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初三化学第六单元知识点(碳和碳的氧化物)

合集下载

九年级化学上册第六单元碳和碳的氧化物基础知识手册(带答案)

九年级化学上册第六单元碳和碳的氧化物基础知识手册(带答案)

九年级化学上册第六单元碳和碳的氧化物基础知识手册单选题1、下列物质能用于除去水中异味和色素的是()A.明矾B.活性炭C.石子D.细沙答案:BA、明矾的作用是吸附较大颗粒,加速沉降,故A选项不合题意;B、活性炭具有吸附性,能吸附异味和色素,可用于除去水中异味,故B选项符合题意;C、小石子起过滤作用,除去水中固体杂质,故C选项不合题意;D、细沙可起过滤作用,除去水中固体杂质,故D选项不合题意。

故选B。

2、下列关于物质性质和用途以及其对应关系正确的是答案:DA、金刚石硬度大,可做玻璃刀,故错误;B、用墨绘制字画,是因为常温下碳的化学性质不活泼,故错误;C、在冶金工业上,一氧化碳可用来从某些氧化物中冶炼金属,这是利用一氧化碳的还原性,故错误;D、活性炭具有吸附性,能吸附水中的杂质,可用作净化剂,故正确。

故选D。

3、构建知识网络能提高学习的效率。

下图为有关CO2的知识网络图,以下判断错误的是()A.物质①中碳元素的化合价为+4价B.物质②中阳离子符号为Ca+2 C.物质③由2种元素组成D.物质①和⑤发生反应转化为④的化学方程式为:C+CO2高温2CO答案:BA、物质①是CO2,根据化学式代数和为0,其中氧为-2价,因此C为+4价,A选项不合题意;B、物质而为CaCO3,其阳离子为钙离子,符号为Ca2+,因此B选项错误,符合题意;C、物质③为CH4,其是由C、H两元素组成,C选项不合题意;D、①和⑤发生反应转化为④的反应为C和CO2在高温条件下生成CO,方程式为C+CO2高温2CO,因此D选项不合题意;故选B。

4、下列关于金刚石与石墨的说法中正确的是A.都能导电B.都是黑色固体C.硬度都很小D.都由碳元素组成答案:DA、金刚石不能导电,石墨具有良好的导电性,不符合题意;B、石墨是灰黑色固体,金刚石是无色透明的固体,不符合题意;C、金刚石是天然存在的最硬的物质,石墨是自然界中最软的物质之一,不符合题意;D、金刚石、石墨都是由碳元素组成的单质,符合题意。

第六单元碳和碳的氧化物知识点

第六单元碳和碳的氧化物知识点

第六单元碳和碳的氧化物知识点课题1 金刚石、石墨和C 601.常见的碳单质:自然界中的碳单质有金刚石、石墨,人工生产的无定形碳有木炭、焦炭、活性炭、炭黑,新发现的碳单质有C 60、C 70、C 84、C 240、碳纳米管、碳片等。

前六种碳单质化学式都是C (即都是由碳原子构成的),所以完全燃烧后都生成CO 22.各碳单质的物理特性和用途: ⑴金刚石:○1为金刚石很坚硬,所以可用于做钻头、切割玻璃 、切割大理石等 ②天然金刚石经加工琢磨后变得璀璨夺目,所以可做钻石。

⑵石墨:因为石墨能导电,所以可作电极;因石墨很软且为黑色,所以可作铅笔芯;因石墨有润滑性,所以可作润滑剂,因熔点高,所以可作高温润滑剂。

⑶木炭:因木炭有可燃性,所以可作燃料,也是黑火药的主要成分之一。

⑷炭黑:用于制造墨水,也可做轮胎的添加剂以增加耐磨性。

⑸焦炭:常用于冶炼金属。

⑹活性炭:因为活性炭有疏松多孔结构,有吸附性,所以可作防毒面具的滤毒剂、冰箱去味剂,或用于自来水净化。

若把它放入紫色石蕊试液中,会观察到紫色液体变浅甚至变成无色,此过程是物理变化。

注意:碳纳米管的吸附能力最强,木炭也有吸附性但比活性炭弱;即吸附性由强到弱的顺序为:碳纳米管、活性炭、木炭。

3.各个碳单质的物理性质差异很大的原因是碳原子的排列方式不同。

4.碳单质补充说明:⑴C 60、C 70、碳纳米管是新发现的物质,物质类别都属于单质,但分别由碳六十分子、碳七十分子、碳纳米管分子构成。

⑵性质和用途的关系:物质的性质决定用途。

如:金刚石很硬可作钻头;石墨很软且为黑色可作铅笔芯。

5.由碳可知,一种元素有可能形成多种单质,故,只含一种元素的物质有可能是纯净物、单质、混合物,但不可能是化合物。

6.影响物质用途的因素主要是物质的性质,但还有造价、是否容易获得、是否环保等。

7.碳单质的物理性质差异很大,但化学性质相同,因为都由碳元素组成。

8.碳单质的化学性质: ⑴常温下碳化学性质不活泼,如:①古代字画年深日久不变色是因为墨水中含碳,而碳常温下化学性质不活泼。

初三化学复习第六单元碳和碳的氧化物

初三化学复习第六单元碳和碳的氧化物

还原性
高温下,碳单质能与某些氧化 物反应,夺取氧化物中的氧元 素,使氧化物失去氧而变成单 质。如一氧化碳还原氧化铜生 成铜和二氧化碳。
稳定性
常温下,碳单质化学性质稳定 ,不易与其他物质发生化学反 应。但在高温条件下,碳单质 能与多种物质发生反应。
02
二氧化碳制取的研究
实验室制取二氧化碳的反应原理
03
二氧化碳和一氧化碳
二氧化碳的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
02
01
03
物理性质 无色、无味的气体 密度比空气大
二氧化碳的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
能溶于水 化学性质
不能燃烧,也不支持燃烧
二氧化碳的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
能与水反应生成碳酸 能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
一氧化碳的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
物理性质 无色、无味的气体
活性炭的应用
活性炭是一种具有多孔结构的碳材料,具有很强的吸附能 力。它可用于水处理、空气净化、脱色除臭等领域。
碳单质对环境的影响
80%
温室效应
大气中的二氧化碳浓度过高会导 致温室效应加剧,引发全球气候 变暖、海平面上升等问题。
100%
空气污染
化石燃料的燃烧会产生大量的二 氧化碳和其他有害气体,造成空 气污染。
一氧化碳的性质实验
通过燃烧实验观察一氧化碳的可燃性和燃烧产物,如一氧化碳在氧气中燃烧发 出蓝色火焰并生成二氧化碳;另外还可以进行一氧化碳的还原性实验,如用一 氧化碳还原氧化铜。
二氧化碳的制法和实验
二氧化碳的实验室制法
通过碳酸盐与酸反应制备二氧化碳,如碳酸钙与稀盐酸反应 生成二氧化碳、水和氯化钙。
二氧化碳的性质实验
04
自然界中的碳循环和碳单质的用途
自然界中的碳循环

人教版2023初中化学九年级化学上册第六单元碳和碳的氧化物高频考点知识梳理

人教版2023初中化学九年级化学上册第六单元碳和碳的氧化物高频考点知识梳理

人教版2023初中化学九年级化学上册第六单元碳和碳的氧化物高频考点知识梳理单选题1、关于金刚石和石墨的说法正确的是A.都有可燃性B.都是无色固体C.硬度都很大D.都能导电答案:AA、金刚石和石墨是碳的单质,都具有可燃性,A项正确;B、石墨是黑色固体,B项错误;C、金刚石是自然界最硬的物质,但石墨很软,C项错误;D、金刚石不能导电,石墨能导电,D项错误。

故选A。

2、下列关于空气成分的说法错误的是A.氧气约占空气总体积4/5B.稀有气体可制成多种用途的电光源如霓虹灯C.氮气充入食品包装中以防腐D.二氧化碳在大气中含量不断上升,从而导致温室效应增强答案:AA、空气中氧气的体积分数约为 21%,说法错误;B、稀有气体通电时会发出有色光,所以稀有气体可制成多种用途的电光源,说法正确;C、氮气的化学性质稳定,所以氮气可充入食品包装袋中防腐,说法正确;D、二氧化碳是导致温室效应的主要气体,二氧化碳在大气中含量不断上升,从而导致温室效应增强,说法正确。

故选:A。

3、燃气热水器中燃气不充分燃烧易产生CO气体,下列关于CO的说法不正确的是:A.CO气体有毒,可危害人体健康B.CO 具有还原性,CO可用于冶炼金属C.CO可以燃烧,可作燃料D.在煤炉上放一壶水就能防止CO中毒答案:DA、CO气体有毒,可危害人体健康,正确;B、CO具有还原性,可用于冶炼金属,正确;C、CO可以燃烧,可作燃料,正确; D、一氧化碳难溶于水,在煤炉上放一壶水不能防止CO中毒,错误。

故选D。

4、2020年世界环境日中国宣传主题是“美丽中国,我是行动者”。

下列做法与这一主题不相符的是A.垃圾分类投放B.野炊明火烧烤C.控制汽车鸣笛D.坚持绿色出行答案:BA、垃圾分类投放,可以实现资源的有效利用,减少污染,保护环境,不符合题意;B、野炊明火烧烤,会增加污染物的排放,造成空气污染,符合题意;C、控制汽车鸣笛,可以减少噪音污染,不符合题意;D、坚持绿色出行,可以减少化石燃料的使用,减少污染物的排放,保护环境,不符合题意。

人教版初中九年级化学上册第六单元《碳和碳的氧化物》知识点(含答案解析)

人教版初中九年级化学上册第六单元《碳和碳的氧化物》知识点(含答案解析)

人教版初中九年级化学上册第六单元《碳和碳的氧化物》知识点(含答案解析)一、选择题1.鉴别下列各组物质,不能达到目的是A.氧气与二氧化碳:带火星的木条B.食盐水和蒸馏水:过滤C.铜绿与二氧化锰:看颜色D.蒸馏水和氯化钙溶液:肥皂水2.地表约有71%被水覆盖,但可供人类使用的淡水总量却不足总水量的1%。

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A.用活性炭给水杀菌消毒B.为了健康可多饮蒸馏水C.软水一定是纯净物D.用肥皂水鉴别硬水和软水3.物质的性质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物质的用途,物质的用途体现了物质的性质。

下列物质的用途体现了物质化学性质的是()A.氧气用于医疗急救B.活性炭用于除去冰箱异味C.铜丝用于作导线D.用氢气填充气球4.CO2是重要的资源,以其为原料可获得下列四种物质.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反应①是太阳能转化为化学能B.反应②的实现有利于缓解“白色污染”C.反应③中的催化剂需要经常添加D.反应④澄清溶液变浑浊,说明CaCO3难溶于水5.下列有关主题知识的归纳完全正确的一组是A 物质的鉴别B 环保知识蔗糖和食盐:看颜色二氧化碳和氮气:用燃着木条减缓全球气候变暖:积极植树种草减少雾霾:用燃烧法处理秸秆C 物质的宏观组成D 化学史①氮气是由氮元素构成的②二氧化碳中含有两个氧元素①拉瓦锡:利用天平进行定量研究,弄清了物质燃烧的本质②门捷列夫:1869年,发现元素周期律A.A B.B C.C D.D6.右图是探究空气和呼出气体中 CO2的含量差异。

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A.滴入的澄清石灰水的滴数要相同B.该实验证明呼出气体中 CO2体积含量比空气大C.该实验证明人体呼出的气体是 CO2D.滴入石灰水震荡集气瓶有利气液充分接触短时产生更明显现象7.氧循环和碳循环是自然界中的重要循环(如图)。

分析两种循环,其中不正确的是A.碳循环和氧循环过程中均发生了化学反应B.氧气只有通过燃烧才能参与碳循环C.通过减少化石燃料的使用和大力植树造林以控制二氧化碳的排放量D.碳循环和氧循环有利于维持自然界中氧气和二氧化碳含量的相对稳定8.用如图所示装置探究CO2能否与H2O反应。

(人教版)九年级化学《第六单元-碳和碳的氧化物》知识点汇总_.

(人教版)九年级化学《第六单元-碳和碳的氧化物》知识点汇总_.

第6单元碳和碳的氧化物一、碳的几种单质 1、金刚石(C钻头等。

2、石墨(C干电池电极、电车的滑块等。

金刚石和石墨的物理性质有很大差异的原因是:碳原子的排列不同。

CO和CO2的化学性质有很大差异的原因是:分子的构成不同。

3、无定形碳:由石墨的微小晶体和少量杂质构成.主要有:焦炭,木炭,活性炭,炭黑等. 活性炭、木炭具有强烈的吸附性,焦炭用于冶铁,炭黑加到橡胶里能够增加轮胎的耐磨性。

二、.单质碳的化学性质: 单质碳的物理性质各异,而各种单质碳的化学性质却完全相同! 1、常温下的稳定性强 2、可燃性: 完全燃烧(氧气充足,生成CO2 : C+O2 不完全燃烧(氧气不充足,生成CO:2C+O 3、还原性:2↑ (置换反应)应用:冶金工业现象:黑色粉末逐渐变成光亮红色,石灰水变浑浊。

2Fe2O3+3C2↑ 三、二氧化碳的制法 1、实验室制取气体的思路:(原理、装置、检验)(1)发生装置:由反应物状态及反应条件决定:的发生装置。

(2)收集方法:气体的密度及溶解性决定:难溶于水用排水法收集 CO只能用排水法密度比空气大用向上排空气法 CO2只能用向上排空气法 2、二氧化碳的实验室制法 1)原理:用石灰石和稀盐酸反应:CaCO3+2HCl==CaCl2+H2O+CO2↑ 2 选用和制氢气相同的发生装置 3)气体收集方法:向上排空气法 4)验证方法:将制得的气体通入澄清的石灰水,如能浑浊,则是二氧化碳。

中考化学人教版 精讲本 第六单元 碳和碳的氧化物

中考化学人教版 精讲本 第六单元 碳和碳的氧化物

命题点1:实验药品
(1)药品:石石灰灰石(石或(或大大理理石)和稀稀盐盐酸酸(注意不说成碳酸钙和稀盐 酸)。 石)
(2)药品的选择考虑的因素: ①实验室用大理石作反应物的原因:原料价廉易得,且块状大理石与液 体反应速率适中,便于收集气体。 ②不能用浓盐酸代替稀盐酸,因为浓盐酸具有挥发性,会使收集的CO2中 混有HCl气体。
是 CCOO22能能溶溶于于水且水密且度密度比空比气空大气。 (4)与大集气瓶配套使用的玻璃片一般一面为光滑面,另一面为磨砂面,收
集气体时用玻璃片的磨磨砂砂面面(选填“光滑面”或“磨砂面”)盖好集气
瓶。
(5)用装置 E 收集二氧化碳气体时,导管要伸入集气瓶底部,原因是
尽尽量量排尽排集尽气集瓶内气的瓶空内气 的,空收气集,较纯收净集的较气体纯。 净的气体
型),装入药品前应进行的操作是检检查查装装置的置气的密气性密。若要收集干燥的 二氧化碳,需将发生装置与装置 F性和装置 EE (填字母)相连,其中装置 F 内的试剂是浓浓硫硫酸酸,气体应从导管 aa (选填“a”或“b”)端通入。
(3)实验室制取二氧化碳的发生装置与实验室用过过氧氧化化氢氢溶溶液液和二和氧二 化化锰锰制取氧气的装置相同。收集二氧化碳一般只用氧向上排空气法,原因
⑭3C+2Fe22OO33=高==温==4F4e+Fe3+CO32C↑O2↑, 2CuO+C=高==温==2Cu2+CuC+O2C↑O2↑;
⑮3CO+Fe22OO33=高==温==2Fe+2F3eC+O23CO2,CCOO++CCuuOO
△ =====
CuC+u+COC2 O2。
一、小实验素材 1.(九上P112T6改编)木炭的吸附作用
③C+O22=点==燃==CO2
CO2;

2024年九年级化学上册“第六单元 碳和碳的氧化物”的必背知识点

2024年九年级化学上册“第六单元 碳和碳的氧化物”的必背知识点

2024九年级化学上册“第六单元碳和碳的氧化物”必背知识点一、碳的几种单质1. 金刚石物理性质:无色透明、正八面体形状,自然界中最硬的物质。

用途:用于制钻石、刻划玻璃、钻探机的钻头等。

2. 石墨物理性质:深灰色,有金属光泽,细鳞片状固体,最软的矿物之一,有优良的导电性和润滑性。

用途:制铅笔芯、干电池的电极、电车的电刷、做固体润滑剂等。

3. 无定形碳主要成分:焦炭、木炭、活性炭、炭黑等。

性质:具有强烈的吸附性 (因其疏松多孔的结构),主要用于食品、工业产品中除去色素、异味等,以及防毒面具中除去毒气等。

4. C60构成:由60个碳原子构成的分子,形似足球,结构稳定。

二、单质碳的化学性质1. 常温下的稳定性:古代用墨书画的字画能长久保存,证明了碳在常温下的稳定性。

2. 可燃性完全燃烧(氧气充足):C + O2 →CO2不完全燃烧(氧气不充足):2C + O2 →2CO3. 还原性C + 2CuO →2Cu + CO2↑(置换反应),应用于冶金工业,现象为黑色粉末逐渐变成光亮红色,石灰水变浑浊。

2Fe2O3 + 3C →4Fe + 3CO2↑,现象为红棕色粉末逐渐变成黑色,石灰水变浑浊。

三、二氧化碳的制法1. 实验室制法原理:CaCO3 + 2HCl →CaCl2 + H2O + CO2↑装置:与制氢气相同的发生装置 (固体与液体反应,不需要加热)。

收集方法:向上排空气法(密度比空气大)。

验证:将制得的气体通入澄清的石灰水,若石灰水变浑浊,则是二氧化碳。

验满:用点燃的木条放在集气瓶口,木条熄灭则证明已集满。

2. 工业制法煅烧石灰石:CaCO3 →CaO + CO2↑四、二氧化碳的性质1. 物理性质无色、无味的气体,密度比空气大,能溶于水,高压低温下可得固体——干冰。

2. 化学性质不能燃烧,也不支持燃烧,不能供给呼吸。

与水反应生成碳酸:CO2 + H2O →H2CO3(碳酸不稳定,易分解)。

能使澄清的石灰水变浑浊:CO2 + Ca(OH)2 →CaCO3↓+ H2O,用于检验二氧化碳。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6单元碳和碳的氧化物复习资料
一、碳的几种单质
1、金刚石(C)是自然界中最硬的物质,可用于制钻石、刻划玻璃、钻探机的钻头等。

2、石墨(C)是最软的矿物之一,有优良的导电性,润滑性。

可用于制铅笔芯、干电池的电极、电车的滑块等。

注意:铅笔里面其实不含铅,是石墨和黏土混合而成的混合物。

H代表Hard,坚硬的;B代表Black,黑的。

6B最软,颜色最深;6H最硬,HB软硬适中。

3、无定形碳:由石墨的微小晶体和少量杂质构成.主要有:焦炭,木炭,活性炭,炭黑等.
活性炭、木炭具有强烈的吸附性,但活性炭的吸附作用比木炭要强,如制糖工业利用其来脱色,防毒面具里的滤毒罐也是利用活性炭来吸附毒气。

焦炭用于冶铁,炭黑加到橡胶里能够增加轮胎的耐磨性。

4、C60是一种由60个碳原子构成的分子,形似足球,性质很稳定。

5、金刚石和石墨的物理性质有很大差异的原因是:碳原子的排列不同。

CO和CO2的化学性质有很大差异的原因是:分子的构成不同。

二、.单质碳的化学性质:
单质碳的物理性质各异,而各种单质碳的化学性质却完全相同!
1、常温下的化学性质稳定【为何碳在常温下化学性质比较稳定?碳原子的最外层有4个电子,既不容易得电子,也不容易失去电子,因此常温下碳的化学性质比较稳定。

档案材料一般用碳素墨水书写、古代书画历经百年也安然无恙、木质电线杆埋入地下部分用火烧焦可防腐都是利用这个原理。


2、可燃性:
完全燃烧(氧气充足),生成CO2: C+O点燃CO2
不完全燃烧(氧气不充足),生成CO:2C+O点燃2CO
3、还原性:C+2CuO高温2Cu+CO2↑(置换反应)应用:冶金工业
现象:黑色粉末逐渐变成光亮红色,澄清的石灰水变浑浊。

2Fe2O3+3C高温4Fe+3CO2↑
三、二氧化碳的制法
1、实验室制取气体的思路:(原理、装置、检验)
(1)发生装置:由反应物状态及反应条件决定:
反应物是固体,需加热,制气体时则用高锰酸钾制O2的发生装置。

反应物是固体与液体或液体与液体,不需要加热,制气体时则用制H2的发生装置。

(2)收集方法:气体的密度及溶解性决定:
难溶于水用排水法收集CO只能用排水法(排空气法易中毒)
密度比空气大用向上排空气法CO2只能用向上排空气法(它能溶于水且与水反应)
密度比空气小用向下排空气法
2、二氧化碳的实验室制法
1)原理:用石灰石和稀盐酸反应: CaCO 3+2HCl==CaCl 2+H 2O+CO 2↑
2) 选用和过氧化氢制氧气(制氢气)相同的发生装置
3)气体收集方法:向上排空气法
4)验证方法:将制得的气体通入澄清的石灰水,如能浑浊,则是二氧化碳。

验满方法:用点燃的木条,放在集气瓶口,木条熄灭。

证明已集满二氧化碳气体。

3、二氧化碳的工业制法:
煅烧石灰石: CaCO 3高温CaO+CO 2↑
【生石灰和水反应可得熟石灰:CaO+H 2O=Ca(OH)2】
4、制取二氧化碳药品选择的探究
①液体不能用稀硫酸,因为稀硫酸与碳酸钙反应会生成微溶于水的硫酸钙,硫酸钙覆盖在大理石的表面,使反应逐渐停止。

②也不能用浓盐酸,因为浓盐酸易挥发,挥发出氯化氢气体,而使制得的二氧化碳气体不纯; ③固体不能用碳酸钠代替大理石,因为碳酸钠与盐酸反应太剧烈,使生成的气体不易收集,同时,碳酸钠相对于大理石来说价格较高,不经济。

结论:在实验室里制取二氧化碳.最佳药品是用大理石或石灰石和稀盐酸反应,二者反应速率适中、药品价格廉价易得,制得的气体比较纯净。

5、实验室制取二氧化碳步骤
一检、二装、三注入、四收集
将固体药品放入锥形瓶
检查装置的气密性收集二氧化碳从长颈漏斗处加入酸
6、正确制取二氧化碳的装置图 错误制取二氧化碳的装置图
7、制取二氧化碳的注意事项
(1)在实验前要检验装置的气密性
(2)先放石灰石,后加稀盐酸
(3)长颈漏斗应伸入液面以下
(4)导气管不能伸入太长
(5)应用向上排空气法收集 (6)在集气瓶口盖玻璃片 (7)集气瓶中导管应伸到集气瓶底 (8)不能用稀硫酸代替稀盐酸
四、二氧化碳的性质
1、物理性质:无色,无味的气体,密度比空气大,能溶于水,高压低温下可得固体----干冰
2、化学性质:
1)一般情况下不能燃烧,也不支持燃烧,不能供给呼吸
2)与水反应生成碳酸: CO 2+H 2O==H 2CO 3 生成的碳酸能使紫色的石蕊试液变红,H 2CO 3 == H 2O+ CO 2↑ 碳酸不稳定,易分解
3)能使澄清的石灰水变浑浊:CO 2+Ca(OH)2==CaCO 3↓+H 2O 本反应可用于检验二氧化碳。

4)与灼热的碳反应: C+CO 高温2CO (吸热反应,既是化合反应又是氧化还原反应,CO 2是氧化剂,C 是还原剂)
3、用途:灭火(灭火器原理:Na2CO3+2HCl==2NaCl+H2O+CO2↑)
既利用其物理性质,又利用其化学性质。

干冰用于人工降雨、制冷剂利用其物理性质。

温室肥料
4、危害及防治措施
温室效应——原因:过多的CO2、O3、CH4、氟氯代烷等
1、减少使用煤、石油、天然气等化石燃料
2、开发新能源如、太阳能、风能、地热等清洁能源。

3、大力植树造林、严禁乱砍滥伐森林。

五、一氧化碳的性质
1、物理性质:无色,无味的气体,密度比空气略小,难溶于水
2、化学性质: (H 2、CO 、C 具有相似的化学性质:①可燃性 ②还原性)
1)可燃性:2CO+O 2点燃2CO 2 (可燃性气体点燃前一定要检验纯度)
【H 2和O 2的燃烧火焰是:发出淡蓝色的火焰;CO 和O 2的燃烧火焰是:发出蓝色的火焰;CH 4和O 2的燃烧火焰是:发出明亮的蓝色火焰。


2)还原性: CO+CuO △ Cu+CO 2 【非置换反应】 应用:冶金工业
现象:黑色的氧化铜逐渐变成光亮红色,石灰水变浑浊。

记住要领:一氧化碳早出晚归,酒精灯迟到早退。

尾部酒精灯的作用是处理尾气,防止一氧化碳污染空气。

3)有毒:吸进肺里与血液中的血红蛋白结合,使人体缺少氧气而中毒。

※除杂:CO[CO 2] 通入石灰水或氢氧化钠溶液
CO 2[CO] 通过灼热的氧化铜 CaO[CaCO 3] 煅烧
Cu[CuO] 通入一氧化碳并加热
CuO [Cu] 在空气中加热
六、本单元相关的反应方程式
CO CaCO3
CO2
C H2CO3
碳与氧气充分燃烧C+O2点燃
CO2
碳与氧气不充分燃烧2C+O2点燃
2CO
碳还原二氧化碳CO2+C 高温
2CO
碳还原氧化铜2CuO+C 高温
2Cu+CO2↑
二氧化碳与水反应生成碳酸CO2+H2O=H2CO3
碳酸不稳定分解H2CO3=CO2↑+H2O
二氧化碳是澄清的石灰水变浑浊CO2+Ca(OH)2=CaCO3↓+H2O
大理石(石灰石)与稀盐酸制二氧化碳CaCO3+2HCl=CaC l2+H2O+CO2↑碳酸钠与稀盐酸制二氧化碳Na2CO3+2HCl=2NaCl+H2O+CO2↑
高温煅烧石灰石CaCO3高温
CaO+CO2↑
生石灰变成熟石灰CaO+H2O=Ca(OH)2
一氧化碳还原氧化铜CO+CuO △
Cu+CO2
一氧化碳还原氧化铁Fe2O3+3CO 高温
2Fe+3CO2
一氧化碳还原四氧化三铁Fe3O4+4CO 高温
3Fe+4CO2
甲烷燃烧CH4+2O2点燃
2H2O+CO2
乙醇燃烧C2H5OH+3O2点燃
3H2O+2CO2








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③、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④、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⑤、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⑦、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⑧、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