醉花阴,久雨逢晴

合集下载

重阳节的还诗句

重阳节的还诗句

重阳节的还诗句大全每天都有不同的诗句,以下是重阳节的还有哪些诗句资料是由为大家搜集整理后发布的内容,让我们赶快学习吧!1.重阳节的古诗有哪些重阳节的古诗有:1、《9月9日忆山东兄弟》——唐·王维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

(.)遥知兄弟登高处,遍插茱萸少1人。

2、《醉花阴·薄雾浓云愁永昼》——宋·李清照薄雾浓云愁永昼,瑞脑消金兽。

佳节又重阳,玉枕纱橱,半夜凉初透。

东篱把酒黄昏后,有暗香盈袖。

莫道不销魂,帘卷西风,人比黄花瘦。

3、《9月10日即事》——唐·李白昨日登高罢,今朝更举觞。

菊花何太苦,遭此两重阳?4、《蜀中9日 / 9日登高》——唐·王勃9月9日望乡台,他席他乡送客杯。

人情已厌南中苦,鸿雁那从北地来。

5、《9日齐安登高》——唐·杜牧江涵秋影雁初飞,与客携壶上翠微。

尘世难逢开口笑,菊花须插满头归。

但将酩酊酬佳节,不用登临恨落晖。

古往今来只如此,牛山何必独沾衣。

6、《行军9日思长安故园》——唐·岑参强欲登高去,无人送酒来。

遥怜故园菊,应傍战场开。

7、《采桑子·9日》——清·纳兰性德深秋绝塞谁相忆,木叶萧萧。

乡路迢迢。

6曲屏山和梦遥。

佳时倍惜风光别,不为登高。

只觉魂销。

南雁归时更寂寥。

8、《重阳席上赋白菊》——唐·白居易满园花菊郁金黄,中有孤丛色似霜。

还似今朝歌酒席,白头翁入少年场。

重阳节,又称重9节、晒秋节、踏秋,为每年的农历9月初9日,中国传统节日。

一九八九年农历9月9日被定为老人节,提倡全社会树立尊老、敬老、爱老、助老的风气。

二00六年五月二0日,“重阳节”被国务院列入首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庆祝重阳节的活动1般包括:出游赏秋、登高远眺、欣赏菊花、遍插茱萸、吃重阳糕、饮菊花酒等。

2.重阳节的诗句和习俗有哪些诗句:1、唐代杜牧的《9日齐山登高/9日齐安登高》:尘世难逢开口笑,菊花须插满头归。

初中语文文言文李清照《醉花阴》原文和译文(含鉴赏)

初中语文文言文李清照《醉花阴》原文和译文(含鉴赏)

初中语文文言文李清照《醉花阴》原文和译文(含鉴赏)李清照《醉花阴》原文:薄雾浓云愁永昼,瑞脑消金兽。

佳节又重阳,玉忱纱厨,半夜凉初透。

东篱把酒黄昏后,有暗香盈袖。

莫道不消魂,帘卷西风,人比黄花瘦。

译文:稀薄的雾气浓密的云层掠起烦愁直到白昼,龙脑的香料早已烧完了在炉金兽。

美好的节日又到重阳,洁白的瓷枕,轻纱笼罩的床厨,昨日半夜的凉气刚刚浸透。

在东篱饮酒直饮到黄昏以后,淡淡的黄菊清香飘满双袖。

别说不会消损神魂,珠帘卷起是由于被受西风,闺中少妇比黄花更加消瘦。

鉴赏:醉花阴李清照薄雾浓云愁永昼,瑞脑消金兽。

佳节又重阳,玉枕纱厨,半夜凉初透。

东篱把酒黄昏后,有暗香盈袖。

莫道不消魂,帘卷西风,人比黄花瘦。

李清照的重阳《醉花阴》词相传有一个故事:“易安以重阳《醉花阴》词函致明诚。

明诚叹赏,自愧弗逮,务欲胜之,一切谢客,忘食忘寝者三日夜,得五十阕,杂易安作以示友人陆德夫。

德夫玩之再三,曰:‘只三句绝佳’。

明诚诘之,答曰:‘莫道不消魂,帘卷西风,人比黄花瘦。

’正易安作也”(见《元伊世珍·琅嬛记》)。

这个故事不一定是真实的,但是它说明这首词最好的是最后三句。

现在先看看它的全首。

词的开头,描写一系列美好的景物,美好的环境。

“薄雾浓云”是比喻香炉出来的香烟。

可是香雾迷朦反而使人发愁,觉得白天的时间是那样长。

这里已经点出她虽然处在舒适的环境中,但是心中仍有愁闷。

“佳节又重阳”三句,点出时间是凉爽的秋夜。

“纱厨”是室内的精致装置,在镂空的木隔断上糊以碧纱或彩绘。

下片开头两句写重阳对酒赏菊。

“东篱”用陶渊明“采菊东篱下”诗意。

“人比黄花瘦”的“黄花”,指菊花。

《礼记》月令:“鞠(菊)有黄花”。

“有暗香盈袖”也是指菊花。

从开头到此,都是写好环境、好光景:有金兽焚香,有“玉枕纱厨”,并且对酒赏花,这正是他们青年夫妻在重阳佳节共度的好环境。

然而现在夫妻离别,因而这佳节美景反而勾引起人的离愁别恨。

全首词只是写美好环境中的愁闷心情,突出这些美好的景物的描写,目的是加强刻画她的离愁。

九月九重阳节古诗

九月九重阳节古诗

九月九重阳节古诗九月九重阳节古诗我们都知道王维有一首著名的古诗是关于九月九重阳节的诗“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

遥知兄弟登高处,遍插茱萸少一人。

”那其他诗人又是如何写重阳节的呢?下面一起来欣赏下!九月九重阳节古诗1九日蓝田崔氏庄【唐】杜甫老去悲秋强自宽,兴来今日尽君欢。

羞将短发还吹帽,笑倩旁人为正冠。

蓝水远从千涧落,玉山高并雨峰寒。

明年此会知谁健?醉把茱萸仔细看。

九日【唐】王勃九日重阳节,开门有菊花。

不知来送酒,若个是陶家。

九日与陆处士羽饮茶【唐】皎然九日山僧院,东篱菊也黄。

俗人多泛酒,谁解助茶香。

九月九日【唐】崔国辅江边枫落菊花黄,少长登高一望乡。

九日陶家虽载酒,三年楚客已沾裳。

九日寄行简【唐】白居易摘得菊花携得酒,绕村骑马思悠悠。

下邽田地平如掌,何处登高望梓州?九日【唐】杨衡黄菊紫菊傍篱落,摘菊泛酒爱芳新。

不堪今日望乡意,强插茱萸随众人。

九日【唐】李群玉年年羞见菊花开,十度悲秋上楚台。

半岭残阳衔树落,一行斜雁向人来。

行云永绝襄王梦,野水偏伤宋玉怀。

丝管阑珊归客尽,黄昏独自咏诗回。

九日言怀【唐】令狐楚二九即重阳,天清野菊黄。

近来逢此日,多是在他乡。

晚色霞千片,秋声雁一行。

不能高处望,恐断老人肠。

九日得新字【唐】孟浩然初九未成旬,重阳即此晨。

登高闻古事,载酒访幽人。

落帽恣欢饮,授衣同试新。

茱萸正可佩,折取寄情亲。

闰九月九日独饮【唐】白居易黄花丛畔绿尊前,犹有些些旧管弦。

偶遇闰秋重九日,东篱独酌一陶然。

自从九月持斋戒,不醉重阳十五年。

重阳【唐】赵嘏节逢重九海门外,家在五湖烟水东。

还向秋山觅诗句,伴僧吟对菊花风。

重阳日寄韦舍人【唐】赵嘏节过重阳菊委尘,江边病起杖扶身。

不知此日龙山会,谁是风流落帽人。

九日登高【唐】王昌龄青山远近带皇州,霁景重阳上北楼。

雨歇亭皋仙菊润,霜飞天苑御梨秋。

茱萸插鬓花宜寿,翡翠横钗舞作愁。

漫说陶潜篱下醉,何曾得见此风流。

奉陪封大夫九日登高【唐】岑参九日黄花酒,登高会昔闻。

醉花阴的原文及翻译

醉花阴的原文及翻译

醉花阴的原文及翻译醉花阴的原文及翻译《醉花阴》是一种词牌名,又名《九日》,双调小令,仄韵格,五十二字。

下面请欣赏小编为大家带来的醉花阴原文及翻译,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李清照《醉花阴》原文:薄雾浓云愁永昼,瑞脑消金兽。

佳节又重阳,玉忱纱厨,半夜凉初透。

东篱把酒黄昏后,有暗香盈袖。

莫道不消魂,帘卷西风,人比黄花瘦。

译文:稀薄的雾气浓密的云层掠起烦愁直到白昼,龙脑的香料早已烧完了在炉金兽。

美好的节日又到重阳,洁白的瓷枕,轻纱笼罩的床厨,昨日半夜的凉气刚刚浸透。

在东篱饮酒直饮到黄昏以后,淡淡的黄菊清香飘满双袖。

别说不会消损神魂,珠帘卷起是由于被受西风,闺中少妇比黄花更加消瘦。

延伸阅读——醉花阴教案【教学目标】1、了解李清照其人及其前期诗风2、梳理词意、理清思路,感受李清照清新精美的词作特色。

【重点、难点及解决办法】重点:梳理词意、理清思路,把握词作内容及其情感难点:体会作者将抽象情思具体化时清新精美的艺术特色。

解决办法:本文字词内容不难,理解起来相对简单,但若不将这首词分不同角度去欣赏,很容易将词作的情思落入俗套。

课时安排:1课时【教学设计】一、导入(知识导入)宋词单元,四位词人,两种风格。

婉约:柳永、李清照;豪放:苏轼、辛弃疾。

二、作者介绍李清照(1084——约1151),号易安居士,山东济南人,宋代婉约派女词人。

其词清新精美,富有真情实感,故名噪一时,称“易安体”。

早期生活于政治稳定、经济发达的北宋,十八岁嫁给情投意合的赵明诚,婚后夫妇二人诗词唱和、共同整理金石文物,生活颇为舒心适意。

对于此时的李清照来说,闺房绣户是她的生活世界,美满婚姻是她的人生理想。

但随着赵明诚的出仕,夫妻暂离,生活中出现些许缺憾。

因此,李清照早年词作主要表现一个少女、少妇悠闲风雅的生活情趣,内容多写自然美景、闺阁生活以及夫妇之间的离别相思,词调清丽、明快。

后期经历了国破、家亡、夫死的悲剧,生活剧变,境遇孤寂凄苦,因此,李清照后期词作多表现她晚年的凄凉身世和寂寞愁苦,词调凄凉、低沉。

李清照醉花阴

李清照醉花阴

李清照醉花阴醉花阴·薄雾浓云愁永昼宋代李清照薄雾浓云愁永昼,瑞脑销金兽。

佳节又重阳,玉枕纱厨,半夜凉初透。

东篱把酒黄昏后,有暗香盈袖。

莫道不销魂,帘卷西风,人比黄花瘦。

《醉花阴·薄雾浓云愁永昼》是宋代女词人李清照的作品。

这首词是作者婚后所作,通过描述作者重阳节把酒赏菊的情景,烘托了一种凄凉寂寥的氛围,表达了作者思念丈夫的孤独与寂寞的心情。

上片咏节令,写别愁;下片写赏菊情景。

作者在自然景物的描写中,加入自己浓重的感情色彩,使客观环境和人物内心的情绪融和交织。

尤其是结尾三句,用黄花比喻人的憔悴,以瘦暗示相思之深,含蓄深沉,言有尽而意无穷,历来广为传诵。

词句注释醉花阴:词牌名,又名“九日”,双调小令,仄韵格,五十二字,上下阕各五句三仄韵。

云:一作“雰”,一作“阴”。

愁永昼:愁难排遣觉得白天太长。

永昼,漫长的白天。

瑞脑:一种薰香名。

又称龙脑,即冰片。

消金兽:香炉里香料逐渐燃尽。

消,一作“销”,一作“喷”。

金兽,兽形的铜香炉。

重阳:农历九月九日为重阳节。

《周易》以“九”为阳数,日月皆值阳数,并且相重,故名。

这是个古老的节日。

南朝梁庾肩吾《九日侍宴乐游苑应令诗》:“朔气绕相风,献寿重阳节。

”纱厨:即防蚊蝇的纱帐。

宋周邦彦《浣溪沙》:“薄薄纱厨望似空,簟纹如水浸芙蓉。

”厨,一作“窗”。

凉:一作“秋”。

东篱:泛指采菊之地。

东晋陶渊明《饮酒》:“采菊东篱下,悠悠见南山。

”为古今艳称之名句,故“东篱”亦成为诗人惯用之咏菊典故。

暗香:这里指菊花的幽香。

盈袖:满袖。

《古诗十九首·庭中有奇树》:“攀条折其荣,将以遗所思。

馨香盈怀袖,路远莫致之。

”这里用其意。

销魂:形容极度忧愁、悲伤。

南朝江淹《别赋》:“黯然销魂者,惟别而已矣。

”销,一作“消”。

帘卷西风:秋风吹动帘子。

西风,秋风。

比:一作“似”。

黄花:指菊花。

《礼记·月令》:“鞠有黄华”。

鞠,本用菊。

唐王绩《九月九日》:“忽见黄花吐,方知素节回。

九九重阳节古诗

九九重阳节古诗

九九重阳节古诗九九重阳节古诗1醉花阴作者:李清照(宋)薄雾浓云愁永昼,瑞脑消金兽。

佳节又重阳,玉枕纱厨,半夜凉初透。

东篱把酒黄昏后,有暗香盈袖。

莫道不消魂。

帘卷西风,人比黄花瘦。

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王维唐代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

遥知兄弟登高处,遍插茱萸少一人。

九日齐安登高作者:杜牧唐代江涵秋影雁初飞,与客携壶上翠微。

尘世难逢开口笑,菊花须插满头归。

但将酩酊酬佳节,不用登临恨落晖。

古往今来只如此,牛山何必独沾衣。

谢新恩作者:李煜唐体裁:词冉冉秋光留不住,满阶红叶暮。

又是过重阳,台榭登临处。

茱萸香堕,紫菊气,飘庭户,晚烟笼细雨。

雍雍新雁咽寒声,愁恨年年长相似。

诉衷情作者:晏殊宋体裁:词芙蓉金菊斗馨香。

天气欲重阳。

远村秋色如画,红树间疏黄。

流水淡,碧天长。

路茫茫。

凭高目断,鸿雁来时,无限思量。

采桑子·九日纳兰性德清代深秋绝塞谁相忆,木叶萧萧。

乡路迢迢。

六曲屏山和梦遥。

佳时倍惜风光别,不为登高。

只觉魂销。

南雁归时更寂寥。

九月十日即事作者:李白唐体裁:五绝昨日登高罢,今朝更举觞。

菊花何太苦,遭此两重阳。

九日寄郑丰作者:皇甫冉朝代:唐重阳秋已晚,千里信仍稀。

何处登高望,知君正忆归。

还当采时菊,定未授寒衣。

欲识离居恨,郊园正掩扉。

蜀中九日 / 九日登高王勃唐代九月九日望乡台,他席他乡送客杯。

人情已厌南中苦,鸿雁那从北地来。

重阳席上赋白菊作者:白居易朝代:唐体裁:七绝满园花菊郁金黄,中有孤丛色似霜。

还似今朝歌酒席,白头翁入少年场。

李都尉重阳日得苏属国书作者:白行简唐体裁:五排降虏意何如,穷荒九月初。

三秋异乡节,一纸故人书。

对酒情无极,开缄思有余。

感时空寂寞,怀旧几踌躇。

雁尽平沙迥,烟销大漠虚。

登台南望处,掩泪对双鱼。

旅中过重阳作者:朱庆馀朝代:唐一岁重阳至,羁游在异乡。

登高思旧友,满目是穷荒。

草际飞云片,天涯落雁行。

故山篱畔菊,今日为谁黄。

重阳日有作作者:杜荀鹤朝代:唐体裁:七律一为重阳上古台,乱时谁见菊花开。

初中语文古诗文赏析李清照《醉花阴》赏析(刘乃昌)(最新整理)

初中语文古诗文赏析李清照《醉花阴》赏析(刘乃昌)(最新整理)

《醉花阴》赏析(刘乃昌)这是李清照为思念丈夫而写的一首离情词。

由于他们夫妇感情深厚,所以别离后清照对丈夫的思念刻骨镂心,感情特别沉挚,离思特别凝重.晚唐五代以来,用词写男女离情的实在不少。

有的写得发露率直,如《花间集》中顾的《诉衷情》“永夜抛人何处去”,其中云:“怨孤衾。

换我心,为你心,始知相忆深。

”由于用语情深透骨,虽直抒胸臆,亦真挚动人。

但小词毕竟以含蓄为贵.这篇《醉花阴》突出的特色是写得含蓄凝重,“无一字不秀雅”(《云韶集》卷十)。

意在言外,“令人再三吟咀而有余味”(吴景旭《历代诗话》卷三十八)。

全词是用洗练、本色的语言,写出经过艺术加工的真实日常生活图景,以显示自己的内心感情。

上阕是写九月九日重阳佳节由白昼到深夜一整天的生活感受。

什么感受呢?就是首句顺笔带出的一个“愁”字。

“薄雾”“浓云”勾画出一种暗淡阴沉天气,烘染出一种沉郁气氛.在这种氛围中,独守深闺,备觉无聊,深感度日如年,故曰“永昼”,这漫长的白昼,着实令人发愁啊!只好点燃香炉中的瑞脑,来消磨这难熬的时光.可恰又碰上重阳佳节,古人云“每逢佳节倍思亲”(王维《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

别人也许全家兴冲冲地郊游登高,自己却独对良辰佳景虚度光阴,亲人又同谁酌酒赏菊呢?“销”字表明时间漫长,“又”字表明与亲人离别已久,独过佳节已非一回,两句无不贯注着愁思。

“玉枕纱厨"写闺房陈设,兼点出秋夜就寝情状。

夜半凉意透帐,寒气侵骨,则通宵怀人失眠,辗转反侧,可想而知。

“凉初透”的“凉",不但写出秋气的萧瑟,更反映出诗人心境的凄冷。

那么永昼之愁,到深夜变得更浓更深,也就不言而喻了。

如果说上阕是写重九由昼到夜的寂寞独居,那么下阕则是抽出重九黄昏东篱赏菊的一个生活片段,来显示自己的怀人之情。

汉代就有重九佩茱萸、饮菊花酒的习俗。

《世说新语》注引《续晋阳秋》载,九月九日陶潜于“宅边东篱下菊丛中摘盈把,坐其侧。

未几,望见白衣人至,乃王宏送酒也。

醉花阴格律

醉花阴格律

醉花阴格律
醉花阴格律,是一种古体诗的格律,它由五言绝句和七言绝句交替构成,每首诗十六字或三十二字,格律严谨、韵律优美。

醉花阴格律的特点是每个绝句都有阴平的韵脚,即在平声韵脚之前有一个仄声韵脚。

这种格律的要求对韵脚的押韵方式相对宽松,只要求平声与仄声相间即可,可以是押一仄与押一平,也可以是押二仄与押二平。

这使得诗人在创作时有更多的自由度。

醉花阴格律常常用于表达感情、描绘美景等主题,既能展示情感的细腻,又能通过形象的描绘给人以美的享受。

这种格律在唐代非常流行,许多优秀的诗人都创作了以醉花阴格律写成的诗歌,如杜牧、杜甫等。

以下是一个使用醉花阴格律的示例:
乱花渐欲迷人眼,浅草才能没马蹄。

最爱湖东行不足,绿杨阴里白沙堤。

从这首诗可以看出,每个绝句都有一个平声韵脚,而在平声韵脚之前有一个仄声韵脚,符合醉花阴格律的要求。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