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高考诗歌鉴赏--物象解析

合集下载

2016届高考诗歌鉴赏之事物形象(公开课)

2016届高考诗歌鉴赏之事物形象(公开课)

早梅 齐己① 万木冻欲折,孤根暖独回。前村深雪里,昨夜一枝开。 风递幽香出,禽窥素艳来。明年如应律,先发望春台②。
(2)末联两句意味深长,表达了诗人什么心志?(3分) 答案:(3分)双关(托物言志),祝愿梅花明 年应时而发,在望春台上独占鳌头,写出满怀希望 的心境,借咏梅花传递出自己不甘寂寞,意欲大展 宏图,有所建树,满怀期待的心志。
答题步骤 (1)指出形象(物象)并概括 物象的基本特征; (2)结合诗句具体分析形象(结 合表现手法); (3)点出形象的意义(作者的 情感、理想、追求、品性等)。
步骤:诗人笔下物+特征+结合诗句+诗人托物言志+
表达了什么感情(表明了什么哲理/象征怎样的精神)
四、常见思想感情(咏物诗)
①对所咏之物的喜爱; ②寄情自然,闲适自得; ③洁身自好,坚贞自守; ④渴望施展抱负,建功立业; ⑤怀才不遇、壮志难酬
表达了诗人虽遭排挤打击,但仍然坚 寓意: 持操守,终生不渝的心志。
答案: ①诗人笔下的“梅”生长在僻静荒远处,“ 寂寞开无主”,孤独寂寞愁苦,还时常遭受 风雨摧残,但它“无意苦争春”不慕虚荣, 淡泊名利,始终保持芬芳高洁的品质,至死 不渝。 ②诗人借梅自喻,表达自己虽然备受排挤打 击,但仍坚持操守,终生不渝的心志。
阅读下面一首词,谈谈你对词中“梅 ”的形象的理解。 咏梅[陆 游]
驿外断桥边,寂寞开无主。已是黄昏独 自愁,更著风和雨。
无意苦争春,一任群芳妒。零落成泥 碾作尘,只有香如故。
物 的 特 征
外在特征:
生长在荒僻之处,寂寞 开放,无人欣赏,备受 风雨摧残
内在特征:
不慕虚荣、淡泊名利、始终 保持芬芳高洁的品质,终生 不渝。
野菊 杨万里 未与骚人当糗粮,况随流俗作重阳。 政缘在野有幽色,肯为无人减妙香。 已晚相逢半山碧,便忙也折一枝黄。 花应冷笑东篱族,犹向陶翁觅宠光。

诗歌物象鉴赏分析课件

诗歌物象鉴赏分析课件
季节变化
诗人通过观察山水的季节变化,捕 捉不同季节的山水美感,如春日山 花烂漫、秋日层林尽染等,展现大 自然的多样魅力。
花鸟物象的鉴赏
艳丽多彩
诗歌中的花鸟物象常以其艳丽多 彩的羽毛、花瓣吸引人们的目光 ,如“孔雀东南飞,五里一徘徊 ”中的孔雀,“日出江花红胜火
”中的江花。Biblioteka 象征寓意花鸟物象在诗歌中也常承载着象 征寓意,如梅花傲雪凌霜,象征 坚贞不屈;鹤翔千里,象征长寿
跨文化物象鉴赏
在鉴赏诗歌的过程中,我们可以尝试将不同文化背景下的物象进行对比 和分析,探索不同文化在诗歌表达上的异同,从而丰富我们的鉴赏视野 和审美体验。
THANKS
感谢观看
学生诗歌物象鉴赏实践
落日
学生诗中常出现的物象之一是落日。落日给人以沉静、壮美 之感,在学生的诗中往往表达了对美好事物的追求和对生命 的热爱。例如:“落日余晖洒满天,山河大地尽染颜。回眸 往昔心无憾,前程似锦路更宽。”
飞鸟
飞鸟在学生诗中往往承载着自由、梦想等意象。通过对飞鸟 的描绘,学生们表达了对未来的美好向往。例如:“飞鸟翱 翔天地间,自由自在无牵绊。青春岁月莫虚度,梦想起航不 畏难。”
吉祥。
诗意画境
诗人通过对花鸟物象的细腻描绘 ,营造出一种诗中有画、画中有 诗的意境,使读者在品味诗歌的 同时,也能感受到美的视觉享受

03
诗歌中的人物物象鉴赏
古代人物形象鉴赏
侠客形象
古代诗歌中的侠客形象通常被描绘为身手敏捷、机智过人、忠义勇敢的英雄人物。他们往 往被赞美为身怀绝技、除暴安良的正义代表,如《侠客行》中的“赵客缦胡缨,吴钩霜雪 明”的英勇形象。
美女形象
古代诗歌中的美女形象通常被描绘为容貌艳丽、气质高雅、温柔贤淑的女子。她们往往被 表现为男性的理想情人或良缘伴侣,如《长恨歌》中的“云想衣裳花想容,春风拂槛露华 浓”的绝美形象。

《诗歌鉴赏之物象》课件

《诗歌鉴赏之物象》课件
举例
如白居易的《琵琶行》中的“座中泣下谁最多?江州司马青衫湿。”中的“江州司马”即为社会物象, 通过这一官职名称的暗示,传达出诗人对当时社会现实的深深忧虑和感慨。
Part
04
诗歌物象鉴赏的方法与技巧
抓住物象的特征
总结词
在鉴赏诗歌时,要抓住物象的特征,即物象的外在特征和内在特质,这是理解物象的基 础。
物象的外延
总结词
物象的外延是指物象所涉及的范围和领域,包括物象所关联的事物、文化和历史背景等 。
详细描述
物象的外延能够拓展诗歌的意境和内涵,使诗歌更加丰富和多元。通过物象的外延,读 者可以了解诗人所处的时代背景、文化传统和个人经历,从而更好地理解诗歌的主旨和
深层含义。
物象的特性
总结词
物象的特性是指物象所具有的特点和属性,包括形象、色彩、声音等方面。
Part
05
诗歌物象鉴赏的实践与案例分 析
鉴赏实践:如何分析物象
观察物象
仔细观察诗歌中的物象,注意其 特征、色彩、形状等。
感受物象的美感
通过感受物象所传达的美感,理 解诗人如何通过物象来表达自己 的审美追求和艺术风格。
理解物象的象征意义
深入理解物象在诗歌中的象征意 义,探究其背后的文化内涵和诗 人所要表达的情感。
塑造形象
总结词
物象在诗歌中还可以用来塑造人物形象,通过描绘物象的特征和属性来刻画人物 的性格和特点。
详细描述
物象作为形象的辅助,能够为人物形象提供更加具体和生动的背景和细节,使人 物形象更加立体和丰满。例如,通过描写花朵来表现女性的柔美和娇艳。
形成节奏
总结词
物象在诗歌中还可以用来形成节奏感 和音韵,通过物象的排列和组合来创 造出独特的韵律和美感。

诗歌鉴赏之物象

诗歌鉴赏之物象

《登幽州台歌》这首短诗,由于深刻地表现了诗人 怀才不遇、寂寞无聊的情绪,语言苍劲奔放,富有感染 力,成为历来传诵的名篇。 陈子昂是一个具有政治见识和政治才能的文人。他 直言敢谏,对武后朝的不少弊政,常常提出批评意见, 不为武则天采纳,并曾一度因“逆党”株连而下狱。他 的政治抱负不能实现,反而受到打击,这使他心情非常 苦闷。 武则天万岁通天元年(696),契丹李尽忠、孙万 荣等攻陷营州。武则天委派武攸宜率军征讨,陈子昂在 武攸宜幕府担任参谋,随同出征。武为人轻率,少谋略。 次年兵败,情况紧急,陈子昂请求遣万人作前驱以击敌, 武不允。稍后,陈子昂又向武进言,不听,反把他降为 军曹。诗人接连受到挫折,眼看报国宏愿成为泡影,因 此登上蓟北楼(即幽州台,遗址在今北京市),慷慨悲 吟,写下了《登幽州台歌》以及《蓟丘览古赠卢居士藏 8 用七首》等诗篇。

本篇在艺术表现上也很出色。上两句俯仰古今,写出时间绵 长;第三句登楼眺望,写出空间辽阔。在广阔无垠的背景中,第 四句描绘了诗人孤单寂寞悲哀苦闷的情绪,两相映照,分外动人。 念这首诗,我们会深刻地感受到一种苍凉悲壮的气氛,面前仿佛 出现了一幅北方原野的苍茫广阔的图景,而在这个图景面前,兀 立着一位胸怀大志却因报国无门而感到孤独悲伤的诗人,因而深 深为之激动。 9
参考答案:白鹭是一个孤独、寂寞、追求清高而无 人理解的悲剧形象 15
小结: 鉴赏咏物诗时需注意下面两个面。 ①从物人一体的角度来把握事物的特 点如:外形、内心世界、品质、感情 等。 ②运用拟人手法来表述事物的特点和 运用象征手法(托物言志)揭示蕴涵 在事物中的意义。
16
借物喻人
托物言志
比喻、象征、对比、 烘托、反衬、拟人
19
鉴赏咏物诗的方法:
1、整体把握 ; (读清全诗,咏的什么物) 2、把握特征; (分析物象的外在特征[形态、 色泽、特征],环境特点和内在品性) 3、知人论世;(联系诗人自身经历和所处社会环 境,揣摩诗人所托之情,所言之志—为何要咏此物) 4、把握表现手法;(整体:托物言志;具体常用 比兴、象征、反衬、拟人、比喻)

高考古代诗歌鉴赏真题解析:鉴赏诗歌的事物形象(附答案详解)

高考古代诗歌鉴赏真题解析:鉴赏诗歌的事物形象(附答案详解)

高考古代诗歌鉴赏真题解析:鉴赏诗歌的事物形象(附答案详解)一、(2022·全国甲卷)阅读下面两首宋诗,完成下面小题。

画眉鸟欧阳修百啭千声随意移,山花红紫树高低。

始知锁向金笼听,不及林间自在啼。

画眉禽文同尽日闲窗生好风,一声初听下高笼。

公庭事简人皆散,如在千岩万壑中。

15.这两首诗中,画眉鸟所起的作用并不相同。

请简要分析。

【答案】①欧诗中的画眉鸟寄托了诗人的感情,诗歌表面上是写鸟,实际上是写人,表达了诗人对自由生活的向往和追求;②文诗中画眉鸟的鸣叫声烘托出轻松的气氛,有助于表现诗人在公务闲暇时悠然自得的状态。

【解析】本题考查学生鉴赏诗歌事物形象的能力。

欧诗对画眉鸟进行正面描写,通过对比画眉鸟在“山花红紫树高低”和“锁向金笼”两种截然不同的环境中的叫声,将画眉鸟作为寄托情怀的对象,表面写鸟,实则写人,抒发的是诗人归隐山林、挣脱羁绊、向往自由的感情。

文诗本诗通过对比“公庭事简人皆散”前后对画眉鸟鸣声的听觉感受,烘托出了诗人高洁出尘、闲散淡泊、襟韵洒落的人物形象,表现诗人在公务闲暇时悠然自得的状态。

二、(2020·新课标Ⅲ)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下面小题。

苦笋陆游藜藿盘中忽眼明①,骈头脱襁白玉婴。

极知耿介种性别,苦节乃与生俱生。

我见魏征殊媚妩②,约束儿童勿多取。

人才自古要养成,放使干霄战风雨。

【注】①藜藿:藜和藿。

泛指粗劣的饭菜。

②唐太宗曾说,别人认为魏征言行无礼,我却觉得他很妩媚。

15. 诗人由苦笋联想到了魏征,这二者有何相似之处?请简要分析。

【答案】①历史上的魏征以“犯颜直谏”著称,其言行常常令人难以接受,好比苦笋的滋味并不适口;②苦笋与生俱来的“苦节”,象征“耿介”的性格,与魏征方正的人格相似,应该得到认可。

【解析】本题考查结合诗歌手法,概括诗歌形象特点的能力。

诗人先写见到一对洁白鲜嫩的苦笋的感受,不禁眼前一亮;三、四两句直接描写苦笋,并将其人格化,指出“耿介”是此物种的本性,“苦节”是与生俱来的。

高考诗歌形象之物象题略谈

高考诗歌形象之物象题略谈

高考诗歌形象之物象题略谈安徽高考考试说明中关于诗歌形象的鉴赏,侧重于把握形象的诗歌的特点,感悟形象中所传达的作者的思想感情。

形象指的是诗人根据现实生活中各种现象加以艺术概括形成的具有一定思想内容和艺术感染力的具体生动的人、物和自然景象,并借以寄寓作者生活理想和思想感情的艺术形象。

形象包括:人(诗中塑造的人物形象或作者自己)景(写景诗或杂诗中的景象)物(咏物诗或杂诗中的物象)诗歌鉴赏题对于中学生来说是个很头痛的问题,那我们在看到一首诗歌时该怎样去分析作答呢?下面我们就诗歌鉴赏题中常出现的物象题作简要分析:物象:即诗人借助具有某种特定内涵的事物来表明自己的心迹或某种情感。

常出现在咏物诗中。

一、概括物象的特点。

抓住物象所体现的特征,分析寓于物象中的思想感情。

关注诗歌的有效信息——诗歌的标题、点题句、作者、注释、表达感情的最重要的语句,找到理解的切入点。

如:阅读下面这首宋诗,然后回答问题晚泊岳阳欧阳修(09辽宁卷)卧闻岳阳城里钟,系舟岳阳城下树。

正见空江明月来,云水苍茫失江路。

夜深江月弄清辉,水上人歌月下归。

一阙声长听不尽,轻舟短楫去如非。

问:诗中有三次写到“月”,请就此作简要分析?分析:这首诗从标题和首联“晚钟”“系舟”暗示着人在羁旅,“正见空江明月来”中的“空江”“明月”以及下句中苍茫的云天和江水共同营造了一种空阔、悠远的意境,传达羁旅之思。

“夜深江月弄清辉”中“弄”运用拟人的修辞手法,夜深月明,清辉洒满江面,渔人伴着歌声高兴地回家,此景此情,自然勾起了诗人的思乡之情。

答:第三句写明月来悬空江,表现作者人生旅途,只有明月为伴;第五句用拟人手法呈现静夜“月弄清辉”的画面,也为下句渔人归家作引;第六句写月光引领水上人伴着歌声飞去归家,带出作者一丝思乡之情。

二、找到物象与情感的契合点,感受作者在作品中所寄予的情感。

阅读下面这首诗,然后回答问题(08安徽卷)小孤山①[宋]谢枋得②人言此是海门关,海眼③无涯骇众观。

高考语文古代诗歌鉴赏考点综合(解析版)

高考语文古代诗歌鉴赏考点综合(解析版)

一、形象分析(一)景物形象1.概括景象(意境)特点答题步骤:①描绘诗中展现的图景画面。

描述时一忠实于原诗,二语言力求优美。

②用两个双音节词概括景物的特点。

例如孤寂冷清、恬静优美、雄浑壮阔、萧瑟凄凉等,注意要能准确地体现景物的特点。

分析意境特点时的常用术语。

(一般为四字短语)雄浑壮丽、壮阔苍茫、苍凉悲壮、闲适恬淡、清幽明净、明丽清新、生机勃勃、欣欣向荣、萧条凄寂、宁谧寂静、淡雅朦胧、高远深邃、繁华热闹、清冷幽静、孤寂衰败、寥廓旷远、缠绵婉转。

③分析作者的思想感情。

切忌空洞,要答具体。

比如光答“表达了作者感伤的情怀”是不行的,应答出怎样“感伤”。

2.分析景物描写的特色和作用答题步骤:①明确写景角度(远近、高低、俯仰、动静、虚实结合;色彩绚丽;视觉、听觉、嗅觉、触觉(各种感官)等);②结合具体诗句分析。

③分析作用(表达技巧、营造氛围、情感)。

(二)人物形象分析人物形象需要掌握以下方法:1.要对诗人的生活经历、写作风格、理想抱负等有所了解。

高考诗词一般都注明了作者,这些诗人绝大多数在课本中出现过,虽不是考查他们的代表作品,但一般是接近主创风格的。

这就为我们理解诗歌,把握人物形象提供了条件。

另外,背景的了解对把握人物形象也有重要作用。

2.抓抒情主人公的语言神态、动作、心理。

诗歌也不例外。

古典诗词中的人物形象一般不如小说中的形象丰满、完整,它可以是人物的一个神态、一个笑容、一个动作、一个微妙的心理变化,或一组人物的语言、声音,或是一个典型的细节等等。

诗歌可以通过精当的描写,以简练的笔法刻画人物的形象,表现人物的性格,反映人物的思想感情。

3.分析诗中词句的含义,理解这些物象所承载的人物思想感情;借助意象、重要词语,运用典故、想象、比喻等技巧,感知人物形象。

(三)事物形象答题步骤:1.分析诗歌中所描写的物象的外在特征(形态、色泽、特征)和环境特点。

2.挖掘物象的内在品格,抓物与志的“契合点”。

3.分析诗歌塑造此形象的意义(体现作者的某种情操或情感,表达作者的某种向往或追求(象征或托物言志))。

鉴赏诗歌形象之物象

鉴赏诗歌形象之物象
世俗献 媚的坚贞、纯洁的操守。
编辑ppt
有些作品以某些事物为具体描写对象,在形象描写 中赋予事物以人格化。从全诗来看,即以象征性的 形象描写来曲折地表现诗人的品格节操或思想感情。
“垂绥饮清露,流水出疏桐。居高声自远,非是藉秋风。” 在这首诗中,虞世南以蝉的形象,表现了自己封建士大夫 的清高。
写)
3、作者处境: 主战派,仕途坎坷,屡屡受挫。
4、所言之志:以物喻人,隐喻了作者虽遭不幸,前途坎坷,但决不同流
合污的高尚节操以虽使粉身碎骨而此志不渝的斗争精神。
5、手法分析:1、托物言志,以编辑物pp喻t 人。2、环境烘托
• 陆游,是中国南宋诗人,生于公元1125年。陆游生活 的时代,北方的少数民族政权金国频频向宋朝发动战 争,积贫积弱的宋朝丧失了大量国土,被迫不断向南 迁移,人民生活在战乱和动荡之中。少年时代的陆游 就不得不随着家人逃难,饱尝流离失所的痛苦。 陆游从小受到父亲强烈爱国思想的熏陶,很早就养 成了忧国忧民、渴望国家重建的品格。为了实现自己 报效祖国的理想,他特别注意学习兵书。20岁时,他 在一首诗中写道,“上马击狂胡,下马草军书”,希望 自己有一天能亲临战场、杀敌报国。然而直到四十多 岁时,他才有机会在军中做一名军官,实现了自己多 年的愿望。 29岁参加进士考试,名在前列,因触犯歼臣秦桧而 被除名。孝宗时,被赐给进士出身,历任夔州 通判, 提举江南西路常平茶盐公事,权知严州等地方官,还 参赞王炎、范成大幕符军事,后来做过朝议 大夫,礼 部郎中。65岁那年罢官,即回老家山阴闲居,死时年 八十六。陆游一生坚持抗金主张,虽多次遭 受投降派 的打击,但爱国之志始终不渝,死时还念念不忘国家 的统一,是南宋伟大的爱国诗人。
鉴赏诗歌的物象
物象,即被作者人格化了的描写对象。诗 人通过这种象征性的物象描写来曲折地表 现他的品格节操、思想感情。作者塑造物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
诗人塑造的主要形象是梅花。
突出了梅的三个特征:①耐寒、坚韧。首 句“冰雪”可见梅的生长环境极其恶劣,衬托 出梅的耐寒品格和坚韧风骨。②自甘寂寞、高 洁脱俗。首句“林中”及第二句可见梅自感寂 寞,不同流俗,性情高洁。③报春。三四句写 梅的报春。
诗人以梅自喻,表现了自己自甘寂寞、坚 持理想操守、不与世俗同流合污的思想感情。
23
4、答题示例
• 【例题】阅读下面这首诗歌,回答后面的问题。 早梅 张渭
一树寒梅白玉条,迥临村路傍溪桥。
不知近水花先发,疑是经冬雪未消。
• 问:诗人是如何借梅展示自我形象的?
• 【答案】
• (步骤1)本诗展现了早梅耐寒而立、近水先发、 冰清玉洁的形象。
• (步骤2)“寒”字点明早梅生存条件的恶劣; “迥”字表现出早梅的孤单;“白玉条”之喻、 疑梅为雪之错觉,鲜明地表现出早梅冰清玉洁之 质。
物象,即被作者人格化了的描写对 象。诗人通过这种象征性的物象描 写来曲折地表现他的品格节操、思 想感情。
作者塑造物象是为了言志、言情、 言心声。
8
• 咏物诗运用的是托物言志(象征)的 手法,通过对某一具体事物的描绘来 表达自己的某种理想和人格,以物喻 人,言在此而意在彼。
• 所以,凡借物抒情、托物言志的诗, 往往都在对事物形象的描绘中寄寓诗 人的思想感情和人生理想,因此既要 分析诗中所描绘的形象,也要分析诗 中所寄寓的感情。
气三氛、。四句由一、二句的描写转入议论 。
菊花的什么特点触发了作者的诗情?
外在特点:百花先谢而菊花后凋
内在的神韵、品格:历尽风霜而后 凋,“卓为霜下杰”的坚贞品质。
此不遍秋菊
花 开
是 花
绕 篱
丛 绕

尽 更 无
中 偏 爱
边 日 渐
舍 似 陶
元 稹
花菊斜家
。 , 。 , 18
菊 花 元稹 秋丛绕舍似陶家, 遍绕篱边日渐斜。 不是花中偏爱菊, 此花开尽更无花。
怎样的氛围?(3分) • (2)请结合全诗分析“孤舟”这一意象的作用。(5
分)
3
• 【答案】 • (1)描写了清晨起航时,江南水乡
风声萧萧,落叶飘飞的深秋景色。 营造了凄冷、感伤的氛围。 • (2)孤舟联结者雁、鸟、鱼、霜月、 枫桥等意象,把航程中的所见所闻 所想贯穿在一起,是全诗的线索; 作者融情于景,表达了漂泊、思乡、 孤寂之感。
对菊花的赞美中寄寓作 者的什么深意?
表达了诗人对坚贞 品格的追求,是诗 人人格的写照。诗 人借菊花坚贞不屈 的自然特点,表达 了自己对崇高理想 的追求。
19
白 梅 (元)王冕 冰雪林中著此身,不同桃李混芳尘。 忽然一夜清风起,散作乾坤万里春。
在这首诗中,诗人塑造的主 要形象是什么?突出了它的哪些 特征?诗人借此表达了怎样的思 想感情?
21
墨 梅 (元)王冕 我家洗砚池头树,朵朵花开淡墨痕。 不要人夸好颜色,只留清气满乾坤。
在这首诗中,诗人塑造的主 要形象是什么?突出了它的哪些 特征?诗人借此表达了怎样的思 想感情?
22
诗人塑造的主要形象是梅花。 “淡墨痕”可见梅的色彩清淡,突出了它 的淡雅、朴素。 “不要人夸”“只留清气” 可见梅的脱俗,突出它的高洁。 诗人以梅自喻,表现了自己不向世俗献媚 的坚贞、纯洁的操守。
表现的寓意等)。
• 鉴赏流程:物的外形特征——物
的神韵、品格——诗人的理想情

14
• 3、答题步骤
• (1)指出形象(物象)并概 括物象的基本特征;
• (2)结合诗句具体分析形象 (结合表现手法);
• (3)点出形象的意义(作者 的情感、理想、追求、品性 等)。
15
鉴赏咏物诗的方法
1、“读清”全诗。 2、分析物象的外在特 征、环境特点和内在 品性。 3、联系诗人自身经历 和所处社会环境,揣 摩诗人所托之情,所 言之志。 4、体会诗人手法的高 妙。
9
10
11
12
1、分析思路 • 一要注意物象的特点,提炼所
写物象描写特征的词语,挖掘物象 内在的品格、精神; • 二要注意作者在描摹的事物中 所寄托的情感,抓物与志的“契合 点”,就能明白作者意在何为,情 为何端。
13
2、鉴赏方法
• ①鉴赏的依据——事物形象的自 然属性(事物特征)。
• ②鉴赏的角度——事物形象的社 会属性(作者借此抒发的感情、
4


鉴 赏

诗 歌

中 的

物 象

5
咏物诗—概念
• 描写客观的“物”,细致刻划其外在形态或表现 其内在精神品质,借以抒怀兴感,托物言志。
❖托物言志:在描摹事物以尽其妙的基 础上融入作者的感情,寄托作者的心 志。。
6
7
• 古诗中的事物形象: • 1、具有象征意义的形象 • 2、具有特定含意的形象
1、事物特征:傲寂骨寞凌,霜 铮,铮自铁甘骨,1.事物特征:菊长花安盛。开,香透
坚守节操。
2.所言之志:
2、所言之志:咏菊写人,赞美菊花
傲然不屈,表达自己
凌然的民族气节和忠
抒发了自己的凌 云壮志,不甘为 人下的远大抱负。
贞爱国的情怀。
17
一、二句采用什么样的手法写出什 么内容?
通过描写,写作者爱菊。 “遍绕”、 “日斜”,把诗人赏菊入迷,留连忘返 的情景真切地表现出来,渲染了爱菊的
答题时三方面缺一不可
①描绘诗中展现的景物画面
答 通过联想和想象 。 题 ②概括景物所营造的氛围特点。 步 骤 ③结合诗人自身经历、思想感
情剖析所托之情。
(绘景——析境——悟情) 1
2
吴松道中二首晁补之
• 一、(2012年山东卷)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回答问题。 (8分)
• • 晓路雨萧萧,江乡叶正飘。天寒雁声急,岁晚客程遥。 • 鸟避征帆却,鱼惊荡桨跳。孤舟宿何许?霜月系枫桥。 • 注:吴松:即吴淞,江名。 • 【问题】(1)开头两句描写了怎样的景色?营造了

(步骤3)作者以梅自喻,展示了一个孤寂傲世、 24
坚韧刚强、超凡脱俗的自我形象。2526 Nhomakorabea27
28
4、课堂演练(一)
• 分析下面诗歌中的形象。 石灰吟 于谦
16
画 菊 南宋·郑思肖
花开不并百花丛,
不第后赋菊 唐·黄巢
待到秋来九月八,
独立疏篱趣未穷。
我花开后百花杀。
宁可枝头抱香死,
冲天香阵透长安,
何曾吹落北风中。
满城尽带黄金甲。
背景:元兵南下,郑思肖忧国忧民,背景:黄巢长于骑射,爱扶危救急;爱读
上疏直谏,痛陈抗敌之策,被拒
书,参加进士考试,不中。
不纳。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