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强职业防护,减少针刺伤

合集下载

护理工作中针刺伤发生的原因及防护

护理工作中针刺伤发生的原因及防护

护理工作中针刺伤发生的原因及防护针刺伤是医护人员最常见的一种职业性伤害。

直接接触各种病原体和传染病,如进行各种侵入性操作时接触体液、血液、被各种锐器刺伤等,而针刺伤是各种锐器伤中最常见的一种职业性伤害,多种病原体能经针刺伤传播,由针刺伤所造成的职业暴露而引发血源性感染的潜在危险日趋严重。

大量研究证明:护士是发生针刺伤及经血液传播感染疾病的高危职业群体。

因此,加强护士的自我防护意识,制定具体的防护措施减少或杜绝针刺伤的发生。

1 针刺伤的危害针刺伤是一种皮肤深部的足以使受伤者出血的意外伤害。

因此,被病原体污染的血液或体液会接种到受伤者体内。

据美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CDC)估计,健康的医务人员患传染病者80%~90%是由针刺伤所致而被刺伤的医务人员中护士占80%,每年至少发生100万次意外针刺伤,引起20余种血源性疾病的传播,每年因血源性传播造成医护人员死亡人数超过几百人。

针刺伤时经血液传播的疾病需要血量非常小,如感染乙肝只需0.004ml,每ml感染乙肝病毒(HBV)的血液中含有1亿个乙肝病毒微粒,每ml感染艾滋病病毒(HIV)的血液中含成千上万的HIV病毒微粒,而我国目前人口中乙肝感染高达60%,乙肝病毒携带者有1.3亿,而艾滋病的流行在我国也已经进入快速增长期。

2 发生针刺伤的原因及具体环节导致针刺伤的主要不安全因素包括缺乏自我防护意识,不良的行为习惯,不良的环境因素,安全产品使用的滞后,注射用具使用后处理不当等,具体环节多发生在:分离用过的注射器或输液器上的针头被刺伤占14%。

将用过的针头重新套上针帽被刺伤占17.9%,将针头丢弃在一般地方或用过的注射器未及时处理针头被刺伤占26%,为不合作病人做治疗时缺少必要的协作时被刺伤占4.2%,抽取药液加药时被刺伤占13.65, 输液完毕拔针时被刺伤占16%。

抽血注入试管时被刺伤占2.3%。

其他被刺伤占6%。

护士自我防护意识淡漠,是针刺伤发生率高的主要相关因素。

针刺伤的预防与处理

针刺伤的预防与处理

针刺伤的预防与处理引言概述:针刺伤是指在医疗、实验室、清洁工作等环境中,由于针头或其他尖锐物品刺破皮肤而导致的伤害。

针刺伤不仅会给个体带来疼痛和不适,还可能传播多种疾病,如乙肝、丙肝和艾滋病等。

因此,预防和正确处理针刺伤显得尤为重要。

一、预防针刺伤的措施1.1 使用安全针头和器械:- 使用带有安全装置的针头,如自动回收针头或一次性使用的针头,可以有效降低针刺伤的发生率。

- 选择带有保护罩的器械,如带有保护盖的注射器、剪刀等,以减少刺伤的风险。

1.2 掌握正确的操作技巧:- 在使用针头或尖锐物品之前,应仔细阅读和遵守相关的操作规程和安全操作指南。

- 掌握正确的握持和使用方法,避免在操作过程中发生意外。

1.3 个人防护措施:- 根据工作环境的要求,佩戴适当的防护手套、口罩和护目镜等,以减少针刺伤的风险。

- 定期进行健康检查,接种相关的疫苗,如乙肝疫苗,以提高身体的免疫力。

二、处理针刺伤的应急措施2.1 清洗伤口:- 立即用流动的清水或生理盐水冲洗伤口,以清除可能存在的细菌和病毒。

- 避免用肥皂或消毒剂清洗伤口,以免引起刺激和感染。

2.2 用消毒剂消毒伤口:- 使用含酒精的消毒液,如酒精棉球或碘酒,轻轻擦拭伤口周围的皮肤。

- 注意不要用力擦拭伤口,以免加重伤口的疼痛和出血。

2.3 寻求医疗帮助:- 及时就医,向医生详细描述伤口情况和可能的暴露情况。

- 医生会进行必要的检查和评估,并根据需要给予相应的治疗和预防措施。

三、针刺伤后的监测和随访3.1 观察伤口情况:- 每天检查伤口,注意观察是否有红肿、渗液、发热等异常情况。

- 如发现异常,应及时就医,以避免感染和并发症的发生。

3.2 进行相关检测:- 根据医生的建议,进行相关的血液检测,如乙肝病毒、丙肝病毒和艾滋病病毒等的检测。

- 检测结果将有助于判断是否感染了相关的病毒,并采取相应的治疗和预防措施。

3.3 遵循医生的建议:- 根据医生的指导,按时服用药物,接受必要的治疗和预防措施。

职业暴露预防措施

职业暴露预防措施

职业暴露预防措施为了提高医务人员得职业防护意识,采取正确有效得防护措施,减少职业暴露,现就医务人员存在职业暴露得预防措施如下。

1、加强对职业暴露安全防护得管理与教育 SARS流行期间,我国医护人员SARS感染率就是一般居民得38倍,医务人员作为直接接触患者得人员,职业暴露得危险度很高,而目前我国关于职业暴露得管理监控力度仍欠缺、医疗机构管理层应完善有关职业暴露防护得规章制度,制定有关职业暴露得防护措施,配置充足得防护用具及设备,加强对医务人员有关职业暴露防护知识得培训。

职业暴露重在防护,医务人员在进行医疗护理操作时,采取正确有效得防护措施就是减少职业暴露得有效措施之一。

2、防止与减少意外针刺伤得发生正确处理污染针头就是防止针刺伤得关键之一、医务人员在进行医疗护理操作过程中注意力要集中;手持针头与锐器时,不要让锐利面对着自己或她人;避免将用过得针头套回针帽,防止刺伤自己;将用过得针头丢入贴有标签得耐刺容器内;针头用过后及时处理,不要留在操作台上。

3。

洗手医务人员在接触血液、体液后要洗手,包括脱手套后。

皮肤若意外接触到血液、体液,应立即用肥皂流动水按六步洗手法洗手至少3分钟,之后用清洁毛巾擦干手,再用75%得酒精或碘伏消毒液原液擦拭双手至少1分钟、洗手就是预防感染最经济、最有效得方4、戴手套医务人员每天法,既可保护自己,也可以保护患者。

ﻫ需完成大量得手术、穿刺、注射、抽血、输液、吸痰、导尿、灌肠等治疗工作,戴手套就是医务人员在医疗护理操作过程中减少血液、体液暴露得最主要得措施之一、戴手套能减少接触血液、体液得次数并且减少皮肤损伤。

如果一个被血液污染得针头刺破一层医用胶乳手套,该医务人员接触得血量比未戴手套时可能减少50%以上。

因此戴医用胶乳手套就是医务人员防范职业暴露有效得防护措施,它很大程度上可以减少皮肤与血液、体液得接触、5。

着装应规范医务人员在进行医疗护理操作时,着装应规范,穿工作服与或隔离衣,戴口罩、帽子,更换工作鞋,必需时戴护目镜。

护理人员发生意外针刺伤原因分析及预防措施

护理人员发生意外针刺伤原因分析及预防措施

护理人员发生意外针刺伤原因分析及预防措施护理人员在工作中常常会遭遇针刺伤的意外,这不仅会对护士个人的健康造成威胁,还可能导致传染疾病的传播。

对于护理人员发生针刺伤的原因进行深入分析,并提出相应的预防措施,是非常有必要的。

我们来分析一下护理人员发生针刺伤的原因:1. 医疗设备不当使用导致针头暴露。

在医疗环境中,医疗器械的使用不当是造成针头暴露的主要原因之一。

注射器在使用完毕后没有及时进行安全丢弃,或者注射器的盖子没有被及时取下导致针头暴露。

2. 医疗废弃物处理不当。

在医疗场所,废弃的注射器、针头等医疗废弃物如果得不到正确的处理,就会给护理人员带来针刺伤的风险。

有时候废弃的注射器会被直接扔入垃圾桶,或者被患者乱扔在病房中,这样就会增加护理人员针刺伤的风险。

3. 患者行为不当。

有些患者在接受治疗过程中,可能因为情绪不稳或者不配合治疗,可能会在护理过程中不经意地使针头对护士造成伤害。

4. 护士个人防护措施不到位。

有些护士在工作中可能因为匆忙或者工作疏忽,而忽略了自身的防护措施,例如没有正确使用手套或者口罩。

在了解了护理人员发生针刺伤的原因之后,我们来看看如何有效预防这些意外事件的发生,以保障护理人员的身体健康和安全。

1. 加强设备管理。

医疗机构应该对使用的医疗设备进行有效的管理,包括定期检查医疗器械的状况,及时更换损坏的设备,确保使用的器械的完好无损,减少因设备不当使用导致的针头暴露风险。

2. 加强废弃物处理。

医疗废弃物必须按照规定进行正确的分类和处理。

对于废弃的注射器、针头等医疗废弃物,医疗机构应该建立严格的处理流程,确保医疗废弃物被正确处理,避免造成护理人员针刺伤的风险。

3. 加强患者教育。

医疗机构应该加强对患者的教育,让患者了解不当处理医疗器械可能带来的风险,教育他们正确地处理废弃的医疗器械,以减少护理人员针刺伤的可能性。

4. 加强护士个人防护意识。

医疗机构应该加强对护士的培训,提高他们的个人防护意识,让他们充分认识到正确使用手套、口罩等个人防护用品的重要性,以及正确的处理针头暴露的紧急处置方法。

针刺伤如何处置

针刺伤如何处置

针刺伤如何处置一、什么是针刺伤。

针刺伤是指一种由医疗利器如注射针头、缝针、穿刺针甚至刀片等造成的意外伤害,造成皮肤深部的足以使受伤者出血的皮肤损伤。

针刺伤是临床医护工作者最常见的一种职业性伤害,是传染hbv、hcv与hiv等的重要途径。

作为一名临床医生,您是否清晰在日常工作中应如何有效地避免针刺伤害,加强主动防护。

当不慎发生针刺伤后又该如何正确处理。

二、如何有效预防针刺伤。

临床工作中针刺伤的发生多是由于医护人员防范意识薄弱,操作行为不规范或者是处于抢救应急状态等。

因此,加强医护人员对针刺伤的主动防护是最重要的标准工作:1.加强医务人员的职业防护培训,并做到分期、分批对各级各类人员进行培训,使医务人员提高自我防范,是预防医务人员针刺伤的首要措施。

2.规范医疗操作行为。

不用手直接接触使用后的针头、刀片等;勿将用过的锐器直接传递给他人;手持针头、刀片等锐器时,不得将锐器面朝他人。

3.医疗废弃物的规范处理:使用后的注射器、输液器应分离针头,将锐器投入锐器盒内,锐器盒收集至3/4即停止使用以减少刺伤的机会;4.接触患者的血液、体液、分泌物务必采取标准防护措施,不论是否具有明显的血迹污染或者是否接触非完整的皮肤与粘膜,一副乳胶手套或者聚乙烯手套能够显著减少接触的血量;5.在充足的光线下进行侵袭性诊疗、护理操作过程。

三、发生针刺伤后该如何处理a.伤口处理1.立即挤出伤口部位的血:健侧手立即从近心端向远心端挤压受伤部位,使部分血液排出,相对减少受污染的程度;2.肥皂水或者流淌的清水冲洗伤口;3.安尔碘、75%酒精消毒伤口;4.使用防水敷贴包扎伤口。

b.上报职业暴露1.在处理伤口后,查阅患者是否有传染性疾病;2.务必在24小时以内填写医务人员职业暴露个案报告卡;3.上报医院感染管理办公室,进行登记备案与随访;4.24小时内进行hcv、hbv与hiv抗体检测。

c.监测用药与随访。

可疑hcv感染有报道显示被空心带血的针头刺伤后感染丙肝的可能性约为1.8%-10%。

护理人员针刺伤的危险因素及防护

护理人员针刺伤的危险因素及防护

护理人员针刺伤的危险因素及防护摘要:总结了临床护理人员针刺伤的现状、危害、危险因素、处理及防护措施。

针刺伤的危险因素包括防护知识缺乏、防护意识淡薄、不正确的个人操作习惯、特殊的工作环境。

防护措施包括加强职业防护培训、规范日常操作程序。

通过加强对护理人员职业安全培训及监督,增强护理人员对针刺伤的防护意识,从而降低针刺伤的发生率。

关键词:护理人员;针刺伤;危险因素;防护针刺伤是护理人员在临床工作中由针头及其他一切锐器如安瓿、玻璃碎片、手术器械等造成的意外伤害,是护理人员最常见的一种职业暴露性损伤,被病原体污染的血液或体液随着针头进入受伤者体内,可引起伤者感染某些疾病,如艾滋病(HIV)、乙型肝炎(HBV)及丙型肝炎(HCV)等血液传播性疾病,大量研究表明:护士是发生针刺伤感染和经血液传播疾病的高危职业群体【1-10】。

近年来,随着人们职业防护意识的增强,针刺伤作为一种由职业暴露而引起的职业损伤越来越受到重视。

1、临床护士针刺伤的现状针刺伤是护理人员在工作中常见的职业意外伤害,关于针刺伤的发生率,据毛秀英等【10】在2000年对1075名临床护士进行针刺伤情况调查,针刺伤率高达80.6%,2003年英格兰国家稽查办公室等机构报道,针刺伤率占医务人员总意外事件的17%【13】,景莉【8】等在2008年1月-2014年12月对200名护理人员进行回顾性调查,调查结果200名护理人员发生针刺伤者128名,发生率为64.0%。

2、针刺伤的危害2.1 身体的危害针刺伤传播职业性血源性传染病的危险性远远大于其他途径(如皮肤、粘膜)。

目前已证实有20多种病原体可经过针刺伤传播,其中危害最大的是、HIV、HBC、HCV。

另外,病原体经针刺伤进入体内可引起局部或全身性感染。

2.2 心理危害护理人员在受到针刺伤后会造成巨大的心理负担和阴影,严重影响到正常工作和生活。

尤其是在被HIV污染的针头刺伤后心里产生极度的恐慌和悲观情绪。

医护人员针刺伤的预防及处理

医护人员针刺伤的预防及处理

医护人员针刺伤的预防及处理本文探讨医护人员在护理工作中针刺伤发生的原因,以及医护人员由此产生的心理及生理方面的问题,对预防针刺伤提出相应的预防措施,对发生针刺伤的情况提出科学合理的处理程序。

标签:护理;针刺伤;预防及处理随着我国医疗护理事业的快速发展,在护理操作过程中医护人员针刺伤发生的案例高居不下,这无形中增加了由于血液传播引起的血缘性疾病的机会。

相关研究表明,有20余种病原体可经针刺伤传播,导致职业感染病的发生,其中较常见的有艾滋病病毒(HIV)、丙型肝炎病毒(HCV)及乙型肝炎病毒(HBV)等。

尽管医护人员在工作中被锐器(主要为针头)伤害难以避免,但疾病控制和预防中心的研究表明:62%~88%的锐器伤是可以预防的,强化安全首位意识,严格操作程序,可有效地将针刺伤对医务人员的危害降至最低水平[1-2]。

1针刺伤形成的原因及危害医护人员由于操作不慎及其它原因,被锐利的医疗器械,如注射用针头、缝合针、手术刀片等刺伤,造成皮肤深处破损出血所引起的伤害,统称为针刺伤。

据不完全统计,超过40%的医疗伤害为有针头的注射器引起的针刺伤,其中有近50%的伤害事故与静脉输液有关,因护理人员日常工作大部分操作均与针头有关,所以护理人员为针刺伤伤害的最主要的潜在群体。

护理过程中,收拾锐利的医用器械或者废弃的带针头的注射用品至收集容器中,护理操作中把针头放在患者的床头或其它有潜在危险的位置,注射完成后,为患者拔针与人发生肢体碰撞,收集或处理废弃的医疗器械等,如果不能严格按照相关操作程序,都可能发生针刺伤。

由于操作前没能和患者做好沟通或者没有固定好患者的体位,操作伊始,患者因疼痛或精神紧张,突然发力导致针头滑脱或刺穿,以及针头在拔出套管或橡胶塞后发生回血时,很容易导致暴露伤害。

一旦针刺伤发生后,最严重的后果是感染相应致病菌引起的疾病,对医护人员的身体直接产生危害,有些甚至是致命性的;即使没有感染上相应的疾病,对操作人员心理上的冲击也是巨大的,常常引起紧张、焦虑、抑郁等悲观情绪,尤其是引起针刺伤的针头携带有致命菌(如艾滋病病毒),在相关检测结果出来前的一段时间内,其承受的心理压力可想而知,对医务人员的健康非常不利。

临床护士发生针刺伤的原因分析及预防措施

临床护士发生针刺伤的原因分析及预防措施

临床护士发生针刺伤的原因分析及预防措施摘要:针刺伤是临床较常见的一种职业损伤。

针刺伤是一种刺入皮肤深部的意外伤害,临床护士在工作中不可避免,这种刺伤可能造成出血、感染,特别是若遇到有血液传染病的患者用过的针头,容易造成血液病的传播。

为减少临床护士发生意外针刺伤,本文分析了护理人员发生意外针刺伤原因,对此探讨其预防措施。

关键词:护理工作;针刺伤;原因;预防措施1.临床护士针刺伤的现状护士是医务人员中最容易接触血液-体液的人群,而且多为介入性操作等高危险性的接触,因而在医务人员中护士发生针刺伤的几率较高。

全世界每年约有100万意外针刺伤的报道,而这一数字可能仅为实际发生的1/3,其中60%-90%是由护理人员造成的。

血液性传染疾病职业暴露针刺伤严重影响医护人员的身心健康及工作质量。

据美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估计,健康的医务人员患传染80%~90%是由针刺伤所致,被针刺伤的医务人员中护士占80%【1】。

虽然医务人员在医疗工作中被锐器刺伤、擦伤等伤害是不可避免的,但美国疾病控制和预防中心的评定表明:63% -88%的锐器伤害是可以预防的【2】。

因此,日常生活中的提高护士的职业防护意识非常重要。

2.针刺伤原因分析2.1人为因素2.1.1缺乏专业培训:缺乏专业技术知识及锐器处理相关知识。

2.1.2护理人员自我防护意识淡漠,存在侥幸心理。

2.1.3护理人员不良的工作习惯:有些医务人员违反操作规程,采用危险性的工作行为,如用双手将使用过的针头重新套上针帽;将经常使用的刀片、剪刀、玻璃碎屑随意丢放;医疗废物分类不清,将损伤性废物如针头、玻片、刀片、安瓿等利器未置入利器盒,混入其他医疗废物,印度1998年的调查统计数据表明,由于收集储存不当,造成伤害达12%【3】;给不配合的病人注射时未采取任何保护措施等。

2.1.4操作技术不熟练,经验不足,注意力不集中致针刺伤。

2.1.5操作时心情急躁或紧张易致针刺伤。

2.2环境因素2.2.1病人周转快,工作量大。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摇 摇 作者单位:源远猿园园园 驻马店市一五九医院检验科
万方数据
生率。 圆摇 针对针刺伤的发生而采取的对策 圆郾 员摇 增强自我保护意识摇 要加强对护士职业防护的培训和 教育,加强针刺伤相关知识的学习必须从学生抓起,为学生 进入临床学习和工作打下牢固的基础。在护理操作中注意每 个细节,可以保护自己免受各种血液传播疾病的感染。在接 触患者的血液和体液操作时戴手套,规范操作行为,正确处理 使用过的锐器,注意防止被锐器刺伤或者划伤。禁止用手直 接接触使用后锐器。 圆郾 圆摇 加强职业安全教育,规范操作摇 在护理工作中经常接触 锐器,在工作繁忙或抢救患者时,忽略个人防护,受到针刺伤 害;而在工作中规范安全操作流程,掌握锐器和废弃物的正确 处理方法,①禁止用手回套针帽;要按分类去放置用后的锐器 和其他医疗垃圾。②保护手部皮肤的完整性,手部皮肤如有
中国实用医药 圆园员圆 年 愿 月第 苑 卷第 圆圆 期摇 悦澡蚤灶葬 孕则葬糟 酝藻凿,粤怎早 圆园员圆,灾燥造援 苑,晕燥援 圆圆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圆缘猿·
伤口,应戴上手套或贴创可贴等加以保护。③ 在进行操作 时,要光线充足,尽可能减少伤口出血。④不要把用过的锐器 随意放置,锐器盒应放在经常使用锐器的地方,方便操作者需 要时能马上就近丢弃,锐器盒用至 圆 辕 猿 或 猿 辕 源 满时,要及时 更换。加强安全防护是减少职业性损伤的有效措施 猿摇 $刺伤后的处理措施
参摇 考摇 文摇 献
[员]摇 朱连,项莉 郾 论 粤孕孕 工业用纸新产品研发现状之食品包装用 纸援 中国印刷,圆园园缘,(员园):员圆愿援
[圆]摇 杨惠芬,李明元,沈文 郾 食品卫生理化检验标准手册援 北京:中 国标准出版社,员怨怨苑,员园员:苑圆园鄄苑圆猿援
[猿]摇 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中国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编 郾 食品 卫生检验方法 理 化 部分( 员 )援 北 京:中 国 标 准 出 版 社,圆园园源: 缘苑员鄄缘苑猿,愿缘鄄怨源援
摇 摇 作者单位:员猿园园员员 一汽总医院 辕 吉大四院检验科
万方数据
源摇 操作 源援 员摇 在做样本之前首先应仔细查看设备状态,这里主要包括 氧电极,二氧化碳电极、孕匀 电极和参比电极是否有漂移,电极 敏感度是否合乎要求。 源援 圆摇 室间质评是衡量实验室准确度的一个指标。所以必须 参见每年三次卫生部室间质评测定,以确定实验室操作的准 确性。 源援 猿摇 当以上这些都处于可行状态下,仪器显示 则藻葬凿赠 状态就 可以测定样本了,①首先将接收的血气样本仔细观察包括样 本( 血量)有无漏气如不符合要求退回临床重新采集标本[员] 邹晓玲。②将 注 射 器 竖 立 在 两 手 中 间。 将 注 射 器 用 纱 布 包 好,以免混合过程中造成温度升高影响 结果。反复搓转 员缘 次,然后再将注射器颠倒同样反复搓转 员缘 次,拔掉注射器针 头,轻轻快速排挤出少量血液( 目的排除残余气体)此时要仔 细观察血液是否有微小凝块如有则退回不能进行测定。( 如 用毛细管法,则需更加小心,防止破碎和温度升高。③将混合 好的样本拔下针头,排挤前部血液,迅速插到仪器样本吸入端 口,按压开始键进行测定,这时输入患者相关信息如性别、年 龄、体温、吸氧量。如有 造蚤泽 系统则扫描条码即可。注意吸氧 量的计算。吸氧浓度计算公式:吸氧浓度豫 越 圆员 垣 源 伊 吸氧流 量( 蕴 辕 皂蚤灶)。如果没有则按仪器默认值 圆缘豫 计算、体温默认 猿苑益 。④注意:注意防止血标本与空气接触,应处于隔绝空气 的状态。与空气接触后可使 孕韵圆 升高,孕悦韵圆 降低,并污染血 标本。⑤标本放置时间:宜在 猿园 分钟之内检测,否则,会因为 全血中有活性的 砸月悦 代谢,不断地消耗 韵圆 ,并产生 悦韵圆 ,而影 响结果的准确性。如 猿园 分钟内不能检测,应将标本置于冰水 中保存,最多不超过 圆 澡。 缘摇 结果观察及Q断 缘援 员摇 血气分析完毕后判断该结果是否可以报告和发送临床
如不慎被锐器刺伤,应立即从近心端向远心端挤压受伤 部,尽可能挤出伤口处的血液,用肥皂水或流动水进行冲洗 伤口 缘 耀 员园 皂蚤灶,用安尔碘消毒后包扎伤口。尽早检测抗体并 及时上报,总之增强对锐器伤的防范意识,采取有效、科学的 方法减少针刺伤的发生,提高职业安全的目的为了维护医务 人员的职业安全,有效预防和控制医务人员在诊疗护理过程
部分检出,已经严重危害到人们的身体健康,在 圆园园远 年 员圆 月 员 日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与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共 同发布了餐巾纸( 含湿巾)标准,并于 圆园园苑 年 远 月 员 日起正式
实施,但其中并没有荧光物质和铅含量的卫生指标,这使得监 督人员很难利用法律法规来进行执法监督。
综上所述,餐巾纸已经成为食品安全的死角。为了保障 人们的身体健康,减少有害成分进入人体,应提高对食品纸用 企业的安全卫生检查力度,有效地控制和减少食品用纸中有 毒有害物质污染。为了确保消费者的健康不受损害,希望政 府相关部门尽快出台有关的法律法规。另外,现在很多服务 行业里,都有政府相关部门设置的公示栏,各级卫生监督部 门应该加强监督执法力度,对餐厅餐巾纸来源、质量问题、环 境卫生等监管情况公示,明明白白告诉顾客该企业的相关信 息。这样可以让消费者用得明白,相信理性的消费者会有正 确的选择。这也就给那些餐巾纸质量不佳的餐厅以无形的压 力,起到提醒消费者的作用。而消费者最好能养成这样的习 惯,自带手帕,既杜绝了不洁餐巾纸对身体的危害,又保护了 自己的权益,同时建议消费者增加自我保护意识,对于餐巾纸 过分“ 洁白”,或者有污渍的餐厅,多留一个心眼。
[圆]摇 钱争 郾 浅析针刺伤的原因与预防 郾 实用心脑肺血管病杂志, 圆园员员,远:员园员苑援
实验室血气分析影响因素的研究
左军摇 了繁军摇 丁旭
【 摘要】摇 目的摇 血气分析在临床它可了解体内酸碱平衡和氧代谢情况,在危重患者的抢救中,是重 要的监护手段血气分析是 指 对 各 种 气 体、液 体 中 不 同 类 型 的 气 体 和 酸 碱 性 物 质 进 行 分 析 的 技 术 过 程。 除了其标本的采集技术与检验结果的准确性密切相关之外,实验室在检测标本时也需要重视很多细节 情况,操作不当也同样会影响结果的准确 性,下面 就 实验 室在 检测血气分析过程 中注意的关 键做一 总结。
中,发生的职业暴露,确保医务人员与患者的身心健康,注重 医务人员职业暴露教育,提高医务人员职业暴露防护意识,建 立、健全医务人员职业暴露防护的措施与方案,可以最大限度 地防止医院感染的发生。因此,加强职业防护减少针刺伤有 着十分重要的意义。
参摇 考摇 文摇 献
[员]摇 段惠勇 郾 临床护理人员针刺伤的危害及防护 郾 医学理论与实 践,圆园员员,苑:愿缘圆鄄愿缘猿援
·圆缘圆·
中国实用医药 圆园员圆 年 愿 月第 苑 卷第 圆圆 期摇 悦澡蚤灶葬 孕则葬糟 酝藻凿,粤怎早 圆园员圆,灾燥造援 苑,晕燥援 圆圆
纸样打开后,置于波长 猿远缘 灶皂 和 圆缘源 灶皂 紫外灯下进行检查, 直接观察有 无 荧 光,若 有 增 白 剂 的 存 在,则 试 样 出 现 均 匀 的 紫鄄蓝白色荧光[圆]。③标准系列配制:将标准值为 缘郾 园 皂早 辕 蕴 的铅标准溶液,临用时稀释成 园郾 园园、园郾 缘园、员郾 园园、圆郾 园园 皂早 辕 蕴 的 标准应用液。④原子吸收光谱仪条件:原子吸收仪波长选择 圆员远郾 愿 灶皂,灯电流 员园 皂粤,狭缝 园郾 苑园 灶皂。狭缝 园郾 圆 灶皂,氖灯扣 除背景。 圆摇 结果 圆郾 员摇 标准工作曲线和线性关系摇 实验表明:在 园 耀 圆郾 园 皂早 辕 蕴 范围内,吸光值与铅浓度呈线性关系,相关系数 则 越 园郾 怨怨怨猿,直 线回归方程为 再 越 园郾 圆猿园愿载 垣 园郾 园源苑缘。 圆郾 圆摇 结果判断摇 荧光物质的判断[猿]:每份样品分别随机抽 取的 缘 张 员园园 糟皂圆 的纸样置于波长 猿远缘 灶皂 和 圆缘源 灶皂 紫外灯 下检查,如果发现任何一张纸样中最大荧光面积大于 缘 糟皂圆 , 则这份样品就可以判为不合格。
【 关键词】摇 针刺伤;危险因素;防护对策
员摇 针刺伤的伤害及危险因素 员郾 员摇 针刺伤是一种皮肤深部的足以使受伤者出血的意外伤 害。一般只需 园郾 源 μ造 的血液就足以使受伤害者感染乙肝病 毒。虽然医护人员在医疗工作中被锐器伤害是不可避免的, 但预防和处理针刺伤,将针刺伤对护理人员的危害降至最低。 员郾 圆摇 护理工作中职业防护意识不强,未严格遵守操作程序, 在护理操作中粗心大意,技术不熟练是容易导致针刺伤的发 生,在工作中护理人员短缺,工作过于繁忙,一些护士的技能 不过关,可增加护士针刺伤的几率。操作后没有按规定将锐 器放入指定的容器内,使护士在工作中意外刺伤。因此在工 作中要严格执行规章制度,加强护士职业安全教育,规范操作 行为,提高 防 护 意 识,规 范 医 疗 废 品 的 处 理 可 降 低 事 故 发
铅的判断[源]:当火焰原子吸收分光光度计测得的铅含量 跃 缘 皂早 辕 噪早 时,则这份样品就可以判为不合格。检测结果见 表 员。
表 员摇 苑愿 件餐巾纸检测结果
检测 项目
荧光物质 铅
合格 ( 件)
员园 苑缘
不合格 ( 件)
远愿 猿
不合格 率( 豫 )
愿苑郾 圆 猿郾 愿缘
猿摇 讨论 餐巾纸中荧光物质的不合格率达到 愿苑郾 圆豫 ,铅含量也有
[源]摇 中国预防医学科学院标准处编 郾 食品卫生国家标准汇编援 北 京:中国标准出版社,员怨怨圆:圆圆圆援
加强职业防护,减少针刺伤
/X
【 摘要】摇 目的摇 针刺伤是使受伤者出血的意外伤害,并可导致多种经血液传播的疾病,如何加强 职业防护,减少针刺伤。方法摇 培养良好的工作习惯,加强职业防护教育和宣传来改变导致锐器伤的危 险行为。结果摇 提高了医务人员职业暴露防护意识,减少了针刺伤的发生。结论摇 针刺伤是可以避免 和减少的增强自我保护意识,减少医院内交叉感染、降低医院感染发生率。
【 关键词】摇 血气分析;实验室检测
员摇 材料与方法 员援 员摇 材料摇 丹麦 粤月蕴苑圆园 血气分析仪及配套试剂 员援 圆摇 方法摇 建立一套完整操作规程从标本的接收到最后的 检测完成,要求完全按照标准的操作规范进行测试样本,使操 作中的偶然误差降到最低。 圆摇 结论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