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年级物理《内能》11.热平衡方程
热平衡方程

热平衡方程
热平衡方程计算公式:QρCa(tg1-ta)T=GCg(tg1-tg2)GCg(tg1-tg2)T=QρCa(tg1-ta)。
热平衡指同外界接触的物体,其内部温度各处均匀且等于外界温度的状况。
在热平衡时,物体各部分以及物体同外界之间都没有热量交换。
在热工和化学中,如物体在同一时间内吸收和放出的热量恰好相抵消,也称该物体处于热平衡。
倘若组成单个系统的各部分之间没有热量的传递,且与外界也没有热量的传递,则系统处于热平衡。
这时系统内各部分温度相等且等于外界温度。
在热平衡时,物体各部分以及物体同外界之间都没有热量交换。
在热工和化学中,如物体在同一时间内吸收和放出的热量恰好相抵消,也称该物体处于热平衡。
指温度不同的两个或几个系统之间发生热量的传递,直到系统的温度相等。
在热量交换过程中,遵从能量的转化和守恒定律。
从高温物体向低温物体传递的热量,实际上就是内能的转移,高温物体内能的减少量就等于低温物体内能的增加量。
热平衡定律:
若有A、B、C三个处于任意确定的平衡态的系统,而系统A和系统B是互相绝热的。
令A和B同时与系统C相互热接触,经过足够长的时间后,A和B都将与C达到热平衡。
这时使A和B不再绝热而相互热接触,实验证明,A和B的状态都不发生变化,即A
和B也是处于热平衡的。
此实验事实说明,如果两个热力学系统各自与第三个热力学系统处于热平衡,则它们彼此也必处于热平衡。
人教版九年级物理重点知识 第13章 内能知识点

第十三章《热和能》复习提纲第1节分子热运动:1、常见的物质是由分子、原子构成的。
它们的大小通常以10-10m为单位来度量。
2、分子热运动:一切物体的分子都在不停地做无规则的运动,由于分子的运动与温度有关,所以这种无规则运动叫做分子的热运动。
温度越高扩散越快。
温度越高,分子无规则运动的速度越大。
①扩散现象:不同物质在相互接触时,彼此进入对方的现象。
②扩散现象说明:A分子之间有间隙。
B分子在做不停的无规则的运动。
③课本中的装置下面放二氧化氮这样做的目的是:防止二氧化氮扩散被误认为是重力作用的结果。
实验现象:两瓶气体混合在一起颜色变得均匀,结论:气体分子在不停地运动。
④固、液、气都可扩散,一般来讲,气体间扩散最快,液体次之,固体最慢。
⑤扩散速度与温度有关。
温度越高,分子运动越剧烈,扩散进行得越快;温度越低扩散进行得越慢。
⑥分子运动与物体运动要区分开:分子热运动是自发形成的,而不是在外力作用下的运动。
分子热运动最终结果是使物质越来越均匀。
扩散、蒸发等是分子运动的结果,而飞扬的灰尘,液、气体对流是物体运动的结果,尘土飞扬最终是尘埃落定,空气变得清新。
3、分子间存在着引力和斥力,它们是同时存在的。
①当分子间的距离d=分子间平衡距离 r ,引力=斥力。
②d<r时,引力<斥力,斥力起主要作用,固体和液体很难被压缩是因为:分子之间的斥力起主要作用。
③d>r时,引力>斥力,引力起主要作用。
固体很难被拉断,钢笔写字,胶水粘东西都是因为分子之间引力起主要作用。
④当d>10r时,分子之间作用力十分微弱,可忽略不计。
破镜不能重圆的原因是:镜块间的距离远大于分子之间的作用力的作用范围,镜子不能因分子间作用力而结合在一起。
4、固态、液态、气态的微观模型:①固体中分子之间的距离小,相互作用力很大,分子只能在一定的位置附近振动,所以既有一定的体积,亦有一定的形状。
②液体中分子之间的距离较小,相互作用力较大,以分子群的形态存在,分子可在某个位置附近振动,分子群却可以相互滑过,所以液体有一定的体积,但有流动性,形状随容器而变化。
专题16 热平衡方程

专题16 热平衡方程一、热平衡方程1.对于一个与外界没有热交换的系统,一个物体放热,另一个物体吸热,且Q吸= Q放当物体温度相同时,热交换停止。
据此我们可以列出热平衡方程。
(1)高温物体放热公式:Q放=c1m1(t01-t)(2)低温物体吸热公式:Q吸=c2m2(t-t02)2.热平衡方程思想拓展高温物体和低温物体混合达到热平衡时,高温物体温度降低放出的热量等于低温物体温度升高吸收的热量。
这时Q放=c1m1(t01-t),Q吸=c2m2(t-t02)。
燃料完全燃烧放出的热量等于另外物体吸收的热量。
这时Q放=qm1,或者Q放=qV,Q吸=cm2(t-t0)。
电热器通电流放出的热量等于另外物体吸收的热量,这时Q放=I2Rt(焦耳定律公式),Q吸=cm(t-t0)。
利用热平衡方程可以求解很多问题,有时结合比例式,解题更简单。
3.比热容(1)定义:我们把单位质量的某种物质温度升高(或者降低)1℃所吸收(或者放出)的热量叫做这种物质的比热容,简称比热。
符号:c。
(2)公式:Q cm t =⋅∆(3)常用单位:焦耳/(千克·℃)(4)符号:J/(kg ·℃)(5)读作焦耳每千克摄氏度(6)同种物质来讲,比热容是一个确定的数值(相等的),跟物体质量的大小,温度改变的多少,物体的形状、体积、位置等无关,它仅与物质的种类和状态有关。
对不同物质来讲,比热容一般是不相同的。
(7)记住水的比热容:c水=4.2×103J/(kg·℃),物理意义为:1kg的水温度升高(或降低)1℃,吸收(或放出)的热量为4.2×103J。
因为水的比热容较大,所以水常用来调节气温、取暖、作冷却剂、散热等。
4.燃料完全燃烧放出热量(1)燃料完全燃烧释放出的热量公式为:Q放=mq。
(2)气体燃料完全燃烧释放出的热量公式也可为:Q放=qV。
推导过程如下:说明:①中的公式对固体、液体、气体、均适用。
九年级物理内能知识点

九年级物理内能知识点一、内能的概念内能是物质微观粒子的热运动能量的总和,是物质的一种宏观性质。
它与物质的温度有关,是描述物质热平衡状态的重要参数。
二、内能的特点1. 内能是一种宏观性质,它是由物质微观粒子的热运动能量所组成的。
2. 内能与物质的温度有直接关系,温度越高,内能越大。
3. 内能是一个系统的状态函数,与系统的初始状态和最终状态有关,与路径无关。
三、内能的变化1. 内能的增加:当物体吸收热量时,内能会增加。
例如,当我们加热水时,水分子的热运动增强,内能增加。
2. 内能的减少:当物体释放热量时,内能会减少。
例如,当我们冷却水时,水分子的热运动减弱,内能减少。
四、内能的转化1. 内能与机械能的转化:当物体发生机械运动时,内能可以转化为机械能,例如,蒸汽机的工作原理就是将水蒸气的内能转化为机械能。
2. 内能与电能的转化:当电流通过导线时,导线内的电子发生热运动,内能可以转化为电能,例如,电热水壶的工作原理就是将电能转化为热能。
五、内能的传递1. 热传导:当物体与物体之间存在温度差时,热量会从高温物体传递到低温物体,实现内能的传递。
2. 热辐射:物体表面的热辐射是通过电磁波的形式传递热量的,例如,太阳辐射的热量可以传递到地球上。
3. 对流传热:液体和气体的传热方式,通过流体的对流传递热量,例如,风扇吹来的风可以带走我们身体的热量。
六、内能的应用1. 温度调节:通过控制物体的内能变化,可以实现温度的调节,例如,空调可以通过吸收室内热量来降低室内温度。
2. 能量转化:内能可以转化为其他形式的能量,如机械能、电能等,这在工业生产和日常生活中有着广泛的应用。
七、内能的单位国际单位制中,内能的单位是焦耳(J)。
总结:九年级物理中,内能是一个重要的概念,它描述了物质微观粒子的热运动能量的总和。
内能与物质的温度有关,可以通过吸收或释放热量来改变。
内能可以转化为其他形式的能量,如机械能、电能等。
在日常生活和工业生产中,我们可以利用内能的特性和转化来实现温度调节和能量转化。
初中物理热学常用公式大全整理-5068儿童网

初中物理热学常用公式大全整理 - 5068儿童网物理是一门理论性很强的学科,有众多的概念和规律。
下面是小偏整理的初中物理热学常用公式大全整理,感谢您的每一次阅读。
初中物理热学常用公式大全整理C水=4.2×103J/(Kg·℃)1.吸热:Q吸=Cm(t-t0)=CmΔt2.放热:Q放=Cm(t0-t)=CmΔt3.热值:q=Q/m4.炉子和热机的效率:η=Q有效利用/Q燃料5.热平衡方程:Q放=Q吸6.热力学温度:T=t+273K7.燃料燃烧放热公式Q吸=mq或Q吸=Vq(适用于天然气等)物理学习方法物理是一门理论性很强的学科,有众多的概念和规律。
在复习中,课本应是我们的立足点。
读书,一定要读透,不要只是走马观花、浮光掠影地翻一遍;也不要对知识死记硬背,生吞活剥。
注意对知识的深入理解和领会:明确各个概念、公式和定律的内涵及外延;对一组相互关连的概念,分清主次,比较其相同点和不同点;对一组定律、公式,搞清其相互联系和前因后果……一方面要深入把握各个知识点、知识块;同时还应站在高处;把握整个物理知识体系,从整体上和相互联系上来掌握知识。
整个物理体系,就像一座宏伟的大厦,内部有和谐、完美的结构,每个知识点都有各自的位置,它们背后有相互联系。
归纳和总结的工作,对于理清知识脉络,在头脑中建立一个完整而和谐的知识体系是必不可少的,建议同学能有一个总结本,用于知识的归纳和整理,相信这对大家的学习不无裨益。
一方面要立足课本,打好基础;另一方面还要注意进一步的提高,为了锻炼自己的物理思维,也为了提高应试能力,适量的习题是不可缺的。
做题,要把握住两个字:一个“精”,一是“思”。
“精”,如果选了一本不好的习题书,埋头做下去,如同在一块贫瘠的土地上辛勤耕作,汗水洒了许多,收获却甚为廖廖,选择习题时,最好是请教一下老师或往届的学生,参考他们的意见,再根据自己的情况,做出适宜的选择。
做题要注意“思”,“思”是贯穿解题的全过程的,在这里特别要谈一下很重要而又常被忽略的“题后思”,每道题都对应着一个或几个知识点,一种或几种解题方法,解完题后要想一想,如果这些知识点或解题方法自己掌握不好,那么在这个题上做一个记号,同时把这个知识点或方法总结到自己的笔记本上,如果这道题自己没能解出来,看过答案之后,自己最好再独立地解一遍,以便更深入的领会和掌握这种方法。
初三物理内能与热机知识点总结(供参考)

内能与热机知识点总结1.内能:在物理学中,把物体内所有的分子动能与分子势能的总和叫做物体的内能。
一切物体在任何情况下都具有内能。
内能的单位是焦(J)2.影响内能大小的因素之一是:温度,温度越高,分子无规则运动越剧烈,分子动能越大,物体的内能也越多。
这说明,同一物体的内能是随温度的变化而变化的。
3.改变物体内能的方法是:①做功;②热传递这两种方式对于改变物体的内能是等效的。
4.对物体做功,物体的内能增大,温度升高;物体对外做功,自身内能减小,温度降低5.热传递发生的条件是:两个物体有温度差;热传递的方式有:传导、对流和辐射;发生热传递时,热量(内能)从高温物体传向低温物体,高温物体放出热量,低温物体吸收热量,直到温度相同时,热传递才停止。
14.2热量与热值1.热量:在物理学中,把在热传递过程中物体内能改变的多少叫做热量。
物体吸收热量,内能增加;放出热量,内能减少。
2.热量用字母Q表示,单位是焦(J)。
一根火柴完全燃烧放出的热量约为1000J。
3.实验表明:对同种物质的物体,它吸收或放出的热量跟物体的质量大小、温度的变化多少成正比。
4.热值:把1kg某种燃料在完全燃烧时所放出的热量叫做这种燃料的热值。
5.热值是燃料的一种属性,与质量、是否完全燃烧等没有关系,只与燃料的种类有关,不同燃料的热值一般不同。
6.燃料完全燃烧放出热量的计算公式:Q=qm或Q=qV7.Q表示热量,单位是焦(J),q表示热值,单位是焦/千克(J/kg)或焦/米3(J/m3);m表示质量,单位是千克(kg);V表示体积,单位是米38.氢气的热值很大,为q氢=1.4×108J/m3,表示的物理意义是:1m3的氢气在完全燃烧时所放出的热量为1.4×108J。
9.提高炉子效率的方法:①改善燃烧条件,使燃料尽可能充分燃烧;②尽可能减少各种热量损失14.3研究物质的比热容1.比热容:单位质量的某种物质,温度升高(或降低)1℃所吸收(或放出)的热量,叫这种物质的比热容。
热平衡方程计算公式

热平衡方程计算公式热平衡方程计算公式这玩意儿,在咱们物理的学习中可是相当重要的。
咱们先来说说啥是热平衡方程。
简单来讲,它就是描述在热传递过程中,热量交换的一个规律。
就好比你有一杯热水和一杯冷水,把它们混在一起,最后温度变得差不多,这里面就藏着热平衡方程的奥秘。
咱来看看这个公式:Q 放=Q 吸。
这里的 Q 放表示放出的热量,Q吸表示吸收的热量。
比如说,有个铁块,质量是 m1,比热容是 c1,初始温度是 t1;还有一杯水,质量是 m2,比热容是 c2,初始温度是 t2。
它们放在一起,达到热平衡的时候,温度变成了 t 。
这时候,铁块放出的热量 Q 放 =m1×c1×(t1 - t) ,水吸收的热量 Q 吸 = m2×c2×(t - t2) 。
因为达到了热平衡,所以 Q 放 = Q 吸,也就是 m1×c1×(t1 - t) = m2×c2×(t - t2) 。
我记得有一次给学生们讲这个知识点的时候,有个小家伙一脸懵地问我:“老师,这到底有啥用啊?”我笑了笑,给他举了个例子。
想象一下,冬天的时候,你从外面特别冷的地方跑回家里,手都快冻僵了。
然后你赶紧把手放到热水里,是不是感觉手慢慢就暖和起来了?这就是热传递在起作用。
那这里面到底传递了多少热量,热平衡方程就能算出来。
还有啊,咱们家里用的暖气,热水在暖气片中流动,把热量传递到房间里,让咱们冬天能暖暖和和的。
要想知道这暖气到底给房间传递了多少热量,让房间达到一个舒适的温度,也得靠热平衡方程来帮忙。
再比如说,工厂里的一些机器设备,运行的时候会发热,如果不及时把这些热量散出去,机器可能就会出故障。
这时候工程师就得用热平衡方程来计算,要采取什么样的散热措施,才能保证机器正常运转。
所以说,热平衡方程计算公式可不是只在书本上的死板知识,它在咱们的生活中到处都能派上用场。
同学们在学习这个公式的时候,可别觉得头疼。
热平衡方程

热平衡方程
热平衡方程是描述物体之间热量交换规律的数学表达式。
在热力学中,我们通
过热平衡方程来分析物体之间的热量转移情况,从而更好地理解热力学系统的性质。
理论基础
热平衡方程基于热动力学定律,即热量会从高温区传递到低温区,直至两者达
到热平衡。
热平衡方程通常用来描述热力学系统中各个部分之间的热量传递过程,以及系统整体的热平衡状态。
热平衡方程的一般形式
设两个物体之间的热传导面积为A,温度差为ΔT,热传导系数为k,则热平衡
方程可以表示为:
Q = k * A * ΔT
其中,Q表示单位时间内从一个物体传递到另一个物体的热量,k是热传导系数,A是热传导面积,ΔT是温度差。
实际应用
热平衡方程在工程领域有着广泛的应用。
例如,热平衡方程可用来计算建筑物
之间的热传导,帮助设计合理的供暖或制冷系统;还可以用于分析电子设备的散热效果,优化设备的工作性能。
结论
热平衡方程是热力学中一个重要的概念,它帮助我们理解热量在物体之间如何
传递,为解决工程和科学问题提供了有力的工具。
通过研究和应用热平衡方程,我们可以更好地控制和优化热力学系统,提高系统的效率和稳定性。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热平衡方程
练习5.由于天气寒冷,吃早饭时妈妈要用热水给小明加热250g瓶装牛奶,如图 所示,要使这瓶牛奶的温度由10℃最终升高到50℃,(水的比热容为4.2×103J/ (kg•℃),牛奶的比热容为2.1×103J/(kg•℃)不计热量损失
热平衡方程 例1.
热平衡方程
热平衡方程 例2.
热平衡方程
热平衡方程
热平衡方程 练习3.现有70℃的热水50kg,25℃的凉水50kg,要配置成温度是40℃的温 水,最多可配置(不计热损失)( )
A.65kg B.70kg C.75kg D.100kg
热平衡方程
练习4.甲、乙两块质量相同的不同金属,在沸水里加热一段时间。先取出甲 块投入一杯冷水里,当达到热平衡后,水温升高20℃.再取出甲块,立即将 乙块从沸水中取出投入这杯水中,再次达到热平衡,水温又升高20℃.若不 计热的损失,则由此可判断( )
热平衡方程
热平衡方程
什么是热平衡?
高温物体
放出热量 温度降低
吸收热量 低温物失,全部被低温物体吸收 Q放 = Q吸 两物体温度相同时,达到“热平衡”
高温物体
放出热量 温度降低
吸收热量 低温物体
温度升高
“热平衡”特点: ① Q放 = Q吸 (热平衡方程) ②达到热平衡时,两个物体末态温度相同
(1)牛奶需要吸收多少热量? (2)妈妈至少要用60℃的热水多少?
物理大师 格物致知 下次课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