得之坦然,失之淡然苏轼
“失之坦然,得之淡然,争之必然,顺其自然。”杂感_经典语录

“失之坦然,得之淡然,争之必然,顺其自然。
”杂感_经典语录“四然”是人生的境界,是超越自我的一种超然,‘风物长宜放眼量’,毛泽东如是说,‘拿得起、放得下’,俗语如是说。
总之,话好说,现实中真正做到位却不是易事。
有人天生豁达些,稍加磨练即领悟到一个较高的境界,有的心性狭隘些,但心性向善通过不断的修炼也会有长足进步。
天生豁达的咱不论,本文只论与自己差不多一样的普通心性,通过学习磨练的切身感受。
一、“失之坦然”是心态,不是不上进和放弃人生活在物质世界,有需求、有欲望,正当的欲望为人所提倡,如果目标很高通常称之为志向。
欲望得不到满足,志向得不到实现,尤其是非常想要并经过一番努力而失败的,失落感尤其重,记得小时候评书里说就好像万丈高楼一脚踩空,扬子江心断揽崩舟。
当年觉得调词很押韵,成年后失意之时再也没有觉得这两句话念起来那么潇洒,失意时无法用语言描述清楚的。
失之坦然就体现在此时的素质上。
第一次失恋于是乎左手一支烟,右手一瓶酒,对着镜子看着自己的样子喝,现在想起来很好玩,可当年真是不好玩。
这时候有朋友、有教你解脱的书最重要,可重要归重要,一方面觉得应当理智超脱,一方面又是难以割舍的放不下,这就是我们普通人。
后来我总结还要靠心智模式,心智不开,朋友怎么劝,书怎么看都没用,最关键的是自己真正有所悟,境界才能有所提高。
我给爱情下的定义就是带着感情的欲望,呵呵,人一动感情的确更难放下,能放得下的就剩下纯洁的感情了。
这时的人就无私了,真爱就是为了对方的幸福。
然而对待工作和事业上的磨难,似乎又有所区别,《谁动了我的奶酪》这本书前几年火的一塌糊涂,我看了后就一个感受,这纯粹扯他娘的松花蛋。
这是老板愚民之策,愚化职工的烟幕弹,属于我的奶酪被人夺去了,我还要超脱不在乎去寻找别的奶酪,甘心做奴仆甘心被无情的剥削,还有天理没有?这时的失之坦然是心态,又不仅仅是心态。
不要着急上火是对的,不因气愤失智是对的,但要敢于抗争,敢于直面惨淡的人生。
苏轼的人生态度与人生体味

苏轼的人生态度与人生体味苏轼,这位宋代的大文豪,才华横溢,一生曲折,然而却以积极乐观的态度面对生活的种种挑战。
他的人生态度和人生体味,对后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苏轼的人生态度,可以用“豪放通达,不屈不挠”来概括。
他一生多次遭贬,漂泊不定,但他始终以豁达的心态对待生活的困难。
在面对逆境时,他总能保持冷静,泰然处之。
正如他在《定风波·莫听穿林打叶声》中所写:“一蓑烟雨任平生,也无风雨也无晴。
”苏轼的这种积极乐观的人生态度,不仅令他在当时饱受磨难的环境中得以坚韧不拔,更在后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苏轼的人生体味,体现了他对生活的热爱和对世界的独特见解。
他生活,善于发现生活中的美好。
被贬到黄州时,他发现了猪肉的美味,从而创作了著名的“东坡肉”。
他在《赤壁赋》中写道:“惟江上之清风,与山间之明月,耳得之而为声,目遇之而成色,取之无禁,用之不竭,是造物者之无尽藏也,而我与子之所共适。
”这段话充分表现了他对生活的热爱和对世界的欣赏。
苏轼的人生体味对现代社会有着重要的启示。
在面对挫折时,我们可以借鉴苏轼的积极乐观的人生态度,从中汲取力量。
同时,苏轼的人生体味也启示我们要珍惜生活中的每一刻,用欣赏的眼光去看待世界。
在压力面前,我们可以尝试苏轼的“豪放通达”的人生态度,不屈不挠地向前。
在现代社会中,我们仍然可以借鉴苏轼的思想。
面对生活的种种压力和挑战,我们可以学习苏轼的积极乐观的态度,努力在逆境中找到出路。
我们也可以从苏轼的人生体味中汲取智慧,学会欣赏生活,热爱世界。
苏轼的人生态度和人生体味对后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他的故事和精神力量启示我们在面对生活的困难和挑战时,要保持积极乐观的态度,热爱生活,欣赏世界。
让我们从苏轼的人生智慧中汲取力量,勇往直前,乐观向上,用心感受生活的美好。
李白和苏轼,两位极具特色的诗人,各自以独特的人生态度和诗歌风格展现了他们的才华。
他们用不同的方式看待世界,从而在诗歌创作中呈现出截然不同的风貌。
得之淡然失之坦然争其必然顺其自然—人生哲理完整版

得之淡然失之坦然争其必然顺其自然—人生哲理HUA system office room 【HUA16H-TTMS2A-HUAS8Q8-HUAH1688】得之淡然,失之坦然,争其必然,顺其自然—人生哲理我坦然,于是我心美丽。
我心美丽,于是我的人生跟着美丽。
——余秋雨天空不留下鸟的痕迹,但我已飞过——泰戈尔得之淡然失之坦然争其必然顺其自然得之淡然崇尚简单的生活,淡淡地来,淡淡地去,少而又少的出头露面换来的是灵性的清净,对人生、对社会的宽容和不苛求,得到的是自己内心的宁静和有条不紊。
为生活努力着,足以维持体面,但不忘乎所以,因为人生需要执着,但更重要的还是随缘。
简单地活着,善良、率直、坦荡,就有时间和心情去品评人生的况味,享受人生的乐趣。
拒绝练就那种江湖油滑的性格,爱自己胜过爱一切人。
会在世事的牵累、终日的忙碌中,偷出空闲,修饰自己滋养自己,用自己淡然的心境去呵护那长长的秀发,呈现出来的是清晨阳光般的笑容,端庄的气度,深厚的内涵。
白日的尘埃落定,会在灯下读一点书,修复日渐粗粝的灵魂,使自己依然温婉和悦。
放达宽厚,修炼从容的情态,健康的心智。
爱恨情仇,恩怨得失,虽无法忘记,但可以宽宥,让一切慢慢沉淀在记忆里,因为自己清楚,有些记忆的惟一归宿是从心灵到坟墓。
远离刻薄和庸俗,明白什么是爱,什么不是爱;什么是属于自己的,什么是不属于自己的。
像秋叶般的静美,淡淡地来,淡淡地去,淡淡地相处,给人以宁静,给人以淡淡的欲望,活得简单而有味道。
失之坦然坦然是一种心境,是面对一切的不计较,无论是金钱、名利、地位;坦然,是面对现实的一种从容不惊,一种泰然。
坦然,就是要心态平和,顺其自然。
它不同于古代智者的"顺天而行"、"无为而治"、也不是不在乎,任其发展。
它是"有为"后的一种心理状态。
人生之路并不都是充满阳光鲜花的大道,有时也会有沟沟坎坎、磕磕绊绊,许多的成败得失,并不都是我们能预料到,也不是我们都能够承担起的,但只要我们努力去做,求得一份付出后的坦然,得到的也会是一种快乐。
得之淡然_失之坦然_争其必然_顺其自然[1]
![得之淡然_失之坦然_争其必然_顺其自然[1]](https://img.taocdn.com/s3/m/46e6ed19c281e53a5802ffb9.png)
豁然生活得之淡然失之坦然争其必然顺其自然得之淡然崇尚简单的生活,淡淡地来,淡淡地去,少而又少的出头露面换来的是灵性的清净,对人生、对社会的宽容和不苛求,得到的是自己内心的宁静和有条不紊。
为生活努力着,足以维持体面,但不忘乎所以,因为人生需要执著,但更重要的还是随缘。
简单地活着,善良、率直、坦荡,就有时间和心情去品评人生的况味,享受人生的乐趣。
拒绝练就那种江湖油滑的性格,爱自己胜过爱一切人。
会在世事的牵累、终日的忙碌中,偷出空闲,修饰自己滋养自己,用自己淡然的心境去呵护那长长的秀发,呈现出来的是清晨阳光般的笑容,端庄的气度,深厚的内涵。
白日的尘埃落定,会在灯下读一点书,修复日渐粗粝的灵魂,使自己依然温婉和悦。
放达宽厚,修炼从容的情态,健康的心智。
爱恨情仇,恩怨得失,虽无法忘记,但可以宽宥,让一切慢慢沉淀在记忆里,因为自己清楚,有些记忆的惟一归宿是从心灵到坟墓。
远离刻薄和庸俗,明白什么是爱,什么不是爱;什么是属于自己的,什么是不属于自己的。
像秋叶般的静美,淡淡地来,淡淡地去,淡淡地相处,给人以宁静,给人以淡淡的欲望,活得简单而有味道。
失之坦然坦然是一种心境,是面对一切的不计较,无论是金钱、名利、地位;坦然,是面对现实的一种从容不惊,一种泰然。
坦然,就是要心态平和,顺其自然。
它不同于古代智者的"顺天而行"、"无为而治"、也不是不在乎,任其发展。
它是"有为"后的一种心理状态。
人生之路并不都是充满阳光鲜花的大道,有时也会有沟沟坎坎、磕磕绊绊,许多的成败得失,并不都是我们能预料到,也不是我们都能够承担起的,但只要我们努力去做,求得一份付出后的坦然,得到的也会是一种快乐。
被批评了,没关系,及时改正,吸取教训;受到表扬了,别得意,总结经验,再接再励;得到了,不沾沾自喜,矫揉造作;失去了,不颓废沮丧,妄自菲薄;只要有一颗坦然的心,真真实实的生活,得之淡然,失之坦然,笑看风云变化,你会发现原来一切也不过如此。
得之坦然失之淡然的人得之淡然失之坦然

得之坦然失之淡然的人得之淡然失之坦然这世间,为什么烦恼的人都有:为权,为钱,为名,为利,人人行色匆匆,背上背着沉重的行囊,装得越多,牵累也就越多,其实,烦恼往往都是自找的。
我们常常看到的是,当你正仰望和羡慕着别人的幸福时,一回头,却发现自己正被仰望和羡慕着,原来,每个人都是幸福的,只是,你的幸福常常在别人眼里。
光脚的人,羡慕穿鞋的人,而忘了还有没有脚的人。
人不快乐,因为想要的太多。
计较太多会抱怨,贪婪太多会困惑,虚荣太多会迷失,强求太多会疲惫。
人生短暂,何苦自寻烦恼,比较就痛苦,珍惜才幸福。
凡事顺其自然,艰辛曲折是必然,得之淡然,失之坦然。
现实地去活,自有心安;知足地去乐,自有晴天。
风有风的风情,怎懂云的漂泊;天有天的天空,哪知雨的落魄。
不是每一次的泪中都是酸楚,不是每一次笑后都是快乐。
活得糊涂的人,容易幸福;活得清醒的人,容易烦恼。
这是因为,清醒的人看得太真切,一较真,生活中就烦恼遍地;而糊涂的人,计较得少,虽然活得简单粗糙,却得到人生的大滋味。
人一生中要走很多路,有一条路不能回头,就是放弃的路;有一条路不能拒绝,就是成长的路;有一条路不能迷失,就是信念的路;有一条路不能停滞,就是奋斗的路;有一条路不能忘记,就是回家的路!
,。
得之淡然失之坦然争其必然顺其自然人生哲理

得之淡然,失之坦然,争其必然,顺其自然—人生哲理我坦然,于是我心美丽。
我心美丽,于是我的人生跟着美丽。
——余秋雨天空不留下鸟的痕迹,但我已飞过——泰戈尔得之淡然失之坦然争其必然顺其自然得之淡然崇尚简单的生活,淡淡地来,淡淡地去,少而又少的出头露面换来的是灵性的清净,对人生、对社会的宽容和不苛求,得到的是自己内心的宁静和有条不紊。
为生活努力着,足以维持体面,但不忘乎所以,因为人生需要执著,但更重要的还是随缘。
简单地活着,善良、率直、坦荡,就有时间和心情去品评人生的况味,享受人生的乐趣。
拒绝练就那种江湖油滑的性格,爱自己胜过爱一切人。
会在世事的牵累、终日的忙碌中,偷出空闲,修饰自己滋养自己,用自己淡然的心境去呵护那长长的秀发,呈现出来的是清晨阳光般的笑容,端庄的气度,深厚的内涵。
白日的尘埃落定,会在灯下读一点书,修复日渐粗粝的灵魂,使自己依然温婉和悦。
放达宽厚,修炼从容的情态,健康的心智。
爱恨情仇,恩怨得失,虽无法忘记,但可以宽宥,让一切慢慢沉淀在记忆里,因为自己清楚,有些记忆的惟一归宿是从心灵到坟墓。
远离刻薄和庸俗,明白什么是爱,什么不是爱;什么是属于自己的,什么是不属于自己的。
像秋叶般的静美,淡淡地来,淡淡地去,淡淡地相处,给人以宁静,给人以淡淡的欲望,活得简单而有味道。
失之坦然坦然是一种心境,是面对一切的不计较,无论是金钱、名利、地位;坦然,是面对现实的一种从容不惊,一种泰然。
坦然,就是要心态平和,顺其自然。
它不同于古代智者的"顺天而行"、"无为而治"、也不是不在乎,任其发展。
它是"有为"后的一种心理状态。
人生之路并不都是充满阳光鲜花的大道,有时也会有沟沟坎坎、磕磕绊绊,许多的成败得失,并不都是我们能预料到,也不是我们都能够承担起的,但只要我们努力去做,求得一份付出后的坦然,得到的也会是一种快乐。
被批评了,没关系,及时改正,吸取教训;受到表扬了,别得意,总结经验,再接再励;得到了,不沾沾自喜,矫揉造作;失去了,不颓废沮丧,妄自菲薄;只要有一颗坦然的心,真真实实的生活,得之淡然,失之坦然,笑看风云变化,你会发现原来一切也不过如此。
得之坦然失之淡然事例

得之坦然,失之淡然,是一种非常豁达的心态,以下是一些相
关的例子:
1. 庄子的淡泊:庄子是道家学派的代表人物,他提倡淡泊名利,追求内心的平静和自由。
他认为,人的生命是有限的,而名利是无
止境的,因此应该把有限的生命投入到无限的意义中去,而不是为
了名利而追逐。
2. 爱因斯坦的专注:爱因斯坦是一个伟大的物理学家,他获得
诺贝尔奖的时间是1921年。
虽然他获得了这一科学界的最高荣誉,
但他并没有因此而沾沾自喜,反而更加专注于自己的研究。
他曾经
说过:“我之所以能看得更远,是因为我站在巨人的肩膀上。
”
3. 居里夫人的奉献:居里夫人是一位杰出的物理学家和化学家,她是唯一一个在两个不同的科学领域获得诺贝尔奖的女性。
她一生
致力于科学研究,无私地奉献了自己的才华和精力,她认为科学是
为了全人类的福祉,而不是为了个人的荣誉。
这些人都以他们的智慧、勇气和毅力成为了人类历史上璀璨的
明星。
他们对待得失的态度、对待人生的态度都是值得我们学习和
借鉴的。
作文《得之坦然,失之淡然》

作文《得之坦然,失之淡然》
人生啊,就像一场大戏,各有各的精彩。
得了好处,就得大大方方地接受,像春天阳光那样温暖、明媚。
手握成功的时候,心里头得跟山涧清泉似的,静静地流淌,别慌别忙。
这种坦然,是对自己努力过的肯定,也是对未来更有信心的表现。
反过来,失去点什么,也别太往心里去。
就像秋天的落叶,飘得那么自然,那么平静。
遇到挫折了,也别急得像热锅上的蚂蚁,学学深夜的星空,深邃又明亮。
咱得学会接受失去,别老想着一定要啥都得抓住,有时候,失去也是另一种得到,能帮你找到新的方向。
说真的,人生路上,得失总是难免的。
但聪明人呢,他们懂得在这得失之间找平衡。
他们知道,得到和失去都是生活的一部分,不是啥大不了的事儿。
他们珍惜眼前人,珍惜每一次机会,不让遗憾在心里留下痕迹。
这“得之坦然,失之淡然”呐,不仅是种生活态度,更是一种人生智慧。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东坡
雨洗东坡月色清, 市人行尽野人行。 莫嫌荦luò确坡头路, 自爱铿kēng然曳yè杖声。
[注] ①此诗为苏轼贬官黄州时所作。 ②荦(luò )确:山多大石。
宁 静 、 自 由 的 精 神 家 园
前赤壁赋 苏子曰:“客亦知夫水与月乎?逝者如斯, 而未尝往也;盈虚者如彼,而卒莫消长也。盖将 自其变者而观之,则天地曾不能以一瞬;自其不 变者而观之,则物与我皆无尽也,而又何羡乎! 且夫天地之间,物各有主,苟非吾之所有,虽一 毫而莫取。惟江上之清风,与山间之明月,耳得 之而为声,目遇之而成色,取之无禁,用之不竭。 是造物者之无尽藏也,而吾与子之所共适。”
• • 苏轼一生屡遭贬谪,大致经历如下: 第一次被贬:元丰二年(1079)他因所谓以诗文 诽谤朝廷的罪行从湖州知州任上被押解进京下狱。侥 幸被释后,谪贬黄州。 • 第二次被贬:元佑四年(1089),已被调回京的苏 轼又在罢废免役法问题上与旧党发生分歧,出知杭州。 元佑六年召回京师,贾易等人寻隙诬告,苏轼请求外 任,先后被派知颍州、扬州、定州。这期间,他仍然 在力所能及的范围内不断进行某些兴革。 • 第三次被贬:绍圣元年,宋哲宗亲政,新党得势, 贬斥元佑旧臣,苏轼被一贬再贬,由英州(今广东英 德)、惠州,一直远放到儋州(今海南儋县)。直到 元符三年(1100)宋徽宗即位,他才遇赦北归。 • 靖国元年(1101)七月死于常州。
探究苏轼面对逆境的人生态度
黄州: 《前赤壁赋》、《后赤壁赋》 《念 奴娇· 赤壁怀古》、《定风波》 惠州: 《纵笔》 白头萧散满霜风,小阁藤床寄病容。 报道先生春睡美,道人轻打五更钟。
独携子过离惠州。沿东江顺流而下,经 博罗进广州。舟泊广州东郊的时候,与前 来送别的亲友分手告别,其时“子孙痛哭 于江边,已为死别”。在给朋友的信中写 道“某垂老投荒,无复生还之望,殆与长 子迈决,已处置后事矣。今到海南,首当 作棺,次当作墓。乃留手疏与诸子,死则 葬海外,生不契棺,死不扶柩,此亦乃东 坡之家风也。”
------以苏轼为镜,观自我得失
“三代以下诗人,无过屈子、渊明、子 美、子瞻者。此四子者,若无文学之天才, 其人格亦自足千古。故无高尚伟大之人格, 而有高尚伟大之文章者,殆未有之也。” ——王国维· 赤壁怀古》及《定 风波》主旨 2、背诵两首词
苏轼的坎坷一生(被贬路线)
谁能不说他是一位豪者?!从他那豪放派疏荡的 笔风,与他那为人处世洒脱的性格,豪者一词便舍他 其谁。他便是他,他的豪放是“我欲乘风归去,又恐 琼楼玉宇,高处不胜寒” 的黯然神伤;他的豪放是官 场失意后仍傲视群雄“飘飘乎如遗世独立,羽化而登 仙”的清高孤傲;他的豪放是历经坎坷后仍豁达处世 “苟非吾之所有,虽一毫而莫取”的不计俗事;他的 豪放是丧妻后“十年生死两茫茫,不思量,自难忘” 的痛苦悲凉。正所谓,成亦豪,败愈豪;喜亦豪,哀 愈豪。真正的豪者,不会因外物而熄灭心中的浩然之 气,更不会因外物而改变笔尖流露出的豪气。
六十一岁后,在儋州的三年,苏轼的物质生 活是艰苦的,心情是孤独的。但是,他并非一味 地愁眉苦脸。相反,他有说有笑,不时幽默一把。 苏轼喜欢吃牡蛎,“肉与浆水与酒并煮”,火上 炙烤,都很好吃。于是,他常常告诫儿子苏过要 保密,“恐北方君子闻之,争欲为东坡所为,求 谪海南”,分了他的美味(见其《食蚝》文)。 试问:像苏东坡这样,于垂暮多病之年、穷 途末路之际,尚能如此有滋有味、有情有义、有 说有笑地活着,直至死去,古往今来,可有几 人?!
顺应自然,寻求心灵的自由。
课堂小练笔:
上海全国卷作文 阅读下面的文字,根据要求作文(60分)。 某网站“4220聊天室”有这样一段谈话: A:快乐的人生,也会有痛苦。有的人能直面挫折,化解 痛苦;有的人却常常夸大挫折,放大痛苦。 B:是呀,有的人能把不小心打破一个鸡蛋,放大成失去 一个养鸡场的痛苦。 C:考试失手,竞争失利,恋爱失败,亲友失和,面子失 落,哪怕是其中的一点点,都是无法排解的痛苦啊! 请以“遭遇挫折和放大痛苦”为话题,恰当运用苏轼的材 料,运用修辞手法,写一段文字(200字左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