勾股定理逆定理1
勾股定理的逆定理知识点

要点一、勾股定理的逆定理如果三角形的三条边长a b c ,,,满足222a b c +=,那么这个三角形是直角三角形. 要点诠释:(1)勾股定理的逆定理的作用是判定某一个三角形是否是直角三角形.(2)勾股定理的逆定理是把“数”转为“形”,是通过计算来判定一个三角形是否为直角三角形.要点二、如何判定一个三角形是否是直角三角形(1) 首先确定最大边(如c ).(2) 验证2c 与22a b +是否具有相等关系.若222c a b =+,则△ABC 是∠C =90°的直角三角形;若222c a b ≠+,则△ABC 不是直角三角形.要点诠释:当222a b c +<时,此三角形为钝角三角形;当222a b c +>时,此三角形为锐角三角形,其中c 为三角形的最大边.要点三、互逆命题如果两个命题的题设与结论正好相反,则称它们为互逆命题.如果把其中一个叫原命题,则另一个叫做它的逆命题.要点诠释:原命题正确,逆命题未必正确;原命题不正确,其逆命题也不一定错误;正确的命题我们称为真命题,错误的命题我们称它为假命题.要点四、勾股数满足不定方程222x y z +=的三个正整数,称为勾股数(又称为高数或毕达哥拉斯数),显然,以x y z 、、为三边长的三角形一定是直角三角形.熟悉下列勾股数,对解题会很有帮助:① 3、4、5; ②5、12、13;③8、15、17;④7、24、25;⑤9、40、41……如果a b c 、、是勾股数,当t 为正整数时,以at bt ct 、、为三角形的三边长,此三角形必为直角三角形. 要点诠释:(1)22121n n n -+,,(1,n n >是自然数)是直角三角形的三条边长; (2)2222,21,221n n n n n ++++(n 是自然数)是直角三角形的三条边长;(3)2222,,2m n m n mn -+ (,m n m n >、是自然数)是直角三角形的三条边长;。
勾股定理及逆定理

一勾股定理验证(等面积法)解题思路:将所给三角形拼成大图形用等面积法:大图形面积=各小图形面积和。
例1、如图所示,可以利用两个全等的直角三角形拼出一个梯形.借助这个图形,你能用面积法来验证勾股定理吗?例2、如图矩形是由四个直角三角形拼成,题中已给出各边长,试证明勾股定理。
例3、图中的正方形均是由Rt△ABC拼成,试验证勾股定理。
二、勾股数:满足a2+b2=c2的一组正整数叫做勾股数类型一:如何判断勾股数关键词:选择题、三条边、构成直角三角形、勾股数等一眼识别勾股数:可将较小两数的个位数进行完全平方求和,将所得的新的个位数与最大数的个位数的平方所得个位数进行比较,若结果一样一般满足勾股数。
例1、判断下列哪组数是勾股数()A、58,44,60B、8,15,17C、13,14,19D、22,30,19类型二:大题中如何估算勾股数解题思路:先确定最高位的数字,再确定其它位数字例1、已知直角三角形的两条直角边分别是:48、55,试求斜边长是多少?类型三:根据勾股数关系巧设未知数求边长例1、在直角三角形中,一条直角边为11cm,另两边是两个连续自然数,则此直角三角形的周长为多少?例2、直角三角形的三边长是三个连续的整数,这样的三角形共有()个?A、1个B、2个C、3个D、无数个例3、△ABC的两边a,b分别为5,12,另一边c为奇数,且a+b+c是3的倍数,则c应为多少?此三角形为何种三角形?类型四:勾股数与规律例1、观察下列各组数:a b c第一组:3=2×1+1,4=2×1×(1+1),5=2×1×(1+1)+1,第二组:5=2×2+1,12=2×2×(2+1),13=2×2×(2+1)+1,第三组:7=2×3+1,24=2×3×(3+1),25=2×3×(3+1)+1,第四组:9=2×4+1, 40=2×4×(4+1), 41=2×4×(4+1)+1.......观察以上各组勾股数的组成特点,你能求出第七组勾股数的a ,b ,c ,各是多少吗?弟n 组呢?例2、观察下列每组勾股数,每行所给的三个数a,b,c 都满足a<b<c,6, 8,10 2221086=+8,15,1710,24,26 222262410=+12,35,37 222373512=+20, b,c 22220c b =+试根据已有数的规律,写出当a=20时,b,c 的值,并把b,c 用含a 的代数式表示出来.例3、已知:在ABC Rt ∆中, 90=∠C ,C B A ∠∠∠,,的对边分别为a,b,c 设ABC ∆的面积为S,周长为C.(2)如果a+b-c=m,观察上表,猜想S/C=______(用含有m 的代数式表示。
勾股定理及其逆定理的内容

勾股定理及其逆定理的内容勾股定理和逆定理都是数学中非常经典的内容,不过听起来可能会有点儿陌生。
其实,它们非常实用,而且还很有趣。
让我们一起来聊聊吧。
1. 勾股定理的基本概念1.1 什么是勾股定理首先,咱们得知道勾股定理到底是什么。
它是关于直角三角形的一个定理。
简单来说,直角三角形的两条直角边(我们叫它们“勾”和“股”)的平方和等于斜边(我们叫它“弦”)的平方。
这就是勾股定理的核心内容。
听起来有点复杂,但举个例子就明白了。
假设你有一个直角三角形,直角边长分别是3和4,那么这两个边的平方和就是3²+4²=9+16=25。
斜边的平方也得等于25,所以斜边的长度就是5。
1.2 生活中的应用这个定理在我们的生活中非常有用。
比如说,如果你要测量房间的对角线长,只需要知道长和宽就能算出来。
又或者你在设计一些东西时,勾股定理能帮你确保每个角都是直角。
它就像是生活中的一个小工具,随时随地帮你解决问题。
2. 勾股定理的证明2.1 几何证明说到证明,勾股定理有几种不同的方法,其中几何证明是最直观的。
简单来说,就是我们可以用几何图形来证明这个定理。
想象一下,你在一个直角三角形的每一边上画出一个正方形,这些正方形的面积就像是拼图一样,可以用来证明勾股定理。
看起来可能会有点复杂,但其实就是一种图形化的方法,让定理更容易理解。
2.2 代数证明除了几何证明,还有一种代数证明的方法。
我们可以用代数公式来证明勾股定理的正确性。
这种方法比较适合那些喜欢公式和计算的人。
它用的是代数的语言,通过一些方程式来展示定理的正确性。
3. 勾股定理的逆定理3.1 什么是逆定理勾股定理的逆定理其实也很有趣。
它告诉我们,如果一个三角形的三边满足勾股定理的条件,那么这个三角形就是直角三角形。
也就是说,如果你知道一个三角形的三条边分别是a、b和c,并且它们满足a²+b²=c²的关系,那么这个三角形肯定是直角三角形。
勾股定理的逆定理(一)

如果三角形的三边长a,b,c有关系a2+b2=c2, • 命题2:
对在这两个命题中, 题设和结论正好相反,我 们把这样的两个命题叫做互逆命题,如果把其 中一个命题叫做原命题,那么另一个叫做它的逆 命题.
练:说出下列命题的逆命题.这些命题的逆命题成立吗? (1)两条直线平行,内错角相等.
逆命题: 内错角相等,两条直线平行. 成立 成立
(2)最大边为15
解:(1)最大边为17
∵152+82=225+64 =289
172 =289
∵132+142=169+196=365
152 =225
∴152+82 =172
∴以15, 8, 17为边长的
三角形是直角三角形
∴132+ 142 ≠ 152 ∴以13, 15, 14为边长的
三角形不是直角三角形
∴ △ABC是直角三角形(直角三角形意义).
A
b (2)
A′
梳理知识
你能用语言来叙述一下刚才证明的定理吗?
勾股定理的逆定理
如果三角形两边的平方和等于
B a C c
第三边平方, 那么这个三角形是 直角三角形.
b (1)
A
∵在△ABC中,AC2+BC2=AB2(已知),
∴△ABC是直角三角形(如果三角形两边的平方和 等于第三边平方, 那么这个三角形是直角三角形). 这是判定直角三角形的根据之一.
1 BC+ = AB· 2
1 1 = ×3×4+ ×5×12. 2 2
=6+30=36
1 AC· CD 2
办 温顾而知新
b,斜边长c,那么a2+b2=c2 那么这个三角形是直角三角形. 观察上面两个命题,它们的题设与结论之间有怎样 的关系?与同伴交流.
《勾股定理的逆定理》PPT课件(第1课时)

理的逆定理,∴这个三角形不是直角三角形.
总结:根据勾股定理的逆定理,判断一个三角形是不是直角三 角形,只要看两条较小边长的平方和是否等于最大边长的平方.
巩固练习
D
在Rt△CEF中,得EF2=CE2+CF2=a2+4a2=5a2.
在Rt△ADF中,得AF2=AD2+DF2=16a2+4a2=20a2.
在△AEF中,AE2=EF2+AF2,∴△AEF为直角三角形,且AE为
斜边.∴∠AFE=90°,即AF⊥EF.
课堂小结
勾股定理 的逆定理
内容 作用 注意
如果三角形的三边长a 、b 、c满
下列各组线段中,能够组成直角三角形的一组是( D )
A. 1,2,3
B. 2,3,4
C. 4,5,6
D. 1, 2, 3 C
满足下列条件的三角形中,不是直角三角形的是( C )
A.三个内角比为1:2:1
C.三边之比为 3 : 2 : 5
B. 三边之比为1:2: 5 D. 三个内角比为1:2:3
探究新知 考 点 2 勾股定理的逆定理和乘法公式判断三角形
b
根据勾股定理,则有 A1B1 2=B1C1 2+C1A1 2=a2+b2. B
B
∵a2+b2=c2, ∴A1B1 =c, ∴AB=A1B1.
A1
在△ABC和△A1B1C 1中,
aC
BC=B1C1,
b
CA=C1A1, AB=A1B1.
B1 a C1
∴∆ABC ≌ ∆A1B1C1. ∠C=∠ C1 =90°.
勾股定理逆定理(一)

⑤ A. 2个; B. 3个; C. 4个; D. 5个.
6、三角形的三边长为 ,则这个三角形是( )
A.等边三角形; B.钝角三角形; C.直角三角形; D.锐角三角形.
7、如图,在△ABD中,∠A是直角,AB=3,AD=4,BC=12,DC=13,△DBC是直角三角形吗?
D.如果∠A:∠B:∠C=5:2:3,则△ABC是直角三角形。
3.下列四条线段不能组成直角三角形的是()
A.a=8,b=15,c=17 B.a=9,b=12,c=15
C.a= ,b= ,c= D.a:b:c=2:3:4
【四、综合提升】
三角形的三边长分别为 , , ( 都是正整数),试判断三角形的形状
集兵镇中学八年级数学导学案
备课日期:2013年12月3日教学日期:12月日设计:周健审核:祝亮
课题:勾股定理逆定理(一)
学
习
目
标
1.体会勾股定理的逆定理得出过程,掌握勾股定理的逆定理。
2.探究勾股定理的逆定理的证明方法。
3.理解原命题、逆命题、逆定理的概念及关系。
学习重点:掌握勾股定理的逆定理及证明
(1)这三组数满足 吗?
(2)分别以每组数为三边长作出三角形,用量角器量一量,它们都是直角三角形吗?
猜想命题2:如果三角形的三边长 、 、 ,满足 ,那么这个三角形是三角形
问题二:命题1:
命题2:
命题1和命题2的和正好相反,把像这样的两个命题叫做命题,如果把其中一个叫做,那么另一个叫做
由此得到
勾股定理逆定理:
【五、知识梳理】
【六、当堂检测】
1、任何一个命题都有,但任何一个定理未必都有。
勾股定理及其逆定理

- 1 -第一讲、勾股定理及其逆定理一、勾股定理:(1)文字表述:在任何一个直角三角形(Rt △)中,两条直角边的长度的平方和等于斜边长度的平方(也可以理解成两个长边的平方相减与最短边的平方相等)。
(2)数学表达:如果直角三角形的两直角边长分别为a ,b ,斜边长为c (斜边对应的角为直角),那么222c b a =+。
(a :勾,b :股,c :弦)。
能够构成直角三角形的三边长的三个正整数称为勾股数,即222c b a =+中,a ,b ,c 为正整数时,称a ,b ,c 为一组勾股数 ,常见的勾股数有3,4,5;6,8,10;5,12,13;7,24,25等。
(2)平方根的表示方法一个正数a 的正的平方根,用符号2a 表示,a 叫做被开方数,2叫做根指数(一般情况下省略不写),正数a 的负的平方根用符号-2a 表示,a 的平方根合起来记作±2a ,其中2±读作二次根号,2a 读作“二次根号下a ”.根指数为2的平方根也可记作“2a ±”读作“正、负根号”。
时,未必等于有正负两个解。
=- 2 -,即,那么这个正数的平方根或二次方根。
这就是说,如果,那么2、已知两条线的长为5cm和4cm,当第三条线段的长为_________时,这三条线段能组成一个直角三角形。
3、能够成为直角三角形三条边长的正整数,称为勾股数。
请你写出三组勾股数:___________。
4、如图,求出下列直角三角形中未知边的长度。
c=________ b=__________h=__________5、在Rt△ABC中,∠C=90°,BC∶AC=3∶4,AB=10,则AC=_______,BC=________。
6、已知等腰三角形的腰长为10,底边上的高为6,则底边长为__________7、如图,在Rt△ABC中,∠C=90°,D为AC上一点,且DA=DB=5,又△DAB的面积为10,那么DC的长是。
勾股定理的逆定理

18.2 勾股定理的逆定理知识点1 互逆命题在两个命题中,如果一个命题的题设和结论分别是另一个命题的结论和题设,那么这两个命题称为互逆命题,如果把其中一个叫做原命题,那么另一个叫做它的逆命题.每个命题都有逆命题,但原命题是真命题,它的逆命题不一定是真命题.原命题和逆命题的真假性一般有四种情况:真、假;真、真;假、假;假、真.知识点2 互逆定理如果一个定理的逆命题经过证明是真命题,那么它也是一个定理,这两个定理称为互逆定理,其中一个定理称为另一个定理的逆定理.每个命题都有逆命题,但不是所有的定理都有逆定理.知识点3 勾股定理的逆定理——直角三角形的判别条件定理:如果三角形的边长a、b、c满足a2+b2=c2,那么这个三角形是直角三角形.解读:(1)作用:可用边的关系来判断一个三角形是否是直角三角形.(2)用较短两边的平方和与最大边的平方进行比较.(3)条件中没有涉及直角三角形,结论是直角三角形.(4)勾股定理与勾股定理的逆定理的联系与区别:联系:①两者都与三角形的三边关系a2+b2=c2有关;②两者都与直角三角形有关.区别:①勾股定理是以“一个三角形是直角三角形”为条件,进而得到这个直角三角形的三边的数量关系,即a2+b2=c2.②勾股定理的逆定理是以“一个三角形的三边满足a2+b2=c2”为条件,进而得到这个三角形是直角三角形,是判断一个三角形是否是直角三角形的一个有效的方法.(5)应用:①现实生活中,在没有测量角的仪器的情况下,常利用勾股定理的逆定理来确定直角(或垂线).②勾股定理与勾股定理的逆定理的综合运用.知识点4 勾股数概念:满足a2+b2=c2的三个正整数,称为勾股数.解读:(1)勾股数满足两个条件:①正整数;②满足a2+b2=c2.(2)常见的勾股数:3,4,5;6,8,10;5,12,13;8,15,17;9,40,41;…(3)小窍门:记住常见的勾股数可以提高做题速度.(4)一组勾股数中各数扩大相同的整数倍能得到一组新的勾股数,如当k=1,2,3,…,n时,下列各组数还是勾股数,{3k,4k,5k},{l5k,l2k,l3k},…延伸:(1)几个求勾股数的常见公式:①n2-1,2n,n2+1(n≥2,n.为正整数);②2n+1,2n2+2n,2n2+2n+1(n是正整数);③m2-n2,2mn,m2+n2(m>n,m、n都是正整数).(2)小窍门:①有最小的勾股数(3,4,5),没有最大的勾股数.②勾股数不能全是奇数,但可以全是偶数.③勾股数中不可能只有两个偶数.一、选择题1.以下面各组数为边长的三角形,能组成直角三角形的个数是( )①6,7,8;②8,15,17;③7,24,25;④12,35,37.A.1B.2C.3D.42.在△ABC 中,a 、b 、c 分别是∠A 、∠B 、∠C 的对边,在满足下列条件下,不是直角三角形的是( )A.a :b :c =3:4:5B.a :b :c =9:12:15C.∠A :∠B :∠C =3:4:5D.∠A :∠B :∠C =1:2:33.在△ABC 中,∠A :∠B :∠C =2:1:3, a 、b 、c 分别为∠A 、∠B 、∠C 的对边,则有( )A.b 2+a 2=c 2B.c 2=3b 2C.3a 2=2c 2D.c 2=2b 24.等腰三角形底边上的高为1cm,周长为4cm,则三角形的面积是( )A.14cm 2B.10cm 2C.1cm 2D.23cm 45.如图所示,已知AB ⊥CD , △ABD 、△BCE 都为等腰三角形,如果CD =7,BE =3,那么AC 的长为( )A.8B.5C.3D.46.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三角形两条边的平方和等于第三条边的平方B.如果一个三角形两条边的平方差等于第三条边的平方,那么这个三角形是直角三角形C.在△ABC 中,∠A 、∠B 、∠C 的对边分别是a 、b 、c , 若a 2+b 2=c 2,则∠A =90°D.在△ABC 中,∠A 、∠B 、∠C 的对边分别是a 、b 、c ,若c 2-a 2=b 2,则∠B=90°7.把直角三角形的三边都扩大n 倍( n >0),得到的三角形是( )A.等腰三角形B.锐角三角形C.直角三角形D.不能确定8.小丽和小芳二人同时从公园去图书馆,都是每分钟走50米,小丽走直线用了10分钟,小芳先回家拿了钱去图书馆,小芳到家用了6分钟,从家到图书馆用了8分钟.小芳从公园到图书馆拐的角是( )A.锐角B.直角C.钝角D.不能确定9.如图所示,我国古代数学家赵爽的“勾股圆方图”是由四个全等的直角三角形与中间的小正方形拼成的一个大正方形,如果大正方形的面积是13, 小正方形的面积是1,直角三角形较短的直角边为a ,较长的直角边为b ,那么(a +b )2的值为( )A.13B.19C.25D.16910.长度分别为9cm、12cm、15cm、36cm、39cm的五根木棍,选出三根首尾连接,最多可搭成的直角三角形的个数为( )A.1B.2C.3D.411.在下列长度的各组线段中,能组成直角三角形的是( )A.12,15,27B.32,42,52C.5a, l2a, l3a(a>0)D.1,2,312.满足下列条件的△ABC,不是直角三角形的是( )A.∠A=∠B-∠CB.∠A:∠B:∠C=1:1:2C.a:b:c=1:1:2D.b2=a2-c213.已知在△ABC中,AB=8,BC=15,AC=17,则下列结论无法判断的是( )A.△ABC是直角三角形,且AC为斜边B.△ABC是直角三角形,且∠ABC=90°C.△ABC的面积为60D.△ABC是直角三角形,且∠A=60°14.在△ABC中,∠A:∠B:∠C=1:1:2,则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C=90°B.a2=b2-c2C.c2=2a2D.a=b15.若△ABC的三边分别为m2-1,2m,m2+1(m>1),则下列结论正确的是( )A.△ABC是直角三角形,且斜边的长为m2+ 1B.△ABC是直角三角形,且斜边的长为2mC.△ABC是直角三角形,但斜边的长需由m的大小确定D.△ABC无法判定是否是直角三角形二、填空题1.若△ABC三边长为a、b、c,且满足(a-b)(a2+b2-c2)=0,则△ABC的形状为_______三角形.2.若三角形三边之比为3:4:5,则该三角形为________三角形;若三角形三角之比为1:2:3,则该三角形为__________三角形.3.三角形三边分别为6、8、10,则最长边上的高为__________.4.三边长为a=m2-n2,b=2mn,c=m2+n2(其中m>n>0)的三角形为_______三角形.5.请任意写出三组勾股数_______,________,_________.6.一直角三角形的两直角边分别为9、12,该三角形的周长为_________.7.在Rt△ABC中,∠C=90°,AC=6cm,BC=8cm,则斜边上的高是__________cm.8.如图所示,在△ABC中,AB=AC,D是BC上一点,AD⊥AB,AD=9cm,BD=15cm,则AC=-_________cm.9.一个直角三角形的三边长是不大于10的三个连续偶数,则它的周长是_________.10.传说,古埃及人曾用“拉绳”的方法画直角,现有一根长24厘米的绳子,请你利用它拉出一个周长为24厘米的直角三角形,那么你拉出的直角三角形三边的长度分别是______厘米,_________厘米,_________厘米,其中的道理是________.11.一条对角线长39cm,一条边长是36cm的矩形的周长为________cm.12.三角形三边长为a+1,a+2,a+3,当a=_________时,此三角形为直角三角形.13.在△ABC中,三边为a、b、c,且满足a2+b2+c2=ab+ac+bc,则△ABC的形状为________.14.在△ABC中,AB=13cm,BC=10cm,BC边上的中线AD=l2cm,则△ABC的面积为_______.15.如图所示,在Rt△ABC中,∠C=90°,∠1=∠2, CD=1.5,BD=2.5,则AC等于___________.16.将一根长24cm的筷子,置于直径为5cm、高为12cm的圆柱形水杯中(如图所示).设筷子露在杯子外面的长为h cm,则h的取值范围是__________.17.直角三角形的三边长分别是a-b,a,a+b,其周长为24cm,则面积为________cm2.三、解答题1.试判断三边长分别为2n2+2n,2n+1,2n2+2n+1(n>0)的三角形是否是直角三角形.2.已知△ABC的三边的长分别为a、b、c,且满足关系式a2+b2+c2+50=6a+8b+10c,试判断△ABC的形状.3.在△ABC中,∠BAC=90°,AB=AC,P为BC上一点,求证:PB2+PC2=2P A2.4.如图所示,CD是△ABC的边AB上的高,且CD2=AD·DB.求证:∠ACB=90°.5.求证a=m2-n2, b=m2+n2,c=2mn(m>n>0)是一个直角三角形的三边.6.如图所示,如果只给你一把带刻度的直尺,你是否能检验∠MPN是不是直角,简述你的作法.7.如图所示,在四边形ABCD中,AB⊥BC,且AB=9,BC=12,CD=17,AD=8,求四边形ABCD的面积.8.如图所示,学校B前面有一条笔直的公路,学生放学后走AB、BC两条路可到达公路,经测量BC=6km,BA=8km,AC=10km.现需修建一条公路使学校B到公路的距离最短,请你帮助学校B设计一种方案,并求出公路的长.9.如图所示,一个池塘呈三角形形状,三角形的边长分别为6m、8m、10m,距池塘边缘5m 内的土地上栽着树,问池塘连同树木共占土地多少m2?(结果精确到1m2,π=3.14)10.如图所示,在正方形ABCD中,F为DC的中点,E为BC上一点,且1,4EC BC试判断AF与EF的位置关系,并说明理由.11.3,4 ,5 32+42=525, 12 , 13 52+122=327,24 ,25 72+242=2529,40 ,41 92+402=412……21, b ,c212+b2=c2(1)试找出它们的共同点,并说明你的结论;(2)当a=21时,求b、c的值.a b c第一组3=2×1+1 4=2×l×(1+1) 5=2×1×(1+1)+1第二组 5=2×2+1 12=2×2×(2+1) 13=2×2×(2+1)+1 第三组7=2×3+1 24=2×3×(3+1) 25=2×3×(3+1)+1 第四组9=2×4+1 40=2×4×(4+1) 41=2×4×(4+1)+1 … … … …根据以上勾股数组的组成傅点,你能求,出第七组勾股数的a 、b 、c 各是多少吗?第n 组呢?13.如图是一个零件的形状,校规这个零件中必须有AC ⊥BC ,工人师傅量得B 、C 两点距离为36,AD =12,CD =9,AB =39,∠ADC =90°.问:这个零件符合要求吗?并说明理由.14.如图所示,E 、F 分别是正方形ABCD 中BC 和CD 边上的点,并且AB =4,1,4CE BC =F 为CD 的中点,连接AF 、AE 、EF ,△AEF 是什么三角形?请说明理由.15.甲、乙两船从港口A 同时出发,甲船以16海里/时的速度向北偏东35°航行,乙船沿南偏东一角度航行,船速为12海里/时,2小时后,甲、乙两船相距40海里,问乙船的航行方向.16.如图所示,在△ABC 中,AB =40,BC =100,且BC 边上的中线长AD =30.(1)试说明2;ABC ABD S S ∆∆=(2)求△ADC 的面积.17.同学们在数学老师的带领下来到平坦的草原上游玩,他们发现前面有两棵大树,当地的牧'民告诉他们,这是两棵古老而特别的树,两楝树之间的距离为750 m,一部分同学以45 m/min 的速度向一棵大树走去,伺时,剩下的一部分同学以60m/min 的速度向另一棵大树走去,10min 后,两组同学同时到达目的地.问:(1)两组同学行走的方向是否成直角?(2)如果他们仍以原速度行走,至少还需要几分钟才能相遇?18.Tom 和Jerry 去野外宿营,在某地要确定两条互相垂直的路,而身边又没带直角尺,可利用的只有背包带,你能帮他们想一个简单可行的办法吗?19.已知某开发区有一块四边形的空地ABCD ,如图所示,现计划在该空地上种上草皮,经测量,∠A =90°,AB =3m,BC =12m,CD =13m,DA =4m.若每平方米草皮需要200元,问需要投人多少元.20.阅读下列解题过程:已知a 、b 、c 为△ABC 的三边,且满足a 2c 2-b 2c 2=a 4-b 4,试判断△ABC 的形状.解:∵222244a c b c a b -=-① ∴2222222()()()c a b a b a b -=+- ②∴222c a b =+③ ∴△ABC 是直角三角形.问:(1)上述解题过程,从哪一步开始出现错误?请写出该步的代号:________;(2)错误的原因为___________;(3)本题正确的结论是_____________;21.观察下列两组勾股数:(1)3,4,5;5,12,13;7,24,25;…(2)6,8,10;10,24,26;14,48,50;…你发现上述两组勾股数各有什么特征?请用含有字母m 、n 的式子表示出来,你还能发现勾股数有什么特征?与同学交流.22.已知,如图△ABC 的周长是24,M 是AB 的中点,MC =MA =5,求△ABC 的面积.。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7.2 勾股定理的逆定理(一)
一、教学目的
1.体会勾股定理的逆定理得出过程,掌握勾股定理的逆定理。
2.探究勾股定理的逆定理的证明方法。
3.理解原命题、逆命题、逆定理的概念及关系。
二、重点、难点
1.重点:掌握勾股定理的逆定理及证明。
2.难点:勾股定理的逆定理的证明。
三、例题的意图分析
例1(补充)使学生了解命题,逆命题,逆定理的概念,及它们之间的关系。
例2通过让学生动手操作,画好图形后剪下放到一起观察能否重合,激发学生的兴趣和求知欲,锻炼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再通过探究理论证明方法,使实践上升到理论,提高学生的理性思维。
例3(补充)使学生明确运用勾股定理的逆定理判定一个三角形是否是直角三角形的一般步骤:①先判断那条边最大。
②分别用代数方法计算出a2+b2和c2的值。
③判断a2+b2和c2是否相等,若相等,则是直角三角形;若不相等,则不是直角三角形。
四、课堂引入
创设情境:⑴怎样判定一个三角形是等腰三角形?
⑵怎样判定一个三角形是直角三角形?和等腰三角形的判定进行对比,从勾股定
理的逆命题进行猜想。
五、例习题分析
例1(补充)说出下列命题的逆命题,这些命题的逆命题成立吗?
⑴同旁内角互补,两条直线平行。
⑵如果两个实数的平方相等,那么两个实数平方相等。
⑶线段垂直平分线上的点到线段两端点的距离相等。
⑷直角三角形中30°角所对的直角边等于斜边的一半。
分析:⑴每个命题都有逆命题,说逆命题时注意将题设和结论调换即可,但要分清题设和结论,并注意语言的运用。
⑵理顺他们之间的关系,原命题有真有假,逆命题也有真有假,可能都真,也可能一真一假,还可能都假。
解略。
例2证明:如果三角形的三边长a ,b ,c 满足
a 2+
b 2=
c 2,那么这个三角形是直角三角形。
分析:⑴注意命题证明的格式,首先要根据题意画出图
形,然后写已知求证。
⑵如何判断一个三角形是直角三角形,现在只知道若有一个角是直角的三角形是直角三角形,从而将问题转化为如何判断一个角是直角。
⑶利用已知条件作一个直角三角形,再证明和原三角形全等,使问题得以解决。
⑷先做直角,再截取两直角边相等,利用勾股定理计算斜边A 1B 1=c ,则通过三边对应相等的两个三角形全等可证。
⑸先让学生动手操作,画好图形后剪下放到一起观察能否重合,激发学生的兴趣和求知欲,再探究理论证明方法。
充分利用这道题锻炼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由实践到理论学生更容易接受。
证明略。
b
B C A1
C1
例3(补充)已知:在△ABC中,∠A、∠B、∠C的对边分别是a、b、c,a=n2-1,b=2n,c=n2+1(n>1)
求证:∠C=90°。
分析:⑴运用勾股定理的逆定理判定一个三角形是否是直角三角形的一般步骤:①先判断那条边最大。
②分别用代数方法计算出a2+b2和c2的值。
③判断a2+b2和c2是否相等,若相等,则是直角三角形;若不相等,则不是直角三角形。
⑵要证∠C=90°,只要证△ABC是直角三角形,并且c边最大。
根据勾股定理的逆定理只要证明a2+b2=c2即可。
⑶由于a2+b2= (n2-1)2+(2n)2=n4+2n2+1,c2=(n2+1)2= n4+2n2+1,从而a2+b2=c2,故命题获证。
六、课堂练习
1.判断题。
⑴在一个三角形中,如果一边上的中线等于这条边的一半,那么这条边所对的角是直角。
⑵命题:“在一个三角形中,有一个角是30°,那么它所对的边是另一边的一半。
”的逆命题是真命题。
⑶勾股定理的逆定理是:如果两条直角边的平方和等于斜边的平方,那么这个三角形是直角三角形。
⑷△ABC的三边之比是1:1:2,则△ABC是直角三角形。
2.△ABC中∠A、∠B、∠C的对边分别是a、b、c,下列命题中的假命题是()A.如果∠C-∠B=∠A,则△ABC是直角三角形。
B.如果c2= b2—a2,则△ABC是直角三角形,且∠C=90°。
C.如果(c+a)(c-a)=b2,则△ABC是直角三角形。
D.如果∠A:∠B:∠C=5:2:3,则△ABC是直角三角形。
3.下列四条线段不能组成直角三角形的是()
A.a=8,b=15,c=17
B.a=9,b=12,c=15
C.a=5,b=3,c=2
D.a:b:c=2:3:4
4.已知:在△ABC中,∠A、∠B、∠C的对边分别是a、b、c,分别为下列长度,判断该三角形是否是直角三角形?并指出那一个角是直角?
2,c=5;⑵a=5,b=7,c=9;
⑴a=3,b=2
2,c=1。
⑶a=2,b=3,c=7;⑷a=5,b=6
七、课后练习,
1.叙述下列命题的逆命题,并判断逆命题是否正确。
⑴如果a3>0,那么a2>0;
⑵如果三角形有一个角小于90°,那么这个三角形是锐角三角形;
⑶如果两个三角形全等,那么它们的对应角相等;
⑷关于某条直线对称的两条线段一定相等。
2.填空题。
⑴任何一个命题都有,但任何一个定理未必都有。
⑵“两直线平行,内错角相等。
”的逆定理是。
⑶在△ABC中,若a2=b2-c2,则△ABC是三角形,是直角;
若a2<b2-c2,则∠B是。
⑷若在△ABC中,a=m2-n2,b=2mn,c= m2+n2,则△ABC是三角形。
3.若三角形的三边是 ⑴1、3、2; ⑵5
1,41,31; ⑶32,42,52 ⑷9,40,41; ⑸(m +n )2-1,2(m +n ),(m +n )2+1;则构成的是直角三角形的有( )
A .2个
B .3个 C.4个 D.5个
4.已知:在△ABC 中,∠A 、∠B 、∠C 的对边分别是a 、b 、c ,分别为下列长度,判断该三角形是否是直角三角形?并指出那一个角是直角?
⑴a=9,b=41,c=40; ⑵a=15,b=16,c=6;
⑶a=2,b=32,c=4; ⑷a=5k ,b=12k ,c=13k (k >0)。
八、参考答案:
课堂练习:
1.对,错,错,对; 2.D ;
3.D ; 4.⑴是,∠B ;⑵不是;⑶是,∠C ;⑷是,∠A 。
课后练习:
1.⑴如果a 2>0,那么a 3>0;假命题。
⑵如果三角形是锐角三角形,那么有一个角是锐角;真命题。
⑶如果两个三角形的对应角相等,那么这两个三角形全等;假命题。
⑷两条相等的线段一定关于某条直线对称;假命题。
2.⑴逆命题,逆定理;⑵内错角相等,两直线平行;⑶直角,∠B ,钝角;⑷直角。
3.B 4.⑴是,∠B ;⑵不是,;⑶是,∠C ;⑷是,∠C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