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章 外差检测系统1

合集下载

激光多普勒测速仪(LDV)相位多普勒粒子分析仪(PDPA)

激光多普勒测速仪(LDV)相位多普勒粒子分析仪(PDPA)

全息摄影与普通摄影的区别
类别
记录方式
全息摄影
物束光与参考光束
记录内容
成像介质
影像观察 方式
色彩表现 影像特点
物体散射光的强度及相位 信息
记录后称全息片 (全灰色调) 一般借助激光还原观看
彩色干涉条纹图像 三度空间立体感的景物, 只有散射光线而并无实物
一般摄影
光学镜头成像 (物束光) 景物本身或 反射光强度 感光胶片
眼睛直接观看
彩色物体图像 平面物体图像
激光全息摄影包括两步:
◇ 记录 ◇ 再现
全息记录过程
把激光束分成两束;一
束激光直接投射在感光 底片上,称为参考光束; 另一束激光投射在物体 上,经物体反射或者透 射,就携带有物体的有 关信息,称为物光束.物 光束经过处理也投射在 感光底片的同一区域上. 在感光底片上,物光束 与参考光束发生相干叠 加,形成干涉条纹,这 就完成了一张全息图。
预先标定粒 径与信号可 见度或幅值 的关系
LDV信号测粒径只能用于一些
简单、粒子浓度很低的流动
Doppler信号中的最大、最小和基底值
1.3 激光多普勒测速仪的外差检测模式
•参考光束系统:参考光直接照 射到光检测器去同散射光束进 行光学外差。
可用光阑受到严格限制,光路安
பைடு நூலகம்
排、接收光阑、粒子浓度与可达
md (m 1) 4
2sin( / 2) d R
2.2 相位多普勒测粒要点
• PD法的测量原理与光散射干涉法密切相关,即以波长作 为测量标尺。
• PDPA中两入射光束的交角较小(约5°),同时测量容积 保持较少的条纹数(5-8条),但PDPA的接收光学至少基 于2个(通常3个,可解决相位模糊问题)光电检测器。

第6章 小灵通手机简介

第6章 小灵通手机简介

第6章 小灵通手机简介
1. 接收信号流程方框图 接收信号流程方框图见图6-4。 1900 MHz频段的射 频信号经手机天线接收, 通过介质滤波器FL001后, 送入前端IC001, IC001内主要集成开关切换、 前端放 大和混频功能, 经过天线开关切换和放大器后, 放大 的 信 号 经 过 滤 波 器 FL031 滤 波 后 与 一 本 振 信 号 ( 由 VCO201产生)一起送入混频器内进行混频, 混频后信 号经过一中滤波器FL033得到243.95 MHz的一中频信号。
图6-6 斯达康702-S331型小灵通手机逻辑及供电方框图
第6章 小灵通手机简介
1) 微处理器 微处理器(CPU)整机控制核心, 含有工作主程 序, 在基准时钟脉冲的触发下, 运行主程序并控制其 它逻辑电路有序地工作。 2) 字库 字库(FLASH)内存有手机功能程序和基本操作 程序, 如文本信息和开关机等。 3) 码片 码片(EEPROM)内存有手机号码、 鉴权码、 电 话号码本等。
第6章 小灵通手机简介
图6-4 小灵通手机接收信号流程
第6章 小灵通手机简介
2. 发射信号流程方框图 发射信号流程方框图见图6-5。 MIC送话器将声音 信号转换成电信号送入IC801内, 进行放大并进行A/D 转换, 将其转换成数字话音信号, 同时IC801对数字 信号进行语音编码, 编码后对其语音信号进行信道编 码、 交织、 加密等工作, 形成脉冲信号, 经过处理, 最后在CPU中进行QPSK调制产生I+、 I-、 Q+、 Q -信号送入射频IC101中。
第6章 小灵通手机简介
(7) 信号传输速率: 384 kb/s; (8) 调制方式:
π
4
-QPSK;
(9) 输出功率: 手机及用户系统为10 mW(平均); 基站为10 mW、 200 mW、 500 mW(平均); (10) 基站信道数: 4。

光电检测技术课后部分答案

光电检测技术课后部分答案

第一章1.举例说明你知道的检测系统的工作原理激光检测一激光光源的应用用一定波长的红外激光照射第五版人民币上的荧光字,会使荧光字产生一定波长的激光,通过对此激光的检测可辨别钞票的真假。

山于仿制困难,故用于辨伪很准确。

2.简述光电检测系统的组成和特点组成:(1)光学变换:时域变换-------调制振幅,频率,相位,脉宽空域变换-------光学扫描光学参量调制:光强,波长,相位,偏振形成能被光电探测器接收,便于后续电学处理的光学信息。

(2)光电变换,变换电路,前置放大将信息变为能够驱动电路处理系统的电信息(电信号的放大和处理)(3)电路处理放大,滤波,调制,解调,A/D,D/A,微机与接口,控制。

第二章1.试归纳总结原子自发辐射,受激吸收,受激辐射三个过程的基本特征。

自发辐射:处于激发态的原子在激发态能级只能一段很短的时间,就自发地跃迁到较低能级中去,同时辐射出光子。

受激辐射:在外来光的作用下,原子从激发态能级跃迁到低能级,并发射一个与外来光完全相同的光子。

受激吸收:处于低能级的原子,在外来光的作用下,吸收光子的能量向高能级跃迁。

2.场致发光(电致发光)有哪几种形式,各有什么特点结型电致发光(注入式发光):在p-n结结构上面加上正向偏压(即p区接电源正极,n区接电源负极)时,引起电子由n区流入(在物理上称为“注入”)p区,空穴由p区流入n区,发生了电子和空穴复合而产生发光。

粉末电致发光:这是在电场作用下,晶体内部电子与空穴受激复合产生的发光现象。

两电极夹有发光材料薄膜电致发光:薄膜电致发光和粉末电致发光相似,也是在两电极间夹有发光材料,但材料是一层根薄的膜,它和电极直接接触,不混和介质。

3.为什么发光二极管的PN结要加正向电压才能发光加正向偏压时,外加电压削弱内建电场,使空间电荷区变窄,载流子的扩散运动加强,构成少数载流子的注入,产生电子和空穴的复合,从而释放能量,并产生电致发光现象。

4.发光二极管的外量子效率与射出的光子数,电子空穴对数,半导体材料的折射率有关。

光电检测技术与应用 第6章 光外差检测系统2

光电检测技术与应用 第6章  光外差检测系统2
eη PC = 2 Ps PL R L 光外差检测中频输出有效信号功率为: hν
2
eη 2 在直接检测中,检测器输出电功率为: P0 = Ps R L hν 两种方法得到的信号功率比G为: PC 2 PL G = = P0 Ps
2
可知,在微弱光信号下,外差检测更有用。
fs fL
转镜 输出
ν
可变光阑
反射镜
光电检测器
放大器
外差检测实验装置图
偏心轮转动相当于目标沿光波方向并有一运动速度,光的 回波产生多普勒频移,其频率为fs。可变光阑用来限制两光束 射向光电检测器的空间方向,线栅偏振镜用来使两束光变为偏 振方向相同的相干光,然后两束光垂直投射到检测器上。 首先设入射到检测器上的信号光场和本机振荡光场分别为:
中频输出有效信号功率就是瞬时中频功率在中频周期内的平 均值,即: ____ 2 V C2 eη PC = = 2 Ps PL R L RL hν 当ωL-ωs=0,即信号光频率等于本振光频率时,则瞬时中频 电流为:
iC (t )=αAs AL cos [(ϕ L −ϕ s )]
8
如果把信号的测量限制在差频的通常范围内,则可以得到通 过以ωC为中心频率的带通滤波器的瞬时中频电流为:
iC (t )=αAs AL cos [(ω L −ω s )t + (ϕ L −ϕ s )]
中频滤波器输出端,瞬时中频信号电压为:
VC (t )=iC (t ) RL =αAs AL RL cos [(ω L −ω s )t + (ϕ L −ϕ s )]
这是外差探测的一种特殊形式,称为零差探测。 9
6.2 光外差检测特性
6.2.1 光外差检测可获得全部信息

光电检测技术智慧树知到答案章节测试2023年山东科技大学

光电检测技术智慧树知到答案章节测试2023年山东科技大学

第一章测试1.光电传感器是基于光电效应,将光信号转换为电信号的一种传感器A:对B:错答案:A2.PN结型的光电传感器有光电二级管、光电晶体管光电晶闸管等A:错B:对答案:B3.非PN结的光电传感器有光敏电阻、热敏电阻及光电管等A:对B:错答案:B4.一般的电子检测系统由三部分构成,分别是()、()和()A:发射器B:传感器C:信号调制器D:输出环节答案:BCD5.光电检测系统频率量级上比电子检测系统提高了几个数量级,因此在载波容量、角分辨率、距离分辨率和光谱分辨率上大大提高A:错B:对答案:B第二章测试1.热效应较小的光是A:红外B:紫光C:紫外D:红光答案:C2.半导体中受主能级的位置位于A:满带B:价带C:禁带D:导带答案:C3.波长为500nm的波属于A:太赫兹波B:X射线C:远红外D:可见光答案:D4.光度量是辐射度量的()倍A:683V(λ)B:V(λ)C:683D:1/683 V(λ)答案:A5.本征半导体在绝对零度时,在不受光的照射下,导带中没有电子,价带中没有空穴,此时不能导电。

A:错B:对答案:B第三章测试1.光电倍增管的光电阴极上发射出光电子的最大速度随入射光光子能量的增大而增大。

A:错B:对答案:B2.光敏电阻是光电导效应器件。

A:对B:错答案:AD器件按像敏元的排列形式可以分为一维和二维两种。

A:对B:错答案:A4.光电耦合器件具有信号传输的单向性,所以只适用于的直流或数字脉冲信号。

A:错B:对答案:B5.热敏电阻的种类不包括下列哪个A:ZTCB:NTCC:CTCD:PTC答案:A第四章测试1.信息的信噪比的大小决定了光电探测器件能否测量出改信息。

A:对B:错答案:B2.根据噪声来源,光电探测器的噪声有几种形式?A:低频噪声B:背景噪声C:热噪声D:散粒噪声答案:ACD3.设计光电信号检测电路必须满足下列哪些要求?A:最佳的信号检测能力B:灵敏的光电转换能力C:快速的动态响应能力D:长期工作的稳定性和可靠性答案:ABCD4.对于光伏型的光电信号输入电路,当入射光通量一定时,负载增大,输出电压也增大,但是当电阻达到一定值后输出电压变饱和。

信号与线性系统分析-(吴大正-第四版)第六章习题答案

信号与线性系统分析-(吴大正-第四版)第六章习题答案

6.4根据下列象函数及所标注的收敛域,求其所对应的原序列。

(1)F(z) 1,全z平面(2)F(z) z3,z(3)F(z) z 1,z 0(4)F(z) 2z 1 z2,0 z1(5)F(z) a1(6) F(z) 一, z |a1 az解⑴冲I F(z) =1 可1知fib、— 1 M —H 0即得f(k)==肌切(2)由F(iri =它和I盘:< X可知f(k)=.1*k ――3即潯/(k) = S<k十3)C3> 由F(.z")=f[和丨迸丨> 0 .可知/鮒=1上=1仏心1即得f(k)-枫必一1)t4) = 2r-|-l —i*-3. 0 < | r展为机I的彳变换为1 •听以有f(k)=为4- 1) +讯於)一汛上一2)e (5) 1> “I 町知_/W 为因果吊列,则町得Xf QG_L T = = y * 富t1—Z k= -X 即得/(^)= U k E(.k)(冊由< u可知」(力〕为反因果序列,rti常用存列的丫变换可知则可得f(k)= 3T J _F<^>2 =一</F(—k —1)k z z6.5已知(k) 1,a k (k) ,k (k) 2,试利用z变换的性质求下列序z a (z 1)列的z 变换并注明收敛域。

(9) (1)k cos(k-) (k)解 (1)+ (—一/ ~—p —打收敛域为辽>1(3) f (k ) = (- 1)绩£(为) T (一 1)1 煙(小一 -_T其收敛域为I >1⑸ JXk) = k(k- l)e(k- 1) = $魏一 1)£(方)收敛域为丨琴丨> 1<7) f (k ) — k_^(k ) 一匹(良 一 4)]=fe :(一 (k 一 4)疋(向 一 4) 一 4亡(冷 一 4)_ x 4 — iz — 3z a (J ? — 1 )£收敛域为c >1(1)2口 ( 1)k ] (k)(3) ( 1)k (k)(5) k(k 1) (k 1)(7)k[ (k) (k 4)]r (i )为因果序列F ® 的表示式可知其收敛域为丨屯I >寺即==1在其收蝕域内,应用终值定理得z — 1)F( — lim _[丄】(° — 0(3) fik)为因果序列’由F&)的表示式可知其收敛域为H 1> 2= 1不在其收敛域内•则不能应用终值定理求6.10求下列象函数的双边逆 z 变换。

航天外测系统讲课文档

航天外测系统讲课文档
航天外测系统
第1页,共42页。
一个例子是:当一辆紧急的火车(汽车)鸣着喇叭以相 当高的速度向着你驶来时,声音的音调(频率)由于波的 压缩(较短波长)而增加。当火车(汽车)远离你而去时 ,这声音的音调(频率)由于波的膨胀(较长波长)而减 低。
第2页,共42页。
2 多普勒频率与径向速度的关系
假设多普勒发射机发射脉冲的工作频率为fT,目标与发射机的距离为R,
T T
信号传播时间的测定
第23页,共42页。
4测距码测距原理②
• 利用测距码测距的必要条件
– 必须了解测距码的结构
• 利用测距码进行测距的优点
– 采用的是CDMA(码分多址 )技术
每颗GPS卫星都采用特定的 伪随机噪声码
– 易于捕获微弱的卫星信号
– 可提高测距精度
– 便于对系统进行控制和管理 (如AS)
航天飞行器测速的技术思路:多普勒频率测量——经向速度——飞行速度

R fd
f
fT
c
fT
4.4

R
XXR
X• YYR

Y
Z
ZR

Z
SR
SR
SR
4.5
1
• • •2
V X2Y2Z2
4.6
•多普勒测速系统有多种形式,按电磁波辐射源位置不同分为单向和 双向多普勒测速系统;按信号源发射的频率个数分为单频和双频测速 系统。
微弱信号的捕获
第24页,共42页。
5伪距测量的特点
• 优点
– 无模糊度
• 缺点
– 精度低
第25页,共42页。
4.5 角度测量
测控系统的任务是对飞行器进行测量和控制,而要实现此目标,首先要通过 一种手段,使天线的波束对准飞行目标,以便使天线能感应到来自目标的电磁波 。测试工具就是运用雷达。

激光多普勒测速仪(LDV)相位多普勒粒子分析仪(PDPA)

激光多普勒测速仪(LDV)相位多普勒粒子分析仪(PDPA)

L2
在差动多普勒技术中,相交光束产生的条纹图
条纹间距:
f
F 2sin( / 2) s
LDV测速的关键参数,可用速度标定工具来检验
粒子速度: v fD f
椭球型控制体基本参数:
直径:
dw
4F d
宽度:
L1
dw cos(
/
2)
长度:
L2
dw sin( /
2)
8F 2 ds
1.2 激光多普勒测量原理
粒子大小和浓度测量:信号可见度法
信号底基幅值法
在多普勒信号中有可见度的定义: V Imax Imin I max I min
可见度和球形颗粒度的关系,可近似用第一类一阶贝塞尔函数的形式来
表示:
V 2J1(d p / f ) d p / f
J1:一阶贝塞尔函数 dp:粒子直径 f:干涉条纹间距
2.5 PDPA应用实例
PDPA测量喷射燃料粒子场
两束激光束相交处为测 量区域, 在该区域形成干涉 条纹, 喷雾场粒子通过该区 域, 接收探头接收到折射和 散射光信号, 经信号分析和 数据处理, 得到粒子速度和 粒径信息。
实验结果
左图为PDPA 测量粒径统 计分布结果, 横坐标为喷雾 粒径, 单位为μm, 纵坐标为 统计个数。
1. 由于是激光测量,对于流场没有干扰,测速范围宽, 2. 由于多普勒频率与速度是线性关系,和该点的温度、
压力没有关系; 3. 消除了由于散射光干涉带来的复杂问题; 4. 对采样体的精确确定,使得在测量粒子速度和粒径的
同时,也可以测量粒子的密度和体积流量; 5. 信号处理技术的优势提高了数据的可靠性; 6. 目前还只能被用在固体浓度较低的环境中。
全息摄影与普通摄影的区别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
L
x sin x
于是,本振光波可表示为
f L (t ) AL exp[ j(Lt L x]
上述两束光投影到检测器上时,根据检测器的输出 特性,整个光敏面总响应电流为
i As AL cos[(ct (s L ) x]dxdy Ad l sin 2 As AL cos[(c t (s L )] l 2
RL
2(
hv
) Ps PL RL
6.2 光外差检测特性
6.2.1 光探测器的输出包含有信号光的全部信息:振 幅、频率和相位等。 6.2.2光外差检测转换增益高 由式(6-8)可知,光外差检测中频输出有效信 e 2 号功率为 P 2( ) P P R
c
hv
s L
L
直接检测中,检测器输出的电功率为
第6章 光外差检测系统
1、光外差检测 是将待测信号光与本振光同时入射到探测器的光 敏面上,形成光的干涉图样(光混频效应),探测 器响应光混频效应而输出光电流,该光电流不仅与 光强有关,还与输入光的频率和位相有关。 2、一般构成
3、用途 激光通信、雷达、测长、测速、测振和光谱学方面。 4、优点 (1)检测灵敏度高,可获得更多信息 (2)可检测单个光子、进行光子计数,作用距离比 直接检测远。 5、缺点 (1)对光源要求高(要求相干性好的光波—激光) (2)激光受大气湍流效应影响严重,因而远距离应用受 到限制。 (3)在光波频率很高时(γ>>1016Hz)每个光子能量很 大,光外差检测并不特别适用;在波长较长的情况下, 光外差检测显示了它的优越性。
6.1 光外差检测原理



利用光波的振幅、频率、 信号光束fs fs-fL 探测器 相位携带信息,而不是 光强。 fL 两束相干光入射到探测 放大器 本振 器表面进行混频,形成 光束 相干光场,又称相干检 测。只有激光才能进行 图6.1 外差检测原理示意图 相干检测。 输出信号中包含 f s f L 的差频信号,因此称光 外差检测
瞬时中频电压为 Vc As AL RL cos[(L S )t (L s )]
(6-7) 式中:RL为负载电阻。中频输出有效信号功率就是 瞬时中频功率在中频周期内的平均值,即 (6-8) Vc e 2
Pc
2 s 2 L
式中: P s A /2
为信号光的平均功率, PL A / 2 为本征光的平均功率 当ωL=ωs时,则瞬时中频电流为 ic (t ) As AL cos(L s ) (6-9) 这是外差检测的一种特殊形式,称为零差检测。
上式表明:外差检测的输入信噪比等于输出信噪比, 因此输出信噪比没有任何损失
6.2.5 最小可检测功率
由式(6-8)可知,内部增益为M的光外差检 测器的输出有效信号功率为 2 (6-13) P 2( e M h ) Ps PL RL c 外差检测中输出的散粒噪声和热噪声表示为 2 e Pn 2eM Ps PL PB I d fRL 4kT f (6-14) h 二者相除得信噪比为 2 2 (e h ) M Ps PL RL 2 2 ( SNR) P (e h ) G PS PL RL e SNR po 2 eM P P P I s B L d fRL 2 e 2kT f PS PL PB I d RL 2kT f IF eG h h 当本振功率足够大时,本振光电流噪声远远超过其它噪声 , Ps 使上式变成 ( SNR) P (6-15) hf 这就是光外差检测系统中所能达到的最大信噪比极限, 一般称为光外差检测的量子检测极限或量子噪声限。
讨论: (1) 在推导(6-15)和(6-17)的过程中,对 Ps 及 PB 强弱 均无限制,仅要求 PL 足够大。这表明: 外差检测既适用于强光信号检测,也适用于弱光信号 检测。 (2) 与直接检测系统信号噪声灵敏限相比 NEPw hf NEPz 2hf
可知,在中频带宽与直接检测系统噪声带宽相同的情况下, 外差检测最小可探测光功率仅为直接检测系统的一半。实 际上还远不止于此。外差检测量子灵敏限对系统无任何要 求;直接检测系统信号灵敏限的导出过程中则将探测器视 为理想探测器而忽略了系统所有的噪声,这在真实系统中 是不可能的。因此,直接检测系统的信号灵敏限实际上是 无法实现的。
对于热噪声是主要噪声源的系统来说,可以导出实现 量子噪声限检测的条件 e2 RL PL f 2kT f h 2kTh PL 2 (6-16) 即 e RL 若用最小可检测功率(等效噪声功率)NEP表示,在量 子检测极限下,由式(6-15),求得光外差检测得等效 噪声功率NEP值为 hf (6-17) NEP 这个值有时又称为光外差检测的灵敏度,是光外差检测 的理论极限。
r Dp / f
2.44 Dp Dd Dr
6.3.2 光外差检测的频率条件:
要求信号光和本振光具有高度的单色性和频率稳
定性。
1、为了获得单色性好的激光输出,必须选用
单纵模运转的激光器作为光外差检测的光源。
2、信号光和本振光的频率漂移如不能限制在
一定范围内,则光外差检测系统的性能就会变坏。
假定入射光信号电场为:
Es t A cos t
光场平均光功率为:
5-1
Ps E t A 2
2
2 E t 表示 Es t 的时间平均值;
_______ 2 s
_______ 2 s
显然,光波直接检测只能测量到振幅值。
反射镜
CO2激光器
fs fL 转镜
f s- f L 输出 光电 放大器 线栅 偏振器 检测器
2 {As2 cos2 (S t s ) AL cos2 (Lt L ) As AL cos[(L S )t (s L )] As AL cos[(L S )t (L s )]}
如果把信号的测量限制在差频的通常范围内,则可以 得到通过以ωc为中心频率的带通滤波器的瞬时中频电 (6-6) 流为 ic (t ) As AL cos[(L S )t (L s )]
由于光检测器的响应与光电场的平方成正比,所以光检测器 的光电流为
iP (t ) f 2 (t ) [ f s (t ) f L (t )]2
式中横线表示在几个光频周期上的平均,将上式展开 2 E (t ) E (t )22 i (t ) f (t ) S [ f (t ) Lf (t )]
6.2.3 良好的滤波性能 如果取差频信号宽度 (L s ) / 2 为信息处理 器的通频 带 f 即 f (L s ) / 2 f L f s , 那么只有与本机振荡光束混频后在此频带内的杂光可 以进入系统,其他杂光所形成的噪声均被信号处理器 滤掉,因此,外差检测系统中不需要加光谱滤光片, 效果甚至比加滤光片的直接检测系统还好得多。
透镜
反射镜
图6.2 外差检测实验装置示意图
用经典理论分析两光束外差后的结果 信号光场为
f s (t ) As cos(st s )
本征光场为
f L (t ) AL cos(Lt L )
入射到检测器上的总光场为
f (t ) As cos(st s ) AL cos(Lt L )
在一般情形下这两个条件均不能被满足。
6.2.6 光外差检测系统对检测器性能的要求
1、响应频带宽 目标运动速度所决定的 2、均匀性好 较好的干涉效果所决定的 3、工作温度高 设备受空间限制
6.3 影响光外差检测灵敏度的因素

6.3.1光外差检测的空间 条件: sin L
ll:检测 θ:两束光的夹角, 器光敏面线度.
6.2.4 信噪比损失小 如果入射到检测器上的光场不仅存在信号光波 fs(t),还存在背景光波fB(t),可由式(6-6)推理得出检 测器的输出电流为 (6-11) I c 2 ( Ps PB ) PL 输出信噪比为
I s 2 Ps PL I n 2 PB PL Ps PL
(6-12)

波长越短或口径越大,要 求相位差角θ越小,越难满 足要求. 设信号光束

本振光束
f s (t ) As e j (st s )
信号光与本振光并非平 行而成一夹角θ
f L (t ) ALe j (Lt L )
本振光束到达光敏面时,在不同点x出有着不同的 波前,就有不同的相位差Δφ,即
e 2 2 Po ( ) Ps RL hv
两种情况下,都假定负载电阻为RL。同样信号光功 率Ps下,两种方法所得到的信号功率比G(转换增 Pc 2 PL 益)为 (6-10) G
Po Ps
表6-1 PL=0.5mW时Ps与G的关系 Ps/W 10-3 G 1 10-4 10 10-5 102 10-6 103 10-7 104 10-8 105 10-9 106 10-10 10-11 107 108
p s L
e 为量子效率; 式中: 为光电变换比例常数, h c L s 称为差频。 h 为光子能量; 上式中: <1> 余弦平方项在整数周期内的时间平均值为 1 2 ,其和为 2 2 , 相当于探测器输出的直流分量; ( ES E 0 L0 ) 2 <2> 第三项为“合频项”,其整数周期内的时间平均值为零; <3> 第四项为“差频项”,注意到它的变化速度相对光场的变化要 缓慢得多,可视为常数,当差频(ωL-ωs)/2π=ωc/2 π低于光检 测器的截止频率时,光检测器就有频率为c / 2 的光电流输出。
(3) 在实际外差系统中,PL通常在 mW 级,最小可探
测光功率可达10-19~10-20W ;直接检测系统最小可探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