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趣谈:美国人忆李鸿章 一个危险的男人
浅谈晚清历史人物李鸿章

浅谈晚清历史人物李鸿章说起晚清,第一个想到的是当时的军政重臣李鸿章李中堂。
有人认为时任内阁总理大臣的他,跟外国列强签订了许多丧权辱国的不平等条约致使中国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而称他为卖国贼。
而我则认为,李鸿章是一位功臣。
在部分人的眼里,他的过失主要是签订不平等条约和指挥失误致使北洋水师全军覆没。
但是,这些过失又岂是李鸿章想做的,虽然几乎所有的卖国条约上都有他的签名,但是在当时那种国际大环境下他已经尽到一个外交家的全部努力了。
所有对外关系交涉的失败是因为当时中国腐朽的政治制度,贫弱的经济基础和软弱的国际地位,而这一切归根到底是因为以慈禧为首的满清皇室势力。
这些人为了掩饰自己的无能,只能把所有的罪过都推给直接出面做事的下人——李鸿章;镇压太平天国运动,虽然李鸿章镇压太平天国运动有助纣为虐之嫌,但不可否认的是长期的内战并不利于一个国家的建无数的史实证明只有先保证国内局势的相对平稳才有机会实行改革使国家休养生息并逐渐走向富强。
而李鸿章正是这么一个结束战争的人之一。
是他使清朝那本已摇摇欲坠的政权又延续了近百年。
除去这些已经无法改变的,在其他方面,李鸿章对中国的发展做出了很多贡献,例如开办洋务运动。
李鸿章当时中国极少数能够正确对待西方技术的人之一。
李鸿章清楚地意识到中国的落后,主张通过向西方学习来实现国家的繁荣富强,并身体力行,他在顽固派的阻挠和谩骂之下,极力主张”师夷长技以自强”,积极推进官办,商办军工企业的发展。
他长期担任直隶总督兼北洋通商事务大臣,坐镇北方最大的通商口岸天津,既积极筹划北方防务,戍卫京级,又进一步拓展洋务,以增加财赋收人。
以”中学为体,西学为用”为宗旨的洋务运动开始。
创办江南织造总局、天津机器制造局、上海轮船招商局、开平矿务局等一批近代的军事和民用企业,客观上抵制了资本主义的经济侵略,刺激了民族资本主义的产生;他还积极创见中国的海防,筹划北洋水师等增强了我国的国防能力;派人出国留学,兴办新式学堂,培养了一批科技人才,引进了一些西方先进的生产技术。
历史趣谈:对李鸿章的误读 拒绝奥运会是在棺材里躺着中枪

如对您有帮助,可购买打赏,谢谢对李鸿章的误读拒绝奥运会是在棺材里躺着中枪导语:多年来一直有这样一段屈辱在国人心中萦绕:1894年筹备第一届奥运会时,国际奥委会便向中国发出了邀请。
多年来比较流行的说法是,清王朝因对多年来一直有这样一段屈辱在国人心中萦绕:1894年筹备第一届奥运会时,国际奥委会便向中国发出了邀请。
多年来比较流行的说法是,清王朝因对奥运会不了解,根本不知道邀请函中“田径”等项目为何物,没有答复。
这种说法最早出自1932年阮蔚村编写的《中国田径赛小史》,在书中,阮蔚村这样写道:“雅典奥运会之前,中国政府接到驻华公使通牒,当时为李鸿章主阁政,因为此际中国朝野上下,尚不知田径为何物,所以对法使的通牒几乎没法答复。
”不过,中国体育历史研究者曾在位于希腊的国际奥林匹克学校查阅了出版于1896年的雅典奥运会报告书,并没有找到有关向哪些国家发出邀请的明确资料。
近年来不少专家在清史档案中都没有找到相关记载,李鸿章的访欧记录中也并未提及此事,20世纪80年代,中国学者访问国际奥委会设在瑞士洛桑的总部,专门询问过这个情况,得到的答复是无证可查。
而且当时国际奥委会的“世界”观念里只有欧洲和北美,没有一个贫穷国家受到邀请。
若说中国能受到当时国际奥委会的青睐,是个疑点。
至于“不知‘田径’为何物”,如果是慈禧说还有可能,但说李鸿章不知道就应该质疑了。
人们都知道李鸿章是洋务运动的鼻祖,1881年,李鸿章就一手操办成立北洋水师学堂,这个学堂的课程学习了国外同类学校,教授学员们足球、拳击、体操、跨栏、跳高、跳远、游泳等运动项目。
十几年过去如果还不知田径为何物,就有些夸张了。
但是,有一个铁的事实是,中国即使受到邀请,也不可能参加首届奥运会。
当时清王朝已经内外交困,尤其日本虎视眈眈,哪里有暇顾生活常识分享。
历史趣谈历史上的李鸿章是怎样的人?对他的评价是什么

如对您有帮助,可购买打赏,谢谢历史上的李鸿章是怎样的人?对他的评价是什么导语:李鸿章是晚清名臣,与曾国藩、张之洞、左宗棠并称为”中兴四大名臣“,同时也与俾斯麦、格兰特并称为”十九世纪世界三大伟人“,是晚清洋务李鸿章是晚清名臣,与曾国藩、张之洞、左宗棠并称为”中兴四大名臣“,同时也与俾斯麦、格兰特并称为”十九世纪世界三大伟人“,是晚清洋务运动的主要领导人之一。
李鸿章,本名叫李章铜,字渐甫或子黻,号少荃,晚年自号仪叟,别号省心,世人多尊称其为李中堂,因是安徽合肥人,也有人称其为李合肥。
李鸿章先祖姓许,从江西湖口迁至安徽省庐州府合肥县。
李鸿章的八世祖许迎溪将次子慎所过继给姻亲李心庄。
李家到李鸿章高祖时,终于勤俭致富,有田二顷。
李鸿章的父亲李文安,经过苦读,终于与考取了进士,而且还和曾国潘同年及进士第。
到了这个时候,李家才真正的成为名门望族。
李文安共有六子,李鸿章为次子,排行老二,生于道光三年,即公元1823年合肥肥东县东乡磨店乡。
大哥李瀚章官至总督;三弟李鹤章、四弟李蕴章、五弟李凤章、六弟李昭庆,后来也都非富即贵。
这六个兄弟中,李鸿章的成就最大,生前官至直隶总督兼北洋通商大臣,授文华殿大学士,死后追赠其为太傅、晋一等肃毅侯、谥文忠,赐白银五千两治丧,在其原籍和立功省建祠10处,京师祠由地方官员定期祭祀。
他是清朝汉族官员中,唯一一个在北京修建祠堂的人。
李鸿章作为中心之臣,在晚清之时,为清朝做了许多的贡献。
他一手创办了淮军、北洋水师,同时也带头开展了轰轰烈烈的洋务运动,一定程度上阻止了清朝的继续衰亡。
他是晚清重臣,官至直隶总督兼北洋通商大臣,授文华殿大学士,曾经代表清政府签订了《越南条约》《马关条约》《中法简明条约》等。
生活常识分享。
历史趣谈:陈冤难雪!古代两大被冤枉的名人

如对您有帮助,可购买打赏,谢谢
生活常识分享陈冤难雪!古代两大被冤枉的名人
导语:历史的真相真真假假,编写的人往往更倾向于成功者,真实的历史是怎样的呢?那些被抹黑含冤的人真实写照又是怎样?揭开谎言,还原真相,我们
历史的真相真真假假,编写的人往往更倾向于成功者,真实的历史是怎样的呢?那些被抹黑含冤的人真实写照又是怎样?揭开谎言,还原真相,我们看看那些被历史冤枉的名人吧。
一、李鸿章——并非“卖国贼”
如果不是李中堂缔造的北洋,这个北中国的屏障撑着,估计朝鲜都敢入侵北京,李鸿章一生也算尽力了,他跟曾国藩人至少都坚守着一个信念,兄弟阋于墙,外御其侮。
100多年前的1901年11月7日,李鸿章在屈辱和病痛中辞世。
生当“三千年未有之变局”的李鸿章,生前身后都遭到诟病。
李鸿章一生的政治生涯中,最受争议的便是他的外交。
李鸿章接受的传统儒家思想的教育,他逃不出千百年来作为文人和士大夫的忠君爱国思想,这就注定了他的政治思想和行为是为统治阶级尽忠,然后才是为国家服务。
他所面对的统治者慈禧太后和王公贵族缺乏对西方先进文明了解,目光短浅,政治上腐败且缺乏远见,挪用军费,挥霍无度的一群人。
李鸿章在处处受人制轴的政治环境下不可能对他的政治抱负尽施展,统治阶级就成为他徐图自强的最大障碍,他的忠君爱国思想就是他最大的局限。
当时的中国国力贫弱,所谓弱国无外交,没有强大的国力作为后盾,巧妇难为无米之炊,在和列强的政治斗争中他只能采取在维护国家利益为前提向西方列强作出一定的让步。
他在政治上的对列强的让步就受到朝廷清议派的攻击,他们对西方世界无知到可怜的地步,而忽视。
李鸿章的作文素材

防汛抗旱工作总结怎么写_防汛工作总结尊敬的领导、各位同事:在过去的一年中,我们团队经过努力和奋斗,开展了一系列的防汛抗旱工作。
经过反思和总结,现将防汛抗旱工作总结如下:一、工作回顾在去年,在气象部门的预警下,我团队迅速行动,制定了详细的防汛抗旱方案,并成立了领导小组,明确各个成员的职责和任务。
我们通过完善的组织机构,确保了工作的顺利进行。
在工作过程中,我们注重加强与各相关部门的合作与沟通,共同制定和实施防汛抗旱预案,并及时转达给各个层面的领导。
在防汛工作中,我们重点加强堤防巡查和排涝工作,保障群众的生命财产安全。
我们也加强了水资源管理和节约措施,提高了抗旱能力。
组织开展了节约用水宣传活动,向广大群众普及节水常识,引导群众节约用水。
二、工作成果通过我们的共同努力,成功实现了防汛抗旱的目标,取得了以下的工作成果:1. 建立了完善的组织机构和工作流程,保证了工作的高效进行。
2. 加强了与相关部门的合作与沟通,提高了工作的协同性和整体效果。
3. 加强了堤防巡查和排涝工作,确保了群众的生命财产安全。
4. 提高了防汛抗旱工作的宣传力度,增强了公众的防范意识和应急预案。
5. 加强了水资源管理和节约措施,提高了抗旱能力。
三、存在的问题在开展防汛抗旱工作的过程中,我们也发现了一些问题和不足之处:1. 组织协调能力还需要进一步提高,各部门之间的沟通协作还存在一定的问题。
2. 部分工作人员对于防汛抗旱工作的重要性和紧迫性认识不足,工作态度有待提高。
3. 预防控制措施还有待完善,特别是在抗旱方面的工作需要加强。
四、改进措施针对存在的问题和不足之处,为了进一步提高防汛抗旱工作的效果和水平,我们提出以下改进措施:1. 加强组织协调与沟通,建立更加紧密的合作关系。
2. 加强对工作人员的培训和教育,提高他们的防汛抗旱意识和技能。
五、展望未来在未来的工作中,我们将继续加强防汛抗旱工作,不断提高工作水平和能力。
我们也将积极吸取经验和教训,不断改进工作方法和措施,为建设更加安全和稳定的社会环境做出贡献。
李鸿章外交轶事

李鸿章外交轶事作者:陈社生来源:《领导文萃》2009年第09期李大架子一米八三李鸿章一米八三的身高在当时普遍缺少营养的大清国里,算是鹤立鸡群的,即使在北国满人中也是“云中鹤”。
以前总以为关外满人人高马大,其实不然。
查满清贵族和洋人站在一起的照片,传说中的满人大汉其实大多呈“矮胖型”。
一米八三的个子,站在国际舞台上给清国人的形象加分不少。
观察当时的西人漫画,中国人普遍被画得高一些,日本人大多“矮”点,这难道没有在国际舞台上频频亮相的李鸿章的功劳?当时大清国在国际上并不“高大”,但是有着高大身躯的李鸿章却能给傲慢的英国人一个先“身”夺人的印象。
濮兰德在《李鸿章》里记载了74岁的李鸿章在一个英国人眼里的形象:“我从议院出来时,突然与李鸿章打了个照面,他正被人领入听取辩论。
他像是来自另外一个世界的身材奇高、容貌仁慈的异乡人。
他的蓝色长袍光彩夺目,步伐和举止端庄,向他看到的每个人投以感激优雅的微笑。
”1892年,英国一位青年政治家寇松勋爵曾来华旅行。
他在两年后出版的《远东问题:日本、朝鲜和中国》一书中,记述了会见李鸿章的场景,并称这是他“毕生最美好的回忆”。
寇松近距离观察了李鸿章。
看到他“有六英尺多高,身着灰色丝长袍,戴黑丝帽,很有威仪”,“唇上的大胡子将嘴巴遮住一半,下巴上也留着中国式胡须。
头发是正在变白的深灰色。
”美国作家斯特林·西格雷夫对李鸿章无甚好感。
他给当时76岁的李鸿章画了张素描:“他看上去就是个伪善的家伙,穿着一双厚底缎面朝靴,站着的时候,身高在6英尺4英寸以上。
他中过一次风,这使他的脸有一部分不能动弹,于是看上去总是面带微笑——一个危险的男人却有着一张纯洁的笑脸。
因为这时候已经很热,李鸿章戴着一顶篾底纱面的帽子,颇似灯罩,一只孔雀翎被一根缅甸翡翠做的管子紧紧扣住。
他的袍子外面罩着一件丝绸补褂,朝服的两侧各开着一个口子,这样以便于骑马,前后补子则依照他的官品而绣着白鹤,这是文一品的标志。
历史趣谈:背了千年黑锅的三大历史名人 李鸿章陈世美在列

如对您有帮助,可购买打赏,谢谢背了千年黑锅的三大历史名人李鸿章陈世美在列导语:随着历史长河的不断前行,许多真相都在人云亦云中变了味。
那些被你唾骂多年的历史人物中,背着怎样的一个黑锅在地底沉睡?NO 1 李鸿章随着历史长河的不断前行,许多真相都在人云亦云中变了味。
那些被你唾骂多年的历史人物中,背着怎样的一个黑锅在地底沉睡?NO.1 李鸿章——替罪羔羊,枉背满清黑锅满清的卖国贼只有一个,那就是掌握满清实际权力的西太后。
在清朝,特别是在西太后时代,连光绪皇帝都得听太后的,何况一个当北洋大臣的李鸿章。
李鸿章冤,所以尽管当时就有全体军机大臣为其喊冤,集体上奏:“中国之败全由不西化之故,非鸿章之过”,但总要有人承担责任吧?朝廷岂可将矛头指向自己,岂可轻易引火烧身?所以,那个帽子也只有给他戴上了。
李鸿章签完《马关条约》就被革了职,1900年,他躺在病榻上吐着血还在与洋人争辩周旋。
1901年他代表大清国与11列强签完《辛丑条约》后,再次大口大口地吐血。
他死前一小时,俄国公使的还站在他躺着的床头面前逼迫他,其时李鸿章已经是口不能言,唯有眼中不停的流着泪。
李鸿章给朝廷遗折中说“切盼”大清国“举行新政,力图自强”的愿望,并提醒朝廷“一国生事,多国构煽”,要警惕列强对中国存在“野心”。
NO.2 李道宗——王朝基石,惨变猥琐小人李道宗(600年-653年)字承范,唐宗室,始封任城郡王,18岁从秦王李世民征战刘武周,参加了唐初全国统一战争、唐对东突厥、对吐谷浑、对薛延陀、对高丽的历次对外战争,功勋卓越、影响深远。
道宗虽贵为皇室,但礼贤下士、勤奋读书、生活俭朴、品德高尚,又极富谋略眼光、善于谋划、作战勇敢、身先士卒,一生百战未有所生活常识分享。
李鸿章到底是好人还是坏人

李鸿章到底是好人还是坏人?中国历代疑案解密提起李鸿章,人们便会将他冠上“卖国贼”的称号,在今天人们的眼里,李鸿章就是无能的代表,是耻辱的代名词。
然而,当我们静下心来从史料中仔细搜寻李鸿章的过去,当我们的思绪穿越时空重新回到那个腐朽不堪的大清王朝之时,当一个真实的李鸿章摆在我们眼前之时,我们不禁会扪心自问:我们真得给予李鸿章以客观的评价了吗?尽管日本首相伊藤博文和美国记者都给予了李鸿章以极高的评价,称他为“大清帝国唯一有能力扭转乾坤之人”,但是,在中国人们的心中,李鸿章却是一个徒有虚名的伪君子,一个十足的卖国贼。
然而,李鸿章果真有着让后世人如此痛恨的“业绩”吗?“卖国贼”的称号当真可以理所当然地戴到他的头上吗?李鸿章之所以被后世所唾弃,其一是他所创办的洋务运动;其二是他签订了一系列丧权辱国的条约;其三是他镇压了太平天国。
然而,这些都是他一人之过吗?鸦片战争的失败,将中国推向了内忧外患的绝境。
然而,政府身处如此进退两难的境地,一些封建士大夫却视而不见,或者认为外国器械是奇技淫巧,把洋枪洋炮当作妖法;或认为外国利器神妙莫测,无法学习;认为学习西方就是以夷变夏。
放眼整个朝廷,只有极少数有识之士将以往盲目自大的眼光投向了西方,李鸿章正是其中之一。
为了学习西方先进技术来使腐朽不堪的大清王朝走向迅速发展的道路,李鸿章发动了洋务运动,创办了诸如江南制造局、天津机器局、北洋舰队、轮船招商局、电报局、开平矿务局等之类的近代化工厂,还派遣了一批留学生,这些实业对中国的现代化进程起到了举足轻重的作用。
然而,他这些努力却并没有换来世人的理解和同情,甲午中日战争失败后,世人又将挑剔的眼光投向了李鸿章,认为他崇洋媚外,使大清王朝在列强之中丢尽了脸面。
扪心自问,如果没有李鸿章所发动的洋务运动,中国近代化的进程起码需要再向后退几十年;如果没有李鸿章所发动的洋务运动,那么,在甲午中日战争中,清政府恐怕不是以失去几艘军舰和向日本赔偿二亿两白银能够将事情摆平的。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如对您有帮助,可购买打赏,谢谢
生活常识分享美国人忆李鸿章一个危险的男人
导语:当时大清国在国际上并不“高大”,但是有着高大身躯的李鸿章却能给傲慢的英国人一个先“身”夺人的印象。
濮兰德在《李鸿章》里记载了74岁的
当时大清国在国际上并不“高大”,但是有着高大身躯的李鸿章却能给傲慢的英国人一个先“身”夺人的印象。
濮兰德在《李鸿章》里记载了74岁的李鸿章在一个英国人眼里的形象:“我从议院出来时,突然与李鸿章打了个照面,他正被人领入听取辩论。
他像是来自另外一个世界的身材奇高、容貌仁慈的异乡人。
他的蓝色长袍光彩夺目,步伐和举止端庄,向他看到的每个人投以感激优雅的微笑。
从容貌来看,这一代或上一代人都会认为李鸿章难以接近,这不是因为他给你巨大成就或人格力量的深刻印象,而是他的神采给人以威严的感觉。
”
1892年,英国一位青年政治家寇松勋爵曾来华旅行。
他在两年后出版的《远东问题:日本、朝鲜和中国》一书中,记述了会见李鸿章的场景,并称这是他“毕生最美好的回忆”。
寇松近距离观察了李鸿章。
看到他“有六英尺多高,身着灰色丝长袍,戴黑丝帽,很有威仪”,“唇上的大胡子将嘴巴遮住一半,下巴上也留着中国式胡须。
头发是正在变白的深灰色”。
何天爵是一个美国传教士,也是一个驻华外交官,1895年何天爵写了一本《中国人本色》(TheRealChinaman)。
在书中他对李鸿章是这样评价的:“……他的仪态举止和思维方式更像一名战士,而不是政治家。
他的身材要比一般的中国人高大,声音粗哑而充满饱满的精神,给人的感觉非常平民化,易于接近。
”
美国作家斯特林·西格雷夫对李鸿章无甚好感。
他给当时76岁的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