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2019】XX县休闲旅游发展调研报告-推荐word版 (5页)
关于XX县乡村休闲旅游业发展情况的调研报告

关于XX县乡村休闲旅游业发展情况的调研报告
调研背景与目的:
乡村休闲旅游业是当前中国旅游业发展的热点之一,也是推动乡村振兴战略的重要载体。
为了了解XX县乡村休闲旅游业的发展情况,本次调研旨在探索其发展潜力、面临的挑战以及可行的发展路径,为该县乡村休闲旅游业发展提供参考依据。
调研方法:
本次调研采用了定性和定量相结合的方法。
通过对XX县乡村休闲旅游业的现状进行实地考察,结合问卷调查和访谈,收集来自游客、旅馆经营者、旅行社代表、政府相关部门的意见和建议。
调研结果:
1. XX县乡村休闲旅游业发展潜力巨大。
该县拥有得天独厚的
自然风景和悠久的历史文化,具备发展乡村旅游的优势条件。
2. 目前,XX县乡村休闲旅游业面临一些挑战。
其中包括基础
设施不完善,乡村旅游产品单一,服务质量不稳定等问题。
3. XX县乡村休闲旅游业发展的机遇和优势。
政府支持力度大,市场需求增长,旅游资源丰富,与周边县市的互补性较强。
4. 为了促进XX县乡村休闲旅游业的发展,应采取以下措施:
a. 加强基础设施建设,完善交通、水电等公共设施。
b. 多元化推出乡村旅游产品,满足不同游客的需求。
c. 提高服务质量,加强培训和管理。
d. 加强宣传,提升乡村旅游的知名度和吸引力。
e. 加强与周边县市合作,共同推动乡村旅游业发展。
结论与建议:
XX县乡村休闲旅游业具有良好的发展前景和巨大的发展空间。
为了推动该县乡村休闲旅游业的发展,应加大政府支持,提升服务质量,拓宽乡村旅游产品的多样性,并与周边县市加强合作,共同打造乡村旅游目的地,促进乡村振兴和经济发展。
关于XX县乡村休闲旅游业发展情况的调研报告

关于XX县乡村休闲旅游业发展情况的调研报告为了加快推进我县乡村休闲旅游业品牌建设,助力乡村振兴,5月上中旬,我局组织人员就XX县乡村休闲旅游业的发展情况进行了调研,现将调研情况报告如下:一、我县乡村休闲旅游业发展现状近年来,我县把发展乡村休闲旅游业作为一大民生工程来抓,结合美丽乡村建设,以“生态、休闲、养生”为主题,依托本县良好的生态环境和乡村特色资源,在抓好机场到蜀口生态岛4A景区乡村休闲旅游快速通道的提档升级、桥头楠木林3A景区扩建、白鹭湖景区接待功能的提升和塘洲金滩古林景区的开发的同时,成功打造了螺溪爵誉古村、水槎西阳山民宿、灌溪归农田园综合体、沙村生态绵溪等一批乡村休闲旅游点,不仅为城乡居民观光尝景、放松心情提供了好去处,而且直接带动了第三产业中的商业、饮食服务业的发展,扩大了农民就业门路,拓宽了增收渠道。
二、当前我县乡村休闲旅游业发展中存在的主要问题我县乡村休闲旅游业虽然已初具规模,但仍处在起步阶段,在运行过程中还存在不少实际问题,归纳起来主要有四个不足:一是规模不大。
目前,我县乡村休闲旅游业在开发建设上缺乏科学的论证和合理的规划,存在一定的无序性和盲目性,规模不大、布局不优,有些休闲项目没有认真分析本地的资源优势和客源市场,没有挖掘自己的特色,功能不配套,简单低效,粗放经营,市场定位不明。
二是功能不全。
大部分乡村休闲旅游业以农家乐为主,摘摘果、钓钓鱼、划划船、吃吃饭、打打牌等,经营水平低,科技含量少,内容欠丰富,社会影响力不大,知名度不高,一般只满足于低层次的享受乐趣,缺乏现代精神生活品味,缺乏生命力、吸引力。
三是扶持不力。
乡村休闲旅游业的发展涉及到一二三产业等多个领域,管理也涉及农、林、旅以及工商、卫生、环保等众多政府部门,但目前我县在乡村休闲旅游业发展方面相关部门引导工作不够,政策和制度构建滞后,缺乏专门的政策体系和扶持手段,乡村休闲旅游执法、服务质量监督检查、投拆案件处理等工作无法开展。
发展休闲度假业的调研报告

发展休闲度假业的调研报告<P>利用优势挖掘潜力加快发展近郊休闲游经济的迅猛发展带来城市的快速发展,城市便利的交通条件和完备的生活配套形成人口聚集现象,城市人口快速膨胀,使得市民享受城市公共资源相对不断减少,环境污染、人际关系疏离等负面效应也日渐凸显,特别是生活节奏加快,工作压力增加,市民需要一个宽松的环境来调整状态、放松心情,在这种情况下,假日休闲正成为一种迫切需求。
温总理在去年年初的《政府工作报告》中强调“完善消费政策,积极培育旅游、文化、休闲、健身等消费热点,扩大居民消费”,“休闲”第一次写入《政府工作报告》。
市政府将今年确定为“乡村旅游主题年”,举办了“美丽乡村嘉年华”等系列休闲旅游主题活动,今年“清明”、“五一”期间,全市近郊休闲游的游客比去年同期增长近三成,个别地方增长达六成以上。
近郊休闲游成为一种消费时尚,更将成为主城周边区县新的经济增长点。
</P><P>一、现状</P><P>**近郊休闲旅游目前处于一种自发状态,并形成了一定的规模。
沙心食品有限公司的立体观光农业园区,规模已扩展到1300余亩,虎峰镇毓青山、青龙湖片区的会议度假、农家乐开发,巴岳前山、后山农家乐开发,安居镇的波仑寺、城隍庙以及古镇开发等一批休闲旅游点正在发展壮大、规模初具。
近效休闲游的快速发展,对丰富城市居民闲暇生活,发展近郊农村特色经济,拓宽致富门路,盘活地方资源,激活消费市场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
但是,自发的休闲游存在遍地开花、良莠不齐、特色不显、规模不大等诸多问题,制约了我县休闲旅游业的进一步发展。
</P><P>**目前的近郊游发展存在三大突出问题:一是基础设施不完善。
休闲旅游景点分布呈小而散的状态,通往景点的道路状况普遍较差,如巴岳后山、虎峰镇毓青山、青龙湖片区等景点道路等级低,车辆通行不便。
不少景点尤其是农家乐大部分由农民投资,建设随意性较大,设施简陋,服务功能不全,卫生状况不尽人意,还处于较低开发水平。
2018-2019-旅游发展的调研报告-范文模板 (4页)

本文部分内容来自网络整理,本司不为其真实性负责,如有异议或侵权请及时联系,本司将立即删除!== 本文为word格式,下载后可方便编辑和修改! ==旅游发展的调研报告想了解一下关于旅游发展的调研报告吗?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旅游发展调研报告,希望能给大家带来帮助!近年来,随着人民群众的生活水平不断提高,都市人追求回归自然,返朴归真的意识愈来愈浓,我镇党委、政府审时度势,在发展原有工业的基础上,实施“旅游兴镇”战略。
随着以农业休闲为核心的旅游产业的起步运作,我镇旅游也慢慢向四周辐射扩散开来。
旅游业是投入少、产出高的行业,包括了住、吃、行、游、娱、购六个要素,涉及饮食、娱乐、商业、交通、工业等高度劳动密集的许多行业。
为了了解我镇旅游的概况,理清未来的发展方向,特做了此次调研。
一、风华镇旅游发展现状风华曾经因风华冰箱而名扬一时,为了重振风华的辉煌,在风华乡村旅游开发已列入议程。
与此同时,风华镇下属的各个村也在积极引进、筹划建设具有品味的乡村旅游点,如位于风华村集垂钓、度假、体育健身等各项文化、休闲、娱乐设施于一体的鱼子孔乡村旅游示范点;位于莲丰村融山水、观光、休闲、生活为一体的双门峡(中国诗歌谷)旅游景区。
风华的佛教——铜锣寺文化由来已久,香火一直旺盛。
风华也有着悠久的三线历史文化底蕴从而在贵州吹开了一股清新的自然风。
二、当前风华镇旅游业发展存在的不足(一)旅游业的体制与机制存在问题风华镇旅游业起步晚。
风华旅游,近几年才开始被重视起来,逐步增加了投入,他的自然资源、人文景观还没用被很好的开发利用起来,正处于不成熟开发的初级阶段。
在这种状况下,要实现旅游业的大开发、大发展、实现旅游业投资结构的多元化,就必须强化政府在旅游业发展中的主导作用,客观上需要建立一个适应市场经济条件下促进旅游业发展的管理体制和经营机制。
而我镇目前的旅游业管理机制与经营远不适应加快发展旅游业的需要。
1、管理体制不顺。
风华镇目前的旅游景点管理属于经发办部门管理,基本上无专人负责,表面上看这几年风华旅游发展有进步,但从长远的观点和利益看,从产业发展的角度看,这种无专人管理的体制对整合旅游资源、打造旅游品牌、整体包装促销、防止重复建设、盘活存量资产是非常不利的。
XX县休闲旅游发展调研报告

XX县休闲旅游发展调研报告XX县休闲旅游发展调研报告在生活中,报告有着举足轻重的地位,报告具有语言陈述性的特点。
那么你真正懂得怎么写好报告吗?以下是小编收集整理的XX县休闲旅游发展调研报告,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一、xx县基本情况1、地理条件xx县位于四川南部宜宾市与泸州市之间,地理位置为北纬28ο22′20″~28ο56′45″、东经104ο57′40″~105ο14′33″,是川南地区交通网络的腹心地区。
县城西面有“长江第一城”宜宾,北面紧邻“盐业之都”自贡,东面与酒乡泸州和古蔺毗邻,西南通珙县僰人悬棺,南面连接兴文石海洞乡,县域内的国家级风景名胜区蜀南竹海已开发建设成为国家4A级旅游区,是拥有川南“旅游四绝”(竹海、恐龙、悬棺和石林)的四川旅游南环线的重要节点。
县城内可通过水陆两路与宜宾、泸州机场、隆—纳高速公路、内—宜高速公路连接,在半日内快速抵达成都、重庆等旅游中心城市。
xx属于四川盆地南缘丘陵低山区,以长江为界,地势南高北低。
北部平均海拔为347米,南部平均海拔为619米。
县城分为三个地貌区,即北部低丘平坝区、长江沿岸平坝台地区、南部丘陵低山区,又分平坝、台地、丘陵、低山四个类型。
xx属于中亚热带四川盆地湿润季风气候区。
四季分明,季风气候明显、冬夏风向更替明显。
冬多偏北风,气候寒冷,降水少;夏多西风或偏南风,气候温和,降水集中。
年平均气温18.1℃,降水量1127.8毫米,降水172天,日照1199.3小时。
县境内除长江北岸的利水河注入沱江外,其余河流均注入长江。
长江横贯县境,流程全长45公里。
境内溪流纵横,总长度507公里,河网密度0。
55公里/平方公里,总径流量38087万立米。
2、资源条件xx是长江上游生态环境保护屏障的重要区域,生物资源丰富多样。
森林覆盖率达31.7%,农作物品种280多种,果树有17科、33个品种、140个品系,野生植物资源有用材林品种32个,竹类58个品种。
XX县乡村休闲旅游业发展情况的调研报告

XX县乡村休闲旅游业发展情况的调研报告调研报告题目:XX县乡村休闲旅游业发展情况调研报告一、调研目的和范围本次调研的目的是了解XX县乡村休闲旅游业的发展情况,包括该地区乡村旅游资源的基本情况、发展现状、存在的问题以及发展前景等。
本次调研范围主要涵盖XX县境内的乡村地区。
二、调研方法本次调研采用了实地走访、问卷调查和文献资料分析相结合的方式进行。
三、调研结果与分析1. 乡村旅游资源情况根据实地走访和文献资料分析,XX县拥有丰富的乡村旅游资源。
其自然景观包括美丽的山水风光、清澈的河流以及田园风光等,适合开展户外拓展和自然观光活动。
同时,该县还具有悠久的历史文化底蕴,有许多古村落、革命旧址等文化景点。
2. 乡村旅游发展现状调研发现,XX县的乡村旅游业在近年来取得了较快的发展。
多个农村地区建设了旅游服务设施,如农家乐、客栈、民宿等。
一些特色的农业旅游项目也得到了推广和实施。
相关部门也加强了对乡村旅游的宣传和推广,吸引了一部分游客。
然而,该县乡村旅游的发展还面临一些制约因素,如设施建设不完善、服务品质参差不齐以及宣传不到位等问题。
3. 存在的问题与挑战a. 设施建设不完善:部分乡村地区的旅游设施建设还不够完善,缺乏高品质的住宿、餐饮、交通等服务设施,限制了游客的体验效果。
b. 服务品质参差不齐:部分乡村旅游从业者缺乏专业培训,导致服务品质差异化较大,一些游客反馈服务不到位,影响游客满意度。
c. 宣传不到位:该县对乡村旅游的宣传力度相对较弱,游客对该地区的认知度有限,影响了乡村旅游的发展潜力发挥。
四、建议与对策1. 加大设施建设投入:政府应增加资金投入,推动乡村旅游相关设施的改善,提高住宿、餐饮、交通等方面的服务品质。
2. 提升服务水平:培训乡村旅游从业人员,提高他们的专业素养和服务水平,确保游客能够得到高质量的服务。
3. 加大宣传力度:加大对乡村旅游的宣传推广力度,通过互联网平台、旅游博览会等方式,提高乡村旅游的知名度和吸引力。
XX县乡村休闲旅游业发展情况的调研报告

XX县乡村休闲旅游业发展情况的调研报告调研报告一、调研目的和背景近年来,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和旅游消费的增加,乡村休闲旅游成为了一种热门的旅游方式。
为了了解XX县乡村休闲旅游业的发展情况,本次调研旨在深入了解该地区的乡村休闲旅游资源情况、开发运营情况以及面临的问题和挑战。
二、调研方法1. 实地调研:我们组织了一支调研团队,先后走访了XX县的10个乡村休闲旅游景区,包括自然风景区、历史文化村落和农家乐等,通过观察和访谈,收集了大量的信息和数据。
2. 文献调研:我们对相关文献进行了梳理和分析,了解了相关政策措施和案例经验。
三、调研结果和分析1. 乡村休闲旅游资源丰富:XX县地处山区,自然环境优美,拥有丰富的自然资源,如山川、湖泊、森林等。
同时,该地区还有着悠久的历史和文化,民俗风情浓厚,农业发达,形成了独特的乡村休闲旅游资源。
2.开发运营情况不充分:尽管XX县拥有丰富的乡村休闲旅游资源,但在开发利用方面存在不足。
景区设施建设相对滞后,导致游客流量较低;服务质量不稳定,缺乏专业的管理和运营团队;乡村旅游产品单一,缺乏个性化和差异化;营销手段有限,宣传推广不够到位。
3.面临的问题和挑战(1)基础设施不完善:部分景区交通不便,服务设施简陋,需要提升基础设施建设。
(2)管理和运营不规范:缺乏专业的管理团队和规范化的运营模式,导致服务质量参差不齐。
(3)营销推广不足:宣传手段单一,并且缺乏目标客群的准确定位和推广策略。
四、发展建议1. 改善基础设施:加大对乡村旅游景区的基础设施投入,改善交通条件和服务设施,提升游客的旅游体验。
2.引进专业管理运营团队:加强人才培养,引进专业的管理和运营团队,提高服务质量和管理水平。
3. 丰富旅游产品:根据乡村旅游资源特点,开发多样化、个性化的旅游产品,满足不同游客的需求。
4.加强宣传推广:利用互联网和新媒体平台,开展全方位的营销活动,提高乡村旅游的知名度和影响力。
五、总结XX县乡村休闲旅游业具备良好的发展基础,拥有丰富的旅游资源。
某县旅游发展调研报告

某县旅游发展调研报告某县旅游发展调研报告一、调研目的为了了解某县旅游资源的优势和短板,寻找旅游发展的先机,本次调研以某县为对象,通过实地调查和深入了解,分析该县旅游发展的状况,并提出相应的推进策略和建议。
二、调研内容1. 旅游资源丰富度对某县的自然、人文、历史等旅游资源进行实地调查,了解资源的类型、数量、状况和利用情况等。
2. 旅游设施及服务配套对某县的旅游设施,如交通、食宿、景点、游乐设施等进行调查,评估设施的现状和满意度,以及旅游服务的素质和水平。
3. 旅游发展现状对某县旅游市场的规模、旅游收入、游客数量等进行统计,了解旅游业的发展趋势和现状。
4. 旅游品牌形象通过市场调查和问卷调查等方法,了解某县旅游品牌形象的认知度和知名度,并分析其优势和不足之处。
三、调研结果与分析1. 旅游资源丰富度某县位于山区,自然环境美丽,拥有丰富的山水景观,还有众多的历史文化遗址和民俗表演等人文资源。
但由于开发利用不足,有些资源没有得到有效的保护和利用。
2. 旅游设施及服务配套某县目前的交通网络较为欠缺,导致游客到达不便。
饭店、旅馆的数量也相对较少,且整体服务质量有待提升。
3. 旅游发展现状目前某县的旅游市场规模不大,旅游收入和游客数量相对较低。
这与旅游宣传力度不足、品牌形象未建立起来有关。
4. 旅游品牌形象某县的旅游品牌形象尚未形成,知名度与认知度较低,这主要是由于宣传力度不够大,市场推广不够精准。
四、调研建议1. 资源保护和利用加强对某县旅游资源的保护和管理,加强生态环境保护,推动资源的合理开发和利用。
2. 提升旅游设施和服务配套改善某县的交通网络,加大对饭店、旅馆等旅游设施的建设力度,加强服务培训,提高服务质量。
3. 建立旅游品牌形象加大对某县旅游的宣传力度,通过多种渠道展示旅游资源、吸引游客。
同时,加强市场推广,提高某县旅游品牌的知名度和认知度。
4. 拓展旅游市场通过与周边县市的合作,加强旅游线路连接,形成旅游合力,扩大市场规模。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本文部分内容来自网络整理,本司不为其真实性负责,如有异议或侵权请及时联系,本司将立即删除!
== 本文为word格式,下载后可方便编辑和修改! ==
XX县休闲旅游发展调研报告
课件来源
休闲旅游,XX旅游发展之路
XX县发展和改革局XXX
一、XX县基本情况
1、地理条件
XX县位于四川南部宜宾市与泸州市之间,地理位置为北纬
28ο22′20″~28ο56′45″、东经104ο57′40″~105ο14′33″,是川南地
区交通网络的腹心地区。
县城西面有“长江第一城”宜宾,北面紧邻“盐业之都”自贡,东面与酒乡泸州和古蔺毗邻,西南通珙县僰人悬棺,南面连接兴文
石海洞乡,县域内的国家级风景名胜区蜀南竹海已开发建设成为国家4A级旅游区,是拥有川南“旅游四绝”(竹海、恐龙、悬棺和石林)的四川旅游南环线
的重要节点。
县城内可通过水陆两路与宜宾、泸州机场、隆—纳高速公路、内—宜高速公路连接,在半日内快速抵达成都、重庆等旅游中心城市。
XX属于四川盆地南缘丘陵低山区,以长江为界,地势南高北低。
北部平
均海拔为347米,南部平均海拔为619米。
县城分为三个地貌区,即北部低丘
平坝区、长江沿岸平坝台地区、南部丘陵低山区,又分平坝、台地、丘陵、低
山四个类型。
XX属于中亚热带四川盆地湿润季风气候区。
四季分明,季风气候明显、
冬夏风向更替明显。
冬多偏北风,气候寒冷,降水少;夏多西风或偏南风,气
候温和,降水集中。
年平均气温18.1℃,降水量1127.8毫米,降水172天,
日照1199.3小时。
县境内除长江北岸的利水河注入沱江外,其余河流均注入长江。
长江横贯
县境,流程全长45公里。
境内溪流纵横,总长度507公里,河网密度0.55公
里/平方公里,总径流量38087万立米。
2、资源条件
XX是长江上游生态环境保护屏障的重要区域,生物资源丰富多样。
森林
覆盖率达31.7%,农作物品种280多种,果树有17科、33个品种、140个品系,野生植物资源有用材林品种32个,竹类58个品种。
此外,还富有豹、鹿、野兔、野鸡、猫头鹰、中华鲟等珍贵的野生动物资源。
与四川的其他农业县相比,XX具有悠久的历史文化。
早在1903年,XX就开办了高等小学堂,开现代教育之先河。
1931年4月,国立戏剧专科学校由
重庆北碚迁来XX,以文庙为校址,在XX办学6年多,培养了大批戏剧人才,被誉为“中国戏剧的摇篮”、“中国戏剧的圣地”。
1919年,XX竹工艺师蔡
金山创作的竹簧工艺品,获巴拿马万国博览会优胜奖,经过几十年的发展,X
X的竹工艺品已达到7大类,上千种,在国内外享有很高的声誉,远销东南亚
一带。
XX县的民俗文化在川南地区尤为突出,国家级文物保护单位——夕佳
山民俗博物馆,充分展现出明清时期中国的民居建筑特点,体现出中国建筑中
的风水文化。
XX县旅游资源丰富,点多、面广、品位高。
其中有国家级重点风景名胜
区和国家4A级旅游区1个(蜀南竹海中心景区)、省级自然保护区2个(蜀南竹海自然保护区、仁和百竹海)、省级森林公园1个(青峰山森林公园)、国
家级文物保护单位(夕佳山民俗博物馆)、省级历史文化名城1个(XX县城)、省级文物保护单位2个(国立剧专旧址、留耕镇油榨坪祠堂)。
3、现有景区景点
⑴夕佳山民俗博物馆
夕佳山民俗博物馆是我国目前保存最完整的古代民居建筑群之一,全国重
点文物保护单位,被誉为“巴蜀民间建筑化石”、"神州民间建筑精粹"。
它对
研究中国民间建筑史、民间艺术史、民间风俗史和川南社会史都具有极高的价值。
夕佳山民俗博物始建于明万历40年(1612年),完善于清代,历经300年,保存完整。
其占地105亩多,建筑面积1万余平方米,有房屋108间,为
悬山穿斗式木质结构,深院高墙、飞檐黛瓦、古木参天。
整个庄园选址按照
“左青龙、右白虎”、“千人拱首”、“万山来朝”的原理,极为考究。
民俗
博物馆平面为组合四合院式,纵深三进,大门、正厅、后厅依次置于一中轴线上,中轴线左、右又各错落有致地置有三进厢房,整个布局形如一展翅欲飞的
仙鹤停于一个古瓶上,意为“平(瓶)安鹤祥(翔)"。
庄园东三进厢房,利用房屋建筑与天井的虚实相生,构成"纸、墨、笔、砚"图形,匠心独运。
庄园的
前后左右各置有池塘、后花园、西花园、东花园等,整个建筑布局严谨,主次
分明,开合有序,互为呼应,保留了明清以来民间建筑风格。
主体建筑上的装
饰庄严肃穆、妙趣横生,在突出主要性建筑的前提下,趋于多样性变化。
柱础、驼峰多绘有云水、莲花、几何图形等吉祥图案,屋脊头上翘并辅以磁片嵌花纹
装饰。
西面有园中园小景,园中有一株200多年的古黄桷兰,一株参入古榕树
与一株高约10米的古棕树相加相抱,树根相连,暗寓"中(棕)庸(榕)之道"之意。
庄园四周有近百亩300年前种植的桢楠林,常年有近万只白鹭栖息其间,为庄园的一大景观。
⑵国立戏剧专科学校
国立戏剧专科学校是旧中国戏剧专业教育的最高学府,抗战期间于1939年从重庆北碚迁至XX,以文庙为校址,并在此办学达六年之久,培养了一批又
一批的优秀人才。
余上沅、曹禺、吴祖光、吴晓帮、洪深、焦菊隐等在此执教,谢晋、张骏祥等大批戏剧和电影界的大师即在此学习成才。
从1939年,剧专总共招生804人,其中有519人在XX上过学;剧专演出的剧目共241个,其中
在XX就上演了144个,包括《雷雨》、《哈姆雷特》、《北京人》等著名话剧。
由此XX被誉为“中国戏剧的摇篮”、“中国戏剧的圣地”。
⑶其他资源
XX的历史文化与民俗文化在川南地区各县中最为突出。
国家级文物保护
单位——夕佳山民俗博物馆是川南农耕文化的缩影,对研究中国民间建筑、民
间艺术和川南民俗具有独特的价值。
此外,还有省级历史文化名城——XX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