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会计准则国际趋同与等效问题研究
中国企业会计准则体系架构、趋同与等效

中国企业会计准则体系架构、趋同与等效一、本文概述随着全球经济一体化的深入发展,会计准则的国际趋同已成为各国会计领域的共同目标。
中国作为世界上最大的发展中国家,其企业会计准则体系的建立、完善以及与国际会计准则的趋同,对于推动我国经济的高质量发展、提升我国企业的国际竞争力具有重要意义。
本文旨在深入探讨中国企业会计准则体系的架构、趋同与等效问题,分析其在实践中的应用和挑战,以期为我国会计准则的进一步改革和完善提供参考。
文章首先对中国企业会计准则体系的架构进行概述,包括其基本框架、主要内容和特点。
然后,分析中国会计准则与国际会计准则的趋同程度,探讨趋同过程中遇到的困难和挑战。
在此基础上,进一步讨论中国会计准则与国际会计准则的等效问题,评估其等效程度和影响。
通过本文的研究,我们希望能够为中国企业会计准则的改革和发展提供有益的启示和建议,推动我国会计准则体系不断完善,更好地服务于我国经济的持续健康发展。
也期望通过与国际会计准则的深入比较和分析,为我国企业更好地参与国际经济合作和竞争提供有力支持。
二、中国企业会计准则体系架构中国企业会计准则体系架构是在中国特定的经济、法律和文化背景下,为规范企业财务报告、提高会计信息质量而建立起来的。
该体系以《中华人民共和国会计法》为基础,结合国际财务报告准则(IFRS)以及中国自身的经济发展需求,逐步形成了既符合国际惯例又具有中国特色的会计准则体系。
中国企业会计准则体系架构主要包括基本准则、具体准则和应用指南三个层次。
基本准则是整个准则体系的基础,它规定了会计核算的基本前提、一般原则、会计要素和会计报告的基本要求等内容,为具体准则的制定提供了指导。
具体准则是根据基本准则制定的,对各类经济业务的会计处理进行了详细规定,包括资产、负债、所有者权益、收入、费用和利润等方面的会计处理。
应用指南则是对具体准则的具体应用提供指导,包括会计科目和报表格式的设置、会计政策的选择等。
近年来,随着中国市场经济的深入发展和对外开放的不断扩大,中国企业会计准则体系也在不断完善。
我国会计准则与国际会计准则趋同与等效

我国会计准则与国际会计准则趋同与等效我国会计准则与国际会计准则的趋同与等效是一个重要的话题。
随着全球经济一体化的深入,会计准则的国际趋同和等效对于提高会计信息质量、降低财务成本、促进国际贸易和投资具有重要意义。
本文将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探讨。
一、我国会计准则与国际会计准则的趋同我国会计准则在与国际会计准则趋同方面取得了显著的进展。
自2006年以来,我国财政部不断修订和完善企业会计准则,使之与国际会计准则保持一致。
例如,我国企业会计准则中的资产减值、债务重组、财务报表列报、关联方关系及其交易的披露等与国际会计准则相似,这表明我国会计准则正在逐步向国际会计准则靠拢。
此外,我国还积极参与国际财务报告准则的制定和修订工作,通过与国际会计准则理事会等机构的合作,共同推动全球会计准则的趋同。
我国在国际财务报告准则制定中发挥的作用越来越重要,为国际财务报告准则的完善和发展做出了贡献。
二、我国会计准则与国际会计准则的等效除了趋同外,我国还积极推动与国际会计准则的等效。
在2017年,我国财政部与欧盟委员会签署了《中国企业会计准则与国际财务报告准则最终等效联合声明》,标志着我国企业会计准则与国际财务报告准则实现了等效。
这一等效不仅意味着我国企业会计准则得到了国际社会的认可,也为企业跨境融资和投资提供了便利。
为了实现我国会计准则与国际会计准则的等效,我国不仅在形式上采用了国际财务报告准则的体系和内容,还在实质上贯彻了国际财务报告准则的原则和精神。
此外,我国还积极推动会计人员的培训和教育,提高会计人员的专业素养和国际化水平,为我国会计准则与国际会计准则的等效提供了人才保障。
三、我国会计准则与国际会计准则趋同与等效的意义我国会计准则与国际会计准则的趋同和等效对于提高会计信息质量、降低财务成本、促进国际贸易和投资具有重要意义。
首先,趋同和等效有助于提高会计信息的质量。
在全球经济一体化的背景下,跨国公司的数量不断增加,投资者和债权人需要比较不同国家企业的财务状况。
中国会计准则的国际趋同和等效研究

中国会计准则的国际趋同和等效研究荫谈多娇朱琳李元霞揖摘要铱随着经济全球化进程的加深袁各国之间的经济文化往来日益频繁袁会计国际趋同和等效已经成为世界会计领域的发展趋势遥本文对会计国际趋同和等效的概念和层次进行了解读袁并针对中国会计国际趋同和等效进程中存在的问题及在经济全球化背景下如何推进我国会计国际趋同和等效的具体策略展开了分析和探讨袁其中重点介绍了财政部2018要2022年建设的国际化高端会计人才培养工程的战略意义遥揖关键词铱经济全球化国际趋同和等效会计准则一尧引言2018年袁中国财政部印发叶国际化高端会计人才培养工程实施方案曳渊财会也2018页12号冤袁开启了为期五年的国际化高端会计人才培养工程袁至2022年财政部印发叶财政部高层次财会人才素质提升工程实施方案曳渊财会也2022页3号冤袁整整历时五年时间袁完成了我国150个国际化高端会计人才储备的建设和培养遥国际化高端会计人才培养充分考虑了我国企业现阶段的实际情况袁是中国会计国际化进程中的又一重大举措遥会计国际趋同和等效是指在制定会计准则和会计政策以及处理会计事务时袁以国际通行的会计惯例为基础袁其目的是不同国家之间在会计方面尽量做到相互沟通尧协调尧规范和统一袁即采用国际上公认的会计准则尧原则和会计处理程序尧方法来处理和报告企业的经济业务遥用全世界统一的专业会计语言将企业的日常经济事项进行本土化野翻译冶袁能有效提高会计信息的使用者的决策效率遥随着经济全球化和国际资本市场的发展袁国际资本流动进一步加快袁资源在全世界范围内进行配置也越来越普遍袁因此袁也越来越需要一套全球通用的会计语言袁实现会计领域的国际趋同和等效遥近年来袁国际会计准则理事会渊International AccountingStandards Board袁简称IASB冤也在积极推进各国会计准则国际趋同袁努力在全球范围内建立统一的高质量会计准则遥国际会计准则理事会是叶国际财务报告准则曳的制定机构袁其前身是成立于1973年6月的国际会计准则委员会渊International AccountingStandards Committee袁简称IASC冤遥迄今为止袁国际会计准则理事会已发布了41项国际会计准则和一系列野征求意见稿冶袁日益完善的国际会计准则体系在国际会计界获得了越来越高的认可度遥党的十八大以来袁中国政府更加强调了中国的国际趋同和等效战略遥2013年中国提出了野一带一路冶倡议渊一带是指野新丝绸之路经济带冶袁一路即为野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冶冤袁2014年中国主导成立了亚洲基础设施投资银行遥十九大提出了野积极参与全球治理体系改革和建设袁不断贡献中国智慧和力量冶战略目标袁并采用一系列重大举措积极引领经济全球化袁主动参与全球治理袁对内实现野中国梦冶袁对外构建野人类命运共同体冶遥二十大进一步提出中国要坚持经济全球化方向袁促进国际宏观经济政策协调袁共同营造有利于全世界共同发展的国际环境袁推动构建开放型世界经济遥国际会计治理是构建开放型世界经济的重要内容袁中国在会计领域也积极采取切实可行的应对措施袁不断推进中国会计准则与国际财务报告准则的趋同和等效袁为在全球金融危机冲击尧新兴经济体崛起尧全球政治经济格局变革调整的背景下促进我国经济发展和加快融入世界经济体系发挥了重要的基础性作用遥二尧会计国际趋同和等效的概念关于会计国际趋同和等效袁实务界和理论界的观点不一袁大致可以分为以下几种院其一袁会计国际趋同和等效就是直接采用国际会计准则曰其二袁会计国际趋同和等效包括会计准则和会计实务与国际接轨曰其三袁会计国际趋同和等效包括会计法律法规尧会计教育和注册会计师行业规范与国际接轨曰其四袁会计国际趋同和等效包括会计政策尧会计管理体制尧会计惯例尧执业会计惯例尧会计实务处理方法尧会计事务处理方法以及在国际范围内从事会计相关活动等很多方面与国际接轨遥因此袁会计国际趋同和等效是一个综合的概念遥其五袁会计国际趋同和等效除了上述内容外袁还包括会计思想尧管理方法尧技术方法等方面与国际接轨遥虽然关于会计国际趋同和等效的内涵和外延范围不一袁但本文认为袁会计准则是会计人员在进行会计工作时必须遵循的规则和指南曰会计法规是组织和从事会计工作必须遵守的规范袁其中就包括了基本会计准则的内容曰会计准则中也包括了会计政策的内容曰会计实务则是会计准则的具体实施曰会计惯例是未经有关的权威会计团体和会计管理机构纳入正式文件予以公布袁但在实践中证明是科学合理并切实可行的袁会计人员处理会计业务的具体方法和程序袁从会计准则的演变历史来看袁任何一个准则的拟定和修订都是源于真实经济生活中的大量会计实践和理论界关于会计理论的深入研究曰会计准则中的任何一项条款又会对会计实务产生重大影响袁同时对会计理论的探索尧新会计方法的提出尧会计问题的研究尧会计教育和会计人才培养尧相关会计法规和审计法规等多方面产生连锁的影响遥所以袁上述关于会计国际趋同和等效的说法可以合并为第一个观点袁即会计国际趋同和等效就是会计准则的趋同和等效袁就是最终建立一套全球统一的高质量的会计准则体系遥通过会计准则的国际趋同和等效来实现会计的国际化袁能全方面地有效推进会计国际化进程遥在中国袁会计趋同和等效是指中国企业会计准则向叶国际财务报告准则曳渊即国际会计准则冤的趋同和等效遥中国财政部在过去的二十余年时间内袁积极推进会计国际趋同和等效进程遥1998年5月中国正式加入国际会计准则理事会和国际会计师联合会袁此后袁中国会计准则与国际财务报告准则持续趋同和等效遥2005年袁中国确定了与国际会计报告准则实质性趋同的会计准则作为企业会计和财务报告的唯一主要规范袁明确将国际会计准则作为中国会计准则趋同的唯一基础遥2016年财政部发布的叶会计改革与发展野十三五冶规划纲要曳提出将野积极参与国际财务报告准则渊IFRS冤尧国际公共部门会计准则渊IPSAS冤尧国际综合报告渊I鄄IR冤框架制定袁不断提高我国会计在国际规范领域的话语权和影响力冶作为会计改革重要任务遥2017年野金砖国家领导人厦门宣言冶中提出将野会计准则趋同和审计监管合作冶作为金砖国家财经合作的重要内容遥截止到2023年袁中国财政部一共发布并实施了一项基本准则和42项具体准则袁其中部分准则进行了多轮修订袁修订的进度也与国际准则同步遥这些基本准则和具体准则逐渐统一和规范了中国企业的会计处理方法袁大大提高了中国企业的会计信息质量袁对中国资本市场的完善和对社会公众及投资者利益的维护发挥了重要作用袁为我国经济可持续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袁提高了中国会计准则的国际认可度袁不仅为我国野一带一路冶战略下全方位参与全球治理提供了抓手与突破点袁也为我国参与其他国际经济规则治理袁扩大我国在全球经济治理事务中的代表性与发言权提供了支持遥三尧会计国际趋同和等效的层次会计国际趋同和等效包括两个层次袁一是会计准则的国际趋同袁二是会计准则的国际等效遥渊一冤会计准则的国际趋同由于世界各国在经济环境尧法律制度尧文化背景尧监管能力尧财务信息提供者和使用者质量等方面都不可避免存在各种各样的差异袁国际会计准则理事会提出了会计准则国际趋同的战略目标和规划前景袁即实现全世界所有国家的会计准则趋同袁在全世界范围内实现会计准则一体化袁制定和执行一套高质量尧易理解尧具有强制性的全球通行的会计准则袁保护公众利益袁为会计信息使用者有效进行经济决策提供支持遥会计准则国际趋同是进步的象征袁是会计领域未来的发展方向袁符合经济全球化的需要袁将会有效促进世界各国之间的经济联系遥中国改革开放四十余年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遥作为新兴市场经济国家袁中国财政部从2005年就开始着手修订一系列会计准则袁包括基本会计准则和38个具体会计准则袁并主动表示袁与国际趋同是中国会计准则制定的基本目标之一袁以实现采用中国会计准则的企业应生成和应用国际财务报告准则的企业相同的财务报表袁从而成为除2005年全面采用国际会计准则的欧盟国家尧澳大利亚尧南非尧新西兰等国外之后第一个采取改革措施和具体步骤袁从实质上实现了与国际会计准则的趋同遥会计准则的国际趋同不仅符合中国经济发展的内在要求袁也有利于提升中国对外开放水平和促进中国会计国际趋同遥2010年4月袁中国财政部发布了叶中国企业会计准则与国际财务报告准则持续趋同路线图曳遥在此基础上袁中国不断修订现有准则尧制定新准则尧颁布应用指南尧解释尧培训资料袁以国际趋同作为中国会计准则制定计划的基本目标之一遥2014年后新颁布的中国会计准则几乎吸收了新的国际会计准则中所有的披露要求遥中国会计准则国际趋同有以下三方面特征院首先袁会计具体准则的趋同袁如2018年底对租赁准则进行修订袁也是中国会计准则与国际准则的持续趋同尧实现叶路线图曳目标的重要举措之一曰其次袁会计准则体系结构的趋同袁包括基本准则尧具体准则和应用指南曰最后袁趋同是一个渐进的过程遥现在中国会计准则已经实现了与国际财务报告准则实质上的趋同袁但仍然保留了一些与中国的政治尧经济尧文化尧法律等特殊环境有关的文字和结构上的差异袁如安全生产费和维简费尧住房改革导致的损失尧职工奖励和福利基金等袁其中不少差异已经随着时间的推移袁在中国会计国际趋同的进程中逐步消除了遥事实上袁国际准则在制定普遍接受的技术标准时也是不断探索新环境袁解决新问题袁探索新机制袁寻找共同点袁尽量缩小和消除差异遥也就是说袁国际准则的制定过程本身就是一个渐进的过程遥渊二冤会计准则的国际等效从国际范围看袁任何两个会计准则之间都不可能实现完全趋同袁只能尽量野求同冶袁也就是说袁会计准则不断趋同的最终目的是实现会计准则的国际等效遥世界各国在经济环境尧法律制度尧文化背景尧监管能力尧财务信息编制者和使用者质量需求等方面存在差异袁因此欧盟委员会对会计准则的国际等效的定义是野编制的财务报表与按照国际财务报告准则编制的财务报表相比袁能够让报表使用者对企业的资产负债等财务状况和经营成果及前景作出相同或相似的判断和决策冶遥会计准则的国际等效能提高国际资本市场效率袁降低由于会计准则之间的差异而增加的潜在决策风险袁节约交易成本遥当然袁会计准则国际等效不能只考虑会计专业技术标准方面的融合袁还要综合考虑不同国家的政治法律体系尧文化背景尧经济发展水平等方面的影响遥中国会计准则的国际等效就是要实现采用中国会计准则的企业生成的财务报表与应用国际会计准则的财务报表相同遥2007年和2012年袁中国财政部分别与香港和欧盟委员会签署准则等效声明遥现在袁中国企业在这些国家或地区上市袁无须对会计信息进行全面转换袁只需要对个别项目作出说明或者调整袁因此大大减少了因调节财务报表而产生的额外成本袁促进了中外经贸往来和资本流动遥2022年9月袁财政部与香港会计准则制定机构要要要香港会计师公会要要要进行了充分的沟通和协调袁认可了中国财政部制定发布的部分企业会计准则尧解释和相关会计处理规定等与直接采用国际财务报告准则的香港财务报告准则等效遥会计准则的国际等效为中国企业顺利野走出去冶创造了条件袁所取得的巨大成就也得到了国际会计准则理事会的赞赏遥四尧中国会计国际趋同和等效进程中的问题及对策建议中国从2007年开始实施全套与国际会计准则实质趋同的新会计准则袁并从国际会计准则的使用者逐步成为制定国际准则过程中的积极参与者袁推动了世界上其他国家渊包括很多G20国家冤快速采用国际会计准则袁努力推动国际会计准则成为公认的全球统一高质量的会计准则遥这个过程中也存在诸多问题袁需要我们积极面对并寻找解决方案遥渊一冤与国际会计准则存在差异中国会计准则与国际会计准则趋同至今已有十余年时间袁取得巨大成果遥但在中国现阶段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环境下袁企业的发展阶段和规模尧所有权结构和经营结构都存在很多特殊性遥如果不顾及中国经济发展的特殊阶段和中国企业的特殊性袁一味地追求趋同和等效可能会导致一定的负面结果遥很多与国际准则差异的消除是中国准则制定和监管机构长期努力的结果袁如保险尧银行尧采掘等行业的准则差异已经大大消除遥中国通过努力争取袁在国际会计准则理事会积极发声袁在国际会计准则考虑中国和其他发展中国家的实际情况袁如关联方披露尧以非现金资产出资成立股份公司时资产评估差异的会计处理等遥然而袁尽管中国会计准则在国际趋同过程中很大程度参照了国际会计准则上的内容袁但没有全盘接受国际会计准则袁也就是说袁中国会计准则和国际会计准则存在客观差异袁如减值损失的转回尧关联方关系和交易的披露尧某些政府补助项目的核算等遥为此袁中国会计准则委员会和会计准则的其他利益相关者需要密切关注国际财务报告准则理事会的研究动向袁增加国际会计组织及国际准则制定过程的参与力度袁尽可能及时代表中国或发展中国家提出不同的意见和诉求袁避免出现重大的准则差异遥2005年之前袁只有国际会计准则理事会的咨询委员会中有中国代表曰2005开始袁国际会计准则委员会基金会有了中国代表曰2010年袁国际会计准则理事会的解释委员会任用了中国代表曰2011年袁中国成为国际会计准则理事会新成立的会计准则咨询论坛的创始成员遥近年来袁中国会计界越来越多专业人士积极参加各种国际会计准则理事会的工作组和专家组袁加入国际财务报告基金会的监督委员会袁履行中国责任袁兑现中国承诺袁中国还成为很多国际会计组织最大的捐款者之一遥这些举措袁都有助于表达中国观点袁国际会计准则委员会对中国的关注袁帮助中国利益相关者了解国际会计准则的制定方式袁提高国际会计准则在中国的接受程度袁有利于促进中国与国际会计准则持续趋同和等效遥渊二冤资本市场尚待完善资本市场为会计准则运行提供了不可或缺的外部环境遥经济的发展会促进资本市场的发展袁资本市场的有效规范反过来又能积极引导经济发展遥中国资本市场起步晚袁发展经验相对不足遥在经济全球化背景下袁中国政府更加强调国际趋同和等效战略袁积极参与全球治理遥目前袁中国与世界其他国家的经济贸易往来愈加密切袁不仅包括发展中国家袁也包括一些发达国家遥可以预见袁随着国际交流和合作的加深袁将来会有越来越多的国际资本流入中国资本市场袁这对我国资本市场提出了更高要求袁市场监管有待进一步提高袁信用机制需要进一步完善袁上市公司会计信息的透明度尧可比性等有待加强遥因此袁我国需要进一步制定和修订会计准则袁帮助企业提供更高质量的信息遥为了确保投资者获得高质量的财务信息袁财政部尧中国证监会尧中国注册会计师协会以及其他监管机构每年都会在年报和半年报披露之前发布预警袁对企业的会计信息和会计师事务所的审计工作提出严格的要求遥这也更进一步要求我国的会计核算制度能够与国际进行接轨袁从而提升中外会计信息的相互等效遥在推进会计国际趋同和等效发展过程中袁除了积极提高国内资本市场监管力度和信息的透明度外袁中国还应积极进行区域和国际合作袁共同努力提高国际资本市场信息透明度袁加大监管力度袁协调和解决多边债务遥例如袁2009年中国倡导成立的亚洲-大洋洲会计准则制定机构组(AOSSG)袁对亚洲和大洋洲各国在会计领域的合作发挥了重要作用遥这些区域会计合作组织不仅打破了欧美国家主导国际会计体系的传统袁而且促进了亚洲大洋洲国家的整体会计水平袁有利于中国在国际上维护自身的利益袁在一定程度上也提高了国际会计准则制定的客观性和公正性遥渊三冤国际化会计人才缺乏人才是行业发展最主要的动力遥当前袁虽然中国会计从业人员比较多袁但高水平尧有国际视野的会计人才还非常缺乏袁这严重制约了我国会计国际趋同和等效的进一步发展遥如上文所述袁中国积极参与国际会计交流与合作袁在国际会计准则的制定和修订过程中在切实维护国家利益的前提下不断提高话语权和影响力袁助力中国企业野走出去冶遥为此袁中国政府把国际化会计人才的选拔和培养作为一项重要任务遥叶国家中长期人才发展规划纲要渊2010要2020年冤曳中列出了野经济社会发展重点领域急需紧缺专门人才冶袁其中包括国际化高端会计人才曰叶会计行业中长期人才发展规划渊2010要2020年冤曳也将培养国际化高端会计人才作为中国会计人才发展战略的指导方针和发展目标袁提出要培养一大批野具有国际视野尧通晓国际规则尧能够参与国际事务和国际竞争的国际化人才冶袁以落实国家人才强国战略袁加快中国会计国际化进程袁并增强我国在国际会计领域的话语权和影响力遥2018年财政部根据叶关于组织开展2018年度国际化高端会计人才申报工作的通知曳渊工财函也2018页123号冤文件要求袁通过正式申报尧资料评阅尧选拔笔试尧面试尧审定人选尧公示和公布等严格的环节袁前后经过半年时间袁在全国范围内选拔了第一批国际化高端会计人才30名袁计划五年内形成150人规模的国际化高端会计人才库遥财政部十分重视国际化高端会计人才培养工程袁专门制定了严格的人才培养方案袁遵循野服务大局尧内外兼顾尧培用结合尧统筹协调冶的原则袁努力打造一支国际视野开阔尧实务经验丰富尧专业能力突出尧英语应用娴熟的国际化高端会计人才队伍遥财政部会计司尧会计准则委员会根据实际情况袁在国际化高端会计人才库中遴选合适人选袁作为中国代表推荐到国际会计组织进行交流访问尧合作研究尧任职或兼职袁或者作为我国会计合作与交流常设机制的顾问或专家在国际研讨或国际会议上发表专业意见遥此外袁中国财政部会计司尧会计准则委员会将从国际化高端会计人才中选拔财政部企业会计准则咨询委员会咨询委员袁参与我国的企业会计准则咨询委员会的有关工作遥可以预见袁国际化高端会计人才能更好地服务于中国会计国际趋同和等效工作袁参与国际会计标准制定袁提高中国会计话语权袁提高中国对国际财务报告准则制定的影响力袁利用国际会计准则理事会的开放机制袁在国际会计准则制定过程中根据发展中国家的实际情况提出专业观点和意见袁使国际准则能及时充分考虑到发展中国家的特殊情况袁为更多国家争取利益袁发挥会计行业对中国经济参与国际竞争的助推作用袁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争取有利的外部环境遥五尧结束语随着经济全球化的推进袁会计准则的国际趋同和等效是一种必然的结果遥会计的国际趋同和等效也有助于推动经济的国际化遥因此袁我们要抓住有利时机袁积极推进中国会计国际趋同和等效袁及时对国际会计准则进行系统研究和合理吸收袁同时辩证看待中国会计国际趋同和等效问题袁不断完善会计监管体系和运行机制袁构建政府监管尧行业自律尧社会监督的合力监管体系袁着力打造国际化高端会计人才队伍袁为中国会计国际趋同和等效提供全方位尧行之有效的制度环境袁让中国会计准则体系既符合国际惯例袁又适应中国国情袁对其后越来越多的国家采用国际会计准则发挥示范和促进作用遥姻渊作者单位院湖北经济学院会计学院尧湖北经济学院法商学院冤要要要要要要要要要要要要要要要参考文献[1]财政部.关于印发中国企业会计准则与国际财务报告准则持续趋同路线图的通知[EB/OL].渊2010-04-01冤./zhengcefabu/201004/ t20100419_288013.htm.[2]财政部.财政部关于印发叶国际化高端会计人才培养工程实施方案曳的通知[EB/OL].渊2018-05-17冤.http://www. /gkml/caizhengwengao/wg2018/wg201806/ 201809/t20180910_3013373.htm.[3]发改委.会计改革与发展野十三五冶规划纲要[EB/ OL].渊2017-08-09冤.https:///fggz/ fzzlgh/gjjzxgh/201708/t20170809_1196864.html. [4]国防部.金砖国家领导人厦门宣言[EB/OL].渊2017-09-04冤.https:///xinwen/2017-09/04/content_5222643.htm.[5]黎慧婷.野一带一路冶沿线各国与我国会计准则的国际等效研究[J].中国市场袁2021袁(03).。
我国会计准则的架构国际趋同及等效

我国会计准则的架构国际趋同及等效我国会计准则的架构:国际趋同及等效近年来,随着中国经济的高速发展和与国际接轨的步伐加快,我国会计准则的架构也日益成为全球关注的焦点。
本文将重点讨论我国会计准则的国际趋同以及与国际会计准则的等效性。
一、我国会计准则的架构概述我国会计准则体系结构由基本准则、具体准则和其他规定组成。
基本准则包括:会计基本假设、会计要求和会计核算方法。
具体准则包括:资产、负债、共同控制企业、企业合并、收入、应收款项、金融工具等的会计处理等具体内容。
其他规定则是对应用会计准则实施的指导、解释和辅助性文件。
我国的会计准则制定机构是中华人民共和国财政部。
二、我国会计准则的国际趋同国际趋同是指在不同国家或地区之间,会计准则逐渐趋于一致,核算和披露的方式逐渐接近。
中国在会计准则的制定中,积极借鉴和吸收国际会计准则的经验和成果,推动我国会计准则与国际接轨。
财政部在制定会计准则时,参考了国际会计准则理事会(IASB)发布的国际财务报告准则(IFRS),并在适应我国国情的基础上进行了必要的修订和调整。
目前,我国会计准则中涉及到的一些关键领域,如金融工具、营业收入、企业合并等,已经与国际会计准则实现了较高的趋同。
财政部已经发布了《企业会计准则第22号-金融工具会计处理》,该准则与国际财务报告准则第9号(IFRS 9)的金融工具会计处理规定基本一致。
另外,财政部还发布了《企业会计准则第15号-营业收入》,该准则与国际财务报告准则第15号(IFRS 15)的营业收入会计处理规定也基本保持一致。
三、我国会计准则与国际会计准则的等效性等效性是指一个国家的会计准则与国际会计准则在核算和披露方面达成一致的程度。
由于不同国家和地区的法律、制度以及经济发展水平存在差异,要求完全一致是非常困难的。
因此,国际会计准则理事会制定了国际金融报告准则(IFRS),为全球范围内的企业提供一个普遍适用的标准,同时也允许各国根据本国情况进行一定程度的调整和修订。
我国会计准则国际趋同问题及对策研究

我国会计准则国际趋同问题及对策研究摘要;我国积极推进会计准则国际趋同,既有与发达国家共性的国际背景,也有经济转型期所特有的国内环境,同时也有一些现实闼题,对我国会计准则国际趋同提出一些对策研究。
关键词:会计准则;国际趋同;问题;对策研究一、会计准则国际趋同的背景我国积极推进会计准则国际趋同.既有与发达国家共性的国际背景,也有经济转型期国家所特有的国内环境。
(一)会计准则国际趋同的国际背景第一,会计准则国际趋同是经济全球化的客观要求。
自上世纪我国改革开发以来,正处经济全球化的加速时期,促进了全球企业相互渗透、兼并步伐以及国际贸易飞速发展.会计从而在经济全球化中扮演着更为重要的角色。
随着企业经济业务日趋复杂.区域或全球资本市场的加速形成。
会计准则国际趋同能降低各国企业开展国际经济事项的成本,有利于进一步促进各国企业和经济的全球性发展。
所以,不论是跨国公司还是各国政府.他们都要求会计准则国际化。
可以说,跨国公司是推动会计准则国际化的重要力量。
第二.国际财务报告准则得到主导世界经济发展方向的发达国家和组织所认可IASC 的准则制定机构成功改组为IASB及一系列高质量准则的制定,使IFRS得到美国、欧盟等世界主要发达国家和证券委员会国际组织(InternationalOrganization of SecuritiesCommissions,I()SC())、世界银行(wor1d Bank,简称WB)、国际货币基金组织(InternationalMonetary Fund,简称IMF)、WTO及亚太经合组织(Asia-Pa-cifie Economic Cooeration,简称APEC)等国际组织的积极推行。
从而推动了我国会计准则与IFRS的趋同进程。
第三,国际财务报告准则成为我国国际趋同的现实参照。
首先.无论改组前还是改组后。
国际会计准则委员会的目标都很明确,制定并发布全球范围内适用的会计准则。
这一目标定位有别于国家会计准则,具有相对独立性并兼顾普遍适用性。
论中国会计准则的国际趋同与等效问题

论中国会计准则的国际趋同与等效问题【摘要】本文首先对中国会计准则趋同与等效进行了动因分析,通过对会计准则趋同与等效的现状叙述,指出了趋同与等效过程中的主要问题并对其进行了分析,最后提出了一些会计准则趋同与等效的措施。
【关键词】会计准则;趋同;等效2010年4月2日,财政部发布了《中国企业会计准则与国际财务报告准则持续趋同路线图》,路线图在全面回顾总结自2005年以来我国企业会计准则建设、趋同、实施和等效经验与成绩的基础之上,提出了我国企业会计准则与国际财务报告准则持续趋同的方向、策略和时间安排。
路线图的发布推动了我国企业为会计准则建设及其持续国际趋同而做出的重要规划和部署,意义重大,影响深远。
1 中国会计准则趋同与等效的动因分析会计准则国际趋同趋同是资本市场经济和经济一体化发展的结果,也是各国经济利益博弈的工具。
中国会计准则趋同的动因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1 会计的属性使会计准则趋同与等效成为必然会计具有社会性和技术性,为管理生产而提供信息的会计,同生产技术存在着密切的联系,对不同的社会来说也同样没有什么本质的区别。
即使有也只是会计的技术水平的不同而已。
从会计的技术性看,会计是没有边界的,会计技术方法属于全人类的共同财富,无论哪种社会形态的国家,只要客观需要,都是可以采用的。
因此,从会计准则趋同的角度看,会计的技术方法在各国之间是可以而且容易协调的,甚至可以进一步实现统一。
从会计的社会性看,会计应该尽量适应本国的环境和利害关系,具有本土化倾向。
但对会计的社会属性我们应该客观看待,随着各国经济文化的不断交流,会计的社会属性会不断弱化。
1.2 跨国公司的经营导致会计准则的国际趋同与等效会计与经济的发展紧密联系在一起,会计是为经济发展服务的,经济的发展决定会计的发展。
综观当今世界,国际投资和跨国公司在我国加入WTO后的发展势头变得更加强劲。
跨国公司机构设置的特点,决定跨国公司具有了全球范围内配置各种资源的能力和渠道。
我国会计准则国际趋同问题研究

路线图的出台有其特有的背景:一方面是为了应对国际 金 融 危 机 ,响 应 G20、FSB倡 议 的 需 要 。 虽 然 金 融 危 机 的 根 本 原 因不在于此,但也认识到高质量的财务报告对于提升金融市 场透明度、维护全球经济和金融体系稳定的重要性。 另一方 面是顺应各国会计国际趋同趋势, 明确我国趋同态度的需 要。 随着经济全球化的快速发展以及资本市场一体化进程的 加快,会计国际趋同已势不可挡,路线图的发布正是顺应了 未来经济发展的趋势。 最后,路线图是我国会计改革进一步 深化的必要工作,是部署下一阶段我国会计准则建设工作的 需要。
参考文献: [1]汪 祥 耀 ,骆 铭 民 .中 国 新 会 计 准 则 与 国 际 财 务 报 告 准 则 比较〔M〕.上海:立信会计出版社, 2006. [2] 冯 淑 萍 . 中 国 对 于 国 际 会 计 协 调 的 基 本 态 度 与 所 面 临 的问题〔J〕.会计研究,2004. [3]曹伟.会计准则导论〔M〕.上海:上海立信会计 出 版 社 , 2005. [4]王 建 新 .中 国 会 计 准 则 国 际 趋 同 研 究 〔M〕.北 京 : 中 国 财 政经济出版社,2007. [5]孟永峰, 张双才. 我国会计准则国际化经济后果研究 〔J〕 . 财会通讯, 2009(1). [6]孙丽红.经济全球化下会计准则国际趋同的研究 〔M〕. 北京:经济科学出版社, 2009. [7] 财 政 部 . 中 国 企 业 会 计 准 则 与 国 际 财 务 报 告 准 则 持 续 趋同路线图〔Z〕.2010-4-2.
我国会计准则国际趋同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我国会计准则国际趋同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摘要随着经济全球化进程的加快和国际资本市场的日益发展,会计国际化呈现出全球加速的趋势,作为规范会计信息标准会计准则的国际化是会计国际化的核心。
尽管我国在会计准则国际趋同的道路上已经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果,发布了与国际会计准则实质性趋同的准则体系,然而由于我国会计改革起步较晚和会计环境的特殊性,在会计准则国际趋同的道路上还有很长的路要走。
本文在概述我国会计准则国际趋同现状的基础上,对其成长、发展、进一步完善所现存的障碍和阻力进行分析,并针对这些障碍提出应采取的一些策略建议,以期能够对推动我国会计准则的国际趋同有所帮助。
关键词会计准则;国际趋同;会计环境;会计改革The Problems and Countermeasures in International Convergence of AccountingStandards in ChinaABSTRACTWith the accelerated process of economic globalization and international capital markets , the accounting internationalization is showing the accelerating global trend, accounting standards is the accounting internationalization's core. Despite China's international convergence of accounting standards have achieved remarkable results, released a substantial system with international accounting standards, however, because of the start-late accounting reform and the special accounting environment in China, there is a long way to go on the road of accounting standards international convergence. Our analysis based on the special accounting environment in China, put forward obstacles China are facing and strategic proposals should take in the process of international convergence of accounting standards, with a purpose to promote the international convergence of accounting standards of China.KEY WORDS accounting standard; international convergence;accounting environment;accounting reform目录摘要 (I)ABSTRACT (II)前言 (1)1我国会计准则国际趋同的发展现状 (1)2我国会计准则国际趋同的必要性 (2)2.1趋同可提高国际贸易的效率,减少对外贸易的损失 (2)2.2趋同可促进国际资本市场的发展,降低企业融资成本 (2)2.3趋同可提高跨国公司的管理水平,防范经营风险 (2)2.4趋同可规范企业会计行为,提高会计信息质量 (2)2.5趋同可提升我国会计的国际地位 (3)3我国会计准则国际趋同中所面临的问题 (3)3.1市场经济基础不够雄厚 (3)3.2法律环境条件不够完善 (3)3.3社会意识觉醒不够程度 (4)3.4新准则有些规定过度超前实施难度大 (4)3.5会计行业有待持续发展,会计人员执业水平不高 (4)4我国会计准则进一步国际趋同的对策 (5)4.1积极参与会计准则国际化和国际财务报告准则的制定 (5)4.2深入开展研究进一步提高我国准则制定水平 (5)4.2.1构建我国会计概念框架 (5)4.2.2改进我国会计准则制定程序 (5)4.2.3增强会计准则应用的可操作性 (6)4.3为实施新准则制定配套法律法规完善准则执行机制 (6)4.4提高会计人员整体素质 (6)4.5.1树立创新意识,强化终身学习的理念 (7)4.5.2完善会计人员职业道德评价标准,强化职业道德建设 (7)4.5.3加强后续教育,与国际会计教育接轨 (7)5结论 (7)参考文献 (8)前言20世纪90年代以后,世界经济全球化的趋势明显加快,国际贸易、国际投资以及跨国公司均呈现良好的发展态势,资本市场日益壮大,跨国兼并活动日益频繁并愈演愈烈,资本流动也日渐迅速。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国会计准则国际趋同与等效问题研究
下文为大家整理带来的中国会计准则国际趋同与等效问题研究,希望内容对您有帮助,感谢您得阅读。
随着世界经济的全球化发展,我国会计准则也在不断进行改革,以适应国家化和市场化的发展需要。
在开展会计准则国际化的过程中,必须要充分考虑国家的根本利益,以正确处理国家与国际之间的矛盾,寻找适合我国国情的会计国际趋同准则,以帮助国内企业展开多层次的海外经营,吸引外资,促进我国经济的长期可持续发展。
现阶段,我国与欧盟、美国等国家都建立了会计等效准则,并且在会计准则国际趋同以及会计准则趋同等效等方面都取得突破性进展,并且得到了世界各国的广泛认可。
一、中国会计准则国际趋同与等效
1、中国会计准则国际趋同的具体体现
中国会计准则国际趋同的具体体现主要表现在以下几方面,首先,会计具体准则的趋同性。
国际财务报告准则更加注重公允价值的应用,但是由于我国的会计准则几乎不涉及公允价值,所以,在实行国际准则趋同的过程中,要立足于我国的经济的实际发展现状,在修订之后的会计准则中在债务的充足、企业合并、投资性房地产等方面实行公允价值。
除此之外,在合并财务报表的合并范围方面,也逐渐实现了国际趋同。
比如,《国际会计准则合并财务报表和单独财务报表》中的相关规定与我国制定的《企业会计准则合并财务报表》具有一定的相关性,都强调实质性的
控制。
其次,我国企业会计准则体系在结构上与国际财务报告的准则基本趋同。
我国的企业会计准则可以包含基本准则、具体准则和应用指南;其中基本准则对整个会计准则体系具有重要的统领作用,应用准则时对具体准则的补充。
最后,在我国现在的会计准则中,依然是以原有的会计准则为主,逐渐实现国际化;我国会计体系的一大特点是现行的会计准则与会计制度并行,最后实现与国际会计准则的渐进式趋同。
2、中国会计准则的国际等效
我国实施会计准则趋同的最终目的在于实现国际等效。
所谓会计准则等效,是指国内的企业在实行国际财务报告准则的地区上市,不需要对会计准则的报表进行二度修改,而只是根据个别项目的需要适当的调节。
比如,依照欧盟委员会规定,按照第三国家会计准则编制出的财务报表与国际财务报告准则的报表相比时,投资者都会做出相同的投资决定,这种情况就可以视为国际等效。
我国作为一个正在崛起的发展中国家,实施国际准则与国际会计准则的趋同是我国未来发展的必然趋势。
但是实施国际会计准则等效对国内企业的管理理念、内部控制以及会计信息体系等都会产生一定的影响,所以要实现完全的国际趋同,实现与世界主要国家地区的会计准则等效,还需要我国进行长时间的努力。
二、中国会计准则国际趋同与等效应该注意问题
在当下国际经济的特殊会计环境下,在制定会计国际趋同准则时不能一味的照搬国际会计准则,而要立足于我国的基本国情,以确保准则的制定符合国家的基本利益。
为此,可以从以下几方面着手,首先,加强国内相关法律、法规的制定,以确保国内与
会计相关的法律法规适应国际会计准则的基本要求,通过相关法法律法规制约监督管理会计体系以及运行机制,让会计准则可以在我国顺利实施。
此外,还应该及时关注国际会计化的发展,增强国内会计监管的多样化,不断提高我国财务制度的规划化建设。
其次,在我国企业推行会计准则国际化的过程中,应该采取具体问题具体分析的推行办法。
在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环境下,不同企业的发展规模、所有制结构以及内部的经营结构都存在很大差异性,如果不顾及企业的特殊性,而一味的在所有企业内部推行会计准则的国际化,都可能会给企业造成负面影响。
最后,尤其应该注意加强与各种区域性联盟的会计合作,欧盟地区在区域会计协作方面是会计国际化的一个典范。
这对亚洲各国合作建立完善的亚洲会计体系具有重要的启示作用,在建立亚洲国家会计合作之后,不仅可以打破传统上由欧美国家主导国际会计体系的问题,而且可以不断提高亚洲国家的整体会计水平,在国际上维护自身的利益,最后让国际会计准则的制定更加客观公正。
结语:
任何一个国家对会计准则的变更,都会对国内以及国际上的经济产生一定的影响,为此,在建立会计国际趋同准则时,必须要审慎行事,一方面要认识到会计准则的国际趋同有利于本国经济的长期发展,带动国内企业与世界结构,吸引更多的外国资源;另一方面,也应该立足于本国国情,进一步加强政府以及相关部门的监督管理工作,及时关注国际会计准则的变化,并不断提高我国在国际财务报告准则制定中的作用,为国家争取而更多的利
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