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3放大镜下的晶体

合集下载

六年级下册科学试题--第3课 《放大镜下的晶体》习题 教科版(含答案)

六年级下册科学试题--第3课  《放大镜下的晶体》习题   教科版(含答案)

教科版六下第一单元第3课《放大镜下的晶体》习题一、判断题1.可以根据味道来区分盐和糖。

()2.食盐是有规则几何外形的晶体,玻璃球外形也有规则,也是晶体。

()3.有的晶体很大,有的晶体很小。

()4.晶体的形状是很有规则的,都可以用肉眼直接看到。

()5.许多岩石是由矿物晶体集合而成的。

()6.所有晶体在适当的条件下缓慢地生长。

()7.自然界中的固体物质都是晶体或者由晶体组成。

()8.只有借助放大镜、显微镜,我们才能看到晶体的样子。

()9.玻璃是由晶体集合而成的。

()10.自然界中的晶体都是有一定的规则。

()11.花岗岩中的矿物晶体主要有长石、云母、石英等三种。

()12.玻璃、琥珀和珍珠是晶体。

()13.一般来说同种物质的颗粒形状都大致一样。

()14.晶体的形状多种多样,有些晶体的形状有规则,有些没有规则。

()二、填空题15.有规则几何外形的固体,我们把这样的物质称为__________。

16.制作一个大的晶体,可以用(____)或(____)。

17.我们把有规则的几何外形的固体物质叫做(____)。

如(____)、(____)、(____)、(____)等。

18.晶体的形状多种多样,有的是(____),有的像(____),有的像一簇簇的(____)。

19.在放大镜下观察到的食盐、白糖、碱面、味精等物质都具有规则的几何外形体,人们把这样的固体物质叫做________。

20.制造晶体的方法是________和________。

21.有规则几何外形的固体,我们把这样的物质称为________。

生活中常见的晶体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等。

22.许多岩石是由________集合而成的,显微镜下的花岗岩中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等矿物的晶体。

23.花岗岩中有(__________________)三种晶体。

24.食盐、白糖、碱面、味精的颗粒都是(_____________),人们把这样的固体叫做晶体。

6年级科学笔记(下)(教科版)

6年级科学笔记(下)(教科版)

优点:
缺点:
2 减少垃圾的方法
从源头上解决垃圾问题的方法是—— 减少垃圾的方法一: 减少垃圾的方法二: 减少垃圾的方法三:
生活垃圾的分类:
3 污水和污水处理
水资源分类:
污水处理方法:
4 考察家乡的自然水域
考察内容: 考察活动记录:
1. 水域周边的环境: 2. 有没有污水排到水里: 3. 水中生存着什么生物: 4. 水面上漂浮着什么杂物: 5. 水质情况:① 颜色 ② 气味 ③ 是否浑浊 ④ 水中杂物 6. 其它情况:
显微镜放大倍数 计算方法:
显微镜的发展情况:
5 显微镜的初步认识与操作
显微镜的构造:
7
6 用显微镜观察身边的生命世界
显微镜下的洋葱表皮: 生物体是由 构成。
生物体生长发育的过程中 会 不断生长、繁殖、衰老、死亡。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英国科学家 罗伯特·胡克
被誉为19世纪自然科学的 三大发现之一
7 用显微镜观察身边的生命世界
5 环境问题和我们的行动
环境问题一: 环境问题二: 环境问题三: 环境问题四:
环境问题五:
环境问题六: 环境问题七:
环境问题八:
其他环境问题:
环形山的形成原因假说: 月球主要地形
2 认识月相变化
月亮在圆缺变化过程中出现的各种形状叫做 月相成因: 月相变化规律:

上半月:
下半月:
3 日食和月食
日食形成原因:
日食发生时间:
月食形成原因:
月食发生时间:
20
4 太阳系的认识
星:
星: 星:
八大行星:
太阳系构成:
21
5 认识星座
全天空有

六年级科学下册《放大镜下的晶体》的教案

六年级科学下册《放大镜下的晶体》的教案

《放大镜下的晶体》教案一、教学目标1.让学生通过观察和实验,认识晶体的基本特征和分类。

2.培养学生的观察、分析、实验能力,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

3.激发学生对科学探究的兴趣,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和创新意识。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教学重点:晶体的基本特征和分类。

2.教学难点:晶体的形成过程和分类方法。

三、教学过程1.导入利用多媒体展示一些生活中的晶体图片,如食盐、糖、雪花等,引导学生关注晶体的形态和特征。

提问:同学们,你们在生活中见过哪些晶体?它们有什么共同特征?2.新课讲解以食盐为例,介绍晶体的概念、形成过程和分类。

讲解晶体的基本特征:有序排列的原子或分子、固定的几何形状、有规律的物理性质等。

通过实物展示,让学生观察晶体的形态、颜色、光泽等特征。

介绍晶体的分类:单晶体、多晶体、非晶体等。

3.实验观察分组进行实验,观察晶体的形态和特征。

实验材料:食盐、糖、明矾、冰等。

实验步骤:a.将晶体放入放大镜下观察,描述其形态、颜色、光泽等特征。

b.将晶体放入水中,观察其在水中的溶解情况。

c.对比不同晶体的特征,分析其分类。

4.分析讨论提问:同学们,通过实验观察,你们认为晶体的特征有哪些?如何分类?归纳晶体的基本特征和分类方法。

强调晶体的形成过程和分类在实际应用中的重要性。

6.作业布置请同学们结合所学,查阅资料,了解晶体的实际应用,下节课分享。

7.课堂小结回顾本节课所学内容,引导学生认识到晶体的特征和分类在科学研究和生活中的重要性。

鼓励学生积极参与科学探究,提高自己的科学素养。

四、教学反思1.注重个体差异,关注学困生的学习情况,适当调整教学进度。

2.在实验环节,加强指导,确保学生安全、有效地进行实验。

3.课堂小结环节,可以引导学生进行更多深入的思考,提高课堂效果。

重难点补充:1.教学重点:晶体的基本特征和分类。

“同学们,你们能告诉我你们在实验中观察到的晶体的特征吗?”学生回答后,继续引导:“很好,晶体是有序排列的,这就像我们整齐的队伍。

教科版六年级下册科学《同步指导》参考答案

教科版六年级下册科学《同步指导》参考答案

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教科版)六年级下册科学《同步指导训练与检测》参考答案班级:___________姓名:___________第一单元微小世界1-1放大镜科学概念:1.放大镜具有放大物体图像的功能,用放大镜观察物体能看到更多的细节。

2.放大镜广泛应用在人们生活生产的许多方面。

3.放大镜镜片的特点是透明和中间较厚、边缘较薄。

一、填空。

1.放大镜是(凸透镜),凸透镜具有(放大物体图像)的功能,用放大镜观察物体能看到(更多的细节)。

2.(放大镜)能把物体的图像(放大),显现人的肉眼看不清的(细微之处),使我们获得更多的(信息)。

放大镜被广泛应用在人们生活生产的许多方面。

3.放大镜镜片的特点是(透明)和(中间较厚、边缘薄)。

只要具有放大镜片透明、中间较厚的结构的器皿(比如加满水后的烧杯、烧瓶)等,就具有同样的(放大)功能。

4.放大镜的正确使用方法有(移动放大镜)和(移动被观察的物体)。

放大镜的放大倍数和(镜片的直径大小)没有关系,和(镜片的凸度)有关,放大镜的(凸度越大,放大倍数也越大)。

5.人类最早使用的凸透镜就是用(透明水晶)琢磨而成。

在13世纪,英国一位主教格罗斯泰斯特最早提出放大装置的应用,他的学生(培根)根据他的建议,设计并制造出了能增进视力的(眼镜)。

二、判断。

1.放大镜是牛顿发明的。

(×)2.放大镜是一种中间凹、四周凸的玻璃制品。

(×)3.放大镜具有放大物体图像的功能,让我们观察物体能看到更多的细节。

(√)4.科学家用放大镜观察细胞。

(×)5.眼镜是英国人培根发明的。

(√)三、选择。

1.凸透镜是( A )并且透明的镜片。

A.中间厚边缘薄B.中间薄边缘厚C.一样厚2.下列物体中,运用到放大镜的是( C )。

A.穿衣镜B.天平C.眼镜3用放大镜观察电视机屏幕,发现它们由许多( B )构成。

A.圆片B.小点C.方块4.放大镜发明了( A )年。

A.1000 多B.100多C.不确定5.最早使用的透镜是用( C )磨成。

教科版六年级下册科学第(1-4)单元知识要点

教科版六年级下册科学第(1-4)单元知识要点

知识要点第一单元微小世界1、放大镜1、放大镜镜片的特点是:中间厚、边缘薄、透明。

放大镜也叫(凸透镜)。

凸透镜具有放大物体(图像)的功能;凸透镜镜片的(凸度)越大,放大的倍数越大;凸透镜镜片的(凸度)越小,放大的倍数越小。

由此推断:球形的透明体放大的倍数(最大)。

2、放大镜是人们常用的观察工具之一。

用放大镜观察物体时,不仅能放大物体的(图像),还能看到物体的更多(细节)。

3、通过透镜看到的面积或区域叫做透镜的(视野)。

4、用放大镜观察物体的方法:一是(人眼)、(观察对象)不动,只是(放大镜)在人眼和物体之间移动,直至图像大而清晰;二是(人眼)、(放大镜)不动,只是(观察对象)移动,直至图像大而清晰。

5、凡是和放大镜片具有同样特点的器物,都具有(放大物体图像)的功能。

6、倍数大的放大镜,看到的物体图像变(大)了,但是看到的视野却变(小)了;反之,倍数小的放大镜,看到的物体图像变(小)了,但是看到的视野却变(大)了。

7、(培根)设计并制造了能增进视力的眼镜。

8、计算机和电视屏幕的图像在放大镜下看,它是由(红)、(蓝)、(绿)三种颜色的(小圆点)组成。

9、人的最高视力也只能看清楚(1/5)毫米大小的微小物体。

10、什么样的放大镜放大倍数大?中间越厚,周围越薄;透明球体的放大倍数最大。

2、放大镜下的昆虫世界1、在放大镜下蝴蝶的翅膀都由许多彩色的(小鳞片)组成,这些其实是(扁平的细毛)。

2、蝇的眼睛是(复眼),由许多(小眼)组成。

3、蟋蟀的“耳朵”在足的(内)侧。

不同的昆虫的触角形状(不同),研究表明昆虫头上的触角就是它们的(鼻子)。

它们嗅觉很(灵敏)。

4、蚜虫喜欢吸食嫩枝上的(汁液),蚜虫的大小如(针眼)。

蚜虫的天敌是(草蛉)。

5、昆虫的身体分为(头)、(胸)、(腹)三部分,头上有有一对(触角),胸部长有(三对足)。

3、放大镜下的晶体1、(白糖)、(食盐)、(碱面)、(味精)的颗粒都是有规则(几何外形)的固体,人们把这样的固体物质叫做(晶体)。

《放大镜下的晶体》科学教学反思

《放大镜下的晶体》科学教学反思

《放大镜下的晶体》科学教学反思科学教学反思课题:《放大镜下的晶体》教学目标:1. 了解晶体的形状、属性和特点;2. 掌握用放大镜观察晶体的方法和技巧;3. 发展学生观察、实验和探究的能力。

教学过程:本次课程我采用了探究式学习的方法,让学生通过观察和实验,自己发现晶体的特点和属性。

以下是我对本节课教学过程中的反思和改进意见:1. 学生预习不够充分在上课前布置了晶体的预习作业,但是发现有一部分学生对晶体的基本概念和形状了解不深入。

这导致了他们在实验过程中对晶体的观察和描述不准确。

为了解决这个问题,我在下节课之前将加强预习环节,让学生事先了解晶体的相关知识。

2. 实验操作不规范在实验中,学生在使用放大镜观察晶体的过程中,有的学生握持不稳,放大镜晃动,影响了观察效果。

有的学生在观察时没有调节放大镜的焦距,导致画面模糊。

为了解决这个问题,我会在下节课中加强实验操作的指导和技巧,让学生掌握正确的观察方法。

3. 学生实验记录不完整在实验记录环节,有的学生只简单地写下了实验步骤和结果,而没有总结和归纳。

为了鼓励学生更好地记录实验过程和思考,我会在下节课中设立一个实验报告的格式,要求学生将实验过程、结果和结论都写清楚,并加上一些思考和总结。

4. 学生合作学习意识不强在本节课中我设置了小组合作学习的环节,让学生共同观察和讨论。

但是我发现有的学生在小组中依赖别人,没有积极主动参与讨论,导致了学习效果不佳。

为了解决这个问题,我会在下节课中设定一些小组任务,要求每个学生都做出贡献,并加强合作学习技巧的培养。

综上所述,本次课程的教学效果一般。

通过此次反思,我将进一步优化教学过程,加强学生的预习和实验操作,培养学生的观察和探究能力,提高课程的教学质量。

实验观察晶体的颜色——《放大镜下的晶体》教案

实验观察晶体的颜色——《放大镜下的晶体》教案

实验观察晶体的颜色——《放大镜下的晶体》教案教案晶体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无处不在,比如糖果、盐等都是晶体。

晶体的美丽和神秘,一直吸引着人们的眼球。

那么,在化学实验中,我们如何观察晶体的颜色呢?一、实验背景晶体是分子的有序排列,具有制定的外形和晶面。

由于其分子排列的有序性,使得晶体具有多种颜色。

观察晶体的颜色可以了解晶体的成分和导致颜色的原因。

二、实验目的通过观察晶体的颜色,了解晶体的成分和颜色产生的原因。

三、实验内容1、实验器材:显微镜、玻璃板、滤纸、笔。

2、实验步骤:将晶体放在玻璃板上,用显微镜观察晶体的颜色并记录。

然后用滤纸擦净晶体,再次观察晶体的颜色,并记录。

反复观察多次,记录晶体的颜色变化。

分析颜色变化的原因和晶体的成分。

四、实验结果和分析在实验过程中,我们观察到晶体的颜色在不同的条件下会有所变化。

我们观察到晶体在干燥的情况下,颜色通常会比较深。

这是因为晶体在干燥的情况下会更加透明,从而更能吸收光线。

因此,干燥的晶体颜色会比较深。

我们观察到晶体在潮湿的情况下,颜色通常会比较浅。

这是因为潮湿的晶体表面会受到水分子的包围,使得其中的颜色分子无法充分吸收光线。

因此,潮湿的晶体颜色会比较浅。

接着,我们还发现,晶体的颜色还会因其化学成分而异。

比如,硫酸铜晶体通常呈现出蓝色,这是因为其中的铜离子与水的配合物吸收了红光和黄光,使得蓝色的光线透过。

而氯化钠晶体通常呈现出无色或白色,这是因为其分子吸收的光线与人眼无法感知的光谱一致。

我们还观察到了晶体颜色中的光学现象。

在显微镜下,当光线穿过晶体的表面时,会经历反射、折射、色散等现象,从而呈现出绚丽多彩的光芒。

观察晶体的颜色可以了解晶体的成分和导致颜色的原因,同时还可以欣赏到晶体的美丽和神秘。

五、实验总结通过观察晶体的颜色,我们了解到了晶体在不同条件下的颜色变化以及其中的化学机制。

这不仅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化学知识,还增强了我们对晶体美丽和神秘的认知。

希望在以后的实验中,我们可以更加深入地了解晶体,探索其中的更多奥秘。

小学科学教科版六年级下册第一单元 微小世界3.放大镜下的晶体-章节测试习题

小学科学教科版六年级下册第一单元 微小世界3.放大镜下的晶体-章节测试习题

章节测试题1.【答题】()是雪花的晶体形状。

A.立方体B.六边形C.三角形【答案】B【分析】本题考查晶体的形状。

【解答】雪花是六边形的晶体形状。

2.【答题】下列物质中不属于晶体的是()。

A.黄铜矿B.玻璃C.碱面【答案】B【分析】本题考查晶体的概念。

【解答】玻璃不是晶体,晶体都有自己独特的、称对称性的形状。

非晶体由于分子、原子的排列不规则,吸收热量是,将会变形状,这叫非晶体。

玻璃是非晶体。

3.【答题】在显微镜下观察,花岗岩是由()三种晶体构成。

A.石英、长石、云母B.石英、黄铜矿、云母C.石英、长石、黄铜矿【答案】A【分析】本题考查花岗岩的构成。

【解答】花岗石是由石英、长石、云母构成的。

4.【答题】下列有关晶体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A.自然界中的很多固体都是晶体B.晶体的形状很有规则C.晶体都是晶莹透亮的物体【答案】C【分析】本题考查晶体的概念。

【解答】金属晶体都不是透明。

5.【答题】像食盐、味精这样具有规则几何外形的固体物质叫做______。

【答案】晶体【分析】本题考查晶体的概念。

【解答】有规则几何外形的固体,人们把这样的固体物质叫晶体。

6.【答题】晶体的形状多种多样,但都有______的形状。

【答案】规则【分析】本题考查晶体的概念【解答】有规则几何外形的固体,人们把这样的固体物质叫晶体。

7.【答题】晶体可以是固体物质,也可以是液体或气体物质。

()【答案】×【分析】本题考查晶体的概念。

【解答】有规则几何外形的固体,人们把这样的固体物质叫晶体。

8.【答题】我们身边常见的透明的固体物质都是晶体。

()【答案】×【分析】本题考查晶体的概念。

【解答】金属晶体都不是透明的,9.【答题】冬天窗户上的冰花和天上飘下的雪是水的晶体。

()【答案】✓【分析】本题考查晶体的性质。

【解答】冰花和雪花都是晶体。

冰花是空气中水蒸气遇冷凝华成的小冰晶,雪花是水晶体,有固定的熔点。

10.【题文】自然界中的晶体有哪些来源?【答案】自然界中形成晶体的情况有海水蒸发结晶和火山岩浆冷却后形成矿物晶体。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 合作学习二:制作晶体
制作一些浓的食盐、食用碱 或味精的溶液,用滴管滴几 滴在玻璃片上,待水分自然 蒸发后,用放大镜观察它们 在玻璃片上留下的痕迹,看 看是什么样的?
白糖的晶体
味精的晶体
拓展活动:制作一个大的晶体
用一个大的玻璃杯,制作一杯浓食 盐水溶液。将这杯溶液过滤,注入 一个清洁的玻璃杯内。在杯中悬吊 一根细线,细线下端栓上一小块食 盐晶体,并浸泡在溶液中,静置数 天。在玻璃杯底会首先出现第一批 晶体,滤去溶液中残留的晶体,继 续把悬在细线上的晶体浸入过滤后 的溶液中,晶体会缓慢地生长。如 果在杯中继续倒入食盐溶液,则晶 体的增长会持续几周甚至几个月。
判 断
1、自然界中大部分固体物质都是晶体或由
晶体组成。( √ ) 样。(√ )
2、一般来说同种物质的颗粒形状都大致一 3、自然界中的晶体都是有一定的规则。(√ )
4、有的晶体很大,有的晶体很小。(√ )
5、玻璃、琥珀和珍珠是晶体.( )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
6、只有借助放大镜、显微镜,我们才 能看到晶体的样子( )
方法:用放大镜仔细观察食盐、白糖、味精的形状, 在活动手册上画出放大镜下它们的形状。
味精
•导学提示二
任务 1、什么叫晶体?在放大镜下观察的到晶体形状 是怎样的呢? 2、怎样制作食盐晶体? 方法: 1、阅读教材,仔细观察图片上各种物质的晶体 形状。 2、制作食盐晶体并用放大镜观察。
•什么叫晶体?
• 食盐、白糖、碱面、味精 的颗粒都是(有规则几 何外形的)(固体), 人们把这样的固体物质叫 做晶体。
• 自然界中的大 部分固体物质 都是晶体或由 晶体组成。晶 体的形状多种 多样,但都很 有规则。有的 是立方体,有 的像金字塔, 有的像一簇簇 的针……有的 晶体较大,肉 眼可见,有的 较小,要在放 大镜或显微镜 下才能看见。
•家庭实验——制作树枝结晶
•家庭实验——研究缎带结晶体
• 在制作完成树枝结晶体之后, 我们还可以继续进行更好玩的 科学实验--制作缎带结晶体 ,让我们按照下面的步骤展开 实验吧!
• 阅读资料
我们吃的盐是氯化钠的结晶,味精是谷氨 酸钠的结晶,冬天窗户玻璃上的冰花和天 上飘下的雪花,是水的结晶。厨房中常见 的砂糖、碱是晶体,每个人身上的牙齿、 骨骼是晶体,工业中的矿物岩石是晶体, 日常见到的各种金属及合金制品也属晶体 ,就连地上的泥土砂石都是晶体。我们身 边的固体物质中,除了常被我们误以为是 晶体的玻璃、松香、琥珀、珍珠等之外, 几乎都是晶体。晶体离我们并不遥远,它 就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
×
7、花岗岩中的矿物晶体主要有长石、 云母、石英等三种( √ )
8、玻璃是由晶体集合而成的( )
×
1-3 放大镜下的晶体
1、(食盐 )、(白糖 )、( 碱面 )、( 味精 )的颗粒 都是有( 规则几何 )外形的固体,人们把这样的固体物
质叫做(晶体)。
2、自然界中的大部分固体物质都是( 晶体)或由( 晶体 )
组合而成。晶体的形状( ),但都很有(规则 )。 多种多样
有的是( 立方体 ),有的像(金字塔 ),的像一簇簇 的( 针 )。 3、晶体的形状多种多样,但都很有(规则 )。制造晶 体的方法有(减少水分 )、( 降低温度 )。
“我们身边不仅有精彩纷呈的 昆虫世界,还有一个种类繁多 的物质世界”。
• 我们注意过各种各样物质的结构吗?
• 如果用放大镜观察身边的物质,我们 能发现什么呢?
各种各样造型的雪花
∮1-3 放大镜下 的晶体
导学提示一
我们在放大镜下观察到的食盐、白糖、碱面、味精的颗粒分别 是什么样的?我们有什么惊人的发现?同种物质的颗粒形状都 大致一样吗?
许多岩石是 由矿物晶体 集合而成。 这是显微镜 下花岗岩中 的长石、云 母、石英等 矿物的晶体 。
蔷薇辉石
硫酸铜晶体
金刚石
石英
是不是工厂用机器将它们切碎成这样 的形状呢?晶体是是怎么形成的?
其实自然界中有的晶体从溶 液中诞生,如海水蒸发得到盐 的结晶。有的晶体是在一定的 压强和温度下形成的,如火山 喷发岩浆冷却后形成矿物的晶 体。我们可以尝试着用蒸发水 分的方法来制作盐的晶体。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