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子信息工程专业培养计划

合集下载

电子信息工程的学习计划

电子信息工程的学习计划

电子信息工程的学习计划一、学习目标1. 理论基础:掌握电子信息工程领域的基础理论知识,包括电路分析、信号与系统、数字电路等;2. 实践能力:学习并掌握电子信息工程领域的实际应用技术,包括电子产品设计、通信系统设计、嵌入式系统等;3. 创新能力:培养对电子信息领域的创新思维,积极参与科研项目,发表学术论文,掌握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二、学习课程1. 电路理论与分析:学习电路的基本理论,深入理解电子元器件的工作原理,掌握电路分析与设计的方法;2. 信号与系统:学习信号的基本特性和系统的分析方法,了解不同信号处理技术的应用;3. 通信工程:学习无线通信与数字通信的基本原理、技术和应用,了解通信系统的设计与实施;4. 数字电路与系统:学习数字电路的基本原理,了解数字系统的设计与应用;5. 嵌入式系统:学习嵌入式系统的设计和开发技术,了解嵌入式系统在电子产品中的应用;6. 电子产品设计:学习电子产品设计的基本方法和技术,了解电子产品设计的整个流程。

三、实践项目1. 参与电子信息工程实验课程,掌握实验室常用的仪器设备,学习实验操作技能;2. 参与大学生电子设计大赛、科研项目等,锻炼实际设计、调试和改进能力;3. 参与实习项目,了解企业在电子信息工程领域的实际应用和需求。

四、科研学术1. 参与电子信息工程相关的科研项目,树立科学研究的观念,培养科学研究的能力;2. 阅读相关领域的学术论文,了解当前研究方向和研究成果;3. 参加学术会议和讲座,增加与同行学者的交流,了解当前研究领域的前沿动态。

五、实习实训1. 利用暑期实习等机会,到企业或科研机构进行实习实训,了解电子信息工程领域的实际应用;2. 参与企业项目,在实践中掌握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培养工程实践能力;3. 自主选题开展实践项目,完成与电子信息工程相关的实践任务,提高实际应用能力。

六、就业发展1. 参加各类招聘会,广泛了解电子信息工程领域就业需求;2. 参与职业规划指导,了解电子信息工程专业的职业发展方向和就业形势;3. 积极参加各类竞赛、评选、讲座等活动,拓展社会资源,提高就业竞争力。

电子信息工程专业培养计划-福州大学至诚学院

电子信息工程专业培养计划-福州大学至诚学院

目录1.电子信息工程专业培养计划 (2)2.通信工程专业培养计划 (7)3.电子科学与技术专业培养计划 (12)4.微电子学专业培养计划 (17)5.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培养计划 (22)6.软件工程专业培养计划 (27)7.网络工程专业培养计划 (32)8.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专业培养计划 (37)9.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专业培养计划 (43)10.过程装备与控制工程专业培养计划 (49)11.应用化学专业培养计划 (54)12.化学工程与工艺专业培养计划 (59)13.土木工程专业培养计划 (64)14.工程管理专业培养计划 (70)15.建筑学专业培养计划 (75)16.材料科学与工程专业培养计划 (81)17.材料成型及控制工程专业培养计划 (86)18.环境工程专业培养计划 (91)19.资源环境与城乡规划管理专业培养计划 (96)20.安全工程专业培养计划 (102)21.生物工程专业培养计划 (107)22.生物技术专业培养计划 (112)23.食品科学与工程专业培养计划 (117)24.行政管理专业培养计划 (122)25.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专业培养计划 (127)26.物流管理专业培养计划 (132)27.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培养计划 (138)28.财务管理专业培养计划 (143)29.英语专业培养计划 (148)30.日语专业培养计划 (154)31.汉语言文学专业培养计划 (159)32.音乐学专业培养计划 (165)电子信息工程专业培养计划一、学制:四年二、授予学位:工学学士三、培养目标本专业培养德、智、体全面发展,在电子与信息工程领域具有系统的理论基础和专业知识,有较强的工程实践与创新能力,能在该专业领域从事电子系统设计、微机与单片机应用,嵌入式系统的设计与开发,计算机网络和各类电子与信息系统的研究、设计、开发、维护、生产、管理和教学工作的应用型工程技术人才。

四、培养要求毕业生应获得以下几方面的知识和能力:1、具有坚实的自然科学基础,较好的人文社会科学基础,并熟练掌握一门外语。

培养计划通信工程

培养计划通信工程

2023级培养计划学院: 机械与电气信息工程专业: 通信工程电子信息工程(通信工程)专业培养计划一、学制四年制本科。

二、业务培养目旳本专业培养适应二十一世纪科技、经济、社会发展和国家建设需要, 德、智、体、美全面发展、具有较高文化素质修养、敬业精神和社会责任感, 具有扎实旳通信工程与信息系统旳理论基础知识、知识面宽、实践能力强、素质高, 能从事通信信息系统和设备旳设计、制造、管理旳应用型高级工程技术人才和管理人才。

三、业务基本规定本专业学生重要学习现代通信技术、通信系统和通信网络等方面旳基础理论, 构成原理和设计措施, 受到通信工程实践旳基本训练, 具有从事现代通信系统和网络设计、开发、调试和工程应用旳基本能力。

四、毕业生应获得旳知识和能力1.掌握通信技术旳基本理论和基本知识;2.掌握光波、无线、多媒体等通信技术;3.掌握通信系统和通信网旳设计分析措施;4.具有设计、调试和应用通信系统和通信网络旳能力;5.理解通信系统和通信网络建设旳基本方针、政策和规范;6.理解通信技术旳最新发展、发展动态和方向;7.掌握文献检索、资料查询旳基本措施, 具有一定旳科学研究和实际工作能力;8.具有很好旳外语综合应用能力。

五、主干学科信息与通信工程、计算机科学与技术。

六、重要课程电路理论、模拟电子技术、数字电子技术、微机原理与接口技术、信号与系统、通信系统原理、电磁场与电磁波、计算机通信网络、通信电子线路、数字信号处理、信息论基础、信息互换技术、光纤通信系统、移动通信系统等。

七、重要实践环节公益劳动、军训、电路试验、电子技术试验、电子电路课程设计、计算机上机训练、认识实习、专业实习、专业课程综合试验、专业课程设计、毕业设计(论文)等。

八、相近专业电子信息工程、电子科学技术、计算机科学与技术。

九、毕业与授予学位本专业学生须按培养计划规定修读各类课程, 总学分到达168.5学分以上方可毕业。

本专业所授学位为工学学士。

十、教学安排一览表见附表一。

电子信息工程专业培养计划.doc

电子信息工程专业培养计划.doc

电子信息工程专业培养计划学科门类:电气信息类专业代码:080603学制:四年授予学位:工学学士培养计划制定领导小组成员:关榆君、刘玉民、梁廷贵、姚明林制定日期:2007 年10 月一、培养目标本专业按照现代信息社会提出的迫切要求,培养面向电子信息行业的专门人才。

学生毕业后可在在通信、电子、计算机、电子商务等广泛领域中从事设计与开发工作。

二、基本要求本专业学生应具有深厚的数理基础和外语功底,主要学习电子技术、计算机技术、通信理论与系统、信号与信息处理、电磁场与微波技术等方面的课程,并通过教学实验和科研实践,学会获取与运用知识的能力。

注重学生全面素质教育,坚持“理工结合”的特点,强调宽口径培养及新知识和高新技术的引入,使其具有较宽的系统专业知识,较强的计算机、外语能力和相关工程技术能力。

毕业生应获得如下几方面的知识和能力:1.掌握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深刻理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

热爱党、热爱社会主义祖国,富有献身精神和创新精神,具有爱岗敬业、艰苦奋斗、诚实守信的优良品德。

2.进行数学、物理、英语、计算机等学科的公共基础知识的学习,重点是夯实基础,为后续专业基础与专业课程的学习打好扎实的理论基础。

3.进行电路分析、电子电路、信号与系统及其各实验等宽口径的专业技术基础知识的学习,注重理论与实践的密切结合,既加深对专业技术基础理论的掌握,又初步培养学生的实践动手能力和创新设计应用能力。

4.以电子工程设计、电气技术与控制、EDA技术与VHDL语言等专业知识学习为主,并完成毕业设计环节与工程实践训练,强调学生的实践动手能力、个性发展、创新意识与综合素质的全面提高。

三、修业年限与授予学位修业年限:全日制四年授予学位:工学学士四、主干学科与相近专业主干学科:电子科学与技术、信息与通信工程、计算机科学与技术相近专业:通信工程、计算机科学与技术、电气自动化五、主要课程电路原理、模拟电子技术、数字电子技术、信号与系统、数字信号处理、高频电子线路、C语言程序设计、汇编与接口技术、电气技术与控制、单片机原理、VB程序设计、电力电子技术、信息理论与编码、自动控制原理、电磁场理论、通信原理、电子工程设计与实践、EDA技术、DSP原理及应用、数字图像处理、感测技术、计算机网络、网路信息安全、EMC技术、集成电路设计六、主要实践教学环节认识实习、专业实习、毕业实习、课程实验、课程设计、毕业设计七、主要专业实验电路原理、模拟电子技术、数字电子技术、信号与系统、数字信号处理、高频电子电路、C语言程序设计、汇编与接口技术、电气技术与控制、VB程序设计、单片机原理、通信原理、电子工程设计与实践、EDA技术、DSP原理及应用八、教学安排一览表(含指导性教学计划、集中实践教学环节指导表)(附后)九、课程简介(附后)十、课程体系及学时学分必修课学分:177 选修课学分:7十一、课程安排一览表电子信息工程专业指导性教学计划表1电子信息工程专业指导性教学计划表2。

电子信息工程专业培养方案最终版

电子信息工程专业培养方案最终版

电子信息工程专业培养方案一、培养目标及基本要求培养目标:培养思想素质好、基础扎实、实践能力强、适应经济社会发展需要、具有创新精神,具备扎实的现代电子技术和信息系统的理论基础知识和专业基本技能,能从事各类电子设备和信息系统的研究、设计、制造、应用和开发工作,具有团队协作和创新创业精神的应用型高级专门人才。

基本要求:本专业是一个电子和信息工程方面的较宽口径专业。

本专业学生主要学习电子技术、信息技术和计算机技术的基本理论与设计方法;掌握信息获取及处理技术、软件设计技术和电子设备技术的专业知识并具有较强的工程实践能力;具有工业电子设备和计算机应用系统以及信息系统的设计、研究、开发及应用的初步能力。

毕业生应具有以下素质、知识和能力:1、具有为国家富强、民族昌盛而奋斗的理想、事业心和责任感,理论联系实际、实干创新的精神和勤奋、团结协作的品质与健全的人格、良好的社会公德和职业道德。

2、较系统地掌握电子技术,信息技术和计算机技术的基本理论与设计方法;掌握信息获取及处理技术、软件设计技术和电子设备技术的基本原理及知识;具有工业电子设备和计算机应用系统以及信息系统的设计、研究、开发及应用的初步能力。

3、具有研究信息学科领域理论问题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了解信息学科的发展动态和理论前沿的最新状况;4、了解信息产业的基本方针、政策和法规,了解企业管理的基本知识;5、具有本专业所需的制图、运算、实验、测试、调试、表达及数据处理的基本技能。

6、具有较强的学习能力、语言文字表达能力和计算机应用能力;掌握一门外国语,具有一定的听、说、读、写、译能力,能比较顺利地阅读本专业的外文资料。

7、掌握文献检索、资料查询的基本方法,具有初步的科学研究和工程实践能力。

8、具有健康的体魄和健全的心理素质,达到大学生健康体质标准。

二、主干学科电子科学与技术、计算机科学与技术。

三、核心课程C语言、微机原理及应用、电路分析、低频电子线路、脉冲与数字电路、高频电子线路、信号与系统、面向对象程序设计、通信原理、自动控制原理、单片机技术、数字信号处理等。

电子信息工程专业培养计划

电子信息工程专业培养计划

电子信息工程专业培养计划Electronic and Information Engineering制定人:肖丙刚审校人:王秀敏一、培养目标本专业培养适应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需要、德智体美全面发展,具有较强的创新精神与实践能力,具备电子信息工程专业知识,能在电子信息工程领域从事信号获取、处理和应用,物联网技术,通信及系统和网络,模拟及数字集成电路设计和应用,微波及电磁技术理论和应用等方面的科研、技术开发与管理工作的高级工程技术人才。

二、培养规格(一)基本素质要求1.热爱社会主义祖国、拥护中国共产党,掌握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的基本原理,树立科学的世界观、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具有良好的思想品德、社会公德和职业道德。

2.具有较好的人文修养、较强的现代意识和较高的专业素质,掌握本专业必要的基本技能、思维方式。

3.掌握科学锻炼身体的基本技能,受到必要的军事训练,达到国家规定的大学生体育和军事训练合格标准,身体健康、心理素质好。

4.具有一定的质量技术监督管理知识、较强的质量意识、标准意识和从事质量技术监督管理工作的能力。

(二)知识结构要求1.具有较扎实的自然科学知识和较好的人文社会科学知识。

2.掌握一门外语和计算机应用基础知识。

3.掌握电子电路的基本理论和实验技术。

4.掌握信息获取、处理的基本理论和应用的一般方法。

5.了解电子科学与技术和信息与通信工程学科的前沿理论与发展动态。

(三)能力结构要求1.具有良好的自学习惯和能力,有较好的表达交流能力和较强的计算机及信息技术应用能力。

2.具有综合运用所掌握的理论知识和技能,从事各类电子和信息系统的研究、设计、开发和应用的基本能力。

3.具有较强的开拓创新精神和创造性思维能力,具有一定的科研能力与实际工作能力。

4.掌握文献检索、资料查询的基本方法。

三、主干学科电子科学与技术、信息与通信工程、计算机科学与技术。

四、主要课程电路分析基础、模拟电子线路、数字逻辑电路、信号与系统、数字信号处理、物联网技术、单片机原理及其应用、电磁场理论与微波技术、通信电路、电子测量技术、通信系统原理、数字视听技术等。

电子信息工程专业人才培养方案

电子信息工程专业人才培养方案

电子信息工程专业人才培养方案一、专业概述二、培养目标(1)掌握电子信息工程的基础理论和技术,具有扎实的工程实践能力;(2)具备创新和实践能力,能够在电子信息领域中进行科研和工程设计;(3)具备良好的沟通和团队合作能力,能够在复杂的工程项目中进行协作;(4)具备跨学科、跨行业的综合应用能力,能够适应社会的发展需求。

三、课程设置基础课程主要包括数学、物理学、电磁场与微波技术、信号与系统、电子技术基础、计算机基础、通信原理等,这些课程为后续的专业课程打下坚实的基础。

专业课程主要包括微电子技术、电子测量技术、电子电路、数字信号处理、通信工程、半导体器件与集成电路、嵌入式系统设计、网络与通信安全等。

这些课程将深入探讨电子信息工程的核心内容,培养学生的专业能力。

四、实践环节(1)实验课程:通过电子信息工程实验课程的设置,使学生能够熟悉实验室设备的使用,掌握相关实验技能,加深对理论知识的理解。

(2)实习和实训:安排学生到企事业单位进行实习和实训,让他们接触实际的工程项目,参与实际的设计和实施过程,培养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科研项目:鼓励学生参与科研项目,培养他们的创新能力和科学研究能力。

五、毕业设计(1)选题要求:毕业设计选择实际工程问题为研究对象,既能满足学生的兴趣和研究方向,又具有一定的实际意义。

(2)导师指导:每位学生配备一位导师,负责指导学生的毕业设计过程,提供学术和技术指导。

(3)实践能力要求:毕业设计要求学生能够运用所学知识和技能,独立完成一个实际工程项目的设计和实施。

(4)论文撰写和答辩:学生需按规定要求撰写论文,并进行答辩,向导师和评审委员会展示毕业设计的研究成果。

六、质量保证为了保证电子信息工程专业人才的培养质量,应采取以下措施:(1)提供先进的教学设备和实验室条件,为学生的实践训练提供良好的实验环境和平台。

(2)增加实习和实训的机会,让学生能够接触实际工程项目,提高他们的实际应用能力。

电子信息工程 培养方案

电子信息工程 培养方案

电子信息工程培养方案一、培养目标电子信息工程是学校理工科的一门重要专业,专注于电子技术和信息工程的研究与应用。

本专业旨在培养具备扎实的电子信息技术理论知识和丰富的实践能力的高级工程技术人才,具备较强的创新能力、实践能力和团队合作精神,能在电子信息工程领域从事研究、设计、开发、应用及教学等方面工作的人才。

二、培养目标1.掌握扎实的数学、电子技术、通信技术、计算机技术等相关理论知识和专业技能,具备较强的科学素养和创新能力;2.具备较强的实践能力和工程实施能力,能熟练运用先进的电子信息工程技术进行系统设计、开发、应用、管理和教学;3.具备良好的沟通表达能力、团队合作意识和职业道德素养,能在跨学科团队中与人协作,具备较强的终身学习和自我提升能力;4.能适应当前电子信息科技迅速发展的需求,具有较强的创新精神和适应能力,能够在电子信息工程领域开展科学研究、项目管理、企业经营和教学工作。

三、培养课程设置本专业的课程设置旨在培养学生的理论知识与实践能力,通过统一课程设置和选修课程,使学生全面提高专业素养和综合能力。

主要课程包括:高等数学、线性代数、概率统计、电路分析、电子电路、数字逻辑、模拟电子技术、数字电子技术、微机原理与接口技术、数据结构、计算机组成原理、数字通信原理、数字信号处理、通信原理、微波工程、嵌入式系统设计、光电子技术、网络通信技术、无线通信技术、数字图像处理等。

四、实践教学环节1.实验教学学生将通过电子信息工程相关的实验教学,增强动手操作能力和实际解决问题的技能。

2.实习环节学生将在校外企业或机构进行为期数周的实习,了解工程技术与管理的全貌,为毕业后的就业打下基础。

3.毕业设计学生将在毕业设计环节中,运用所学理论知识和技能,独立完成一个电子信息工程领域的设计与开发项目,并就其完成成果进行系统化的总结和展示。

五、实践创新能力培养学校将开设各类项目实践、创新训练项目,并鼓励学生参与国内外各类学术会议和专业比赛。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电子信息工程专业培养计划
学科门类:电气信息类专业代码: 080603 学制:四年授予学位:工学学士
培养计划制定领导小组成员:关榆君、玉民、梁廷贵、明林
制定日期: 2007 年 10 月
一、培养目标
本专业按照现代信息社会提出的迫切要求,培养面向电子信息行业的专门人才。


生毕业后可在在通信、电子、计算机、电子商务等广泛领域中从事设计与开发工作。

二、基本要求
本专业学生应具有深厚的数理基础和外语功底,主要学习电子技术、计算机技术、
通信理论与系统、信号与信息处理、电磁场与微波技术等方面的课程,并通过教学实验
和科研实践,学会获取与运用知识的能力。

注重学生全面素质教育,坚持“理工结合”
的特点,强调宽口径培养及新知识和高新技术的引入,使其具有较宽的系统专业知识,
较强的计算机、外语能力和相关工程技术能力。

毕业生应获得如下几方面的知识和能力:
1.掌握马列主义思想、理论,深刻理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

热爱党、热爱社会
主义祖国,富有献身精神和创新精神,具有爱岗敬业、艰苦奋斗、诚实守信的优良品德。

2.进行数学、物理、英语、计算机等学科的公共基础知识的学习,重点是夯实基础,
为后续专业基础与专业课程的学习打好扎实的理论基础。

3.进行电路分析、电子电路、信号与系统及其各实验等宽口径的专业技术基础知识
的学习,注重理论与实践的密切结合,既加深对专业技术基础理论的掌握,又初步培养
学生的实践动手能力和创新设计应用能力。

4.以电子工程设计、电气技术与控制、EDA技术与VHDL语言等专业知识学习为主,
并完成毕业设计环节与工程实践训练,强调学生的实践动手能力、个性发展、创新意识
与综合素质的全面提高。

三、修业年限与授予学位
修业年限:全日制四年
授予学位:工学学士
四、主干学科与相近专业
主干学科:电子科学与技术、信息与通信工程、计算机科学与技术
相近专业:通信工程、计算机科学与技术、电气自动化
五、主要课程
电路原理、模拟电子技术、数字电子技术、信号与系统、数字信号处理、高频电子线路、C语言程序设计、汇编与接口技术、电气技术与控制、单片机原理、VB程序设计、电力电子技术、信息理论与编码、自动控制原理、电磁场理论、通信原理、电子工程设计与实践、EDA技术、DSP原理及应用、数字图像处理、感测技术、计算机网络、网路信息安全、EMC技术、集成电路设计
六、主要实践教学环节
认识实习、专业实习、毕业实习、课程实验、课程设计、毕业设计
七、主要专业实验
电路原理、模拟电子技术、数字电子技术、信号与系统、数字信号处理、高频电
子电路、C语言程序设计、汇编与接口技术、电气技术与控制、VB程序设计、单片机原理、通信原理、电子工程设计与实践、EDA技术、DSP原理及应用
八、教学安排一览表(含指导性教学计划、集中实践教学环节指导表)(附后)
九、课程简介(附后)
十、课程体系及学时学分
必修课学分:177 选修课学分: 7
十一、课程安排一览表
电子信息工程专业指导性教学计划表1
电子信息工程专业指导性教学计划表2
课程简介:。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