 . 分析将来的走势。
迄今 为止 . 黎夏教授 已与东 莞规划局 合作 . 针 对 东 莞 城 市规划存 在 的问题 . 为其划定 生态控 制线 . 在 保 证 生 态 环 境
不 受 威 胁 的情 况 下 。 促 使 城 市 资 源 利 用 率 达 到 最 优 。“ 无 论 是 违 规搭建 厂房 、 居 民乱建楼 , 还 是 休 闲 山庄 、 高尔夫球 场 , 我 们 都 可 以 清 晰 地发 现 . 并 提 出 预 警 ”
野 外 验 证
国 目前 通 过遥 感 监 测 . 最清楚能看到l 米 大 小 的物 体 。
“ 国 际 流 行 的美 国 “ 陕鸟 ’ 卫 星 分 辨 率 为0 . 6 — 1 米. 运 用 我 们 的 智 能 模 型 可 把 精 度 进 一 步 提 升 到 厘 米 级 ” 黎 夏 教 授 表 示. 他 领 导 的 团 队 建 立 了 目前 最 完 整 的包 含 了 多 种 地 理 模 拟 和 空 间 优 化 模 块 的软 件 系统 . 其 功 能 远 远超 过 国 际 常 用 的 模 型 通 过 建 立 的智 能 模 型 . 可 以更 精 细 地 监 测 和 预 测 1 0 年 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