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鳗鲡苗种池塘培育

合集下载

盐碱地鳗鱼(日本鳗)科学养殖模式及关键

盐碱地鳗鱼(日本鳗)科学养殖模式及关键

饲养管理S632018年9月·下盐碱地鳗鱼(日本鳗)科学养殖模式及关键臧日伟(上海市上海农场光明渔业有限公司,江苏 盐城 224153)摘 要 鳗鱼学名鳗鲡,营养价值高,有水中人参之称。

在国内外享有盛名。

近年来,鳗鱼行情持续走高,滋生了一大批养殖者投入鳗鱼养殖行业。

常规养殖有工厂化养殖、流水养殖、土池养殖等。

江苏苏北盐城地区水源充足且有广阔的盐碱地资源,为鳗鱼的养殖提供了有力条件。

本文通过探究盐碱地鳗鱼科学养殖模式及关键技术,总结出一套适合本地养殖推广的鳗鱼技术及管理经验。

关键词 盐碱地;鳗鱼养殖、养殖管理;关键技术1 黑仔管理1.1 鳗苗下塘1.1.1 代培表粗为保障鳗苗成活率,鳗苗在代培场代培表粗至100-120P 为宜,一般选择在5月份完成下塘。

1.1.2 前期准备塘口进排水口封闭或进行改造,设置防逃屏障;塘底推平。

1.1.3 药塘鳗苗下塘前10-15天,进行药塘工作。

一般施用漂白粉25kg+敌百虫1kg/亩。

1.1.4 吊水试水提前3-5天,取5-10条鳗鱼放置吊带内,悬挂在目标塘口内,无异常后方可进行下塘工作。

1.1.5 抽样鳗苗下塘时需要抽样察看鳗苗尾数、活力、畸形比例等。

1.1.6 减少应激鳗苗下塘水温差不要超过5度,否则容易造成应激。

1.1.7 注意巡查下塘后,鱼会在塘边巡游,此时注意驱赶鸟,防鸟害。

1.2 黑仔管理1.2.1 放养密度母塘的放养密度以6000-7000尾/亩为宜。

搭配适量花白鲢种,待分塘是可一并分到其他塘。

1.2.2 驯食下塘后的黑仔对光线敏感,一般在夜间进行投饵驯化。

可在晚上9点和凌晨2点进行投喂。

投喂时间尽量延长,投喂量根据摄食情况酌情增加。

每天向前提前、向后推迟各30分钟,逐渐改到白天,进行正常的母塘投喂。

整个过程约需要7-10天。

1.2.3 黑仔投喂驯化好的鳗鱼,长势迅猛,对蛋白营养需求较高,一般投喂黑仔料,投饵率5-8%为宜。

一般投喂25-30天左右,便可进行分塘分筛工作。

鳗鲡养殖水质调节办法

鳗鲡养殖水质调节办法

鳗鲡养殖水质调节办法当前,鳗业界正在总结、推广一系列行之有效的水质调节办法,主要有以下几种。

1池塘处理士池放养前,保留池水30~40 厘米,使用生石灰进行清塘消毒。

每亩撒生石灰150~250千克,可将池水pH 值提高到11以上,既可清除野杂鱼类、水中昆虫,又可改良池底土质的酸性。

加注水至适当水深,一般15~20 天后 PH值可回落至8~9,经过试纸测定法测试证明石灰碱性消失后即可放养鳗鲡。

2掌握水色,培养微囊藻池水要保持茶色或绿色,透明度以25 厘米左右为宜。

当水色变淡或透明度大于25 厘米时,应培养微囊藻。

微囊藻的光合作用,是池水中溶解氧的重要来源。

如藻类缺之,可采用“引种”办法从附近池塘中捞取微囊藻种放入鳗池,追施硫酸铵,每亩0.5~1.0千克,连续2天。

或用保水王(光合细菌)2~3 毫克/升,先在阳光下活化1~2小时,然后全池泼酒,可促进藻类的迅速繁殖、生长。

藻类繁殖不能过量,过量会使水体变得绿而油,不清爽,甚至出现“水华”,对鳗鲡的摄食生长不利。

故当水体透明度小于 15厘米时,则应注入新水,将透明度提高到 25 厘米左右。

也可用药物杀死部分藻类。

通常采用硫酸铜0.3 毫克/升在下风处藻类集中的地方多点泼酒,或用“蓝博士” 1毫克/升,或用优马林(环保产品)0.5~0.6 毫克/升加病毒净0.3 ~0.4 毫克/升。

使用杀藻剂后,藻类死亡容易使水质变化,需注意增氧及换水。

3控制浮游动物浮游动物中的枝角类和桡足类可通过摄食抑制某些寄生虫幼体,但也大量摄食微囊藻。

当浮游动物繁殖过于强盛时,2~3天内就会把全池浮游植物吃光。

尤其是轮虫影响最大,为限制轮虫繁殖,可在鳗池中搭养一定数量的鳙鱼,一般每亩可搭养2龄鳙鱼 10- 20尾,借助鳙鱼消耗浮游动物,达到水体平衡。

若浮游动物仍然繁殖过快,则可用晶体敌百虫泼酒,使池水呈0.5-1毫克/升浓度予以杀灭。

4实施“可控生态养殖新技术”尽可能减少使用药物进行水体消毒。

收藏!鳗苗培育具体办法

收藏!鳗苗培育具体办法

收藏!鳗苗培育具体办法鳗苗投池前,要经过一个捕捞、暂养、运输、放养的过程。

外界温差、盐度、含氧量变化大,也容易造成苗体损伤,所以,鳗鲡苗的培育是整个养殖过程中死亡率最高的阶段。

当前,我国养殖日本鳗鲡一般成活率为 90%,养殖欧洲鳗鲡的一般成活率为70% ~85%。

而在苗种投放期间,日本鳗鲡的平均死亡率占0.5%左右,欧洲鳗鲡的平均死亡率则占 5%左右。

鳗鲡苗的培育不仅是为了提高成活率,还会直接影响鱼种体质和后期成长,影响到“三类苗”的比例(三类苗是指一些生长缓慢或个体瘦小难以长成的鳗鱼,一般体重只有几克重左右,也称鳗精、落脚苗或鳗尾)。

所以,鳗鱼苗培育是整个鳗鱼养成过程中技术含量最高、管理要求最精细的关键养殖阶段,对养成阶段的摄食生长以及最终的养殖经济效益具有决定意义。

以下介绍的是日本鳗鲡、欧洲鳗鲡和美洲鳗鲡的培苗方法。

(一)池塘准备放苗前的准备,首先是备好培育池。

通常采用全遮黑、面积为40~60 平方水的水泥池,俗称为“白仔池”。

鳗鱼苗培育池面积不宜过小,一般需达60 平方米以上,而真正比较实用的池塘面积为80~120 平方米,这样的池塘可装2台增氧机以保证池水的溶解氧,稳定池水的理化指标,满足高密度“白仔”培育的需求。

池塘底部以三合上或细沙底为佳,以提高池塘本身的生态稳定能力,满足“白仔”对环境变化适应能力较弱的需求。

放苗前,应检查池内各处有无裂缝、漏洞,清除池内杂物,清理排污管道和加热管道,安装规格合适的排污网(或排污板),检修、安装并调试锅炉、增氧机、加热管道及抽水机等必需的配套设备。

尽量做到遮光、密封,在投饵台上安装25 瓦的白炽灯,并在增氧机上方留有通风窗,以备中午开窗透风。

新池使用前应用1.0~1.5 毫克/升草酸浸泡脱碱,多次清洗换水,蓄水浸泡20 天以上;或直接用清水浸泡30~40天。

使用前测定pH 值,检测合格后投入使用,投苗前7天,再用20 毫克/升高锰酸钾浸泡消毒3天,排干洗净后放入加温新水,使池里的水 pH值小于8,而后备用旧池要经充分曝晒,用 200 毫克/升生石灰或 20 毫克/升漂白粉全池泼酒消毒 10~15 天,用清水洗刷干净;投苗前7天,用20 毫克/升高锰酸钾浸泡了天,排干洗净后备用鳗苗池消毒时,必须将所使用的工具一并消毒。

鳗鱼苗养殖技术

鳗鱼苗养殖技术

鳗鱼苗养殖技术鳗鱼是一种受到广大消费者喜爱的高品质水产品,其肉质鲜美,营养丰富。

因此,鳗鱼养殖成为了一个有利可图的产业。

然而,由于鳗鱼在幼年阶段的生长发育过程中需要特定的环境和饲养管理手段,因此养殖鳗鱼苗需要一定的技术支持。

本文将详细介绍鳗鱼苗养殖的技术要点及注意事项。

一、苗种选择在鳗鱼苗养殖的初期,苗种的选择至关重要。

雄性鳗鱼苗生长速度较快,可以提前出售,但其产量相对较低;而雌性鳗鱼苗生长速度较慢,但其产量较高。

因此,在鳗鱼苗养殖过程中,苗种品质的选择要根据实际情况进行合理搭配。

二、饲料供给鳗鱼苗在养殖初期主要以浮游生物为主食,因此对水质要求较高。

在养殖池中添加适量的水草和浮游生物,可以提供充足的食物来源,有利于鳗鱼苗的生长发育。

随着鳗鱼苗的生长,饲料的供给也要逐渐增加。

通常情况下,鳗鱼苗应按照体重的2%-3%进行合理喂养。

三、养殖环境管理养殖环境的管理是影响鳗鱼苗健康成长的重要因素。

首先,应确保养殖池的水质清洁、透明度高。

定期检查水质指标,如pH值、溶解氧含量等,保持合适的水质。

其次,应合理控制光照时间和强度,保持适宜的光照条件有利于鳗鱼苗的生长和免疫力提升。

此外,充足的氧气供应、水温恒定等因素也需得到关注。

四、疾病防控鳗鱼苗育成过程中,常常会受到一些疾病的困扰。

为了防止疾病的发生,需要采取一系列预防措施。

首先,定期检查鳗鱼苗群体的健康状况,及时发现异常情况。

其次,保持良好的水质环境,避免污染和细菌滋生。

同时,合理控制饲料供给量,避免过度喂养引发肠道疾病。

若确诊为疾病,应及时采用合适的药物进行防治。

五、鳗鱼苗销售鳗鱼苗生长到一定的阶段后可以进行销售。

销售时应选择高品质的苗种,并结合市场需求和价格进行合理定价。

另外,销售过程中应注意包装和运输,保证鳗鱼苗的质量和完整性,提升消费者满意度。

综上所述,鳗鱼苗养殖技术在苗种选择、饲料供给、养殖环境管理、疾病防控以及苗种销售等方面都有一定的要点和注意事项。

鳗鱼的养殖管理

鳗鱼的养殖管理

鳗鱼的养殖管理
饲料投喂:饲料加水拌成面团状投喂,干粉与水的比例为小鳗时1:1.2,以后至大鳗逐渐减少至1:1,投喂分早、晚两次投喂,投喂量主要根据摄食速度、力度及水质、天气变化每日看食调整。

水质调节:水质调控以生石灰、杀虫药为主。

下雨后、加水后一般以生石灰调节水质,一发现水中浮游动物破坏水质,即用杀虫剂杀死,以调节水质。

每亩池塘根据投放时间及鳗鱼起捕时间亩投放鳙鱼夏花150~1000尾,黄颡鱼苗200~1000尾,可以用来净化水质,降低
池水有机质含量。

病害防治:日本鳗适应性较强,病害不很突出,出口鳗养殖的一般病害是以防为主,即通过水质调控为主的综合防治手段。

但也会出现以下病害:①小瓜虫病:病原体是小瓜虫的幼体或成体,发病鱼体体表有白点、病鱼少摄食或不摄食,治疗方法为生姜汁30ppm,辣椒3ppm。

隔天一次连续下3~4次。

②水霉病:病原体为水霉菌丝,一般鱼体外表有擦破并在水温较低时发生,治疗方法为100ppm食盐、
3ppnm小苏打,隔天一次,连续下2~3次。

分池养殖:小鳗鱼在同一池养殖一段时间后,会出现因吃不到食或由于专吃浮游动物致使大小两极分化的现象,故养鳗池应在适当的时候进行分池,分池一般有大中分小、小中分大,或分大中小三种分池形式。

分池后小的应提高饵料档次,大的应加强养殖管理,尽量早出售,降低全场鳗鱼养殖出售平均周期。

鳗 鲡 的 养 殖

鳗  鲡  的  养  殖

(三)鳗 红 点 病
病原 病原是鳗败血假单胞菌
(Pseudomonasanguilliseptica).
症状
病鱼体表各处出现点状出血, 以下颌、鳃盖、胸鳍和鱼体胸、 腹部尤为显著,严重时出血点密 布全身,合成血斑。剖腹可见腹 膜有点状出血,肝、脾、肾脏均 显肿胀,呈暗红色,并有网状血 丝。肠壁充血,胃松驰。
4、鳗池的面积配套
半温流水养殖1亩产量7~10吨 全温流水养殖1亩产量15~20吨
养殖周期 鳗苗养殖(早春、温室) ------移至室外(水温25℃)-----1/3上市(10月)------移至温室------翌年2月全部上市。 温流水养殖与露天池配套 温室饲养池面积=鳗苗放养量×8.25
一般年产60吨的成鳗,需80公斤鳗苗,则温室池面积为 80×8.25=600m2,露天池为2公顷。
防治方法
1.保持水质清新,喂食均匀。 2.发病池可用含氯消毒剂全池遍洒后,再 用甲氧苄氨嘧啶(THP)+磺胺嘧啶(SD)合 剂(1:5)(每吨鳗用50-60克)混饲投喂。
甲氧苄氨嘧啶:抗菌增效剂
(二)鳗爱德华氏菌病
病原
有迟缓爱德华氏菌(Edwardsiella tarda)和福建爱德华 氏菌(E.fujianensis)两种。
2、鳗苗分布
南起北部湾,北至鸭绿江口。
第二节 鳗苗的捕捞与运输
一、鳗苗的捕捞
进行捕捞生产的主要有江苏、浙江、上海、福建、广东、 海南等沿海诸市。产量以江苏省为最高。 捕捞的时间:从南至北为1月~5月。
二、鳗苗的暂养 面积:几十m2至200m,水深0.3~1.5m。
水泥池暂养 放养;水温12℃以下,4~6kg/m2;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日本鳗鲡循环水养殖技术及发展史

日本鳗鲡循环水养殖技术及发展史

60 农村·农业·农民2021.12B农业技术Nongyejishu 日本鳗鲡循环水养殖技术及发展史蔡 雨摘 要:日本鳗鲡,肉质鲜美、口感细嫩、富含脂肪和蛋白质,属于高级食用鱼类,深受广大消费者青睐,市场销量极好。

但是随着市场对鳗鲡需求量的增大,渔民过度捕捞鳗鲡苗,加之近海渔业资源的衰退,环境污染严重,严重阻碍了鳗鲡水产养殖业的可持续发展,日本鳗鲡循环水养殖技术成为鳗鲡水产养殖业的发展方向。

关键词:日本鳗鲡;养殖;发展史日本由于土地资源比较匮乏,鳗线的价格昂贵,传统的鳗鲡养殖方式已无法满足市场需求。

因此,在现代的养鳗业中,开发了诸多的精养模式,其中日本鳗鲡循环水养殖技术凭借其自身的优势,深受鳗鱼养殖者的欢迎。

日本鳗鲡循环水养殖技术最大的优点是能够进行高密度的鳗苗培育,而且养殖环境是循环的水系统,水资源可循环利用,大大节约了水资源,增加了单位水体的出苗率,提高了鳗鲡的养殖量,大幅度降低了生产成本,增加了经济收益。

一、养殖设备选择循环水养殖技术的关键因素是养殖设备的配备。

养殖场的选址很重要,需要选择通风性好、远离污染源且交通便利的地区,方便鳗鲡的养殖和运输。

养殖场的面积要根据鳗鲡的养殖数量而定,不同规格的鳗鲡要分开养殖,因此要准备多个养鳗池。

通常,一般规模的养殖场要配备2个饲养鳗鱼苗的池子、2个饲养小规模鳗鱼的池子、2个饲养中等规格鳗鱼的池子、3个饲养商品规格鳗鱼的池子以及2个备用池。

为了方便池水的循环,养鳗池的形状最好修建成八角形状。

水泥是修建鳗鱼池的最佳材料,因为水泥池耐用、不易磨损,方便实用。

如果养殖资金有限,可以考虑选用聚乙烯膜池;或者池壁用水泥修筑、池底用泥底;或者选择传统掘泥建塘的方式。

不同类型的养鳗池规格不一样,其规格大小根自主权。

这样做既有利于当地农户自主进行谷子生产种植的管理,又有利于发展当地的乡村旅游项目。

当地政府应研发更加适合当地环境使用的肥料及农用机械,培训农户学习更为先进的谷子种植技术,并对获得谷子种植地自主权的农户进行定期考核,评判其经营情况,建立实施奖励制度,提升管理人员的积极性。

山区日本鳗鲡土池微流水健康养殖技术

山区日本鳗鲡土池微流水健康养殖技术

(下转第108页)粉1 g 全池泼洒消毒。

再施化肥水,每亩施入过磷酸钙2.5 kg、碳胺2.5 kg。

微囊藻净化水能力较强,为确保池水透明度保持在25~30 cm,可在池塘中培养微囊藻,大量繁殖水体颜色呈绿色后逐渐加高水位,每天加高5~10 cm 至70~80 cm。

随着养殖水温不断提高,鳗鲡个体逐渐增大,水位最后要求达到1.8~2.0 m [2]。

四、投放鳗苗1、鳗苗投放鳗苗来源于当地培育的日本鳗,规格整齐一致,机体丰满,活跃,体表光洁,无创伤、无病原寄生。

放养鳗苗在池塘中放置1个网箱,投放10尾日本鳗苗,经24 h 观察鳗苗对池水的适应性,表现正常即可进行鳗苗投放。

晴天白天光合作用强,水中溶解氧高,可以避免感染小瓜病,投放时间在傍晚17:00时。

日本鳗鲡土池养成周期为1年左右,4月放苗年底大多数就能达到商品鳗规格出塘,放养规格以30~80尾/kg 为宜,放养情况详见表1。

山区日本鳗鲡土池微流水健康养殖技术李雪平(福建省长汀县水产技术推广站,福建 长汀 366300)摘要:山区土池微流水健康养殖技术是发展山区日本鳗鲡养殖的有效途径,该文阐述了池塘建设、池塘清整、培育水质、投放鳗苗、池水管理、投饵管理、疾病防治等养殖要点,并分析了该养殖模式取得的经济效益,以期促进长汀县鳗鱼养殖业可持续发展。

关键词:日本鳗鲡;山区;土池;微流水;健康养殖;技术要点李雪平. 山区日本鳗鲡土池微流水健康养殖技术[J]. 农业工程技术,2023,43(13):106+108.为助力鳗鲡养殖业在山区高质量发展,可采取微流水土池健康养殖模式。

笔者2016年在福建省龙岩市长汀县大同镇李岭村进行微流水土池日本鳗鲡养殖,效果良好,亩产达到1.3吨,每吨成本控制4.0万元以内。

一、池塘建设1、池塘面积与水深长汀县大同镇李岭村建设池塘3口,分别是7.5、8.0、7.5亩,总养殖水面23亩,东西走向,长宽比为2:1,坡比为1:0.75,堤高2.5 m。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