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方平刘方平——春怨
【诗歌鉴赏】刘方平《春怨》原文及翻译赏析

【诗歌鉴赏】刘方平《春怨》原文及翻译赏析刘方平《春怨》原文纱窗日落渐黄昏,金屋无人见泪痕。
寂寞空庭春欲晚,梨花满地不开门。
刘方平《春怨》注释、纱窗:蒙纱的窗户。
2、金屋:汉武帝幼时,曾对长公主(武帝姑母)说:“若得阿娇(长公主的女儿)作妇,当作金屋贮之。
”这里指妃缤所住的华丽宫室。
3、空庭:幽寂的庭院。
欲:一作“又”。
刘方平《春怨》翻译纱窗上的日影已经落下,黄昏正渐渐来临,华丽的宫室她一人独在,只见她满面挂着泪痕。
寂寞幽深庭院里春天将尽,梨花满地,紧闭着院门。
刘方平《春怨》赏析《春怨》是唐朝诗人刘方平的一首七言绝句,这首诗抒发宫殡失宠的幽怨。
一二句写出宫人的寂寞和内心的愁怨,住着金屋,可见曾经宠幸,如今君王不再眷顾,因此终日以泪洗面。
三四句的暮春的残败景象和环境的寂寥,渲染宫人心境的凄楚。
这是一首宫怨诗。
点破主题的是诗的第二句“金屋无人见泪痕”。
句中的“金屋”,用汉武帝幼小时愿以金屋藏阿娇(陈皇后小名)的典故,表明所写之地是与人世隔绝的深宫,所写之人是幽闭在宫内的少女。
下面“无人见泪痕”五字,可能有两重含意:一是其人因孤处一室、无人作伴而不禁下泪;二是其人身在极端孤寂的环境之中,纵然落泪也无人得见,无人同情。
这正是宫人命运之最可悲处。
句中的“泪痕”两字,也大可玩味。
泪而留痕,可见其垂泪已有多时。
这里,总共只用了七个字,就把诗中人的身份、处境和怨情都写出了。
这一句是全诗的中心句,其他三句则都是环绕这一句、烘托这一句的。
起句“纱窗日落渐黄昏”,是使无人的“金屋”显得更加凄凉。
屋内环顾无人,固然已经很凄凉,但在阳光照射下,也许还可以减少几分凄凉。
现在,屋内的光线随着纱窗日落、黄昏降临而越来越昏暗,如李清照《声声慢》词中所说,“守着窗儿,独自怎生得黑”,其凄凉况味就更可想而知了。
第三句“寂寞空庭春欲晚”,是为无人的“金屋”增添孤寂的感觉。
屋内无人,固然使人感到孤寂,假如屋外人声喧闹,春色浓艳,呈现一片生机盎然的景象,或者也可以减少几分孤寂。
唐诗赏析-刘方平《春怨》原文及赏析

刘方平《春怨》原文及赏析'《春怨》这首诗在层层烘托诗中人怨情的同时,还以象征手法点出了美人迟暮之感,从而进一步显示出诗中人身世的可悲、青春的暗逝。
下面是小编给大家带来的刘方平《春怨》原文及赏析,欢迎大家阅读!唐代:刘方平纱窗日落渐黄昏,金屋无人见泪痕。
寂寞空庭春欲晚,梨花满地不开门。
纱窗外太阳慢慢落下,黄昏渐渐降临;宫门幽闭,无人看见我悲哀的泪痕。
寂寞幽寂的庭院内春天已临近尽头,梨花落满地面而院门紧掩。
纱窗:蒙纱的窗户。
金屋:汉武帝幼时,曾对长公主(武帝姑母)说:“若得阿娇(长公主的女儿)作妇,当作金屋贮之。
”这里指妃缤所住的华丽宫室。
空庭:幽寂的庭院。
欲:一作“又”。
这是一首宫怨诗。
点破主题的是诗的第二句“金屋无人见泪痕”。
句中的“金屋”,用汉武帝幼小时愿以金屋藏阿娇(陈皇后小名)的典故,表明所写之地是与人世隔绝的深宫,所写之人是幽闭在宫内的少女。
下面“无人见泪痕”五字,可能有两重含意:一是其人因孤处一室、无人作伴而不禁下泪;二是其人身在极端孤寂的环境之中,纵然落泪也无人得见,无人同情。
这正是宫人命运之最可悲处。
句中的“泪痕”两字,也大可玩味。
泪而留痕,可见其垂泪已有多时。
这里,总共只用了七个字,就把诗中人的身份、处境和怨情都写出了。
这一句是全诗的中心句,其他三句则都是环绕这一句、烘托这一句的。
起句“纱窗日落渐黄昏”,是使无人的“金屋”显得更加凄凉。
屋内环顾无人,固然已经很凄凉,但在阳光照射下,也许还可以减少几分凄凉。
现在,屋内的光线随着纱窗日落、黄昏降临而越来越昏暗,如李清照《声声慢》词中所说,“守着窗儿,独自怎生得黑”,其凄凉况味就更可想而知了。
第三句“寂寞空庭春欲晚”,是为无人的“金屋”增添孤寂的感觉。
屋内无人,固然使人感到孤寂,假如屋外人声喧闹,春色浓艳,呈现一片生机盎然的景象,或者也可以减少几分孤寂。
现在,院中竟也寂无一人,而又是花事已了的晚春时节,正如欧阳修《蝶恋花》词所说的“门掩黄昏,无计留春住”,也如李雯《虞美人》词所说的“生怕落花时候近黄昏”,这就使“金屋”中人更感到孤寂难堪了。
春怨(刘方平)原文及赏析

春怨(刘方平)原文及赏析刘方平的诗作《春怨》情感深沉,文字优美流畅,具有独特的艺术魅力。
以下是《春怨》的原文及赏析,让我们一同欣赏这首经典之作。
春怨春色满园关不住,一枝红杏出墙来。
乘春野火烧不尽,春心荡漾水莲开。
原文解析:这首诗以春天为背景,表现了诗人对春天的情感抒发。
首两句“春色满园关不住,一枝红杏出墙来。
”描绘了春天的景象,花开满园,不受围墙的限制,红杏脱颖而出,形象生动地表达了春天的美丽。
接下来两句“乘春野火烧不尽,春心荡漾水莲开。
”则通过比喻的手法,表达了诗人内心澎湃的情感,春天的火焰燃烧不尽,诗人的春心也随之荡漾开来,如水中盛开的莲花一般。
赏析:《春怨》以清新淡雅的笔触描绘了春天的景象,展现了诗人对春天的喜爱和激情。
通过描绘花开满园、红杏出墙的景象,将春天的美丽与生机展现得淋漓尽致。
同时,诗人通过比喻,将春天的火焰与自己内心的情感相联系,表达了自己内心的澎湃与欲望。
整首诗语言简短、意境丰富,给人以美的享受和心灵的共鸣。
这首诗以意境鲜明、形象生动的方式,通过对春天的描绘,将作者内心的情感与自然景物相结合,达到了情景交融的效果。
诗人运用了生动的比喻和隐喻,使作品更富有表现力。
通过描绘春天的美丽与生机,表达了诗人对春天的喜爱和激情,同时也抒发了自己内心深处的情感。
总结:《春怨》是一首以春天为背景的诗作,通过描绘春天的美丽景象和表达诗人内心的情感,展示了诗人细腻的情感和对自然之美的热爱。
作者通过简短而精炼的语言,富有意境的描写,让读者仿佛置身于春天的花海中,感受到了春天的温暖与活力。
诗作的深情与优美赋予了这首诗以独特的艺术魅力,使人流连忘返。
诗人刘方平通过《春怨》将自然景物与情感相融合,以清新淡雅的笔调表达了对春天的喜爱和内心的情感。
这首诗作不仅描绘出春天的美丽与生机,同时也反映了人与自然的共通之处。
通过诗歌的表达,诗人刘方平将读者带入了一个富有诗意和想象力的艺术空间,让人感受到了自然之美与心灵之美的融合。
刘方平《春怨》译文及赏析

刘方平《春怨》译文及赏析导读:《春怨》唐代:刘方平纱窗日落渐黄昏,金屋无人见泪痕。
寂寞空庭春欲晚,梨花满地不开门。
《春怨》译文纱窗外太阳慢慢落下,黄昏渐渐降临;宫门幽闭,无人看见我悲哀的泪痕。
寂寞幽寂的庭院内春天已临近尽头,梨花落满地面而院门紧掩。
《春怨》注释纱窗:蒙纱的窗户。
金屋:汉武帝幼时,曾对长公主(武帝姑母)说:“若得阿娇(长公主的女儿)作妇,当作金屋贮之。
”这里指妃嫔所住的华丽宫室。
空庭:幽寂的庭院。
欲:一作“又”。
《春怨》赏析这是一首宫怨诗。
点破主题的是诗的第二句“金屋无人见泪痕”。
句中的“金屋”,用汉武帝幼小时愿以金屋藏阿娇(陈皇后小名)的典故,表明所写之地是与人世隔绝的深宫,所写之人是幽闭在宫内的少女。
下面“无人见泪痕”五字,可能有两重含意:一是其人因孤处一室、无人作伴而不禁下泪;二是其人身在极端孤寂的环境之中,纵然落泪也无人得见,无人同情。
这正是宫人命运之最可悲处。
句中的“泪痕”两字,也大可玩味。
泪而留痕,可见其垂泪已有多时。
这里,总共只用了七个字,就把诗中人的.身份、处境和怨情都写出了。
这一句是全诗的中心句,其他三句则都是环绕这一句、烘托这一句的。
起句“纱窗日落渐黄昏”,是使无人的“金屋”显得更加凄凉。
屋内环顾无人,固然已经很凄凉,但在阳光照射下,也许还可以减少几分凄凉。
现在,屋内的光线随着纱窗日落、黄昏降临而越来越昏暗,如李清照《声声慢》词中所说,“守着窗儿,独自怎生得黑”,其凄凉况味就更可想而知了。
第三句“寂寞空庭春欲晚”,是为无人的“金屋”增添孤寂的感觉。
屋内无人,固然使人感到孤寂,假如屋外人声喧闹,春色浓艳,呈现一片生机盎然的景象,或者也可以减少几分孤寂。
现在,院中竟也寂无一人,而又是花事已了的晚春时节,正如欧阳修《蝶恋花》词所说的“门掩黄昏,无计留春住”,也如李雯《虞美人》词所说的“生怕落花时候近黄昏”,这就使“金屋”中人更感到孤寂难堪了。
末句“梨花满地不开门”,它既直承上句,是“春欲晚”的补充和引伸;也遥应第二句,对诗中之人起陪衬作用。
74唐诗三百首-七言绝句-春怨-刘方平

唐诗三百首·七言绝句·《春怨》·刘方平·唐代《春怨》作者:刘方平〔唐代〕纱窗①日落渐黄昏,金屋②无人见泪痕。
寂寞空庭③春欲晚,梨花满地不开门。
【作者简介】刘方平(758年前后在世),唐朝河南洛阳人。
匈奴族。
天宝前期曾应进士试,又欲从军,均未如意,从此隐居颍水、汝河之滨,终生未仕。
与皇甫冉、元德秀、李颀、严武为诗友,为萧颖士赏识。
工诗,善画山水。
其诗多咏物写景之作,尤擅绝句,其诗多写闺情、乡思,思想内容较贫弱,但艺术性较高,善于寓情于景,意蕴无穷。
其《月夜》、《春怨》、《新春》、《秋夜泛舟》等都是历来为人传诵的名作。
【译文】纱窗外太阳慢慢落下,黄昏渐渐降临;宫门幽闭,无人看见我悲哀的泪痕。
寂寞幽寂的庭院内春天已临近尽头,梨花落满地面而院门紧掩。
【注释】①纱窗:蒙纱的窗户。
②金屋:汉武帝幼时,曾对长公主(武帝姑母)说:“若得阿娇(长公主的女儿)作妇,当作金屋贮之。
”这里指妃嫔所住的华丽宫室。
③空庭:幽寂的庭院。
【赏析】这是一首宫怨诗。
点破主题的是诗的di er句“金屋无人见泪痕”。
句中的“金屋”,用汉武帝幼小时愿以金屋藏阿娇(陈皇后小名)的典故,表明所写之地是与人世隔绝的深宫,所写之人是幽闭在宫内的少女。
下面“无人见泪痕”五字,可能有两重含意:一是其人因孤处一室、无人作伴而不禁下泪;二是其人身在ji duan孤寂的环境之中,纵然落泪也无人得见,无人同情。
这正是宫人命运之zui可悲处。
句中的“泪痕”两字,也大可玩味。
泪而留痕,可见其垂泪已有多时。
这里,总共只用了七个字,就把诗中人的身份、处境和怨情都写出了。
这一句是全诗的zhong xin句,其他三句则都是环绕这一句、烘托这一句的。
起句“纱窗日落渐黄昏”,是使无人的“金屋”显得更加凄凉。
屋内环顾无人,固然已经很凄凉,但在阳光照射下,也许还可以减少几分凄凉。
现在,屋内的光线随着纱窗日落、黄昏降临而越来越昏暗,如李清照《声声慢》词中所说,“守着窗儿,独自怎生得黑”,其凄凉况味就更可想而知了。
刘方平《春怨》原文及赏析

刘方平《春怨》原文及赏析《春怨》这首诗在层层烘托诗中人怨情的同时,还以象征手法点出了美人迟暮之感,从而进一步显示出诗中人身世的可悲、青春的暗逝。
下面是小编给大家带来的刘方平《春怨》原文及赏析,欢迎大家阅读!春怨唐代:刘方平纱窗日落渐黄昏,金屋无人见泪痕。
寂寞空庭春欲晚,梨花满地不开门。
译文纱窗外太阳慢慢落下,黄昏渐渐降临;宫门幽闭,无人看见我悲哀的泪痕。
寂寞幽寂的庭院内春天已临近尽头,梨花落满地面而院门紧掩。
注释纱窗:蒙纱的窗户。
金屋:汉武帝幼时,曾对长公主(武帝姑母)说:“若得阿娇(长公主的女儿)作妇,当作金屋贮之。
”这里指妃缤所住的华丽宫室。
空庭:幽寂的庭院。
欲:一作“又”。
赏析这是一首宫怨诗。
点破主题的是诗的第二句“金屋无人见泪痕”。
句中的“金屋”,用汉武帝幼小时愿以金屋藏阿娇(陈皇后小名)的典故,表明所写之地是与人世隔绝的深宫,所写之人是幽闭在宫内的少女。
下面“无人见泪痕”五字,可能有两重含意:一是其人因孤处一室、无人作伴而不禁下泪;二是其人身在极端孤寂的环境之中,纵然落泪也无人得见,无人同情。
这正是宫人命运之最可悲处。
句中的“泪痕”两字,也大可玩味。
泪而留痕,可见其垂泪已有多时。
这里,总共只用了七个字,就把诗中人的身份、处境和怨情都写出了。
这一句是全诗的中心句,其他三句则都是环绕这一句、烘托这一句的。
起句“纱窗日落渐黄昏”,是使无人的“金屋”显得更加凄凉。
屋内环顾无人,固然已经很凄凉,但在阳光照射下,也许还可以减少几分凄凉。
现在,屋内的光线随着纱窗日落、黄昏降临而越来越昏暗,如李清照《声声慢》词中所说,“守着窗儿,独自怎生得黑”,其凄凉况味就更可想而知了。
第三句“寂寞空庭春欲晚”,是为无人的“金屋”增添孤寂的感觉。
屋内无人,固然使人感到孤寂,假如屋外人声喧闹,春色浓艳,呈现一片生机盎然的景象,或者也可以减少几分孤寂。
现在,院中竟也寂无一人,而又是花事已了的晚春时节,正如欧阳修《蝶恋花》词所说的“门掩黄昏,无计留春住”,也如李雯《虞美人》词所说的“生怕落花时候近黄昏”,这就使“金屋”中人更感到孤寂难堪了。
《春怨》赏析

《春怨》赏析《春怨》赏析1代春怨刘方平①朝日残莺伴妾啼,开帘只见草萋萋。
庭前时有东风入,杨柳千条尽向西。
春怨刘方平纱窗日落渐黄昏,金屋②无人见泪痕。
寂寞空庭春欲晚③,梨花满地不开门。
【注】①刘方平(758年前后在世),今河南洛阳人,隐居不仕,善画山水。
作者写此诗时,唐朝西部战争连绵不断。
②金屋:极为华丽的居室,这里指嫔妃们住的宫殿。
③春欲晚:明媚的春天即将过去。
(1)《春怨》中无一怨字却句句写怨,请分析这首诗是怎样写怨的。
(2)这两首诗都用了象征手法,请简要分析。
参考答案:(1)首句写景。
碧纱窗上,日影消失,伤怨之情,油然而生。
渲染一种幽寂的气氛,表现了女主人公孤独寂寞的情怀。
第二句正面抒发怨情。
虽居豪华的金屋,但内心郁闷哀伤,只有以泪洗面,其落寞凄苦不言而喻。
第三句描写了空寂的环境,大好的春光将尽。
触景伤怀!第四句写她不愿开门去看那满地落花,表明主人公深沉的怨恨,把怨情推向了高潮,使主题更加突出。
(意对即可)(2)《代春怨》:庭前时有东风入,杨柳千条尽向西。
在东风的吹拂下,杨柳千条向西摇摆,象征着那些怨妇们终日西望的.情景,既写出了眼前景又传递出心中情。
《春怨》:以象征手法点出了美人迟暮之感,日落黄昏春欲晚梨花满地等象征诗中人的命运,显示出诗中人身世的可悲、青春的暗逝。
(意对即可)对比赏析:《代春怨》这是一首代言体的诗,要言的是春怨。
诗中无一春字,但从写景可见;至于怨字,则只能从字里行间细加品味,仔细琢磨了。
朝日,犹日日,时俗口语;春暮莺稀,故谓残莺。
时至暮春,独守空闺,自然怨忧满怀,偏偏几只残莺似乎也察知闺中思妇的孤寂,天天来陪伴着她叫个不停,更令人愁肠百结。
愁之无奈,只好拉开窗帘,目之所见,芳草萋萋,碧色天涯。
这无边的春色,既能勾起往日草色青青送马蹄的回忆,也可以引起草绿有期,征人难待的悲恨,是前者,是后者,抑或两者皆有,总不免萋萋芳草忆王孙,柳外楼高空断魂(李重元《忆王孙》)。
眼前所见,心中所思,景、事相连,更惹动无限伤怀。
春怨唐刘方平全文注释翻译及原著赏析

春怨唐刘方平全文注释翻译及原著赏析春怨(唐刘方平)全文注释翻译及原著赏析[唐]刘方平纱窗日落渐黄昏,金屋无人见泪痕。
寂寞空庭春欲晚,梨花满地不开门。
注释:【1】纱窗:蒙纱的窗户。
【2】金屋:汉武帝幼时,曾对长公主(武帝姑母)说:“若得阿娇(长公主的女儿)作妇,当作金屋贮之。
”这里指妃缤所住的华丽宫室。
【3】空庭:幽寂的庭院。
【4】欲:一作“又”。
【评析】:这首宫怨诗,意在写宫人色衰失宠而生怨思的。
起句写时间:黄昏,渲染凄凉气氛;二句写人物:宫人,幽闭金屋伤心落泪;三句写环境:满庭空寂,春色迟暮,衬托衰落难堪;四句写心情:以落花映心境,凄凄惨惨戚戚。
重叠渲染,反复勾勒,深曲委婉,味中有味。
--引自"超纯斋诗词"bookbest.163翻译、评析:刘建勋【简析】:这是一首宫怨诗。
点破主题的是诗的第二句“金屋无人见泪痕”。
句中的“金屋”,用汉武帝幼小时愿以金屋藏阿娇(陈皇后小名)的典故,表明所写之地是与人世隔绝的深宫,所写之人是幽闭在宫内的少女。
下面“无人见泪痕”五字,可能有两重含意:一是其人因孤处一室、无人作伴而不禁下泪;二是其人身在极端孤寂的环境之中,纵然落泪也无人得见,无人同情。
这正是宫人命运之最可悲处。
句中的“泪痕”两字,也大可玩味。
泪而留痕,可见其垂泪已有多时。
这里,总共只用了七个字,就把诗中人的身份、处境和怨情都写出了。
这一句是全诗的中心句,其他三句则都是环绕这一句、烘托这一句的。
起句“纱窗日落渐黄昏”,是使无人的“金屋”显得更加凄凉。
屋内环顾无人,固然已经很凄凉,但在阳光照射下,也许还可以减少几分凄凉。
现在,屋内的光线随着纱窗日落、黄昏降临而越来越昏暗,如李清照《声声慢》词中所说,“守着窗儿,独自怎生得黑”,其凄凉况味就更可想而知了。
第三句“寂寞空庭春欲晚”,是为无人的“金屋”增添孤寂的感觉。
屋内无人,固然使人感到孤寂,假如屋外人声喧闹,春色浓艳,呈现一片生机盎然的景象,或者也可以减少几分孤寂。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刘方平-刘方平——《春怨》
【年代】:唐
【作者】:刘方平——《春怨》
【内容】
纱窗日落渐黄昏,金屋无人见泪痕。
寂寞空庭春欲晚,梨花满地不开门。
【赏析】:
这是一首宫怨诗。
点破主题的是诗的第二句“金屋无人见泪痕”。
句中的“金屋”,用汉武帝幼小时愿以金屋藏阿娇的典故,表明所写之地是与人世隔绝的深宫,所写之人是幽闭在宫内的少女。
下面“无人见泪痕”五字,可能有两重含意:一是其人因孤处一室、无人作伴而不禁下泪;二是其人身在极端孤寂的环境之中,纵然落泪也无人得见,无人同情。
这正是宫人命运之最可悲处。
句中的“泪痕”两字,也大可玩味。
刘方平泪而留痕,可见其垂泪已有多时。
这里,总共只用了七个字,就把诗中人的身份、处境和
怨情都写出了。
刘方平这一句是全诗的中心句,其他三句则都是环绕这一句、烘托这一句的。
起句“纱窗日落渐黄昏”,是使无人的“金屋”显得更加凄凉。
屋内环顾无人,固然已经很凄凉,但在阳光照射下,也许还可以减少几分凄凉。
现在,屋内的光线随着纱窗日落、黄昏降临而越来越昏暗,如李清照《声声慢》词中所说,“守着窗儿,独自怎生得黑”,其凄凉况味就更可想而知了。
第三句“寂寞空庭春欲晚”,是为无人的“金屋”增添孤寂的感觉。
屋内无人,固然使人感到孤寂,假如屋外人声喧闹,春色浓艳,呈现一片生机盎然的景象,或者也可以减少几分孤寂。
现在,院中竟也寂无一人,而又是花事已了的晚春时节,正如欧阳修《蝶恋花》词所说的“门掩黄昏,无计留春住”,也如李雯《虞美人》词所说的“生怕落花时候近黄昏”,这就使“金屋”中人更感到孤寂难堪了。
末句“梨花满地不开门”,它既直承
上句,是“春欲晚”的补充和引伸;也遥应第二句,对诗中之人起陪衬作用。
王夫之在《夕堂永日绪论》中指出“诗文俱有主宾”,要“立一主以待宾”。
这首诗中所立之主是第二句所写之人,所待之宾就是这句所写之花。
这里,以宾陪主,使人泣与花落两相衬映。
李清照《声声慢》词中以“满地黄花堆积”,来陪衬“寻寻觅觅,冷冷清清,凄凄惨惨戚戚”的词中人,所采用的手法与这首诗是相同的。
从时间布局看,诗的第一句是写时间之晚,第三句是写季节之晚。
从第一句纱窗日暮,引出第二句窗内独处之人;从第三句空庭春晚,引出第四句庭中飘落之花。
再从空间布局看,前两句是写屋内,后两句是写院中。
写法是由内及外,由近及远,从屋内的黄昏渐临写屋外的春晚花落,从近处的杳无一人写到远处的庭空门掩。
一位少女置身于这样凄凉孤寂的环境之中,当然注定要以泪洗面了。
更从色彩的点染看,这首诗一开头就使所写的景物笼罩在暮色之中,
为诗篇涂上了一层暗淡的底色,并在这暗淡的底色上衬映以洁白耀目的满地梨花,从而烘托出了那样一个特定的环境气氛和主人公的伤春情绪,诗篇的色调与情调是一致的。
为了增强画面效果,深化诗篇意境,诗人还采取了重叠渲染、反复勾勒的手法。
诗中,写了日落,又写黄昏,使暮色加倍昏暗;写了春晚,又写落花满地,使春色扫地无余;写了金屋无人,又写庭院空寂,更写重门深掩,把诗中人无依无伴、与世隔绝的悲惨处境写到无以复加的地步。
这些都是加重分量的写法,使为托出宫人的怨情而着意刻画的那样一个凄凉寂寞的境界得到最充分的表现。
此外,这首诗在层层烘托诗中人怨情的同时,还以象征手法点出了美人迟暮之感,从而进一步显示出诗中人身世的可悲、青春的暗逝。
曰“日落”,曰“黄昏”,曰“春欲晚”,曰“梨花满地”,都是象征诗中人的命运,作为诗中人的影子
来写的。
这使诗篇更深曲委婉,味外有味。
本章链接:
景云——《画松》
刘方平——《采莲曲》
刘方平——《月夜》
刘方平——《春怨》
民谣——《神鸡童谣》
裴迪——《化子岗》
元结——《舂陵行》并序
元结——《贼退示官吏》并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