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唐四杰王勃
初唐四杰

签 名 :
注 会 四 班 第 二 组
生平简介
江南神童河南道青州才子 仕途艰难隐居兖州
再度遭谴从军边塞
十年不调诬赃下狱
扬州起事兵败逃亡
下落不明众说纷纭
咏鹅
鹅,鹅,鹅, 曲项向天歌.
白毛浮绿水, 红掌拨清波.
畴昔篇 少年重英侠,弱岁贱衣冠。 既托寰中赏,方承膝下欢。 遨游灞陵曲,风月洛城端。 且知无玉馔,谁肯逐金丸!
途中有怀 睠然怀楚奏,怅矣背泰关。 涸鳞惊煦辙,坠羽怯虚弯。 素服三川化,乌裘十上还。 莫言无皓齿,时俗薄朱颜!
“初唐四杰”是指中国唐代初期四位 文学家王勃、杨炯、卢照邻、骆宾王的 合称,简称“王杨卢骆”。 四杰的诗文虽未脱齐梁以来绮丽余 习,但已初步扭转文学风气。 王勃明确反对当时“上官体”, “思革其弊”,得到卢照邻等人的支持。 他们的诗歌,从宫廷走向人生,题材较 为广泛,风格也较清俊。 卢、骆的七言歌行趋向辞赋化,气势 稍壮;王、杨的五言律绝开始规范化, 音调铿锵。骈文也在词采赡富中寓有灵 活生动之气。 陆时雍《诗镜总论》说“王勃高华, 杨炯雄厚,照邻清藻,宾王坦易,子安 其最杰乎?调入初唐,时带六朝锦色。” 四杰正是初唐文坛上新旧过渡时期的人 物。
待来人追到王勃后,他的随从说道:“我家公 子有言,一字值千金。望阎大人海涵。” 来人返回将此话转告了阎伯舆,大人心里暗想: “此分明是在敲诈本官,可气!”又一转念:“怎 么说也不能让一个字空着,不如随他的愿,这样本 官也落个礼贤下士的好名声。”于是便命人备好纹 银千两,亲自率众文人学士,赶到王勃住处。王勃 接过银子故作惊讶:“何劳大人下问,晚生岂敢空 字?”大家听了只觉得不知其意,有人问道:“那 所空之处该当何解?”王勃笑道:“空者,空也。 阁中帝子今何在? 槛外长江空自流。”大家听后 一致称妙,阎大人也意味深长地说:“一字千金, 不愧为当今奇才。”
初唐四杰介绍

初唐四杰初唐四杰是中国唐代初年,文学家王勃、杨炯、卢照邻、骆宾王的合称,简称为“王杨卢骆”。
[1]四杰齐名,原并非指其诗文,而主要指骈文和赋而言。
后遂主要用以评其诗。
杜甫《戏为六绝句》有“王杨卢骆当时体”句,一般即认为指他们的诗歌而言;但也有认为指文,如清代宗廷辅《古今论诗绝句》谓“此首论四六”;或认为兼指诗文,如刘克庄《后村诗话·续集》论此首时,举赋、檄、诗等为例。
[1]四杰名次,亦记载不一。
宋之问《祭杜学士审言文》说,唐开国后“复有王杨卢骆”,并以此次序论列诸人,为现所知最早的材料。
张说《赠太尉裴公神道碑》称:“在选曹,见骆宾王、卢照邻、王勃、杨炯”,则以骆为首。
杜甫诗句“王杨卢骆当时体”,一本作“杨王卢骆”;《旧唐书·裴行俭传》亦以杨王卢骆为序。
[1]四杰的诗文虽未脱齐梁以来绮丽余习,但已初步扭转文学风气。
王勃明确反对当时“上官体”,“思革其弊”,得到卢照邻等人的支持(杨炯《王勃集序》)。
他们的诗歌扭转了唐朝以前萎靡浮华的宫廷诗歌风气,使诗歌题材从亭台楼阁、风花雪月的狭小领域扩展到江河山川、边塞江漠的辽阔空间,赋予诗以新的生命力。
卢、骆的七言歌行趋向辞赋化,气势稍壮;王、杨的五言律绝开始规范化,音调铿锵。
骈文也在词采赡富中寓有灵活生动之气。
陆时雍《诗镜总论》说“王勃高华,杨炯雄厚,照邻清藻,宾王坦易,子安其最杰乎?调入初唐,时带六朝锦色。
”四杰正是初唐文坛上新旧过渡时期的杰出人物。
[1]百科星图王勃王勃(649年—676年),字子安,绛州龙门(今山西河津)人。
唐朝文学家,文中子王通之孙,与杨炯、卢照邻、骆宾王共称“初杨炯杨炯(650年-693年),字令明,华州华阴(今陕西华阴市)人。
唐朝大臣、文学家,常山郡公杨初曾孙,与王勃、卢照邻、骆宾卢照邻卢照邻(?—?),字升之,号幽忧子,幽州范阳(今河北涿州)人,唐朝诗人。
出身范阳卢氏北祖。
博学能文,起家为邓王李元裕府典骆宾王骆宾王(626年?—687年?),字观光,婺州义乌(今属浙江)人。
初唐四杰指的是哪四个哪四位 初唐四杰简单介绍

初唐四杰指的是哪四个哪四位初唐四杰简单介绍
初唐四杰,通称“李白、王勃、杜甫、韩愈”,是中国古代文学史上的一个著名群体。
为宋以来中国文学发展起到重要作用,塑造了历史上极具影响力的文学风格。
李白,字太白,号青莲居士。
李白是泾渭分明,现实与理想并存的北宋文人。
他的诗,充满了自然和政治的激情,歌颂了人与自然的融合,流淌了真情实归的内心。
王勃,字万俟,写出的古风经典至今仍受到人们的称赞。
他的诗歌切合实际,表达了优美的感情,抒发了对国家的忠诚和对国家的坚定观念。
杜甫,字子美,是充满苦难的宋朝文人。
他的诗表达了激昂的愤慨,反映了宋朝士人挣扎的命运,表达了对国家衰败的悲痛之情。
韩愈,字孝廉,在古代文学史上有着极其重要的地位。
他一生笔耕不辍,洞察古今、研究政治,其文学著作渊博,对后世古文学亦有莫大影响。
四杰在诗歌创作上风格迥异,但精神力量同样诗意,革新了古代文学,推动了古典文学的发展与繁荣。
他们的诗文唱出了中国文人的思想哲学,也留给了中国历史上深刻的文学印记。
初唐四杰集是那几位

初唐四杰集是那几位
《初唐四杰集》录王勃、杨炯、卢照邻、骆宾王等初唐四子诗文集。
初唐四杰,是初唐文学家王勃、杨炯、卢照邻、骆宾王的合称。
《初唐四杰集》录王勃、杨炯、卢照邻、骆宾王等初唐四子诗文集,共三十七卷,计《王子安集》十六卷、《杨盈川集》十卷、《卢异之集》七卷、《骆丞集》四卷。
其中王、卢二集以明张燮编《初唐四子集》本为基础,杨集以明童飘辑本为基础,骆集以《四库全书》本为基础,均参校各本,重加整理。
初唐四杰,是初唐文学家王勃、杨炯、卢照邻、骆宾王的合称。
《旧唐书·杨炯传》说:“炯与王勃、卢照邻、骆宾王以文诗齐名,海内称为王杨卢骆,亦号为四杰。
”
他们大都生于唐贞观年间,都属于一般文人中确有文才而自负很高的诗人,官小而才大,名高而位卑。
他们的作品,反映了社会中、下层一般士人的精神风貌和创作追求。
他们以才子齐名出现于文坛而崭露头角时,均怀着变革文风的自觉意识,有一种明确的审美追求:反对纤巧绮靡,提倡刚健骨气,是针对上官体的流弊而言的。
“四杰”作诗,重视抒发一己情怀,作不平之鸣,因而诗中开始出现了一种壮大的气势。
初唐四杰指的是哪四位诗人

初唐四杰指的是哪四位诗人(实用版)编制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核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批人:__________________编制单位:__________________编制时间:____年____月____日序言下载提示:该文档是本店铺精心编制而成的,希望大家下载后,能够帮助大家解决实际问题。
文档下载后可定制修改,请根据实际需要进行调整和使用,谢谢!并且,本店铺为大家提供各种类型的实用范文,如工作总结、策划方案、演讲致辞、报告大全、合同协议、条据书信、党团资料、教学资料、作文大全、其他范文等等,想了解不同范文格式和写法,敬请关注!Download tips: This document is carefully compiled by this editor. I hope that after you download it, it can help you solve practical problems. The document can be customized and modified after downloading, please adjust and use it according to actual needs, thank you!In addition, this shop provides various types of practical sample essays for everyone, such as work summary, planning plan, speeches, reports, contracts and agreements, articles and letters, party and group materials, teaching materials, essays, other sample essays, etc. Please pay attention to the different formats and writing methods of the model essay!初唐四杰指的是哪四位诗人有关初唐四杰指的是哪四位诗人初唐四杰指的是王勃、杨炯、卢照邻、骆宾王四位著名诗人。
初唐“四杰之冠”王勃

初唐“四杰之冠”王勃初唐“四杰之冠”王勃初唐四杰:王勃、杨炯、卢照邻、骆宾王。
初唐诗坛,出现了四个才华横溢的青年诗人——一王勃、杨炯、卢照邻、骆宾王,他们以文章齐名天下,人们称之为“四杰”,而被推为“四杰之冠”(《四库全书总目》的则是“神童”王勃。
王勃049—676)①,字子安,絳州龙门(今山西河津)人。
父亲王福,任太常博士。
祖父王通,是隋末著名学者,著作甚多。
从祖王绩,则是隋末唐初对唐代诗歌有开创之功的著名诗人,他的诗风直接影响了王勃的诗作。
家风使然,王勃兄弟六人,都以诗文为人称道。
王勃自幼聪颖,九岁就对颜师古《汉书注》纠误,并《指瑕》十卷,十二岁到长安从名医曹元学习《周易章句》、《黄帝素问难经》杨炯称他“时师百年之学,旬日兼之;昔人千载之机,立谈可见。
居难则易,在塞则通;于术无所滞,于辞无所假”。
虽有所夸大,但也足见少年王勃之才情。
不过,王勃的家庭没有能够给他多少走向仕途的政治凭借,所以他从小便注重经世致用之学,关心国家政事,寻找机会上书献颂以自荐。
唐初对外战争的最大胜利,是安定了北方边疆,但唐统治者由此滋长了侵略的野心,自恃国大兵强,企图加害于弱小的邻国。
结果带来了许多弊端。
德元年(664)仲秋,右相刘祥道巡行关内,年方十五岁的王勃上书刘右相,其中第一条就是抨击唐王朝的侵略政策,反对讨伐高丽,他认为:“辟地数千里,无益神封;勤兵十八万,空疲帝卒。
警烽走传,骇秦洛之;飞挽粟,竭淮海之费。
”真实地反映了人民的不满情绪。
刘祥道看后,非常惊异,赞王勃为“神童”,并上表举荐。
乾封元年(666),高宗下诏开幽素科。
王勃应幽素举,对台策,很受考官吏部员外郎皇甫常伯的赏识。
及第,拜为朝散郎。
并经皇甫常伯介绍,任沛王府修。
在唐代,制科虽然不如常科,朝散郎也只是一个从七品散官,但十七岁的王勃,年未弱冠,便及第受禄,在沛王府,又颇得沛王的.欢心,这可以说是他一生中最得意的时候。
然而正当他做着以文章经纬天地的美梦时,出其不意的打击却降临到他的头上。
初唐四杰诗句

初唐四杰诗句
以下是初唐四杰的诗句:
1. 王勃《送杜少府之任蜀州》: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
2. 王勃《山中》:况属高风晚,山山黄叶飞。
3. 王勃《江亭夜月送别》:寂寞离亭掩,江山此夜寒。
4. 王勃《滕王阁序》:闲云潭影日悠悠,物换星移几度秋。
5. 王勃《蜀中九日》:人情已厌南中苦,鸿雁那从北地来。
6. 王勃《别薛华》:心事同漂泊,生涯共苦辛。
无论去与住,俱是梦中人。
7. 王勃《滕王阁序》:关山难越,谁悲失路之人;萍水相逢,尽是他乡之客。
8. 王勃《滕王阁序》:老当益壮,宁移白首之心?穷且益坚,不坠青云之志。
9. 王勃《铜雀妓》:高台西北望,流涕向青松。
10. 王勃《滕王阁序》: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
初唐四杰诗歌鉴赏

初唐四杰是中国唐代初年,文学家王勃、杨炯、卢照邻、骆宾王的合称,简称为"王杨卢骆"。
四杰齐名,原并非指其诗文,而主要指骈文和赋而言。
后遂主要用以评其诗。
杜甫《戏为六绝句》有"王杨卢骆当时体"句,一般即认为指他们的诗歌而言;但也有认为指文,如清代宗廷辅《古今论诗绝句王勃简介王勃(650—676 ),初唐诗人。
字子安,绛州龙门(今山西稷山、河津一带)人。
祖父王通是著名学者。
王勃少时即聪慧过人,据传六岁就会作文章,有“神童”之誉;十四岁时应举及第,授朝散郎,沛王召署府修撰。
当时诸王中斗鸡之风盛行,王勃戏作《檄周王鸡》一文加以嘲讽。
周王就是唐高宗的儿子、后来的中宗李显。
唐高宗李治恼恨王勃“大不敬”,就将他逐出王府;王勃因此得以漫游蜀中,曾一度任虢州参军;后来又因为受牵连犯了死罪,遇大赦免死革职。
其父王福畴因受王勃牵连,也从雍州司功参军贬为交趾令。
不久王勃前往探亲,渡海溺水,受惊而死。
年仅二十七。
王勃与杨炯、卢照邻、骆宾王齐名,史称“初唐四杰”。
他们都力求革新当时“争构纤微,竞为雕刻”的齐梁宫体诗风,拓宽诗歌题材,表现积极进取、健康昂扬的精神,抒发政治感慨和怀才不遇的愤懑。
由于他们在革新齐梁诗风和促进五律渐趋成熟方面所做出的突出贡献,因此杜甫有“王杨卢骆当时体”的赞誉。
王勃的诗主要描写个人生活,亦有少数抒发政治抱负、表达不满之作,风格较为清新。
他的诗大都对仗工整,上下蝉联,但有些诗篇仍“浮躁炫露”,流于浮艳,没有彻底摆脱六朝辞藻华丽绮靡的诗风。
王勃的文章以《滕王阁序》著名。
滕王阁滕王高阁临江渚,珮玉鸣鸾罢歌摆。
画栋朝飞南浦云,珠帘暮卷西山雨。
闲云潭影日悠悠,物换星移几度秋。
阁中帝子今何在?槛外长江空自流。
鉴赏《滕王阁》诗,是《滕王阁序》的结尾。
明人胡应麟在《诗薮》中曾高度评价说:“初唐短歌,子安《滕王阁》为冠”,“婉丽和平,极可法师。
”这道工整精致的诗,一直被诗论家视作是王勃七言古诗的代表作。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初唐四杰王勃
本文是关于王勃的文学文章,仅供参考,如果觉得很不错,欢迎点评和分享。
初唐四杰是指中国唐代初期四位文学家王勃、杨炯、卢照邻、骆宾王的合称,而今天小编为大家介绍的是著名的唐代诗人,四杰之一的王勃。
王勃(649~675),唐代诗人。
字子安。
绛州龙门(今山西河津)人。
王勃与杨炯、卢照邻、骆宾王以诗文齐名,并称“王杨卢骆”,亦称“初唐四杰”。
王勃的祖父王通是隋末著名学者,号文中子。
父亲王福□历任太常博士、雍州司功等职。
王勃才华早露,未成年即被司刑太常伯刘祥道赞为神童,向朝廷表荐,对策高第,授朝散郎。
乾封初(666)为沛王李贤征为王府侍读,两年后因戏为《檄英王鸡》文,被高宗怒逐出府。
随即出游巴蜀。
咸亨三年(672)补虢州参军,因擅杀官奴当诛,遇赦除名。
其父亦受累贬为交趾令。
上元二年(675)或三年(676),王勃南下探亲,渡海溺水,惊悸而死。
王勃的文学主张崇尚实用,当时文坛盛行以上官仪为代表的诗风,“争构纤微,竞为雕刻”,“骨气都尽,刚健不闻”,王勃“思革其弊,用光志业”(杨炯《王勃集序》)。
他创作“壮而不虚,刚而能润,雕而不碎,按而弥坚”的诗文,对转变风气起了很大作用。
王勃的诗今存80多首,赋和序、表、碑、颂等文,今存90 多篇。
王勃的文集,较早的有20卷、30卷、27卷三种本子,皆不传。
王勃小时候很聪慧,从小就能写诗作赋,世人目为神童。
《旧唐
书》本传谓王勃:“六岁解属文,构思无滞,词情英迈,与兄才藻相类,父友杜易简常称之曰:此王氏三珠树也。
”又有杨炯《王勃集序》说:“九岁读颜氏《汉书》,撰《指瑕》十卷。
十岁包综六经,成乎期月,悬然天得,自符音训。
时师百年之学,旬日兼之,昔人千载之机,立谈可见。
”太常伯刘公称王勃为神童。
唐高宗麟德元年(664年仲秋,右相刘祥道巡行关内,年方十四的王勃上书刘右相,其中第一条就是抨击唐王朝的侵略政策,反对讨伐高丽,他认为:“辟地数千里,无益神封;勤兵十八万,空疲帝卒。
警烽走传,骇秦洛之甿;飞刍挽粟,竭淮海之费。
”真实地反映了人民的不满情绪。
刘祥道看后,为其“所以慷慨于君侯者,有气存乎心耳”之语惊异,赞王勃为“神童”,并上表举荐。
王勃乃应麟德三年(666年)制科,对策高第,被授予朝散郎之职。
此时的王勃虽然才14岁,尚是一少年,但由于才华毕露,在那时就与杨炯、卢照邻、骆宾王齐名并称为“初唐四杰”。
乾封初(666年)为沛王李贤征为王府侍读,两年后因戏为《檄英王鸡》文,被高宗怒逐出府。
少年得志的王勃经过这样的打击,心情是沉重的。
他在《夏日诸公见寻访诗序》中说:“天地不仁,造化无力,授仆以幽忧孤愤之性,禀仆以耿介不平之气。
顿忘山岳,坎坷于唐尧之朝;傲想烟霞,憔悴于圣明之代。
”可以看出他当时的凄怆悲苦和愤激不平。
总章二年(669)五月,王勃悻悻离开长安,南下入蜀,开始了他将近三年的蜀中漫游。
仕途的挫折,生活的体验,山川的感召,使王勃写下了很多抒发自己情怀的诗文,其中主要是朋友间的酬
唱,仕途艰难的感叹和一些抒写乡思的作品。
在蜀期间,朝中曾先后征召过王勃,王勃都称病辞谢。
咸亨三年(672年)王勃返回长安,裴行俭、李敬玄同典选事,闻王勃文名,又数次召用,但王勃耻以文才受召,作文述志,结果触怒了裴行俭,被斥为“才名有之,爵禄盖寡”。
第二年,王勃听友人陆季友说虢州多药草,他很想去,便设法做了虢州参军。
这是王勃第二次走上仕途。
但谁能想到,等待他的却是第二次沉重的打击。
王勃恃才傲物,在虢州参军任上与同僚的关系搞得很僵。
当时有官奴曹达犯了死罪,王勃不知为什么却把他藏到自己府内。
后来他又害怕此事泄露出去,就私下把曹达杀了。
事情很快被发现,王勃被判死刑而入狱。
后又巧遇大赦,免除了死刑。
但王勃的父亲却因此事而从雍州司户参军的位置上被贬为交趾令。
至于王勃擅杀官奴的具体情况,史无详载,是非莫辨。
不过,王勃没有象第一次废官后那样寄情于山川烟霞,而是更珍惜这劫后余生。
“富贵比于浮云,光阴逾于尺璧。
著撰之志,自此居多。
……在乎辞翰,倍所用心。
”第二年朝廷虽恢复王勃原职,但他决计弃官为民而不就任。
在短短的一年多时间里,王勃完成了祖父王通《续书》所阙十六篇的补阙,刊成二十五卷。
撰写了《周易发挥》五卷、《唐家千岁历》、《合论》十篇、《百里昌言》十八篇等,同时还创作了大量诗文作品。
这是王勃一生中创作最宏富的时期。
上元二年(675年)或三年(676年)春天,王勃从龙门老家南下,前往交趾看望父亲。
一路经洛阳、扬州、江宁,九月初到了洪州。
在这里王勃留下了《滕王阁序》这一传世名篇。
滕王阁大宴后,王勃继
续南下,于十一月初七到达岭南都督府所在地南海,第二年秋由广州渡海赴交趾,不幸溺水而卒,年仅二十七岁。
感谢阅读,希望能帮助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