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学期初二教学质量诊断性检测数学试卷

合集下载

人教版八年级数学上学期第一次质量检测测试卷及解析

人教版八年级数学上学期第一次质量检测测试卷及解析

人教版八年级数学上学期第一次质量检测测试卷及解析一、选择题1.下列计算,正确的是( )A .=B .=C .0=D .10=2.下列根式是最简二次根式的是( )A BC D .3.下列二次根式中,是最简二次根式的是( )ABC .D4.在实数范围内有意义,则x 的取值范围是( ) A .x >3B .x >-3C .x≥-3D .x≤-35.下列各式计算正确的是( )A .6232126()b a b a b a---⋅=B .(3xy )2÷(xy )=3xyC =D .2x •3x 5=6x 66.x 的取值范围是( )A .13x ≥B .13x >C .13x ≤D .13x <7.下列各式计算正确的是( )A =B 6=C .3+=D 2=-8.下列各式中正确的是( )A 6B 2=-C 4D .2(=79.当12x =时,多项式()20193419971994x x --的值为( ).A .1B .1-C .20022D .20012- 10.下列各式中,一定是二次根式的是( )A B C D 11.古希腊几何学家海伦和我国宋代数学家秦九韶都曾提出利用三角形的三边求面积的公式,称为海伦﹣秦九韶公式:如果一个三角形的三边长分别是a ,b ,c ,记2a b cp ++=,那么三角形的面积为S =ABC ∆中,A ∠,B ,C ∠所对的边分别记为a ,b ,c ,若5a =,6b =,7c =,则ABC ∆的面积为( )A .66B .3C .18D .19212.下列计算正确的是( ) A .234265= B 842C 2733=D 2(3)3-=-二、填空题13222a a ++的最小值是______. 14.把1m m-_____________. 15.化简二次根式2a 1a+-_____. 16.若a 、b 为实数,且b 2211a a -+-+4,则a+b =_____. 17.20n n 的最小值为___18.若a 、b 都是有理数,且2222480a ab b a -+++=ab . 19.若实数23a =-,则代数式244a a -+的值为___. 20.化简(32)(322)+-的结果为_________.三、解答题21.我国南宋时期有个著名的数学家秦九韶提出了一个利用三角形的三边求三角形的面积的公式,若三角形三边为a b c 、、,则此三角形的面积为:2222221122a b c S a b ⎛⎫+-=- ⎪⎝⎭同样古希腊有个几何学家海伦也提出了一个三角形面积公式:2()()()S p p a p b p c =---2a b cp ++=(1)在ABC 中,若4AB =,5BC =,6AC =,用其中一个公式求ABC 的面积. (2)请证明:12S S【答案】(11572) 证明见解析 【分析】(1)将4AB =,5BC =,6AC =代入1S = (2)对1S 和2S 分别平方,再进行整理化简得出2212S S =,即可得出12S S .【详解】解:(1)将4AB =,5BC =,6AC =代入1S =得:S ==(2)222222211[()]24a b a S c b +-=-=222222)1(22(4)a b c a b c ab ab +-+--+ =2222()2(21)4c a c a b b +⋅---⋅ =()(1()()16)c a b c a b a b c a b c +-++-++- 22()()()S p p a p b p c =---∵2a b cp ++=, ∴22()(2)(222)S a a b c a b c a b c a b c b c +++++++-+=-- =2222a b c b c a a c b a b c +++-+-+-⋅⋅⋅=1()()()()16a b c b c a a c b a b c +++-+-+- ∴2212S S =∵10S >,20S >, ∴12S S .【点睛】本题考查了二次根式的运算,解题的关键是理解题中给出的公式,灵活运用二次根式的运算性质进行运算.22.先化简,再求值:24211326x x x x -+⎛⎫-÷⎪++⎝⎭,其中1x =..【分析】根据分式的运算法则进行化简,再代入求解. 【详解】原式=221(1)12(3)232(3)3(1)1x x x x x x x x x ---+⎛⎫⎛⎫÷=⋅= ⎪ ⎪+++--⎝⎭⎝⎭.将1x == 【点睛】此题主要考查分式的运算,解题的关键是熟知分式的运算法则.23.计算:10099+【答案】910【解析】 【分析】先对代数式的每一部分分母有理化,然后再进行运算 【详解】10099++=2100992-++++=991-++-=1- =1110- =910【点睛】本题看似计算繁杂,但只要找到分母有理化这个突破口,就会化难为易。

初二第一学期期中教学质量诊断性检测数学试题.doc

初二第一学期期中教学质量诊断性检测数学试题.doc

初二第一学期期中教学质量诊断性检测数学试题一、填空题(每小题3分,共36分)1.北京冬季里某天的温度为-3℃~3℃,则这一天北京的温差是_______2.数a 在数轴上的对应点在原点左边,且|a|=2,则a=_______3.写出三个小于-1并且大于-3的数_______。

4.式子-20+3+5-7可以看作省略了加号的_____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这四个数的和。

5.填空:7+_______=4,(-9)+ _______=9,_______+(-12)=-7。

6.如图,小明在写作业时不慎将墨水滴在数轴上.根据图中的数据判断,墨迹盖住的整数其有_______个7.根据如图所示的程序计算,若输入x 的值为0,则输出y 的值为_______8.按四舍五入法对圆周率π取近似数时,有π≈3.14。

这是精确到0._____1,或叫做精确到_______位。

9.一个只含x 的多项式,它的次数是二次的,而且二次项、一次项系数均为1。

常数项为-2,则这个多项式为_______。

10.去括号: 1-(-3x 2+y5z )_____。

11.将方程2x-9=-5x+3变形为2x+5x=3+9,这个变形过程叫做_______12.若(a+1)x+2=0是关于x 的一元一次方程,则a 的取值范围是_______二、选择题(每小题3分,共30分)1.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①符号相反的数互为相反数;②符号相反且绝对值相等的数互为相反数;③一个数的绝对值越大,表示它的点在数轴上越靠右;④一个数的绝对值越大,表示它的点在数轴上离原点越远。

A .①②B .③④C .①③D .②④2.如图,检测4个排球,其中超过标准的克数记为正数,不足的克数记为负数。

从轻重的角度看,最接近标准的是 ( )A .-3.5B .+0.7C .-2.5。

D .-0.63.2008年在北京举办的第29届奥运会的火炬传递在各方面都是创记录的:火炬境外传递城市19个,境内传递城市和地区16个,传递距离为137万公里,火炬手的总数达到21780人。

人教版八年级数学上学期第一次质量检测测试卷含解析

人教版八年级数学上学期第一次质量检测测试卷含解析

一、选择题1.如图,在23⨯的正方形网格中,AMB ∠的度数是( )A .22.5°B .30°C .45°D .60°2.△ABC 的三边的长a 、b 、c 满足:2(1)250a b c -+-+-=,则△ABC 的形状为( ). A .等腰三角形B .等边三角形C .钝角三角形D .直角三角形3.如图,在ABC 中,,904C AC ︒∠==cm ,3BC =cm ,点D 、E 分别在AC 、BC 上,现将DCE 沿DE 翻折,使点C 落在点'C 处,连接AC ',则AC '长度的最小值 ( )A .不存在B .等于 1cmC .等于 2 cmD .等于 2.5 cm4.如图,在ABC ∆中,,90︒=∠=AB AC BAC ,ABC ∠的平分线BD 与边AC 相交于点D ,DE BC ⊥,垂足为E ,若CDE ∆的周长为6,则ABC ∆的面积为( ).A .36B .18C .12D .95.如图所示,用四个全等的直角三角形和一个小正方形拼成一个大正方形已知大正方形的面积为49,小正方形的面积为4.用,表示直角三角形的两直角边(),请仔细观察图案.下列关系式中不正确的是( )A .B .C .D .6.如图中,所有的四边形都是正方形,所有的三角形都是直角三角形,其中最大的正方形的边长为10cm ,正方形A 的边长为6cm 、B 的边长为5cm 、C 的边长为5cm ,则正方形D 的边长为( )A .3cmB .14cmC .5cmD .4cm7.若直角三角形的三边长分别为-a b 、a 、+a b ,且a 、b 都是正整数,则三角形其中一边的长可能为() A .22 B .32 C .62 D .82 8.有一个直角三角形的两边长分别为3和4,则第三边的长为( )A .5B .7C .5D .5或7 9.已知一个直角三角形的两边长分别为3和5,则第三边长是( ) A .5B .4C .34D .4或3410.为了庆祝国庆,八年级(1)班的同学做了许多拉花装饰教室,小玲抬来一架2.5米长的梯子,准备将梯子架到2.4米高的墙上,则梯脚与墙角的距离是( ) A .0.6米B .0.7米C .0.8米D .0.9米 二、填空题11.如图,在△中,,∠90°,是边的中点,是边上一动点,则的最小值是__________.12.如图,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等腰直角三角形OA 1A 2的直角边OA 1在y 轴的正半轴上,且OA 1=A 1A 2=1,以OA 2为直角边作第二个等腰直角三角形OA 2A 3,以OA 3为直角边作第三个等腰直角三角形OA 3A 4,…,依此规律,得到等腰直角三角形OA 2018A 2019,则点A 2019的坐标为________.13.如图,ACB △和ECD 都是等腰直角三角形,CA CB =,CE CD =,ABC 的顶点A 在ECD 的斜边上.若3AE =,7AD =,则AC 的长为_________14.如图,在Rt △ABC 中,∠ACB =90°,AB =7.5cm ,AC =4.5cm ,动点P 从点B 出发沿射线BC 以2cm/s 的速度移动,设运动的时间为t 秒,当△ABP 为等腰三角形时,t 的取值为_____.15.如图是由边长为1的小正方形组成的网格图,线段AB ,BC ,BD ,DE 的端点均在格点上,线段AB 和DE 交于点F ,则DF 的长度为_____.16.如图,已知△DBC 是等腰直角三角形,BE 与CD 交于点O ,∠BDC=∠BEC=90°,BF=CF ,若BC=8,2,则OF=______.17.如图,在四边形ABCD 中,∠A=60°,∠B=∠D=90°,AD=4,AB=3,则CD=_________18.如图,在□ABCD 中,AC 与BD 交于点O ,且AB =3,BC =5. ①线段OA 的取值范围是______________; ②若BD -AC =1,则AC •BD = _________.19.如图的实线部分是由Rt ABC ∆经过两次折叠得到的.首先将Rt ABC ∆沿高CH 折叠,使点B 落在斜边上的点B '处,再沿CM 折叠,使点A 落在CB '的延长线上的点A '处.若图中90ACB ∠=︒,15cm BC =,20cm AC =,则MB '的长为______.20.已知:如图,等腰Rt OAB ∆的直角边OA 的长为1,以AB 边上的高1OA 为直角边,按逆时针方向作等腰11Rt OA B ∆,11A B 与OB 相交于点2A ,若再以2OA 为直角边按逆时针方向作等腰22Rt OA B ∆,22A B 与1OB 相交于点3A ,按此作法进行下去,得到33OA B ∆,44OA B ∆,…,则66OA B ∆的周长是______.三、解答题21.如图,△ABC 和EDC ∆都是等边三角形,7,3,2AD BD CD ===求:(1)AE长;(2)∠BDC 的度数:(3)AC 的长.22.如图,,90,8,6,,ABC B AB cm BC cm P Q ︒∆∠===是边上的两点,点P 从点A 开始沿A B →方向运动,且速度为每秒1cm ,点Q 从点B 沿B C A →→运动,且速度为每秒2cm ,它们同时出发,设出发的时间为t 秒. (1)出发2秒后,求线段PQ 的长;(2)求点Q 在BC 上运动时,出发几秒后,PQB 是等腰三角形; (3)点Q 在边CA 上运动时,求能使BCQ ∆成为等腰三角形的运动时间.23.如图1,在△ABC 中,AB =AC ,∠BAC =90°,D 为AC 边上一动点,且不与点A 点C 重合,连接BD 并延长,在BD 延长线上取一点E ,使AE =AB ,连接CE .(1)若∠AED =20°,则∠DEC = 度;(2)若∠AED =a ,试探索∠AED 与∠AEC 有怎样的数量关系?并证明你的猜想; (3)如图2,过点A 作AF ⊥BE 于点F ,AF 的延长线与EC 的延长线交于点H ,求证:EH 2+CH 2=2AE 2.24.如图,△ABC 中,∠ACB =90°,AB =5cm ,BC =3cm ,若点P 从点A 出发,以每秒2cm 的速度沿折线A ﹣C ﹣B ﹣A 运动,设运动时间为t 秒(t >0). (1)若点P 在AC 上,且满足PA =PB 时,求出此时t 的值; (2)若点P 恰好在∠BAC 的角平分线上,求t 的值;(3)在运动过程中,直接写出当t 为何值时,△BCP 为等腰三角形.25.如图,△ABC 中AC =BC ,点D ,E 在AB 边上,连接CD ,CE .(1)如图1,如果∠ACB =90°,把线段CD 逆时针旋转90°,得到线段CF ,连接BF , ①求证:△ACD ≌△BCF ;②若∠DCE =45°, 求证:DE 2=AD 2+BE 2;(2)如图2,如果∠ACB =60°,∠DCE =30°,用等式表示AD ,DE ,BE 三条线段的数量关系,说明理由.26.已知ABC ∆中,AB AC =.(1)如图1,在ADE ∆中,AD AE =,连接BD 、CE ,若DAE BAC ∠=∠,求证:BD CE =(2)如图2,在ADE ∆中,AD AE =,连接BE 、CE ,若60DAE BAC ∠=∠=,CE AD ⊥于点F ,4AE =,5EC =,求BE 的长;(3)如图3,在BCD ∆中,45CBD CDB ∠=∠=,连接AD ,若45CAB ∠=,求ADAB的值.27.(1)如图1,在Rt △ABC 和Rt △ADE 中,AB =AC ,AD =AE ,且点D 在BC 边上滑动(点D不与点B,C重合),连接EC,①则线段BC,DC,EC之间满足的等量关系式为;②求证:BD2+CD2=2AD2;(2)如图2,在四边形ABCD中,∠ABC=∠ACB=∠ADC=45°.若BD=9,CD=3,求AD 的长.28.(已知:如图1,矩形OACB的顶点A,B的坐标分别是(6,0)、(0,10),点D 是y轴上一点且坐标为(0,2),点P从点A出发以每秒1个单位长度的速度沿线段AC﹣CB方向运动,到达点B时运动停止.(1)设点P运动时间为t,△BPD的面积为S,求S与t之间的函数关系式;(2)当点P运动到线段CB上时(如图2),将矩形OACB沿OP折叠,顶点B恰好落在边AC上点B′位置,求此时点P坐标;(3)在点P运动过程中,是否存在△BPD为等腰三角形的情况?若存在,求出点P坐标;若不存在,请说明理由.29.如图1,已知△ABC是等边三角形,点D,E分别在边BC,AC上,且CD=AE,AD与BE相交于点F.(1)求证:∠ABE=∠CAD;(2)如图2,以AD为边向左作等边△ADG,连接BG.ⅰ)试判断四边形AGBE的形状,并说明理由;ⅱ)若设BD=1,DC=k(0<k<1),求四边形AGBE与△ABC的周长比(用含k的代数式表示).30.已知,矩形ABCD中,AB=4cm,BC=8cm,AC的垂直平分线EF分别交AD、BC于点E 、F ,垂足为O .(1)如图1,连接AF 、CE .求证:四边形AFCE 为菱形. (2)如图1,求AF 的长.(3)如图2,动点P 、Q 分别从A 、C 两点同时出发,沿△AFB 和△CDE 各边匀速运动一周.即点P 自A →F →B →A 停止,点Q 自C →D →E →C 停止.在运动过程中,点P 的速度为每秒1cm ,设运动时间为t 秒.①问在运动的过程中,以A 、P 、C 、Q 四点为顶点的四边形有可能是矩形吗?若有可能,请求出运动时间t 和点Q 的速度;若不可能,请说明理由.②若点Q 的速度为每秒0.8cm ,当A 、P 、C 、Q 四点为顶点的四边形是平行四边形时,求t 的值.【参考答案】***试卷处理标记,请不要删除一、选择题 1.C 解析:C 【分析】连接AB ,求出AB 、BM 、AM 的长,根据勾股定理逆定理即可求证AMB ∆为直角三角形,而AM=BM ,即AMB ∆为等腰直角三角形,据此即可求解. 【详解】 连接AB∵22125AM =+=22125AB =+=221310BM =+=∴22210AM AB BM +==∴AMB ∆为等腰直角三角形 ∴45AMB ∠=︒ 故选C . 【点睛】本题考查了勾股定理的逆定理,重点是求出三条边的长,然后证明AMB ∆为直角三角形.2.D解析:D 【分析】由等式可分别得到关于a 、b 、c 的等式,从而分别计算得到a 、b 、c 的值,再由222+=a b c 的关系,可推导得到△ABC 为直角三角形.【详解】∵2(1)0a c -=又∵()21000a c ⎧-≥≥-≥⎪⎩∴()21=0a c ⎧-⎪⎪⎨⎪⎪⎩∴12a b c ⎧=⎪=⎨⎪=⎩ ∴222+=a b c ∴△ABC 为直角三角形 故选:D . 【点睛】本题考察了平方、二次根式、绝对值和勾股定理逆定理的知识;求解的关键是熟练掌握二次根式、绝对值和勾股定理逆定理,从而完成求解.3.C解析:C 【分析】当C ′落在AB 上,点B 与E 重合时,AC'长度的值最小,根据勾股定理得到AB=5cm ,由折叠的性质知,BC ′=BC=3cm ,于是得到结论. 【详解】解:当C ′落在AB 上,点B 与E 重合时,AC'长度的值最小, ∵∠C=90°,AC=4cm ,BC=3cm ,∴AB=5cm ,由折叠的性质知,BC ′=BC=3cm , ∴AC ′=AB-BC ′=2cm . 故选:C .【点睛】本题考查了翻折变换(折叠问题),勾股定理,熟练掌握折叠的性质是解题的关键.4.D解析:D 【分析】利用角平分定理得到DE=AD ,根据三角形内角和得到∠BDE=∠BDA ,再利用角平分线定理得到BE=AB=AC ,根据CDE ∆的周长为6求出AB=6,再根据勾股定理求出218AB =,即可求得ABC ∆的面积.【详解】 ∵90BAC ︒∠=, ∴AB ⊥AD,∵DE BC ⊥,BD 平分ABC ∠, ∴DE=AD ,∠BED=90BAC ︒∠=, ∴∠BDE=∠BDA , ∴BE=AB=AC , ∵CDE ∆的周长为6, ∴DE+CD+CE=AC+CE=BC=6, ∵,90︒=∠=AB AC BAC ∴22236AB AC BC +==, ∴2236AB =,218AB =,∴ABC ∆的面积=211922AB AC AB ⋅⋅==, 故选:D. 【点睛】此题考查角平分线定理的运用,勾股定理求边长,在利用角平分线定理时必须是两个垂直一个平分同时运用,得到到角两边的距离相等的结论.5.D解析:D【解析】【分析】利用勾股定理和正方形的面积公式,对公式进行合适的变形即可判断各个选项是否争取.【详解】A 中,根据勾股定理等于大正方形边长的平方,它就是正方形的面积,故正确; B 中,根据小正方形的边长是2它等于三角形较长的直角边减较短的直角边即可得到,正确;C 中,根据四个直角三角形的面积和加上小正方形的面积即可得到,正确;D 中,根据A 可得,C 可得,结合完全平方公式可以求得,错误.故选D.【点睛】本题考查勾股定理.在A 、B 、C 选项的等式中需理解等式的各个部分表示的几何意义,对于D 选项是由A 、C 选项联立得出的. 6.B解析:B【解析】【分析】先求出S A 、S B 、S C 的值,再根据勾股定理的几何意义求出D 的面积,从而求出正方形D 的边长.【详解】解∵S A =6×6=36cm 2,S B =5×5=25cm 2,Sc=5×5=25cm 2,又∵1010A B C D S S S S +++=⨯ ,∴36+25+25+S D =100,∴S D =14,∴正方形D 14故选:B.【点睛】本题考查了勾股定理,熟悉勾股定理的几何意义是解题的关键.7.B解析:B【解析】由题可知(a-b )2+a 2=(a+b )2,解得a=4b ,所以直角三角形三边分别为3b ,4b ,5b ,当b=8时,4b=32,故选B .8.D解析:D【分析】分4是直角边、4是斜边,根据勾股定理计算即可.【详解】当4是直角边时,斜边=2234+=5,当4是斜边时,另一条直角边=22473-=,故选:D .【点睛】本题考查的是勾股定理,如果直角三角形的两条直角边长分别是a ,b ,斜边长为c ,那么a 2+b 2=c 2.9.D解析:D【详解】解:∵一个直角三角形的两边长分别为3和5,∴①当5是此直角三角形的斜边时,设另一直角边为x ,则由勾股定理得到:x =2253-=4;②当5是此直角三角形的直角边时,设另一直角边为x ,则由勾股定理得到:x =2253+=34故选:D10.B解析:B【解析】试题解析:依题意得:梯子、地面、墙刚好形成一直角三角形,梯高为斜边,利用勾股定理得:梯脚与墙角距离:222.5 2.4-=0.7(米).故选B .二、填空题11.【解析】如图,过点作⊥于点,延长到点,使,连接,交于点,连接,此时的值最小.连接,由对称性可知∠45°,,∴ ∠90°.根据勾股定理可得.12.(21009,0).【分析】根据等腰直角三角形的性质得到OA 1=1,OA 2=()12,OA 3=()22,OA 4=()32,…OA 2019=()20182,再利用1A 、2A 、3A …,每8个一循环,再回到y 轴的正半轴的特点可得到点A 2019在x 轴的正半轴上,即可确定点A 2019的坐标.【详解】∵等腰直角三角形OA 1A 2的直角边OA 1在y 轴的正半轴上,且OA 1=A 1A 2=1,以OA 2为直角边作第二个等腰直角三角形OA 2A 3,以OA 3为直角边作第三个等腰直角三角形OA 3A 4,…,∴OA 1=1,OA 2=2,OA 3=(2)2,…,OA 2019=(2)2018,∵A 1、A 2、A 3、…,每8个一循环,再回到y 轴的正半轴,∴2019÷8=252…3,∴点A 2019在x 轴正半轴上.∵OA 2019=(2)2018,∴点A 2019的坐标为(()20182,0)即(21009,0).故答案为:(21009,0).【点睛】本题考查了规律型:点的坐标,等腰直角三角形的性质:等腰直角三角形的两底角都等于45°;斜边等于直角边的2倍.也考查了直角坐标系中各象限内点的坐标特征. 13.5【分析】由题意可知,AC =BC ,DC =EC ,∠DCE =∠ACB =90°,∠D =∠E =45°,求出∠ACE =∠BCD 可证△ACE ≌△BCD ,可得AE =BD =3,∠ADB =90°,由勾股定理求出AB 即可得到AC 的长.【详解】解:如图所示,连接BD ,∵△ACB 和△ECD 都是等腰直角三角形,∴AC =BC ,DC =EC ,∠DCE =∠ACB =90°,∠D =∠E =45°,且∠ACE =∠BCD =90°-∠ACD ,在ACE 和BCD 中,AC=BC ACE=BCD CE=CD ⎧⎪∠∠⎨⎪⎩∴△ACE≌△BCD(SAS),∴AE=BD=3,∠E=∠BDC=45°,∴∠ADB=∠ADC+∠BDC=45°+45°=90°,∴AB=22AD+BD=7+3=10,∵AB=2BC,∴BC=2×AB=52,故答案为:5.【点睛】本题考查了全等三角形的判定和性质,等腰直角三角形的性质以及勾股定理等知识,添加恰当的辅助线构造全等三角形是解题的关键.14.75或6或9 4【分析】当△ABP为等腰三角形时,分三种情况:①当AB=BP时;②当AB=AP时;③当BP=AP 时,分别求出BP的长度,继而可求得t值.【详解】在Rt△ABC中,BC2=AB2﹣AC2=7.52﹣4.52=36,∴BC=6(cm);①当AB=BP=7.5cm时,如图1,t=7.52=3.75(秒);②当AB=AP=7.5cm时,如图2,BP=2BC=12cm,t=6(秒);③当BP=AP时,如图3,AP=BP=2tcm,CP=(4.5﹣2t)cm,AC=4.5cm,在Rt△ACP中,AP2=AC2+CP2,所以4t2=4.52+(4.5﹣2t)2,解得:t=94,综上所述:当△ABP为等腰三角形时,t=3.75或t=6或t=94.故答案为:3.75或6或94.【点睛】此题是等腰三角形与动点问题,考查等腰三角形的性质,勾股定理,解题中应根据每两条边相等分情况来解答,不要漏解.15.2【分析】连接AD 、CD ,由勾股定理得:22435AB DE ==+=,224225BD =+=,22125CD AD ==+=,得出AB =DE =BC ,222BD AD AB +=,由此可得△ABD 为直角三角形,同理可得△BCD 为直角三角用形,继而得出A 、D 、C 三点共线.再证明△ABC ≌△DEB ,得出∠BAC =∠EDB ,得出DF ⊥AB ,BD 平分∠ABC ,再由角平分线的性得出DF =DG =2即可的解.【详解】连接AD 、CD ,如图所示:由勾股定理可得,22435AB DE ==+=,224225BD =+=22125CD AD ==+, ∵BE=BC=5,∴AB=DE =AB =BC ,222BD AD AB +=,∴△ABD 是直角三角形,∠ADB =90°,同理可得:△BCD 是直角三角形,∠BDC =90°,∴∠ADC =180°,∴点A 、D 、C 三点共线,∴225AC AD BD ===,在△ABC 和△DEB 中,AB DE BC EB AC BD =⎧⎪⎨⎪=⎩=,∴△ABC ≌△DEB(SSS),∴∠BAC =∠EDB ,∵∠EDB+∠ADF =90°,∴∠BAD+∠ADF =90°,∴∠BFD =90°,∴DF ⊥AB ,∵AB=BC ,BD ⊥AC ,∴BD 平分∠ABC ,∵DG ⊥BC ,∴DF =DG =2.【点睛】本题考查全等三角形的性质与判定以及勾股定理的相关知识,解题的关键是熟练掌握勾股定理和过股定理的逆定理.1610【分析】过点F 作FG ⊥BE ,连接OF 、EF ,先根据等腰直角三角形的性质得出DC 的值,再用勾股定理求出OE 的值,然后根据中位线定理得出FG 的的值,最后再根据勾股定理得出OF 的值即可.【详解】过点F 作FG ⊥BE ,连接OF 、EF ,如下图所示:∵DBC ∆是等腰直角三角形,且BF CF =,8BC = ∴422DC DB === ∵2OD =∴32OC DC OD =-=∴2234OB BD DO =+=设OE x =,∵∠BEC=90°则()2222OC OE BC OB OE -=-+∴334OE = ∴22123417EC OC EO =-=∵BF CF =,FG ⊥BE ,∠BEC=90°∴1634217FG EC == ∴203417BE BO OE =+=∴17342GO GE OE BE OE =-=-= ∴22=10OF GO GF -=【点睛】本题主要考查了等腰直角三角形的性质、相似三角形、中位线定理、勾股定理等,综合度比较高,准确作出辅助线是关键.17.【解析】【分析】延长BC ,AD 交于E 点,在直角三角形ABE 和直角三角形CDE 中,根据30°角所对的直角边等于斜边的一半和勾股定理即可解答.【详解】如图,延长AD 、BC 相交于E ,∵∠A=60°,∠B=∠ADC=90°,∴∠E=30°∴AE=2AB ,CE=2CD∵AB=3,AD=4,∴AE=6, DE=2设CD=x,则CE=2x ,DE=x 即x=2 x=即CD=故答案为:【点睛】 本题考查了勾股定理的运用,含30°角所对的直角边是斜边的一半的性质,本题中构建直角△ABE 和直角△CDE ,是解题的关键.18.①1<OA <4. ②672. 【解析】(1)由三角形边的性质5-3<2OA <5+3,1<OA <4.(2)过A 作AF BC ,F ⊥于过D 作DE BC ⊥于E,可知,ABF 全等DCE ,由题意知,22BD DE =+()2BC CE +=2DE +()24CE +, ()()222225AC DE BC CE DE CE ∴=+-=+-,2AC ∴+ 2BD=2DE +()()22245CE DE CE +++-=2(22)5018DE CE ++=+50=68,BD -AC =1,两边平方2AC ∴+ 2BD -2AC •BD =1,∴AC •BD =672.19.3【分析】根据题意利用折叠后图形全等,并利用等量替换和等腰三角形的性质进行综合分析求解.【详解】解:由题意可知','ACM A CM BCH B CH ≅≅,∵15cm BC =,20cm AC =,∴'15,'20,BC B C cm AC A C cm ====''20155A B cm =-=,∵90ACB ∠=︒,∴'A M AB ⊥(等量替换),CH AB ⊥(三线合一),∴25,AB cm = 利用勾股定理假设MB '的长为m ,'257AM AM m ==-,则有222(257)5m m +-=,解得3m =,所以MB '的长为3.【点睛】本题考查几何的翻折问题,熟练掌握并综合利用等量替换和等腰三角形的性质以及勾股定理分析是解题的关键.2022+【分析】 依次求出在Rt △OAB 中,OA 1=22;在Rt △OA 1B 1中,OA 2=22OA 1=(22)2;依此类推:在Rt △OA 5B 5中,OA 62)6,由此可求出△OA 6B 6的周长. 【详解】∵等腰Rt OAB ∆的直角边OA 的长为1,∴在Rt △OA 1B 1中OA 1=22OA =22, 在22Rt OA B ∆中OA 2=22OA 1=(22)2, …故在Rt △OA 6B 6中OA 6=2OA 5=(2)6= OB 666A B OB 6故△OA 6B 6的周长是=8+2×(2)6=8+2×18=28+.故答案为:28+ 【点睛】 本题是一道找规律的题目,要求学生通过观察,分析、归纳发现其中的规律,并应用发现的规律解决问题.三、解答题21.(12)150°;(3【分析】(1)根据等边三角形的性质可利用SAS 证明△BCD ≌△ACE ,再根据全等三角形的性质即得结果;(2)在△ADE 中,根据勾股定理的逆定理可得∠AED =90°,进而可求出∠AEC 的度数,再根据全等三角形的性质即得答案;(3)过C 作CP ⊥DE 于点P ,设AC 与DE 交于G ,如图,根据等边三角形的性质和勾股定理可得PE 与CP 的长,进而可得AE =CP ,然后即可根据AAS 证明△AEG ≌△CPG ,于是可得AG =CG ,PG =EG ,根据勾股定理可求出AG 的长,进一步即可求出结果.【详解】解:(1)∵△ABC 和△EDC 都是等边三角形,∴BC =AC ,CD =CE =DE =2,∠ACB =∠DCE =60°,∴∠BCD =∠ACE ,在△BCD 与△ACE 中,∵BC =AC ,∠BCD =∠ACE ,CD =CE ,∴△BCD ≌△ACE ,∴AE =BD(2)在△ADE 中,∵2AD AE DE ===,∴DE 2+AE 2=2222+==AD 2, ∴∠AED =90°,∵∠DEC =60°,∴∠AEC =150°,∵△BCD ≌△ACE ,∴∠BDC =∠AEC =150°;(3)过C 作CP ⊥DE 于点P ,设AC 与DE 交于G ,如图,∵△CDE 是等边三角形,∴PE =12DE =1,CP 22213-=,∴AE =CP ,在△AEG 与△CPG 中,∵∠AEG =∠CPG =90°,∠AGE =∠CGP ,AE =CP ,∴△AEG ≌△CPG ,∴AG =CG ,PG =EG =12, ∴AG ()2222113322AE EG ⎛⎫+=+= ⎪⎝⎭, ∴AC =2AG 13【点睛】本题考查了等边三角形的性质、全等三角形的判定和性质、勾股定理及其逆定理等知识,熟练掌握上述知识、灵活应用全等三角形的判定与性质是解题的关键.22.(1)出发2秒后,线段PQ 的长为2132)当点Q 在边BC 上运动时,出发83秒后,△PQB 是等腰三角形;(3)当t 为5.5秒或6秒或6.6秒时,△BCQ 为等腰三角形.【分析】(1)由题意可以求出出发2秒后,BQ 和PB 的长度,再由勾股定理可以求得PQ 的长度; (2)设所求时间为t ,则可由题意得到关于t 的方程,解方程可以得到解答; (3)点Q 在边CA 上运动时,ΔBCQ 为等腰三角形有三种情况存在,对每种情况进行讨论可以得到解答.【详解】(1)BQ=2×2=4cm ,BP=AB−AP=8−2×1=6cm ,∵∠B=90°,由勾股定理得:22224652213BQ BP +=+==∴出发2秒后,线段PQ 的长为13(2)BQ=2t ,BP=8−t由题意得:2t=8−t解得:t=8 3∴当点Q在边BC上运动时,出发83秒后,△PQB是等腰三角形;(3) ∵∠ABC=90°,BC=6,AB=8,∴AC=2268+=10.①当CQ=BQ时(图1),则∠C=∠CBQ,∵∠ABC=90°,∴∠CBQ+∠ABQ=90°,∠A+∠C=90°,∴∠A=∠ABQ,∴BQ=AQ,∴CQ=AQ=5,∴BC+CQ=11,∴t=11÷2=5.5秒;②当CQ=BC时(如图2),则BC+CQ=12∴t=12÷2=6秒③当BC=BQ时(如图3),过B点作BE⊥AC于点E,∴BE=6824105 AB BCAC⋅⨯==,所以22BC BE-=185=3.6,故CQ=2CE=7.2,所以BC+CQ=13.2,∴t=13.2÷2=6.6秒.由上可知,当t为5.5秒或6秒或6.6秒时,△BCQ为等腰三角形.【点睛】本题考查三角形的动点问题,利用分类讨论思想和方程方法、综合力学的运动知识和三角形边角的有关知识求解是解题关键.23.(1)45度;(2)∠AEC﹣∠AED=45°,理由见解析;(3)见解析【分析】(1)由等腰三角形的性质可求∠BAE=140°,可得∠CAE=50°,由等腰三角形的性质可得∠AEC=∠ACE=65°,即可求解;(2)由等腰三角形的性质可求∠BAE=180°﹣2α,可得∠CAE=90°﹣2α,由等腰三角形的性质可得∠AEC=∠ACE=45°+α,可得结论;(3)如图,过点C作CG⊥AH于G,由等腰直角三角形的性质可得EH2EF,CH=2CG,由“AAS”可证△AFB≌△CGA,可得AF=CG,由勾股定理可得结论.【详解】解:(1)∵AB=AC,AE=AB,∴AB=AC=AE,∴∠ABE=∠AEB,∠ACE=∠AEC,∵∠AED=20°,∴∠ABE=∠AED=20°,∴∠BAE=140°,且∠BAC=90°∴∠CAE=50°,∵∠CAE+∠ACE+∠AEC=180°,且∠ACE=∠AEC,∴∠AEC=∠ACE=65°,∴∠DEC=∠AEC﹣∠AED=45°,故答案为:45;(2)猜想:∠AEC﹣∠AED=45°,理由如下:∵∠AED=∠ABE=α,∴∠BAE=180°﹣2α,∴∠CAE=∠BAE﹣∠BAC=90°﹣2α,∵∠CAE+∠ACE+∠AEC=180°,且∠ACE=∠AEC,∴∠AEC=45°+α,∴∠AEC﹣∠AED=45°;(3)如图,过点C作CG⊥AH于G,∵∠AEC ﹣∠AED =45°,∴∠FEH =45°,∵AH ⊥BE ,∴∠FHE =∠FEH =45°,∴EF =FH ,且∠EFH =90°,∴EH 2EF ,∵∠FHE =45°,CG ⊥FH ,∴∠GCH =∠FHE =45°,∴GC =GH ,∴CH 2CG ,∵∠BAC =∠CGA =90°,∴∠BAF +∠CAG =90°,∠CAG +∠ACG =90°,∴∠BAF =∠ACG ,且AB =AC ,∠AFB =∠AGC ,∴△AFB ≌△CGA (AAS )∴AF =CG ,∴CH 2AF ,∵在Rt △AEF 中,AE 2=AF 2+EF 2, 2AF )2+2EF )2=2AE 2,∴EH 2+CH 2=2AE 2.【点睛】本题是综合了等腰直角三角形的性质,全等三角形的性质与判定的动点问题,三个问题由易到难,在熟练掌握各个相关知识的基础上找到问题之间的内部联系,层层推进去解答是关键.24.(1) 2516;(2)83t =或6;(3)当153,5,210t =或194时,△BCP 为等腰三角形. 【分析】(1)设存在点P ,使得PA PB =,此时2PA PB t ==,42PC t =-,根据勾股定理列方程即可得到结论;(2)当点P 在CAB ∠的平分线上时,如图1,过点P 作PE AB ⊥于点E ,此时72BP t =-,24PE PC t ==-,541BE =-=,根据勾股定理列方程即可得到结论; (3)在Rt ABC 中,根据勾股定理得到4AC cm =,根据题意得:2AP t =,当P 在AC上时,BCP 为等腰三角形,得到PC BC =,即423t -=,求得12t =,当P 在AB 上时,BCP 为等腰三角形,若CP PB =,点P 在BC 的垂直平分线上,如图2,过P 作PE BC ⊥于E ,求得194t =,若PB BC =,即2343t --=,解得5t =,PC BC =③,如图3,过C 作CF AB ⊥于F ,由射影定理得;2BC BF AB =⋅,列方程2234352t --=⨯,即可得到结论. 【详解】 解:在Rt ABC 中,5AB cm =,3BC cm =,4AC cm ∴=, (1)设存在点P ,使得PA PB =,此时2PA PB t ==,42PC t =-,在Rt PCB 中,222PC CB PB +=,即:222(42)3(2)t t -+=, 解得:2516t =, ∴当2516t =时,PA PB =; (2)当点P 在BAC ∠的平分线上时,如图1,过点P 作PE AB ⊥于点E ,此时72BP t =-,24PE PC t ==-,541BE =-=,在Rt BEP 中,222PE BE BP +=,即:222(24)1(72)t t -+=-,解得:83t =, 当6t =时,点P 与A 重合,也符合条件,∴当83t =或6时,P 在ABC ∆的角平分线上; (3)根据题意得:2AP t =,当P 在AC 上时,BCP 为等腰三角形,PC BC ∴=,即423t -=,12t ∴=, 当P 在AB 上时,BCP 为等腰三角形,CP PB =①,点P 在BC 的垂直平分线上,如图2,过P 作PE BC ⊥于E ,1322BE BC ∴==, 12PB AB ∴=,即52342t --=,解得:194t =, PB BC =②,即2343t --=,解得:5t =,PC BC =③,如图3,过C 作CF AB ⊥于F ,12BF BP ∴=, 90ACB ∠=︒,由射影定理得;2BC BF AB =⋅,即2234352t --=⨯, 解得:5310t =, ∴当15319,5,2104t =或时,BCP 为等腰三角形. 【点睛】本题考查了等腰三角形的判定,三角形的面积,难度适中.利用分类讨论的思想是解(3)题的关键.25.(1)①详见解析;②详见解析;(2)DE 2= EB 2+AD 2+EB ·AD ,证明详见解析【分析】(1)①根据旋转的性质可得CF=CD ,∠DCF=90°,再根据已知条件即可证明△ACD≌△BCF;②连接EF,根据①中全等三角形的性质可得∠EBF=90°,再证明△DCE≌△FCE得到EF=DE 即可证明;(2)根据(1)中的思路作出辅助线,通过全等三角形的判定及性质得出相等的边,再由勾股定理得出AD,DE,BE之间的关系.【详解】解:(1)①证明:由旋转可得CF=CD,∠DCF=90°∵∠ACD=90°∴∠ACD=∠BCF又∵AC=BC∴△ACD≌△BCF②证明:连接EF,由①知△ACD≌△BCF∴∠CBF=∠CAD=∠CBA=45°,∠BCF=∠ACD,BF=AD∴∠EBF=90°∴EF2=BE2+BF2,∴EF2=BE2+AD2又∵∠ACB=∠DCF=90°,∠CDE=45°∴∠FCE=∠DCE=45°又∵CD=CF,CE=CE∴△DCE≌△FCE∴EF=DE∴DE2= AD2+BE2⑵DE2=EB2+AD2+EB·AD理由:如图2,将△ADC绕点C逆时针旋转60°,得到△CBF,过点F作FG⊥AB,交AB 的延长线于点G,连接EF,∴∠CBE=∠CAD,∠BCF=∠ACD, BF=AD∵AC=BC,∠ACB=60°∴∠CAB=∠CBA =60°∴∠ABE=120°,∠EBF=60°,∠BFG=30°∴BG=12BF,3∵∠ACB=60°,∠DCE=30°,∴∠ACD+∠BCE=30°,∴∠ECF=∠FCB+∠BCE=30°∵CD=CF ,CE=CE∴△ECF ≌△ECD∴EF=ED在Rt △EFG 中,EF 2=FG 2+EG 2又∵EG=EB+BG∴EG=EB+12BF , ∴EF 2=(EB+12BF )2+(32BF )2 ∴DE 2= (EB+12AD )2+(3AD )2 ∴DE 2= EB 2+AD 2+EB ·AD【点睛】本题考查了全等三角形的性质与旋转模型,解题的关键是找出全等三角形,转换线段,并通过勾股定理的计算得出线段之间的关系.26.(1)详见解析;(241;(33【分析】(1)证∠EAC=∠DAB.利用SAS 证△ACE ≌△ABD 可得;(2)连接BD ,证1302FEA AED ∠=∠=,证△ACE ≌△ABD 可得30FEA BDA ∠=∠=,CE=BD=5,利用勾股定理求解;(3)作CE 垂直于AC,且CE=AC,连接AE,则90,45ACE CAE ∠=∠=,利用勾股定理得AE 2AB =,3AB ,根据(1)思路得3AB .【详解】(1) 证明:∵∠DAE=∠BAC ,∴∠DAE+∠CAD=∠BAC+∠CAD ,即∠EAC=∠DAB.在△ACE 与△ABD 中,AD AE EAC BAB AC AB =⎧⎪∠=∠⎨⎪=⎩, ∴△ACE ≌△ABD(SAS),∴BD CE =;(2)连接BD因为AD AE =, 60DAE BAC ∠=∠=,所以ADE ∆是等边三角形因为60DAE DEA EDA ∠=∠=∠=,ED=AD=AE=4因为CE AD ⊥ 所以1302FEA AED ∠=∠= 同(1)可知△ACE ≌△ABD(SAS),所以30FEA BDA ∠=∠=,CE=BD=5所以90BDE BDA ADE ∠=∠+∠=所以BE=22225441BD DE +=+=(3)作CE 垂直于AC,且CE=AC,连接AE,则90,45ACE CAE ∠=∠=所以222AB AC AC +因为AB AC =所以AE 2=又因为45CAB ∠=所以90ABE ∠=所以()222223BE AE AB AB AB AB =+=+= 因为45CBD CDB ∠=∠=所以BC=CD, 90BCD ∠=因为同(1)可得△ACD ≌△ECB(SAS)所以3AB所以33 AD ABAB AB==【点睛】考核知识点:等边三角形;勾股定理.构造全等三角形和直角三角形是关键.27.(1)①BC=DC+EC,理由见解析;②证明见解析;(2)6.【解析】【分析】(1)证明△BAD≌△CAE,根据全等三角形的性质解答;(2)根据全等三角形的性质得到BD=CE,∠ACE=∠B,得到∠DCE=90°,根据勾股定理计算即可;(3)作AE⊥AD,使AE=AD,连接CE,DE,证明△BAD≌△CAE,得到BD=CE=9,根据勾股定理计算即可.【详解】(1)①解:BC=DC+EC,理由如下:∵∠BAC=∠DAE=90°,∴∠BAC﹣∠DAC=∠DAE﹣∠DAC,即∠BAD=∠CAE,在△BAD和△CAE中,,∴△BAD≌△CAE(SAS),∴BD=EC,∴BC=DC+BD=DC+EC,;故答案为:BC=DC+EC;②证明:∵Rt△ABC中,AB=AC,∴∠B=∠ACB=45°,由(1)得,△BAD≌△CAE,∴BD=CE,∠ACE=∠B=45°,∴∠DCE=∠ACB+∠ACE=90°,∴CE2+CD2=ED2,在Rt△ADE中,AD2+AE2=ED2,又AD=AE,∴BD2+CD2=2AD2;(2)解:作AE⊥AD,使AE=AD,连接CE,DE,如图2所示:∵∠BAC+∠CAD=∠DAE+∠CAD,即∠BAD=∠CAE,在△BAD与△CAE中,,∴△BAD≌△CAE(SAS),∴BD=CE=9,∵∠ADC=45°,∠EDA=45°,∴∠EDC=90°,∴DE===6,∵∠DAE=90°,∴AD=AE=DE=6.【点睛】本題是四边形综合题目,考查的是全等三角形的判定和性质、等直角三角形的性质、勾股定理、直角三角形的判定等知识:本题综合性强,熟练掌握等腰直角三角形的性质,证明三角形全等是解题的关键.28.(1)S=24(06)464(616)tt t<⎧⎨-+<<⎩(2)10,103⎛⎫⎪⎝⎭(3)存在,(6,6)或(6,1027)-,(6,272)【解析】【分析】(1)当P在AC段时,△BPD的底BD与高为固定值,求出此时面积;当P在BC段时,底边BD为固定值,用t表示出高,即可列出S与t的关系式;(2)当点B的对应点B′恰好落在AC边上时,设P(m,10),则PB=PB′=m,由勾股定理得m2=22+(6-m)2,即可求出此时P坐标;(3)存在,分别以BD,DP,BP为底边三种情况考虑,利用勾股定理及图形与坐标性质求出P坐标即可.【详解】解:(1)∵A,B的坐标分别是(6,0)、(0,10),∴OA=6,OB=10,当点P在线段AC上时,OD=2,BD=OB-OD=10-2=8,高为6,∴S=12×8×6=24;当点P在线段BC上时,BD=8,高为6+10-t=16-t,∴S=12×8×(16-t)=-4t+64;∴S与t之间的函数关系式为:240t6S4t64(6t16)<≤⎧=⎨-+<<⎩();(2)设P(m,10),则PB=PB′=m,如图1,∵OB′=OB=10,OA=6,∴AB′=22OB OA-'=8,∴B′C=10-8=2,∵PC=6-m,∴m2=22+(6-m)2,解得m=103则此时点P的坐标是(103,10);(3)存在,理由为:若△BDP为等腰三角形,分三种情况考虑:如图2,①当BD=BP1=OB-OD=10-2=8,在Rt△BCP1中,BP1=8,BC=6,根据勾股定理得:CP 1=228627-=, ∴AP 1=10−27,即P 1(6,10-27),②当BP 2=DP 2时,此时P 2(6,6);③当DB=DP 3=8时,在Rt △DEP 3中,DE=6,根据勾股定理得:P 3E=228627-=,∴AP 3=AE+EP 3=27+2,即P 3(6,27+2),综上,满足题意的P 坐标为(6,6)或(6,10-27),(6,27+2).【点睛】本题是四边形综合题,考查了矩形的性质,坐标与图形性质,等腰三角形的性质,勾股定理等知识,注意分类讨论思想和方程思想的运用.29.(1)详见解析;(2)ⅰ)四边形AGBE 是平行四边形,证明详见解析;ⅱ)222133k k k k ++++. 【解析】【分析】(1)只要证明△BAE ≌△ACD ;(2)ⅰ)四边形AGBE 是平行四边形,只要证明BG=AE ,BG ∥AE 即可;ⅱ)求出四边形BGAE 的周长,△ABC 的周长即可;【详解】(1)证明:如图1中,∵△ABC 是等边三角形,∴AB =AC ,∠BAE =∠C =60°,∵AE =CD ,∴△BAE ≌△ACD ,∴∠ABE =∠CAD .(2)ⅰ)如图2中,结论:四边形AGBE 是平行四边形.理由:∵△ADG,△ABC都是等边三角形,∴AG=AD,AB=AC,∴∠GAD=∠BAC=60°,∴△GAB≌△DAC,∴BG=CD,∠ABG=∠C,∵CD=AE,∠C=∠BAE,∴BG=AE,∠ABG=∠BAE,∴BG∥AE,∴四边形AGBE是平行四边形,ⅱ)如图2中,作AH⊥BC于H.∵BH=CH=1 (1) 2k+∴1113 1(1),3(1) 2222DH k k AH BH k =-+=-==+∴222AH DH k k1AD=+=++∴四边形BGAE的周长=22k k1k+++,△ABC的周长=3(k+1),∴四边形AGBE与△ABC2221 k k k+++【点睛】本题考查全等三角形的判定和性质、平行四边形的判定和性质、等边三角形的判定和性质等知识,解题的关键是正确寻找全等三角形解决问题,属于中考常考题型.30.(1)证明见解析;(2)AF=5cm;(3)①有可能是矩形,P点运动的时间是8,Q的速度是0.5cm/s;②t=203.【解析】【分析】(1)证△AEO≌△CFO,推出OE=OF,根据平行四边形和菱形的判定推出即可;(2)设AF=CF=a,根据勾股定理得出关于a的方程,求出即可;(3)①只有当P运动到B点,Q运动到D点时,以A、P、C、Q四点为顶点的四边形有可能是矩形,求出时间t,即可求出答案;②分为三种情况,P在AF上,P在BF上,P在AB上,根据平行四边形的性质求出即可.【详解】(1)证明:∵四边形ABCD是矩形,∴AD∥BC,∴∠AEO=∠CFO,∵AC的垂直平分线EF,∴AO=OC,AC⊥EF,在△AEO和△CFO中∵AEO CFOAOE COF AO OC∠∠⎧⎪∠∠⎨⎪⎩===,∴△AEO≌△CFO(AAS),∴OE=OF,∵OA=OC,∴四边形AECF是平行四边形,∵AC⊥EF,∴平行四边形AECF是菱形;(2)解:设AF=acm,∵四边形AECF是菱形,∴AF=CF=acm,∵BC=8cm,∴BF=(8﹣a)cm,在Rt△ABF中,由勾股定理得:42+(8﹣a)2=a2,a=5,即AF=5cm;(3)解:①在运动过程中,以A、P、C、Q四点为顶点的四边形有可能是矩形,只有当P运动到B点,Q运动到D点时,以A、P、C、Q四点为顶点的四边形有可能是矩形,P点运动的时间是:(5+3)÷1=8,Q的速度是:4÷8=0.5,即Q的速度是0.5cm/s;②分为三种情况:第一、P在AF上,∵P的速度是1cm/s,而Q的速度是0.8cm/s,∴Q只能再CD上,此时当A、P、C、Q四点为顶点的四边形不是平行四边形;第二、当P在BF上时,Q在CD或DE上,只有当Q在DE上时,当A、P、C、Q四点为顶点的四边形才有可能是平行四边形,如图,∵AQ=8﹣(0.8t﹣4),CP=5+(t﹣5),∴8﹣(0.8t﹣4)=5+(t﹣5),。

初二数学质量检测试卷答案

初二数学质量检测试卷答案

一、选择题(每题2分,共20分)1. 下列各数中,是负数的是()A. -5B. 0C. 3D. -3/2答案:A2. 下列各数中,有理数是()A. √2B. πC. -√9D. 2/3答案:C3. 下列各数中,正数是()A. -1B. 0C. 1D. -1/2答案:C4. 下列各数中,无理数是()A. √4B. √9C. √16D. √25答案:A5. 下列各数中,整数是()A. 2.5B. -3/2C. -2D. √2答案:C6. 下列各数中,分数是()A. 3B. -4C. 1/2D. √9答案:C7. 下列各数中,小数是()A. 0.25B. -0.75C. 1D. -2答案:B8. 下列各数中,质数是()A. 2B. 4C. 6D. 8答案:A9. 下列各数中,合数是()A. 3B. 5C. 7D. 9答案:D10. 下列各数中,偶数是()A. 3B. 5C. 6D. 8答案:C二、填空题(每题2分,共20分)11. -3的相反数是______。

答案:312. 5/2的倒数是______。

答案:2/513. 下列各数中,最小的数是______。

-3, -2, -1, 0, 1, 2, 3答案:-314. 下列各数中,最大的数是______。

-3, -2, -1, 0, 1, 2, 3答案:315. 下列各数中,互为相反数的两个数是______。

-5和5答案:-5和516. 下列各数中,互为倒数的是______。

2和1/2答案:2和1/217. 下列各数中,能被3整除的数是______。

3, 6, 9, 12, 15答案:3, 6, 9, 12, 1518. 下列各数中,能被5整除的数是______。

5, 10, 15, 20, 25答案:5, 10, 15, 20, 2519. 下列各数中,是平方数的是______。

1, 4, 9, 16, 25答案:1, 4, 9, 16, 2520. 下列各数中,是立方数的是______。

八年级第一学期教学质量检测数学试卷

八年级第一学期教学质量检测数学试卷

八年级第一学期教学质量检测数学试卷说明:本试题满分 120分,考试时间 120分钟。

一、选择题(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是正确的,每小题2分,共 20分)1.如下图,△ABC 中,∠ C=90°, AD 平分∠ BAC ,如果 AB=5cm , CD=2cm ,则△ ABD 的面积为A . 2.5cm2B. 5cm2C. 7.5cm2D. 10cm22.观察下列图形:其中是轴对称图形的个数有A.1个B. 2个C. 3个D. 4个3.实数a、b在数轴上的位置如图所示:,则化简 b aa2的结果为A .b B.b C.b 2a D.2a b4.一次函数y 2x 1 的图像不经过的象限是A .第一象限B.第二象限C.第三象限D.第四象限5y随 x 的增大而减小的是.下列一次函数中,A .y 2x 1B.y 3 2x C.y 3x 2D.y 5x6.下列四个图像中,不能表示某一个函数图像的是7.如下图,在一次运动会的长跑中,OA 、OB 分别表示甲、乙二人在长跑中所行路程S(米)与时间 t (分)的函数图像,则它们二人在长跑中的速度关系是A .甲比乙的速度快B.乙比甲的速度快C.甲、乙二人速度相同D.两人的速度关系无法判定8.一次函数y kx k 的图像的大致是下面的9.下列计算不正确的是A .x4x2x6B.( x)3( x)5( x)8C.x x2008x2009D.x2x22x410.下列各式可用平方差公式运算的是A .( a c)(a c)B.C.( 2a1)(1 2a)D.(a2b)(2a b) 1a b)(1( a b) 23二、填空题(每空3分,共 30分)1.如下图, AC 、BD 交于 O,∠ A =∠ D,请你再补充一个条件,使得△AOB ≌△ DOC ,你补充的条件是___________。

2.如下图, DE是 AB 的垂直平分线, D 是垂足, E在 BC 上,如果 BC=30cm , AC=18cm ,则△AEC 的周长为 ___________cm 。

2022—2023学年度第一学期期末教学质量监测八年级数学试题真题卷(含参考答案)

2022—2023学年度第一学期期末教学质量监测八年级数学试题真题卷(含参考答案)

2022—2023学年度第一学期期末教学质量监测八年级数学试题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0小题,共30分。

在每小题列出的选项中,选出符合题目的一项)1 在以下绿色食品、回收、节能、节水四个标志中,是轴对称图形的是A B C D2 在平面直角坐标系的第四象限内有一点M,到x轴的距离为4,到y轴的距离为5,则点M的坐标为A (-4,5)B (-5,4)C (4,-5)D (5,-4)3 下列图象中,y是x的函数的是A B C D4 已知a,b,c是△ABC的三条边长,化简|a+b-c|-|c-a-b|的结果为A 0B 2cC 2a+2bD 2a+2b-2c5 对于一次函y=3x-1数,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 图象经过第一、二、三象限B 函数值y随x的增大而增大C 函数图象与直线y=3x相交D 函数图象与轴交于点(0,13)6 在△ABC中,∠ACB为钝角 用直尺和圆规在边AB上确定一点D,使∠ADC=2∠B,则符合要求的作图痕迹是ABCD7 下列命题中,假命题是A 两个全等三角形的面积相等B 周长相等的两个等边三角形全等C 三角形的一个外角大于与它不相邻的一个内角D 两条直线被第三条直线所截,同旁内角互补8 如图,在△ABC和△DEF中,点A,E,B,D在同一直线上,AC∥DF,AC=DF,只添加一个条件,能判定△ABC≌△DEF的是A BC=DEB AE=DBC ∠A=∠DEFD ∠ABC=∠D9 如图,两个不同的一次函数y=ax+b与y=bx+a的图象在同一平面直角坐标系的位置可能是A B C D10 在同一条道路上,甲车从A地到B地,乙车从B地到A地,乙先出发,如图,折线段表示甲、乙两车之间的距离y(千米)与行驶时间x(小时)的函数关系的图象,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 乙先出发的时间为0.5小时B 甲的速度比乙的速度快C 甲出发0.4小时后两车相遇D 甲到B地比乙到A地迟5分钟二、填空题(本大题共5小题,共15分)11 在函数y=4x槡-3x-2中,自变量的取值范围是12 如图,直线y1=mx经过P(2,1)和Q(-4,-2)两点,且与直线y2=kx+b交于点P,则不等式kx+b>mx>-2的解集为13 如图,在△ABC中,AB=AC,点D为BC的中点,∠BAD=24°,AD=AE,∠EDC=度 第12题图 第13题图 第14题图 第15题图14 如图,在△ABC中,CD是AB边上的高线,BE平分∠ABC交CD于点E,BC=7,DE=2,则△BCE的面积等于15 如图,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过点C(0,6)的直线AC与直线OA相交于点A(4,2),动点M在直线AC上,且△OMC的面积是△OAC的面积的14,则点M的坐标为三、解答题(本大题共7小题,共55分。

人教版八年级上学期第一次质量检测数学试题含解析

人教版八年级上学期第一次质量检测数学试题含解析

人教版八年级上学期第一次质量检测数学试题含解析一、选择题1.下列计算正确的是( ) A .2×3=6B .2+3=5C .8=42D .4﹣2=22.下列各式中,无意义的是( ) A .23-B .()333-C .()23-D .310-3.若x 2+在实数范围内有意义,则x 的取值范围在数轴上表示正确的是( ) A . B .C .D .4.下列运算中,正确的是( ) A 325=B 321=C 326=D 332=5.下列式子中,为最简二次根式的是( ) A 12B 7C 4D 486.当4x =22232343124312x x x x x x -+--+++的值为( )A .1B 3C .2D .37.如果关于x 的不等式组0,2223x mx x -⎧>⎪⎪⎨-⎪-<-⎪⎩的解集为2x >3m -则符合条件的所有整数m 的个数是( ). A .5B .4C .3D .28.化简二次根式 22a a+- ) A 2a --B 2a --C 2a -D 2a -9.2a a =-成立,那么a 的取值范围是( ) A .0a ≤ B .0a ≥C .0a <D .0a >10.()23-A .﹣3B .3C .﹣9D .911.若a b >3a b - )A .a ab --B .-a abC .a abD .-a ab12.已知m =12+,n =12-,则代数式223m n mn +-的值为 ( ) A .±3B .3C .5D .9二、填空题13.已知2215x 19x 2+--=,则2219x 215x -++=________. 14.已知x=3+1,y=3-1,则x 2+xy +y 2=_____.15.已知()230m m --≤,若整数a 满足52m a +=,则a =__________. 16.若实数x ,y ,m 满足等式()23532322x y m x y m x y x y +--++-=+----,则m+4的算术平方根为________.17.将1、2、3、6按右侧方式排列.若规定(m ,n )表示第m 排从左向右第n 个数,则(5,4)与(9,4)表示的两数之积是______.18.3a ,小数部分是b 3a b -=______. 19.化简:3222=_____. 20.下列各式:2521+n ③24b 0.1y 是最简二次根式的是:_____(填序号)三、解答题21.小明在解决问题:已知a 23+2a 2-8a +1的值,他是这样分析与解答的: 因为a 23+()()32323+-=23, 所以a -23所以(a -2)2=3,即a 2-4a +4=3. 所以a 2-4a =-1.所以2a 2-8a +1=2(a 2-4a)+1=2×(-1)+1=-1. 请你根据小明的分析过程,解决如下问题: (1)计算:= - . (2)… (3)若a,求4a 2-8a +1的值.【答案】 ,1;(2) 9;(3) 5 【分析】(11==;(2)根据例题可得:对每个式子的分子和分母中同时乘以与分母中的式子相乘符合平方差公式的根式,去掉分母,然后合并同类项二次根式即可求解; (3)首先化简a ,然后把所求的式子化成()2413a --代入求解即可. 【详解】(1)计算:1=; (2)原式)1...11019=++++==-=;(3)1a ===,则原式()()224213413a a a =-+-=--,当1a =时,原式2435=⨯-=.【点睛】本题考查了二次根式的化简求值,正确读懂例题,对根式进行化简是关键.22.先观察下列等式,再回答问题:=1+1=2;12=2 12;=3+13=313;…(1)根据上面三个等式提供的信息,请猜想第四个等式;(2)请按照上面各等式规律,试写出用 n (n 为正整数)表示的等式,并用所学知识证明.【答案】(1=144+=144;(2=211n n n n++=,证明见解析. 【分析】(1)根据“第一个等式内数字为1,第二个等式内数字为2,第三个等式内数字为3”,=414+=414;(2=n 211n n n++=”,再利用222112n n n n++=+()()开方即可证出结论成立.【详解】(1=1+1=2=212+=212;=313+=313;里面的数字分别为1、2、3,= 144+= 144.(2=1+1=2,=212+=212=313+=313=414+=414= 211n n n n++=.证明:等式左边==n 211n n n++==右边.=n 211n n n++=成立. 【点睛】本题考查了二次根式的性质与化简以及规律型中数的变化类,解题的关键是:(1)猜测出第四个等式中变化的数字为4;(2)找出变化规律=n 211n n n++=”.解决该题型题目时,根据数值的变化找出变化规律是关键.23.小明在解决问题:已知2a2﹣8a+1的值,他是这样分析与解的:∵=2∴a﹣2=∴(a﹣2)2=3,a2﹣4a+4=3∴a2﹣4a=﹣1∴2a2﹣8a+1=2(a2﹣4a)+1=2×(﹣1)+1=﹣1请你根据小明的分析过程,解决如下问题:(1(2)若,求4a2﹣8a+1的值.【答案】(1)9;(2)5.【解析】试题分析:(1)此式必须在把分母有理化后才能实现化简,即各分式分子分母同乘以一个因式,使得1===.(2)先对a1,若就接着代入求解,计算量偏大.模仿小明做法,可先计算2(1)a-的值,就能较为简单地算出结果;也可对这个二次三项式进行配方,再代入求值.后两种方法都比直接代入计算量小很多.解:(1)原式=1)+++⋯(2)∵1a===,解法一:∵22(1)11)2a-=-=,∴2212a a-+=,即221a a-=∴原式=24(2)14115a a-+=⨯+=解法二∴原式=24(211)1a a-+-+24(1)3a=--211)3=--4235=⨯-=点睛:(1a b -, 得22()()()()+-=-=-a b a b a b a b ,去掉根号,实现分母有理化.(2)当已知量为根式时,求这类二次三项式的值,直接代入求值,计算量偏大,若能巧妙利用完全平方公式或者配方法,计算要简便得多.24.阅读下列材料,然后回答问题: 在进行二次根式运算时,我们有时会碰上如3、3+1这样的式子,其实我们还可以将其进一步化简:535==33333⨯⨯;22(31)2(31)=313+1(3+1)(31)(3)1⨯-⨯-==--- . 以上这种化简过程叫做分母有理化.3+1还可以用以下方法化简:22(3)1(3+1)(31)=313+13+13+13+1--===-. (1)请用其中一种方法化简1511-;(2)化简:++++3+15+37+599+97.【答案】(1) 15+11;(2) 311-1. 【分析】(1)运用了第二种方法求解,即将4转化为1511-;(2)先把每一个加数进行分母有理化,再找出规律,即后面的第二项可以和前面的第一项抵消,然后即可得出答案. 【详解】 (1)原式==;(2)原式=+++…=﹣1+﹣+﹣+…﹣=﹣1=3﹣1【点睛】本题主要考查了分母有理化,找准有理化的因式是解题的关键.25.先化简,再求值:2222212⎛⎫----÷ ⎪-+⎝⎭x y x y x x x xy y ,其中26x y ==,. 【答案】原式x yx-=-,把26x y ==,代入得,原式13=-.【详解】试题分析:先将括号里面进行通分,再将能分解因式的分解因式,约分化简即可. 试题解析:2222212⎛⎫----÷ ⎪-+⎝⎭x y x y x x x xy y ()()()222=x y x y x x xx x x y x y -⎛⎫---⋅ ⎪+-⎝⎭=y x x y x x y ---⋅+ x yx-=-把x y ==代入得:原式1==-+考点:分式的化简求值.26.先化简,再求值:24224x x x x x x ⎛⎫÷- ⎪---⎝⎭,其中2x =. 【答案】22x x +-,1 【分析】先把分式化简,然后将x 、y 的值代入化简后的式子求值即可. 【详解】 原式(2)(2)22(2)2x x x x x x x x +-+=⋅=---,当2x =时,原式1==.【点睛】本题考查了分式的化简求值这一知识点,把分式化到最简是解题的关键.27.一样的式子,其实我3==3==,1===;以上这种化简的步骤叫做分母有理化还可以用以下方法化简:221111===-=(12)化简:2n+++【答案】(1-2)12.【解析】试题分析:(12看出5-3,根据平方差公式分解因式,最后进进约分即可.(2)先每一个二次根式分母有理化,再分母不变,分子相加,最后合并即可.试题解析:(1)=====(2)原式=122n++++=.考点:分母有理化.28.(1|5-+;(2)已知实数a、b、c满足|3|a+=,求2(b a+的值.【答案】(1)5;(2)4【分析】(1)先利用二次根式的乘法法则和绝对值的意义计算,再进行回头运算即可;(2)先根据二次根式有意义的条件确定b的值,再根据非负数的和的意义确定a,c的值,然后再计算代数式的值即可.【详解】解:(15-+5)=+5=+5=(2)由题意可知:5050b b -≥⎧⎨-≥⎩, 解得5b =由此可化简原式得,30a +=30a ∴+=,20c -=3a ∴=-,2c =22((534b a ∴+=--=【点睛】可不是考查了二次根式的混合运算以及二次根式的化简求值,熟练掌握运算法则和运算顺序是解答此题的关键.29.先化简,再求值:221()a ba b a b b a-÷-+-,其中a =2b =- 【答案】1a b -+,12-. 【分析】先把分式进行化简,得到最简分式,然后把a 、b 的值代入计算,即可得到答案. 【详解】 解:原式1()()a b a b aa b a b b a b b--=⨯-⨯+-+()()a b a b a b b a b -=--++()b bb a =-+1a b=-+,当a =2b =原式12==-.【点睛】本题考查了二次根式的混合运算,分式的化简求值,分式的混合运算,解题的关键是熟练掌握运算法则进行解题.30.计算:(1 (2)()()2221-【答案】2)1443 【分析】(1)先化成最简二次根式,然后再进行加减运算即可; (2)套用平方差公式和完全平方式进行运算即可. 【详解】解:(1)原式=23223323,(2)原式(34)(12431)1124311443,故答案为:1443. 【点睛】本题考查二次根式的四则运算,熟练掌握二次根式的四则运算是解决本题的关键.【参考答案】***试卷处理标记,请不要删除一、选择题 1.A 解析:A 【解析】分析:根据二次根式的加、减、乘、除的法则计算逐一验证即可.详解: , 此选项正确;≠此选项错误;, 此选项错误;,此选项错误.故选A.点睛:本题考查了二次根式的混合运算,掌握二次根式的运算法则是解题的关键.2.A解析:A 【分析】直接利用二次根式有意义的条件、负整数指数幂的性质分析得出答案. 【详解】AB ,有意义,不合题意;C D 、33110=10-,有意义,不合题意; 故选A.【点睛】 此题主要考查了二次根式有意义的条件、负整数指数幂的性质,正确把握二次根式的定义是解题关键.3.D解析:D【分析】根据二次根式有意义的条件:被开方数为非负数可得x+2≥0,再解不等式即可. 【详解】∴被开方数x+2为非负数,∴x+2≥0,解得:x ≥-2.故答案选D.【点睛】本题考查了二次根式有意义的条件,解题的关键是熟练的掌握二次根式有意义的条件.4.C解析:C【分析】根据二次根式的加、减、乘、除运算法则对各项进行计算即可得到结果. 【详解】不是同类二次根式,不能合并,故此选项错误;不是同类二次根式,不能合并,故此选项错误;=D =,故此选项错误; 故选:C .【点睛】此题主要考查了二次根式的混合运算,熟练掌握二次根式的运算法则是解答此题的关键. 5.B解析:B【分析】根据最简二次根式的定义即可求出答案.【详解】2=,故A 不是最简二次根式;是最简二次根式,故B 正确;,故C 不是最简二次根式;=D 不是最简二次根式;故选:B .【点睛】本题考查最简二次根式,解题的关键是正确理解最简二次根式的定义,本题属于基础题型.6.A解析:A【分析】根据分式的运算法则以及二次根式的性质即可求出答案.【详解】解:原式2223232323x x x x112323x x 将4x =代入得, 原式11423423 221113133113 133131131=.故选:A.【点睛】本题考查分式的运算以及二次根式的性质,解题的关键是熟练运用分式的运算法则以及观察出分母可以开根号,本题属于较难题型.7.C解析:C【分析】先求出两个不等式的解集,根据不等式组的解集为2x >可得出m ≤2的值是整数,得出|m|=3或2,于是m=-3,3,-2或2,由m ≤2,得m=-3,-2或2.【详解】 解:解不等式02x m ->得x >m , 解不等式223x x --<-得x >2, ∵不等式组解集为x >2,∴m ≤2,则|m|=3或2,∴m=-3,3,2或-2,由m ≤2得,m=-3,-2或2.即符合条件的所有整数m 的个数是3个.故选:C .【点睛】本题考查了解一元一次不等式组以及二次根式的性质,熟练运用一元一次不等式组的解法是解题的关键.8.B解析:B【分析】首先根据二次根式有意义的条件求得a 、b 的取值范围,然后再利用二次根式的性质进行化简即可【详解】 2202a aa a a +-∴+<∴<-a a ∴==•=-故选B 【点睛】本题考查了二次根式的性质及化简,解题的关键是根据二次根式有意义的条件判断字母的取值范围.本题需要重点注意字母和式子的符号.9.A解析:A【分析】由根号可知等号左边的式子为正,所以右边的式子也为正,所以可得答案.【详解】得-a≥0,所以a≤0,所以答案选择A 项.【点睛】本题考查了求解数的取值范围,等号两边的值相等是解答本题的关键.10.B解析:B【分析】利用二次根式的性质进行化简即可.【详解】﹣3|=3.故选B.11.D解析:D【分析】首先根据二次根式有意义的条件求得a 、b 的取值范围,然后再利用二次根式的性质进行化简即可;【详解】∴-a 3b≥0∵a >b ,∴a >0,b <0a ab =-,故选:D .【点睛】此题考查二次根式的性质及化简,解题的关键是根据二次根式有意义的条件判断字母的取值范围. 12.B解析:B【分析】由已知可得:2,(11m n mn +==+-=-,【详解】由已知可得:2,(11m n mn +==+-=-,原式3===故选B【点睛】考核知识点:二次根式运算.配方是关键.二、填空题13.【解析】【分析】用换元法代替两个带根号的式子,得出m、n的关系式,解方程组求m、n的值即可.【详解】设m=,n=,那么m−n=2①,m2+n2=()2+()2=34②.由①得,m=2解析:13【解析】【分析】用换元法代替两个带根号的式子,得出m、n的关系式,解方程组求m、n的值即可.【详解】设m n那么m−n=2①,m2+n2=2+2=34②.由①得,m=2+n③,将③代入②得:n2+2n−15=0,解得:n=−5(舍去)或n=3,因此可得出,m=5,n=3(m≥0,n≥0).n+2m=13.【点睛】此题考查二次根式的减法,本题通过观察,根号里面未知数的系数为相反数,可通过换元法求解.14.10【解析】根据完全平方式的特点,可得x2+xy+y2=(x+y)2﹣xy=(2)2﹣(+1)(﹣1)=12﹣2=10.故答案为10.解析:10【解析】根据完全平方式的特点,可得x2+xy+y2=(x+y)2﹣xy=(2﹣1)=12﹣2=10.故答案为10.15.【分析】先根据确定m 的取值范围,再根据,推出,最后利用来确定a 的取值范围.【详解】解:为整数为故答案为:5.【点睛】本题考查的知识点是二次根式以及估算无理数的大小,利用解析:5【分析】)30m -≤确定m 的取值范围,再根据m a +=32a ≤≤,最后利用78<<来确定a 的取值范围.【详解】 解:()230m m --≤23m ∴≤≤m a +=a m ∴=32a ∴≤≤7528<<46a ∴<<a 为整数a ∴为5故答案为:5.【点睛】本题考查的知识点是二次根式以及估算无理数的大小,利用“逼近法”得出围是解此题的关键.16.3【解析】【分析】先根据二次根式有意义的条件得出x+y的值,再根据非负数的性质列出关于x,y,m的方程组,求出m的值,进而可得出结论.【详解】依题意得:,解得:x=1,y=1,m=5,∴3解析:3【解析】【分析】先根据二次根式有意义的条件得出x+y的值,再根据非负数的性质列出关于x,y,m的方程组,求出m的值,进而可得出结论.【详解】依题意得:35302302x y mx y mx y+--=⎧⎪+-=⎨⎪+=⎩,解得:x=1,y=1,m=5,∴==3.故答案为3.【点睛】本题考查了二次根式有意义得条件及非负数的性质,熟知二次根式具有非负性是解答此题的关键.17.【解析】试题解析:(5,4)表示第5排从左向右第4个数是:,(9,4)表示第9排从左向右第4个数,可以看出奇数排最中间的一个数都是1,第9排是奇数排,最中间的也就是这排的第5个数是1,那么第解析:【解析】试题解析:(5,4)表示第5排从左向右第4,(9,4)表示第9排从左向右第4个数,可以看出奇数排最中间的一个数都是1,第9排是奇数排,最中间的也就是这排的第5个数是1,那么第4,∴(5,4)与(9,4)故答案为18.【详解】若的整数部分为a,小数部分为b,∴a=1,b=,∴a-b==1.故答案为1.解析:【详解】a,小数部分为b,∴a=1,b1,∴-b1)=1.故答案为1.19.【分析】直接合并同类二次根式即可.【详解】解:.故答案为【点睛】合并同类二次根式实际是把同类二次根式的系数相加,而根指数与被开方数都不变.解析:【分析】直接合并同类二次根式即可.【详解】解:=.故答案为【点睛】合并同类二次根式实际是把同类二次根式的系数相加,而根指数与被开方数都不变.20.②③【分析】根据最简二次根式的被开方数不含分母;被开方数不含能开得尽方的因数或因式,可得答案.【详解】②③是最简二次根式,故答案为②③.【点睛】本题考查最简二次根式的定义,解析:②③【分析】根据最简二次根式的被开方数不含分母;被开方数不含能开得尽方的因数或因式,可得答案.【详解】是最简二次根式,③4故答案为②③.【点睛】本题考查最简二次根式的定义,最简二次根式必须满足两个条件:被开方数不含分母;被开方数不含能开得尽方的因数或因式.三、解答题21.无22.无23.无24.无25.无26.无27.无28.无29.无30.无。

初二数学第一学期教学质量检测试卷

初二数学第一学期教学质量检测试卷

初二数学第一学期教学质量检测试卷一、填空题(每题3分,共30分)1.如图,图中所示的4个角中,同位角是。

2.用不等式表示:x的2倍减去3大于15 。

3.为了解某品牌日光灯管的使用寿命,从中抽取了30只进行试验,这种调查方式属于。

4.已知等腰△ABC中,AB=AC,∠B=55°,则∠A= 。

5.如图,已知∠1=∠2,∠A=50°,则∠C= 。

6.△ABC中,∠C=90°,a=8,b=15,则c= 。

7.等腰三角形的一个角为40°,则它的顶角度数为。

8则x=。

9.已知某班20名男生的平均身高为165㎝,30名女生的平均身高为155㎝,则全班学生的平均身高为㎝。

10.规定一种运算a△b=ab-a-b+1,如:3△4=3×4-3-4+1,试比较大小:(-3)△4 3△(-4)。

二、选择题(每题3分,共24分)11.如图,不能判定AB∥CD的是()A.∠1=∠2 B.∠1=∠3 C.∠2=∠3 D.∠3=∠412.下列图形中,属于棱柱的是()A B C.D.13.已知等腰三角形一条边长为4,另一条边长为7,则周长为()A.15 B.18 C.不能确定D.15或1814.已知a>b,则下列各式中正确的是()A.a-3>b-3 B.-3a>-3b C.3a>-3bD.3-a>3-b15.某餐厅共有7名员工,全体员工的工资如下表:则全体员工工资的众数和中位数是( )A.900, 1600 B.900, 1500 C.1600, 1500 D.900, 155016.用刀将一个圆柱体切一刀, 则切出的面不可能为()A.长方形B.圆C.半圆D.三角形17.如图,△ABC中,AB=AC,∠A=36°,BD、CE分别为角平分线且交点为F,则图中的等腰三角形(不包括△ABC)共有()A.6个B.7个C.8个D.9个18.如图,△ABC中,∠C=90°,AD、BE分别为中线,AD=6,BE=7,则AB长为()A.8 B.13 C D三、解答题(20、22每小题5分,其余每题6分,共46分)19.如图为由五个相同的正方体搭成的几何体,试画出它的三视图。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一学期初二教学质量诊断性检测
数学试卷
说明:考试时间120分钟,满分125分(包括5分卷面分)。

一、精心选一选(本题共12小题,在每小题所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是正确的,每小题3分,计36分)
1.合并同类项时,下列各式中正确的是
A .066=--ab ab
B .a a a 6232
2=+ C .2
11415a a a =-
D .a a a 279=-
2.下列说法:①a -一定是负数;②a -一定是正数;③倒数等于它本身的数是±1;④绝对值等于它本身的数是1。

其中正确的有
A .1个
B .2个
C .3个
D .4个
3.已知方程:①1213+=-x x ;②)21(3231-=+
x x ;③4
1
3743127+-
=++x x ;④x x =-12
3。

其中解为2=x 的方程是 A .①、②和③
B .①、③和④
C .②、③和④
D .①、②和④
4.将一正方体纸盒沿下图所示的剪裁线剪开,展开成平面图,其展开图的形状是
5.已知某数为x ,若比它的
4
3
大1的数的相反数是5,求x 。

则可列出方程 A .5143=+-x B .5)143(=+-x
C .5143=-x
D .5)14
3(=+-x x
6.根据直线、射线和线段的各自性质,下图中能相交的是
7.根据下图中给出的信息,可得正确的方程是
A .)5()2
6()2
8(2
2
+⨯⨯=⨯x x ππ B .)5()2
6()2
8(2
2
-⨯⨯=⨯x x ππ C .)5(682
2
-⨯=⨯x x ππ
D .5682
2
⨯⨯=⨯ππx
8.方程6
7
3422--
=--
x x 去分母,得 A .)7()42(22--=--x x
B .7)42(212--=--x x
C .)7()42(212--=--x x
D .)7()42(12--=--x x
9.如下图所示,直线AB ,CD 相交于点O ,OE ⊥AB 于点O ,OF 平分∠AOE ,∠1=15°30′,则下列结论中不正确的是
A .∠2=45°
B .∠1=∠3
C .∠AO
D 与∠1互为补角
D .∠1的余角为75°30′
10.一种圆环(如下图),它的外圆直径为10cm ,环宽1cm (环宽是指外圆半径与内圆半径的差)。

如果用a 个这样的圆环相扣拉紧,则它们的总长度是
A .)28(+a cm
B .a 8cm
C .)28(-a cm
D .)48(+a cm
11.如下图所示,点C 是线段AB 的中点,D 是CB 上的一点,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 .CD =
21
BC B .CD =AC -BD C .CD =2
1
AB -BD
D .CD =AD -BC
12.某学校多功能报告厅共有座位n 排,已知第一排的座位为m 个,后一排总是比前一排多1个,则电影院中共有座位_________个。

A .2
2
n mn +
B .2
)
1(-+n n mn C .n mn +
D .2
)
1(++
n n mn 二、细心填一填(本题共8小题,满分24分,只要求填写最后结果,每小题填对得3分) 13.关于x 的方程0)1(2=--a x 的解是3,则a 的值为_________。

14.已知式子3522
+-a a 的值为9,则式子62
5
2
+-
a a 的值为_________。

15.某商店采购一批灯管,每根13元。

运输中损坏了12根,出售时单价为15元,售完后共获利1020元。

则共购进这批灯管_________根。

16.若2341'︒=∠α,则它的余角为_________,它的补角为_________。

17.如下图(1)左侧的圆锥正好能通过右边图中的两个空洞,那么正好能通过图(2)两个空洞的立体图形可以是_______,正好能通过图(3)两个空洞的立体图形可以是_______。

18.某足球队参加了10场足球赛,共积17分。

已知胜一场得3分,平一场得1分,负一场得0分,其中该队输了3场,则该队共胜_________场。

19.有公共顶点的两条射线分别表示南偏东15°与北偏东25°,则这两条射线组成的角等于_________度。

20.根据下列图形的排列规律,第2008个图形是福娃_________(填写福姓名称即可)。

三、耐心做一做,相信你能写出正确的解答过程(共60分,注意审题要细心,书写要规范和解答要完整)
21.计算与化简(本题满分19分,(1)(2)各6分,(3)7分) (1)计算:23
)3
2
(942-⨯÷
- (2)计算:)31(3)53(2
-⨯+--
(3)先化简,再求值:)3()3(52
2
2
2
b a ab ab b a +--,其中3
1
21==b a , 22.解方程(本题满分16分,每小题8分) (1))13
1(72)421
(6--=+-x x x (2)
5
2
1215+-
=--y y y 23.(本题满分8分)
有一些标有3,6,9,12,…的卡片,后一张卡片上的数比前一张卡片上的数大3,小明找到了相邻的5张卡片,这些长片上的数字之和为150。

(1)小明拿到了哪5张卡片?
(2)你能拿到5张相邻的卡片,使得这些卡片上的数字之和为110吗?若能,请写出是哪几张卡片;若不能,请说明理由。

24.(本题满分8分)
如下图所示,直线AB 、CD 相交于点O ,OE 平分∠AOD ,∠FOC=90°,∠1=40°。

求∠2和∠3的度数。

25.(本题满分9分)
某森林公园的门票规定如下:40人以下每人10元,40人以上享受团体优惠,其中40~80人九折优惠,80人以上八折优惠。

初二甲、乙两班共101人去该森林公园游玩,且甲班人数多于乙班,但小于总数的
3
2
,若两班都以班为单位购票,则共付948元。

(1)若两班联合起来作为一个团体购票,则可省多少钱? (2)两班各有多少学生?。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