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0年山东省高考试题语文卷(标准版,含答案详解及答题纸)
10年高考语文山东卷解析答案

10年高考语文山东卷解析答案语文试题参考答案及评分标准第Ⅰ卷(共36分)一、(l5分,每小题3分)1.A2.C3.B4.D5.A二、(9分,每小题3分)6.C7.B8.B五、(2分)16.(4分)示例一:菊花是一种栽培历史悠久,种类繁多,具有观赏价值、实用价值的花卉,是高雅不屈的象征,深得文人喜爱。
示倒二:菊花栽培历史悠久,种类繁多,具有观赏和实用价值,是高雅不屈的象征,深得文人喜爱。
(栽培历史分,种类分,价值分,象征或喜爱分,意思对即可。
每超出2字扣分。
)17.(4分)示例一:在黑暗里,书是烛火,读书使迷茫的心灵清醒明澈。
示倒二:在荒漠中,爱是绿洲,有爱使寂寞的旅程意趣盎然。
[来源:高考资源网]示例三:在忧烦时,音乐是伴侣,欣赏音乐使沉闷的时光有声有色。
(句式分,内容分。
句式错一处扣分,错两处即不给分;语意不连贯,酌情扣分。
)18(4分)(1)错误之处为①(分)、④(分)。
(2)把①改为“观点鲜明,逻辑清楚,格式正确,不超过8000字”。
(分)把④中的“敬启”去掉或把“敬启”改为“收”。
(分。
“收”加括号不给分。
)[来源:]22.(6分)答案一:祥子。
祥子是作者从正面侧面两个角度着力刻面的一个形象。
从正面,运用了动作、语言描写等手法(分);从侧面,用刘氏父女来衬托祥子(分),用“别的车夫”与祥子形成对比(或:_用“别的车夫”衬托祥子)(分)。
或答:首先,小说从正面运用动作、语言描写等手法塑造了祥子这一鲜明的人物形象(分);其次,用刘氏父女来衬托祥子(分);再次.还用“别的车夫”与祥子形成对比(或:用“别的车夫”衬托祥子)(分)。
(仅答“祥子是作者从正面侧面两个角度着力刻画的一个形象”给分。
)答案二:刘四爷。
首先,刘四爷是作者着墨最多的人物,小说从出身、阅历,肖像、动作、语言等多方面刻画了这个形象(分);其次,刘四爷是贯穿全文始终的角色,有了刘四爷才引出了人和车厂、虎妞、祥子等(分);再次,写祥子和其他车夫,都是为了突出刘四爷的性格(分)。
2010山东省高考语文试题及详细答案试题及答案

1、下列有关文学常识和名著阅读的表述,有错误的一项是A.《古诗十九首》最早见于南朝梁萧统的《文选》,代表了东汉末年文人五言诗的最高成就。
这些作品多表现夫妇、朋友间的离情别绪,士人的宦游失意之感,有的作品还发出了人生短暂的感叹。
B.哈姆莱特得知他的父亲被谋杀的真相,悲愤难抑,在发出“人类是多么了不得的杰作……宇宙的精华!万物的灵长”的赞叹后,明确表示不再对人类发生兴趣。
这说明莎士比亚对人文主义彻底绝望。
C.“凹晶馆联诗悲寂寞”一回中,月圆之夜,湘云、黛玉相约联诗。
二人越联越妙,渐入佳境,湘云出句“寒塘渡鹤影”,黛玉对出了“冷月葬花魂”。
这两句诗正是湘云、黛玉各自悲剧人生的写照与象征。
D.《论语?里仁》:“不患无位,患所以立。
不患莫己知,求为可知也。
”意思是说不愁没有职位,只愁没有任职的本领;不担心没有人知道自己,应该去追求足以使别人知道自己的本领。
这说明了自身能力才是最重要的。
2、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4分)A.具有自动化生产、智能识别和系统操控等功能的工业机器人,正成为国内不少装备制造企业提高生产效率,解决人力成本上涨的利器。
B.如何引导有运动天赋的青少年热爱并且投身于滑雪运动,从而培养这些青少年对滑雪运动的兴趣,是北京冬奥申委正在关注的问题。
C.要深化对南极地区海冰融化现象和南极上空大气运动过程的认识,就必须扩大科学考察区域,加强科研观测精度,改进实验设计方法。
D.各级各类学校应高度重视校园网络平台建设,着力培养一批熟悉网络技术、业务精湛的教师,以便扎实有效地开展网络教育教学工作。
3、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A.只有当促进艺术电影繁荣成为社会共识,从源头的创作方到末端的受众方的各环节都得到强有力的支持,艺术电影才能真正实现飞跃。
B.据说当年徽州男人大多外出经商,家中皆是妇孺及孩童,为了安全,徽州的古村落老宅子大多为高墙深院、重门窄窗的建筑。
C.工作之余,大家的闲谈话题脱不开子女教育、住房大小、职务升迁,也照样脱不开为饭菜咸淡、暖气冷热、物价高低吐槽发声。
年山东高考语文试题和答案

2010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山东卷)语文本试卷分第I卷和第II卷两部分,共8页。
满分150分。
考试用时150分钟。
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第I卷(共36分)一、(15分,每小题3分)1.下列词语中加点的字,读音全都正确的一组是A.钱别(jiàn)晦涩(huì)铁栅栏(zhà)浑身解数(xiè)B.扒手(pá)吱声(zī)和稀泥(hé)步履蹒跚(pán)C.蓄养(xù)寒噤(jìn)露马脚(lòu)扪心自问(mèn)D.顺遂(suí)什锦(shǐ)蒸馏水(liú)兵不血刃(xuè)2.下列各句中,没有错别字的一组是A.依稀澎涨戈壁滩云蒸霞蔚B.涵盖阴霾捉谜藏烘云托月C.贻误函道交际舞寥若晨星D.吆喝绪论擦边球名门旺族3、下列语句中,标点符号使用正确的一项是A.国庆节移至,一座“天安门模型”摆在广场上。
“天安门”前花团锦蔟,增添了浓浓的节日气氛,行人纷纷驻足观看,争相与“天安门”合影留念。
B.人活在世界上,必须处理好三个关系;人与自然的关系;人与人的关系,包括家庭关系;个人想想感情矛盾与平衡的关系。
处理得好,生活才能愉快。
C.朱熹49岁那年,上书建议朝延重修了白鹿洞书院,并亲自制订学规,提出:“博学之,审间之,灌思之,明辨之,笃行之”的治学方法。
D.艺术节期间,这个县将举办形式多样的文艺演出活动、科技下乡活动、内容独特的文物,浓情,美术,摄影展览,以及大规模的经贸活动。
4.下列语句中,加点的词语使用最恰当的一项是A.在浦东国际场边检大厅,有这样一位服务标兵,她无论出瑞哪里,脸上始终挂着一抹微笑,真诚、甜美、亲切,让人难以释怀。
B.这六位老人,年纪最小的也已82岁,都是参加过抗战的老兵。
如今,虽已是古稀之年,但他们都还精神矍铄,思路清晰,回忆起当年,感慨万千。
2010山东省高考语文试题及详细答案(必备资料)

1、阅读下文,完成22—26题。
(12分)治学(东汉)徐幹①昔之君子成德立行,身没而名不朽,其故何□?学也。
②学也者,所以疏神达思,怡情理性,圣人之上务也。
民之初载,其矇未知。
譬如宝在于玄室①,有所求而不见,白日照焉,则群物斯辩矣。
学者,心之白日也。
③学犹饰也,器不饰则无以为美观,人不学则无以有懿德。
有懿德,故可以经人伦;为美观,故可以供神明。
④夫听黄钟之声,然后知击缶之细;视衮龙之文,然后知被褐之陋;涉庠序之教,然后知不学之困。
故学者如登山焉,动而益高;如寤寐焉,久而愈足。
顾所由来,则杳然其远,以其难而懈之,误且非矣。
⑤倚立而思远,不如速行之必至也;矫首而徇飞,不如修翼之必获也;孤居而愿智,不如务学之必达也。
故君子心不苟愿,必以求学;身不苟动,必以从师;言不苟出,必以博闻。
⑥君子之于学也,其不懈,犹上天之动,犹日月之行,终身亹亹②,没而后已。
故虽有其才而无其志,亦不能兴其功也。
志者,学之帅也;才者,学之徒也。
学者不患才之不赡,而患志之不立。
是以为之者亿兆,而成之者无几,故君子必立其志。
【注】①玄室:暗室。
②亹亹:勤勉不倦的样子。
22、可填入第①段方框处的虚词是()(1分)A、兮B、哉C、夫D、矣23、第②段使用了比喻论证的手法,请结合该段内容加以分析。
(3分)24、对第④段画线句理解正确的一项是()(2分)A、治学不能因为目标过远而松懈。
B、人疏于学习,会犯错而招来批评。
C、治学要回顾走过的路,并加以总结。
D、人不能因为害怕困难而放松学习。
25、赏析第⑤段运用整句的表达效果。
(3分)26、分析第⑥段作者论述治学的思路。
(3分)2、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A.只有当促进艺术电影繁荣成为社会共识,从源头的创作方到末端的受众方的各环节都得到强有力的支持,艺术电影才能真正实现飞跃。
B.据说当年徽州男人大多外出经商,家中皆是妇孺及孩童,为了安全,徽州的古村落老宅子大多为高墙深院、重门窄窗的建筑。
C.工作之余,大家的闲谈话题脱不开子女教育、住房大小、职务升迁,也照样脱不开为饭菜咸淡、暖气冷热、物价高低吐槽发声。
2010年全国高考语文试题及答案-山东

2010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山东卷)语文试卷第Ⅰ卷(共36分)一、(15分,每小题3分)1.下列词语中加点的字,读音全都正确的一组是A 饯别(jiàn)晦涩(huì)铁栅栏(zhà)浑身解数(xiè)B 扒手(pá)吱声(zī)和稀泥(hé)步履蹒跚(pán)C 畜养(xù)寒噤(jìn)露马脚(lòu)扪心自问(mèn)D 顺遂(suí)什锦(shí)蒸馏水(liú)兵不血刃(xuè)【参考答案】 A【试题分析】B项,和huò稀泥,C项,扪mén心自问,D项,顺遂suì.注意B项吱声(zī)为方言词,C项露马脚(lòu)也是一个容易读错的字.【高考考点】识记现代汉语普通话常用字的字音.【易错提醒】“嚼舌头”易受方言影响判断不出错误.C项中的三个多音字也有一定的迷惑性.试题难度中等.【备考提示】注意常见多音字,形似字的读音.侧重两个方面:一是容易读错的字,包括形近而音不同的字和声旁已不代表读音的字;二是多音多义字,音随义移.对多音字的把握,掌握“音随意转”的原则,一要注意从词语含义上区别,如“栅”、“解”;二要注意从词性上区别,如“畜”;三要注意通过书面语与口头语的不同记忆,如“血”、“露”;四要注意记少不记多,像“吱”只有方言“吱声”中读bèng,记住这一处特殊读音既可;五要记住一些常考的字音,如“扪”.吃不准的情况下,可多考虑从词语具体意义以及词语的词性的角度入手解决问题.善用排除法和认定法.如果题干是全部不相同的,就把有两项相同的去掉;如果题干是与所给字的读音全部相同的,则去掉一个不同的一项;如果题干是读音全都正确,就去掉有一个错误的一项;如果题干是读音有错误的一组,就排除肯定无误的一项;如果按题目的要求直接可以认定的答案应该是最有把握的答案.【考点】识记现代汉语普通话的字音,能力层级为识记 A2.下列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组是A 依稀膨涨戈壁滩云蒸霞蔚B 涵盖阴霾捉谜藏烘云托月C 贻误甬道交谊舞寥若晨星D 吆喝绪论擦边球名门旺族【参考答案】C【试题分析】“膨胀”指物体的体积增大,泛指事物的扩大或增长,与水无关.“捉迷藏”蒙目相捉或寻找躲藏者的游戏,比喻言行故意使人难以捉摸,不是谜语,而是重点在于让人寻找.“名门望族”指高贵的、地位显要的家庭或有特权的家族,“望”指有声望,不是兴旺.【高考考点】识记并正确书写现代常用规范汉字.【易错提醒】“寥若晨星(稀少得如同清晨的星星)”如果不明白短语的意思容易判断为对.【备考提示】本题重点在于辨别容易混淆的同音字和形近字.如果怀疑某个是别字,可以写出几个同音字来比较,可以写出几个形似字来比较.通过分析形声字的形旁来推导这个字的含意,再放到这个词语中去判定是否相符.对于独体字或形声字中的形旁已失去表意功能的形声字可以通过分析词语的语法结构来确定它是不是别字,还可以通过对整个词语的理解,来寻找不合语境的别字. 3.下列语句中,标点符号使用正确的一项是A.国庆节将至,一座“天安门模型”摆在广场上.“天安门”前花团锦簇,增添了浓浓的节日气氛.行人纷纷驻足观看,争相与“天安门”合影留念.B.人活在世界上,必须处理好三个关系:人和自然的关系;人与人的关系,包括家庭关系;个人思想感情矛盾与平衡的关系.处理得好,生活才能愉快.C.朱熹49岁那年,上书建议朝廷重修了白鹿洞书院,并亲自制订学规,提出:“博学之,审问之,谨思之,明辨之,笃行之”的治学方法.D艺术节期间,这个县将举办形式多样的文艺演出活动、科技下乡活动、内容独特的文物、风情、美术、摄影展览,以及大规模的经贸活动.【参考答案】B【试题分析】A项“模型”应该在引号外;C项去掉冒号;D项“科技下乡活动”后的顿号改为逗号.【高考考点】正确使用标点符号.【易错提醒】本题A项迷惑性较大,考查引号的基本用法;B考查冒号和句子层次;C项考查冒号的统辖范围,较为简单;D项考查句子的内部层次中顿号与逗号的区别,注意“形式多样”与“内容独特”并列.【备考提示】应该熟悉各种标点的基本用法,不能仅仅记住标点的常见错误.注意分析标点也要从分析句子内部关系入手.4.下列语句中,加点的词语使用最恰当的一项是A.在浦东国际机场边检大厅,有这样一位服务标兵,她无论出现在哪里,脸上始终挂着一抹微笑,真诚、甜美、亲戚,让人难以释怀.B.这六位老人,年纪最小的也已82岁,都是参加过抗战的老兵.如今,虽已是古稀之年,但他们都还精神矍铄,思路清晰,回忆起当年,感慨万千.C.虽然面临的困难和不利因素很多,但是,作为这项改革实验的始作俑者,我们有信心也有能力把这项工作进行下去,并且做得越来越好.D.地震异地安置区首批“农家乐”开业,灾区民房重建基本完成,学生提前搬入新校园……纷至沓来的重建喜讯报告着灾区的重生.【参考答案】D【试题分析】本题将实词和成语综合进行考查. “释怀”:①抒发情怀.②放心,无牵挂.文中应用“忘怀(不放在心上,忘记)”.“古稀”指人七十岁,源于杜甫《曲江》诗句“人生七十古来稀”.最小的82岁,应用“耄耋”,或者改为“已过古稀之年”.神气十足,形容摆出一副自以为高人一等而了不起的样子.始作俑者:俑,古代殉葬用的木制或陶制的俑人.开始制作俑的人.比喻首先做某件坏事的人.纷至沓来:纷,众多,杂乱;沓,多,重复.形容接连不断的到来.【高考考点】正确使用词语(包括熟语) .【易错提醒】本题较为容易,词语大多较为常见或者经常练习.注意“古稀”实际上考查了古文化常识中的年龄称谓.【备考提示】对实词的辨析应从以下几个方面考虑:①辨析词义.包括词语的语意侧重点、词语的词意的轻重、词义范围的大小等.②辨析色彩.包括词语的感情色彩跟语体色彩.③辨析用法.括搭配习惯、语法功能、使用对象等方面.要正确理解成语的整体意义,要注意语境的组合与搭配情况,越是想要你字面理解的成语越要注意陷阱.特别陌生的成语往往是对的.另外要特别注意两用成语的意义和用法.本题考查了古文化常识,应引起备考注意.5.下列语句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A.中午还是阳光灿烂,但到下午5时左右,老天突然变脸,市区狂风大作,天昏地暗.据气象部门监测,这次特强沙尘暴瞬间风力达11级,地表能见度0米.B.记者来到卧龙镇人民政府南侧的中国卧龙大熊猫博物馆前,只见这座被称为“中国唯一大熊猫博物馆”坐落在风景秀美的山下,周围流水淙淙,绿树成荫.C.世博园开园以来,无论是风和日丽还是刮风下雨,参观的人流络绎不绝.截至5月9日17时30分,累计检票入园已达19.59万人次.D.昨天上午,一位老人突然晕倒在购物中心,后经迅速赶到的120急救中心医护人员以及商场保安、在场群众的救护下,老人得到及时抢救,最终脱离了危险.【参考答案】A【试题分析】B成分残缺,在“坐落”前加“的博物馆”或者“的建筑”;C成分残缺(搭配不当),应改为“截至5月9日17时30分为止”,或者“截止5月9日17时30分”;D搭配不当,将“经”改为“在”,或者将“下”去掉;歧义,“迅速赶到的”统辖“医护人员”还是“医护人员和商场保安”不清,两种理解都可以,可改为“商场保安以及迅速赶到的120急救中心医护人员”,或者将“学校”提到“许多”之前.【高考考点】辨析并修改病句.【易错提醒】B项的容易判断为对,主要是过多依靠语感,没有习惯于对句子进行主干分析. 【备考提示】要认真细致审读每个选项,重点注意分析并列短语作句子成分与其他成分的搭配,可以将并列短语拆开逐一与其他成分搭配,验证其当否.对于句式杂糅的句子,先凭语感判定其不协调,再分别造成句子,再放回原文中,验证其当否.对于语序不当的句子,先也要凭语感检测,再将不协调的词语或句子调换位置,看是否通畅自然.有多重否定或还有反问的句子,要将否定换成肯定来理解.对因不明词义而造成前后矛盾的语句,应尽力推敲出这个关键词语的含义,推敲方法是拆字组词.对逻辑概念方面的不协调,可以凭事理推断.注意题干的要求,究竟选择的是有语病的还是无语病的一项.同以往的病句题不同的是,出现了大量短句,意在改变学生做语病题单纯依赖语感的坏毛病,应引起备考的重视.二、(9分每小题3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6~8题.人生的四种境界张世英按照人的自我发展历程、实现人生价值和精神自由的高低程度,人生境界可分为四个层次,即欲求境界、求知境界、道德境界和审美境界.最低境界为“欲求境界”.人生之初,在这种境界中只知道满足个人生存所必需的最低欲望,故以“欲求”称之.当人有了自我意识以后,生活于越来越高级的境界时,此种最低境界仍潜存于人生之中.现实中,也许没有一个成人的精神境界会低级到唯有“食色”的欲求境界,而丝毫没有一点高级境界.以欲求境界占人生主导地位的人是境界低下而“趣味低级”的人.第二种境界为“求知境界”.在这一境界,自我作为主体,有了进一步作为认知客体之物的规律和秩序的要求.有了知识,掌握了规律,人的精神自由程度、人生的意义和价值就大大提升了一步.所以,求知境界不仅从心理学和自我发展的时间进程来看在欲求境界之后,而且从哲学与人生价值、自由之实现的角度来看,也显然比欲求境界高一个层次.第三种境界为“道德境界”.他和求知境界的出现几乎是同时发生,也许稍后.就此而言,把道德境界列在求知境界之后,只具有相对的意义.但从现实人生意义与价值的角度和实现精神自由的角度而言,则道德境界之高于求知境界,是不待言的.发展到这一水平的“自我”具有了责任感和义务感,这也意味着他有了自我选择、自我决定的能力,把自己看作是命运的主人,而不是听凭命运摆布的小卒.但个人的道德意识也有一个由浅入深的发展过程:当独立的个体性自我尚未从所属群体的“我们”中显现出来之时,其道德意识从“我们”出发,推及“我们”之外的他人.人生的最高精神境界是“审美境界”.这是因为此时审美意识超越了求知境界的认识关系,它把对象融入自我之中,而达到情景交融的意境;审美意识也超越了求知境界和道德境界中的实践关系.这样,审美境界即超越了认识的限制,也超越了功用、欲念和外在目的以及“应该”的限制,而成为超然于现实之外的自由境界.在现实的人生中,这四种境界错综复杂地交织在一起.很难想象一个人只有其中一种境界而不掺杂其他境界,只不过现实的人,往往以某一种境界占主导地位,其他次之.于是我们才能在日常生活中区分出某人是低级境界、低级趣味的人,某人是高级境界、高级趣味的人,某人是以道德境界占主导地位的道德家,某人是以审美境界占主导地位的真正诗人、真正的艺术家……(节选自2009年12月31日《光明日报》,有删改)6.关于“人生境界”的理解,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A.他存在于人的自我发展历程中,体现着实现人生价值和精神自由的高低程度.B.它由四个层次组成,从幼年到成年,人的每一个时期都要经历这四个层次.C.现实的人生中,它是一个整体,是由从低到高的四种境界错综复杂的交织在一起的.D.每个人的人生境界表现错综复杂,不同层次的人生境界分别主导着人生的不同阶段.【参考答案】A【试题分析】B项人生境界是按照人的自我发展历程、实现人生价值和精神自由的高低程度划分的,不是以年龄段划分的,“从幼年到成年,人的每一个时期都要经历这四个层次”错;C、文中说:“在现实的人生中,这四种境界错综复杂地交织在一起.”因此,“是由四种境界错综复杂的交织在一起的”对.“由低到高”错,文中说“道德境界”“和求知境界的出现几乎是同时发生,也许稍后.就此而言,把道德境界列在求知境界之后,只具有相对的意义”.D、“不同层次的人生境界分别主导着人生的不同阶段”错,“不同层次的人生境界”和“人生的不同阶段”没有必然联系. 【高考考点】筛选并整合文中的信息.【易错提醒】本题比较简单,出现错误主要辨析不出B、C的错误.【备考提示】要理清文章结构,找出选项相对应的内容区域,依次筛选.原文内容与选项保持一致,选项与题干要能构成因果关系.略过无关紧要的信息,如举例、描写等,抓住本质特征.7.对于“求知境界”与“道德境界”关系的表述,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A.作者把“道德境界”列在“求知境界”之后,并不意味着前者就一定比后者出现得晚.B.达到了“求知境界”,人具备了知识,掌握了规律,为“道德境界”的产生创造了条件. C.责任感与义务感使“道德境界”不同于“求知境界”,并高于“求知境界”.D.“求知境界”虽也把“自我”作为主体,但这个“自我”却不同于“道德境界”中的“自我”. 【参考答案】B【试题分析】“道德境界”“和求知境界的出现几乎是同时发生”,因此“求知境界”为“道德境界”的产生创造了条件是错误的,文中也没有相应的说法.【高考考点】理解文中重要概念的含义.【易错提醒】本题比较简单,考查几个词语的概念关系,一定要注意原文同题肢相对照.【备考提示】要辨明检索区间,确定对应语句.联系上下文体会,要死抠字眼.对词语的解说要抓住本质.将解释的含意放在被解释的词语处,看上下文是否连贯、恰当.寻求称代词与称代内容的联系,将称代的内容代入原文理解.联系全文的倾向性,检查该解释是否与全文保持一致.8.下列表述,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A.“欲求境界”是人生的最低境界,这种境界是任何一个具有高级境界的人所极力排斥的. B.“求知境界”中的“自我”已不再仅满足于个人生存所必须的最低欲望,而对规律与秩序有了认知的要求.C.“道德境界”中的人不再关注自我,而已经有意识地把“我们”作为自我选择、决定时的中心了D.“审美境界”是人生最高的精神境界,到了这一境界就能自由地超越并摒弃其他三种境界. 【参考答案】B【试题分析】A“这种境界是任何一个具有高级境界的人所极力排斥的”错,文中说“在现实的人生中,这四种境界错综复杂地交织在一起”.C“‘道德境界’中的人不再关注自我”错,文中说这一境界“把自己看作是命运的主人,而不是听凭命运摆布的小卒”,这就是关注自我.D到了这一境界就能自由地超越并摒弃其他三种境界.“在现实的人生中,这四种境界错综复杂地交织在一起”,“只不过现实的人,往往以某一种境界占主导地位,其他次之”.【高考考点】筛选并整合文中的信息.【易错提醒】本题比较简单,考查几个词语的概念关系,一定要注意原文同题肢相对照.【备考提示】要找出文章中相对应的语句.转述内容要与原文内容逐一相对.概念不能随意扩大或缩小,因果、前后关系不能颠倒.注意选肢之间的比较,如果选项中有内容矛盾的选项必有一错.三、(12分,每小题3分)申甫传汪琬申甫,云南人,任侠有口辨.为童子时,常系鼠媐1于途.有道人过之,教甫为戏.遂命拾道旁瓦石,四布于地,投鼠其中,鼠数奔突不能出.已而诱狸至,狸欲取鼠,亦讫不能入,狸鼠相拒者良久.道人乃耳语甫曰:“此所谓八阵图也,童子亦欲学之乎?”甫时尚幼,不解其语,即应曰:“不愿也”.道人遂去.明天启初,甫方为浮屠,往来河南山东间,无所得.入嵩山,复遇故童子时所见道人,乞其术,师事之.道人濒行,投以一卷书,遽别去,不知所之.启视其书,皆古兵法,且言车战甚具.甫遽留山中,习之逾年,不复为浮屠学矣.己而瘗2其书嵩山下,出游颍州,客州人刘翁廷传所.刘翁,故颍州大侠也,门下食客数百人,皆好言兵,然无一人及甫者.刘翁资遣甫之京师.甫数以其术干诸公卿,常不见听信.愍帝即位,北兵自大安口入,遽薄京师,九门皆昼闭.于是庶吉士刘公之纶、金公声知事急,遂言甫于朝.愍帝召致便殿,劳以温旨,甫感泣,叩首殿墀下,呼曰:“臣不才,愿以死自效.”遂立授刘公为协理戎政兵部右侍郎,金公以御史为参军,而甫为京营副总兵,然实无兵予甫,听其召募.越三日,募卒稍集,率皆市中窭③人子不知操兵者,而甫所授术,又长于用车,卒不能办.方择日部署其众,未暇战也.当是时,权贵人俱不习兵,与刘公、金公数相左,又忌甫以白衣超用,谋先委之当敌,日夜下兵符,促甫使战,而会武经略满桂败殁于安定门外.满桂者,故大同总兵管,宿将知名者也,以赴援至京师,愍帝方倚重之.既败,京师震恐.甫不得已,痛哭,夜引其众缒城出,未至芦沟桥,众窜亡略尽.甫亲搏战,中飞矢数十,遂见杀.于是权贵人争咎甫,而讥刘公、金公不知人.及北兵引归,竟无理甫死者.距甫死数日,刘公复八路出师,趋遵化,独帅麾下营娘娘山,遇伏发,督将士殊死战,逾一昼夜,诸路援兵不至,亦死之.(选自《尧峰文钞》卷三十四,有删改)[ 注 ] ①媐(xī):嬉戏. ②瘗(yì):埋葬③窭(jǜ):贫穷.9.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A.道人濒行濒:临近B.客州人刘翁廷传所客:寄居C.遽薄京师薄:逼近D.又长于用车,卒不能办卒:步兵【参考答案】D【试题分析】卒,通“猝”,仓猝.【高考考点】本题考查理解常见文言实词在文中的含义.【易错提醒】考查重点实词“卒”的通假情况,一定在原文中理解.【备考提示】要分析形旁,推求字义.从字音相同推测通假字.通过语法特征推断出词性.用互文见义对照解释前后词.用成语比较推导词义.联系上下文,前后照应,保持一致.要把对实词的解释带入到原句原文中,看看是否合乎原文的语言环境.10.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A.童子亦欲学之乎不如须臾之所学也B.遂言甫于朝当其欣于所遇C.金公以御史为参军以勇气闻于诸侯D.听其召募其皆出于此乎【参考答案】B【试题分析】A代词,代指“八阵图”;助词,用在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的独立性;B都是介词,表对象,译为“向,对”; C介词,凭……的身份;介词,因为.D代词,他,代指申甫;语气副词,大概.【高考考点】理解常见文言虚词在文中的意义和用法.【易错提醒】C项意义在翻译上有略微不同,但属于同一义项.【备考提示】要把文言虚词翻译成现代汉语进行比较,看是否能翻译成同一个词.联系文句的整体意义和上下文的意义,注意辨明上下文的关系.借助语句的结构,看两句中该虚词词性和所作的成分是否相同.备考需要夯实课本中的基本篇目中重点实虚词的含义.11.以下六句话分别编为四组,全部属于申甫失败原因的一组是①甫为京营副总兵,然实无兵甫②率皆市中窭人子不知操兵者③甫所授术,又长于用车,卒不能办④权贵人俱不习兵⑤日夜下兵符,促甫使战⑥诸路援兵不至A.①②⑥B.①③⑤C.②④⑤D.③④⑥【参考答案】B【试题分析】②④是说权贵人.⑥是申甫死后.【高考考点】筛选文中的信息.【易错提醒】④是侧面表现,如果不看清题干,容易误选.【备考提示】要看清题目要求,一字一词地琢磨.选出一两句不相符的,排除部分选项.要注意从离中心最远的开始排除.必须注意每一个句子和题干规定的中心要形成因果或解证关系.照应上下文,一般作者评论性的话不能作为选项,别人赞誉的话可考虑. 要注意题干的要求,注意主人公、关键词、“正面”、“侧面”等词语.1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申甫小时候曾路遇一位道人,道人通过狸鼠的游戏向申甫展示了八阵图的神奇,并打算传授给他.但由于年幼无知,申甫不愿意学习.B.申甫学佛不成而改学道人所传兵书.颍州大侠刘廷传的数百门客虽然喜欢谈论兵法,却都赶不上申甫,申甫因此得到了刘廷传的赏识.C.申甫到京师后屡遭挫折,后得到刘之纶、金声等人的举荐,被皇帝召见后授予京营副总兵的官职,申甫非常感动,表示誓死为国效力.D.在满桂兵败、朝廷遭遇危难之时,申甫亲自带兵上阵杀敌,身中数十箭,为国捐躯,最后却没有得到朝廷公正的待遇,令人叹惋.【参考答案】C【试题分析】应该是被皇帝召见后,申甫非常感动,表示誓死为国效力,皇帝立刻授予申甫京营副总兵的官职.【高考考点】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意思.【易错提醒】认真将题肢与原文对照,注意时间的前后顺序.【备考提示】要找出文段中与选项解释相对应的语句,一一对应.中心、主旨重点分析议论的语句.总体把握文意.叙述或分析的错误只在某一小点,主要是顺序的颠倒、无中生有等.注意人物的事迹是否张冠李戴,事件的时间是否准确,人物性格陈述是否恰当.一定要在原文中找到和选项相关的句子,仔细地进行对照,找出其中的差异. 有个别选项是对原文中的某一句中的一个词翻译得不对.第Ⅱ卷(共114分)四、(24分)13.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加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1)入嵩山,复遇故童子时所见道人,乞其术,师事之.(4分)(2)甫数以其术干诸公卿,常不见听信.(3分)(3)于是权贵人争咎甫,而讥刘公、金公不知人.(3分)【参考答案】(1)申甫进入(隐居)嵩山,又遇到了过去小孩子时见到的道人,(向他)请求(学习)那本领,用对待师长的礼节侍奉他.(2)申甫屡次凭借他的本领干谒各位公卿,一直不被听从信任.(3)在这时掌权的权贵争着责怪申甫,并且批评刘公、金公不能识别人(的优劣). 【试题分析】(1)注意“复”,“故”,“乞”名词用作动词,“师”名词作状语.注意全句的文意.(2)注意“数”“以”,“见”表被动.(3)注意“于是”古今异义,“咎”“讥”.【高考考点】理解并翻译文中的句子.【易错提醒】“故”原来的,过去的.“见”表被动.“于是”在这时.【备考提示】文言文翻译要粗知全文大意,把握文意的倾向性.详知译句上下文的含义.审视句子特点,逐字对应翻译,做好换、留、删、补、调.抓住句子中关键字词翻译,要与上下文对应,这些字词是得分点.由现代词、成语推导词语在文中的含义.注意词类活用、倒装、通假、偏义复词.复杂句子要作句子成分分析,抓住主干,注意句间关系.意译词语根据上下文推导,不拘泥于原文结构,由实到虚.组合成句子,前后通顺.14.阅读下面这首古诗,回答问题.(8分)咏怀八十二首(其七十九)阮籍林中有奇鸟.自言是凤凰.清朝饮醴泉,日夕栖山冈.高鸣彻九州,延颈望八荒.适逢商风①起,羽翼自摧藏.一去昆仑西,何时复回翔.但恨处非位,怆悢②使心伤.【注】①商风:秋风.②怆悢(liàng):悲伤.诗中“清朝饮醴泉,日夕栖山冈.高鸣彻九州,延颈望八荒”四句体现了“凤凰”怎样的品性?(3分)提示:品行高洁,志向远大,才能出众.(2)这首诗整体上运用了什么表现手法,表达了怎样的情感?请作简要分析.(5分)提示:托物言志、象征.怀才不遇的悲伤.。
2010年山东高考试题答案 -2010高考

[1]李勇,徐震.青年报,2009,第19期,125-108
[2]徐静.世界报.第51卷,2013,第10期,105-108
[3]许爱强,史贤俊,曲东才,2013全国学术论文集,北京,307-309
[4]Jingxiu Li, Baisheng Chen, Making electronic circuit simulation experiment based on the GUI of MATLAB, Journal of Electrical and Electronic Education, 2004, 26(4):99-101
[6]Jun Yao, Guihua Zeng, Key agreement and identity authentication protocols for ad hoc networks, Internal Conference on Information Technology:Coding and computing,2004, vol.2, pp1025-1028.
[7]Bohn, O. & J. Flege. 1992. The production of new and similar vowes by adult German learners of English. Studies in Second Language Acquisition 14: 131-158.
[7]V. Vapnik,/bbylc/ /888dr/ /ammgm/ /amdcgl/ /abylc/ /dfylc/ /jjsylc/ /jyylc/ /lkylc/ /ttlylc/ /ylca/ /ddxjq/ /mngylc/ /szylc/ /dsnylc/ /kkwylc/ /cnxhylc/ /bgty/ /shgz/The Nature of Statistical Learning Theory. NY:Springer Verlag,1995.
2010山东省高考语文试卷及参考答案试题及答案

1、阅读下文,完成22—26题。
(12分)治学(东汉)徐幹①昔之君子成德立行,身没而名不朽,其故何□?学也。
②学也者,所以疏神达思,怡情理性,圣人之上务也。
民之初载,其矇未知。
譬如宝在于玄室①,有所求而不见,白日照焉,则群物斯辩矣。
学者,心之白日也。
③学犹饰也,器不饰则无以为美观,人不学则无以有懿德。
有懿德,故可以经人伦;为美观,故可以供神明。
④夫听黄钟之声,然后知击缶之细;视衮龙之文,然后知被褐之陋;涉庠序之教,然后知不学之困。
故学者如登山焉,动而益高;如寤寐焉,久而愈足。
顾所由来,则杳然其远,以其难而懈之,误且非矣。
⑤倚立而思远,不如速行之必至也;矫首而徇飞,不如修翼之必获也;孤居而愿智,不如务学之必达也。
故君子心不苟愿,必以求学;身不苟动,必以从师;言不苟出,必以博闻。
⑥君子之于学也,其不懈,犹上天之动,犹日月之行,终身亹亹②,没而后已。
故虽有其才而无其志,亦不能兴其功也。
志者,学之帅也;才者,学之徒也。
学者不患才之不赡,而患志之不立。
是以为之者亿兆,而成之者无几,故君子必立其志。
【注】①玄室:暗室。
②亹亹:勤勉不倦的样子。
22、可填入第①段方框处的虚词是()(1分)A、兮B、哉C、夫D、矣23、第②段使用了比喻论证的手法,请结合该段内容加以分析。
(3分)24、对第④段画线句理解正确的一项是()(2分)A、治学不能因为目标过远而松懈。
B、人疏于学习,会犯错而招来批评。
C、治学要回顾走过的路,并加以总结。
D、人不能因为害怕困难而放松学习。
25、赏析第⑤段运用整句的表达效果。
(3分)26、分析第⑥段作者论述治学的思路。
(3分)2、把下列句子组成语意连贯的语段,排序最恰当的一项是①从汉字笔画的统计分布规律来看,这种看法是值得商榷的。
②不少人认为简化汉字的理想目标是把十画以上的字简化到十画或不足十画。
③为了增强区别性,对那些笔画较多的非常用字还是不去简化为好。
④文字的应用首先要保证看和读的方便,要有相当的清晰性和区别性。
2010山东省高考语文试卷及参考答案(必备资料)

1、下面语段中画线的词语,使用不恰当的一项是石钟山上那些错落有致的奇石以及记载着天下兴衰的石刻令人叹为观止。
石钟山的名字也叫得奇,围绕这一名字的由来,人们开展了激烈的争论。
卷入这场争论的,有名扬四海的文人墨客,也有戎马倥偬的赳赳武夫,还有名不见经传的山野村人。
无论结果如何,不容置喙的是,石钟山因此更加有名了。
A.叹为观止 B.戎马倥偬 C.名不见经传 D.不容置喙2、依次填入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的语句,前后衔接最为恰当的一组是中国人民抗日战争的胜利,充分证明了中国共产党是救亡图存、实现民族复兴的核心力量。
今天,我们纪念抗日战争胜利70周年,就是要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铭记这段历史,是因为它的惨烈悲壮与不屈抗争应当成为中华民族的集体记忆,更是希望从中汲取沉痛的历史教训,获得开创未来的精神力量。
①永远铭记参加抗日战争的老战士、抗日将领、爱国人士②永远铭记支援和帮助了中国抗战的外国政府和国际友人③永远铭记惨遭日本侵略者杀戮的死难同胞④永远铭记为抗战胜利建立了功勋的海内外中华儿女⑤永远铭记在抗日战争中英勇战斗、为国捐躯的烈士A.⑤③④②① B.①②④⑤③C.③⑤①④② D.④③②①⑤3、下列各句中,加点的词语运用不正确的一项是()A.在席卷全球的金融危机中,连那些科班出身的经济学博士都被赶出华尔街,到地铁卖热狗去了,何况他这个半路出家的?B.在外打拼数十年后,他回到了家乡,用省吃俭用的结余捐建了一所希望小学,为发展当地的教育事业奉献了拳拳爱心。
C.长期以来,杀虫剂、除草剂、增效剂等各种农药所导致的污染,严重侵害着与农业、农村、农民息息相关的城市环境与市民生活。
D.在热心公益蔚然成风的今天,百名青年在某市首届成人礼活动中,以无偿献血作为自己成长的见证,体现了当代青年的责任感。
4、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A.只有当促进艺术电影繁荣成为社会共识,从源头的创作方到末端的受众方的各环节都得到强有力的支持,艺术电影才能真正实现飞跃。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高三语文定时训练三
第Ⅰ卷(共36分)
一、(15分,每小题3分)
1.下列词语中加点的字,读音全都正确的一组是
A 。
饯别(jiàn)晦涩(huì)铁栅栏(zhà)浑身解数(xiâ)....
B 。
扒手(pá)吱声(zī)和稀泥(hã)步履蹒跚(pán)....
C 。
畜养(xù)寒噤(jìn)露马脚(lîu)扪心自问(mân)....D。
顺遂(suí)什锦(shí)蒸馏水(liú)兵不血刃(xuâ)....2.下列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组是
A。
依稀膨涨戈壁滩云蒸霞蔚
B。
涵盖阴霾捉谜藏烘云托月
C。
贻误甬道交谊舞寥若晨星
D。
吆喝绪论擦边球名门旺族
3.下列语句中,标点符号使用正确的一项是。
A.国庆节将至,一座“天安门模型”摆在广场上。
“天安门”前花团锦簇,增添了
浓浓的节日气氛。
行人纷纷驻足观看,争相与“天安门”合影留念。
B.人活在世界上,必须处理好三个关系:人与自然的关系;人与人的关系,包括家庭
关系;个人思想感情矛盾与平衡的关系。
处理得好,生活才能愉快。
C.朱熹49岁那年,上书建议朝廷重修了白鹿洞书院,并亲自制订学规,提出:“博
学之,审问之,谨思之,明辨之,笃行之”的治学方法。
D.艺术节期间,这个县将举办形式多样的文艺演出活动、科技下乡活动、内容独特
的文物、风情、美术、摄影展览,以及大规模的经贸活动
4.下列语句中,加点的词语使用最恰当的一项是
A.在浦东国际机场边检大厅,有这样一位服务标兵,她无论出现在哪里,脸上始终挂着一抹微笑,真诚、甜美、亲切,让人难以释怀。
..
B.这六位老人,年纪最小的也已82岁,都是参加过抗战的老兵。
如今,虽已是古.稀之年,但他们都还精神矍铄,思路清晰,回忆起当年,感慨万千。
.
C.虽然面临的困难和不利因素很多,但是,作为这项改革实验的始作俑者,我们有....信心也有能力把这项工作进行下去,并且做得越来越好。
D.地震异地安置区首批“农家乐”开业,灾区民房重建基本完成,学生提前搬入新校园??纷至沓来的重建喜讯报告着灾区的重生。
....
5.下列语句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