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新型学校背景下高职护理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的创新

合集下载

基于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护理学专业人才培养的思考

基于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护理学专业人才培养的思考

基于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护理学专业人才培养的思考培养护理专业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是为今后护理专业学生步入职场的重要措施[1]。

为了能够确保这一措施顺利的执行,这就需要高等院校为护理专业学生开设相应的护理实践操作教学,建立实践教学基地,对教学方式进行创新改革,从而满足实践操作教学的需求。

在以當前护理专业培养目标为基础上,通过对护理专业的特点以及临床实际护理人才培养的要求,对当前我国护理专业学生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培养现状进行了分析,在结合个人多年的教学经验制定出了学生实践操作改革措施,以期确保护理专业学生能够将理论顺利转业成为实践能力,帮助学生培养出能够独立发现问题、思考问题和解决问题的创新实践能力。

标签:创新精神;实践能力;护理学专业人才;培养思考一、民办高校建立创新培养观念民办高校护理学专业在培养创新型人才时,要清楚的认识到创新型人才培养战略提出的重要性,对自身的优势和缺点有一个全面的了解,从而科学合理的制定出具有针对性的创新型人才培养方案,采取行之有效的教育模式以及方法,建立以创新为主的人才培养理念,从而使创新型人才培养体制不断的得到完善。

之所以要将创新型人才培养作为民办高校护理学专业人才培养的理念,这主要是受当前企业和社会发展需求所影响,开展教育的目的是培养人才,同样时代在进步,教学理念也要随之与时俱进,才能更好的与社会接轨,培养出来的人才才能被接纳,是推定民办高校进行教育体制改革的重要指导思想[2],是培养应用型创新人才的重要思想保证。

二、明确人才培养目标随着对学生就业和终身发展的重视,在遵循以学生为中心的教育原则[3],就要求我们进一步解放思想,确保教育理念的与时俱进,依照实际需求对教育体制进行改革。

所学民办高校在培养护理学专业人才时,要有一个明确的培养目标,以行业需求和学生个性化发展出发点,制定出“培养良好职业道德、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以及终身学习能力,掌握扎实的基本护理理论、知识、技能和相关医学知识,将护理、预防、保健和康复融为一体的高品质实用护理人才”这一个培养目标。

分析护理学专业应用型创新人才培养模式

分析护理学专业应用型创新人才培养模式

分析护理学专业应用型创新人才培养模式“应用型创新人才”是一种新的人才观,与过去传统教育模式下培养出来的大多数学生相比,应用型创新人才具有更强的实践技能和动手能力,不仅具备胜任某职业岗位的技能,而且具有较强的技术开发和技术创新的能力[1]。

21世纪的到来,社会经济得到了快速发展,人们对健康水平的要求越来越高,同时给高等护理教育也带来了很多的机遇和挑战,其中关键的环节就是要求不同层次的高等护理教育迅速完善其人才培养模式,使其与社会发展相适应,更好地实现护理服务的功能[2]。

我校为省属普通高校,从2002年招收四年制护理本科,经历了2002版、2005版至2009版培养方案,2009版明确了我校护理学专业的专业定位,构建了应用型创新人才培养新模式,促进了我校高等护理教育人才培养模式的改革。

1 优化课程教学体系,整合课程及其教学内容课程设置是应用型创新人才培养的关键,应遵循以下原则:一是宽口径,扩大学生知识面;二是重实践,培养学生的应用动手能力;三是鼓励学生进行创新活动,不拘形式,在各个环节都应加以引导。

随着知识的不断更新和发展,学科问交叉和渗透也越来越多。

在通识课、学科基础课及专业课三大块作出了适当的调整,其基本构成比例为35%、45%、20%,既符合学校整体要求,又突出了本专业应用型创新人才的定位。

1.1 通识课平台方面体现“厚基础”,旨在培养学生的基本素质,注重计算机运用、外语交流和人际交往沟通等能力的培养,提高学生的思想道德素质、文化素质、身体和心理素质,也为后续课程的学习提供坚实的基础,配合全校性人文社科类课程公共选修课的开设,要求从大一到大三的6个学期中,至少修满12个学分,以充实人文管理综合素质。

将计算机课程开设为大学计算机基础和计算机应用基础,将大学英语开设为大学英语和英语口语。

1.2 学科基础课平台方面这类课程以少而精的必修课配合开设相关选修课程的主要原则,选修设置最低学分要求,为140学时,比例为5.38%。

高职院校人才培养模式创新研究

高职院校人才培养模式创新研究

高职院校人才培养模式创新研究[摘要]高等职业教育作为应用型技术人才的培养基地,应坚持以就业为导向的基本思想。

新形式下对高等职业教育人才培养模式这一根本性问题作进一步的研究和探讨,对继续深化高等职业教育改革,加速高等职业教育发展,有着相当重要的意义。

高校需在广泛借鉴国内外高职院校人才培养模式先进经验的基础上,结合自身实践经验和教学实际进行人才培养模式的改革和创新,力求探索出一种切实可行的以就业为导向的高职教育人才培养模式。

[关键词]就业导向高职高专人才培养模式经过20多年的实践和探索,高等职业教育在我国的高等教育领域里已占了半壁江山,取得了巨大的成就:它为我国培养了大批的应用型技术人才,有力地促进了经济和社会的发展,为我国的社会主义建设事业做出了巨大贡献。

但是,我们也清醒地看到,高职教育在进入了一个快速发展期以后,目前正面临着一个较大的困境,即向社会输送的高职毕业生与劳动力市场需求错位的问题。

这一问题说明我国相当部分高职院校存在着办学定位不准确,培养目标不清晰,办学特色不明显的问题。

这些问题直接关系着高等职业教育“培养什么人”和“怎样培养人”这两大基本问题。

新形式下,为贯彻教育部以就业为导向的思想,对高职人才培养模式这一根本性问题作进一步研究和探讨,对继续深化高等职业教育改革,加速高等职业教育发展,有着相当重要的意义。

本文拟通过在对国内外高职院校人才培养模式先进经验的概括和总结的基础上,结合中州大学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创新的实践经验,努力探索出一种以就业为导向的高职院校人才培养模式。

一、国外高等职业教育人才培养模式概述当今,国外高等职业教育人才培养模式主要有美国“社区学院”模式、德国“双元制”模式、日本“产学合作”人才培养模式等几种。

其中,美国高等职业教育的“社区学院”模式的主要特点表现在:一是办学以学校一方为主,学校根据所设专业的需要与有关企业取得联系,双方签订合作合同,企业一方提供劳动岗位、一定的劳动报酬,并派管理人员辅导学生适应劳动岗位、安全操作,协助学校教师确定学生应掌握的技能,一起评定学生成绩、劳动态度、工作数量和质量等,校方派教师到企业去指导监督学生劳动,沟通学校与企业合作双方的要求;二是教学时间分配上,大致为1:1,即一半在校学习,一半在企业劳动,学习与劳动交替的方式灵活多样;三是合作专业范围逐渐扩展,现已涵盖理科、教育、法律以及家政、卫生、商品销售和办公室工作等等;四是对企业、学校及学生三方都有利。

创新型护理人才的培养

创新型护理人才的培养

创新型护理人才的培养创新型护理人才的培养,是为了适应社会发展的需求,培养具有创新意识、创新能力和创新精神的护理人才。

这些人才能够面对复杂的医疗环境和健康问题,提供创新的护理方案和方法,为患者带来更好的医疗体验和治疗效果。

首先,创新型护理人才的培养需要传统的护理教育体系和教学方法。

传统的护理教育注重理论知识和技能的传授,缺乏对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

应该加强实践教学和创新实践项目的引入,让学生在真实的临床环境中学习和实践,培养解决问题的能力和创新能力。

其次,建立创新型护理人才培养的评估机制。

评估是培养创新型护理人才的关键环节。

学生的创新能力应该纳入考核内容,通过出题方式设置创新实践项目和案例分析,评估学生的创新思维和创新能力。

此外,可以引入导师制度,指导学生进行科研项目和创新实践,提高创新能力。

再次,在护理人才培养中加强实践教学的环节。

护理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学科,学生需要通过实践来巩固和拓展所学知识。

可以通过促进学生参与临床实践、开展护理研究、参加学术交流等方式,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

此外,要鼓励学生积极参与社会实践,了解社会需求,培养解决问题的能力和创新能力。

另外,加强学科交叉和跨学科合作。

护理学科和其他学科的交叉融合,能够促进创新能力的培养。

医学、心理学、社会学等学科的知识和方法可以为护理提供新的思路和视角。

跨学科合作可以促进学生的创新思维和创新能力的培养,培养出具有跨学科背景的创新型护理人才。

最后,加强护理人才的终身学习和职业发展的支持。

创新型护理人才需要不断学习和更新知识、技能,适应社会和医疗的发展。

学校和医疗机构应该提供培训和进修机会,支持护理人才的持续学习和职业发展。

此外,要加强行业内外的交流和合作,提供更多机会和平台,让护理人才展示和发挥他们的创新能力。

综上所述,创新型护理人才的培养需要传统的护理教育体系,加强实践教学和创新实践项目的引入,建立创新型护理人才培养的评估机制,加强学科交叉和跨学科合作,支持护理人才的终身学习和职业发展。

高职护理专业“订单式”人才培养模式的探索

高职护理专业“订单式”人才培养模式的探索
供 了教学 平 台 , 为培 养 医学 科 学 与 理工 学 科 相 交 也 叉 的创 新 型复合 人 才提供 了平 台 。
参 考 文 献
道 、 道有可 能会 使患 者受 益 , 胆 于是 大家查 阅相 关资
料, 设计 动物 实验 与磁 性材 料 的形状 , 在实 验 中反复 摸索、 证 、 验 比较 , 于取 得 突破 。但 喜 悦 之余 带 给 终 他们 更 多的是 问题 与思 考 , 兴趣 小组 继续 探索 , 各 向 纵 向 、 向深 入 , 得 如 前 所述 的创 新 成 果 , 为 临 横 取 并
发症 等病 例 , 临床处 理 比较棘 手 , 些患 者需 经几 次 有
手术 , 各种 医疗 风 险增 加 。在外 科 梦 工 场 的学 生们 就琢磨 如果 用 磁 性 压 榨 原 理 来 处 理 瘘 口或 吻 合 肠
题” 培养 医 学 生 创 新 精 神 和 外 科 实 践 操 作 能力 , 为 实现 医学 理论 教育 和外 科实 践操 作相结 合 的实验 提
Ex l a i ft e o de -o m alntt a n ng m o f h g r v c to ln sng p or ton o h r r f r t e r i i de o i he o a i na ur i
Hale Waihona Puke Z o i h uQ ( eat etfN rn ,Y ' oai a n eh i l o ee Y ' 2 0 0。 hn ) D p r n us g a n Vct n l d Tcn a lg , a n6 5 0 C ia m o i a o a c C l a
第2 5卷第 2期 2 1 年 4月 01

高职院校的创新型人才培养模式研究

高职院校的创新型人才培养模式研究

高职院校的创新型人才培养模式研究1. 引言1.1 背景介绍高职院校作为培养技术技能型人才的重要教育机构,其人才培养模式一直备受关注。

随着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和教育需求的不断变化,传统的人才培养模式已经不能完全满足现代社会对人才的需求。

探索创新型人才培养模式成为高职院校教育改革的重要方向。

目前,高职院校面临着就业压力大、教学质量提升的挑战。

传统的教育模式注重理论知识的传授,缺乏对学生实际能力的培养,导致毕业生在就业市场上竞争力不足。

如何培养适应社会发展需求、具备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的高素质人才成为高职院校教育改革的当务之急。

本文旨在通过对高职院校的创新型人才培养模式进行研究,分析其现状及存在的问题,探讨创新型人才培养模式的特点和优势,并提出相应的实施策略和建议,以期为高职院校教育改革提供借鉴和参考。

1.2 研究目的研究目的是为了深入探讨高职院校的创新型人才培养模式,分析其现状与存在的问题,提出可行的解决方案,推动高职院校人才培养质量的提升。

通过研究,我们希望能够找到切实可行的方法,为高职院校的人才培养工作提供科学的指导,促进学校与社会的深度融合,培养更多适应社会需求的高素质人才,为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做出积极贡献。

此研究旨在发挥高职院校的人才培养优势,促进学校内部管理与教学改革,探索适合高质量发展的创新型人才培养模式,在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实践能力和职业素养方面取得实质性进展,推动高等教育事业不断迈上新台阶。

1.3 研究意义高职院校作为培养应用型人才的重要阵地,对于社会经济发展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而如何培养出适应社会需求、具备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的人才,是高职院校亟待解决的问题。

本研究旨在探讨高职院校的创新型人才培养模式,具有重要的理论和实践意义。

研究高职院校的创新型人才培养模式,有助于提升高职教育质量。

通过深入研究不同的人才培养模式,可以发现其中的优势和不足之处,为高职院校提供改进和优化的方向。

研究创新型人才培养模式有助于推动高职院校与社会产业的紧密结合。

新时代背景下创新型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的探索及实践

新时代背景下创新型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的探索及实践

新时代背景下创新型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的探索及实践新时代背景下创新型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的探索及实践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和社会变革的加速,新时代对人才的需求日益增长,特别是创新型专业人才的需求更为迫切。

为了培养适应新时代需求的创新型专业人才,学校和教育机构们积极探索新的人才培养模式,希望能够更好地满足社会发展的需要。

首先,新时代背景下的创新型专业人才应该具备综合素质和专业能力。

传统的教育模式注重知识的传授和学生的应试能力培养,但这种模式显然已经无法满足现代社会对人才的需求。

创新型人才需要具备扎实的专业基础知识,同时也要有广泛的知识面和高度的综合素养。

因此,学校需要调整教学内容和课程设置,加强创新思维和跨学科知识的培养,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综合解决问题的能力。

其次,创新型专业人才的培养需要注重实践和实践能力的培养。

实践是创新的源泉,只有不断尝试和实践,学生才能培养出独立思考和问题解决能力。

因此,学校应该加强实践教学,给予学生更多的实践机会。

例如,开设创新项目和实践课程,让学生参与到真实的项目中,通过团队合作和实践操作,锻炼他们的实际操作能力和创新能力。

同时,也需要与企业、行业建立更紧密的合作关系,打造校企合作基地,为学生提供更真实的实践机会。

另外,在新时代背景下,创新型专业人才的培养应该更加关注全人发展和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

过去教育重视知识的传授,忽视了学生的综合素质和能力培养。

新时代的创新型专业人才应该具备自主学习、团队合作、沟通表达、创新思维等能力。

因此,学校应该在教学过程中注重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开展个性发展规划和素质教育,建设多样化的教育环境,让学生在学习中获得全面发展。

此外,创新型专业人才的培养模式还需要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创业精神。

创新是社会进步的力量,也是创新型专业人才的核心素质。

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要培养学生的观察力、想象力和创造力,培养他们对问题的敏感性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此外,还要培养学生的创业精神和实践能力,让学生变得敢于创新、敢于尝试,具备创业的能力和精神。

新常态下高职护理专业建设的思考

新常态下高职护理专业建设的思考

新常态下高职护理专业建设的思考发表时间:2019-05-06T17:00:29.423Z 来源:《医师在线(学术版)》2019年第05期作者:陈丽娟[导读] 本文主要从大健康观念以及学生就业等模式与方法上的创新进行讨论与研究,提出一些可行性较高改革意见,希望对相关工作者有所帮助。

铜仁职业技术学院,贵州铜仁 554300摘要:随着我国市场经济的不断繁荣与发展,现阶段人民生活日益富足,因此对于身体健康等也更为关注,在新常态下人们的传统健康观念与认识发生了很大的变化。

高职教育作为培养应用技术型人才的摇篮,其一定要紧跟时代发展步伐,这样才能顺应时代发展需要,而护理专业也是如此。

本文主要从大健康观念以及学生就业等模式与方法上的创新进行讨论与研究,提出一些可行性较高改革意见,希望对相关工作者有所帮助。

关键词:新常态;高职教育;护理专业1.逐步树立大健康观念,为学生提供的更多可选择的职业方向现阶段我国人们生活水平与生活质量的提升,人们更加注重生活品质与身体健康,再加上城市化发展与之前计划生育政策的影响,因此我国人口老龄化问题近些年已经成为人们热议的焦点话题,而国家对于健康等方面的也更加重视,这也全面小康需要思考的一个关键性问题。

人们对健康的重视程度越高,则证明其健康意识有了较大的改变,并且在相关需求上会有所变化,相关消费金额也有所上升,而高职院校应看到社会需求变化,有前瞻性的思考问题,以适应社会发展的必然要求,树立以职业为导向的全新高职护理专业教育模式与教育目标。

相关工作组人员应在传统护理基础上,与社会需求进行有效结合,对护理内容进行深入拓展,增加康复护理、中医护理、老年护理等诸多现阶段比较实用且具备一定市场需求的护理内容,逐渐向着新领域方面发展,给学生更多可自由选择的空间,提高学生的适应能力与专业能力,以应对千变万化的市场需求,这样才能让职专学生具备更强的就业竞争力。

除此之外,教育工作者还应逐渐树立大健康观念,逐步完善现有的高职护理专业教学体系,从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学术分为等多方面入手,一改传统以医院为主线的人才培养模式,创新人才培养思路,为学生的发展着想。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创新型学校背景下高职护理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的创新创新型学校应具备较强的教学创新能力、创新人才结构合理、先进的人才培养模式、良好的校园管理环境等,而创建创新型学校,关键是人才培养模式的创新,因此,在创建创新型学校背景下开展人才培养模式的创新研究,具有重要的意义。

本校人才培养模式的创新主要从以下6个方面开展:①教育观念的创新,树立终身教育、“全面”教育、创新教育、重实践能力的教育观念;②人才培养观的创新,体现专业市场化、能力智能化、人才特色化的人才培养观;③课程体系的创新,加大课程的整合力度、体现理实并重、强化人文社科类课程,突出个性化、专业化、国际化特色;④教学方法与教学手段的创新,开展快乐教学、PBL 教学、项目驱动教学等多种教学方法;⑤提高实践能力的创新,完善实践体系、优化实验环境、强化护理技能竞赛;⑥教学质量评价体系的创新,实行教、考分离,考核形式多样化,考核内容与国家护士执业考试接轨。

[Abstract] Innovative school should have strong innovative ability in teaching,reasonable structure of innovative talents,advanced talents training mode,a good campus management environment and create innovative school,the key is the innovation of talent training mode,therefore,carrying out the innovation of talent cultivation mode in the creation of innovative school background has the vital significance.Personnel training model innovation in our school mainly from the following six aspects:①the innovation of educational idea,setting up the education concept of lifelong education,”comprehensive”education,innovation education,implementation practice ability;②the innovation of talents cultivation concept,reflecting the talents cultivation concept of professional market,the ability of intelligent and talents specialization;③the innovation of curriculum system,increasing course conformity dynamics,embodying implementation theory and practice,strengthening humanities and social science courses,projecting the features of individuation,specialization and internationalization;④the innovation of the teaching methods and means,developing a variety of teaching methods of happy teaching,PBL teaching and project driven teaching and other teaching methods;⑤improve innovation of practice ability,perfecting practice system,optimizing the experimental environment,strengthening the nursing skills competition;⑥the innovation of the teaching quality evaluation system,practicing the separation of teaching and examination,diversified forms of examination,assessment content being in line with the national nurse licensing examination.[Key words] Innovative school;Nursing specialty in higher vocational education;Talents training mode;Innovation十八大报告中提出:“要促进国民经济又好又快发展,首先要提高自主创新能力,建设创新型国家”。

要建设创新型国家,决定因素就是人才问题,而高级护理人才目前被国家列为四大紧缺型人才之一[1]。

本院为培养高级护理人才的摇篮,积极构建“创新教学、创新学习、和谐文明”的校园环境,创建创新型学校。

创新型学校应有较强的教学创新能力,创新人才結构合理;有先进的人才培养模式,教学和管理中采用先进的教育教学理念,先进的教学方法、教学手段;有良好的校园管理环境,重视学生创新思维能力的培养等,而创建创新型学校,关键是人才培养模式的创新,因此,在创建创新型学校背景下开展人才培养模式的创新研究,具有重要的意义,以期为国家培养和输送适应经济社会发展需要的创新型、技能型人才,为创新型国家提供科技和人才支撑。

近年来,许多院校对高职护理专业人才培养模式进行了一系列的改革创新,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仍然存在不少问题,人才培养模式亟待改革、创新和完善,主要表现为专业化方向不明显,目前的培养不能满足新形势下护理行业对多样化人才的现实需求,影响医疗和护理服务质量的提高[2];护理教育国际化理念缺乏;职业教育培养特色不够突出;人文素质教育不够重视;重理论、轻实践依然明显等,因此,在此基础上提出对人才培养模式开展创新研究,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1 指导思想以《教育部关于全面提高高等职业教学教学质量的若干意见》为指导,结合《高等职业院校人才培养工作评估方案》的通知(教高[2008]5 号)、《湖南省高等职业院校人才培养工作评估实施细则》、《湖南省、长沙市十二五发展规划》、《长沙卫生职业学院十二五规划》,全面贯彻党和国家的教育方针,坚持科学发展观,树立“以学生为中心、服务为宗旨、就业为导向、创新为本位、质量为核心”的职业教育理念,深化校企合作、工学结合、顶岗实习的人才培养方式,以培养方向多样化、育人过程人性化、教学内容岗位化、护理教育国际化为专业特色,以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和为区域培养优秀高端技能型医疗卫生专业人才为目标,改革、创新人才培养模式。

2 创新内容人才培养模式的创新主要从以下6个方面开展创新:2.1教育观念的创新教育观念的转变和更新对推动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具有先导作用,应从以下5方面转变教育观念。

2.1.1 树立终身教育观念强调教育在注重传授知识的同时,更要教会学生学习方法,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着眼于学生的继续教育、终身教育、终身发展,体现职业教育的发展性。

2.1.2 树立“全面”教育观念教会学生岗位所需知识的同时,教会学生认知、做人、做事,促进其人文素质的提高,全面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促进人的全面发展,体现职业教育的素质性。

2.1.3 树立创新教育观念现代教育模式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重视智力因素和非智力因素的培养,重视个性品质的培养和责任意识,强调个性发展,促进其特长发挥,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为学生创造可以按照自我特点和意愿设计发展方向的愉悦学习环境,使其自主选择课程和发展方向,体现职业教育的创新性。

2.1.4 树立重实践能力的教育观念据职业教育的职业性特点和专业化倾向,以市场需求为导向,根据岗位所需求的知识、能力,制订人才培养方案,培养符合社会需要的实用型、应用型、技能型、复合型高素质的专业人才,体现职业教育的职业性。

2.1.5 树立护理教育国际化的教育观念护理教育国际化是护理教育三大发展趋势之一。

借鉴和吸收世界各国护理教育改革的经验和成果,引进先进的护理教育理念,在课程设置、教学内容等方面与国际接轨,适应护理教育国际化的需求,形成护理人才培养立足国内、面向国际的特色,体现职业教育的国际性。

2.2 创新人才培养观,确立培养目标2.2.1 人才培养观人才培养应体现以人为本的教育观,以人为本就是促进人的全面和谐发展,促进个人和职业的协调发展;以市场为导向的专业设置观,根据护理专业发展专业化趋势,培养适合社会需要的特色化人才;体现能力本位观,将整体素质和职业岗位能力形成整合能力,体现能力的智能化,不仅技术过硬,而且更重视对专业的发展和创新。

2.2.2 培养目标培养适应21世紀社会发展和卫生服务需要,具有良好的职业道德、职业精神、人文素养、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掌握现代护理理论和技能、涉外护理能力,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毕业后能在城乡医院、社区、预防保健机构、养老机构从事临床护理和社区护理工作的优秀高端技能型紧缺人才,也为发达国家输送护理紧缺人才[3]。

2.3 课程体系的创新2.3.1 加大原有课程的整合力度教学内容要适应现代护理专业的发展和社会对护理人才的要求,以应用为主。

整合的原则是理论知识以“必需、够用”为度,基础课注重“基础性”与“应用性”,专业课要突出“针对性”。

增加新型研讨课程,提高课程的综合化和现代化程度。

精炼教学内容,删减重复的内容。

重视护士执业资格考试与平时教学的融合,教学计划要增加“柔性”,减少“刚性”,丰富课程资源,提高专业课程的深度和广度。

2.3.2 体现实践与理论并重理论与实践比例达1∶1以上,这是应用型人才培养的主要特征;其次,课程设置体现能力整合观。

课程设置进一步科学化、合理化,逐步与国际护理教育课程体系接轨。

2.3.3 突出个性化学习减少必修课比例,增加选修课比例,增加选修课模块,选修课模块的设置体现全局性、适应性、精练性、可行性。

给予学生自主确立目标发展方向、自主学习、独立选择学习内容的机会。

学生可根据个人特长、能力、兴趣、时间选择适合自己的课程和时间,让学生的主体性和个性得到培养和发展。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