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路可研

合集下载

四级道路可研报告模板

四级道路可研报告模板

四级道路可研报告2013-01-17 浏览:【引言】四级公路是我国公路等级中的一种,中国大陆将公路划分为高速公路、一级公路、二级公路、三级公路、四级公路五个等级。

四级公路是一般能适应各种车辆折合成载重汽车的年平均昼夜交通量在200辆以下,沟通县、乡(镇)村等的支线公路。

四级公路一般只有一条车道,需在适当距离内设置错车道。

道路是供各种车辆(无轨)和行人通行的工程设施。

按其使用特点分为城市道路、公路、厂矿道路、林区道路及乡村道路等。

其中城市道路是指城市规划区内的公共道路,一般划设人行道、车行道和交通隔离设施等。

包括城市快速路、城市主干道、城市次干道、城市直线、胡同里巷等。

截止2006年底,全国公路总里程达345.70万公里。

全国公路总里程中,国道13.34万公里,省道23.96万公里,县道50.65万公里,乡道98.76万公里,专用公路5.80万公里,村道153.20万公里,分别占公路总里程的3.9%、6.9%、14.7%、28.6%、1.7%和44.3%。

【目录】第一部分四级道路项目总论总论作为可行性研究报告的首要部分,要综合叙述研究报告中各部分的主要问题和研究结论,并对项目的可行与否提出最终建议,为可行性研究的审批提供方便。

一、四级道路项目概况(一)项目名称(二)项目承办单位(三)可行性研究工作承担单位(四)项目可行性研究依据本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编制依据如下:1.《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司法》;2.《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许可法》;3.《国务院关于投资体制改革的决定》国发(2004)20号;4.《产业结构调整目录2011版》;5.《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发展规划》;6.《建设项目经济评价方法与参数(第三版)》,国家发展与改革委员会2006年审核批准施行;7.《投资项目可行性研究指南》,国家发展与改革委员会2002年8.企业投资决议;9.……;10.地方出台的相关投资法律法规等。

(五)项目建设内容、规模、目标(六)项目建设地点二、四级道路项目可行性研究主要结论在可行性研究中,对项目的产品销售、原料供应、政策保障、技术方案、资金总额及筹措、项目的财务效益和国民经济、社会效益等重大问题,都应得出明确的结论,主要包括:(一)项目产品市场前景(二)项目原料供应问题(三)项目政策保障问题(四)项目资金保障问题(五)项目组织保障问题(六)项目技术保障问题(七)项目人力保障问题(八)项目风险控制问题(九)项目财务效益结论(十)项目社会效益结论(十一)项目可行性综合评价三、主要技术经济指标表在总论部分中,可将研究报告中各部分的主要技术经济指标汇总,列出主要技术经济指标表,使审批和决策者对项目作全貌了解。

道路公路工程可研报告基础数据材料

道路公路工程可研报告基础数据材料

道路(公路)工程可研报告基础数据材料
一、项目承办单位名称
■联系人员■联系电话
二、项目名称:
三、项目建设位置市区街道,沿途经过村四、道路或公路性质:□市政道□公路工程□农村公路四、项目预计或者实际总投资万元
六、工程项目控制性主要数据
1、道路总长度公里
2、道路宽度米
3、道路横断面结构类型和数据
七、道路设计或施工图纸、水文地质等勘察设计资料
八、项目单位营业执照、组织机构代码、税务登记和详细的机构简介
九、主要工程量清单
主要工程量清单。

道路及其管网基础设施建设项目可研

道路及其管网基础设施建设项目可研

道路及其管网基础设施建设项目可研一、项目背景道路及其管网基础设施建设项目是指为满足人们日常出行和城市发展需求而建设道路系统和管网系统的项目。

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和人口规模的不断增加,现有的道路和管网基础设施已经较难满足日益增长的交通和供水、供气、供电需求。

因此,进行道路及其管网基础设施建设项目可研,对于城市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具有重要意义。

二、项目目标本项目的目标是通过合理规划和设计,建设一套完善的道路系统和管网系统,实现以下目标:1.缓解交通压力:通过新建道路和改善现有道路,提高道路通行能力,减少交通拥堵,改善城市交通状况。

2.提供便捷供应服务:通过新建供水管网、供气管网和供电管网,提高供水、供气、供电的可靠性和稳定性,满足居民和企业的实际需求。

3.改善城市环境:通过合理设计道路绿化、管网绿化,提高城市绿化覆盖率,改善城市生态环境,提升居民生活质量。

4.促进经济发展:建设一套高效的道路和管网系统将为城市经济发展提供基础支撑,促进产业升级和城市功能提升。

三、项目内容道路及其管网基础设施建设项目包括以下内容:1.道路建设:根据城市交通流量和交通需求,规划和设计新的道路网和公路网,包括高速公路、城市快速路、主干道、支路等,确保道路通行能力与需求相匹配。

2.管网建设:根据供应服务需要,设计并建设供水管网、供气管网和供电管网,确保市民和企业的供水、供气、供电需求得到满足。

3.绿化规划:在道路和管网建设过程中,合理规划和设计城市绿地和绿化带,提高城市绿化覆盖率,改善城市环境质量。

4.设备建设:建设相关设备和设施,包括道路照明设施、交通信号设备、管网调节设备等,提高道路和管网的运行效率和安全性。

四、项目可行性分析进行道路及其管网基础设施建设项目的可行性分析,需要从技术、经济、社会、环境等方面进行评估。

•技术可行性:技术上是否有足够的能力和经验来实施该项目,在道路建设和管网建设方面是否有可行的技术方案。

•经济可行性:该项目的投资成本、运营成本和维护成本是否可控,收益是否能够覆盖成本,并具备一定的经济回报。

市政道路可研报告

市政道路可研报告

市政道路可研报告1. 引言市政道路的建设对于城市交通发展至关重要。

市政道路可研报告是对新建或改建市政道路项目进行可行性研究的一项重要工作。

本文将针对市政道路可研报告进行详细介绍,包括报告的编写目的、内容以及格式要求等,并给出一些编写市政道路可研报告的建议。

2. 报告编写目的市政道路可研报告的编写目的是为了评估市政道路项目的可行性,对于项目的设计、建设、管理和运营提供决策依据。

报告需要全面分析项目的技术、经济、社会和环境等方面的影响,以明确项目的盈亏平衡点、社会效益和环境影响,并制定合理的建设方案。

3. 报告内容市政道路可研报告通常包括以下内容:3.1 项目背景在此部分,需要对市政道路项目的背景进行简要介绍,包括项目的起因、需求等。

3.2 项目目标明确市政道路项目的目标,例如改善交通状况、提升交通效率、减少交通事故等。

3.3 技术可行性分析对市政道路项目的技术可行性进行分析,包括设计方案的可行性、技术难题解决方案等。

3.4 经济可行性分析对市政道路项目的经济可行性进行分析,包括项目的投资规模、收益预测、成本效益分析等。

3.5 社会影响评价评估市政道路项目对社会的影响,包括提供就业机会、改善居民生活质量等。

3.6 环境影响评价评估市政道路项目对环境的影响,包括土地利用、噪音、空气质量等。

3.7 建设方案根据前面的分析结果,选择合适的建设方案,并给出详细的建设方案描述。

4. 报告格式要求市政道路可研报告采用Markdown文本格式进行编写,以便于编辑和共享。

报告的格式要求如下:•使用合适的标题、段落和列表等Markdown语法。

•采用合适的字体和字号,使得报告易于阅读。

•插入必要的图片、表格和公式,并进行适当的编号和引用。

•确保报告的结构清晰、层次分明,方便读者快速了解报告的内容。

5. 编写建议编写市政道路可研报告时,可以参考以下建议:•在编写之前,充分了解项目背景和目标,确保对市政道路项目有全面的了解。

道路维修改造可研报告

道路维修改造可研报告

目录目录 (1)第一章总论 (4)1.1 项目概况 (4)1.2 项目研究围目的及编制依据 (5)1.3 主要技术指标 (6)1.4 项目总投资及资金来源 (6)1.5 可行性研究主要结论 (7)第二章项目建设背景及必要性 (7)2.1 项目建设背景 (7)2.2 项目建设必要性 (8)第三章项目区域概况............................................ 1...0..3.1 项目地理位置................................................. 1..03.2 区位优势..................................................... 1..03.3 项目区社会条件............................................... 1..13.4 项目单位概况................................................. 1..2第四章项目建设条件............................................ 1...3..4.1 交通条件..................................................... 1..34.2 地形及工程地质条件........................................... 1..3...4.3 气候条件..................................................... 1..44.4 市政配套条件................................................. 1..5第五章项目建设规模及容....................................... 1..6..5.1 项目建设规模................................................. 1..65.2 项目建设容................................................... 1..6 第六章项目建设方案........................................... 1...6..6.1 设计依据..................................................... 1..66.2 技术标准及规................................................. 1..66.3 设计技术条件................................................. 1..76.4 设计原则..................................................... 1..76.5 施工方案..................................................... 1..8 第七章节能减排............................................... 2...2...7.1 工程施工能耗现状............................................. 2..27.2 解决途径..................................................... 2..37.3 节能管理..................................................... 2..4 第八章环境评价............................................... 2...4...8.1 分析依据及执行标准........................................... 2..4...8.2 施工期环境影响分析及对策..................................... 2..4..8.3 运营期环境保护............................................... 2..8 第九章劳动安全卫生与消防..................................... 2..9..9.1 项目劳动安全................................................. 2..99.2 项目卫生安全................................................. 3..39.3 项目消防..................................................... 3..5 第十章项目实施进度........................................... 3...6..10.1 项目实施容和建设阶段 ....................................... 3..6...10.2 建设工期安排 ............................................... 3..7 第十一章招标方案............................................. 3..8...11.1 招标方式 ................................................... 3..811.2 承包商资格要求 ............................................. 3..911.3 招投标相关要求 ............................................. 3..911.4 招标方案和不招标申请 ....................................... 3..9... 第十二章投资估算及资金筹措................................... 4...1.12.1 投资估算的依据 ............................................. 4..112.2 投资估算 ................................................... 4..212.3 资金来源及使用计划 ......................................... 4..4... 第十三章风险分析及对策....................................... 4..5..13.1 业主方自身风险分析及对策 ................................... 4..5..13.2 项目建设参与单位诚信风险分析及对策 ......................... 4..6.13.3 合同风险分析及对策 ......................................... 4..8...13.4 项目资金、质量和进度风险及对策 ............................. 4..8.第十四章社会评价............................................. 4..9...14.1 社会效益分析 ............................................... 4..914.2 项目互适性分析 ............................................. 5..014.3 社会评价结论 ............................................... 5..0 第十五章结论与建议........................................... 5...1..15.1 结论 ....................................................... 5..115.2 建议 ...................................................... 5..1附图:总平面图第一章总论1.1 项目概况1.1.1 项目名称朔州市热力管道施工开挖道路路面恢复工程1.1.2 项目建设地点朔州市朔城区,项目建设路段为:振武街、顺义路段,东街路段,热力公司至平朔北路段。

道路建设项目可研报告

道路建设项目可研报告

道路建设项目可研报告一、项目概述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速和交通需求的增加,道路建设成为了一个重要的议题。

本可研报告旨在对一条新的道路建设项目进行可行性分析,以评估该项目的必要性和可行性。

二、项目背景目前,该区域的道路网络比较拥堵,交通流量持续上升,已有的道路已经无法满足交通需求。

因此,有必要建设一条新的道路以改善交通状况。

三、项目目标本项目的主要目标是改善交通状况,减少交通拥堵,提高交通效率。

同时,通过道路建设,也可以促进区域经济发展,提高人们的生活质量。

四、项目范围该道路建设项目涉及以下范围:1.道路规划设计:确定新道路的线路、宽度和设计标准。

2.土地征收:以保障道路建设的土地需求。

3.建设施工:包括道路的路基、路面、桥梁、涵洞等建设工作。

4.环境保护:保护沿线环境,减少对生态的影响。

5.设备安装:包括交通信号灯、路灯、标志标线等设备的安装。

6.监测和管理:确保道路的安全运营和维护。

五、项目可行性分析1.技术可行性:根据现有技术和先进经验,道路建设是可行的。

2.经济可行性:通过成本-效益分析,预计该道路建设项目将带来较大的经济效益,从长期来看,投资回报率将是可观的。

3.社会可行性:道路建设将改善交通状况,提高人们的出行效率和生活质量,对社会具有积极影响。

4.环境可行性:在道路建设过程中,我们将采取措施来减少对环境的不良影响,确保环境可行性。

六、预计投资和收益根据初步估算,该道路建设项目的总投资为X万元,其中包括土地征收、道路建设、设备安装等费用。

预计年均收益为Y万元,收益主要来自交通拥堵的减少和交通效率的提高所带来的经济效益。

七、风险分析1.政策风险:政府政策可能发生变化,可能会影响道路建设项目的可行性。

2.市场风险:如果周边区域发生重大变化,交通需求可能会下降,从而影响道路建设项目的收益。

3.建设风险:道路建设过程中可能出现工程施工问题,导致时间延误和成本增加。

4.环境风险:如果环境保护措施不到位,可能会对沿线环境造成不良影响,从而引起社会争议。

道路改造工程建设项目可研报告

道路改造工程建设项目可研报告

第一章总论1.1 项目概况1.1.1 项目名称:满洲里市东湖区红旗社二队道路改造工程项目1.1.2 建设性质:改建1.1.3 项目建设单位:满洲里市东湖区管委会1.1.4 项目负责人:1.1.5 项目建设地址:满洲里市东湖区二卡社区1.1.6 建设内容为加快地方经济发展,新建满洲里市东湖区红旗社二队及周边道路合计1700米,宽5米,结构为水泥混凝土路面,同时安装路灯35盏。

1.1.7 投资估算项目建设总投资410.00万元;其中固定资产总投资410.00万元,包括工程建设费用332.12万元,工程建设其他费用等77.88万元。

1.1.8 资金筹措本级财政列支及争取上级小城镇建设专项资金。

1.2 可行性研究报告编制依据及原则1.2.1 可行性研究报告编制的依据1、《公路路线设计规范》(JTG D20-2006);2、《公路工程技术标准》(JTG B01-2003);3、《公路路基设计规范》(JTG D30-2004);4、《公路水泥混凝土路面设计规范》(JTG D40-2002);5、《建设项目经济评价方法与参数》(第三版)国家计委、建设部投资(2006)1325号;6、《公路基本建设工程投资估算编制办法》、《公路工程估算指标》交公路发[1996]611号;7、业主提供的相关资料。

1.2.2 可行性研究报告编制的原则根据东湖区总体规划和二卡社区交通量的要求,本设计着重对红旗社二队的道路现状及存在问题,分别设计出各路段改造工程方案,使本项目工程建成后基本解决当地交通存在的问题,缓解交通不畅的矛盾,基本形成功能分明、交通顺畅、安全、快速的交通系统。

一、在满洲里市城市总体规划和交通综合专项规划的指导下,依据国家有关法规、规范和标准,按地方政府对项目的意见,结合二卡社区的实际情况,进行东湖区红旗社二队道路建设、改造工程设计。

二、在现有道路设施的基础上,最大限度地利用原有设施,充分地发挥原有工程的效益。

三、结合二卡社区的地形情况,设计适合本地特点且安全可靠、管理方便、经济合理的工程方案。

道路维修改造项目可研报告

道路维修改造项目可研报告

道路维修改造项目可研报告一、项目背景目前我国道路交通事故频发,很多原因可以归结为道路状况不佳。

同时,我国道路老化情况严重,许多路面存在裂缝、凹陷等问题,给交通安全带来潜在威胁。

因此,进行道路维修改造成为迫切需求。

二、项目概述本项目旨在对现有道路进行维护和改造,提高道路的使用寿命和交通安全水平。

具体包括对道路路面的病害修复、路面重新铺设或重建、交通标志标线更新等工作。

通过维修改造,可以改善道路状况,提高交通效率,减少交通事故发生率。

三、可行性分析1.技术可行性:道路维修改造是一项成熟的工程技术,施工方案已经成熟。

通过现代化的设备和施工工艺,可以对道路进行高质量的维护和改造,并且技术难度相对较低。

2.经济可行性:道路维修改造可以节约交通事故造成的人身财产损失。

虽然这项工程需要投入一定的资金,但通过提高交通效率和减少交通事故发生率,可以从长远角度来看,为社会带来经济效益。

3.社会可行性:道路维修改造可以提高道路的通行能力和交通安全性,对改善城市交通拥堵问题、提升市民出行体验有积极意义。

同时,工程过程中,可以为就业提供一定的机会,促进经济发展,增加社会福利。

四、项目实施方案1.道路评估:首先需要对现有道路进行评估,确定需要维修改造的路段和具体问题。

2.病害修复:对路面上的裂缝、凹陷等病害进行修复,使用现代化的材料和技术,确保修复效果和持久性。

3.路面铺设或重建:对已经严重老化或无法修复的路面进行重新铺设或重建,使用高质量的路面材料,提高道路的使用寿命。

4.交通标志标线更新:对已经模糊或损坏的交通标志和标线进行更新替换,提高道路的交通安全性。

5.完善交通设施:建设或完善道路附属设施,如人行道、桥梁、隧道等,提高道路的通行能力和便利性。

五、项目风险分析1.施工风险:道路维修改造涉及大规模的施工,可能面临施工期间交通管制、施工噪音、施工车辆对周边环境的影响等风险。

需合理规划施工期间交通流量和施工时间,减少对周边居民和交通的影响。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皮口新海路(南段)道路改造工程可行性研究报告辽宁城建设计院有限公司二○一四年一月目录第一章总论 (1)第一节项目背景 (1)第二节项目概况 (3)第二章项目建设的必要性 (5)第三章项目的建设条件 (6)第四章镇区总体规划 (9)第五章工程方案 (13)第一节方案设计原则 (13)第二节道路工程 (13)第三节给水工程 (18)第四节排水工程 (21)第五节供热工程 (28)第六节燃气工程 (29)第七节通信工程 (30)第八节道路照明工程 (31)第九节基础设施建设内容 (34)第六章环境影响评价 (37)第一节环境保护设计依据 (37)第二节环境保护影响因素 (37)第二节环境保护措施 (40)第七章劳动安全卫生与消防 (42)第一节安全技术措施 (42)第二节文明施工措施保卫及消防管理 (43)第八章合理用能分析 (45)第一节项目综合能耗 (45)第二节节能措施 (46)第九章组织机构和人力资源配置 (47)第一节组织机构 (47)第二节人员配置 (48)第十章项目实施进度 (49)第一节建设工期 (49)第二节项目实施进度安排 (49)第三节项目实施进度表 (49)第十一章投资估算及资金筹措 (50)第一节投资估算 (50)第二节资金筹措 (51)第十二章招标方案 (52)第十三章社会评价 (56)第一节项目对社会的影响分析 (56)第二节项目与所在地互适性分析 (57)第十四章结论与建议 (58)第一节结论 (58)第二节建议 (58)附录附表:附表1:建设投资估算表附表1-1:建筑工程费估算表附表1-2:工程建设其它费用估算表附表2:项目总投资使用计划与资金筹措表附图:附图1:项目区地理位置图附图2:项目平面图第一章总论第一节项目背景一、项目名称皮口新海路(南段)道路改造工程二、项目承办单位普兰店市人民政府皮口街道办事处三、皮口概况皮口位于普兰店市南端,地处黄海之滨,镇域面积286平方公里,人口8.3万人,是国家综合改革试点镇和辽宁省100个中心小城镇之一。

皮口地理位置优越,距大连市中心110公里,与长山列岛仅有8海里,隔海相望。

也是大连东部沿海距日、韩最近的口岸。

镇内交通便利,金城铁路、G11国道、大庄高速和海皮路横跨东西,皮瓦公路与沈海高速对接纵贯南北,皮口港500吨级滚装码头已开通国内多条航线,年货物吞吐量80多万吨,客运量69万人次。

四、项目提出的背景皮口是普兰店市重要的交通枢纽之一,具有特殊的地理位置。

大丹高速、G11国道、皮莲公路、同皮公路、皮口港、金城铁路均在皮口通过。

同时,皮口紧邻黄海(境内建有皮口港),具备发展海洋经济,走向国际市场的特殊地理位置。

本次项目建设的新海路南段全长3200米,是一条近南北走向的镇区主干路,道路北接海北路(海皮线),向南直通皮口港客运码头,是连接皮口城区与皮口港的主要道路。

由于新海路建设使用年限较长,设计建造标准低,随着近年来皮口港运输量的不断增大,进出港车辆日益增多,皮口城区车流量的迅速增长,给新海路道路造成了极大的压力,现状道路出现了大面积的网裂、龟裂,局部道路破损严重,面层破坏,基层裸露,道路坑洼不平,路况条件极差,严重的影响了道路车辆通行速度和安全,阻滞了皮口港的进出港车流,无法满足皮口港的长远发展。

本项目的建设将彻底改观新海路道路状况,提高通行效率,为皮口港发展提供保障,同时也将完善道路沿线的给水、雨水、污水、通信管网,为皮口长远发展奠定基础,减少重复建设,提高工程效益。

该项目就是在上述背景下提出的。

第二节项目概况一、项目建设地点本次项目位于大连普兰店市皮口。

二、建设内容本次项目将对皮口新海路进行道路建设与改造工程,道路全长3200米,其中,新海路海北路至海滨路段长424.26米,海滨路至滨海公路路段长125.54米,总长549.80米;新海路由滨海公路至皮口港长2650.20米。

道路等级:城市次干路、城市支路;行车速度:50km/h,,30km/h;路面类型:沥青混泥土;荷载标准:BZZ-100。

主要建设内容包括旧路拆除、新路建设及道路沿线配套给水、排水、通信等管线铺设以及路灯安装,具体建设内容如下:1、新海路海北路至滨海公路段该路段全长549.80米,红线宽度30米,主要建设内容包括原有车行道、人行道拆除并重新铺设沥青路面,其中海北路至海滨路路段长424.26米,车行道宽16米,海滨路至滨海公路路段长125.54米,车行道宽21米,两侧人行道各宽3米,满铺花岗岩火烧板至现状建筑,沿道路双侧铺设花岗岩路边石(20*25*74)全长1099.60米;配套工程主要包括:敷设供水管线549.8米、雨水管线1099.6米,污水管线1099.6米,通信管线549.8米,供暖管线1099.6米,燃气管线1099.6米,双侧安装LED路灯36盏。

2、新海路滨海公路至皮口港段该段全长2650.20米,红线宽度30米,主要建设内容包括:沥青混凝土机动车道修筑,其中,由滨海公路至皮口港收费站路段长523.10米,车行道宽21.5米,双侧人行道各宽2米,铺设花岗岩火烧板,双侧铺设花岗岩明边石(20*25*74)1046.20米,花岗岩暗边石(15*15*69)1046.20米;由皮口港收费站至皮口港码头路段长2127.10米,车行道宽15米,双侧铺设花岗岩明边石(20*25*74)4254.20米,花岗岩暗边石(15*15*69)4524.20米;配套工程主要包括:敷设供水管线2650.20米,雨水管线5300.40米,污水管线5300.40米,通信管线523.10米,供暖管线1046.20米,燃气管线1046.20米,双侧安装LED路灯174盏。

三、项目建设工期项目建设工期为16个月,时间从2014年1月至2015年5月。

四、项目总投资及资金来源该项目总投资为4,000.00万元, 资金来源拟申请上级政府财政资金和项目承办单位自筹共同解决。

第二章项目建设的必要性皮口是普兰店市重要的交通枢纽之一,具有特殊的地理位置。

大丹高速、国道G11、皮莲公路、同皮公路、皮口港、金城铁路均在皮口通过。

同时,皮口紧邻黄海(境内建有皮口港),具备发展海洋经济,走向国际市场的特殊地理位置。

本次项目建设的新海路全长3200米,是一条近南北走向的镇区主干路,道路北接海北路(海皮线),向南直通皮口港客运码头,是连接皮口城区与皮口港的主要道路。

由于新海路建设使用年限较长,设计建造标准低,随着近年来皮口港运输量的不断增大,进出港车辆日益增多,皮口城区车流量的迅速增长,给新海路道路造成了极大的压力,现状道路出现了大面积的网裂、龟裂,局部道路破损严重,面层破坏,基层裸露,道路坑洼不平,路况条件极差,严重的影响了道路车辆通行速度和安全,阻滞了皮口港的进出港车流,无法满足皮口港的长远发展。

本项目的建设将彻底改观新海路道路状况,提高通行效率,为皮口港发展提供保障,同时也将完善道路沿线的给水、雨水、污水、通信管网,为皮口长远发展奠定基础,减少重复建设,提高工程效益。

本次项目建成后,可极大地改善项目区交通条件。

此外,通过本次项目建设,可加快皮口小城镇基础设施建设步伐,逐渐完善项目区各项配套设施,增强皮口的吸纳能力和承载能力,缩小城乡差别,为实现城乡统筹发展奠定坚实基础。

项目的建设是必要的。

第三章项目的建设条件一、场址概况本次项目位于普兰店市皮口,所在路段地形呈南低北高,地形高差为27.24m,地貌为剥蚀低丘-河流阶地,场地周边范围无规模较大的断裂构造存在。

二、气候条件场地处于北温带半湿润季风型大陆性气候区,并具海洋性气候特征,据多年气象观测资料综合分析,其主要要素为:年平均温度9.4℃,年降水总量671.1毫米,年平均风速5.3米/秒,基本风压0. 5kPa,基本雪压0.3kPa,场地所在地区土层标准冻结深度0.95米,最大冻结深度1.20米。

三、工程地质条件1、岩土体类型根据钻探揭露,场地地层分布自上而下为:①素填土(Q4ml):黄褐色,稍湿,松散,由粉土,粗砂,碎砾石,风化岩屑,等组成,上部为沥青路面,分布广泛,层厚为1.2-2.5m,层底标高17.09~32.22m。

②全风化片麻岩(Arc)黄褐色,结构构造不清晰,主要矿物成分为石英,长石,角闪石,黑云母,岩芯呈砂土状。

仅见于ZK8、ZK9、ZK10、ZK10,层厚为0.9-1.1m,层底标高22.75~25.35m。

③强风化片麻岩(Arc)黄褐色,层状结构,片麻状构造不清晰,岩芯呈坚硬砂土状及碎块状。

岩石坚硬程度分类为软岩,岩体完整程度为极破碎,岩体基本质量分级为Ⅴ级。

分布广泛,最大揭露厚度3.0m。

场地内钻探过程中未见地下水。

根据场地附近地质调查及钻孔揭露,场地未发现岩溶、滑坡、泥石流等不良地质作用及断裂构造存在,本场地不良地质作用不发育。

2、岩土参数的确定场地各岩土层地基承载力特征值的确定是依据有关规范,按现场标准贯入试验,动力触探试验,及经验值综合确定如下:①素填土:层薄,分布不匀,欠固结,不宜作为持力层;②全风化片麻岩:承载力基本容许值[fao]=200kPa;③强风化片麻岩:承载力基本容许值[fao]=300kPa;3、地震烈度根据《建筑抗震设计规范》(GB50011-2001)、《中国地震动参数区划图》(GB18306-2001),场地所在地区地震基本烈度为7度,设计基本地震加速度值0.10g,设计地地震分组为第一组, 特征周期值为0.25s。

场地土层覆盖厚度 1.2~2.5m,场地土层等效剪切波速vse=100m/s,场地土类型为软弱土,建筑场地类别为Ⅰ1类,为对建筑抗震有利地段。

4、土、石工程分级场地中的素填土的土、石工程分级为Ⅰ级,松土;全风化片麻岩的土、石工程分级为Ⅲ级,硬土;强风化片麻岩的土、石工程分级为Ⅳ级,软石。

5、土层冻结深度场地所在地区土层标准冻结深度0.95m,最大冻结深度1.20m。

四、交通条件皮口陆路距丹东240公里,距大连市中心110公里,距沈海高速公路出入口仅50公里,距普兰店市35公里。

皮口区范围内有国道G11、海皮路、滨海公路等多条线路途经,交通条件十分便利,五、施工条件项目区周边交通畅通,无任何障碍物,交通状况良好,可满足建设期的运输条件要求。

工程所需的水泥、钢材等主要建筑材料可从普兰店及大连购入。

大连及普兰店地区建筑、设计单位及施工队伍众多,技术力量雄厚,项目的施工单位可在本市招标解决。

六、社会经济条件2012年普兰店市实现地区生产总值770亿元,增长20%;完成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623亿元,增长50%;完成地方财政一般预算收入40.39亿元,增长25.1%;完成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371亿元,增长25%;实现外贸进出口总额18.5亿美元,增长22.1%;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141亿元,增长17%;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8800元,农民人均纯收入13400元,分别增长13.4%和14.8%。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