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有感600字

合集下载

水调歌头作文600字5篇

水调歌头作文600字5篇

水调歌头作文600字在日复一日的学习、工作或生活中,许多人都有过写作文的经历,对作文都不陌生吧,借助作文可以提高我们的语言组织能力。

那么一般作文是怎么写的呢?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水调歌头作文600字5篇,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水调歌头作文600字篇1中秋佳节,在明月的温柔照耀下,与家人共赏月,共尝月饼,乃一趣事也。

而同时,也有一些仕途失意的人在明月的照耀之下,不免吟诵起《水调歌头》以理遣情,希望从共赏明月中互相慰藉。

全文改写:我从被月亮照得有些泛白的桌子上,轻轻拿起酒杯,对着青天一饮而尽。

喉咙里尽是苦涩,不禁干咳了几声,半眯着眼睛,道:“中秋佳节,本应是美好的节日,不应该是家中团圆的好日子吗?可为何我却孤独流落在这儿?”说罢,从桌子上拿起酒壶灌起了酒来,喃喃细语道:“我好想乘着风,回到天上去,去看一看那就美玉做成的仙宫,可又怕那耸立的寒冷。

”我好像又想到什么,站起身来,对月起舞,清风随人,仿佛乘云御风,置身天上,哪比得上人间?我转身进楼阁。

月亮从朱红色的楼阁的一面,转到另一面,低低的撒在我身上,我躺在床上,望着那月亮,眸里尽是想念着弟弟,又不禁埋怨起月亮来:“明月不应该有什么怨恨,可又为何总在别人亲人分别之时才满月?″想着想着,心中的怨恨不由得浓了几分,可又转念一想:“人有悲欢离合的变迁,月亮也有阴晴圆缺。

这种事自古以来难以周全。

但愿离人能平安健康,运隔千里共享月色明媚皎然。

″想着想着,我又不免入了梦乡。

梦乡中,我看见弟弟,笑着朝我走来,明月依然满月,我忍不住笑了起来,团圆了,真好。

我向弟弟走去,拥抱在一起。

互谈着自己所见所闻,趣事,相交甚欢。

全诗: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

不知天上宫阙,今夕是何年。

我欲乘风归去,又恐琼楼玉宇,高处不胜寒。

起舞弄清影,何似在人间。

转朱阁,低绮户,照无眠。

不应有恨,何事长向别时圆?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

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

这首词反映了作者仕途失意,幻想超然物外,但积极的处世态度终于战胜了消极“遁事”的念头,表达了旷达的胸怀和乐观的情致。

《水调歌头》读后感(精选10篇)

《水调歌头》读后感(精选10篇)

《水调歌头》读后感《水调歌头》读后感(精选10篇)读完一本书以后,相信大家都积累了属于自己的读书感悟,这时最关键的读后感不能忘了哦。

可是读后感怎么写才合适呢?下面是小编整理的《水调歌头》读后感,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水调歌头》读后感 1月如水,如水之`清,如水之冷冷。

不知道我在千里之外的弟弟是否也和我一样在寂寞中思念着这如水的月夜。

这个暗淡的月光是一双伤心的手,告诉我怎样安然入睡。

庭下如空明,日复一日,积水之中,我的'思念如一只纸鸢,飞向婵娟,飞向弟弟。

月亮的舞动人影,是否是捣药的白兔,我欲乘清风而上,飞上云端,飞入天上琼楼玉宇,可是那冷清的月宫又未必胜过人间。

跳舞的仙子,当你孤独时你会想起谁,中秋之夜谁不想有亲人相伴。

月亮圆了,人却很少团圆。

月球又是怎样与人类作对,又是怎样在这圆月里干扰着所爱的人所系的心?月有圆缺,人有离合,人生本无十全十美,这是永恒的缺憾,愿亲人们永远幸福安康。

不圆的月亮,不散的团聚,不完美的人生,也许这是自古以来就没有恶作剧的事,弟弟,你快回来了,带回了我的思念…《水调歌头》读后感 2苏轼出生于一个诗的家庭,从小在诗的渲染下长大。

尔后,他开创了一个新的流派――豪放派。

存词三百四十多首,表现味题材新、形式新、风格新。

他的词中透露出那种豪壮、雄浑的风格和气派。

《水调歌头》描述的是,时逢中秋佳节,苏轼苦闷失意,与弟弟苏轼已有七年未见,客中思亲。

便唯有把酒对月,抒其心中的忧郁惆怅。

苏轼把青天当做自己的朋友,把酒相问,现实了他豪放的性格与不凡的气魄。

“不知天上宫阙,今夕是何年”这句话把对明月的赞美与向往更推进了一步,却“又恐琼楼玉宇,高处不胜寒”。

苏轼在天上,人间徘徊的矛盾与难以抉择的.心情,表明了自己对美好事物的追求与向往。

词从幻想上天写起,写到这里又回到热爱人间的感情上来。

“我欲”、“又恐”、“何似”,显示了苏轼对感情的波澜起伏。

月圆而人不能圆,这时多么遗憾的事呀!诗人埋怨明月,这时埋怨明月故意与人为难,给人增添忧愁,却又含蓄地表示了对于不幸的离人的同情。

《水调歌头》读后感4篇

《水调歌头》读后感4篇

《水调歌头》读后感4篇《水调歌头》读后感4篇《水调歌头》读后感(一)苏轼的这首“水调歌头”深深的写着他的怀念,想着家人、皇帝的忧愁,通通映衬在这首诗上,最后两句“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这句,更是显得凄凉啊!回忆着以前家人一起团聚的日子,现在在这里孤零零的一人,也只能在中秋,跟家人同时看着那颗又圆又皎洁的月亮。

但虽然同时看着月亮,却相隔两岸,不免感到惆怅。

中秋节,农历十五日。

中秋节就像过年一样,家人团结在一起,一起在那又圆又大的月亮下,一起烤肉、吃柚子,还一起欣赏月亮。

而看到那皎洁得月亮,不禁让我们想起了月亮种种的传说,嫦娥奔月、吴刚砍树、玉兔捣药等传说,我们不妨停下脚步,仰望月亮,说不定可以看到吴刚努力的砍伐着树木,玉兔“咚咚咚”的捣着药呢!如今中秋节又到来了,家家户户都高兴得买柚子、准备烤肉用具,又在那又圆又大的月亮下,一起吃烤肉、吃柚子,高高兴兴的团聚一起赏月;全家团聚,宛如过年除夕一起吃团圆饭一样,团聚一堂,大家有说有笑的,这样的日子并不多,但只要好好珍惜,会得到很多快乐。

比起苏轼来,我们的中秋不是比他好多了吗?《水调歌头》读后感(二)中秋已过,但近日又读到了苏轼的《水调歌头》还是颇有感触。

“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

不知天上宫阙,今夕是何年。

我欲乘风归去,又恐琼楼玉宇,高处不胜寒。

起舞弄清影,何似在人间?转朱阁,低绮户,照无眠。

不应有恨,何事长向别时圆?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

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

”苏轼此时政治不甚得意,又与胞弟分别已达六、七年,时值中秋,更加深其对胞弟的思念。

苏轼认识到“天上”“宫阙”好是好,但身处高处必要承受冷清孤独。

他发出“何似在人间”的感慨,想必是更加喜欢热闹的“江湖”。

好一句“不应有恨,何事长向别时圆”,把这种思亲的怨恨愁绪转移到月亮身上,但也借月发出对人生的感慨: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

问天问月,实际是在问人生,最后找寻到人生哲理,人生本来就是这样,分别是正常之事,又何必为此过于悲伤呢。

推荐《水调歌头》观后感4则

推荐《水调歌头》观后感4则

推荐《水调歌头》观后感4则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

不知天上宫阙,今夕是何年。

我欲乘风归去,又恐琼楼玉宇,高处不胜寒。

起舞弄清影,何似在人间! 下面就是小编给大家带来的《水调歌头》观后感,欢迎大家阅读!《水调歌头》观后感(一)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

不知天上宫阙,今夕是何年。

我欲乘风归去,又恐琼楼玉宇,高处不胜寒。

起舞弄清影,何似在人间! 转朱阁,低绮户,照无眠。

不应有恨,何事长向别时圆?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

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

词前小序说:“丙辰中秋,欢饮达旦,大醉,作此篇,兼怀子曲。

”丙辰,是北宋神宗熙宁九年(1076)。

当时苏轼在密州(今山东诸城)做太守,中秋之夜他一边赏月一边饮酒,直到天亮,于是作了这首《水调歌头》。

在大自然的景物里,月亮是很有浪漫色彩的,她很能启发人的艺术联想。

一钩新月,会让人联想到初生的萌芽的事物;一轮满月,会让人联想到美好的圆满的生活;月亮的皎洁,又会让人联想到光明磊落的人格。

在月亮身上集中了人类许多美好的理想和憧憬。

月亮简直被诗化了!苏轼是一个性格很豪放、气质很浪漫的人。

当他在中秋之夜,大醉之中,望着那团围、婵娟的明月,他的思想感情犹如长了翅膀一般,天上人间自由地飞翔着。

反映到词里,遂形成一种豪放洒脱的风格。

上片一开始就提出一个问题:明月是从什么时候开始有的——“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

”苏轼把青天当做自己的朋友,把酒相问,显示了他豪放的性格和不凡的气魄。

这两句是从李白的《把酒问月》中脱化出来的,李白的诗说:“青天有月来几时?我今停杯一问之。

”不过李白这里的语气比较舒缓,苏轼因为是想飞往月宫,所以语气更关注、更迫切。

“明月几时有?”这个问题问得很有意思,好像是在追溯明月的起源、宇宙的起源;又好像是在惊叹造化的巧妙。

我们从中可以感到诗人对明月的赞美与向往。

接下来两句:“不知天上宫阙,今夕是何年。

”把对于明月的赞美与向往之情更推进了一层。

从明月诞生的时候起到现在已经过去许多年了,不知道在月宫里今晚是一个什么日子。

读水调歌头有感

读水调歌头有感

读水调歌头有感读水调歌头有感读水调歌头有感1中秋已过,但近日又读到了苏轼的《水调歌头》还是颇有感触。

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

不知天上宫阙,今夕是何年。

我欲乘风归去,又恐琼楼玉宇,高处不胜寒。

起舞弄清影,何似在人间?转朱阁,低绮户,照无眠。

不应有恨,何事长向别时圆?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

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

苏轼此时政治不甚得意,又与胞弟分别已达六、七年,时值中秋,更加深其对胞弟的思念。

苏轼认识到“天上”“宫阙”好是好,但身处高处必要承受冷清孤独。

他发出“何似在人间”的感慨,想必是更加喜欢热闹的“江湖”。

好一句“不应有恨,何事长向别时圆”,把这种思亲的怨恨愁绪转移到月亮身上,但也借月发出对人生的感慨: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

问天问月,实际是在问人生,最后找寻到人生哲理,人生本来就是这样,分别是正常之事,又何必为此过于悲伤呢。

唯愿远方的亲人身体长久健康,虽远隔千里,但也能共赏同一轮明月。

这是苏轼对亲情的美好祝愿。

但也看出了富有才华的苏轼虽怀才不遇,但绝不会沉沦于悲痛之中。

他能够自我安慰,自我解脱。

我们的人生道路也难免会碰到困难、挫折,但只要保持积极、乐观、豁达的心态,就一定能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

读水调歌头有感2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

不知天上宫阙,今夕是何年?我欲乘风归去,又恐琼楼玉宇,高处不胜寒。

起舞弄清影,何似在人间。

转朱阁,低绮户,照无眠。

不应有恨,何时长向别时圆!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众所周知,这首词是宋代苏轼的《水调歌头》。

欣赏一首古诗词就要了解它的写作背景:这首词作于熙宁九年中秋,借诗抒发了对故去的胞弟子由的怀念;是作者大醉后的佳作。

细品着这首诗,脑海中仿佛出现了醉酒的苏轼在庭院里舞蹈、遐想、嚎啕。

他望着一轮皎洁的明月,思绪万千。

他或许在想,为什么人总有别离?为什么人不能”千里共婵娟”!而从这首词中,我们也可以体会到些什么。

水调歌头作文600字

水调歌头作文600字

水调歌头作文600字水调歌头作文600字8篇水调歌头作文600字篇1“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

”天空灰蒙蒙的,太阳正在燃烧着他最后一缕光辉,随即消逝在遥远的西方。

渐渐的,天空也逐渐暗了下来。

人们常说“月到中秋分外明”,这话是很有道理的。

看,那带着一圈金环的月儿终于赶来了,她先是金黄金黄的,徐徐穿过一缕一缕的云彩,向上升着,升着,就在这一刹那间,月亮的颜色变浅了,浅了,变白了!月亮出来了!她高傲的升起来了!月亮像个硕大的圆盘,光滑平整;又像一件珍贵的玉器,珠圆玉润。

她披着云朵,踩着雾气,闪烁着一丝丝的光辉。

“举杯邀明月,对影成三人”,当我们寂寞时,月是我们忠实的伙伴。

“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月是我们对家乡的深深思念。

“江畔何人初见月,江月何年初照人”,月是我们对人类起源的遥遥揣测。

“不知天上宫阙,今夕是何年。

”月亮也开始工作了,她给大地穿上了银色的礼服,给疲劳的人们一个宁静的夜。

她催促鸟儿回到巢穴,催促孩子上床安眠。

亮亮的月、清朗的天,清澈的情感,演奏着一曲曲天上人间合而为一的和谐乐章。

我不禁感慨,沧桑的岁月年轮一圈又一圈,月亮上的嫦娥也该有一些寂寞了吧?“我欲乘风归去,又恐琼楼玉宇,高处不胜寒。

”苏轼为什么害怕登上月亮,难道只是害怕寒冷吗?每当夜幕降临,一轮明月升上夜空,清澈的月光洒满大地,让人产生无数情思遐想。

假如我能够随风飞上月亮,我不会畏惧寒冷。

我想见识一下月亮上的景物,去陪伴寂寞的嫦娥“起舞弄清影,何似在人间。

”皓月当空,闪烁着灿烂的光辉,照耀着,使大地上泛起了一层光晕。

就在这时,一层顽皮的云雾遮住了月亮的身子,只露出了半边脸儿,更显得月亮飘飘渺渺。

晚风轻拂,一缕缕的风将夜晚衬托的格外凉爽,蟋蟀和蛐蛐正在卖力的合奏着“自然交响曲”。

这一切,让人仿佛置身于梦幻之中。

我仿佛看到了传说中月亮上美轮美奂的宫殿――广寒宫;仿佛看到了美丽的嫦娥仙子;仿佛看到了可爱的玉兔水调歌头作文600字篇2苏轼的《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可真正是流传千古了,这首词以月起兴,与弟苏辙七年未见之情为基础,围绕中秋明月展开想象和思考,把人世间的悲欢离合之情纳入对宇宙人生的哲理性追寻之中,反映了作者复杂而又矛盾的思想感情,又表现出作者热爱生活与积极向上的乐观精神。

观看明月几时有心得体会600字(精选17篇)

观看明月几时有心得体会600字(精选17篇)

观看明月几时有心得体会600字(精选17篇)观看明月几时有600字篇1“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脑海里,依旧回荡着这首家喻户晓的《水调歌头》。

梦中丝竹轻唱,楼外楼,山外山,楼山之间外人未还。

曾经这里无尽繁华,如今,却萧瑟得只剩枝头残存的落花,皎洁的月照耀着这里的草地,惨淡却又那样的纯洁。

这片荒芜,仿佛还有着战火的余温,那无尽的洁白如今安慰着,抚摸着这片大地,尽管寒风仍是萧杀。

夜未央,飘荡在天际的乌云渐渐散去,十五的月明了,圣洁的光辉,照耀着我们的曾经。

刚认识妳的时候,妳和我一样,都是怕生,但却唯独不怕彼此。

从刚开始沉默,到后来成为无话不说的好朋友,一直以来,我们一直牵着手,风雨同舟。

如倾城月色般的友谊,纯真,无邪。

直到有一天,你噙着泪,在月光下的草坪上于我道别,还亲手把你最心爱的风铃交予我时,我才明白这份比月亮还要纯洁的友谊,被命运的手生生掐断。

现如今,我仍在这彷徨,你,却已经在大洋彼岸。

记得你说过,要哭躲在角落里哭,要笑就面对这全世界笑,这是你仅有的骄傲。

我对你说,你要哭,我陪着你哭;你想笑,我跟着你笑。

这,是我只有我有的骄傲。

你我都泪湿眼眶,却又一起不禁莞尔。

这到底是怎样一种默契?思念故人的情怀,全部已寄于这一轮明月。

落花飞雨碎了清梦,细草微风乱了涟漪烟波。

不管泪水凝结成诗,还是微笑闪耀如光,我只愿陪你一路经过每一次的惊蛰。

霜。

降。

月色依旧,眼前仿佛又是华灯初上的小城之景。

“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观看明月几时有心得体会600字篇2月,就只暂住在深蓝色的天空,把皎洁的月光洒向人间。

月,自古以来就是历代骚人墨客遥远的故乡,心灵的释放。

也就是在这样的月夜里,苏东坡对月沉吟,李太白望月高歌,成就了一篇篇的千古绝唱。

抬首,仰望星空,那么皎洁,那么明亮,那么幽寂,仿佛就沉浸在广寒宫中,使人心情感到格外舒畅。

还是那样一轮飞镜,在月夜里,苏轼则是把酒临风,豪放旷达之情不言而喻,就算是家庭不团圆又能如何?只留下一行“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并书写下那一行夙愿:“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

水调歌头读后感范文(精选6篇)

水调歌头读后感范文(精选6篇)

水调歌头读后感范文(精选6篇)水调歌头读后感范文(精选6篇)认真读完一本名著后,你有什么总结呢?让我们好好写份读后感,把你的收获和感想记录下来吧。

但是读后感有什么要求呢?下面是小编整理的水调歌头读后感范文(精选6篇),欢迎大家分享。

水调歌头读后感1明月几时有,把洒问青天。

不知天上宫阙,今夕是何年。

我欲乘风归去,又恐琼楼玉宇,高处不胜。

起舞弄清影,何似在人间?转朱阁,低绮户,照无眠。

不应有恨,何事长向别时圆?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

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

—苏轼读了苏轼的《水调歌头》这首诗,在不同的时候总会给我不同的感觉,在相同的感觉中又给了我不同的幻想。

很小很少的时候,在一次偶然的机会听到了这首诗,我就问父亲这首诗是什么意思。

父亲怕我太小不懂,只能含糊其词:“嗯,嗯,就是诗人对月亮的赞叹。

”我在沉思,那句“我欲乘风归去,又恐琼楼玉宇,高处不胜寒”。

让我产生了对九天之外,那清冷月宫无穷无尽的幻想。

年幼的我对九天外的神仙高人十分感兴趣,我在想他们生活在寒冷的环境下能否观望到我呢?我呆呆的望着月牙,凝视着,幻想着,心挂在了月亮上。

七八岁时,我来到了乡下。

对着星罗棋布的天空和那半弯月,我想起了“起舞弄清影,何似在人间”。

望着那皎洁的月光,我有一种说不出的欢乐与圣洁。

我的灵魂仿佛从我的体内出来,在夜空中飘浮。

我好像在自己的灵魂上看出了一种迎接美好明天的笑容,我的脸被月光照亮。

向月亮飞去……我无法用语言表示我看到月的高兴心情。

我11岁时,我独自一人在外地。

这时我望着窗外接近完全的月。

她接近完全了,为什么我和父母相隔500公里之外?那时的我第一次懂得了什么叫作思念。

“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我在想,苏轼思念他的弟弟苏辙而写出这样悲伤的诗句。

我不解为什么在月圆之时人却不能相聚呢?虽然我人在外地,但是我希望月可以把我的心带回家。

在家想念离家的好,离家才知家乡的甜啊!到现在,我已经是一个少年了。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读《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有感600字
春天的江南多雨,天气时好时坏的,更别提晚上那变幻多测的脸色。

太阳高声喧嚣自己的存在,空气中弥漫着些许夏天的气息。

即便到了晚上,春夜的晚风仍是带着和煦。

夜色降临,只剩下远处的云端还做着垂死挣扎。

“砰——”谁家的喜宴燃尽烟花,一片一片盛放,一丝一丝消亡,艳丽整个夜空。

天上,夜幕,繁星,烟火,却独独少了明月。

缥缈的云层间亦是没有它的身影,是寂静的夜。

楼下的路灯还在亮,妈妈拿着手机拨号,是外婆的号码。

“喂,妈,还没睡吗……”妈妈的声音有些嘶哑,是太累的原因。

我没有打扰她们,我知道她们要打好一会。

恍惚想起去年的暑假,记得很清楚,74岁的外婆她自己到机场来接我们,花白的头发,瘦弱的身躯,像个八九十的耄耋老人。

迎面就刮着风,吹起地面的灰尘,外婆小声咳了咳,尽可能地忍住这坏天气,穿着短袖的我颤了颤身子。

妈妈为此还抱怨了会儿,说,外婆这门大的年纪还不知道好好休息,这么多灰尘一定要小心生病。

语气中带着责怪的意思,外婆却是一话而过,话语间带着孩童般的喜悦。

妈妈在家排第六,是外婆的小女儿,最宠爱的也是最少见到的。

外公说,外婆知道我们来了,就兴奋地像个小姑娘,高兴地不得了。

的确,那一个月里她很迁就我这个外孙女。

带着我去找蘑菇,牵着我
去爬山,领着我去摘松子……
“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读起手中的诗词,只可惜今晚连月亮也消失得无影无踪,也没有苏轼的酒兴作伴。

手臂感到丝丝凉意,还是春夜,不是夏晚。

噩耗是在去年十月传来的,外婆在电话那一头哽咽地说着不标准的普通话,外公查出病来,是老年痴呆。

妈妈震了下,立马定了机票,同爸爸一起飞去了云南。

我的心也跟着一起着急。

据说,外婆哭了很久,妈妈也安慰了很久。

寒假里,我跟着妈妈一起去看望了外婆。

同样的白发,佝偻的身躯,满布皱纹的面颊,却呈现出同那个暑假不一样的年华。

她就只是一个人坐在沙发上,头转过来微微看了我们,带着稍稍喜悦地说:“你们来了,快过来坐下吧,陪我这老婆子聊聊天。

”语气中带着老年人特有的沧桑,手脚也不复往常的利索。

那天晚上,她和妈妈聊了很久,自己的苦,自己的念,一句一句讲给妈妈听。

将近天明,而那满天的繁星照亮了外婆的心。

妈妈还在和外婆通话,默默读完手中的《水调歌头》,早就耳熟能详的“高处不胜寒”,被世人传诵。

我却独爱这“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

没有前者的大志,却是诗人的思念和祝愿。

那天的晚上,花桥月圆,他独自一人举杯望向明月,苦想着这月圆下的相别之时。

人有着悲欢离合,月有着阴晴圆缺,在这相思之晚,却
没有这婵娟相伴,不知道外婆那边能否看见那皎月?我知道,妈妈繁忙的工作牵连着回家的时间,云南距离杭州又那么遥远,她能够时常打个电话去问候,对外婆来说也是足够了。

抬头望夜,嵌着几颗残留的星星,“外婆怎么样?”妈妈说,还算硬朗,也不用那么担心她身体。

说着,她摸了我的头。

那一瞬间,我觉得只是这样简单的生活也不错。

一首《水调歌头》寄托了苏轼对胞弟的思念,不知那月下阿弟是否一样?我想:于事,对人都一样。

亲人的思念还在,联系也还在,不论身处何地,至少不会孤单。

“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我又读了一遍。

外婆,愿千里之外的你也能如此想。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