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节 人口迁移

合集下载

1.3第三节《人口迁移》

1.3第三节《人口迁移》

引起一个地区人口数量变动 的方式?
自然增长 人口 变动
自然增长人口=出生人口—死亡人口
影响世界人口数变化
机械增长(人口迁移)
人口机械增长=迁入人口—迁出人口
对世界人口增长一般不具影响,但对特定国家或 地区有显著影响。
一、人口迁移的概念和分类
(一)概念: 人口迁移是人口移动的一种形式,是
指人们变更定居地的空间流动行为。
移的主要类型
农村→城市 (城市化的一种表现)
城市→城市
城市→农村 (逆城市化的表现)
3、按迁移原因
自主性迁移(人口自发的寻求更佳生活环境) 被迫性迁移(受政治、军事等影响而进行迁移)
人口迁移的“推拉理论”
农村
推力因素 农村生活困难 就业机会少 升学与升迁机会少 生活质量低 就医不便 公共设施不足 社会地位低
四、人口迁移对环境的影响
影响迁 出 地来自有利方面促进社会经济发展; 生活水平提高; 缓解当地人地矛盾; 促进就业。 弥补了劳动力不足; 促进城市建设和经 济发展。
不利方面
人才外流; 家庭不稳定。
迁 入 地
易引起生态环境问题; 给城市环境、交通、 治安造成巨大压力。
练 习
1.下列人口的流动属于人口迁移的是 C A.大学生暑假返回家乡 B.新疆牧民夏季上山放牧 C.大学生分配在外地工作 D.农民利用农闲进城打工 2.下列各组国家中,都属于典型移民国家的是 D A.美国、德国 B.南非、埃及 C.日本、澳大利亚 D.加拿大、新西兰 3.环境难民产生的原因是 A A.生态环境遭到破坏 B.战争和地区冲突 C.地方性传染病威胁 D.经济建设造成移民 4.影响未成年人和老年人口迁移的重要因素是 B A.婚姻 B.家庭 C.自然环境 D.政治因素

2019精选教育第一章 第三节 人口迁移(共55张PPT).ppt

2019精选教育第一章 第三节 人口迁移(共55张PPT).ppt

②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中,仅从 1941年6月到1942年10月苏联就从 被德国攻占的西部地区向东部地区 迁移了大约2000万人。
(四)社会文化因素:
人类是具有社会属性的,如文化 教育、家庭婚姻、宗教信仰等,也会 引起人口迁移
①二战后,美国接受大批来自 其他国家科技人才和著名学者。
②为了婚姻、家庭进行的人口 迁移。
家庭和婚姻对人口迁移也有一 定的影响
(1)婚姻是影响青年人迁移的重要 因素-结婚
(2)家庭因素在未成年人和老年人 口的迁移中起重要作用-团聚
影响人口迁移的主要因素
1.自然环境因素: 气候、水源、土壤、矿产资源等
2.社会经济因素: 经济因素、交通通讯、文化、家庭等
3.政治因素: 政策、政治变革、战争等
1.我国“黑河—腾冲”以西的地区 面积占全国的53%,人口只占6.3%.下列 关于其成因的分析不正确的是 ( )
A.西部地区气候干燥,有大面积干 旱区,生态脆弱
B.地形复杂,多高山、高原 C.经济文化落后,交通不便 人口的出生率低,人口迁出量大
1.我国“黑河—腾冲”以西的地区 面积占全国的53%,人口只占6.3%.下列
②我国河北、山东等省农民“闯关东”
据统计到解放前的50多年间,迁去 东北的人口达三四千万

(二)经济因素:
(二)经济因素:
经济因素是引起人口迁移的主要 的、经常起作用的因素。社会经济发 展对人口迁移的影响是多方面的,其 中经济发展、交通等是主要的因素。
①亚洲发展中国家迁向中东石油国家
②我国的大庆、胜利、大港等油田 的建设,就造成了人口的迁移
对人口迁移有着特殊的影响, 其中政策、政治变革及战争等都是 重要的影响因素。
1.国家的政策,特别是有关人口 迁移政策的实施,对人口迁移产生重 要影响

人口迁移课件

人口迁移课件

哪些是国际迁移
()
CD
A、北宋末年,由于战争引起的中原人民大规模南迁
B、19世纪末,俄国向西伯利亚流放犯人
C、明清时期我国广东、福建等省的人民移居东南亚
2024/7/1D9 、在我国工作的外籍工人
一、人口迁移的概念与分类
下图彩色代表某国国内的三个行政区域,白色代表另外一个国家。 读后完成:
⑴属于国内人口 迁移的有?
2024/7/19
二、影响人口迁移的主要因素
2.经济因素
深圳市
① 经济发展水平
经济因素对人口 迁移是主要的,经 常起作用的因素, 是人口迁移的基本 动因。
2024/7/19
二、影响人口迁移的主要因素 2.经济因素 ②交通和通讯的发展
相对地缩小了地区之间 的距离,减少了妨碍人 口迁移的各种困难,从 而促进了人口迁移。
流向
从北非、南欧、西亚 到西欧
从拉美 到北美、西欧
从东南亚 到 西亚
活动P17
1、下列人口流动行为中,哪些属于人口迁移(BCD)
A、外出度假、旅游,上街购物
B、张成高中毕业考取大学去异地读书
C、王艳从甲县A中学转到乙县B中学读书
D、聚居在叙利亚难民营的伊拉克难民
2、下列人口迁移事件中,哪些是国内迁移 ( A)B
2024/7/19
二、影响人口迁移的主要因素 3.政治因素 ①政策
国家人口流 动政策会对人 口迁移产生重 要影响。
2024/7/19
美国西部大开发
1787年,美国政府颁布了“西北准州地区条例”,规定 任何一个准州地区的居民人数超过6000人时,就可以成立 永久性的州政府,并且与“原来各州在一切方面享有同等 地位”。这个条例从法律上保障了生命、人身和财产的安 全及宗教自由,大大鼓励了千百万人向西部迁徙。同时政 府也颁布了土地政策,鼓励人们向西扩张,开始了历经一 百多年的“西进运动”。

地理湘教学案:教材梳理 第一章 第三节 人口迁移

地理湘教学案:教材梳理 第一章 第三节 人口迁移

庖丁巧解牛知识·巧学一、人口迁移的概念与分类1.人口迁移的概念人口迁移(Population migration)是人的居住地在国际或本国范围内发生改变,即人口在两个地区之间的空间移动,这种移动通常涉及人口居住地由迁出地到迁入地永久性或长期地改变。

人口迁移概念中包含三个含义:空间移动、居住地变更和时间限度,这三个要素缺一不可.(1)空间移动:只有发生空间移动的人口现象才可能构成人口迁移,但人们总是不断地进行空间移动,不是所有的空间移动都是人口迁移,只有其中那些居住地发生“永久性”或“长期”变化的移动,才被当作人口迁移,这就是人口迁移的时间性。

旅游、购物、出差、游牧民的迁徙、季节工的季节流动以及有两处或多处居住地的人在不同居住地之间的流动等,都不是人口迁移。

(2)居住地变更:人口的迁移必须以居住地改变为条件,即迁移发生前后,人们的居住地各不相同。

而居住地的改变,包含有人口迁移必须超过“一定的距离”。

通常,人们以超越某种特定的界线,作为区分某一活动是否为人口迁移的标准。

行政区域界线常被用来区分是否发生人口迁移。

(3)时间限度:对于“永久性"或“长期”的时间限度,目前尚无统一标准,习惯上,把人口迁移限定在特定的时间内,这一特定时间可以有确定时间长度,如1年、5年或10年;也可以更长甚至是无限的,也就是“终生”的。

人们在工作地与居住地之间的通勤往返、外出购物、旅游、出差等都不属于人口迁移,游牧民的迁徙、季节工的季节性流动、拥有两处或多处居住地的人在不同居住地之间的流动等也不属于人口迁移。

2.人口迁移的分类(1)按照空间范围的不同,人口迁移可分为国际迁移和国内迁移.①国际迁移:是指一个国家的居民进入另一个国家定居的现象,它包括永久性移民、外籍工人流动、国际难民定居等。

如19世纪以前和二战以后的国际人口迁移,见表1-10。

表1-10知识拓展近现代世界的人口迁移流动中世纪以后,随着新大陆的发现和开发,资本主义的兴起及交通工具的进步,人口迁移规模开始扩大,并使全球人口分布发生了重大变化.近代人口迁移以大规模、长距离跨越海洋迁移为主要形式.主要迁移路线有两种类型:一种是近代欧洲殖民者贩运黑奴的人口迁移路线,另一种是近代欧洲殖民者受土地、矿产资源吸引到美洲、大洋洲开发的人口迁移路线.②国内迁移:是指发生在一个国家领土范围以内的人口迁移,是一国内部的居民从一个行政区进入另一行政区,并作较长时间的居留现象。

地理《人口迁移》PPT精品课件

地理《人口迁移》PPT精品课件

的农工。
×
2、考取大学后去异地读书

3、家住天津,每天去北京上班 ×
4、外出旅游,度假
×
5、从A地转到B地定居 √
6、科学家去南极进行为期半年的科学考察
×
7、大学生分配到外地工作 √
8、三峡库区的人口迁移

思考 目前,许多人的出国留学行为属于人口迁移吗?为什么? 答案 出国留学属于国际人口迁移。因为它具备了人口迁移的条件: 一是跨越了国界;二是长期改变了定居地。
第三节 人口迁移
学习目标
1.了解人口迁移的概念和不同的分类方法。 2.掌握引起人口迁移的自然生态环境、经济、政治和社会文化等因素。 3.学会运用典型实例,说明引起人口迁移的主要因素。
一、人口迁移的概念与分类
引起一个地区人口数量变动可分为哪两类?
人口自然增长:出生率、死亡率、自然增长率 人口机械增长:人口迁移
依纲梳理夯基础
上图中,A、B、C分别代表三个不同的地区,其中: 不属于人口迁移的是: A1→A2,C1→C2 属于人口迁移的是: A1→B1,A1→C2,C1→A2,C1→B1。
2.分类:
①按人口迁移 空间范围的不 同划分
国际迁移
省际迁移
国内迁移 县际迁移
②按人口迁 移的方向来 划分
农村→农村 农村→城市(城市化) 城市→城市 城市→农村(逆城市化也叫郊区化)
地一般并不“长期”或者“永久性”改变,改变的只是其中的很
少一部分,如大多数进城民工的“户籍”仍是原籍。
项目
内容
迁移规模
人口迁移日趋活跃,流动人口大量增加,并有 逐年上升趋势
方 向
总特点 主要迁出地
从农村到城市,从内地的省、自治区到沿海城 市和工矿区

2020-2021湘教地理2教师用书:第1章 第3节人口迁移含解析

2020-2021湘教地理2教师用书:第1章 第3节人口迁移含解析

2020-2021学年湘教地理必修2教师用书:第1章第3节人口迁移含解析第三节人口迁移学习目标:1。

了解人口迁移的概念和类型。

2。

理解影响人口迁移的因素,举例说明人口迁移的原因。

(重点)3。

理解人口迁移对迁入地和迁出地产生的影响。

(重难点)一、人口迁移的概念与分类1.影响人口变动的因素:包括人口自然增长和人口机械增长。

2.人口迁移的概念:指人们变更定居地的空间流动行为。

3.人口迁移的分类类型概念迁移范围主要方式国际迁移指一个国家的居民进入另一个国家定居的现象超越国界永久性移民、外籍工人流动、国际难民定居国内迁移指一个国家内部的居民从一个行政区进入另一个行政区定居的现象超越行政区边界库区移民、招生、分配等由农村到城市的人口迁移。

二、引起人口迁移的因素1.人口迁移的作用力:推力(或排斥力)与拉力(或吸引力)。

2.人口迁移的根本原因:不协调的人地关系。

3.影响人口迁移的因素(1)自然生态环境因素①影响:为人类生存提供了不可替代的物质基础。

②表现错误!(2)经济因素(4①文化教育因素对人口迁移的影响越来越明显。

②家庭和婚姻是影响青年人口迁移的重要因素。

③宗教信仰和种族、民族之间存在的文化差异,也导致人口迁移。

(1)小王高中毕业后每年外出务工属于国内人口迁移。

()(2)小张高中毕业后选择到美国留学属于国际人口迁移。

()(3)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美国接受大批来自其他国家的科技人才和著名学者属于政治因素移民。

() (4)人口迁入对迁入地来说都是有利影响. ()(5)20世纪八九十年代,我国人口迁移规模空前庞大,他们的主要目的是务工与经商.影响该时期人口迁移的主要因素是() A.资源因素 B.政治因素C.经济因素D.文化因素提示:(1)×小王每年外出务工属于人口流动。

(2)√小张在美国留学期间属于国际人口迁移。

(3)×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美国接受来自其他国家的科技人才和著名学者属于文化教育因素。

(4)×人口迁入对迁入地既有有利影响也有不利影响。

必修2课件:1.3 人口迁移(37张PPT)-1

必修2课件:1.3 人口迁移(37张PPT)-1

改革开放后 (80年代后)
行政力量、战争、自然 计划经济体制、户籍制度、 政策、经济因素
条件
开发工业基地、边疆建设
大批移民
有组织、有计划、流量小 自发迁移,流量大 增,流向改变
迁往自然条件和自然环 东部迁往边疆(东北和西 乡村到城市,中西
境较好的地区
北),城市到农村 部经济落后区流向
东部经济发达地区
第三节 人口迁移
判断人口迁移的标准
1.必须变更定居地
2.改变定居地须持续较长时间 (一年以上)
3.必须跨过一定的行政界线 (县界及以上)
人口流动:不同于人口迁移,指人口短期离开原定居地又返回的现象,人 口的季节移动、短期旅游、牧民迁徙都属于人口的流动。
2018--2019
空间范
围(是
否跨越 国界)
也就是说引起人口迁移的自然生态环境因素包括气候、 淡水、土壤、矿产、自然灾害等
2018--2019
自然灾害 发生大的自然灾害(洪水、地震、火山爆发 等)迫使人们背井离乡。如:唐山市1976年 地震后的整体搬迁及2008年汶川地震后的新 城建设。
课本18页阅读 由生态环境条件恶化而引起的移民称为“环境移民”或“生态移 民”。三峡移民并不是环境移民。
01 国际迁移:包括永久性移民、外籍
工人流动、国际难民定居等 省际迁移
城市到城市
02 国内迁移
4
农村到农村
1
迁移 方向
2
农村到城市
县际迁移
城市到农村 3
由农村到城市的人口迁移,是发达国家历史上和发展中国家当前人口迁移的主要类 型。而发达国家当今已出现逆城市化现象,即出现由城市到乡村的迁移现象。
2018--2019

第三节 人口迁移讲课

第三节 人口迁移讲课

人口过 于集中
逆 城 市 化 人口迁移
人口流失 人口总量少 劳动力老化 农业投资少 农业生产条件差 农田荒废
环境质量好 (拉力)
_
+ _0 __ _ + _ +
+ _
_ +
+ 0 _ _
+ + + + + 0
+代表一个地区吸引人口的因素。-代表一个地区排斥人口 的因素。0代表无关因素
二、引起人口迁移的因素
3、政治因素
4、社会文化因素
(1)文化教育: 文化教育发达或愿意 拉 力 接受高等专业人才 推 文化教育落后或具有高等 力 专业人才但待遇水平低
小结:对人口迁移的影响越来越明显。此外,文化教育还能改变 人们的生活态度和生活期望,促进人口迁移。 前者主要影响未成年人和老年人;后者主要影响青 (2)家庭婚姻: 年人口。 图 (3)宗教信仰: 如书本21页阅读(印巴分治)
城市 乡村
人口迁移 城 市 化
拉力因素
工作机会多 赚钱机会多 医疗与社会福利好 教育与升迁机会多 休闲机会多 现代建筑居住舒适 置业与致富机会多 社会地位高 人口密度大 失业率高 犯罪率高 建筑物密集 房地产价格高 交通拥挤 环境质量差(推力)
推力因素
农村生活困难 就业机会不多 升学与升迁机会不多 生活质量低 就医不便 公共设施不足 老式房屋生活不便 社会地位低
经济因素 社会文化因素
推拉理论
影响因素
政治因素
自然生态 环境因素
1、自然生态环境因素

自然环境优越、

自然资源丰富地区
气候 自 然 环 境
土壤 水源 矿产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高中同步新课标·地理
创新方案系列丛书
[例 2] 下图为上海市某区 2010 年第六次人口普查统计图。 据此回答(1)~(2)题。
高中同步新课标·地理
创新方案系列丛书
(1)外来常住人口与全部登记人口数量差异最大的年 龄段是( ) B.20~24 D.45~49
A.15~19 C.40~44
(2) 外来常住人口占全部登记人口比例高的主要因素 是( ) A.经济因素 C.家庭因素 B.政治因素 D.教育因素
高中同步新课标·地理
创新方案系列丛书
战争 破坏人类生产生活的正常环境与 伊拉克战争爆发 秩序,导致大量人口迁出战乱区 时大量人口外迁
4.社会文化因素 因素 对人口迁移的影响 案例
对人口迁移的影响越来越明 第二次世界大战后, 文化 显。人们总是想方设法从文化 美国接受了大批来 教育 水平低、教育设施落后的地区 自其他国家的科技 迁往文化教育相对发达的地区 人才和著名学者
6.表中人口跨省空间流动的主要原因是(
解析:第 5 题,对比表中人口流出和流入省市可以判断出 人口跨省流动的空间特征是从中西部到沿海。第 6 题,为了更 高的经济收入和更好的福利待遇,大量的人口由较落后的中西 部地区迁向经济发达的东部沿海地区。
答案:5.C
6.A
高中同步新课标·地理
创新方案系列丛书
解析:第 3 题,从表中外来人口男女性别比的变化可以判 断出其外来人口女性比例在增加;根据表中数据计算可知,北 京市人口自然增长低于外来迁入,外来人口小于本地人口,人 口流动规模在增大。第 4 题,外来人口为北京市社会经济发展 带来了劳动力资源,但也加重了北京基础设施和就业的压力; 由于外来人口以青壮年劳动力为主,不会加剧人口老龄化。
高中同步新课标·地理
夫妻为解决两地分居 而进行的迁移
创新方案系列强与外界社会、经 ①提供大量廉价劳 济、科技、文化联系,有 动力;②促进商品流 利于发展; ②缓解人地矛 有利 通和经济发展;③促 盾, 促进发展; ③更好地 进第三产业发展 开发利用土地资源 增加了迁入地公共 设施的负担和管理 不利 人才外流、劳动力减少 的难度,增大了生态 环境的压力
(注:性别比是指每 100 名女性对应的男性数量)
3.表中数据表明,10 年来北京市( A.人口自然增长快于迁入 C.外来人口女性比例增加 )
B.外来人口大于本地人口 D.人口流动规模趋于减缓
高中同步新课标·地理
创新方案系列丛书
4.外来人口对北京市的影响可能有( ①促进社会经济发展 设施压力 ④就业压力减小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创新方案系列丛书
[思考]目前出国留学成为一种时尚,很多学生在高中阶 段就被家长送到国外学习,这种现象属于人口迁移吗?为什 么?
提示:出国留学属于国际人口迁移。因为它满足人口迁 移的必备条件:一是跨越国界,二是长期改变定居地。
二、引起人口迁移的因素 1.根本原因 不协调的 人地关系 。
高中同步新课标·地理
创新方案系列丛书
2.具体因素 推力(排斥力) 自然生态 环境因素 经济因素 环境恶化、 自然灾害 . 拉力(吸引力) 自然环境优越和
自然资源 丰富
经济发展水平高的 地区, 就业 机会 和 成功 机遇多
经济发展水平低 政局动荡、 战争 .
政治因素
优惠的移民政策
社会文化 宗教信仰 、 种族和民 良好的文化教育,家 因素 族矛盾 庭、婚姻
创新方案系列丛书
高中同步新课标·地理
创新方案系列丛书
一、人口迁移的概念与分类 1.人口变动的原因 (1)人口 自然增长 , 取决于人口的出生率与死亡率的数值大小。 (2)人口机械增长,即 迁入人口的增加值。 2.人口迁移 (1)概念:是人口移动的一种形式,是指人们 变更定居地 的空 间流动行为。
高中同步新课标·地理
解析:深山区、石山区、高寒山区和地质灾害高发区的生 态环境都较脆弱,不利于人们的生活,因而该移民工程主要考 虑的因素为生态环境因素。
答案:B
高中同步新课标·地理
创新方案系列丛书
读近 10 年来北京市人口及其构成的变化表, 回答 3~4 题。 年份 2000 年 2010 年 常住人口总数 其中外来人口 外来人口男女 (万人) 1 356.9 1 961.2 (万人) 256.3 704.5 性别比 150.8 118.9
高中同步新课标·地理
创新方案系列丛书
[ 思考 ] 我国人口曾经出现过 “ 一江春水向东流 ”“ 孔 雀东南飞”的现象,你知道这其中的原因吗?
提示:东部地区自然条件优越,改革开放使东部地区 经济更为发达,从而导致中西部大量知识人才向东部及东 南沿海迁移。
1.教材 P16 图 1-9 (1)据图分析近现代世界人口: 迁出地区主要有 东亚 、 南 亚、欧洲 和非洲; 迁入地区主要有 东南亚 、 美洲和 大洋洲 。
7.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 1:下图是济南市历城区郭店镇李家庄的村碑背面描 述的村史(明朝洪武初年直隶位于现在北京附近, 枣强位于现在 河北省东南部,衡水市南端)。
高中同步新课标·地理
创新方案系列丛书
材料 2:2012 年年初,李家庄的李老汉和四个儿子到枣强 “寻根祭祖”,对当年黄河水泛滥损害的祖籍地区进行查找和 祭拜。
自然 影响了人们的生存 灾害 环境
创新方案系列丛书
2.经济因素 (1)经济发展水平的地域差异的影响 一般来说,地域间的经济发展水平差距越大,人口在 地区之间的迁移也就越频繁。
高中同步新课标·地理
创新方案系列丛书
(2)经济因素改变的影响 经济因素改变人口迁移的流量和流向, 进而影响人口的空 间分布。
高中同步新课标·地理
创新方案系列丛书
影响农业生产进而 农业社会人口为寻找肥 影响人口迁移 沃的土壤而迁移
土壤
矿产 资源
矿产资源的开发能 大庆油田的开发、西亚 吸引大量人口的迁 石油开发吸引了大批外 入 籍工人 20 世纪 30 年代, 旱灾使 美国俄克拉何马州的农 民西迁至加利福尼亚州
高中同步新课标·地理
) ③加重基础
②加剧人口老龄化
答案:3.C
4.B
高中同步新课标·地理
创新方案系列丛书
下表是某年中国跨省人口流动的地区构成表。 据表回答 5~ 6 题。 流 出 省市 占总量 比重(%) 省市 占总量 比重(%) 贵州 四川 湖南 江西 河南 安徽 其他 6.1 16.1 10.6 8.6 8.3 10.6 39.7
高中同步新课标·地理
创新方案系列丛书
[解析 ]
第(1)题,结合柱状图的数据,很容易判断出
45~49 岁外来常住人口与全部登记人口数量的差异最大。 第(2)题,上海经济发达、收入高、就业机会多,因而外来 迁入的人口数量多。
[答案]
(1)D
(2)A
高中同步新课标·地理
创新方案系列丛书
1.下列属于人口迁移现象的是( A.外出讲学 C.外出旅游
[例 1]
下图为甲、乙两国的人口迁移示意图。读图
完成(1)~(2)题。
高中同步新课标·地理
创新方案系列丛书
(1)下列人口迁移事件中,与图中 B 箭头所示人口迁移 相符的是( )
①北宋末年,由于战争引起的中原人口大规模南迁 ②19 世纪,俄国向西伯利亚流放犯人 福建等省的人口移居东南亚 A.①② C.③④ ③明清时期,广东、
高中同步新课标·地理
创新方案系列丛书
东南亚 、南美洲; (2)近现代历史上印度人主要迁往 非洲 、 大洋洲 。 欧洲人主要迁往亚洲 、 北美洲 、 非洲 、
(3)近现代历史上我国人口主要迁往 东南亚和北美洲 。
2.教材 P20 图 1-11、图 1-12
安徽 、湖南 等 (1)2001 年我国流动人口主要来自 四川 、
按照迁移空间范围的大小,可分为国内迁移和国际迁 移。如下表所示: 类型 国际 迁移 概念 迁移范围 主要方式 是一个国家的居 永久性移民、外 民进入另一个国 超越国界 籍工人流动、国 家定居的现象 际难民定居等
高中同步新课标·地理
创新方案系列丛书
指一个国家内部的 国内 居民从一个行政区 迁移 进入另一个行政区 定居的现象 工程移民、 超越行政 生态移民、 区边界 招生等
)
B.上街购物 D.移民国外
解析:人口迁移是指一段时间内人的居住地发生改变 的现象,四选项中只有移民国外的居住地发生了改变。
答案:D
高中同步新课标·地理
创新方案系列丛书
2.贵州省在未来五年将大力实施移民工程,逐步把生活在 深山区、石山区、高寒山区和地质灾害高发区的 150 万农村人 口迁出大山。贵州省实施该移民工程主要考虑的因素是( A.经济 C.政治 B.生态环境 D.社会文化 )
④在我国工作的外籍工人 B.②③ D.①④
高中同步新课标·地理
创新方案系列丛书
(2)若甲国为中国, A 箭头表示中国目前人口迁移的主要方 向,其含义正确的是( B.从沿海流向内地 C.从城市流向农村 D.从经济发达地区流向经济欠发达地区 ) A.从中、西部流向东部
[解析] 第(1)题, 图中 B 箭头所示人口迁移为国际人口迁 移,①②所述的人口迁移都为国内人口迁移。第 (2)题,目前 我国的人口迁移方向为从中、 西部流向东部, 从内陆流向沿海, 从农村流向城市,从经济欠发达地区流向经济发达地区。
高中同步新课标·地理
创新方案系列丛书
人口迁移一般有三个判断标准,即空间位移、居住地变更和时 间限度。只有同时满足这三个条件的人口移动才能称为人口迁移。 (1)居住地变更——从迁出地到迁入地 住所不变更的空间移动。如季节移动、短期旅行等,不属于人 口迁移。
高中同步新课标·地理
创新方案系列丛书
(2)空间位移——跨越行政区域界线 跨国界的人口迁移为国际人口迁移, 跨省界的人口迁移为省 际人口迁移。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