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勃《羁春》赏析

合集下载

山中原文翻译以及赏析王勃

山中原文翻译以及赏析王勃

山中原文翻译以及赏析王勃山中原文翻译以及赏析王勃这首《山中》抒写旅愁乡思的小诗,运用了借景抒情的手法,营造了一个非常开阔的意境。

山中长江悲已滞,万里念将归。

况属高风晚,山山黄叶飞。

译文长江向东滚滚而去,我也在外只留太久。

故乡远隔万里,令我时时思念。

何况秋风已经劲吹,山山飘零枯黄秋叶。

赏析这是一首抒写旅愁归思的诗,大概作于王勃被废斥后在巴蜀作客期间。

诗的前半首是一联对句。

诗人以“万里”对“长江”,是从地理概念上写远在异乡、归路迢迢的处境;以“将归”对“已滞”,是从时间概念上写客旅久滞、思归未归的状况。

两句中的“悲”和“念”二字,则是用来点出因上述境况而产生的感慨和意愿。

诗的后半首,即景点染,用眼前“高风晚”、“黄叶飞”的深秋景色,进一步烘托出这个“悲”和“念”的心情。

首句“长江悲已滞”,在字面上也许应解释为因长期滞留在长江边而悲叹。

可以参证的有他的《羁游饯别》诗中的“游子倦江干”及《别人四首》之四中的“雾色笼江际”、“何为久留滞”诸句。

但如果与下面“万里”句合看,可能诗人还想到长江万里、路途遥远而引起羁旅之悲。

这首诗的题目是《山中》,也可能是诗人在山上望到长江而起兴,是以日夜滚滚东流的`江水来对照自己长期滞留的旅况而产生悲思。

与这句诗相似的有杜甫《成都府》诗中的名句“大江东流去,游子日月长”,以及谢脁的名句“大江流日夜,客心悲未央”。

这里,“长江”与“已滞”以及“大江”与“游子”、“客心”的关系,诗人自己可以有各种联想,也任读者作各种联想。

在一定范围内,理解可以因人而异,即所谓“诗无达诂”。

次句“万里念将归”,似出自宋玉《九辩》“登山临水兮送将归”句,而《九辩》的“送将归”,至少有两种不同的解释:一为送别将归之人;一为送别将尽之岁。

至于这句诗里的“将归”,如果从前面提到的《羁游饯别》、《别人四首》以及《王子安文集》中另外一些客中送别的诗看,可以采前一解释;如果从此诗后半首的内容看,也可以取后一解释。

王勃最有名的诗

王勃最有名的诗

王勃最有名的诗王勃最有名的诗王勃幼年时就非常聪慧,六岁时便能作诗,且诗文构思巧妙,词情英迈,以下小编为大家介绍王勃最有名的诗,欢迎大家阅读参考!第一首便是《送杜少府之任蜀州》:这首诗在劝勉友人在离别时不要太过于悲伤,诗中写了送别时候周围的景色,也表达了自己对于友人的依依惜别之情。

这首诗的用词气场宏大,用情之深堪称送别诗中的经典。

其中一句“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让人拍案叫绝,传承千年至今仍然大放光彩,将自己对友人的别离之伤表达的淋漓尽致。

诗歌原文:城阙辅三秦,风烟望五津。

与君离别意,同是宦游人。

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

无为在歧路,儿女共沾巾。

第二首便是《羁春》:这是王勃所作的一首五言绝句,作诗于被废斥后,身处于客居巴蜀期间,此时诗人的心情有些低落,看到春天来临,借景抒情,明明在春天,却重见园内的花飞落,因此心生感伤,想起自己被废斥,更是难过。

诗歌原文:客心千里倦,春事一朝归。

还伤北园里,重见落花飞。

第三首是《别薛华》:这首也是一首送别诗,这首诗时写给同乡好友薛华的,诗歌体裁上看是一首五言律诗。

一边写送别同乡好友,一边也借此抒发了诗人不甘于现状,感叹人生无常。

其中“无论去与住,俱是梦中人”读起来多么令人感伤和无奈。

诗歌原文:送送多穷路,遑遑独问津。

悲凉千里道,凄断百年身。

心事同漂泊,生涯共苦辛。

无论去与住,俱是梦中人。

致敬经典,王勃的诗歌值得品读,“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更像是一句绝唱,如今的你,是否也在思念友人,天涯海角,冥冥之中,多么想有一个知心好友,知己知人,如此,便好。

【拓展阅读】「秋夜长」王勃秋夜长,殊未央,月明白露澄清光,层城绮阁遥相望。

遥相望,川无梁,北风受节南雁翔,崇兰委质时菊芳。

鸣环曳履出长廊,为君秋夜捣衣裳。

纤罗对凤凰,丹绮双鸳鸯,调砧乱杵思自伤。

思自伤,征夫万里戍他乡。

鹤关音信断,龙门道路长。

君在天一方,寒衣徒自香。

「忽梦游仙」王勃仆本江上客,牵迹在方内。

寤寐霄汉间,居然有灵对。

唐代诗人王勃的诗有哪些

唐代诗人王勃的诗有哪些

唐代诗人王勃的诗有哪些唐代诗人王勃的诗有哪些大家知道唐代诗人王勃的诗有哪些呢?下面一起来看看!1、《送杜少府之任蜀州》唐·王勃城阙辅三秦,风烟望五津。

与君离别意,同是宦游人。

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

无为在岐路,儿女共沾巾。

2、《八仙径》柰园欣八正,松岩访九仙。

援萝窥雾术,攀林俯云烟。

代北鸾骖至,辽西鹤骑旋。

终希脱尘网,连翼下芝田。

3、《白下驿饯唐少府》下驿穷交日,昌亭旅食年。

相知何用早,怀抱即依然。

浦楼低晚照,乡路隔风烟。

去去如何道,长安在日边。

4、《别薛华》送送多穷路,遑遑独问津。

悲凉千里道,凄断百年身。

心事同漂泊,生涯共苦辛。

无论去与住,俱是梦中人。

5、《长柳》晨征犯烟磴,夕憩在云关。

晚风清近壑,新月照澄湾。

郊童樵唱返,津叟钓歌还。

客行无与晤,赖此释愁颜。

6、《春日还郊》闲情兼嘿语,携杖赴岩泉。

草绿萦新带,榆青缀古钱。

鱼床侵岸水,鸟路入山烟。

还题平子赋,花树满春田。

7、《春日宴乐游园赋韵得接字》帝里寒光尽,神皋春望浃。

梅郊落晚英,柳甸惊初叶。

流水抽奇弄,崩云洒芳牒。

清尊湛不空,暂喜平生接。

8、《春游》客念纷无极,春泪倍成行。

今朝花树下,不觉恋年光。

9、《春园》山泉两处晚,花柳一园春。

还持千日醉,共作百年人。

10、《春庄》山中兰叶径,城外李桃园。

岂知人事静,不觉鸟声喧。

11、《登城春望》物外山川近,晴初景霭新。

芳郊花柳遍,何处不宜春。

12、《冬郊行望》桂密岩花白,梨疏树叶红。

江皋寒望尽,归念断征篷。

13、《对酒春园作》投簪下山阁,携酒对河梁。

陕水牵长镜,高花送断香。

繁莺歌似曲,疏蝶舞成行。

自然催一醉,非但阅年光。

14、《扶风昼届离京浸远》帝里金茎去,扶风石柱来。

山川殊未已,行路方悠哉。

15、《观佛迹寺》莲座神容俨,松崖圣趾馀。

年长金迹浅,地久石文疏。

颓华临曲磴,倾影赴前除。

共嗟陵谷远,俄视化城虚。

16、《观内怀仙》玉架残书隐,金坛旧迹迷。

牵花寻紫涧,步叶下清溪。

琼浆犹类乳,石髓尚如泥。

《羁春 》王勃.拼音版

《羁春 》王勃.拼音版

羁j ī春ch ūn【唐t án ɡ】王w án ɡ勃b ó客k è心x īn 千qi ān 里l ǐ倦ju àn ,春ch ūn 事sh ì一y ì朝ch áo 归ɡu ī。

还h ái 伤sh ān ɡ北b ěi 园yu án 里l ǐ,重zh òn ɡ见ji àn 落lu ò花hu ā飞f ēi。

【作者简介】王勃(649或650~676或675年),唐代诗人。

汉族,字子安。

绛州龙门(今山西河津)人。

王勃与杨炯、卢照邻、骆宾王齐名,世称“初唐四杰”,其中王勃是“初唐四杰”之首。

唐高宗上元三年(676年)八月,自交趾探望父亲返回时,不幸渡海溺水,惊悸而死。

王勃在诗歌体裁上擅长五律和五绝,代表作品有《送杜少府之任蜀州》等;主要文学成就是骈文,无论是数量还是质量,堪称一时之最,代表作品有《滕王阁序》等。

【注 释】羁:系住,留下。

倦:厌烦,疲倦春事:春天的景物落花:落花的寓意很多,凋谢的花朵,人衰老飘零。

【白话译文】客游千里追名之心早已厌倦,春天到来我一门心思要回家。

北园里的情景还是那么令人伤感,我又看见花飘花落乱纷飞。

【鉴赏】前两句“客心千里倦,春事一朝归”,先透过春日已归而人犹滞留不归,把王勃为客在外的心神写得神伤情悴。

“春事一朝归”是借由春日返回大地的迅速,来比喻为客羁留在外的时间一下子就过了一年。

至于“客心千里倦”一句,则是用来强调远在千里为客的神伤情悴,“倦”字原来是厌倦之意,对于远在千里为客感到厌倦,所以觉得神伤情悴。

长久因为远在千里作客不得归而神伤的情怀,在眼见春日一朝而归的情景对比下,心灵自然显得益加憔悴恍惚。

作者王勃经典名句及译文解析(共100句)

作者王勃经典名句及译文解析(共100句)

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

译文:落日映射下的彩霞与孤鸟一齐飞翔,秋天的江水和辽阔的天空连成一片,浑然一色。

——王勃《滕王阁序》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

译文:四海之内有知心朋友,即使远在天边也如近在比邻。

——王勃《送杜少府之任蜀州/送杜少府之任蜀川》穷且益坚,不坠青云之志。

译文:遭遇穷困而意志更加坚定,在任何情况下也不放弃自己的凌云之志。

——王勃《滕王阁序》闲云潭影日悠悠,物换星移几度秋。

译文:悠闲的彩云影子倒映在江水中,整天悠悠然地漂浮着;时光易逝,人事变迁,不知已经度过几个春秋。

——王勃《滕王阁序》关山难越,谁悲失路之人;萍水相逢,尽是他乡之客。

译文:关山重重难以越过,有谁同情我这不得志的人?偶然相逢,满座都是他乡的客人。

——王勃《滕王阁序》城阙辅三秦,风烟望五津。

译文:三秦之地护卫着巍巍长安,透过那风云烟雾遥望着蜀川。

——王勃《送杜少府之任蜀州/送杜少府之任蜀川》无为在歧路,儿女共沾巾。

译文:绝不要在岔路口上分手之时,像多情的少年男女那样悲伤得泪湿衣巾。

——王勃《送杜少府之任蜀州/送杜少府之任蜀川》长江悲已滞,万里念将归。

译文:长江好似已经滞流,在为我不停地悲伤。

万里远游之人,思念着早日回归。

——王勃《山中》滕王高阁临江渚,佩玉鸣鸾罢歌舞。

译文:巍峨高耸的滕王阁俯临着江心的沙洲,佩玉、鸾铃鸣响的华丽歌舞早已停止。

——王勃《滕王阁诗》九月九日望乡台,他席他乡送客杯。

译文:重阳节登高眺望家乡,异乡的别宴上喝着送客的酒,只感无限烦愁。

——王勃《蜀中九日/九日登高》无论去与住,俱是梦中人。

译文:不论是离开的人,还是留下的人,彼此都会在对方的梦中出现。

——王勃《别薛华》画栋朝飞南浦云,珠帘暮卷西山雨。

译文:早晨南浦飞来的轻云在画栋边上掠过,傍晚时分西山的雨吹打着珠帘。

——王勃《滕王阁诗》况属高风晚,山山黄叶飞。

译文:何况是高风送秋的傍晚时分,深山重重,黄叶在漫山飘飞。

——王勃《山中》寂寞离亭掩,江山此夜寒。

写景诗大全诗词专题

写景诗大全诗词专题

写景诗大全写景诗——《赠汪伦》《赠汪伦》原文李白乘舟将欲行,忽闻岸上踏歌声。

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

《赠汪伦》作者简介李白(701 ~762) 字太白,号青莲居士。

写景诗——《渔家傲》《渔家傲》原文雪里已知春信至,寒梅点缀琼枝腻。

香脸半开娇旖旎,当庭际,玉人浴出新妆洗。

造化可能偏有意,故教明月玲珑地。

共赏金尊沉绿蚁,莫辞醉,此花不与群花比。

《渔家傲》作者简介李清照(1084- 约 1151) 宋代女词人。

写景诗——《绝句》《绝句》原文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

窗含西岭千秋雪,门泊东吴万里船。

《绝句》作者简介这首《绝句》是诗人住在成都浣花溪草堂时写的,描述了草堂周围明亮明丽的春天景色。

写景诗——《桃花溪》《桃花溪》原文隐约飞桥隔野烟,石矶西畔问渔船。

桃花尽日随流水,洞在清溪哪处边 ?《桃花溪》作者简介张旭唐代书法家、诗人。

生卒年不详。

字伯高,吴郡( 治所在今江苏苏州) 人,曾任常熟尉、金吾长史,世称张长史。

写景诗——《春游湖》《春游湖》原文双飞燕子几时回,夹岸桃花蘸水开。

春雨断桥人不度,小船撑出柳阴来。

《春游湖》作者简介徐俯,生于宋神宗熙宁八年 (1075)(1075-1141) 。

字师川,自号东湖居士,由洪都分宁 ( 沿今江西修水县 ) 乔迁德兴天门村。

黄庭坚之甥。

1 / 8写景诗——《初春毛毛雨》《初春毛毛雨》原文天街毛毛雨润如酥,草色遥看近却无。

最是一年春好处,绝胜烟柳满皇都。

《初春毛毛雨》作者简介韩愈 (768 ~ 824) 唐代文学家、哲学家。

字退之,河阳 ( 今河南省焦作孟州市 ) 人,汉族。

祖籍河北昌黎,世称韩昌黎。

写景诗——《咏柳》《咏柳》原文碧玉妆成一树高,万条垂下绿丝绦。

不知细叶谁裁出?二月春风似剪刀。

《咏柳》作者简介诗的前三句都是描述柳树的。

首句碧玉妆成一树高是写整体,说高高的柳树像是碧玉妆饰成。

用碧玉形容柳树的翠绿晶莹,突出它的颜色美。

写景诗——《小池》《小池》原文泉眼无声惜细流,树阴照水爱晴柔。

《王勃故事》文言文原文注释翻译

《王勃故事》文言文原文注释翻译

《王勃故事》文言文原文注释翻译作品简介《王勃故事》著名的行书《滕王阁序》就出自他之手。

作品原文九月九日都督大宴滕王阁,宿①命其婿作序以夸客②,因出纸笔遍请客,莫敢当,至勃③,泛然④不辞。

都督怒,起更衣,遣吏伺其文辄报。

一再报,语益奇⑤,乃矍然⑥曰:“天才也!”请遂成文,极欢罢。

勃属文⑦,初不精思,先磨墨数升,则酣饮,引被覆面卧,及寤⑧,援笔成篇,不易一字,时人谓勃为腹稿。

字词注释①宿:事先。

②夸客:向宾客夸耀(女婿的才能)。

③勃:指王勃。

④泛然:轻松愉快之意。

⑤语益奇:(勃文)更加奇妙(这里指一句比一句奇妙)。

⑥矍(jué):惊惶貌。

⑦属(zhǔ)文:写文章。

属,连缀。

⑧寤:睡醒。

⑨易:更改。

⑩引:拿起,拉。

作品译文王勃路过钟陵,正赶上九月九日都督在滕王阁大摆宴席招待宾客,事先背地里命他的女婿作一篇序文以向宾客夸耀,于是拿出纸笔遍请宾客写序文,大家都不敢担承。

到王勃那里,竟漫不经心地接过笔来,也不推辞。

都督大怒,起身假装换衣服,暗中派遣下属窥探王勃的文章,随时汇报。

汇报了一两次之后,文章的语言越来越奇妙,都督兴奋地说:“这真是个天才!”连忙请他将文章全部写完,宾主尽欢而散。

王勃做文章的时候,刚开始并不精密思索,先磨数升墨汁,然后大量饮酒,拉过一床被子蒙头而卧,等醒来之后,拿过笔来就写完全篇,一字不改,当时的人称王勃为“腹中写稿”。

人物简介王勃(649~676年),唐代诗人。

字子安。

绛州龙门(今山西河津)人。

王勃与杨炯、卢照邻、骆宾王齐名,齐称“初唐四杰”,其中王勃是“初唐四杰”之冠。

王勃为隋末大儒王通的孙子(王通是隋末著名学者,号文中子),王通生二子,长名福郊,次名福峙,福峙即王勃之父,曾出任太常博士、雍州司功、交趾县令、六合县令、齐州长史等职。

可知王勃生长于书香之家。

王勃也是王绩的侄孙。

王勃才华早露,14岁,应举及第,后来他的才华更是锋芒毕露,在那时就与杨炯、卢照邻、骆宾王齐名并称为初唐四杰。

【描写山的诗句】《山中》译文注释_《山中》点评_王勃的诗词

【描写山的诗句】《山中》译文注释_《山中》点评_王勃的诗词

【描写山的诗句】《山中》译文注释_《山中》点评_王勃的诗词山中[唐]王勃长江悲已漏,万里读将归属于。

况属于低风晚,山山黄叶飞。

【注释】:①滞:留滞。

②念将归:有归乡之愿,但不能成行。

③况属:何况是。

④高风:秋风,指高风送秋的季节。

这就是写下旅愁归思的一首五言绝句,大约写于王勃被贬谪后在巴蜀作客时,客中可逢秋,因见万木凋谢,因起至思家之读这是一首抒写旅愁归思的诗,大概作于王勃被废斥后在巴蜀作客期间。

诗的前半首就是一绯鼻鼠句。

诗人以“万里”对“长江”,从地理概念上贴远在异乡、归路迢迢的处境;以“将归属于”对“已漏”,从时间概念上贴客旅久滞、已而归家的状况。

两句中的“悲”和“读”二字,则就是用以带出因上述境况而产生的感叹和意愿。

诗的后半首,即为景点湿,用眼前“高风晚”、“黄叶飞”的深秋景色,进一步烘托这个“悲”和“读”的心情。

首句“长江悲已滞”,在字面上也许应解释为因长期滞留在长江边而悲叹。

可以参证的有他的《羁游饯别》诗中的“游子倦江干”及《别人四首》之四中的“雾色笼江际”、“何为久留滞”诸句。

但如果与下面“万里”句合看,可能诗人还想到长江万里、路途遥远而引起羁旅之悲。

这首诗的题目是《山中》,也可能是诗人在山上望到长江而起兴,是以日夜滚滚东流的江水来对照自己长期滞留的旅况而产生悲思。

与这句诗相似的有杜甫《成都府》诗中的“大江东流去,游子日月长”,以及谢?的名句“大江流日夜,客心悲未央”。

这里,“长江”与“已滞”以及“大江”与“游子”、“客心”的关系,诗人自己可以有各种联想,也任读者作各种联想。

在一定范围内,理解可以因人而异,即所谓“诗无达诂”。

次句“万里读将归属于”,似出自于宋玉《九辨》“登山临水兮送来将归属于”句,而《九辨》的“送来将归属于”,至少存有两种相同的表述:一为送行将归属于之人;一为送行将天下之岁。

至于这句诗里的“将归属于”,如果从前面提及的《羁游私宴》、《别人四首》以及《王子安文集》中另外一些客中送来别的诗看看,可以采前一表述;如果从本诗后半首的内容看看,也可以挑后一表述。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王勃《羁春》赏析 【关键词】 诗词 名句,抒情,思乡,写景,落花 【名句】 还伤北园里,重见落花飞。

【出处】 唐 王勃 《羁春》 客心千里倦,春事一朝归。

还伤北园里,重见落花飞。

【译注】 北园里的情景还是那么令人伤感,我又看见落花乱纷飞。

【说明】 总章二年(669)王勃入蜀,表面看他离开长安的态度似乎很洒脱,而内心 是很复杂的。

被逐出沛王府后,他无所事事,本想借着蜀地山水名胜以消解胸中 的积愤。

实际上,南国物候也为诗人增添了不少的乡思和烦忧。

此诗前半首一句抒情,一句写景,使“客心”之“倦”与“事”之“归”、 “千里”之遥与“一朝”之速交相衬映,形成对比。

它的后半首见景又见情,而 其所显示的北园花飞之景,实直承前半首的“春事”句,是春事归的表象,所透 露的因重见园花飞落而怀抱的感伤之情。

【赏析】 这首诗与王勃的另一首《山中》,无论写法上还是思想内容上,都很相似, 应属于同一时期的作品。

诗的前两句抒情,“客心千里倦,春事一朝归”,作者 自己远在千里之外,已经厌倦了及留他乡的处境,然而却无法立刻回到家乡;春 天一日之间就迅速返回大地, 两相对照之下, 作者更觉伤神憔悴。

“春事一朝归” 极言春归之迅速,借以反衬滞留他乡的时间之久,流露出内心的苦闷。

更多描写 思乡的古诗 词名句请关注“” 后两句“还伤北园里,重见落花飞”情景结合,以景作结。

作者滞留他乡, 思归心切,看到春回大地,看到北园里的落花纷飞,突然想到家乡的春天,然而


有家不能回,只能对花伤悲。

“重见落花飞”一句,下笔轻盈,然而所蕴含的的 感情却极为浓重。

“重见”表明作者至少离开家乡已两年; “落花飞”是眼前所 见之景,也暗喻了诗人纷乱的内心,充分地将作者度日如年的心境表现出来。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