奇孔古尼亚病毒性疾病应该如何预防?
奇孔古尼亚病毒性疾病

奇孔古尼亚病毒性疾病【病因】1、宿主动物与传播媒介基孔肯雅病毒的自然宿主有人和灵长类动物,主要传播媒介有埃及伊蚊、白纹伊蚊、非洲伊蚊和带叉-泰氏伊蚊。
不同蚊种在传播中的重要性不同。
埃及伊蚊为家栖蚊种,主要孳生在居室内或周边较为洁净的容器积水中,一般在白天叮咬人,日出后2小时和日落前2小时内为其活动高峰,与人关系密切,是传播基孔肯雅病毒能力最强的蚊种。
白纹伊蚊分布较为广泛,是引起近期印度洋岛屿基孔肯雅流行的主要媒介。
非洲伊蚊和带叉-泰氏伊蚊均为非洲野栖树冠蚊种,在丛林型疫源地病毒循环中起重要作用。
2、发病机制尚未阐明病毒直接损伤:病毒侵入人体后,迅速进入局部淋巴结,并在其中不断繁殖,3~4天后进入血液循环形成病毒血症。
病毒感染诱导的免疫损害:继之,病毒侵入肝、脾、肾、心、骨髓、淋巴等处。
数日后病毒从血中消失,而淋巴结、脾、骨髓中依然存在。
3、病理改变(1)骨骼肌:主要感染成纤维细胞,表现为严重的肌纤维坏死、淋巴细胞和单核巨噬细胞浸润。
(2)皮肤与关节:关节囊和深真皮层的成纤维细胞可见病毒抗原(3)中枢神经系统:小鼠实验显示,脉络丛上皮细胞严重的空泡变性,但脑实质及构成血脑屏障的微血管上皮细胞未见明显改变。
【症状】1、发热本病的潜伏期为2~12 天,通常为3~7 天。
发热与毒血症状:病人常突然起病,寒战、发热,体温可达39℃,伴有头痛、恶心、呕吐、食欲减退,淋巴结肿大。
一般发热1~7 天即可退热,有的病人约3 天后再次出现较轻微发热(双峰热),持续3~5 天恢复正常。
有些患者可有结膜充血和轻度畏光的结膜炎表现。
2、皮疹皮疹:80%的患者在发病后2~5 天,躯干、四肢的伸展侧、手掌和足底出现皮疹,为斑疹、丘疹或紫癜,疹间皮肤多为正常,部分患者伴有瘙痒感。
数天后消退,可伴有轻微脱屑。
3、关节疼痛关节疼痛:发热同时,多个关节和脊椎出现疼痛、关节肿胀,可伴有全身性肌痛。
关节痛多为游走性,随运动加剧,晨间较重。
基孔肯雅热易误诊感冒 有“醉酒”症状要警惕

基孔肯雅热易误诊感冒有“醉酒”症状要警惕*导读:基孔肯雅热病和登革热相似,传播媒介、临床症状十分雷同,由于症状轻,容易误诊为感冒。
该病在东南亚比较流行,如果近期去过这些地方旅游,回来后有疑似症状,应积极就诊,避免传染给家人。
……有消息报道,加勒比海及周边33个国家和地区的基孔肯雅热疫情迅速蔓延,目前疑似病例多大65.13万例,已经造成113人死亡。
基孔肯雅热疫情今年4月全面爆发,其中多米尼加共和国发现的基孔肯雅热疑似病例最多,达到40.7万例,成为拉美和加勒比地区患病人数最多的国家。
*去东南亚旅游警惕基孔肯雅热基孔肯雅热是由基孔肯雅病毒(CHIKV)引起,埃及伊蚊和白纹伊蚊是本病的主要传播媒介,主要通过感染病毒的伊蚊叮咬而传播,以发热、皮疹及关节疼痛为主要特征的急性传染病。
基孔肯雅热主要流行于非洲和东南亚地区,如果近期打算去这些地方旅游的人士,应该做好防治蚊虫叮咬的措施。
基孔肯雅热病跟登革热病很相似,包括传播媒介、临床症状都十分雷同,比如都会发热。
但实际上,它们属于两种不同的疾病,登革热发生重症的比例比较高,基孔肯雅热病发生重症病例较少,导致医生更容易误诊,以为只是普通的感冒发烧。
极少数基孔肯雅热病也会发展成为重症,引起脑炎或者并发症,甚至导致死亡。
*基孔肯雅热病症状像喝*醉酒基孔肯雅热病也有一个比较明显的特征,就是患者会出现“醉酒貌”,就像喝醉一样,身上、脸上有点红红的症状。
如果近期去过东南亚地区国家旅游,回来一周内出现头痛、关节痛的人,应该及时就医,并告知医生详细情况。
基孔肯雅热病容易导致家庭聚集性发病,一旦发病如果不看病、确诊,蚊子就会威胁患者的家人。
预防基孔肯雅热病,尽量做到就地治疗,减少传播的几率。
患者在病毒血症期间,应予以防蚊隔离。
隔离期为发病后5天。
发现疑似和确诊病例应及时上报;其次就是患者所在的环境,应有蚊帐、纱窗、纱门等防蚊设备,及时消灭蚊虫和清除蚊虫孳生地;因为目前上没有疫苗,保护易感人群主要还是采取防蚊措施。
奇孔古尼亚病毒性疾病的症状有哪些?

奇孔古尼亚病毒性疾病的症状有哪些?
常见症状:斑丘疹、齿龈出血、充血、出血倾向、恶心、腹痛、腹泻、关节疼痛
潜伏期3~12天,实验室感染者为22~80h。
起病急骤,突起发冷、发热,体温迅速上升至38~40.5℃,伴有非常剧烈的四肢关节及脊椎疼痛,甚至完全丧失活动能力,但关节无红肿炎症变化。
并出现头痛、恶心、呕吐、腹痛、腹泻症状。
发热1~6天后,多数病人热退,1~3天后再度发热,37.2~38.3℃,持续数天。
病后2~5天,半数以上病人有相对缓脉,眼结膜充血,80%以上病人面部、颈部及上胸部潮红,并在面部、躯干、四肢伸侧及手掌(足底)见散在斑丘疹,也可见出血点、瘀斑或紫癜。
同时可有鼻和齿龈出血,胃肠道出血等表现。
表浅淋巴结肿大。
婴儿患病常病情严重,偶因循环衰竭而死亡。
成人患病,病情较轻,几乎无死亡。
自然病程3~10天。
但恢复期较长,90%病人经数周至3年以上,关节疼痛及僵硬,才完全缓解。
只有少数病人关节持续疼痛及僵硬,可伴或不伴肿胀。
1.临床诊断在流行区和流行季节或实验室接触该病毒等情况下,出现突然发热,双峰热,皮疹及剧烈的关节疼痛及出血倾向,可作出临床诊断。
2.实验室诊断取发病3天内患者的血清稀释1000倍接种小白鼠脑内或地鼠肾或非洲绿猴肾传代细胞培养,分离病毒。
取双份血清,作中和试验和血凝抑制试验效价上升,支持诊断。
还可用单克隆抗体HI法或IF法进行快速、简便、特异的实验诊断。
儿童手足口病的集体预防

儿童手足口病的集体预防手足口病是一种由柯萨奇病毒引起的常见传染病,主要发生在幼儿和儿童中。
该病症状轻微,但是容易通过呼吸道分泌物、粪便等途径传播,因此在儿童园、学校等集体环境中易发生小范围的流行。
为了有效预防手足口病的传播,需要采取集体预防措施,保障儿童的健康。
首先,对于保持卫生环境至关重要。
在幼儿园、学校等集体环境中,经常清洁卫生、消毒环境是非常必要的。
定期清洁地面、桌椅、玩具等接触频繁的物品,并使用含氯消毒剂对这些物品进行消毒,可以有效降低病毒传播的风险。
此外,室内通风也是非常重要的,保持空气流通,有助于减少空气中的病原体浓度。
其次,要加强个人卫生意识。
儿童是手足口病的高发人群,他们的个人卫生习惯和行为直接关系到手足口病的传播。
教育儿童养成勤洗手、避免接触口腔、眼睛、鼻子等黏膜、不随地吐痰等卫生习惯,可以有效降低手足口病的传播风险。
另外,儿童在学校时,要尽量避免和患有手足口病的同学密切接触,减少病毒传播的可能性。
再次,要加强食品安全管理。
手足口病主要通过飞沫和粪-口传播,食品安全也是预防疾病的关键。
在学校食堂、儿童园等集体环境中,要加强对食品卫生的管理与监控,保证食品的卫生安全。
儿童在食用食品时也要培养良好的饮食习惯,远离生鱼片、生肉等易感染细菌病毒的食品,避免发生食源性传播。
总而言之,儿童手足口病的集体预防是一个需要集体协作的工作。
全社会都应该加强对手足口病的认识,通过个人卫生、环境卫生、食品安全等途径,共同预防手足口病的传播。
只有在每个人共同努力的情况下,才能有效预防手足口病的流行,保护儿童的健康。
希望大家都能够关注儿童手足口病的预防工作,共同营造一个良好的卫生环境,让孩子健康成长。
奇孔古尼亚病毒性疾病的饮食

奇孔古尼亚病毒性疾病的饮食一、奇孔古尼亚病毒性疾病食疗方:1.豆腐白面外敷额部。
取豆腐一块,加豆腐量1/5的面粉,捣匀后敷于额头,2-3小时更换一次。
适用于流感高烧,可帮助退烧。
2.姜糖饮。
生姜15g,葱白3根,红糖20g。
用500mL水加姜丝、葱丝煮沸后加入红糖,趁热一次饮完,卧床盖被,以出微汗为度。
适用于高烧无汗的流感。
3.薄荷饮。
银花30g,罗汉果3g,鲜芦根60g,大枣10枚,薄荷10g。
先将前四味药煮沸15分钟,再加薄荷煮3分钟,也可加冰糖适量,饮其滤液,食大枣。
适用于高烧、口渴、咳嗽等流感。
4.生甘草5g,板兰根、鲜芦根各30g,葛根15g,生姜数片,加水1000mL,煮沸20分钟左右,热饮。
每日分2次服用。
适用于流感高烧、咳嗽。
5.姜糯米粥。
取葱白5根,生姜15g,糯米l00g。
先将米煮成粥,再将葱姜捣烂,同煨,加适量味精、食盐。
热服,可发汗、退热。
二、奇孔古尼亚病毒性疾病吃哪些食物对身体好:1.选择容易消化的流质饮食如菜汤、稀粥、蛋汤、蛋羹、牛奶等。
2.饮食宜清淡少油腻,既满足营养的需要,又能增进食欲。
可供给白米粥、小米粥、小豆粥、配合甜酱菜、大头菜、榨菜或豆腐乳等小菜,以清淡、爽口为宜。
3.保证水分的供给,可多喝酸性果汁如山楂汁、猕猴桃汁、红枣汁、鲜橙汁、西瓜汁等以促进胃液分泌,增进食欲。
4.多食含维生素C、E及红色的食物,如西红柿、苹果、葡萄、枣、草莓、甜菜、桔子、西瓜及牛奶、鸡蛋等。
预防感冒的发生。
5.饮食宜少量多餐。
如退烧食欲较好后,可改为半流质饮食,如面片汤、清鸡汤龙须面、小馄饨、菜泥粥,肉松粥、肝泥粥、蛋花粥。
三、奇孔古尼亚病毒性疾病最好不要吃哪些食物:1.忌甜腻食物。
2.忌辛热食物辣椒、芥末等辛热食物助火生痰,使痰变粘稠,不易咳出,使头痛、鼻塞加重。
3.忌烧烤煎炸之品烧烤、煎炸食物。
4.忌刺激性强的调味品咖喱粉、胡椒粉、鲜辣粉都具有强烈的刺激性,对呼吸道粘膜不利,使之干燥、痉挛,引起鼻塞、呛咳等症,加重病人的症状。
严防基孔肯雅病蔓延

严防基孔肯雅病蔓延
张玲霞;王永怡;陈文
【期刊名称】《传染病信息》
【年(卷),期】2008(021)004
【摘要】基孔肯雅病(Chikungunya)是由蚊子传播的一种人畜共患的急性病毒性传染病,也被认为是一种自然疫源性疾病。
由于该病病原能在蝙蝠、非洲绿猴、黑猩猩、狒狒等野生动物间传播,在流行区的牛、马、猪、羊的血清中均能查出该病原的抗体。
病毒主要是通过蚊子在人与人之间传播。
人感染基孔肯雅病毒发病时,因关节剧痛,患者常会用双手抱膝,使身体弯曲,不敢动弹,呈屈曲状强迫体位。
“基孔肯雅”是斯瓦西里请,意为“曲屈”,故本病可译为“曲屈病”。
【总页数】2页(P225-226)
【作者】张玲霞;王永怡;陈文
【作者单位】解放军第三○二医院,北京,100039;解放军第三○二医院,北京,100039;解放军第三○二医院,北京,100039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R511
【相关文献】
1.淄博市首例输入性基孔肯雅热流行病学调查及防控策略研究 [J], 李栋;郑文贵
2.云南基孔肯雅病血清流行病学调查 [J], 米竹青;张海林
3.基孔肯雅热疫情在海地蔓延 [J],
4.基孔肯雅病在加蓬迅速蔓延 [J],
5.全国首例输入性基孔肯雅病的实验室诊断 [J], 郑夔;黄吉城;李华;洪烨;李小波;宋卫;戴俊;郭波旋;相大鹏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基孔肯雅热预防控制技术指南》

《基孔肯雅热预防控制技术指南》一、环境管理1.消灭蚊子滋生的环境。
清除积水,定期清理水缸、水桶等储水容器,并加盖或翻倒废弃物或容器,以防蚊子滋生。
2.保持室内卫生。
定期清洁房屋、院落和公共场所,避免蚊子滋生。
二、个体保护1.使用蚊帐。
睡觉时使用蚊帐,特别是在蚊子密集的地区或季节。
2.注意穿戴。
尽量穿长袖衣物和长裤,以防蚊子叮咬。
定期使用蚊香和蚊液进行防护。
3.注重室内保护。
在居民区、学校和办公场所使用纱窗、纱门等防护措施,尽量减少蚊子进入室内的机会。
三、医疗预防1.接种疫苗。
根据病情和个人风险评估,接种基孔肯雅热疫苗以增强体内抗体。
2.避免蚊子叮咬。
如无特殊需要,尽量避免前往病毒流行地区或在流行季节前往。
3.关注自身健康。
若出现头痛、发热、出血等症状,应及时就医,并告知医生自身可能接触基孔肯雅热病毒。
四、社会参与1.教育宣传。
开展基孔肯雅热的知识普及和宣传活动,向公众提供预防和控制的指导和信息。
2.增强卫生设施和条件。
加强基础设施建设,提升生活环境卫生水平,减少蚊子滋生的机会。
3.加强监管和早期预警。
建立基孔肯雅热病例监测系统,及时报告和反映疫情,采取有效措施阻止病毒传播。
五、国际合作1.加强国际合作。
各国要加强信息共享和技术交流,共同应对基孔肯雅热的挑战。
2.提供援助。
发达国家和国际组织应向基孔肯雅热流行地区提供援助,支持其加强基础设施建设和提高卫生水平。
3.国际疫苗研发。
加强基孔肯雅热疫苗的研发,提高疫苗的效果和可获得性。
综上所述,基孔肯雅热的预防和控制需要个体保护、环境管理、医疗预防等多方面的综合措施。
只有通过个人、社会和国际合作的共同努力,才能有效预防和控制基孔肯雅热的传播,保障人民的健康和安全。
预防基孔肯雅热PPT

预防基孔肯雅热的重要措施
个人防护措施: - 使用蚊帐、蚊香等防蚊
用品。 - 穿着长袖衣物和长裤,
尽量避免暴露皮肤。 - 使用防蚊喷雾剂或乳液
。
预防基孔肯雅热的重要措施
环境清洁措施: - 销毁蚊子的繁殖地,如清除积水
。 - 定期清理居住环境,消灭蚊子。
预防基孔肯雅热的重要措施
社区控制措施: - 加强蚊子疫情监测和报
告系统。 - 提供公众教育,增加对
基孔肯雅热的认识和预防意识 。
基孔肯雅热的 治疗方法
基孔肯雅热的治疗方法
目前没有特效药物来治疗基孔肯雅热, 治疗主要是对症支持治疗。 病例严重者需要住院治疗,包括补液、 控制体温等。
基孔肯雅热的治疗方法
预防基孔肯雅热的最佳方法是 个人防护和环境清洁。
预防基孔肯雅热PPT
目录 介绍基孔肯雅热 预防基孔肯雅热的重要措施 基孔肯雅热的治疗方法
介绍基孔肯雅 热
介绍基孔肯雅热
基孔肯雅热是一种由基孔肯雅 病毒引起的热带病毒性出血热 。 病毒通过蚊子传播给人类,主 要在热带地区流行,尤其是非 洲。
介绍基孔肯雅热
症状包括高热、头痛、关节痛等,严重 病例可导致内脏出血和器官衰竭。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奇孔古尼亚病毒性疾病应该如何预防?
*导读:本文向您详细介绍奇孔古尼亚病毒性疾病应该如何预防,常见预防措施有哪些。
以及奇孔古尼亚病毒性疾病应该如何护理,奇孔古尼亚病毒性疾病常见的护理办法有哪些等方面内容。
*怎样预防奇孔古尼亚病毒性疾病:
*一、预防
1、控制传染源
尽量就地治疗,以减少传播机会。
患者在病毒血症期间,应予以防蚊隔离。
隔离期为发病后5天。
发现疑似和确诊病例应及时上报。
2、切断传播途径
灭蚊、防蚊,也是本病的主要预防措施
3、保护易感人群
目前尚无可供使用的疫苗。
主要采取个人防蚊措施。
*以上是对于怎样预防奇孔古尼亚病毒性疾病方面内容的相关叙述,那么,下面再看下奇孔古尼亚病毒性疾病的护理方法,奇孔古尼亚病毒性疾病的常见护理措施。
*奇孔古尼亚病毒性疾病常见护理方法:
*一、护理
预后:婴儿患病常病情严重,偶因循环衰竭而死亡。
成人患病,病情较轻,几乎无死亡。
*温馨提示:以上就是对于怎样预防奇孔古尼亚病毒性疾病,奇孔古尼亚病毒性疾病的护理方法方面内容的介绍,更多相关资料请继续关注疾病库,或者在站内搜索“奇孔古尼亚病毒性疾病”可以找到更多,希望以上内容对您有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