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针刺伤防护专家共识38页PPT
合集下载
针刺伤的预防与处理PPT课件

可编辑课件PPT
34
注意
•
1 针头的污染源最具有传播疾病能力的是直接进入静脉或动脉的
针头, 其次为肌内注射针头, 而进入患者静脉输液管道的针头其传播疾
病的能力几乎为零。
2 针刺的深度针刺越深, 针头带入的血液越多, 会增加传染疾病的危
险。
3 针头的口径粗细有研究表明口径9号的针头所携带的血量是口径4
—
着病毒复制完全停止,少数
小三阳病人其血清HBV-
+
DNA持续阳性,病毒复制活
跃,病情较严重,病情进展
+
迅速,见于病毒变异。
10
乙肝病毒携带者
中文名
英文名
乙肝表面抗原 HBsAg
乙肝表面抗体 HBsAb (抗 HBs)
乙肝e抗原
HBeAg
乙肝e抗体
HBeAb (抗 HBe)
乙肝核心抗体 HBcAb (抗 HBc)
用75 %乙醇或者 0.5%碘伏进行消 毒,并包扎伤口。
30
针刺伤的处理
1.立即挤出伤口部位的血 2.流动水下冲洗
31
针刺伤的处理
3.碘伏、酒精消毒伤口
• 4.确定暴露源患者 确定暴露 源是否感染血源性传染病
• 向主管部门汇报并填写锐器 伤登记表
• 请有关专家评估针刺伤并指 导处理(检测、预防用药)
二.手套:当接触血液、体液、排泄物、分泌 物及破损的皮肤黏膜时应戴手套;手套可以 防止医务人员把自身手上的菌群转移给病人 的可能性;手套可以预防医务人员变成传染 微生物时的媒介,即防止医务人员将从病人 或环境中污染的病原在人群中传播。在两个 病人之间一定要更换手套;但是手套不能代 替洗手。
36
风险评估
中国针刺伤防护专家共识

宣传推广活动策划和执行效果评估
宣传推广活动策划
策划各种形式的宣传推广活动,如公益广告、宣传片、微博微信推广等,以扩大宣传覆盖面和影响力 。
执行效果评估
通过调查问卷、访谈等方式,对宣传推广活动的执行效果进行评估,了解受众的反馈和意见,为后续 工作提供参考。
06
总结与展望:未来针刺伤防护 工作方向和挑战应对策略
应对能力。
定期评估与改进
03
对操作流程和技术进行定期评估,根据评估结果进行改进和优
化,确保流程和技术始终符合实际需求。
合理配置资源与设备
增加防护用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投入
为医护人员提供充足的防护用品 ,如手套、口罩、护目镜等,确 保他们在操作过程中能够得到充
分的保护。
改善工作环境
优化工作流程和布局,减少医护 人员在操作过程中的走动和搬运
建立考核机制
对医护人员的安全意识进行定期考核,将考核结果与个人绩效挂钩 ,激励医护人员自觉遵守安全规定。
规范操作流程与技术
制定针刺伤防护操作流程
01
明确各个环节的操作步骤和注意事项,确保医护人员在实际操
作中能够规范、准确地执行。
加强技术培训
02
通过模拟演练、实际操作等方式,提高医护人员的技术水平和
共识中针对不同的操作环节,提供了具体的操作建议和指导,有助于医护人员在实际操作 中更好地应用。
分析当前面临挑战及原因剖析
1 2 3
医护人员防护意识不足
部分医护人员对针刺伤的危害认识不足,缺乏自 我保护意识,容易发生针刺伤事件。
操作不规范
部分医护人员在操作过程中存在不规范行为,如 未正确使用防护用品、未严格执行手卫生等,增 加了针刺伤的风险。
中国针刺伤防护专家共识

锐器盒的正确使用
在操作过程中,医务工作者应将使用过的针头、刀片等锐器 放入锐器盒中,避免直接丢弃或混入生活垃圾中。同时,锐 器盒应定期进行清理和消毒。
正确回套针帽
针帽的正确拿取
医务工作者应使用单手拿取针帽,避免针帽意外脱落或刺伤。
针帽的回套
在完成注射或其他操作后,医务工作者应将针帽正确回套在针头上,确保完 全覆盖针头,避免裸露的针头对外界造成伤害。
正确处理针头和锐器
一次性针头的处理
使用过的的一次性针头应立即丢弃,不应再次使用或重复使用。
锐器的正确传递
在需要传递锐器时,医务工作者应将锐器放在安全容器中进行传递,避免直接传 递导致意外伤害。
05
针刺伤的处置与报告
针刺伤的现场紧急处理
立即挤出伤口血液
针刺伤后,应立即挤压伤口周 围,尽量将伤口处的血液挤出
报告表内容
包括受伤者姓名、年龄、性别、受伤部位、受伤程度、处理 方式、报告时间等信息。
报告表提交
受伤者所在科室负责人或护士长负责收集并提交报告表至相 关部门。
06
结论
加强针刺伤防护培训和教育
针对医务人员、学生和相关从业人员的针刺伤防护培训和 教育,提高防护意识和能力。
培训内容包括针刺伤的危害、防护措施、急救知识和技能 等,以及相关法律法规和制度。
专家共识的意义
本共识的制定和发布,为医护人员提供了针刺伤防护的专业指导,有利于提高职 业安全的意识和行为。
本共识的推广和实施,将有助于减少医护人员针刺伤的发生率,保障医护人员的 健康和安全。
本共识的发布,也体现了中国针灸学会在职业安全领域的责任和担当,将为推动 针灸行业的职业安全和发展做出积极贡献。
03
针刺伤防护策略
在操作过程中,医务工作者应将使用过的针头、刀片等锐器 放入锐器盒中,避免直接丢弃或混入生活垃圾中。同时,锐 器盒应定期进行清理和消毒。
正确回套针帽
针帽的正确拿取
医务工作者应使用单手拿取针帽,避免针帽意外脱落或刺伤。
针帽的回套
在完成注射或其他操作后,医务工作者应将针帽正确回套在针头上,确保完 全覆盖针头,避免裸露的针头对外界造成伤害。
正确处理针头和锐器
一次性针头的处理
使用过的的一次性针头应立即丢弃,不应再次使用或重复使用。
锐器的正确传递
在需要传递锐器时,医务工作者应将锐器放在安全容器中进行传递,避免直接传 递导致意外伤害。
05
针刺伤的处置与报告
针刺伤的现场紧急处理
立即挤出伤口血液
针刺伤后,应立即挤压伤口周 围,尽量将伤口处的血液挤出
报告表内容
包括受伤者姓名、年龄、性别、受伤部位、受伤程度、处理 方式、报告时间等信息。
报告表提交
受伤者所在科室负责人或护士长负责收集并提交报告表至相 关部门。
06
结论
加强针刺伤防护培训和教育
针对医务人员、学生和相关从业人员的针刺伤防护培训和 教育,提高防护意识和能力。
培训内容包括针刺伤的危害、防护措施、急救知识和技能 等,以及相关法律法规和制度。
专家共识的意义
本共识的制定和发布,为医护人员提供了针刺伤防护的专业指导,有利于提高职 业安全的意识和行为。
本共识的推广和实施,将有助于减少医护人员针刺伤的发生率,保障医护人员的 健康和安全。
本共识的发布,也体现了中国针灸学会在职业安全领域的责任和担当,将为推动 针灸行业的职业安全和发展做出积极贡献。
03
针刺伤防护策略
针刺伤的预防与处理PPT.

发生针刺伤的高危操作
• 操作后 整理用物时被放在托盘或弯盘中的针头刺伤
护理人员的自我防护
• 规范安全的操作流程
1.禁止回套针帽,必须回套时,则用单手操作。 教学过程:
招聘的方法之一就是从单位内部调其他部门的人来填补新的空缺。许多公司都鼓励这种做法,有些公司还在外部刊登广告之前坚持先在内部公布空缺岗位。
针刺伤的预防与处理
• 事例:
我科一位护士正在处理弯盘里的杂物,在她徒手取出弯盘里的棉签 时被弯盘里废弃的胰岛素针头刺入手指。
概念
• 针刺伤是指由一种医疗利器如:注射器针头、各种穿刺针、缝针、 手术刀片等等造成的意外伤害,伤害程度足以造成受伤者出血的 皮肤损伤。
发生锐器伤的现状
• 锐器伤害是职业危害中导致感染血源性疾病最常见的原因,最常 见的一种是注射器针刺伤,针刺伤约占锐器伤的66.6%,全世界 每年约在100万意外针刺伤。
• 1.立挤出伤口部位的血 • 2.流动水下冲洗
针刺伤的处理
• 3.碘伏、酒精消毒伤口
• 4.确定暴露源患者 确定暴露源 是否感染血源性传染病
• 向主管部门汇报并填写锐器伤 登记表
• 请有关专家评估针刺伤并指导 处理(检测、预防用药)
支持系统
• 加强针刺伤后的精神支持。管理者接到针刺伤的报告后应及时指 导护士正确处理,并给予情感支持,增强护士之间的相互支撑, 以减轻护士发生针刺伤的不良情绪反应。
• 安静。她为病人作好心电监测及给氧后,又为病人建立静脉通道,在成功穿 刺插入了一个静脉留置针,完全拔出针芯时,病人的臂膀突然动了一下,碰 到了她的右臂,其握在右手的被血污染过的针芯尖部顿时刺入了她左侧手掌, 当时她对流血的伤口作了处理并对此事进行了登记报。这位病人在10天后死 亡,之后证实这是一位晚期艾滋病病人.在意外发生的3个星期之后,她开始 出现喉咙痛、发热、出疹子,经过医生处理、治疗,疹子与其他的症状很快 就消退了。在被刺伤8个星期之后,又出现腹部疼痛,反胃与呕吐等症状…… 但她完全没有意识到这就是艾滋病早期症状。她在发生针刺伤后取血作了基 线检查,HIV为阴性,接着第6周、第12周都作了血液检测,HIV检测均为阴 性 Arn。ol然d L而yn,da1被99确3年诊4感月染7日了—H暴IV。露后第6个月血液检测结果HIV为阳性,
中国针刺伤防护专家共识ppt

THANKS
谢谢您的观看
06
研究结论与展望
研究结论
针刺伤风险
研究发现,针刺伤风险在医疗行 业中一直处于较高水平,特别是 护士、医生和其他卫生工作者。 这些职业在执行医疗任务时接触 针具的机会较多,因此易受到针 刺伤的危害。
防护措施
针对针刺伤风险,专家提出了一 系列的防护措施,包括使用安全 针具、规范操作流程、提高个人 防护意识等。这些措施在减少针 刺伤发生方面具有显著效果。
宣传教育
宣传教育对于提高医务人员对针 刺伤防护的重视程度具有重要意 义。通过开展培训课程、制作宣 传海报、组织讲座等方式,有助 于提高医务人员的防护意识和技 能水平。
研究局限性
样本量较小
受研究时间和资源限制,样本量可能较小,可能影响研究的 代表性和可靠性。
未考虑地区差异
研究未涉及不同地区之间的差异,因此无法全面评估针刺伤 防护在不同地区的应用情况。
的防护措施不够完善。
因此,制定针刺伤防护专家共 识,旨在提高医护人员的职业 安全意识,加强针刺伤的防护 措施,减少职业伤害的发生。
专家共识的意义
提高医护人员的职业安全意识
通过制定专家共识,明确针刺伤的危害和防护措施,医护人员可以更加重视职业安全的防护。
规范操作流程
专家共识可以提供医护人员针刺伤防护的具体操作流程和标准,从而降低操作中的风险。
伤口缝合
若伤口较深或较大,需进行缝合处 理。
伤口评估
在处理伤口过程中,需持续评估伤 口情况,如有无感染、愈合情况等 。
汇报机制与记录
上报制度
建立完善的上报制度,确保受伤者及时上报相关部门。
记录存档
对受伤者的处理过程进行详细记录,并存档备查。
护理不良事件针刺伤

– 在尖锐物被丢弃前,每次应检查尖锐物收集箱,以 确定未装满或无针头突出。
– 更换新的一次性锐器收集盒。
第19页,共38页。
不合适丢弃导致的损伤
第20页,共38页。
预防不恰当丢弃导致的损伤
•将针尖和其它尖锐物品丢弃在一次性 锐器收集盒内。 •操作后,及时料理场地,不要留给他 人料理。
•确保医疗废弃物被丢弃在一般人 无法接触接触到的地方。
加强对医务人员的职业防护知识的培训包括职业暴露的主要途径危险性和自我防护措施医疗器械的处理锐器伤的处理措施医院感染知识和消毒隔离制度以及规范化的操作程序等16预防培养良好的工作习惯作中还要养成良好的工作习惯如不徒手处理破碎的玻璃器械操作完毕及时做好收尾工作不随时乱放丏用容器及时更换切勿堆放过满手持无针套注射器戒锐器行劢时不要将针头笔锐器面对自己戒他人等17预防改发危险的工作行为禁止用双手将使用过的针头重新套上针帽
第21页,共38页。
废弃物处置产品
收集箱 密封不渗漏、不穿破的黄色收集盒。
第22页,共38页。
原因
三、防范意识薄弱
由于对锐器伤的认识不足,防范意识浅薄,在 护理操作过程中粗心大意,极易发生锐器损伤,发 生锐器损伤后又不报告,甚至对伤口不作任何处 理,极易发生血源性医院感染。
第23页,共38页。
原因
第10页,共38页。
原因
二、操作不规范
有的医务人员违反操作规程,采用危险性的 工作行为,如用双手将使用过的针头重新套上针 帽;掰安瓿时不用纱布包裹;将经常使用的刀片 、剪刀、玻璃碎屑随意丢放等,造成伤害。
第11页,共38页。
针尖和利器损伤发生的时间
• 使用前 • 使用中
• 使用后,丢弃前
• 丢弃中 • 不合适的废物处置
– 更换新的一次性锐器收集盒。
第19页,共38页。
不合适丢弃导致的损伤
第20页,共38页。
预防不恰当丢弃导致的损伤
•将针尖和其它尖锐物品丢弃在一次性 锐器收集盒内。 •操作后,及时料理场地,不要留给他 人料理。
•确保医疗废弃物被丢弃在一般人 无法接触接触到的地方。
加强对医务人员的职业防护知识的培训包括职业暴露的主要途径危险性和自我防护措施医疗器械的处理锐器伤的处理措施医院感染知识和消毒隔离制度以及规范化的操作程序等16预防培养良好的工作习惯作中还要养成良好的工作习惯如不徒手处理破碎的玻璃器械操作完毕及时做好收尾工作不随时乱放丏用容器及时更换切勿堆放过满手持无针套注射器戒锐器行劢时不要将针头笔锐器面对自己戒他人等17预防改发危险的工作行为禁止用双手将使用过的针头重新套上针帽
第21页,共38页。
废弃物处置产品
收集箱 密封不渗漏、不穿破的黄色收集盒。
第22页,共38页。
原因
三、防范意识薄弱
由于对锐器伤的认识不足,防范意识浅薄,在 护理操作过程中粗心大意,极易发生锐器损伤,发 生锐器损伤后又不报告,甚至对伤口不作任何处 理,极易发生血源性医院感染。
第23页,共38页。
原因
第10页,共38页。
原因
二、操作不规范
有的医务人员违反操作规程,采用危险性的 工作行为,如用双手将使用过的针头重新套上针 帽;掰安瓿时不用纱布包裹;将经常使用的刀片 、剪刀、玻璃碎屑随意丢放等,造成伤害。
第11页,共38页。
针尖和利器损伤发生的时间
• 使用前 • 使用中
• 使用后,丢弃前
• 丢弃中 • 不合适的废物处置
医务人员针刺伤危害的预防与控制培训课件(PPT 42张)

2000年11月6日,美国克林顿总统签 署了联邦针刺安全和防护法案,新 法案明确:医务人员必须使用具有 安全防护装置的医用尖利物,从而 保护医务人员安全,降低工作时感 染HIV,乙肝和丙肝等血源性疾病的 可能性。
四、预防与控制
医务人员的职业防护——应该谁对“安全”负 责, 你。 还有你的雇主。 卫生部2004年6月发布 《医务人员艾滋病病毒职业暴露防护工作指导 原则(试行)》,2004年6月1日起执行,5章 十九条(总则,预防,发生职业暴露后的处理 指征,登记和报告,附则5章)。
输液器23% 真空采血装 置3% 骨科空心导 引针14% 缝合针3% 手术刀及其 它利器9% 注射器针37% 静脉针导管 9%
造成经皮损伤的器械使用
IV穿刺7% 加药12% 更换IV系统 23%
肌注12% 缝合、剪断 7% 其他10%
抽取动脉血 6%
抽静脉血20% 不明5%
三、血源性传染病的流行趋势
琳达的话
把生活每一天当作生命的最后一天 为医务人员职业安全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46.凡事不要说"我不会"或"不可能",因为你根本还没有去做! 47.成功不是靠梦想和希望,而是靠努力和实践. 48.只有在天空最暗的时候,才可以看到天上的星星. 49.上帝说:你要什么便取什么,但是要付出相当的代价. 50.现在站在什么地方不重要,重要的是你往什么方向移动。 51.宁可辛苦一阵子,不要苦一辈子. 52.为成功找方法,不为失败找借口. 53.不断反思自己的弱点,是让自己获得更好成功的优良习惯。 54.垃圾桶哲学:别人不要做的事,我拣来做! 55.不一定要做最大的,但要做最好的. 56.死的方式由上帝决定,活的方式由自己决定! 57.成功是动词,不是名词! 28、年轻是我们拼搏的筹码,不是供我们挥霍的资本。 59、世界上最不能等待的事情就是孝敬父母。 60、身体发肤,受之父母,不敢毁伤,孝之始也; 立身行道,扬名於后世,以显父母,孝之终也。——《孝经》 61、不积跬步,无以致千里;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荀子《劝学篇》 62、孩子:请高看自己一眼,你是最棒的! 63、路虽远行则将至,事虽难做则必成! 64、活鱼会逆水而上,死鱼才会随波逐流。 65、怕苦的人苦一辈子,不怕苦的人苦一阵子。 66、有价值的人不是看你能摆平多少人,而是看你能帮助多少人。 67、不可能的事是想出来的,可能的事是做出来的。 68、找不到路不是没有路,路在脚下。 69、幸福源自积德,福报来自行善。 70、盲目的恋爱以微笑开始,以泪滴告终。 71、真正值钱的是分文不用的甜甜的微笑。 72、前面是堵墙,用微笑面对,就变成一座桥。 73、自尊,伟大的人格力量;自爱,维护名誉的金盾。 74、今天学习不努力,明天努力找工作。 75、懂得回报爱,是迈向成熟的第一步。 76、读懂责任,读懂使命,读懂感恩方为懂事。 77、不要只会吃奶,要学会吃干粮,尤其是粗茶淡饭。 78、技艺创造价值,本领改变命运。 79、凭本领潇洒就业,靠技艺稳拿高薪。 80、为寻找出路走进校门,为创造生活奔向社会。 81、我不是来龙飞享福的,但,我是为幸福而来龙飞的! 82、校兴我荣,校衰我耻。 83、今天我以学校为荣,明天学校以我为荣。 84、不想当老板的学生不是好学生。 85、志存高远虽励志,脚踏实地才是金。 86、时刻牢记父母的血汗钱来自不易,永远不忘父母的养育之恩需要报答。 87、讲孝道读经典培养好人,传知识授技艺打造能人。 88、知技并重,德行为先。 89、生活的理想,就是为了理想的生活。 —— 张闻天 90、贫不足羞,可羞是贫而无志。 —— 吕坤
针刺伤的防护与应急处理PPT课件

追踪与随访管理
追踪监测
对针刺伤者进行追踪监测,包括定期检查相关指标、观察病情变化等。
随访管理
对针刺伤者进行长期随访管理,提供必要的心理支持和健康指导,帮助其恢复 健康。同时,对针刺伤事件进行总结分析,提出改进措施,防止类似事件再次 发生。
04 培训与教育
新员工培训内容
01
针刺伤的定义、危害及预防措施
伤。
采血过程
在采集患者血液样本时,如操作不慎 或患者不配合,也可能发生针刺伤。
缝合过程
在外科手术缝合伤口时,由于缝合针 尖锐且操作空间有限,也易发生针刺
伤。
废弃物处理
在处理废弃的针头、注射器等医疗锐 器时,如未遵循安全操作规程,也可
能导致针刺伤。
02 防护措施
增强防护意识
认识到针刺伤的危害
明确针刺伤可能导致的感染风险,如乙肝、丙 肝、艾滋病等。
针刺伤主要由于操作不当、注意力不集中、废弃物处理不当或设备设计缺陷等原因造成。
针刺伤危害程度
感染风险
针刺伤可能导致病原体传播,如细菌、病毒等,增加 医护人员感染血源性传播疾病的风险。
心理影响
针刺伤事件可能对医护人员造成心理压力和恐慌,影 响工作积极性和职业满意度。
易发生针刺伤环节
注射过程
在注射药物或疫苗时,如未正确使用 针头或患者突然移动,可能导致针刺
在职员工定期培训
1 2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强化安全操作规范
针对在职员工,定期开展安全操作规范的培训和 考核,确保他们能够熟练掌握并遵守相关规定。
更新防护知识与技能
随着医疗技术的不断发展,及时更新员工的防护 知识与技能,提高他们应对针刺伤的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