毛舞花姜花器官的发生与发育
园艺植物花器官的形成与发育

第3章 第3节
花芽分化机理及主要学说
➢ 春化作用学说; ➢ 营养物质论——碳氮比(C/N)学说; ➢ 内源激素平衡学说; ➢ 养分分配方向假说; ➢ 基因启动假说; ➢ 临界节位假说;
第3章 第3节
春化作用学说
✓ 多年生木本园艺植物花芽分化过程:
一般均有以下过程:
叶芽
生长点凸起
萼片原基
雌蕊原基
雄蕊原基
花瓣原基
第3章 第3节
➢ 仁果类分为:
1.叶芽期; 2.花序分化期 ;3.花蕾形成期; 4.萼片形成期;5.花瓣形成期;6.雄蕊形成期; 7.雌蕊形成期
➢ 核果类只没有花序原基形成期; 多数植物花芽分化初期的共同特点是:
第3章 第3节
第3章 第3节
第3章 第3节
✓ 两年生园艺植物花芽分化过程(甘蓝)
➢ 生长点(锥)的开始膨大,营养状态; ➢ 生长点继续膨大,产生中心突起,花蕾分生组织; ➢ 生长点周围形成圆突群; ➢ 花蕾雏形产生,花柄开始伸长; ➢ 花柄继续伸长,花萼和侧芽开始分化。
第3章 第3节
第3章 第3节
生长点肥大高起略呈半球体状态,从而与叶芽区别开来,从组 织形态上改变了发育方向。
第3章 第3节
花芽分化过程的形态模式图
第3章 第3节
第3章 第3节
花芽分化类型和时期
类型 • 夏秋分化型(苹果); • 冬春分化型(柑桔); • 当年一次分化、一次开花型(菊花); • 多次分化型(茉莉); • 不定期分化型(百日草)。
择性。
第3章 第3节
第3章 第3节
第3章 第3节
花的性别
植物繁殖器官学了解植物的花果与种子的形成过程

植物繁殖器官学了解植物的花果与种子的形成过程植物繁殖器官学是生物学中的一个重要分支,研究植物的繁殖器官,包括花、果实和种子等的形成过程。
植物的繁殖过程是保证物种延续的关键,了解植物的花果与种子的形成过程对于研究植物繁殖、生育力以及种群生态学都具有重要意义。
一、花的形成过程花是植物繁殖器官中最重要的部分之一。
花是由茎的顶部发育而来,其形成主要经历芽、花序和花的发育三个阶段。
首先,花的形成始于植物茎顶端的侧芽。
这些芽经过分化和发育,逐渐形成原始的花器。
原始的花器中包括花被、雄蕊和雌蕊等结构。
具体来说,花被由花萼和花瓣组成,花被的主要功能是吸引传粉媒介。
雄蕊是花的雄性生殖器官,产生和释放花粉。
而雌蕊则是花的雌性生殖器官,包括子房、花柱和柱头。
其次,花序是花的一种特殊形态,是多个花芽在茎茂密排列而成。
花序的形式多种多样,常见的有顶生花序和腋生花序等。
花序的形成与植物生长环境和内部调控因素密切相关。
最后,花的发育是花芽进一步增大和变形的过程。
花的发育过程包括花被的分化、雄蕊和雌蕊的发育以及花粉的形成等。
花的发育过程通常受内部基因和外界环境等因素的调控。
二、果实的形成过程果实是植物的主要繁殖器官之一,其形成过程包括授粉、受精和胚胎发育等几个重要步骤。
首先,授粉是花粉颗粒传递到花的雌蕊中的过程。
花粉通常由传粉媒介(如昆虫、风等)携带到其他植物的雌蕊上,落在柱头上。
柱头具有胶质,使花粉颗粒能够黏附并悬挂在柱头表面。
其次,受精是指花粉颗粒与雌蕊中的胚珠结合并发生核融合的过程。
受精后,花粉管向胚珠伸长,将精子输送到胚珠中,使卵细胞受精。
受精成功后,卵细胞形成了受精卵。
最后,胚胎发育是指受精卵在胚珠中逐渐发育成为胚芽的过程。
胚胎发育经历了一系列的细胞分裂和器官形成的阶段,最终形成胚芽、胚乳、子叶和胚轴等结构。
三、种子的形成过程种子是植物繁殖的最终产物,也是植物生命力的重要体现。
种子的形成过程包括胚胎发育和种皮发育两个主要阶段。
水稻花器官发育及其调控机理研究

水稻花器官发育及其调控机理研究水稻作为世界上最主要的粮食作物之一,是数亿人民的主要食源之一。
因此,研究水稻的生长发育及其调控机理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在水稻的生长发育过程中,花器官的发育以及其调控机理被广泛研究。
水稻的花器官发育是指水稻的花粉、花药以及子房发育过程。
而花粉发育是水稻花器官发育的一个重要部分。
花粉发育是指从花药中分裂出来的花粉母细胞在发育过程中,先后形成四个小花粉囊的过程。
花药发育是指花芽生长到花期,花蕊成熟过程中,由几个不同的细胞类型分化形成的外壳,保护着花粉囊。
在花器官中,子房是由一个或多个胚珠形成的器官。
在子房内成熟的胚珠是经过授粉后,产生水稻籽粒的主要部分。
花器官发育的调控机理是建立在激素生物学、基因调控和环境适应等多个方面的基础上。
其中,激素是影响水稻花器官发育的重要信号分子。
在水稻花期的过程中,生长素和赤霉素是两种重要的激素。
生长素是调节花器官发育的重要激素,不仅对于花粉囊和花药的发育具有重要的作用,还能够影响子房和籽粒的生长和发育。
而赤霉素则是调节花药发育的关键激素,对于花药外壳和内部营养层的分化具有重要作用。
基因调控也是影响花器官发育的主要机制之一。
在水稻花器官发育过程中,很多基因表达受到调控,从而影响花器官的发育。
一些关键基因对于花粉和花药发育具有重要作用。
如PDI1是一个重要的花粉特异基因,对花粉成熟和花粉管的生长具有重要作用。
而MS1和MADS3则是两个重要的花药特异基因,对花药外壳和内部结构的分化具有重要作用。
此外,在水稻的花器官发育过程中,一些基因家族如MADS-box基因家族和NAC基因家族等也具有重要的调控作用。
环境适应也是水稻花器官发育的重要机制之一。
水稻花器官发育一般受到温度、湿度、光照以及土壤养分等因素的影响。
例如,高温和低温会影响水稻的花粉生产和发育,并导致受粉率和籽粒产量的下降。
而光照则是调节水稻花药的发育的重要因素。
综上所述,水稻花器官发育及其调控机理是非常复杂的,需要多个层面的研究和探究才能获得更准确和深入的理解。
植物学 第08章生殖器官——花

离心皮雌蕊群(apocarpous gynoecium):一朵花中有多数彼 此分离的单雌蕊。
复雌蕊(compound pistil):又名合心皮雌 蕊(syncarpous p-istil),一朵花中只有一个 雌蕊,但由2个或2个以上的心皮组成。
第二节 花芽分化
一、花芽分化时顶端分生组织的变化 生长锥 --> 半球状突起(花序原基)--> 花序轴 伸长 基部半球状突起(花原基分化)--> 花萼 原基分化(K)--> 花瓣(C)原基分化、 顶端 生长 --> 雄蕊原基分化(A)--> 雌蕊和心皮的 突起 --> 顶端生长 --> 两心皮愈合 --> 雌雄蕊 顶、边、居间生长、花瓣顶、边生长 --> 依次 居间生长 -->花芽生长 --> 开花
单性花(unisexual flower):仅有雄蕊或雌蕊的花。
无性花(neutral flower):花中既无雄蕊,又 无雌蕊的花。
(一)花柄和花托
1、花柄(花梗):着生 花的小枝,花后发育为果柄。
2、花托:花柄顶端膨大 的部分。
桃花解剖结构
花梗 (花柄)
桃花
仙客来
花梗顶端 略膨大、 着生花的 其它部分 的结构。
圆柱形 浅杯状 圆锥形
花托类型及子房位置
上位子房下位花
上位子房周位花 半下位子房周位花
上位子房下位花 下位子房上位花
壶状
杯状 壶状
花托类型
圆锥形花托
壶状花托
环状花托
花盘状花托
荷
玉
花
兰
花
花
托
托
桃 花 花 托
(二)花萼
概念:花的最外轮变态叶,由若干萼片(sepal)组 成,常呈绿色,不同植物的花萼形态大小、颜色不 同,构成花萼的萼片数目及其相互关系亦不同,是 植物种分类的依据之一,其结构与叶相似。
植物生殖器的诠释(医学学说之观察一)

植物生殖器的诠释(医学学说之观察一)植物生殖器的诠释(医学学说之观察一)植物生殖器是植物中负责繁殖的重要器官。
生殖器的功能是产生和释放花粉或卵子,从而实现植物的繁殖。
以下是一些植物生殖器的基本特点和作用。
雄蕊(stamen)雄蕊是植物生殖器中的雄性部分。
它通常由花药和花丝组成。
花药是雄蕊的顶部,内部含有花粉。
它们通过开裂或运动释放出花粉。
花丝是花药与花萼的连接部分,起到支撑花药的作用。
雌蕊(pistil)雌蕊是植物生殖器中的雌性部分。
它通常由子房、柱头和柱头柱面组成。
子房是雌蕊的底部,内部包含卵子。
柱头是子房顶部的延伸,具有粘性表面,用于接收花粉。
柱头柱面是柱头下方的部分,提供花粉管生长所需的营养物质。
花粉(pollen)花粉是植物生殖器的重要组成部分。
它由雄蕊中的花药产生。
每个花粉颗粒包含一个或多个。
花粉可以通过风、昆虫或其他载体传播到雌蕊中,与卵子结合从而实现受精过程。
授粉(pollination)授粉是指花粉传播到雌蕊的过程。
授粉可以通过风(风媒授粉)或由昆虫、鸟类等传播载体(动物媒授粉)进行。
授粉过程中,花粉与柱头接触,然后花粉管从柱头伸长到子房,将花粉输送到卵子。
受精(fertilization)受精是指花粉与卵子结合的过程。
当花粉与卵子结合后,形成受精卵。
受精卵将进一步发育成为种子,从而完成植物的繁殖过程。
以上是对植物生殖器的基本解释,它们在植物繁殖过程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理解植物生殖器的结构和功能有助于我们更好地理解植物的生殖过程。
花器官的形成及其生理

2) 提前或延迟授粉 提前或延迟授粉会降低与柱头的 识别反应
3) 染色体加倍法 有些双子叶植物如甜樱桃、矮牵牛 和梨属等植物,往往二倍体植株的自交不亲和。 但是人工加倍成四倍体,就会表现出自交的亲和 性。
4) 物理化学处理法 采用变温、辐射、植物生长物质 处理雌蕊组织等方法可打破不亲和性。
2、糖和脂类
3、蛋白质和氨基酸
花粉内部也含有丰富的蛋白质、酶和游离的氨基酸。 其中蛋白质含量约为7%~30%。花粉中含有组成蛋 白质的全部种类的氨基酸 ,花粉中淀粉酶、蔗糖酶、 果胶酶、脂肪酶、蛋白酶等水解酶的含量特别高 。
4、矿质元素
花粉含有各种各样的矿质元素,包括大量元素P、Ca、 K、Mg、S和微量元素Mn、Cu、Fe、Zn、Cl、Co、 Na、Ni、Si等
叶旺长,使花芽的分化受阻;增施磷肥可增加花数,缺磷时则 抑制花芽分化。
5. 植物激素:细胞分裂素、脱落酸和乙烯可促进果树花芽的分
化。赤霉素则可抑制多种果树的花芽分化。生长素的作用较复 杂,低浓度的生长素对花芽的分化起促进作用,而高浓度则起 抑制作用。
二、 影响花性别分化的因素
1. 激素:IAA、Eth-雌花;GA-雄花 2. 无机养料:葫芦科植物:N促进雌花分化、K
一、花器官形成的外界条件
1. 光:一般植物在完成光周期诱导之后,光照时间越长,光照强
度越大,有机物合成越多,对成花越有利;反之,则花芽分化 受阻。
2. 温度:在一定范围内,植物花芽分化随温度升高而加快。 3. 水分:在雌雄蕊分化期和花粉母细胞减数分裂期对缺水特别敏
感。
4. 矿质元素:土壤中氮肥过少不能形成花芽,氮肥过多造成枝
姜科_闭鞘姜科植物繁育系统与传粉生物学的研究进展_高江云

植 物 分 类 学 报 43 (6): 574–585(2005)doi:10.1360/aps040074 Acta Phytotaxonomica Sinica ———————————2004-06-21收稿, 2005-08-29收修改稿。
基金项目: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30400055,30225007)(Supported by the National Natural Science Foundation of China (Grant Nos. 30400055, 30225007)。
* 通讯作者(Author for correspondence. E-mail: qjlixtbg@)。
闭鞘姜科植物繁育系统与传粉生物学的研究进展1, 2高江云 1任盘宇 1李庆军* 1(中国科学院西双版纳热带植物园 云南勐腊 666303) 2(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 北京 100039)Advances in the study of breeding system and pollinationbiology of gingers (Zingiberaceae and Costaceae)1, 2GAO Jiang-Yun 1REN Pan-Yu 1LI Qing-Jun * 1(Xishuangbanna Tropical Botanical Garden, the Chinese Academy of Sciences , Mengla, Yunnan 666303, China)2(Graduate School of the Chinese Academy of Sciences , Beijing 100039, China)Abstract In this paper we presented a review of the advances in the studies of breeding system and pollination biology of gingers. The Zingiberaceae is a large family of animal-pollinated pantropical monocotyledons with more than 1500 species in ca. 50 genera. There are many kinds of sexual variations occurring in the ginger family, such as gynodioecy, andromonoecy, flexistyly, protandry and self-incompatibility. Major pollinators include bees, hawkmoth, butterfly and birds, and different pollinators correspond with different morphological characteristics of flowers. Among the relatively few studies on the pollination biology, members of this family display some unique pollination mechanisms and breeding systems. Flexistyly, found in the genera of Amomum and Alpinia , is regarded as a unique behaviour mechanism that encourages outcrossing; a new self-pollination mechanism has been discovered in Caulokaempferia coenobialis , in which a film of pollen is transported from the anther by an oily emulsion that slides sideways along the flower’s style and into the individual’s own stigma. These studies and discoveries give us a better understanding on the diversity of pollination and breeding systems of gingers. For future research, we suggested that more studies should be carried out on the pollination and breeding systems of gingers in a wider range, and phylogenetic research should be conducted to understand the evolution of pollination and breeding system in Zingiberaceae, and for the flexistyly, more detailed studies should be done about this unique sexual polymorphism.Key words Zingiberaceae, Costaceae, breeding system, pollination biology, advance. 摘要 综述了姜科Zingiberaceae 植物繁育系统和传粉生物学方面的研究及其进展。
花器官发育概述

E基因的发现
通过调控 ABC 基因的表达,可以人为地操作 每轮花器官发育状态,但是,却无法使叶片转 变成花器官。由此可见,这些基因虽然对花器 官的发育至关重要,但是它们并不是营养器官 转化成花器官的充分条件。这预示着由营养器 官向花器官转变还有另一类花特征基因参与。
在寻找与 ABC 类基因相互作用的蛋白时发现 了这类 SEP 基因。酵母双杂交实验揭示出在花 分生组织中表达的一些 AG 家族基因,如 AGL2,AGL4 和 AGL9 就是这类基因。它们 先于 B 和 C类基因表达。
糖类(或蔗糖)途径 Carbohydrate or Sucrose Pathway
赤霉素途径 Gibberellin Pathway
同源异型 Homeosis
是指分生组织系列产物中一类成员转变为该系 列中形态或性质不同的另一类成员。
决定花器官发育的同源异型基因是在花的同源异型突变体 中发现的,这类基因常常不是编码酶类,而是编码一些决 定花器官各部分发育的转录因子,从而在花的发育中起开 关的作用。
拟南芥中与 FBP11 同源的 D 功能基因是 AGL11(后 被 重 新 命 名 为 STK)。 FBP11 和 STK 都 属 于MADSbox 基因家族,和属于 C 类基因的 AG 亲缘关系较近, 有相似的基因表达模式。后来的研究表明,另 外 的 两 个 基 因 SHATTERPROOF1(SHP1) SHATTERPROOF2 (SHP2)也是 D 功能基因,它们和 AG、STK 互为冗余地控制着胚珠的发育。
虽然在 ag 单突变体中不能够产生正常的心皮和胚 珠,但是在排除了 A类基因 AP2 作用后,在 ap2 和 ag 的双突变体中仍能看到心皮状和胚珠状结构。 在 ap2 ag 的双突变体中,继续剔除 SHP1 或SHP2 后,这些心皮状结构也随之消失。3 个 D 类基因 STK、SHP1、SHP2 分别或同时突变,都能使胚 珠和种子发育受阻,部分胚珠转化成为叶状或心 皮状组织。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孔继君,李庆军(1中国科学院西双版纳热带植物园,云南勐腊666303)摘要:通过扫描电镜观察了毛舞花姜(Globba barthei Gagnep.)的花序及花器官的发生与发育。
3枚萼片原基首先于花顶连续发生,随后花顶的中心凹陷形成环状原基,环状原基进一步分化形成三枚花瓣—雄蕊共同原基,并在花顶的中心形成花杯。
共同原基分化形成花瓣和三枚内轮雄蕊,紧接着外轮雄蕊在花杯的顶点发生。
远轴的两枚内轮雄蕊延伸生长并相互融合形成了唇瓣,近轴的一枚形成了可育雄蕊;近轴的两枚外轮雄蕊发育形成了成熟花结构中的侧生退化雄蕊,而远轴的一枚缺失。
近轴的两枚外轮雄蕊原基起始的同时,3枚心皮原基也在中心花杯的内侧发生而后与外轮雄蕊相间排列。
对毛舞花姜花序的发生和发育的观察发现,在花序轴的头几片初级苞片中产生的是珠芽原基而非蝎尾状小花序原基,其形态特征类似于早期的蝎尾状小花序原基,由此推测珠芽很可能是蝎尾状小花序的变异。
关键词:毛舞花姜;姜科;花器官的发生与发育;雄蕊;珠芽原基中图分类号:Q944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0253-2700(2007)01-026-07KONG Ji-Jun,XIA Yong-Mei**,LI Qing-Jun(1Xishuangbanna Tropical Botanical Garden,Chinese A cademy of Sciences,Mengla666303,China)Inflorescence of Globba barthei is a thyrse.Primary bracts are initiated in a spiral phyllotactic pattern on the inflorescence apex.Cincinnus prim ordia are initiated in the axils of primary bracts.These promordia develop secondary bracts and floral primordia.The floral primordium continues to enlarge and produce a ring primordium.Sepals are initiated sequentially from the rounded corner of the primordium.The ring primordium separates three common primordium surround-ing a central cavity.The adaxial co mmon primordium is the first to separate.This primordium divides transversely and pro-duces petal and fertile stamen.The remaining two co mmon primordium transversely separate and produce respectively a petal and a petaloid.As the flower developing,the cavity of the floral cup becomes triangular.The angles of this triangle are the sites of outer androecial primordium.The abaxial androecia forms slightly earlier than the two adaxial ones,and then this primordium ceases growth soon.The two posterior primordia continue growth to produce the lateral petaloid staminodes. During this stage,gynoecia initiate from the floral cup and continue to fuse and develop into style and stigma.In addition, Initiation of the bulbil primordium is observed at base of inflorescence axis during the early floral development.The bulbil primordium initiates in the axil of primary bract.The evolutionary significance of six androecia is discussed.Globba barthei;Zingiberaceae;Inflorescence and flower development;Androecium;Bulbil primordium姜科(Zingiberaceae)是热带、亚热带的植物类群,全世界有53属、约1377种,其多样性中心云南植物研究2007,29(1):26~32Acta Botanica Yunnanica通讯作者:Author for correspondence;E-mail:xiaym@收稿日期:2006-04-28,2006-09-18接受发表作者简介:孔继君(1978-)女,硕士,主要从事植物花发育的研究,现工作单位:云南省林业科学院。
E-mail:lizzykong2004@基金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30225007)在南亚及东南亚地区(Burtt and Smith,1972; Larsen等,1998;吴德邻,1999)。
姜科植物的花在其结构和发育上都较为复杂(Schumann, 1904;Endress,1994),一朵发育正常的姜科植物的花一般包括五轮花部结构,分别是花萼、花冠、2枚侧生退化雄蕊、唇瓣和雄蕊、雌蕊(Kress等,2002)。
但是在姜科不同的族中,花器官各部的形态特征都有所不同。
因此花器官发生的研究在花部结构多样化程度很高的姜科中,可以作为非常有价值的分类证据。
花器官发生的研究为揭示各类群间的关系提供了重要的信息(Tucker,1992;Endress,1994;孙坤等,1998;蔡杰等,2003)。
根据雄蕊数目的不同,姜目被区分为具有5枚(偶6枚)雄蕊的芭蕉群(banana group);以及具有1枚雄蕊的姜群(ginger group)。
芭蕉群四科均具有5枚可育雄蕊,除蝎尾蕉科具有1枚退化雄蕊外,其余三科的第6枚雄蕊通常被认为缺失(Kress, 1990)。
姜群四科中,美人蕉科和竹芋科仅具有1枚发育的花粉囊(Kress,1990),竹芋科的外轮雄蕊形成了1或2枚花瓣状的退化雄蕊,内轮雄蕊形成了1枚可育雄蕊和2枚退化雄蕊(Kir-choff,1983;Kunze,1984);美人蕉科则具有3~4枚特化的侧生退化雄蕊(Kirchoff,1991);而闭鞘姜科具有1枚具花瓣状附属体的可育雄蕊,其余5枚退化雄蕊共同形成了唇瓣。
关于姜科6枚雄蕊的起源与演化,生态学家一直未能达成共识。
Lestiboudois(1829)最早提出了对于该问题的看法,他认为3枚内轮雄蕊,有2枚发育为唇瓣,1枚发育为可育雄蕊;3枚外轮雄蕊,2枚发育为花瓣状的侧生退化雄蕊,另一枚在2枚内轮雄蕊之间起始,但是对于唇瓣的形成并没有显著的贡献,而是起始不久后就停止了生长,最终在发育过程中消失。
Rao等(1954)也认为姜科植物远轴面的2枚内轮雄蕊发育为唇瓣,其远轴面的1枚外轮雄蕊却完全被抑制。
Eichler(1884)、Schachner(1924)、Kirchoff(1997, 1998)等都赞成这种观点。
Costerus(1915)在对姜科的Burbidgea、Curcuma、Amomum、Hornsted-tia、Hedychium、Kaempferia、Alpinia7个属的维管束进行研究时发现,唇瓣中间的维管束是1枚外轮雄蕊,因此他认为唇瓣是由2枚内轮雄蕊和1枚外轮雄蕊发育而来。
Schumann(1904)则认为姜科植物中唇瓣2裂的属(如姜花属、山奈属),其唇瓣源自2枚内轮雄蕊;而唇瓣不分裂的属(如砂仁属、山姜属),其唇瓣源自1枚外轮雄蕊。
Brown(1830)认为唇瓣起源于1枚外轮雄蕊,却没有说明其余5枚雄蕊各自的归属。
唐源江等(2002)对姜科山姜属(Alpinia)的小草寇(A.benryi)的花部维管束系统进行了解剖学研究,提出姜科植物的花萼既代表了3枚萼片,又包含了缺失的外轮雄蕊;唇瓣代表了两枚缺失的内轮雄蕊;而两枚腺体是隔膜变异结构的观点。
因此,对姜科植物的花器官发生的研究是十分必要的,目的是为解答姜科植物6枚雄蕊的起源与演化这个颇具争议的问题提供更多的依据。
舞花姜族(Globbeae)是姜科四族之一,包括4属,110种。
舞花姜属(G lobba)是舞花姜族中最大的一个属,有近100个种(Endress,1994;Larsen 等,1998),中国产5种以上(Wu,1996)。
毛舞花姜是舞花姜属植物,为多年生草本,产于我国云南南部海拔240~1000m的密林中,菲律宾、柬埔寨、老挝亦有分布。
株高30~60cm,全株被毛,自然条件下不结实,主要以珠芽进行繁殖。
对于舞花姜族植物的花发育的系统研究尚未见报道,因此本研究以毛舞花姜为材料,首次报道了其花序及花器官的发生与发育,丰富了舞花姜属植物花器官发生的资料,讨论了毛舞花姜6枚雄蕊的起源与演化,并为进一步深入探讨姜科植物的系统发育提供参考。
1材料与方法毛舞花姜不同发育阶段的幼嫩花序及花蕾分别于2003年和2004年的4~8月采自中国科学院西双版纳热带植物园苗圃之内。
采集的花序和花蕾通过复型法处理(Carpenter等, 1995)。
取不同时期花序及花蕾在解剖镜下剥去叶片,直至露出茎的顶端。
将硅橡胶(base)和催化剂(catalyst) (Coltene Ltp.PRESIDENT light body,Art.)以1∶1的比例混合后,涂于茎顶端的表面。
待硅橡胶凝固后将其从材料顶端取下,然后将形成的硅橡胶模子固定在硅橡胶(Coltene Ltp.PRESIDENT medium body,Art.No.466, S witzerland)底座上。
在模子中灌入等量混匀的环氧树脂(epoxy)和催化剂(catalyst)(Devcon Ltp2—Ton Epoxy, Ireland),树脂在模子中停留12h以上,待其凝固之后,721期孔继君等:毛舞花姜花器官的发生与发育将其小心拔出形成复型(replic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