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历史(人教版)演练:2 秦朝中央集权制度的形成 含解析

合集下载

人教版必修1:第02课 秦朝中央集权制度的形成(学案)

人教版必修1:第02课 秦朝中央集权制度的形成(学案)

【重难点精讲】【重难点“精讲”】一、秦朝中央集权制度的形成1.建立前提:秦王嬴政发动战争,灭掉六国,结束了诸侯割据的局面,建立了统一的封建王朝。

2.确立标志:秦始皇统一后,确立了至高无上的皇权,建立了完备的中央和地方的行政体制。

这套金字塔般统治机构的建立,标志着封建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的确立。

3.突出特点(1)制度完备。

丞相、御史大夫和太尉有明确的职责分工;诸卿分别掌管国家的各项具体事务,是中央政府的职能部门。

(2)以皇权为中心。

中央官员由皇帝任免,概不世袭;丞相、御史大夫和太尉三者相互牵制,军国大权完全操纵在皇帝一人之手。

(3)“家天下”,家与国同治,是封建统治的重要特点。

4.两对矛盾:一是中央内部的矛盾,主要是皇权和相权之间的矛盾;二是中央和地方的矛盾。

秦朝中央集权制度的形成一个核心:皇权至高无上。

一个首创:专制主义中央集权。

两对矛盾:皇权与相权的矛盾;中央与地方的矛盾。

两层官制:中央:三公九卿制;地方:郡县制。

三个中央官职:丞相、御史大夫、太尉。

四级地方机构:郡、县、乡、里。

二、皇帝制度(1)秦初并天下后,秦王嬴政认为自己“德高三皇,功过五帝”,决定从“三皇”中取一个“皇”字,又取上古“五帝”中的“帝”字,合成“皇帝”,作为自己的名号,宣布“朕为始皇帝,后世以计数,二世、三世至于万世,传之无穷”。

从此,“皇帝”成为我国最高封建统治者的称谓,为历代所沿用。

(2)秦始皇首创的皇帝制度,一方面以皇位世袭显示了权力的不可转移,另一方面以皇权至上显示了地位的不可僭越。

这是中国封建专制制度的重要特征。

三、中国早期政治制度的特点1.以血缘关系为纽带:将国家权力和家庭关系结合起来,形成“家国一体”的局面。

2.等级森严:以分封制和宗法制为核心形成了“周王——诸侯——卿大夫——士”的等级序列。

不同等级权利和义务固定,很难逾越。

3.地方权力较大:分封制给予诸侯国较大的统治权力,最高统治者尚未形成中央权力的集中。

历史试题人教版必修1 第1单元第2课秦朝中央集权制度的形成

历史试题人教版必修1 第1单元第2课秦朝中央集权制度的形成

第一单元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第2课秦朝中央集权制度的形成1.(2017·太原期中)秦始皇陵兵马俑被誉为世界第八大奇迹,它象征着秦始皇灭六国统一天下的丰功伟绩,也象征着秦始皇为巩固统一,随时准备镇压六国残余势力的叛乱。

试想一下,兵马俑应该面朝( )A.东方B.南方C.西方D.北方解析:秦,地处我国西部地区,要巩固统一,雄霸天下,宜向东用兵,故A项正确;故B、C、D项错误。

答案:A2.“天子独以印称玺,又独以玉,群臣莫敢用。

”这主要体现了( )A.皇位世袭B.皇权至上C.皇帝独尊D.君权神授解析:秦代以前,民间都用金或玉作材料来篆刻印章,使用龙虎钮;秦代建立后,天子使用玉料来制作印玺,群臣从此都不敢再这样使用了,体现了皇帝独尊。

答案:C3.假如有一名秦朝的政府高官,他每天工作特别繁忙,除了将大臣的奏章归纳整理外,还得对一些违法乱纪的官员进行暗访、调查。

那么,这名政府高官应是( )A.丞相B.御史大夫C.太尉D.郡守答案:B4.(2017·温州期中)某学者指出,秦代的郡县制构成了“官僚政治取代贵族政治的重要标志”。

他得出这一结论,主要是基于秦代( )A.地方长官的选拔方式B.皇权的至高无上C.三公九卿各司其职D.疆域规模的扩大解析:秦朝郡县长官任免方式是皇帝任命,而贵族政治则是血缘传承,故A项正确。

答案:A5.《嬴政的道》一文中写道:“始皇帝嬴政比较黏糊,只要走进历史,不管你是否乐意,也无论你停在哪一段儿,他都将不请自来,躲不掉也避不开。

”作者这样评价秦始皇,主要是基于他( ) A.开始实行郡县制加强对地方的管理B.确定了后世两千多年的国家政治框架C.确立了分封子弟的制度D.开始用军功爵制代替世卿世禄制解析:秦朝确立了中央集权制度,奠定了中国两千多年政治制度的基本格局,为历代王朝所沿用。

答案:B6.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欲观周之所以定天下,必自其制度始矣。

周人制度之大异于商者,一曰立子立嫡之制,由是而生宗法及丧服之制,并由是而有封建子弟之制,君天子臣诸侯之制。

高中历史人教版必修一 第2课 秦朝中央集权制度的形成 同步练习(解析版)

高中历史人教版必修一 第2课 秦朝中央集权制度的形成 同步练习(解析版)

第2课秦朝中央集权制度的形成一、选择题1.秦王赢政认为自己“德高三皇,功过五帝〞,所以自称皇帝,突显个人功绩。

他的功绩不包括〔〕A. 灭六国,统一天下B. 统一文字、货币C. 开场推行郡县制D. 修长城,抵匈奴2.秦始皇建立的封建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的根本特征是〔〕A. 最高统治者称皇帝B. 中央设三公等官职C. 地方实行郡县制D. 确立皇权至高无上3.“秦始皇设职授官,从一面看是官僚政治的开场,从另一面看却是政治权利等级世袭的中止。

〞中止了“政治权利等级世袭〞的制度是〔〕A. 宗法制B. 三公九卿制C. 分封制D. 郡县制4.夏曾佑曾评价说:“中国之教,得孔子而后立;中国之政,得秦皇而后行;中国之境,得汉武而后定。

三者皆中国之所以为中国也。

〞其中“秦皇之政〞是指〔〕A. 察举制B. 分封制C. 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D. 宗法制5.秦国平定六国后,积极开疆拓土,在北方形成了__、__和__的有效的国防体系。

①“直道〞②“五尺道〞③长城④边防军A. ①②③B. ②③④C. ①③④D. ①②④6.杨师群在?中国历史的教训?一书中说:“皇帝〔始皇〕的威权还表如今为民立极,他不但是天下的道德表率、人向的行为楷模,而且要对臣民的道德标准和行为准那么作出详尽的规定……因为皇帝不仅是天下最有势力和威严的统治者,还是最聪明、最伟大的圣主。

〞根据上述材料不能看出秦始皇〔〕A.握有至高无上的势力和威严B.承当了思想文化导师的角色C.通过立威和表率实现了对民众的绝对控制D.把专制王权的范畴扩展到新的领域7.假设有一名秦朝的政府高官,他每天工作特别繁忙,除了将大臣的奏章归纳整理外,还得对一些违法乱纪的官员进展暗访、调查。

那么,这名政府高官应是( )A. 丞相B. 御史大夫C. 太尉D. 郡守8.以下图所示是四方古印文,联络秦朝的历史,我们可以得到的正确结论是( )①秦朝创立皇帝制度②秦朝在中央设立丞相、御史大夫等职③秦朝在地方推行分封制④秦朝统一了文字A. ①②③B. ②③④C. ①②④D. ①③④9.秦始皇说:“天下共苦战斗不息,以有侯王,赖宗庙天下初定,又复立国,是树兵也。

人教版高一历史必修1同步练习:第一单元第2课《秦朝中央集权制度的形成》(解析版)

人教版高一历史必修1同步练习:第一单元第2课《秦朝中央集权制度的形成》(解析版)

第一单元第2课时间:45分钟满分100分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2小题,每小题4分,共48分)1.据清人顾栋高考证:“鲁在春秋实兼有九国之地,齐在春秋兼并十国之地,晋所灭十八国……楚在春秋吞并诸国凡四十有二,宋在春秋兼并六国之地。

”这种现象对中国发展进程的推动作用是() A.使中国实际上处于分裂的状态B.加速了中国的封建化进程C.加速了国家向统一的方向发展D.促进了奴隶制经济的发展解析:依据材料分析,春秋时期的诸侯兼并战争使诸侯国的数量减少,统一的趋向日益明显,由此可知C项正确;春秋时期是中国奴隶制度逐步瓦解的时期,而战国时期是我国封建制度逐渐形成的时期,各国通过变法加速封建化进程,由以上分析可知,B、D两项错误;中国处于分裂状态仅是对当时社会状态的描述,不属于对中国发展进程产生的推动作用。

答案:C2.(2016·北京夏季会考)中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的君主专制中央集权国家的建立者是()A.大禹B.成汤C.周武王D.秦王嬴政解析:公元前221年,秦王嬴政结束长期的诸侯割据局面,建立了中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的中央集权的封建王朝——秦朝。

故选D项。

答案:D3.(2016·广州学业水平测试)秦始皇统一六国,创立了()A.分封制度B.世袭制C.宗法制度D.皇帝制度解析:本题考查学生对基础知识的识记和再现能力。

A、B、C三项在西周时已实行,秦统一后创立了皇帝制度。

答案:D4.(2016·江苏学业水平模拟)《史记》中“法令出一”“别黑白而定一尊”“天下之事无小大皆决于上”形容的是什么制度的特点()A.三公九卿制B.皇帝制度C.分封制D.郡县制解析:材料“法令出一”“别黑白而定一尊”“天下之事无小大皆决于上”都反映了皇权至上和专制独裁,这一制度是指皇帝制度。

答案:B5.(2016·湖南学业水平测试)皇,古为上天,光明之意;帝,生物之主,兴益之宗。

秦始皇统一全国后,自以“德兼三皇,功过五帝”,用皇帝作为自己的称号。

高中历史 第一单元 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 第2课 秦朝中央集权制度的形成即学即练随堂巩固(含解析)新人

高中历史 第一单元 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 第2课 秦朝中央集权制度的形成即学即练随堂巩固(含解析)新人

第2课秦朝中央集权制度的形成1.(2018·某某学考)公元前221年,秦王嬴政统一六国,建立了中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的中央集权的封建王朝,定都于( )A.长安B.建康C.某某D.某某解析:选C。

秦始皇先后灭掉六国,建立起中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的多民族的封建国家,定都某某。

2.(2017·某某学考)秦朝有效统治广大地区的制度是( )A.郡县制B.察举制C.三省六部制D.分封制解析:选A。

秦朝建立后,将郡县制推广到全国,实现了对广大地区的有效统治。

3.(2019·某某高一期中)在秦朝,被称为“百官之首”的是( )A.三公B.丞相C.太尉D.御史大夫解析:选B。

结合所学知识,秦朝丞相在“一人之下、万人之上”,负责协助皇帝处理政事,所以在秦朝,丞相被称为“百官之首”,故B项正确。

4.(2019·某某师大附中高一期末)冯劫曾位列秦朝三公之一,他执掌群臣奏章,下达皇帝诏令,还负责监察百官。

他所担任的职位是( )A.丞相B.太尉C.御史大夫D.廷尉解析:选C。

丞相为“百官之首”,协助皇帝处理全国政事,受御史大夫牵制,排除A项;太尉“掌武事”,主管全国军事,排除B项;御史大夫“掌副丞相”,执掌群臣奏章、下达皇帝诏令,兼理监察系统,C项正确;廷尉为丞相下的九卿之一,排除D项。

5.(2019·某某高一期末)国学大师钱穆说:“至秦汉时期……一切贵族家庭都倒下了,原本只有一个家,此刻变作了国家。

”秦汉“化家为国”,主要得益于( ) A.颁布挟书律B.创立科举制C.海内为郡县D.汉承秦制解析:选C。

挟书律是秦始皇焚书时实行的法令,目的是加强思想文化的控制,材料强调的是秦汉政治制度,故A项错误;科举制创立于隋唐时期,与材料时间信息不符,故B项错误;由材料“至秦汉时期……一切贵族家庭都倒下了”“化家为国”可知,郡县制的实行削弱了贵族特权,实现了由贵族政治到官僚政治的转变,故C项正确;材料强调的是秦汉实行郡县制的影响而非汉承秦制,故D项错误。

人教版 第一单元 第二课 秦朝中央集权制度的形成2

人教版 第一单元 第二课 秦朝中央集权制度的形成2

第一单元第2课秦朝中央集权制度的形成[学法指导]课程标准内容:知道“始皇帝”的来历和郡县制建立的史实,了解中国古代中央集权的形成及其影响。

1.关于秦的统一,要分析统一的历史条件,认识秦朝统一在中国历史上重大进步作用,培养维护国家统一的爱国主义情感。

2.关于秦朝君主专制中央集权制度的形成要从皇帝制度的确立,地方上推行郡县制,从中央到地方形成一套完整的官僚体系三个方面来掌握。

要知道“始皇帝”的来历,了解古代皇帝制度的创立是封建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形成的根本条件和重要特征,皇权是封建专制国家的权力中心。

要掌握秦朝中央官制的特点、郡县制建立的史实;要能够比较郡县制与分封制的异同。

3.要认识到中国君主专制中央集权制度是中国古代政治制度长时期的特点,对中国历史的发展产生了重大而深远的影响,对秦朝君主专制中央集权制度要进行一分为二的评价。

掌握秦巩固统一的措施,并能够分析其作用。

认识秦朝亡于暴政,体现了秦朝君主专制制度消极的一面。

[知识网络构建]一、秦朝中央集权制度形成的历史背景二、秦朝中央集权制度的形成三、中央集权制的作用和影响[重难点导析]1.秦能统一中国的原因及统一的历史意义应从客观上的需要和可能两方面探索秦统一的原因。

(1)结束诸侯割据局面,完成封建国家的统一,是春秋战国以来历史发展的必然趋势。

第一,从经济方面看,由于生产力的提高,社会经济的发展,使各地联系加强,这为统一提供了物质条件。

第二,战国时期,各诸侯国大多废除了分封制而实行郡县制,局部实行了中央集权制,从而为大一统的封建国家奠定了政治基础。

第三,在民族关系方面,各族间联系日益加强,以华夏族为中心,形成相当巩固的民族共同体。

第四,广大劳动人民渴望统一。

第五,长期的争霸战争,形成了局部统一。

(2)从秦国来说,具有完成统一的实力。

第一,秦国社会改革比较彻底,建立了比较巩固的中央集权的封建国家。

第二,秦国新兴地主力量强大,经济发展迅速,军队战斗力强。

第三,,秦国实行了远交近攻等正确策略。

历史人教版必修一第2课秦朝中央集权制度的形成

历史人教版必修一第2课秦朝中央集权制度的形成

不为置王,毋以填(同镇)之。请立诸子,唯上幸
许。”
——《史记》
材料二 廷尉李斯议曰:“周文武所封子弟同姓甚众, 然后属疏远,相攻击如仇,诸侯更相诛伐,周天子弗能
禁止。今海内赖陛下神灵一统,皆为郡县,诸子功臣以
公赋税重赏赐之,甚足易制。天下无异意,则安宁之术
也。置诸侯不便。”
——《史记》
(1)指出材料一主张的实质是什么? 实行分封制。
第2课 秦朝中央集权制度的形成
1、形成背景:秦的统一 2、具体内容:
⑴中央: ①皇帝制度 ②中央官制(三公九卿制)
⑵地方:郡县制 3、影响
临沂一中 高一组
一、秦朝中央集权制形成背景:秦的统一
诸侯势力强
(西周)周室东迁
大“两制” 渐渐崩坏
(春秋)

分封制、宗法制

诸侯割据混战
经 济

秦商鞅 变法成
(战国)
B、内容:
①郡是最高一级地方行政机构,其最高行政长官是郡守,负责 承受中央命令,督责所属各县; ②县是郡的下一级行政机构,其长官是县令或县长,负责治理 民众、管理财政、司法、狱讼和兵役。 ③县以下是乡、里基层行政机构。此外还有负责地方治安的“亭”; ④郡县长官一概由皇帝调动任命,不得世袭。郡县制的特点在 于形成了中央垂直管理地方的形式。
C 、作用:
加强了中央集权,加强了对地方的控制,是官僚政治取代贵族 政治的重要标志。

皇帝





中央权力





地方权力 权
特点:地方权力集中到中央,中央权力集中到皇帝。秦朝这 套金字塔般的统治机构的建立标志专制主义中央集权的确立。

历史人教版高中必修1第2课 秦朝中央集权制度的形成

历史人教版高中必修1第2课   秦朝中央集权制度的形成

第2课秦朝中央集权制度的形成一.教材分析知识图示本课内容丰富、充实而课时较紧张,因此在整体设计本课教学过程和课时分配上,都应突出重点,详略得当。

选择重点要围绕“秦朝中央集权制度的形成”这一课题(也是本课内容的中心),由此可确定“至高无上的皇权”和“郡县制的全面推行”两目作为重点。

课标要求:知道“始皇帝”的来历和郡县制建立的史实,了解中国古代中央集权制度的形成及其影响。

教材地位本课在处于承上启下的重要地位。

秦朝开创的君主专制中央集权政治制度,奠定了我国古代大一统王朝政权体制的基础,,成为我国古代政治制度的核心,并为以后历代所沿用,对此后我国两千多年的统一的多民族国家的形成与发展产生了重要影响。

同时,皇帝制度中的世袭制度,嫡长子继承制度,源于西周的宗法制度。

二.重点难点及其突破教学重点:中央集权制度的内容。

教学难点:秦朝中央集权制度确立的影响。

重难点解析:1.秦王朝政治制度的基本特征——权力的高度集中(1)首先皇帝制度的基本内涵是:皇权至上,皇位世袭、皇帝独尊、(2)其次是“家天下”的皇位继承制2.中央政府的组成及特点1)三公九卿及其职权,三方互不相属,互相牵制。

★热点链接:太尉是秦朝的最高军事长官,负责全国军事事务。

但是,现存的古籍中没有记载秦始皇曾任命谁任过此职,故可以推断秦始皇统治时期是自掌军权。

秦朝中央政府中实际存在的是“二公”。

2)中央政府的特点:以三公九卿为主的中央政府各级官员,在地位、职责和权力等方面都处于互相配合、互相牵制的状态,任何人都无法独揽朝政,军国大权最终操纵在皇帝一人之手。

秦代的中央集权制度抛弃了宗法关系,建立了从中央到地方基层的一整套行政管理系统。

各管理层不再由世袭贵族垄断,而是由皇帝和主管机关任命的大小官吏掌握。

官吏只有俸禄,没有封邑,上下级官吏之间管理与服从的关系,职业官吏构成各级政府的实体。

法律对官吏提出的各种要求,促进了官僚制度的进一步确立。

例如,丞相是百官之首,权力比御史大夫大,地位也比御史大夫高,但是当丞相有失职和做错的情况发生时,御史大夫就可以向皇帝报告,纠正丞相的失误。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真题典例
1.[2015·江苏高考]据秦琅邪石刻,皇帝之土,西涉流沙,东有东海。

但西汉学者编写的《淮南子》等书说颛顼帝即已“西济于流沙”,大禹“东渐于海,西被于流沙”,更有“纣之地,左东海,右流沙”。

上述差异最能说明( ) A.《淮南子》等书以传说贬抑秦始皇
B.年代久远导致历史记述莫衷一是
C.历史材料的运用首先要辨别真伪
D.石刻与文献形成证据链印证历史
答案 C
解析由题干材料可知,秦琅邪石刻称颂秦始皇功绩,“皇帝之土,西涉流沙,东有东海”,但西汉学者编写的《淮南子》等书中说在秦始皇很久之前大禹就已经“东渐于海,西被于流沙”。

这种差异说明,历史材料的运用首先要辨别真伪,故选C项。

A项表述与材料信息主旨无关;B项表述明显错误;材料中石刻内容与文献记载并不是相互印证的,故D项错误。

2.[2015·上海高考]在中央集权体制初创的秦朝,选用啬夫的是( )
A.太尉B.皇帝
C.郡守、县令D.丞相
答案 C
解析啬夫是乡吏之一,由郡守、县令选任,故C项符合题意。

3.[2015·海南高考]《三国志》称秦始皇“罢侯置守,设官分职,不与古同”。

这是指秦朝实行了( )
A.郡县制B.分封制
C.井田制D.宗法制
答案 A
解析由题干材料可知,秦始皇否定了分封诸侯的主张,设置郡守等官职,与周代以来“分封建邦”的分封制有很大不同,故A项正确;B项与材料主旨相悖;C、D两项在材料中无从体现。

4.[2014·安徽高考]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有学者认为,与其他国家相比,中国最独特之处在于,我们是唯一保持了两千年中央集权制度的国家。

中国历史上的众多制度创新,从本质上来说,都围绕着四大基本制度而展开。

这四个基础性制度,如四根“支柱”共同支撑起中央集权的“大厦”,历经上千年的打磨和探索,日渐趋于精致完善,在明清时期达到巅峰。

图示如下: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上图中每项制度是如何加强中央集权的。

(2)结合所学知识,论述制度创新对王朝盛衰的影响。

(要求:联系中国封建王朝盛衰的史实;观点明确;史论结合;言之成理即可。

)
答案(1)郡县制度:地方官吏由中央任免,实现了中央对地方政权直接有。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