寒食寄京师诸弟
寒食寄京师诸弟原文

寒食寄京师诸弟原文(最新版)编制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核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批人:__________________编制单位:__________________编制时间:____年____月____日序言下载提示:该文档是本店铺精心编制而成的,希望大家下载后,能够帮助大家解决实际问题。
文档下载后可定制修改,请根据实际需要进行调整和使用,谢谢!并且,本店铺为大家提供各种类型的经典范文,如唐诗宋词、古文名句、古诗试题、古人列传、作文大全、小说阅读、散文阅读、励志名言、好词好句、其他范文等等,想了解不同范文格式和写法,敬请关注!Download tips: This document is carefully compiled by this editor.I hope that after you download it, it can help you solve practical problems. The document can be customized and modified after downloading, please adjust and use it according to actual needs, thank you!In addition, this shop provides you with various types of classic sample essays, such as Tang poems and Song poems, ancient famous sentences, ancient poetry test questions, ancient biographies, composition books, novel reading, prose reading, inspirational quotes, good words and good sentences, other sample essays, etc. Learn about the different formats and writing styles of sample essays, so stay tuned!寒食寄京师诸弟原文《寒食寄京师诸弟》作者为宋朝文学家韦应物。
古诗寒食寄京师诸弟翻译赏析

古诗寒食寄京师诸弟翻译赏析《寒食寄京师诸弟》作者为宋朝文学家韦应物。
其古诗全文如下:雨中禁火空斋冷,江上流莺独坐听。
把酒看花想诸弟,杜陵寒食草青青。
【前言】《寒食寄京师诸弟》是唐代诗人韦应物创作的一首七言绝句。
这首诗从环境写起,言“雨中”、“禁火”、“空斋”,极力渲染孤寂凄冷的氛围,思乡念亲之情已寓其中。
接下来写“听莺”、“把酒”、“看花”等活动,虽是赏心乐事,但思乡念亲之情始终无法排遣,以乐景写哀情。
末句写家乡杜陵芳草萋萋,以景结情,含蓄隽永。
【注释】⑴寒食:节令名,在清明前一天(一说前两天)。
相传起于晋文公悼念介子推,以介子推抱木焚死,就定于这天禁火寒食。
⑵空斋:空荡的书斋。
⑶流莺:鸣声婉转的黄莺。
⑷把酒:手执酒杯,谓饮酒。
⑸杜陵:位于西安南郊杜陵塬上,内有帝陵、王皇后陵及其他陪葬陵墓。
【翻译】雨中的寒食节更显得寒冷,我独自坐听江上黄莺的鸣叫。
端着酒杯赏花时又想起了杜陵家几个弟弟,寒食时,杜陵这一带已是野草青青了。
【鉴赏】韦应物诗集中收录寄诸弟诗近二十首,可以看出他是一个手足情深的诗人。
而正由于出自性情,发自胸臆,所以这首诗虽只是即景拈来,就事写出,却令人感到蕴含深厚,情意悠长。
就章法而言,这首诗看似平铺直叙,顺笔写来,而针线极其绵密。
诗的首句从近处着笔,实写客中寒食的景色;末句从远方落想,遥念故园寒食的景色。
这一起一收,首尾呼应,紧扣诗题。
中间两句,一句暗示独坐异乡,一句明写想念诸弟,上下绾合,承接自然。
两句中,一个“独”字、一个“想”字,对全篇有穿针引线的妙用。
第二句的“独”字,既是上句“空”字的延伸,又是下句“想”字的伏笔;而第三句的“想”字,既由上句“独”字生发,又统辖下句,直贯到篇末,说明杜陵青草之思是由人及物,由想诸弟而联想及之。
从整首诗看,它是句句相承,暗中钩连,一气流转,浑然成章的。
当然,宾虽然不能无主,而主也不能无宾。
这首诗的第三句又有赖于上两句和的烘托。
这首诗的一、二两句,看来不过如实写出身边景、眼前事,但也含有许多层次和曲折。
韦应物《寒食寄京师诸弟》赏析

引导语:韦应物诗集中收录寄诸弟诗近二十首,可以看出他是一个手足情深的诗人。
下面我们一起来赏析一下韦应物的作品:《寒食寄京师诸弟》「寒食寄京师诸弟」韦应物雨中禁火空斋冷,江上流莺独坐听。
把酒看花想诸弟,杜陵寒食草青青。
赏析韦应物诗集中收录寄诸弟诗近二十首,可以看出他是一个手足情深的诗人。
而正由于出自性情,发自胸臆,所以这首诗虽只是即景拈来,就事写出,却令人感到蕴含深厚,情意悠长。
就章法而言,这首诗看似平铺直叙,顺笔写来,而针线极其绵密。
诗的首句从近处着笔,实写客中寒食的景色;末句从远方落想,遥念故园寒食的景色。
这一起一收,首尾照应,紧扣诗题。
中间两句,一句暗示独坐异乡,一句明写想念诸弟,上下绾合,承接自然。
两句中,一个“独〞字、一个“想〞字,对全篇有穿针引线的妙用。
第二句的“独〞字,既是上句“空〞字的延伸,又是下句“想〞字的伏笔;而第三句的“想〞字,既由上句“独〞字生发,又统辖下句,直贯到篇末,说明杜陵青草之思是由人及物,由想诸弟而联想及之。
从整首诗看,它是句句相承,暗中钩连,一气流转,浑然成章的。
当然,宾虽然不能无主,而主也不能无宾。
这首诗的第三句又有赖于上两句和下一句的衬托。
这首诗的一、二两句,看来不过如实写出身边景、眼前事,但也含有许多层次和曲折。
第一句所写景象,寒食禁火,万户无烟,本来已经够萧索的了,更逢阴雨,又在空斋,再加气候与心情的双重清冷,这样一层加一层地写足了环境气氛。
第二句同样有多层意思,“江上〞是一层,“流莺〞是一层,“坐听〞是一层,而“独坐〞又是一层。
这句,本是随换句而换景,既对春江,又听流莺,一变上句所写的萧索景象,但在本句中却用一个“独〞字又折转回来,在多层次中更显示了曲折。
两句合起来,对第三句中表达的“想诸弟〞之情起了层层烘染、反复衬托的作用。
至于紧接在第三句后的结尾一句,把诗笔宕开,寄想象于故园的寒食景色,就更收衬托之妙,进一步托出了“想诸弟〞之情,使人更感到情深意远。
《寒食寄京师诸弟》诗词注释鉴赏及译文赏析

《寒食寄京师诸弟》诗词注释鉴赏及译文赏析《寒食寄京师诸弟》是由韦应物所创作的,全诗句句相承,首尾呼应,一气流转,浑然成章。
下面就是小编给大家带来的《寒食寄京师诸弟》的鉴赏,希望能帮助到大家!《寒食寄京师诸弟》唐代:韦应物雨中禁火空斋冷,江上流莺独坐听。
把酒看花想诸弟,杜陵寒食草青青。
《寒食寄京师诸弟》译文雨中的寒食节更显得寒冷,我独自坐听江上黄莺的鸣叫。
端着酒杯赏花时又想起了杜陵家几个弟弟,寒食时,杜陵这一带已是野草青青了。
《寒食寄京师诸弟》注释寒食:节令名,在清明前一天(一说前两天)。
相传起于晋文公悼念介子推,以介子推抱木焚死,就定于这天禁火寒食。
空斋:空荡的书斋。
流莺:鸣声婉转的黄莺。
把酒:手执酒杯,谓饮酒。
杜陵:位于西安南郊杜陵塬上,内有帝陵、王皇后陵及其他陪葬陵墓。
《寒食寄京师诸弟》创作背景这首诗写在唐德宗贞元二年(786年)或三年江州刺史任上。
当时诗人遇上了寒食节,孤独思乡之情更甚,于是便即兴写下了这首诗。
《寒食寄京师诸弟》赏析韦应物诗集中收录寄诸弟诗近二十首,可以看出他是一个手足情深的诗人。
而正由于出自性情,发自胸臆,所以这首诗虽只是即景拈来,就事写出,却令人感到蕴含深厚,情意悠长。
就章法而言,这首诗看似平铺直叙,顺笔写来,而针线极其绵密。
诗的首句从近处着笔,实写客中寒食的景色;末句从远方落想,遥念故园寒食的景色。
这一起一收,首尾呼应,紧扣诗题。
中间两句,一句暗示独坐异乡,一句明写想念诸弟,上下绾合,承接自然。
两句中,一个“独”字、一个“想”字,对全篇有穿针引线的妙用。
第二句的“独”字,既是上句“空”字的延伸,又是下句“想”字的伏笔;而第三句的“想”字,既由上句“独”字生发,又统辖下句,直贯到篇末,说明杜陵青草之思是由人及物,由想诸弟而联想及之。
从整首诗看,它是句句相承,暗中钩连,一气流转,浑然成章的。
当然,宾虽然不能无主,而主也不能无宾。
这首诗的第三句又有赖于上两句和下一句的烘托。
《寒食寄京师诸弟》韦应物描写寒食节日的古诗鉴赏

《寒食寄京师诸弟》韦应物描写寒食节日的古诗鉴赏韦应物(737~792),中国唐代诗人,汉族,长安(今陕西西安)人。
文昌右相韦待价曾孙,出身京兆韦氏逍遥公房所以接下来就让小编给大家分享一首关于诗人韦应物写的古诗鉴赏吧。
寒食寄京师诸弟唐代:韦应物雨中禁火空斋冷,江上流莺独坐听。
把酒看花想诸弟,杜陵寒食草青青。
译文雨中的寒食节更显得寒冷,我独自坐听江上黄莺的鸣叫。
端着酒杯赏花时又想起了杜陵家几个弟弟,寒食时,杜陵这一带已是野草青青了。
注释寒食:节令名,在清明前一天(一说前两天)。
相传起于晋文公悼念介子推,以介子推抱木焚死,就定于这天禁火寒食。
空斋:空荡的书斋。
流莺:鸣声婉转的黄莺。
把酒:手执酒杯,谓饮酒。
杜陵:位于西安南郊杜陵塬上,内有帝陵、王皇后陵及其他陪葬陵墓。
赏析韦应物诗集中收录寄诸弟诗近二十首,可以看出他是一个手足情深的诗人。
而正由于出自性情,发自胸臆,所以这首诗虽只是即景拈来,就事写出,却令人感到蕴含深厚,情意悠长。
就章法而言,这首诗看似平铺直叙,顺笔写来,而针线极其绵密。
诗的首句从近处着笔,实写客中寒食的景色;末句从远方落想,遥念故园寒食的景色。
这一起一收,首尾呼应,紧扣诗题。
中间两句,一句暗示独坐异乡,一句明写想念诸弟,上下绾合,承接自然。
两句中,一个“独”字、一个“想”字,对全篇有穿针引线的妙用。
第二句的“独”字,既是上句“空”字的延伸,又是下句“想”字的伏笔;而第三句的“想”字,既由上句“独”字生发,又统辖下句,直贯到篇末,说明杜陵青草之思是由人及物,由想诸弟而联想及之。
从整首诗看,它是句句相承,暗中钩连,一气流转,浑然成章的。
当然,宾虽然不能无主,而主也不能无宾。
这首诗的第三句又有赖于上两句和下一句的烘托。
这首诗的一、二两句,看来不过如实写出身边景、眼前事,但也含有许多层次和曲折。
第一句所写景象,寒食禁火,万户无烟,本来已经够萧索的了,更逢阴雨,又在空斋,再加气候与心情的双重清冷,这样一层加一层地写足了环境气氛。
韦应物《寒食寄京师诸弟》原文翻译注释解析

韦应物《寒食寄京师诸弟》原文翻译注释解析韦应物《寒食寄京师诸弟》原文翻译注释解析作品介绍《寒食寄京师诸弟》的作者是韦应物,被选入《全唐诗》的'第188卷。
原文寒食寄京师诸弟作者:唐·韦应物雨中禁火空斋冷,江上流莺独坐听。
把酒看花想诸弟,杜陵寒食草青青。
注释①寒食、禁火:即寒食节,亦称“禁烟节”、“冷节”、“百五节”。
在夏历冬至后一百零五日,清明节前一或二日。
在这一日,禁烟火,只吃冷食,所以叫做“寒食节”。
在后世的发展中逐渐增加了祭扫、踏青、秋千、蹴鞠、牵勾、斗卵等风俗。
寒食节前后绵延两千余年,曾被称为民间第一大祭日。
不少文人墨客都写过关于寒食节的诗文。
②杜陵:汉宣帝陵墓,在长安东南,为应物故乡。
作者介绍韦应物(737—792),中国唐代诗人。
京兆长安(今陕西西安)人。
15岁起以三卫郎为玄宗近侍,出入宫闱,扈从游幸。
安史之乱起,玄宗奔蜀,流落失职,始立志读书。
代宗广德至德宗贞元间,先后为洛阳丞、京兆府功曹参军、鄂县令、比部员外郎、滁州和江州刺史、左司郎中、苏州刺史。
公元791年(贞元七年)退职。
世称韦江州、韦左司或韦苏州。
韦应物是山水田园诗派著名诗人,后人每以“王孟韦柳”并称。
其诗以写田园风物著名,诗风恬淡高远,以善于写景和描写隐逸生活著称,涉及时政和民生疾苦之作,亦颇有佳篇。
作其品今传有10卷本《韦江州集》、两卷本《韦苏州诗集》、10卷本《韦苏州集》。
繁体对照卷188_48寒食寄京師諸弟韋應物雨中禁火空齋冷,江上流鶯獨坐聽。
把酒看花想諸弟,杜陵寒食草青青。
雨中禁火空斋冷,江上流莺独坐听《寒食寄京师诸弟》意思-赏析

雨中禁火空斋冷,江上流莺独坐听《寒食寄京师诸弟》意思|赏析雨中的寒食节更显得寒冷,我独自坐听江上黄莺的鸣叫。
端着酒杯赏花时又想起了杜陵家几个弟弟,寒食时,杜陵这一带已是野草青青了。
作者:佚名韦应物集中收录寄诸弟诗近二十首,可以看出他是一个手足情深的诗人。
而正由于出自性情,发自胸臆,所以这首诗虽只是即景拈来,就事写出,却令人感到蕴含深厚,情意悠长。
就章法而言,这首诗看似平铺直叙,顺笔写来,而针线极其绵密。
诗的首句从近处着笔,实写客中寒食的景色;末句从远方落想,遥念故园寒食的景色。
这一起一收,首尾呼应,紧扣诗题。
中间两句,一句暗示独坐异乡,一句明写想念诸弟,上下绾合,承接自然。
两句中,一个独字、一个想字,对全篇有穿针引线的妙用。
第二句的独字,既是上句空字的延伸,又是下句想字的伏笔;而第三句的想字,既由上句独字生发,又统辖下句,直贯到篇末,说明杜陵青草之思是由人及物,由想诸弟而联想及之。
从整首诗看,它是句句相承,暗中钩连,一气流转,浑然成章的。
当然,宾虽然不能无主,而主也不能无宾。
这首诗的第三句又有赖于上两句和下一句的烘托。
这首诗的一、二两句,看来不过如实写出身边景、眼前事,但也含有许多层次和曲折。
第一句所写景象,寒食禁火,万户无烟,本来已经够萧索的了,更逢阴雨,又在空斋,再加气候与心情的双重清冷,这样一层加一层地写足了环境气氛。
第二句同样有多层意思,江上是一层,流莺是一层,坐听是一层,而独坐又是一层。
这句,本是随换句而换景,既对春江,又听流莺,一变上句所写的萧索景象,但在本句中却用一个独字又折转回来,在多层次中更显示了曲折。
两句合起来,对第三句中表达的想诸弟之情起了层层烘染、反复衬托的作用。
至于紧接在第三句后的结尾一句,把诗笔宕开,寄想象于故园的寒食景色,就更收烘托之妙,进一步托出了想诸弟之情,使人更感到情深意远。
这首诗,运笔空灵,妙有含蓄,而主要得力于结尾一句。
这个结句,就本句说是景中见情,就全篇说是以景结情,收到藏深情于行间、见风韵于篇外的艺术效果。
寒食节诗词古诗

寒食节诗词古诗【1】寒食寄京师诸弟唐·韦应物雨中禁火空斋冷,江上流莺独坐听。
把酒看花想诸弟,杜陵寒食草青青。
公元786年诗人在江州刺史任遇上了寒食节,面对禁火空斋,思念诸弟,于是便即兴写下了这首诗。
寒食节禁火,恰逢下雨,空荡荡的斋舍更显清冷。
我独自坐在这里,听着江上的流莺啼叫。
举起酒杯赏花,又想起了远在京师的几个弟弟,这个时候,杜陵一带的青草应该已经长得青青翠翠了。
此诗中通过“雨”、“空”、“冷”、“独”等意象的描写,渲染出萧索、凄冷的气氛。
又以赏心乐事的“听莺”、“把酒”、“看花”,反衬诗人内心的孤独凄凉。
【2】寒食夜唐·韩偓恻恻轻寒剪剪风,杏花飘雪小桃红。
夜深斜搭秋千索,楼阁朦胧细雨中。
诗人在多年前的寒食节,曾与一位女子有过一段情缘,后来因各种原因彼此分开。
这首诗应是怀念那位女子而作。
寒食季节,乍暖还寒,寒风带着刺面的寒意,杏花如雪般飘落,桃花开得秾艳。
夜深了,庭院的秋千静静地悬在空中,周围的楼阁,在细雨朦胧中若隐若现。
这首诗借物烘托,意境朦胧,描写出一个景色浓艳,意境凄迷的夜晚,字里行间流露出既温馨又怅惘的情感,读后余味无穷。
【3】寒食城东即事唐·王维清溪一道穿桃李,演漾绿蒲涵白芷。
溪上人家凡几家,落花半落东流水。
蹴踘屡过飞鸟上,秋千竞出垂杨里。
少年分日作遨游,不用清明兼上巳。
蹴踘:同“蹴鞠”,即古代踢球的游戏。
这首诗,描写寒食节年轻人游玩的盛景,呈现出一幅幅生动活泼的画面,整个画面充溢着清新灵动的蓬勃朝气,使人感受到浓厚的早春气息。
一条清澈的溪水穿过桃李花丛,溪水中荡漾着翠绿的水草,涵映着白芷的清香。
溪流旁,坐落着几户人家,门前落花纷纷,随着溪水的东流飘散。
孩子们踢着皮球,球的高度频频超过飞鸟的轨迹,荡起的秋千在垂杨树间来回摆动。
年轻人在这样的时光里出游,无需等待清明或上巳这样的传统节日。
【4】寒食清·洪升七度逢寒食,何曾扫墓田。
他乡长儿女,故国隔山川。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 寒食节的具体日期,古俗 讲究在冬至节后的一百零 五天(在4月5日左右)。现 在山西大部分地区是在清 明节前一天过寒食节。
• 1)结合全诗分析首句中“冷”字的妙 处 • 2)杜陵寒食草青青”为历来文人传诵 之笔,试分析其在表情达意方面的特 色 (3分)(表达技巧+情感)
• [注]①杜陵:在京城长安附近,为诗人的 故乡。 • ②流莺:飞行不定的黄莺。
• 1)① “冷”字既写出了“禁火空 斋”而带来的环境的萧索清冷,又 和下文的“独坐”“想诸弟”相照 应(2分); ②表现出作者因离家 在外和思念故乡亲人而产生的孤独 寂寞,(2分)。
• 2)最后一句以景结情(1分, 答“情景交融”“融情于景” 等亦可得分),寄思念于故园 的寒食景色(1分),更烘托出 诗人到对诸弟、对故园的怀念 之情(1分),含蓄蕴藉,收到 言有尽而意无穷的艺术效果。
寒食寄京师诸弟韦应物
雨中禁火空斋冷, 江上流莺独坐听。 把酒看花想诸弟, 杜陵寒食草青青。
寒食寄京师诸弟
雨中禁火空斋冷, 江上流莺独坐听。 把酒看花想諸弟, 杜陵寒食草青青。
• 诗的首句从近处 着笔,实写客中 寒食的景色;末 句从远方落想, 遥念故园寒食的 景色。这一起一 收,首尾呼应, 紧扣诗题。
• 孟诗表达了诗人佳节思亲的伤感和 同情民间疾苦的情怀;韦诗抒发了 诗人离家在外的孤独之感和思念故 乡、亲人的一往深情 。
• 中间两句,一句暗示独坐异乡,一 句明写想念诸弟,上下绾合,承接 自然。两句中,一个“独”字、一 个“想”字,对全篇有穿针引线的 妙用。第二句的“独”字,既是上 句“空”字的延伸,又是下句“想” 字的伏笔;而第三句的“想”字, 既由上句“独”字生发,又统辖下 句,直贯到篇末,说明杜陵青草之 思是由人及物,由想诸弟而联想及
对比阅读
• 寒 食① • 孟云卿
• 寒食寄京师诸弟
•韦应物
• 二月江南花满枝, 雨中禁火空斋冷, • 他乡寒食远堪悲。 江上流莺独坐听 • 贫居往往无烟火, 把酒看花想弟, 杜陵寒食草青青。 • 不独明朝为子推。
24、两首诗所写内容都与“寒食”相关,但表达的情感却 不尽相同,请概述两首诗各表达了怎样的思想感情
韦应物(737~792),中国 唐代诗人。汉族,长安(今 陕西西安)人。今传有10卷 本《韦江州集》、两卷本 《韦苏州诗集》、10卷本 《韦苏州集》。散文仅存 一篇。因出任过苏州刺史, 世称“韦苏州”。诗风恬
淡高远,以善于写 景和描写隐逸生活 著称。自坐听江上黄莺的鸣叫。 • 端着酒杯赏花时又想起了杜陵家 几个弟弟, • 寒食时,杜陵这一带已是野草青 青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