汽车设计复习提纲

合集下载

汽车设计总复习(完整版1)

汽车设计总复习(完整版1)

汽车设计总复习(完整版1)第⼀章⼀、汽车形式的选择包括哪些内容?包括轴数、驱动形式、布置形式。

(1)、影响汽车轴数的因素有哪些?选取原则是什么?影响汽车轴数的因素有:汽车的总质量、道路法规对轴载质量的限制、轮胎的负荷能⼒。

选取原则是:(2)、各类汽车的布置形式有哪些?乘⽤车的布置形式有:发动机前置前轮驱动(FF)、发动机前置后轮驱动(FR)、发动机后置后轮驱动(RR)。

商⽤车的布置形式有:发动机前置后轮驱动(FR)、发动机中置后轮驱动(MR)、发动机后置后轮驱动(RR)。

货车的布置形式:按驾驶室和发动机的相对位置分:平头式、短头式、长头式、偏置式。

按发动机的位置分:前置、中置、后置。

越野车的布置形式:4×4、6×6、8×8。

补充:发动机前置前驱的优点(1)与后轮驱动的乘⽤车⽐较,前轮驱动乘⽤车的前桥轴荷⼤,有明显的不⾜转向性能(2)应为前轮是驱动轮,所以越过障碍的能⼒⾼。

(3)主减速器与变速器在⼀个壳体内,因⽽动⼒总成结构紧凑不再需要在变速器和主减速器之间设置传动轴,车内地板凸包⾼度降低,有利于提⾼舒适性(4)发动机布置在轴距外时,汽车轴距可以缩短,提⾼了机动性。

缺点:(1)前轮采⽤的等速万向节,其结构和制造⼯艺复杂。

(2)前轮的⼯作环境差,寿命短(前轮的附着⼒减⼩易打滑,丧失操作稳定性。

长头式货车的主要优点:(1)发动机及其附件的接近性好,便于维修。

(2)满载时前轴负荷⼩,提⾼啦汽车的通过能⼒(3)驾驶员上下⽅便(4)离合器,变速器结构简单,易于布置(5)发动机的⼯作噪声,热量,⽓味和震动对驾驶员的影响⼩。

(6)汽车正⾯碰撞时受到的伤害⼩。

缺点:(1)轴距较长,机动性不好(汽车整备质量⼤。

(3)与其他车相⽐视距不好(4)⾯积利⽤率低(3)、汽车的主要参数分⼏类?各类⼜含有哪些参数?汽车的主要参数分三类:尺⼨参数,质量参数和汽车性能参数1)尺⼨参数:外廓尺⼨、轴距、轮距、前悬、后悬、货车车头长度和车厢尺⼨。

汽车设计基础知识复习大纲.(DOC)

汽车设计基础知识复习大纲.(DOC)

《汽车设计基础知识》●课程名称:《汽车设计基础知识》●参考教材:《汽车设计》第3版吉林工业大学王望予主编机械工业出版社《汽车工程手册-基础篇》人民交通出版社●适用专业:技术类、管理类各专业●考试题型:选择题、填空题、名词解释、简答题、综合分析题(含计算)。

考试复习大纲内容:第一章汽车发动机性能1.1发动机概论1.1.1 汽车发动机历史1.1.2发动机的分类及工作原理1.1.2.1发动机的分类(一)热力发动机定义及分类热力发动机:将热能转变为机械能的发动机,包括内燃机和外燃机。

(二)车用内燃机分类1)按实际的循环方式分类①四冲程内燃机,由活塞移动四个行程或曲轴两转完成一个循环;②二冲程内燃机,由活塞移动二个行程或曲轴一转完成一个循环。

2)按使用的燃料种类分类①液体燃料内燃机,其中有汽油机、柴油机和醇类燃料发动机等;②多种液体燃料内燃机,可使用轻质到重质的液体燃料与其他代用燃料;③气体燃料内燃机,其中有压缩天然气(CNG)发动机、液化石油气(LPG)发动机等;④液-气混合燃料内燃机,基本燃料是气体,少量的液体作为点燃用。

3)按冷却方式分类①水冷式内燃机;②风冷式内燃机。

4)按气缸数目分类①单缸内燃机;②多缸内燃机。

多缸内燃机还可根据气缸排列形式进一步分类为直列、对置、V型等发动机。

5)按进气方式分类①非增压式内燃机,也称自然吸气式内燃机,它依靠活塞使工作气体吸入气缸;②增压式内燃机,为增加发动机的功率,使进入气缸的工作气体先经过压气机压缩增压后,再供入气缸。

6)按点火方式分类①外部点火式内燃机,利用点火花点燃工作混合气,汽油机属于此类;②压燃点火式内燃机,利用压缩终了的高温使燃油自燃,柴油机属于此类。

7)按循环的加热方式分类①等容加热循环内燃机,如汽油机;②等压加热循环内燃机,如高增压的低速大型柴油机;③混合加热循环内燃机,如高速柴油机。

8)按负荷的调节方式分类①量调节式内燃机,依靠控制每循环工质气体数量的多少调节负荷,②质调节式内燃机,依靠控制工质混合气的浓度来调节负荷。

汽车设计复习讲义

汽车设计复习讲义

《汽车设计》复习第一章:汽车总体设计一、要点1、质量系数2、汽车最小转弯直径转向轮最大转角越大,轴距越短,轮距越小和参与转向的车轮数越多时,汽车的最小转弯直径越小,表明汽车在停车场上掉头和通过弯道半径较小路段的能力越强。

3、选取轮胎时应使选用轮胎的速度级别所限定的最高使用速度大于所设计汽车的最高车速。

4、经总体布置计算,汽车轮胎所承受的最大静负荷值,应与轮胎额定负荷值接近,两者之比称为轮胎负荷系数,此系数应控制在0.85-1.00之间,以防止超负荷。

二、简答、论述1、在绘总布置图时,首先要确定画图的五条基准线,简述各基准线是如何确定的?2、发动机前置前轮的布置形式,如今在乘用车上得到广泛应用,其原因究竟是什么?而发动机后置后轮驱动的布置形式在客车上得到广泛采用,其原因又是什么?三、选择题1、轴距L减少,则汽车最小转弯直径()1.增加2.减少3.不变4.无明显变化2、增大汽车轮距,则侧倾刚度增加,汽车横向稳定性()。

1.不变2.变差3.变好4.无明显变化3长头式货车的发动机位于驾驶室()。

1.前部2.中部3.后部4.里面4、货车车头长度系指()。

1.从汽车的前保险杠到前风挡的距离2.从汽车的前保险杠到驾驶室后围的距离3.从汽车的前保险杠到后座椅的距离4.从汽车的前保险杠到脚踏板的距离5、增大轮距有利于提高汽车的()。

1.机动性2.横向稳定性3.制动性4.平顺性6、舱背式乘用车车身特点是()。

1.车身顶盖与车身后部呈折线连接2.后风窗与行李箱连接,接近平直3.顶盖长,同时后窗与后行李箱盖形成一个整体的后部车门4.车身顶盖向后延伸到车尾7增加前悬尺寸,将()。

1.减小汽车的接近角,使通过性降低2.减小汽车的接近角,使通过性提高3.增大汽车的接近角,使通过性降低4.增大汽车的接近角,使通过性提高8、货车在满载静止位置时,车架上平面相对于地面通常是()。

1.水平的2.重合的3.前高后低的4.前低后高的9、主要用于重型矿用自卸车上的驾驶室形式是()。

汽车设计复习提纲.doc

汽车设计复习提纲.doc

《汽车设计》复习提纲题型:概念及解释、简答题、论述题1、汽车总体设计的主要任务是什么?汽车设计中必须考虑“三化”是什么?1.正确选择性能指标,重量和尺寸参数,提出整车总体设计方案。

2.对各部分惊醒合理布置,并进行运动校核3.对汽车性能进行精确控制和计算,保证主要性能指标的实现4.协调各种矛盾“三化”指标准化通用化系列化2、影响汽车选取轴数的因素有哪些?什么车型选择两轴车?什么车型选择三轴车?影响轴数的因素主要有汽车的总质量,道路法规对轴载质量的限制和轮胎的负荷能力以及汽车的结构包括乘用车以及汽车总质量小于19t的公路运输车辆和轴荷不受道路,桥梁限制的不在公路上行驶的车辆,如矿用自卸车等,均采用两轴;总质量在19~26t的公路运输车采用三轴形式3、汽车的驱动形式的表达方式?不同车型选择何种驱动形式。

4×2,4×4,6×2,6×4,6×6,8×4,8×8乘用车和总质量小些的商用车,多采用4×2驱动形式;总质量在19~26t的公路用车辆,采用6×2或6×4驱动形式;对于越野汽车,可采用4×4 6×6 8×8的驱动形式4、发动机前置前轮驱动的布置形式在乘用车上得到广泛应用,其原因是什么?发动机后置后轮驱动的布置形式在客车上得到广泛应用,其原因是什么?平头式货车得到广泛应用的原因是什么?1)有明显的不足转向性能;越过障碍的能力高;车内地板凸包高度可降低;有利于提高乘坐舒适性;汽车的轴距可缩短,提高汽车的机动性;散热条件好,发动机可得到足够狗的冷却;有足够大的行李空间;容易改装成客货两用车或救护车;供暖机构简单,且因管路短而供暖效率高。

2)能较好的隔绝发动机的气味和热量;检修发动机方便;轴荷分布合理;可改善车厢后部的乘坐舒适性;当发动机横置时,车厢面积利用较好,并且布置座椅受发动机影响少;降低地板高度;传动轴长度短。

汽车设计复习重点

汽车设计复习重点

汽车设计复习重点1.汽车设计的基本原则:-功能性:汽车设计的首要目标是满足用户的功能需求,包括空间、舒适性、操控性、安全性等方面。

-美学性:汽车设计应该追求美感和独特性,具有吸引力和辨识度,以吸引潜在购买者。

-可制造性:汽车设计应考虑到制造和生产的可行性,避免过于复杂的结构和零部件。

-可维修性:汽车设计应考虑到维修和保养的方便性,以减少维修成本和时间。

2.汽车外观设计:-客户群体:根据不同客户群体的需求和喜好,进行不同风格的外观设计,如豪华、运动、越野等。

-比例和比例:汽车设计时需要考虑车身的比例,包括车长、车宽、车高的大小比例关系,以及车轮和车身的比例关系。

-空气动力学:优化车辆外观以减少空气阻力,提高汽车的燃油经济性和性能。

-材料选择:合理选择材料以平衡外观、重量和安全性之间的关系。

3.汽车内饰设计:-布局和空间:合理规划内部空间,确保乘客的舒适性和操作的便利性。

包括座椅、控制面板、储物空间等的布局。

-人机工程学:考虑到人体工程学原理,设计出符合人体工程学需求的驾驶舱布局,包括仪表盘、座椅调节等。

-材料和质量:选择高品质和耐用的内饰材料,以确保长时间使用不褪色和磨损。

-信息娱乐系统:设计人性化的信息娱乐系统,包括导航、音频和通信设备等,方便驾驶员和乘客的使用。

4.汽车结构设计:-车身结构:选择适当的车身结构,如钢铁车身、铝合金车身或碳纤维车身,以平衡刚性和重量之间的关系。

-安全性:考虑到碰撞安全性和行人保护,设计具有良好能量吸收和转移的车身结构,包括安全气囊和防撞杆等。

-悬挂系统:选择适当的悬挂系统,以提供舒适的悬挂和稳定的操控性。

-动力系统:设计合理的动力系统布局,包括发动机与传动系统的组合,以满足性能和燃油经济性的要求。

5.汽车色彩和图形设计:-色彩:选择适当的颜色方案,以符合品牌形象和消费者的审美需求。

同时,也需要考虑颜色在不同环境中的表现和耐候性。

-图形:运用图形元素,如标志、条纹、灯光等,增添汽车的独特性和辨识度。

汽车设计基础知识复习大纲讲诉

汽车设计基础知识复习大纲讲诉

《汽车设计基础知识》●课程名称:《汽车设计基础知识》●参考教材:《汽车设计》第3版吉林工业大学王望予主编机械工业出版社《汽车工程手册-基础篇》人民交通出版社●适用专业:技术类、管理类各专业●考试题型:选择题、填空题、名词解释、简答题、综合分析题(含计算)。

考试复习大纲内容:第一章汽车发动机性能1.1发动机概论1.1.1 汽车发动机历史1.1.2发动机的分类及工作原理1.1.2.1发动机的分类(一)热力发动机定义及分类热力发动机:将热能转变为机械能的发动机,包括内燃机和外燃机。

(二)车用内燃机分类1)按实际的循环方式分类①四冲程内燃机,由活塞移动四个行程或曲轴两转完成一个循环;②二冲程内燃机,由活塞移动二个行程或曲轴一转完成一个循环。

2)按使用的燃料种类分类①液体燃料内燃机,其中有汽油机、柴油机和醇类燃料发动机等;②多种液体燃料内燃机,可使用轻质到重质的液体燃料与其他代用燃料;③气体燃料内燃机,其中有压缩天然气(CNG)发动机、液化石油气(LPG)发动机等;④液-气混合燃料内燃机,基本燃料是气体,少量的液体作为点燃用。

3)按冷却方式分类①水冷式内燃机;②风冷式内燃机。

4)按气缸数目分类①单缸内燃机;②多缸内燃机。

多缸内燃机还可根据气缸排列形式进一步分类为直列、对置、V型等发动机。

5)按进气方式分类①非增压式内燃机,也称自然吸气式内燃机,它依靠活塞使工作气体吸入气缸;②增压式内燃机,为增加发动机的功率,使进入气缸的工作气体先经过压气机压缩增压后,再供入气缸。

6)按点火方式分类①外部点火式内燃机,利用点火花点燃工作混合气,汽油机属于此类;②压燃点火式内燃机,利用压缩终了的高温使燃油自燃,柴油机属于此类。

7)按循环的加热方式分类①等容加热循环内燃机,如汽油机;②等压加热循环内燃机,如高增压的低速大型柴油机;③混合加热循环内燃机,如高速柴油机。

8)按负荷的调节方式分类①量调节式内燃机,依靠控制每循环工质气体数量的多少调节负荷,②质调节式内燃机,依靠控制工质混合气的浓度来调节负荷。

汽车设计复习重点整理

汽车设计复习重点整理

汽车设计复习重点整理汽车设计是指通过细致的规划、设计和创造过程来开发和生产汽车的外部和内部结构、功能和形象的一门学科。

汽车设计涉及到多个方面,包括外观设计、内饰设计、底盘设计、动力系统设计等。

下面是汽车设计的重点整理:一、外观设计1.比例:汽车外观设计需要考虑车身的比例,包括车头、车身、车尾的长度、宽度和高度比例的协调性。

2.形状:汽车外观设计强调流线型、动感和舒适感,要考虑车身的曲线和线条的流畅性。

3.灯光设计:汽车前大灯和尾灯设计要符合车辆整体风格,同时满足照明效果和夜间行车安全的要求。

4.色彩:汽车外观色彩设计要与车身造型相协调,突出车辆的个性特点,同时也要考虑外观色彩的日晒耐久性和抗污性。

二、内饰设计1.驾驶舱布局:汽车内饰设计需要考虑驾驶员的视线和操作的便利性,包括仪表盘、操纵杆、按钮等的布局和位置设计。

2.座椅设计:汽车座椅设计要考虑舒适性和人体工程学,同时要符合安全要求。

3.材料选择:汽车内饰材料需要考虑质感、耐用性和环保性,包括座椅面料、方向盘、门板等的材料选择和质量控制。

4.通风和空调系统:汽车内饰设计要考虑通风和空调系统的布局和功能,确保车内空气质量和温度的舒适性。

三、底盘设计1.悬挂系统:汽车悬挂系统设计需要考虑传递和吸收路面冲击的能力,同时也要考虑悬挂系统的稳定性和操控性。

2.制动系统:汽车制动系统设计要满足制动性能和安全要求,包括制动盘、制动器、刹车片等的设计和材料选择。

3.操控系统:汽车操控系统设计需要考虑转向、加速和刹车的灵敏度和可控性,保证驾驶者的操控体验和安全性。

四、动力系统设计1.发动机布局:汽车发动机布局设计可以是前置前驱、前置后驱、中置后驱等,要考虑动力传递和空间利用的平衡。

2.排气系统:汽车排气系统设计需要考虑发动机的排放要求和噪音控制,包括排气管、消声器等的设计和材料选择。

3.传动系统:汽车传动系统设计包括变速器和差速器的设计和选型,要满足动力传递和操控的要求。

汽车设计复习重点整理

汽车设计复习重点整理

第一章汽车总体设计1. 开发流程:商品计划、概念设计、工程设计、样车试验、投产启动、销售2.FF 发动机前置前轮驱动的布置形式,如今在乘用车上得到广泛应用,其原因究竟是什么?而发动机后置后轮驱动的布置形式在客车上得到广泛应用,其原因又是什么?答:⑴对于乘用车来说主要是因为①前桥轴荷大,有明显的不足转向性;②越过障碍的能力高;③动力总成结构紧凑,有利于提高乘坐舒适性;④提高汽车的机动性;⑤散热条件好;⑥行李箱空间大;⑦容易改装;⑧供暖效率高;⑨操纵机构简单;⑩整备质量减轻,降低制造难度;缺点:前轮驱动并转向需要采用等速万向节,结构制造工艺复杂;前桥负荷重,并且前轮是转向轮,工作环境恶劣,轮胎寿命短;上坡时驱动轮附着力小,爬坡能力低,驱动轮易打滑丧失操纵稳定性;后轮易抱死引起汽车侧滑;维修保养接近性差;发生正面碰撞,对发动机损坏大,维修费用高。

⑵商用车:①较好地隔绝发动机的气味、热量、噪声和振动;②检修发动机方便;③轴荷分配合理,同时可改善车厢后部的乘坐舒适性;④车厢面积利用较好(发动机横置);⑤能够在地板下方设置体积很大的行李箱(城间客车):⑥降低地板高度(市内客车);⑦传动轴长度短。

3 为什么要有五条基准线缺一不可?答:确定整车的零线、正负方向及标注方式,均应在汽车满载状态下进行,并且绘图时应将汽车前部绘在左侧。

车架上平面线;前轮中心线;汽车中心线;地面线;前轮垂直线。

第二章离合器1、离合器在传动系中的作用。

答:离合器的主要功用是切断和实现发动机对传动系的传递,保证汽车起步时将发动机与传动系平顺地接合,确保汽车平稳起步;在换挡时将发动机与传动系分离,减少变速器中换挡齿轮之间的冲击;在工作中收到较大的动载荷时,能限制传动系所承受的最大转矩,以防止传动系各零部件因过载而损坏;有效地降低传动系中的振动和噪声。

2、离合器设计要求:答:⑴在任何行驶条件下,既能可靠地传递发动机的最大转矩,并有适当的转矩储备,又能防止传动系过载;⑵接合时要完全、平顺、柔和、保证汽车起步时没有抖动和冲击;⑶分离时要彻底、迅速;⑷从动部分转动惯量要小,以减轻换挡时变速器齿轮间的冲击,便于换挡和减小同步器的磨损;⑸应有足够的吸热能力和良好的通风散热效果,以保证工作温度不致过高,延长其使用寿命;⑹应能避免和衰减传动系的扭转振动,并具有吸收振动、缓和冲击和降低噪声的能力;⑺操纵轻便、准确,以减轻驾驶员的疲劳;⑻作用在从动盘上的总压力和摩擦材料的摩擦因数在离合器工作过程中变化要尽可能小,以保证有稳定的工作性能;⑼具有足够的强度和良好的动平衡,以保证其工作可靠、使用寿命长;⑽结构应简单、紧凑,质量小,制造工艺性好,拆装、维修、调整方便等。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复习提纲第一章1、基本概念:汽车的装载质量:指在硬质良好路面上行驶时所允许的额定装载质量汽车整车整备质量:指车上带有全部装备,加满燃料、水,但没有装货和载人时的整车质量汽车的最小转弯直径:转向盘转至极限位置时,汽车前外转向轮轮辙中心在支承平面上的轨迹圆的直径轴荷分配:指汽车在空载或满载静止状态下,各车轴对支承平面的垂直负荷商用车:指在设计和技术特性上用于运送人员和货物的汽车,并且可以牵引挂车乘用车:在设计和技术特性上主要用于载运乘客及其随身行李和临时物品的汽车2、我国公路标准规定:单轴最大允许轴载质量为多少?总质量小于19t的公路运输车辆采用什么汽车?答:10t;双轴。

3、汽车轴距的长短会对汽车的性能产生哪些影响?答:轴距L对整备质量、汽车总长、最小转弯直径、传动轴长度、纵向通过半径有影响。

当轴距短时,上述各指标减小。

此外,轴距还对轴荷分配有影响。

轴距过短会使车厢(箱)长度不足或后悬过长;上坡或制动时轴荷转移过大,汽车制动性和操纵稳定性变坏;车身纵向角振动增大,对平顺性不利;万向节传动轴的夹角增大。

4、发动机的选择及最大功率、转矩的计算。

5、各种汽车的布置形式及其优缺点。

乘用车的布置形式主要有发动机前置前轮驱动(FF)、发动机前置后轮驱动(FR)、发动机后置后轮驱动(RR)三种。

发动机前置前轮驱动乘用车的主要优点:①有明显的不足转向性能②越过障碍的能力高;③动力总成结构紧凑;④有利于提高乘坐舒适性⑤有利于提高汽车的机动性⑥发动机散热条件好⑦行李箱空间大⑧变形容易主要缺点:①结构与制造工艺均复杂;②前轮工作条件恶劣,轮胎寿命短;③汽车爬坡能力降低;④后轮容易抱死,并引起侧滑;⑤发动机横制时总体布置工作困难,维修保养的接近性差;⑥发生正面碰撞事故,发动机及其附件损失较大,维修费用高。

发动机前置后轮驱动乘用车的主要优点:①轴荷分配合理,因而有利于提高轮胎的使用寿命;②前轮不驱动,因而不需要采用等速万向节,并有利于减少制造成本;③客厢较长,乘坐空间宽敞,行驶平稳;④上坡行驶时,因驱动轮上的附着力增大,故爬坡能力强;⑤有足够大的行李箱空间;⑥因变速器与主减速器分开,故拆装、维修容易。

主要缺点:①地板上有凸起的通道,影响了乘坐舒适性;②汽车正面与其它物体发生碰撞易导致发动机进入客厢,会使前排乘员受到严重伤害;③汽车总长较长,整车整备质量增大,影响汽车的燃油经济性和动力性。

发动机后置后轮驱动乘用车的主要优点:①结构紧凑;②改善了驾驶员视野;③改善后排座椅中间座位成员出入的条件④整车整备质量小;⑤爬坡能力强;⑥当发动机布置在轴距外时轴距短,机动性能好。

主要缺点:①后桥负荷重,使汽车具有过多转向的倾向,操纵性变坏;②前轮附着力小,高速行驶时转向不稳定,影响操纵稳定性;③行李箱在前部,空间不够大;④操纵机构复杂;⑤驾驶员不易发现发动机故障;⑥发动机工作噪声容易传给成员;⑦改装变形困难。

货车有长头式,短头式,平头式,偏置式四种布置型式。

平头式的优点是①汽车总长和轴距尺寸短,②最小转弯直径小③机动性能良好④汽车整备质量小缺点是①空载时前轴负荷大②机构复杂③驾驶员和前排乘员受到严重伤害的可能性增加短头式的优点①与长头是相比,汽车总长和轴距短些②最小转弯直径小③动力总成操纵机构简单④机动性能好于长头式货车,但不如平头式缺点是①发动机后部的接近性不好,导致驾驶室内部空间拥挤,踏板布置困难②通过增加地板高度可以改善布置踏板的困难,但会产生上下车不够方便的矛盾长头式的优点①发动机及其附件的接近性好,便于检修②汽车满载时前轴负荷小,提高通过能力③地板低,驾驶员上下车方便③离合器变速器操纵机构简单,易于布置④发动机的噪声、气味、热量和振动对驾驶员影响小缺点是①汽车总长和轴距较长,最小转弯直径较大②机动性能不好③汽车整备质量大④面积利用率低偏置式的特点:①驾驶室位于发动机之旁②具有具有平头式货车的一些优点;(轴距短、视野好);③还具有长头式货车的一些优点;④驾驶室通风条件好、维修发动机方便第二章1、基本概念:摩擦离合器的组成,膜片弹簧的弹性特性,什么参数对膜片弹簧的弹性特性影响极大?离合器的后备系数β?摩擦离合器的组成:主动部分、从动部分、压紧机构、操纵部分膜片弹簧的弹性特性:膜片弹簧具有较理想的非线性弹性特性,弹簧压力在摩擦片的允许磨损范围内基本保持不变膜片弹簧弹性特性的影响参数:弹性模量;泊松比;膜片弹簧自由状态下碟簧部分部分的内截锥高度;膜片弹簧钢板厚度;自由状态下碟簧部分大、小端半径;压盘加载点和支撑环加载点半径。

离合器的后备系数:离合器所能传递的最大静摩擦力矩与发动机最大转矩之比,必须大于12、压盘的驱动方式有哪些?简述各自优缺点。

答:凸块-窗孔氏、传力销式、键块式和弹性传动片式;前三种的共同缺点是在联接件之间都有间隙,在驱动中将产生冲击和噪声,而且在零件相对滑动中有摩擦和磨损,降低了离合器传动效率。

弹性传动片式:此结构中压盘与飞轮对中性能好,使用平衡性好,使用可靠,寿命长。

但反向承载能力差,汽车反拖时易折断传动片,故对材料要求较高,一般采用高碳钢。

3、离合器方案的选择及应用。

按从动盘数分类:单片离合器(对于乘用车和最大总质量小于6t的商用车);双片离合器(一般用在传递转矩较大且径向尺寸受到限制的场合);多片离合器(湿式)(最大总质量大于14t的商用车)按压紧弹簧和布置形式分类:周置弹簧离合器(应用较广泛);中央弹簧离合器(用于发动机最大转矩大于400-500n.m的商用车上);斜置弹簧离合器(最大总质量大于14t的商用车上);膜片弹簧离合器(广泛应用)第三章1、变速器的组成?答:由变速传动机构和操纵机构组成2、两轴式变速器用于什么汽车上,中间轴式变速器用于什么汽车?两轴式:多用于发动机前置前轮驱动的汽车上;与中间轴式变速器比较,两轴式变速器因轴和轴承数少,所以有结构简单,轮廓尺寸小和容易布置等优点,此外,各中间档位因只经一对齿轮传递动力,故传动效率高同时噪声低。

因两轴式变速器不能设置直接挡,所以在高挡工作时齿轮和轴承均承载,不仅工作噪声增大,且易损坏。

此外,受结构限制,两轴式变速器的一挡速比不可能设计得很大。

对于前进挡,两轴式变速器输入轴的转动方向与输出轴的转动方向相反;而中间轴式变速器的第一轴与输出轴的转动方向相同。

中间轴式:多用于发动机前置后轮驱动汽车和发动机后置后轮驱动的客车上。

变速器第一轴的前端经轴承支承在发动机飞轮上,第一轴上的花键用来装设离合器的从动盘,而第二轴的末端经花键与万向节连接。

在除直接档以外的其他档位工作时,中间轴式变速器的传动效率略有降低,这是它的缺点。

3、变速器用齿轮有哪些类型的齿轮,常啮合齿轮均采用什么齿轮?直齿圆柱齿轮和斜齿圆柱齿轮;常啮合均采用斜齿圆柱齿轮。

4、变速器换挡机构有哪些形式?直齿滑动齿轮、啮合套和同步器换档5、变速器的中心距A对轮齿的接触强度有何影响?中心距越小,轮齿的接触应力越大,齿轮寿命越短。

6、变速器轮齿强度计算应计算轮齿的哪些强度?轮齿弯曲强度、轮齿接触应力7、什么CVT?答:无级变速传动。

8、为什么中间轴式变速器的中间轴上斜齿轮的螺旋方向一律要求取为右旋,而第一轴、第二轴上的斜齿轮的螺旋方向取为左旋?①斜齿轮传递转矩时,要产生轴向力并作用到轴承上。

②在设计时,力求使中间轴上同时工作的两对齿轮产生的轴向力平衡,以减小轴承负荷,提高轴承寿命。

③中间轴上齿轮的螺旋方向取为右旋,而第一轴、第二轴上的斜齿轮螺旋方向取为左旋后,图中轴向力Fa1和Fa2可相互平衡,第一轴、第二轴上斜齿轮所产生的轴向力由箱体承担。

第四章1、基本概念:刚性万向节的分类:分为不等速万向节、准等速万向节、等速万向节、不等速万向节:指万向节连接的两轴夹角大于0时,输出轴和输入轴之间以变化的瞬时角速度比传递运动,但平均角速度相等的万向节。

准等速万向节:在设计角度下以相等的瞬时角速度传递运动,而在其他角度下以近似相等的瞬时角速度传递运动的万向节。

等速万向节:输出轴和输入轴以始终相等的瞬时角速度传递运动的万向节。

临界转速:当传动轴的工作转速接近于其弯曲固有振动频率时,即出现共振现象,以致振幅急剧增加而引起传动轴折断时的转速。

2、为使同一平面的输出轴与输入轴等速旋转,采用双十字轴万向节传动必须满足什么条件?必须保证与传动轴相连的两万向节叉布置在同一平面内,且使两万向节夹角相等3、十字轴万向节连接的两轴夹角不宜过大的原因是什么?当夹角从4增大到16时,万向节中的滚针轴承寿命将下降到原来寿命的四分之一。

4、万向节结构方案的选择及应用。

十字轴式万向节;准等速万向节(双联式万向节、凸块式万向节、三销轴式万向节、球面滚轮式万向节);等速万向节(球叉式万向节、球笼式万向节、伸缩型);挠性万向节第五章1、基本概念:驱动桥的组成、结构方案及应用;主减速器、差速器、车轮传动装置和桥壳等组成半轴的支承方式;半浮式、3/4浮式、全浮式差速器齿轮的强度计算内容;进行弯曲强度计算。

驱动桥壳的形式;可分式桥壳、整体式桥壳、组合式桥壳。

主减速器齿轮的形式;弧齿锥齿轮、双曲面锥齿轮、圆柱齿轮和蜗轮蜗杆齿轮对称锥齿轮式差速器的分类:普通锥齿轮式差速器、摩擦片式差速器、强制锁止式差速器主减速器主动锥齿轮的支承方式;悬臂式支承和跨置式支承主减速器锥齿轮的强度验算内容;单位齿长圆周力、轮齿弯曲强度、轮齿接触强度。

2、对半浮式半轴进行设计计算时,应考虑哪三种载荷工况?①纵向力最大和侧向力为零②侧向力最大和纵向力为零③汽车通过不平路面,垂直力最大,纵向力和侧向力为零第六章1、基本概念:轴转向:内侧悬架处于减载而外侧悬架处于加载转台,于是内侧悬架缩短,外侧悬架因受压而伸长,结果与悬架固定连接的车轴的轴线相对汽车纵向中心线偏转一角度。

静挠度:汽车满载静止时悬架上的载荷与此时悬架刚度之比动挠度:从满载静平衡位置开始开始悬架压缩到结构允许的最大变形时,车轮中心相对车架的垂直位移。

悬架的弹性特性:悬架受到的垂直外力与由此引起的车轮中心相对于车身位移的关系曲线。

悬架的线性弹性特性:悬架变形与所受垂直外力成固定的比例变化悬架的非线性弹性特性:悬架变形与所受垂直外力不成固定比例变化非独立悬架:左右车轮用一根整体轴连接,再经过悬架与车架连接。

独立悬架:左右车轮通过各自的悬架与车架连接。

悬架的组成:弹性元件、导向装置、减震器、缓冲块和横向稳定器等。

独立悬架的评价指标:侧倾中心高度、车轮定位参数的变化、悬架侧倾角刚度、横向刚度横向稳定器的作用:通过减小悬架垂直刚度,能降低车身振动固有频率,达到改善汽车平顺性的目的。

2、后悬架主、副簧刚度的分配第七章1、基本概念:转向器正效率:功率从转向轴输入,经转向摇臂输出所求得的效率称为正效率;转向器逆效率:功率从转向摇臂输入,经转向轴输出所求得的效率称为正效率;转向系角传动比:转向盘角速度与同侧转向节偏转角速度之比;转向系力传动比:从轮胎接地面中心作用在两个转向轮上的合力与作用在转向盘上的手力比转向系传动比:包括转向系的角传动比和转向系的力传动比2、如何评价转向轻便性?通常用转向时驾驶员作用在转向盘上的手力大小和转向盘转动圈数多少两个指标来评价转向轻便性。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