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息照相实验实验报告
全息照相实验报告_实验报告_

全息照相实验报告如何做全息照相实验?实验报告又是如何写?那么,下面请参考公文站小编给大家分享的全息照相实验报告,希望对大家有帮助。
全息照相实验报告【实验目的】1.了解全息照相的基本原理。
2.掌握全息照相以及底片的冲洗方法。
3.观察物象再现。
【实验仪器】防震光学平台、氦氖激光器、高频滤波器)、扩束透镜(两个)、分束器、反射镜(两个)、全息Ⅰ型干版、显影液和定影液及暗房设备。
【实验原理】全息照相与普通照相无论是在远离上还是在方发生都有本质的区别。
普通照相是用几何光学的方法记录物体上各点的发光强度分部,得到的是二维平面像,像上各点的照度与物体上的各点发光强度一一对应。
而全息照相的记录对象是整个物体发出的光波(即物体上各点发出的光波的叠加),借助于参考光用干涉的方法记录这个物光波的振幅和位相(周相)分布,即记录下物光波与参考光波相干后的全部信息。
此时,记录信息底片上得到的不是物体的像,而是细密的干涉条纹,就好像一个复杂无比的衍射光栅,必须经过适当的再照明,才能重建原来的无广播,从而再现物体的三维立体像。
由于底片上任何一小部分都包含整个物体的信息,因此,只利用拍摄的全息底片的一小部分也能再现整个物像。
1.全息记录全息照相的光路图如下图所示:感光底板用激光光源照射物体,物体因漫反射发出物光波。
波场上没一点的振幅和相位都是空间坐标的函数。
我们用O表示物光波没一点的复振幅与相位。
用同一激光管员经分光板分出的另一部分光直接照射到地板上,这个光波称为参考光波,它的振幅和相位也是空间坐标的函数,其复振幅和位相用R表示,草考光通常为平面或球面波。
这样在记录信息的底板上的总光场是物光与参考光的叠加。
叠加后的复振幅为O+R,如图从而底板上各点的发光强度分布为I=(O+R)(O*+R*)=OO*+RR*+OR*+O*R=IO+IR+OR*+O*R(式1)式子中,O*与R*分别是O和R的共轭量;I。
,IR分别为物光波和参考光波独立照射底版时的放光强度。
全息照相 实验报告

全息照相实验报告全息照相实验报告引言:全息照相是一种利用光的干涉和衍射原理记录并再现物体的三维信息的技术。
它不同于传统的摄影技术,能够捕捉到更加真实的物体形态和细节。
本实验旨在探究全息照相的原理和应用,并通过实际操作进行验证。
一、实验装置与原理实验装置主要包括激光器、物体、全息板、参考光源和干涉平台。
激光器产生单色、相干的激光光源,物体是待记录的三维物体,全息板是记录物体信息的介质,参考光源提供参考光波,干涉平台用于固定和调整装置。
全息照相的原理是利用激光光源照射物体,物体的光波与参考光波相干叠加,形成干涉图样。
这些干涉图样被记录在全息板上,通过再次照射全息板,可以重建出物体的三维信息。
二、实验步骤1. 准备实验装置,确保激光器和参考光源的稳定输出。
2. 将物体放置在干涉平台上,并调整合适的位置和角度。
3. 调整全息板的位置和角度,使其与物体和参考光源的光波相交。
4. 打开激光器,照射物体和全息板,进行记录。
5. 关闭激光器,移除物体,重新照射全息板,进行重建。
三、实验结果与分析实验中,我们选择了一个小玩具作为物体,通过全息照相技术进行记录和重建。
在记录过程中,我们观察到物体的光波与参考光波相干叠加,形成了一幅干涉图样。
这个图样记录在全息板上,呈现出一种类似彩虹的条纹纹理。
在重建过程中,我们重新照射全息板,发现原先的条纹纹理被再次呈现出来,并且物体的三维形态也被恢复出来。
这种全息照相技术能够在一定程度上还原物体的真实形态,使得观察者能够从不同角度获得更加真实的观感。
四、全息照相的应用全息照相技术在科学研究、工程设计和艺术创作等领域都有广泛的应用。
在科学研究中,全息照相可以用于记录微小物体的形态和运动,为研究者提供更加详细的信息。
在工程设计中,全息照相可以用于检测和分析物体的缺陷和变形,提高产品的质量和可靠性。
在艺术创作中,全息照相可以用于创造立体感和动态效果,为艺术家带来更多的创作灵感。
然而,全息照相技术也存在一些挑战和限制。
全息照相大学物理实验总结6篇

全息照相大学物理实验总结6篇第1篇示例:全息照相是一种利用光的干涉原理来记录和重现三维物体形态的技术。
在物理实验中,全息照相常常被用来展示光的波动性质、干涉现象以及光的衍射特性。
通过对全息照相的实验,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光的性质和物理规律。
在进行全息照相实验时,我们首先需要准备一块全息记录板和一个激光光源。
将三维物体放置在激光的光路上,并将全息记录板放置在物体后方适当的位置上。
然后打开激光光源,让光线照射到物体上,经过反射或透射后,光线通过全息记录板并记录下物体的三维信息。
实验中最重要的部分是照相过程,通过调整全息记录板和光源的位置,确保光线正确定位并记录下物体的干涉模式。
照相完成后,我们可以用激光光源再次照射全息记录板,这时会出现全息照相的重现效果,即我们可以看到物体的三维形态在全息图上精确还原。
通过全息照相实验,我们可以观察到光的波动性质。
根据干涉原理,当激光光线照射到物体表面时,光线会发生干涉现象,形成明暗交替的干涉条纹。
这些干涉条纹记录下了物体的表面形态信息,进而被全息记录板保存下来。
在重现过程中,光线再次照射到全息记录板上,干涉条纹会产生叠加效应,使得物体的立体形态得以重现。
全息照相还可以展示光的衍射特性。
当光线通过物体的边缘或孔隙时,会发生衍射现象,产生波纹状的光斑。
这些衍射图样也会被全息记录板记录下来,使得在全息图中可以清晰地看到物体的细微结构和表面特征。
全息照相是一种非常精密和高级的光学技术,通过实验可以更好地理解光的波动性质、干涉现象和衍射特性。
通过对全息照相的学习和实践,我们可以更深入地了解光的行为规律,为日后的光学研究和应用打下坚实的基础。
希望以上内容能对大家有所帮助,谢谢阅读!第2篇示例:全息照相大学物理实验总结全息照相是一种利用光的干涉原理来记录物体三维形状的技术,广泛应用于科学研究、医学成像、艺术创作等领域。
在物理学实验中,全息照相也是一个重要的实验项目,通过全息照相实验可以深入理解光的波动性和干涉原理,提高学生对光学现象的认识和理解。
全息照相(简洁版)

班级____C班_________ 组别_____F组________姓名_____郭洁________ 学号___1111000187__________日期____2013.3.20________指导教师__张波________【实验题目】全息照相【实验目的】1.了解全息摄影的基本原理、实验装置以及实验方法;2.掌握激光全息摄影和激光再现的实验技术;3.通过观察全息图像的再现,弄清全息照片和普通照片的本质区别。
【实验仪器】防震全息台,氦—氖激光器,扩束透镜,分束棱镜(或分束板),反射镜,毛玻璃屏,调节支架,米尺,计时器,照相冲洗设备等。
【实验原理】普通照相底片上所记录的图象只反映了物体上各点发光(辐射光或反射光)的强弱变化,也就是只记录了物光的振幅信息,于是,在照相纸上显示的只是物体的二维平面像,丧失了物体的三维特征。
全息照相则不同,它是借助于相干的参考光束和物光束相互干涉来记录物光振幅和相位的全部信息。
这样的照相把物光束的振幅和相位两种信息全部记录下来。
【实验内容】图1按图1布置好光路(在某些特殊情况下由实验室给出)。
(2)打开激光器电源开关,点燃激光,当光线强度稳定后开始调整光路:①调整光束等高;②用自准直法调整各光学元件,使其表面与激光束垂直。
(3)调整分束镜使物光和参考光的光程基本相等,同时使两光束之间的夹角小于(一般可在~之间选择,角度稍大些为好,这样再现时+1级衍射光和0级光以及-1级衍射光可以分得开些,便于观察虚像),并且使物光和参考光的光强之比在1 :2 ~ 1 :9之间,通常根据物体表面漫反射的情况来定,一般选择1 :4左右为宜。
可用光强测量仪在固定全息干板的位置处测量,也可用毛玻璃放在这一位置,通过目测来大致判断物光与参考光的比例。
(4)在全息干板支架上固定白屏或毛玻璃,调节扩束镜使物光均匀地照射在被摄物体上,调节物体的方位使物体漫反射光的最强部分均匀地照射在白屏上。
调节扩束镜使参考光均匀地照射在整个白屏上。
全息照相物理实验报告

全息照相物理实验报告目录1. 实验目的1.1 研究对象2. 实验原理2.1 全息照相的基本原理2.2 全息照相的工作流程3. 实验材料3.1 全息照相设备3.2 感光胶片4. 实验步骤4.1 准备工作4.2 曝光4.3 显影5. 实验结果5.1 观察结果5.2 实验数据分析6. 实验讨论6.1 误差分析6.2 实验改进7. 实验结论实验目的研究对象本实验旨在通过全息照相物理实验,探究全息照相技术的基本原理和工作流程,加深对全息照相的理解。
实验原理全息照相的基本原理全息照相是一种基于干涉原理的照相技术,通过记录物体的全息图像来实现物体的三维再现。
全息照相的工作流程全息照相的工作流程包括记录全息图、显影、复原等步骤,其中记录全息图是实现全息照相的关键步骤。
实验材料全息照相设备本实验所使用的全息照相设备主要包括激光器、分束器、衍射镜、感光胶片等。
感光胶片感光胶片是记录全息图像的重要介质,其特性将直接影响全息照相的效果。
实验步骤准备工作1. 搭建好全息照相设备,并调试好各个部件。
2. 将要拍摄的物体放置在适当位置。
曝光1. 将激光器照射到物体上,产生干涉效应。
2. 记录全息图像,使感光胶片曝光。
显影1. 将感光胶片进行显影处理,使全息图像显现出来。
实验结果观察结果经过显影处理后,可以清晰地观察到记录的全息图像,其中包含了物体的三维信息。
实验数据分析通过分析全息图像的内容和质量,可以评估实验的效果,并获取有关被拍摄物体的信息。
实验讨论误差分析在全息照相过程中,可能会受到环境光干扰、器材问题等因素影响,导致全息图像质量下降。
实验改进为了提高全息照相效果,可以对设备进行优化,增加环境控制等措施,减小误差的影响。
实验结论通过全息照相物理实验,我们深入了解了全息照相技术的基本原理和实际应用,为今后的研究和应用奠定了基础。
全息照相实验

全息照相实验简介全息照相是一种利用相干光的特性记录和重现物体的三维形态的技术。
通过全息照相,我们可以得到一张物体的全息图,这张全息图可以在透明介质(如光像玻璃)上显示出物体的全息图像,且不受观察角度的限制。
全息照相在科学、工程和艺术等领域都有广泛应用。
在本文档中,我们将介绍如何进行全息照相实验,包括所需材料、实验步骤和注意事项等内容。
实验材料•全息照相板(光像玻璃)•激光器•可调谐透镜•物体(可以是任意三维物体)实验步骤1.准备工作:将实验所需材料准备齐全,并确保实验环境光线暗,以避免外界干扰。
2.激光器设置:将激光器设置在合适的位置,并调整激光器的位置和角度,以使激光束直接照射到全息照相板上。
3.调整透镜位置:使用可调谐透镜,将透镜放置在全息照相板的前方,并调整透镜的位置,使激光束通过透镜后成为平行光束照射到全息照相板上。
4.摆放物体:选择一个适当的物体放置在激光束的路径上,确保物体在光路中心。
5.进行曝光:将激光器打开,使激光束照射到物体上,然后关闭激光器。
在关闭激光器后,保持物体静止不动。
6.曝光时间:根据物体和激光器的特性,设置适当的曝光时间。
曝光时间过长会导致图像模糊,曝光时间过短则无法记录到足够的信息。
7.固定全息照相板:在曝光后,使用相应的固定方法将全息照相板固定在原位,防止其移动和震动。
8.重现全息图:将固定好的全息照相板放置在一个合适的照明条件下(如激光光源),通过透射或反射方式观察全息图像,可看到物体的三维形态信息。
注意事项1.实验过程中需要注意激光器的使用安全。
避免直接照射到眼睛和皮肤,以免造成伤害。
2.全息照相板需要避免接触到油脂和灰尘等污染物,以保持其清洁度。
3.在曝光过程中要确保物体静止不动,避免全息照相板晃动或移动,以免影响曝光效果。
4.调整透镜的位置和角度时,要谨慎操作,以免破坏透镜或全息照相板。
5.曝光时间的选择需要根据实际情况进行调整,可以通过试验和实践来获得最佳曝光效果。
全息技术照相实验报告

一、实验目的1. 了解全息技术的基本原理和拍摄方法。
2. 掌握全息技术拍摄过程中的操作技能。
3. 通过实验,观察全息图像的再现效果,加深对全息技术原理的理解。
二、实验原理全息技术是一种记录和再现光波振幅和相位信息的照相技术。
其基本原理是利用光的干涉和衍射现象,将物体光波和参考光波进行干涉,形成干涉条纹,将干涉条纹记录在感光材料上,从而获得全息图像。
当用激光照射全息图像时,由于干涉条纹的存在,光波发生衍射,从而再现出物体的三维立体图像。
三、实验仪器与材料1. 全息实验台2. 半导体激光器3. 分束镜4. 反射镜5. 扩束镜6. 载物台7. 底片夹8. 被摄物体9. 全息干板10. 曝光定时器11. 显影及定影器材四、实验步骤1. 搭建实验装置:将全息实验台、半导体激光器、分束镜、反射镜、扩束镜等仪器连接好,确保光路畅通。
2. 调整光路:根据实验要求,调整光路参数,使物光束和参考光束满足干涉条件。
3. 拍摄全息图像:a. 将被摄物体放置在载物台上,调整物体位置,确保物体与全息干板之间的距离适中。
b. 开启激光器,调节曝光时间,使全息干板充分感光。
c. 拍摄全息图像,记录曝光参数。
4. 显影及定影:将拍摄好的全息干板进行显影和定影处理,以增强图像质量。
5. 观察全息图像:a. 用激光照射全息图像,观察再现效果。
b. 从不同角度观察全息图像,比较立体效果。
五、实验结果与分析1. 通过实验,成功拍摄出全息图像,并观察到再现的三维立体效果。
2. 实验过程中,调整光路参数和曝光时间对全息图像的质量有很大影响。
合适的参数可以使全息图像更加清晰、立体感更强。
3. 全息技术在艺术、防伪、光学测量等领域具有广泛的应用前景。
六、实验总结本次实验使我们对全息技术的基本原理和拍摄方法有了深入的了解,掌握了全息图像的再现效果。
在实验过程中,我们学会了调整光路参数和曝光时间,提高了实验技能。
全息技术在现代社会具有广泛的应用价值,通过本次实验,我们对全息技术有了更加浓厚的兴趣。
全息照相实验报告

实验5.5 全息照相
一、实验分析:
全息照相物光波和参考光波相干涉产生的结果,从干板的任何一个位置看去,都可以看到完整的物体的像。
在做全息照相实验的过程中,应该注意的是:物光与参考光的光程差不能大于2cm;参考光的光强应该是物光的3~5倍,光强的大小通过电流值的大小来体现;同时还要注意光强大小与曝光时间的关系,光强较大的情况下,要适当减短曝光时间,光强较小的情况下,可以适当延长曝光时间来使溴化银干板充分曝光,我们组的实验过程中,光强值较小,物光对应的电流值大约为0.5~0.8之间,所以我们选择的曝光时间为两分钟。
另外,在曝光时应注意让干板有溴化银的一面对着光路,才能够正确曝光。
照相完成后,洗像的过程中,有三种溶液,分别是显影,停影和定影。
显影液呈碱性,而停影液和定影液都是酸性,因此,为了避免液体之间的相互混合而失效,从显影液中取出干板后,要先用清水冲洗干净后再放入停影液中,而停影和定影之间不需要用清水冲洗。
洗像完成后的干板,就可以透过红色激光来观测照出的像。
二、实验总结
我们组的实验最终照出的像没有呈现出完整的物象,而只是照出了一个点和两条线。
分析原因可能是我们的物光打在物体上时只照在了物体的局部,而没有照到完整的物体,因此成像只是物体的一部分;
另外一个可能的原因是在放干板时可能判断错了有溴化银的一面,将干板放反,使没有溴化银的一面对着光路,这样的话有溴化银的一面接受到的光强就会非常弱,而且成像也与预期的不一样。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物理与光电工程学院光电信息技术实验报告姓名:张皓景学号:班级:光信息科学与技术专业2011级2班实验名称:全息照相实验任课教师:裴世鑫一、实验目的1.了解光学全息照相的基本原理及其主要特点。
2.学习全息照相的拍摄方法和实验技术。
3.了解全息照相再现物像的性质、观察方法。
二、实验仪器三、实验装置示意图5底片图1 全息照相光路四、实验原理全息照相是一种二步成像的照相技术。
第一步采用相干光照明,利用干涉原理,把物体在感光材料(全息干版)处的光波波前纪录下来,称为全息图。
第二步利用衍射原理,按一定条件用光照射全息图,原先被纪录的物体光波的波前,就会重新激活出来在全息图后继续传播,就像原物仍在原位发出的一样。
需要注意的是我们看到的“物”并不是实际物体,而是与原物完全相同的一个三维像。
1.全息照相的纪录——光的干涉由光的波动理论知道,光波是电磁波。
一列单色波可表示为:2cos(t )rx A πωϕλ=+- (1)式中,A 为振幅,ω 为圆频率,λ 为波长,φ 为波源的初相位。
一个实际物体发射或反射的光波比较复杂,但是一般可以看成是由许多不同频率的单色光波的叠加:12cos(t )n i i i i i r x A πωϕλ==+-∑ (2)因此,任何一定频率的光波都包含着振幅(A )和位相(ωt+φ-2πr/λ)两大信息。
全息照相的一种实验装置的光路如图(1)所示。
激光器射出的激光束通过分光板分成两束,一束经透镜扩束后照射到被摄物体上,再经物体表面反射(或透射)后照射到感光底片(全息干版)上,这部分光叫物光。
另一束经反射镜改变光路,再由透镜扩大后直接投射到全息干版上,这部分光称为参考光。
由于激光是相干光,物光和参考光在全息底片上叠加,形成干涉条纹。
因为从被摄物体上各点反射出来的物光,在振幅上和相位上都不相同,所以底片上各处的干涉条纹也不相同。
强度不同使条纹明暗程度不同,相位不同使条纹的密度、形状不同。
因此,被摄物体反射光中的全部信息都以不同明暗程度和不同疏密分布的干涉条纹形式记录下来,经显影、定影等处理后,就得到一张全息照片。
这种全息照片和普通照片截然不同,一般在全息照片上只有通过高倍显微镜才能看到明暗程度不同、疏密程度不同的干涉条纹。
由于干涉条纹密度很高,所以要求记录介质有较高的分辨率,通常达1000 条线/毫米以上,故不能用普通照相底片拍摄全息图。
2.全息照相的再现——光的衍射由于全息照相在感光板上纪录的不是被摄物的直接形象,而是复杂的干涉条纹,因此全息照片实际上相当于一个衍射光栅,物象再现的过程实际是光的衍射现象。
要看到被摄物体的像,必须用一束同参考光的波长和传播方向完全相同的光束照射全息照片,这束光叫再现光。
这样在原先拍摄时放置物体的方向上就能看到与原物形象完全一样的立体虚像。
如图2 所示把拍摄好的全息底片放回原光路中,用参考光波照射全息片时,经过底片衍射后有三部分光波射出。
0 级衍射光——它是入射再现光波的衰减。
+1 级衍射光——它是发散光,将形成一个虚像。
如果此光波被观察者的眼睛接收,就等于接收了原被摄物发出的光波,因而能看到原物体的再现像。
-1级衍射光——它是会聚光,将在与原物点对称的位置上形成物体的再现虚像的共轭实像。
图23.全息照相原理的数学描述下面对全息照相原理作一简单的数学描述。
设全息底片所在平面为xy 平面,物光在底片上的振动表达式为 000(x,y)(x,y)cos[t (x,y)]E A ωϕ=+ (3)参考光为(x,y)(x,y)cos[t (x,y)]R R R E A ωϕ=+ (4)为方便起见,采用复数形式表示,写成0(x,y)00(x,y)(x,y)e i i t E A e ϕω=(x,y)(x,y)(x,y)e R i i t R R E A e ϕω=对于相干波的叠加,真正起作用的是振幅和相位,常用复振幅来表示,即省去时间相位因 子ei ωt ,剩下的部分既含振幅,又含随空间变化的相位,把它称为复振幅。
于是,在底片 上任一点物光和参考光复振幅分别为0(x,y)0(x,y)A (x,y)e i O ϕ= (5)(x,y)R(x,y)A (x,y)e R i R ϕ= (6)相干叠加后的合成光场为H(x,y)(x,y)O(x,y)R =+ (7)干涉条纹的光强为[O R][O R ]I HH ***==++ (8)式中为H *为H 的共轭复数。
为使关系式简洁,各量中的x ,y 均省略。
将上式展开得00()()22000R R i i R R R I A A A A e A A e ϕϕϕϕ---=+++经简化后上式可简写为220002cos()R R R I A A A A ϕϕ=++- (9)这正是干涉条纹光强的表达式。
上式表明,光强I (x ,y )包含了物光波的全部信息(振幅和相位)。
采用适当的两光波强度比,感光底片经曝光并进行线性冲洗后,就得到一张全息照片。
假定用照明光R′(x ,y )照射全息图,设再现光在全息图上的复振幅为(x,y)(x,y)A (x,y)e i R R R ϕ'''=如把全息照片看作衍射屏,则透过全息照片后衍射波的复振幅为(x,y)R (x,y)t(x,y)U '= (10)式中t (x ,y )为全息照片的复振幅透射率,对于经线性处理的全息照片,复振幅透射率与 曝光时的光强成线性关系,即0(x,y)t (x,y)t I β=+ (11)于是,透过全息照片后衍射波的复振幅0(x,y)R (x,y)[t (x,y)]U I β'=+将I (x ,y )值代入得011U U U U +-=++ (12)式中第一项U 0 除了系数(t 0+βA o2+βA R2)外,与再现光相同,为零级衍射波,代表照明光的透射波,形成一个背景象,从物光重现的角度来看,可以不予考虑。
第二项U +1 为+1 级衍射波,当再现光和参考光完全相同时,即A R′=A R =A R ,φR′=φR , 则+1 级衍射波在全息照片上的复振幅为()21R R i R R U R R O A A e O A O ϕϕβββ'-*'+'=== 与原物光只差一个常数因子,实现了原物光的再现。
观察者将在原物体所在位置上看到逼真的立体虚像,在不同的角度看到物体不同的侧面。
第三项U -1 为-1 级衍射波,当再现光是参考光时,则-1 级衍射波在全息照片上的复振幅为()221R R i i R R R U R R O A A e O A e O ϕϕϕβββ'+**'-'===与原物光的共轭波O ﹡(x ,y )除相差一个常数因子外,还多一个位相因子e i2φR ,表示衍射波会聚于以全息照片为对称面的原物体的对称位置上,观察者将在此位置上看到一个实像,在实像中的那些细节与虚像是相反的。
4.全息照相的特点⑴全息照相应用了光的干涉、衍射原理,记录了光波的全部信息,因此全息照片再现的被摄物形象是完全逼真的三维立体形象。
⑵全息照片可以分割。
因为全息照片上每一点纪录的干涉图像是由物体所有点漫射来的光与参考光相干涉而成的,所以打碎的全息照片仍能再现出原被摄物的全部形象。
⑶一张全息照片可以多次曝光,不同景物可以采用不同角度入射的参考光束,也可以改变底片的角度拍摄多次,在全息照片的不同角度就会出现不同图像。
再现时只要适当转动全息照片即可。
⑷全息照片没有正负之分,因此易于复制。
复制照片再现出来的像仍然和原来照片的再现像一样。
⑸全息照片的再现像可放大或缩小。
当用不同波长的激光照射全息照片时,由于拍摄时所用的激光波长不同,再现像就会放大或缩小。
5.全息照相的实验要求⑴要有足够稳定的系统即全息实验台的防震性能要好。
在全息照相时,物光和参考光相干涉形成的干涉条纹密度达每毫米近千条或更高,如果物光波和参考光波稍有抖动,就会造成干涉图样模糊不清。
因此要求全息平台有很好的抗震性能,同时采取一些必要的减震措施,如在平台支座上加减振器、充气轮胎、沙箱等。
对全息台上的光学元件需进行仔细检查,看是否牢固。
在曝光过程中身体任何部位都不要触及全息台,避免高声谈话,更不要在室内随意走动、开关门、窗等,以确保干涉条纹无漂移。
⑵要有好的相干光源。
一般采用He-Ne 激光器作为光源,同时要求物光波和参考光波的光程尽量相等,光程差尽量小,以保证物光波和参考光波具有良好的相干性。
⑶物光和参考光的光强比要合适。
一般选择Io/ IR=1/4~1/10 为宜;两者间的夹角30°左右,不宜超过40°,因为夹角越大,干涉条纹间距越小,条纹越密,对全息底片分辨率的要求也越高。
五、实验步骤1.全息照相光路调整按图 1 所示光路安排各光学元件,并作如下调整:①使各元件基本等高;②在底片架上夹一块白屏,使参考光均匀照在白屏上、入射光均匀照亮被摄物体,且其漫反射光能照射到白屏上,调节两束光夹角约为30°;③使物光和参考光的光程大致相等,可分别挡住物光和参考光调节其光强比约 1∶4~1∶10,两光束有足够大的重叠区;④所有光学元件必须通过磁钢与平台保持稳定。
2.全息照片的记录拿下白屏,关掉激光器(或在输出镜前用一挡光板挡住光束),在底片夹上装夹全息干版,注意使底片的药膜面对着物光和参考光,稍等片刻(约1~2 min),待系统稳定后,根据实验室提供的参考曝光时间,打开激光器(或移开挡光板)进行曝光。
然后关闭激光器,取下底片待处理(注意切勿再使底片曝光)。
3.照相底片的冲洗取下曝光后的底片,用清水打湿,放入显影液一分钟左右,取出在暗绿灯下观察,发现有显影时,用清水冲洗,再放入定影液中,定影5~15 分钟,取出用流水冲洗3~5 分钟,使多余的银粒冲去。
再用电吹风吹干,在白炽灯下观察是否有彩带,如有彩带说明拍摄成功。
4.全息照片的再现观察用经扩束后的激光沿原参考光入射方向照明全息图,透过底片并朝着放置原物位置方向进行观察,可看到一个清晰、立体的原物虚像。
这就是理想的漫反射全息拍照图像。
注意事项1.为保证全息照片的质量,各光学元件应保持清洁。
若光学元件表面被污染或有灰尘,应按实验室规定方法处理,切忌用手、手帕或纸片等擦拭;2.不要用眼睛直接对准激光束观察,手切勿触摸激光管的高压端。
3.曝光时,要避免室内震动和空气流动。
4.全息底片是玻璃片基,注意轻拿轻放,防止破碎。
六、结果与讨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