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央银行学复习资料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名词解释:

差额清算:在一定时点上收到的各金融机构的转账金额总数减去发出的转账金额总数得出的净金额。

全额清算:对各金融机构的每笔转账业务进行的一一对应的结算。

大额支付系统:主要处理行间往来、证券和金融衍生工具交易、黄金和外汇交易、货币市场交易及跨国交易等引发的债权债务清偿和资金转移。

小额支付系统:服务对象主要是工商企业、个人消费者、其他小型经济交易的参与者。

金融监管:金融管理当局运用一定的监管手段、采取一定的监管方式,对金融机构及经营活动、金融市场及交易行为等内容进行监督和管理。

信贷渠道:货币政策可以通过银行贷款的增加或者减少刺激或者抑制投资支出,从而引起总产出的变化。、

货币政策内部时滞:作为货币政策决策和操作主体的中央银行从制定政策到采取实际行动所需要的时间。(认识时滞和决策时滞)

货币政策外部时滞:从中央银行实际执行货币政策到这一政策在经济中产生相应效应之间的时间。

单一式中央银行制度:国家建立单独的中央银行机构,使之全面行使中央银行职能的中央银行制度。

一元式中央银行制度:是指仅有一家中央银行,履行中央银行的全部职能。(英格兰银行、日本银行、中国人民银行)

二元式中央银行制度:指设立一定数量的地方中央银行,并由地方银行推选代表组成在全国范围行使中央银行职能的机构,从而形成由中央和地方两级相对独立的中央银行机构共同组成的中央银行体系。(美联储)

中央银行的独立性:中央银行的独立性是指中央银行履行职责时:相对独立于国家权力、司法和政府;法律赋予的决策与行动的自主程度,各国通过法律明确规定中央银行的独立性

货币供给:一定时期内由中央银行和存款货币银行提供的各种货币形式的总量。

货币需求:一定时期内社会公众能够而且愿意以货币形式持有其资产的需要总量。

货币政策传导机制:中央银行确定货币政策目标后,从选择各种货币政策工具进行政策操作,作用于经济体制内的各种经济变量,最终影响整个经济活动,实现最终目标和逐次传递过程。货币政策效应:中央银行指定和执行货币政策之后,社会经济运行所作出的现实反映。

货币供给量的内生性:内生变量,又称非政策性变量,指货币供给量的变动,不是由货币当局或中央银行得货币政策决定而是纯粹由经济机制内部的经济因素所决定的

货币供给量的外生性:外生变量,又称政策变量,指这一变量的变动不是由客观经济决定的,而是由货币当局或中央银行的货币政策所决定的。

公开市场业务:(公开市场业务又称为公开市场政策或公开市场操作,)是指中央银行在金融市场上买进或卖出有价证券,(借以改变商业银行的准备金,调控信用规模和货币供应量,从而实现其货币政策目标的一种政策措施。)

选择题:

选择性货币政策工具主要有:消费者信用控制、不动产信用控制、证券市场信用控制、优惠利率、直接信用控制、间接信用控制。

P286 图三个渠道里面的小类别

1)投资支出渠道:①利率对投资的效应:货币供给→利率(投资住宅)

②托宾q的理论:货币供给→股票价格→q理论(投资)

③信贷渠道:货币供给→贷款可得性(投资住宅)

④非对称信息效应:货币供给→股票价格→道德风险、逆向选择(投资)

2)消费支出渠道:①利率对耐用消费品支出效应:货币供给→利率(耐用品消费支出)

②财富效应:货币供给→股票价格→金融财富价值(消费)

③流动性效应:货币供给→股票价格→金融财富价值→财务困难的可能性(住宅、耐用消费

品支出)

3)国际贸易渠道:汇率对进出口的效应:货币供给→利率→汇率(进出口)

金融监管按监管机构的监管范围分为

金融监管:金融监管就是金融管理当局运用一定的管理手段,采用一定的监管方式,对金融机构及经营活动、金融市场及交易行为等内容进行监督和管理。

1)统一监管制:把金融业作为一个整体统一进行监管,由一个监管机构(一般是该国的中央银行)全面承担监管职责。

2)分业监管制:根据金融业内不同的机构主体以及其业务范围的划分而分别进行监管的体制,一般是由多个监管机构共同承担监管职责。

简答题:

1、简述货币经济发行和财政发行的主要区别(课件P15)

答:(1)经济发行。中央银行根据国民经济发展的客观需要增加货币供应量,包括增加现金发行和存款货币在内的货币供应总量。经济发行既满足经济增长对货币的需求,又避免货币投放过多造成的通货膨胀。为保证货币经济发行,必须建立健全货币发行制度,包括发行程序、发行准备制度。

(2)财政发行。为弥补国家财政赤字而进行的货币发行。在信用货币制度下,弥补国家财政赤字不再以直接发行货币来解决,主要是财政向中央银行借款或发行国债,迫使中央银行额外增加货币发行。财政发行没有商品流通和经济增长为基础,增加的货币发行容易导致物价上涨。各国一般都限制货币的财政发行。

2、简述选择货币政策中介指标的标准和客观条件

答:1.标准:可测性:即这些指标能够准确预测并能迅速获得统计数据

可控性:即这些指标能够在较短的时期内接受货币政策的影响,并按政策设定方向和力度变化

相关性:是指同货币政策的最终目标有比较密切的关系

抗干扰性:这些指标能够准确的反应货币政策的效果,正确判断和把我货币政策的适当与否和力度,并且较少受外来因素的干扰

2.客观条件:指标的选取要能较好的适应一国的金融经济发展阶段、经济体制、金融体制。补:阶段性中介指标的选择及原因

1.长期以来,我国选择贷款规模与现金发行作为货币政策中介指标。

2.1970年以前,由于我国居民个人金融资产单一、中国封闭型经济、财政预算管理长期坚持的方针、信贷管理"统存统贷"的体制,使得把贷款规模作为中介指标是合理的。但进入1990以来,随着市场机制的逐步引入,我国金融环境发生巨大变化:居民储蓄迅猛增加、国家银行体制被多种金融机构替代、直接融资迅猛发展、对外开放进一步扩大,仅仅控制国家银行贷款已不能控制货币供应量。

3.传统计划经济体制下,现金发行量一直是判断经济金融形势的重要中介指标,但其可控性低、与货币政策相关性也低,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现金指标不能有效的反映社会货币供应状况及经济形势。

4.利率作为中介指标有几个基本条件:利率完全市场化、利率变动有弹性、微观经济基础具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