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爸爸去哪儿第三季》看中西亲子教育差异

合集下载

解析电视剧《带着爸爸去留学》中的中美文化差异

解析电视剧《带着爸爸去留学》中的中美文化差异

解析电视剧《带着爸爸去留学》中的中美文化差异庞慧慧西安财经大学行知学院摘要:本文通过电视剧《带着爸爸去留学》来分析中美文化在小费、家庭寄宿、顺风车以及朋友模式文化方面的差异。

从而使中国学生意识到他们不仅要掌握英语的听说读写基本技能,还要了解有关英语国家的社会与文化,以便更有效地进行跨文化交际。

关键词:小费文化;朋友模式;中美文化差异中国电视剧《带着爸爸去留学》是一部有关亲子和留学话题的故事。

剧中主要讲述了这三组家庭:爸爸黄成栋和儿子黄小栋;后妈林飒、女儿武丹丹和爸爸武翰祥;还有妈妈刘若瑜和儿子陈凯文,出国留学陪读,以及互相扶持,互相成长的故事。

透过这部电视剧,我们能看到许多关于美国当地的文化。

这对于我们中国学生来说,无论是了解留学生活还是美国当地的文化,都有极大的帮助。

同时,这也有利于中国学生更好地进行跨文化交际。

一、背景随着经济的发展,越来越多的中国学生选择去国外留学,美国就是其中之一他们所向往的地方。

但是,由于中美两国文化习俗的差异,赴美留学的学生不仅要面临语言障碍,还得了解和适应当地的文化,从而顺利地完成自己的学业。

本文从跨文化的视角来解析这部电视剧中的中美文化的差异,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1.小费文化;2.家庭寄宿文化;3.顺风车文化;4.朋友模式文化。

通过对比分析中美文化的差异,让中国学生意识到,他们不仅要学习英语的听说读写的基本技能,还要了解有关英语国家的社会与文化,以便更有效地进行跨文化交际。

二、中美文化差异由于中美两国的经济制度、地理环境、宗教信仰和民族性格的不同,最终导致两国的文化差异。

本文主要从以下四个方面来分析中美文化的差异:(一)小费文化小费是美国文化中比较重要的一个部分,也是从事服务行业人员的主要收入来源。

根据联邦法律,全美没有小费的员工的最低工资是每小时7.25美元,而有小费的员工只有2.13美元。

那么也就是说2.13美元的最低工资意味着他们的全部工资将被用来交税,并迫使餐馆服务员靠自己的小费生活。

从《爸爸去哪儿》解读不同的父子教育模式

从《爸爸去哪儿》解读不同的父子教育模式

从《爸爸去哪儿》解读不同的父子教育模式作者:李莉来源:《当代教育理论与实践》 2014年第10期李莉(湖南科技大学人文学院,湖南湘潭 411201)摘要:《爸爸去哪儿》作为一档亲子综艺节目自播出后,迅速蹿红荧屏,刮起了一股亲子风。

不管是在现实生活中,还是在网络上,其反响都很大。

《爸爸去哪儿》犹如一阵春风,让我们在娱乐的同时去拾掇起那仿佛已经陌生了的亲情与关怀感。

究其原因,节目中的父子教育模式是其最主要的吸引力。

通过对节目中五对父子(女)关系的审视,可将教育模式分为传统式、平等式、友情式及慌张与淡定并存等。

关键词:爸爸去哪儿;亲情;关怀感;教育模式中图分类号:G459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1674-5884(2014)10-0011-02《爸爸去哪儿》是一款舶来品,源自于韩国[1],那为什么在国内会如此之火?这当然和节目制作创新宣传等方面有紧密的联系。

但真正让人津津乐道的是《爸爸去哪儿》节目中五对父子的相处。

父亲给我们就是伟岸深沉内敛的形象。

在亲子问题上,父亲往往处于空缺位置,致使孩子所受的父性教育严重不足。

2009年的一份调查显示,在1988名被调查者中,60.7%认为“现在的孩子缺失父教”,仅有13.0%认为“父教并不缺失”。

在回答“在你的成长过程中,谁承担了更多教育责任?”时,46.9%选择了母亲,仅有13.0%表示是父亲。

调查中发现,无论是在陪伴、情感、尊重还是在解决问题方面,父亲对孩子的帮助与支持远远不够,这说明在孩子的成长过程中父亲并没有承担应尽的责任[2]。

在这样一个父教缺失的大背景下,《爸爸去哪儿》的问世,迎合了大多数人的心理,节目中五个父亲传达出的不一样的教育方式,给我们带来了很多深思。

1传统式——郭涛和石头在传统式的教育模式中,父亲代表着权威,一般是父亲说一,儿子不能说二。

在这种父子关系中,父亲一般是以一个比较高大的形象出现,比较大男子主义,不太擅长去表露自己的感情,对自己的孩子很严苛,有一种“父命不能违”的意味在里头[3]。

爸爸去哪儿了

爸爸去哪儿了

爸爸去哪儿了作者:曾剑文曾之谦来源:《文艺生活·上旬刊》2018年第04期时下,社会上流行各种亲子活动,提倡亲子教育。

湖南卫视的亲子节目《爸爸去哪儿了》更是火遍了大江南北,呼吁娃爸们要回归家庭,陪伴孩子。

笔者爱好刻铜文房的收藏,作为一个娃爸,觉得如果把亲子陪伴和收藏有机结合起来,将是一举多得、互相增益的事情。

通过现实生活中的实践和摸索,笔者获得一些刻铜文房亲子玩法的些许心得,晒出来供各位收藏刻铜文房的娃爸同好们共同探讨:一、与孩子一起学习刻铜文房上的优美诗句,和孩子的国文学习结合起来。

刻铜文房上很多诗文的内容,有的单独成篇,有的图文并茂。

诗文涉及的内容也很广泛,唐诗三百首里面很多经典诗词在刻铜文房上都有体现,其次还有二十四诗品等,不但可带着孩子一起诵读、摹写这些经典诗词,还可带着孩子一起把玩。

二、与孩子一起赏玩警句格言题材墨盒,把道德教育潜移默化到生活的点滴中。

1.刻铜文房里有不少刻有传统说教内容的长篇小字的作品,如《朱子家训》《百字铭》等。

这些文字浓缩了传统的家庭教育的智慧,也适合带着孩子反复诵读,感悟其中的道理。

2.而大字类的一些墨盒,刻类似“尽忠报国”“闻鸡起舞”等时代口号或成语文字,因其字体粗犷,视觉冲击感强,摆放在家中比较显眼的地方或者书房中,不仅可以装饰房间,同时满满的正能量可以给孩子不可磨灭的视觉记忆。

三、在亲子书法实践中(或者读书时)使用形式各样的刻铜文房,体现古物的实用价值。

比如刻铜文房中的双拼镇尺,既可以当笔架,也可以当镇尺;精美镇尺可以用来压纸或者压书。

写毛笔字时用墨盒来储墨,石板舔笔,用仿圈规范字体大小。

另外,还有墨壶、水滴等。

这些刻铜文房,在现实生活学习中使用起来,不仅仪式感强还特别实用。

四、与孩子一起动手制作刻铜文房的拓片。

因为刻铜文房大多是刀刻的作品,适合制作拓片,尤其是刻得比较深的品种,制作的难度不高,非常适合成年人带着孩子一起体验,让孩子在捶拓的同时,感受传统文化,收获快乐,就像在上一节手工课。

浅议青少年思想政治教育中的家庭教育问题——以《爸爸去哪儿》案例

浅议青少年思想政治教育中的家庭教育问题——以《爸爸去哪儿》案例

年进 行 思想 品德 教 育 。 在 当代至 关重要 。家 庭教 育 的重要性 以及 当代 家庭教 育 出现 的一 系列 问题 , 迫 使思想政 治教 育工作
者和研 究 者加强对 青 少年思想政 治教 育 中的 家庭教 育 问题 的研 究 , 克服 家庭教 育的 不足 , 努 力改善教 育方 法 , 提升教 育 效
二、 家庭 教 育现状 分析
改革 开放 以来 , 我 国家庭 教育 处于 高速 发展 时期 , 家庭 教 育 得到重 视 。 目前 , 我 国 家庭教 育取 得一 一 系列成 就, 特 别是 在家庭
随着 现代 社会 的不 断发展 ,教育通常 被人 们划 分 为家庭 教 教育 实践 中 。在实践上 , 家庭 教育 活动趋 向于理 性化 : 在 日常 生 育、 学校教 育 由于 活 中, 家长会有 意识培 养青少 年乐于 助人 、 勤 劳勇敢 的行为习惯 :
果, 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型7 , - 2。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上, 通过对娱乐亲子节目 《 爸爸去哪儿》 的反
思, 思 想政 治教 育研 究者 深层 次明 白家庭教 育的 重大意 叉 , 分析 家庭教 育的现 状 , 以及 家庭教 育呈现 问题的 原 因, 在 这基 础
上, 进 一步地探 讨 家庭教 育优化 的路径 。
{ I } J 6轧金
◆教 育文化
2 0 1 4 ・2 ( 下)
浅议青少年思想政治教育中的家庭教育问题
以《 爸爸去哪儿》 案例
王丽敏
摘 要
王建文
家庭教 育作 为 整个教 育的基础 , 它对青 少年的道 德素 质的提 高有 着重要 影响 。因此 , 用 家庭教 育这 个视 角对青 少

亲子关系触动心灵 高分家庭电影推荐

亲子关系触动心灵 高分家庭电影推荐

亲子关系触动心灵高分家庭电影推荐电影作为一种强大的媒介,能够打动人们的内心、表达情感、传递价值观念。

对于家庭而言,选择一部适合亲子观看的电影,并与孩子一同欣赏,这样的活动不仅能加强亲子关系,也能为孩子传递积极的家庭观念和情感价值。

在此,我为您推荐几部具有触动心灵的高分家庭电影,一同领略它们独特的魅力。

1. 《爸爸去哪儿》《爸爸去哪儿》是一部备受瞩目的亲子综艺节目改编而成的电影。

该片记录了几位明星爸爸带着孩子们在乡村生活的故事。

通过展现父子之间的互动、分享和成长,影片呈现了父母与孩子之间深刻的情感纽带。

影片中的温情、幽默和自然美景都能够让家人们感同身受,体会到亲情的重要性。

2. 《寻梦环游记》迪士尼·皮克斯的作品《寻梦环游记》以其动人的故事情节和精美的动画画面成为一部家喻户晓的经典之作。

影片通过讲述主人公小男孩米格尔追寻梦想的故事,表达了对家庭、亲情和传承的珍视。

与家人共同欣赏这部电影,一起探讨关于家庭的思考和理解,必将给孩子们带来积极的人生启示。

3. 《龙猫》宫崎骏的经典动画电影《龙猫》以其温暖、童真的故事,触动了无数观众的内心。

影片讲述了两个姐弟在新环境里经历的奇幻冒险,以及他们和神秘龙猫的友情故事。

这部电影不仅能引发孩子们对于自然、友情和家庭的思考,更能让成年观众回忆起童年时的美好回忆,拉近家庭成员之间的距离。

4. 《驯龙高手》《驯龙高手》是一部充满冒险和感动的动画电影系列,以其精美的制作和鼓舞人心的故事情节赢得了广大观众的喜爱。

故事讲述了一个孤独少年希克与一只被他俘获的恶龙之间建立起奇特友谊的经历。

该片通过展示亲子关系的重要性和价值,教导孩子们勇敢面对困难、与家人共同成长。

5. 《小时代》《小时代》系列电影改编自郭敬明的同名小说,是一部非常受年轻观众欢迎的青春成长影片。

该系列影片通过讲述几个年轻女孩在步入成年后的迷茫与挣扎,探讨了友情、亲情、爱情以及家庭的重要意义。

在欣赏这一系列电影时,家长可以与孩子一起讨论各种成长问题,引导他们更好地面对自己的价值观和人生选择。

2015高考备考美文深度阅读---《爸爸去哪儿》的另一版本(整理精校版)

2015高考备考美文深度阅读---《爸爸去哪儿》的另一版本(整理精校版)

2015美文深度阅读《爸爸去哪儿》的另一版本素材汇编0422 21522015美文深度阅读《爸爸去哪儿》的另一版本伊尹高铁站候车室,身边坐着农民工模样的男子,带着他的儿子,五六岁的样子。

男孩穿件崭新的红T恤,牛仔短裤,一看就是出门的行头,但脚下的鞋子已经非常旧了,看不清原有颜色的塑料洞洞鞋。

男孩嚷着要喝麦当劳的可乐,不远处就有麦当劳,他们刚从那个地方经过,父亲说可乐太贵了,不如下了高铁再买,站外的可乐才三块钱。

“拉锯”一会儿,男孩妥协了,不过看着男孩失望的眼神,父亲不攻自破地也跟着妥协,见我腿上摊开一本书,觉得我是个读书人,值得信赖,就托我帮忙照看一下男孩,他买了可乐就来。

男孩坐在一大堆行李上面,昂着小脑袋,向父亲的方向期盼着,我问他:“你几岁?”男孩回答:“七岁啦!”没等我开口他又补充:“我要上学了,我马上就要读一年级了!”不远处,那个父亲正在排队,不时回头看看,看见儿子在张望,他微笑着,用手势示意马上就好,不要着急。

过了几分钟,他端着可乐往回走,一脸慈爱地将可乐放在男孩伸出的小手上,看着儿子喜滋滋地喝可乐,他眼神里全是满足。

还得等十来分钟才能检票,我们去的是一个方向,就聊了一会儿,他说他从老家接来的儿子,带儿子坐坐高铁开开眼,带到城里读书要比在农村老家条件好,再说了,孩子大了,少不得父母的教育。

我问孩子妈妈怎么没一起来,他脸色黯然,小声回答孩子妈年前已经去世了,胰腺癌,家中所有的钱都花光了,病也没能治好,走得特别快。

男孩过来,倚在父亲的怀里,父亲的话题顿时转个方向,说去年大女儿就已经接来了,今年才接的儿子,大女儿很懂事,今后可以带弟弟一起上学放学,回家后还能帮忙做家务。

再一细聊,他儿女们就读的小学,我表哥就在那里当校长,我听说过那所小学,百分之八十的孩子都是农民工子弟,孩子们生活条件普遍不好,但都是一些非常质朴的孩子。

就要检票了,父亲将行李背在身后,两手还要各拎一个袋子,腾不出手牵儿子,就叮嘱儿子拉着他的裤腰带,一秒都不能松开,不然就会丢掉,再也找不着爸爸。

《爸爸去哪儿》引发的教育反思

《爸爸去哪儿》引发的教育反思

2015年第8期近两年,《爸爸去哪儿》《爸爸回来了》等多档以父职参与为特色的亲子真人秀节目,通过镜头对亲子互动的还原,全方位展现了现代亲子关系,引起广泛关注。

节目不仅引发观众对父亲这一家庭本位角色的思考,同时也为我们重新思考何谓“儿童”、何谓“教育”以及如何教育提供了样本。

一、何谓“儿童”传统解释认为,儿童发育不完善,与成人相比,他们的生理结构和心智机能低下,需要特殊对待,所以我们视“儿童”为理所当然的概念,并相信“童年”是人类社会与生俱有的。

然而实际上,我们所认为的“儿童”不过是近代才被发现而逐渐形成的。

法国学者菲立普·埃里耶斯在他的《儿童的诞生》一书中指出,在16世纪之前的中世纪,“儿童”这个概念并不存在,儿童只是缩小版的大人,他们和大人们一起劳动、竞争、社交、玩耍,那时没有特定的儿童服装,没有特定的儿童行为规范,也没有儿童教育,只有当近代教育制度启动的时候,儿童才与成人分离开来,“童年”才开始成为现代世界的价值观。

这几档亲子节目中的主角,毋庸置疑都是“儿童”,其中《爸爸去哪儿》5个孩子的年龄集中在4到7岁,《爸爸回来了》的年龄跨度分别为1岁半、2岁半、3岁半和8岁。

孩子年龄越小,节目演绎、炒作的可能性越小,因此可以说,亲子节目中呈现出的是“真实的孩子”。

那么让我们看看节目中孩子们的真实表现:《爸爸回来了》中,李小鹏的女儿奥利(3岁)和小伙伴LEO 在亲昵地玩耍,另一个小伙伴JADEN 也想加入,奥利很生气的说“你走”,JADEN 默默地走开了,手中玩具也被奥利夺走,JADEN 很生气,奥利见状忙走过来拥抱这个小男生并送安慰“别生气……我爱你们……别气……坐下来……抱一下……”,3个孩子又其乐融融。

再如节目中当李小璐因为女儿甜馨(2岁半)不吃饭假装生气走开时,甜馨对爸爸贾乃亮说“妈妈不要爸爸了!”当看到贾乃亮垂头丧气的表情时,甜馨又一秒变身暖心萌娃“爸爸我逗你玩呢。

”还有诸如“人家减肥啦”“不吐槽你,爸爸是好爸爸,我还是很幸福的”“爸爸你歇会儿吧”“一点都不帅,一点都不酷”等小大人般的语言和成熟表现,大大超出了成人对孩子的预期,当这些“能力”作为事实存在于我们的眼前时,我们吃惊的发现,“儿童”这个观念与我们观念中的弱小、无助、幼稚等概念相去甚远。

爸爸去哪儿教育孩子的方式介绍

爸爸去哪儿教育孩子的方式介绍

爸爸去哪儿教育孩子的方式介绍爸爸去哪儿是近几年很火热的一个亲子教育真人秀综艺节目,大家除了被孩子的天真可爱逗趣,还会被里面爸爸们的教育方式而感染到,那么爸爸们的教育方式有什么地方是值得家长们学习的呢?下面是由店铺整理的爸爸去哪教育孩子的方式介绍,希望对您有帮助。

爸爸去哪儿教育孩子的方式:面对困难保持积极心态在第二期轮胎游戏中,庆庆不断的卖力把轮胎搬到前面供爸爸跨过,由于太累了,急的大哭起来,这时田亮就告诉他用滚的可以更省力气,其他的爸爸也不段鼓励安慰他,给他掌声,让他坚持下去。

虽然胜负已经揭晓,但庆庆仍然把对自己来说很困难的游戏坚持了下去,最终和爸爸一起到达终点。

面对困难,仍然坚持,努力克服,这对孩子来说是很重要的品质。

小孩子面临的困难挫折,也许对大人来说轻而易举,从他出生,第一次走路,第一次穿衣服,第一次用筷子等到稍微长大,第一次解决和小朋友的矛盾,第一次学自行车,第一次第一次独自睡觉,每一个第一次对他来说都是一个小小的挑战。

当他遇到困难遇到障碍时,作为成年人请不要随意的一句“这都不会真笨”就否定他所有的努力,陪他一起做这件事,给他鼓励和指导,教会他乐观面对问题,学会解决问题,和她一起庆祝成功的喜悦。

养成了这种良性的思维方式,将来他长大了,才能更好的面对真正的人生难题。

爸爸去哪儿教育孩子的方式:经常对孩子说我爱你记得有一个片段跨越草堆,几个年轻的爸爸都完成的很出色,得到了丰富的大餐,只有沙溢安吉组只过了第二关,尽管爸爸已经尽了最大努力,看着别人都过去了开心的庆祝,安吉还是有点失落,这时沙溢亲了亲安吉的脸,对他说“爸爸爱你”。

这个看起来粗犷的东北爷们心思如此细腻,能够察觉到儿子的小情绪,并温柔的安抚。

其他几个爸爸也经常对孩子说“我爱你”。

父母要经常表达对孩子的爱,让他知道,在这个世界上有这么两个人,无论你是失败还是成功,无论他是难过还是开心,永远爱他,这是孩子心中安全感的来源。

不要以为孩子很小什么都不懂,越是在孩子小的时候,越是要给予孩子足够的积极关注和亲密互动,察觉到他的需求并去安抚,得到爱的滋养,孩子才可以身心健康发展。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从《爸爸去哪儿第三季》看中西亲子教育差异
延续上两期的热度,爸爸去哪儿第三季从一开播就受到了全国观众的广泛关注。

尤其是这一季加入了外籍父亲,中西亲子教育的碰撞擦出了不少火花,让观众直呼更有看头。

近年来,随着中西文化的交流,中西亲子教育的差异也逐渐受到关注。

作为爸爸去哪儿第三季唯一的外籍父亲夏克立,从他的教育方式来看,我们就可以窥见中西教育的一些差异。

夏克立和女儿夏天的相处模式是像朋友一样的,对女儿人生观、价值观的教育是带有引导式,但是更多的是自由的。

节目一开始,就展现了夏克立和女儿常玩的一个游戏,就是“摇铃铛就要亲吻对方”,只要有人拿起铃铛,并
摇晃发出声音,另一方就要去亲吻对方。

这种教育方式并不是强制性的,而是让孩子在游戏中学习到去爱身边的人,去包容、关怀身边的亲人朋友。

网上风评夏克立的女儿夏天是“没有公主病的小公主”,
可见,从小接受西方教育的夏天在自由、引导性的西方教育中获取了十分有魅力的人格。

而说到中国式教育,爸爸去哪儿第三季的林永健就是其中的典型。

由于中国注重辈分,中国式的爸爸更希望孩子尊重自己,把自己当做长辈,而且在儿子大竣做错事情时,林永健更倾向于通过谆谆教导来使孩子明白道理,并由此树立健全的人格。

这种环境下成长的孩子必然是尊重长辈,并且循规蹈矩的。

中西两种教育都各有其长处,因此现在许多家长都倾向于将中西教育的长处糅合。

例如上一季的黄磊就是其中的佼佼者,他既和孩子
保持着和谐的朋友关系,也很善于利用道理来使孩子觉察到自己的错误。

近日,黄磊代言的好爸爸kispa就提出了“两个好爸爸”的概念,“两个好爸爸”就类似于中西教育下的糅合,爸爸既是有威严和有力量的,又是孩子的知心伴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