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科学二年级上--《神奇的纸》

幼儿园大班科学活动教案神奇的纸

幼儿园大班科学活动教案:神奇的纸 活动目标 1 探索纸不同的折法与承受积木重量的关系。 2 能主动参与讨论,表达自己在操作中的发现。 3 能与同伴合作,较细致地进行操作活动。 活动前期经验 1 幼儿会折纸,学习画折痕的简笔画、写数字。 2 教师试试纸上能放几块积木,根据纸的强度选择用多大的纸。 ——教师也是科学活动的参与者与学习者,因此科学活动前的准备也是教师自己科学探究的过程,对孩子将要做的实验教师自己反复多次地进行尝试,这样教师才能尽量多地预测到实验中可能遇到的问题, 活动准备 1 铅画纸若干(教师多备一些,用废旧的纸,但要平整)。 2 积木多块、小组记录表、粘纸小标记(贴在全班放积木最多的格中)。 3 每人四张纸: 第一张:尝试让纸站起来。(试过后大部分是不能再放住积木的)用于猜测:纸折叠后可摆放积木吗?

第二张:折起来尝试放积木。(有人能放多,有人少)用于分析比较:怎么样才能放得多。 第三张:用折两折的方法把纸折好。用于猜测:折叠后可摆放积木的数量。 第四张:备用。 ——科学活动的材料准备非常重要,教师既要考虑到幼儿的使用情况,准备充足的材料,同时也要养成节约材料的好习惯,因此,在准备材料时要进行推理和测算。 活动过程 一、设置问题情景,引出“让纸站起来”的话题 ——幼儿坐桌边,四人为一桌,两人为一个小组。既让幼儿都能看到教师的操作台,也便于后面活动时,幼儿能方便地分组,快速找到同伴。 1 出示纸,了解幼儿生活经验。 师:这是什么?纸有什么用? 师:你们能不能让纸站起来呢?每个人从桌上拿一张纸,想想办法,让纸能自己站起来。 ——纸是幼儿生活中常见的材料,这个话题兼顾了幼儿的日常经验,同时又给了孩子从另一个角度思考“纸”的机会,引出了探索主题。 2 幼儿每人一张纸,尝试折、卷等方法,自由探索

教科版 小学科学二年级上册教案:2.4《神奇的纸》教学设计

《神奇的纸》教学设计 【教材分析】 本课是二年级上册《材料》单元的第4课。本课教学以纸为载体,通过改造一张纸,比较和体验纸改造前后性能的变化,交流纸的这种变化在生活中的应用等,激发学生继续改造材料、发现材料性能的探究欲望。 本课教材包括以下几部分:第一部分——聚焦,承接第3课的内容,让学生根据自己的原有认知经验说说普通纸的特点,引发学生思考有什么办法让纸具有更多的本领。第二部分——探索,用“折叠”这种改造方法,引领学生用对比观察的方法研究纸被改造后性能发生了怎样的变化。其中比较观察又分三步,即按一按(比较弹力)、放一放(比较承载力)、摸一摸(比较隔热能力)。第三部分——研讨,纸改造后性能的变化及其在生活中的应用。第四部分——拓展,引导学生在一张纸上刷食用油,然后探究这张纸具有的全新功能。 【学生分析】 基于上一课的学习,二年级学生对于纸已非常熟悉,但却很少有学生对纸进行过更细致的观察与思考,即对纸的认识较为单一。在动手能力方面,与一年级相比已有明显进步,但在折纸方面还略显不足,需要教师进行示范或观看微视频后才能折出符合实验要求的瓦楞状纸。 基于低学段学生注意力保持时间较短的原因,探索环节的三个活动需要教师有效组织,提升小组探究活动的效果。 【教学目标】 科学概念目标 1.材料经过加工、改造、优化后其性能会发生改变。 2.材料性能改变或优化后可以用来制作符合一定功能需要的物品。 科学探究目标 1.在教师指导下对普通的纸进行简单加工与改进,比较材料在改变前后的变化。 2.在教师指导下,能用语言描述纸在折叠前后的变化。 科学态度目标 1.发展加工、改造材料的兴趣。 2.在教师指导下,尝试多角度、多方式认识材料。

大班科学活动神奇的纸说课稿doc

大班科学活动《神奇的纸》说课稿 说设计意图: 新《纲要》中明确提出科学活动的指导要点:应密切联系幼儿的实际生活进行,利用身边的事物与现象作为科学探索的对象。本次科学活动正是遵循了这一要点,内容《神奇的纸》与材料“铅画纸”都来自于幼儿的生活,在幼儿感兴趣的游戏中进行提炼、深化,在层层递进的环节中,引导幼儿多次实践尝试,探究“怎样才能让纸站于桌上不倒?如何折叠才能在纸上放多块积木?最多能摆放几块?……”整个活动幼儿都是在动手动脑中探究问题、产生问题、再次尝试,就这样在探索、实践和游戏中幼儿的探究欲望增强了,亲身感受了科学探索的过程和方法,体验了发现的乐趣。 说活动重难点: 重难点就在于引导幼儿积极主动探索纸不同的折法与承受积木重量的关系。 说活动目标: 1、探索纸不同的折法与承受积木重量的关系。 2、主动参与讨论,表达自己在操作中的发现。 3、养成良好的操作习惯,体验操作与发现的乐趣。 说活动准备:方形铅画纸若干张、木头积木数小筐。

说活动过程: 过程遵循幼儿的发展特点,以《纲要》理念为指导,体现了环环相扣、层层深入原则。 第一环节: 一、设置问题情境,引导幼儿探索——让纸站住不倒。 1、幼儿自主探索让纸站住不倒的不同方法。 2、共同小结让纸站住的不同方法。 第二环节: 二、再次设置情景,引导幼儿自主探索——在站着的纸上面摆放多块积木。 1、猜测纸折叠后能否摆放积木?并个别尝试。 2、比较纸的不同折法,讨论如何折叠才能在上面放更多积木? 3、引导幼儿进一步猜测。 4、幼儿自主尝试。 第三环节: 三、产生挑战的数量,引导幼儿再次尝试。 1、师幼一起讨论尝试后的结果,产生挑战数量。 2、请个别幼儿上来挑战最多的。 3、经验交流:如何折叠才能挑战成功?

神奇的纸幼儿园大班科学教案

神奇的纸幼儿园大班科学教案 1.通过操作尝试让纸站起来,并探索让纸站得稳得多种方法。 2.探索通过改变纸的形状,增加纸的支撑力。 3.激发幼儿的探索兴趣,体验成功的快乐。 白纸人手若干张、书若干本、记号笔、记录表。 出示书和纸1、老师:书和纸这对好朋友,今天发生了争执。 瞧!书神气地说道:"当我站起来的时候,能稳稳地站住!"老师操作:书本稳稳地站着。 可是,纸听了很不服气,说:"你能站,我也能稳稳地站着!"2、猜想:你们觉得纸能站起来吗? 请幼儿交流介绍自己的猜测,并说说自己的想法。 1.到底你的好办法能不能帮助纸稳稳地站起来?

2.老师在后面的每个桌子上都放了许多纸,待会请你去试一试你的办法,并把你的方法用绘画的形式记录在记录纸上。(出示记录纸) 3.幼儿操作,老师巡回了解幼儿操作情况。 4.集合幼儿,请幼儿向同伴介绍自己的方法。 小结:纸真神奇,大家通过折、卷等方法,改变它原来的形状后,使纸站了起来,纸开心极了,它在你们的帮助下终于稳稳地站起来了。 可是,书又说了:"我不仅能站站住,而且还能把你纸稳稳地托起来呢!"老师演示,书托起一张薄薄的纸。 1.纸也能托起书吗?幼儿猜测。 2.教师交代操作要求请幼儿再次实验。 幼儿根据记录表讲述,教师进行小结。

你们听,书又说了:"你才托起一本书,我可是能托起好多纸呢!"老师演示,书托起好多纸。 1.纸也能托起很多书吗?幼儿猜测。 2.教师交代操作要求,幼儿实验。 小结:教师统计托书最多的是哪一种形状的纸? 纸的支撑力跟它接触的地方、高度都有关,上下接触的面大, 它的支撑力就大,相反,接触的面小,力就小。在这个活动中,还有好多科学知识呢,我们以后再去慢慢探索。 1.在生活中有好多东西也使用这种方法使它们的力气大起来的。 2.教师举例讲述。 延伸活动: 请幼儿找找幼儿园里有哪些东西也是使用这种方法的?

部编版二年级下册语文课程纲要(2)

一、教材编排 新人教版编部本于2018年春期正式使用,本册教材安排课文25篇。教材以专题组织单元,以整合的方式组织教材内容,共分八个单元:第1?4课为为春光篇”课文内容大都与春天的物候和热爱春天有关;第5?7课为爱心篇”意在培养儿童的爱心; 识字1?4课为传统文化篇”意在宏扬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第8?11课为童话篇”意在培养学生热爱生活的情感;第12?14课为道理篇”意在培养学生遇到问题要开动脑筋思考解决问题的办法;第15?18课为自然科技篇”意在21?24课为人物篇”意在让学生学习优秀品质,感悟做人的道理;让学生关注科学,从而爱科学,学科学;第19?22课为故事篇”意在让学生学习优秀品质,感悟其中的道理;第23?25课为历史篇”意在让学生了解历史故事,感悟祖先创造文明的道理。 新部编本教材新选入14篇课文,其中新选识字4篇:《千人糕》《一匹出色的马》《识字神州谣》《识字传统节日》《识字贝的故事》《识字中国美食》《枫树上的喜鹊》《我是一只小虫子》《泪水茶》《蛛蛛开店》《青蛙卖泥塘》《祖先的摇篮》《当世界年纪还小的时候》《羿射九日》等。口语交际增加了《注意说话的语气》《推荐一部动画片》等内容。 、教材特点1、围绕专题整合教材内容每一组教材的导语”通过简单的几句话,点出本组的专题,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导语”之后的课文以及部分练习,语文园地”中的阅读短文、好词佳句、口语交际、实践活动以及展示台等内容,都是围绕本组的专题合理安排的。 2、创设我知道”宽带网”两个全新栏目,搭建拓展知识的平台 从二年级下册开始,本书进一步加大改革力度,在部分课文后面安排了我知道” 在语文园地”中设置了宽带网”这两项内容是不同于前三册教材的全新栏目。设计我知道”的目的是:给学生一些与本课内容相关的知识,并引导学生主动地了解与本课有

幼儿园大班科学活动纸的神奇力量(第四稿)

幼儿园大班科学活动纸的神奇力量 活动目标 1探索让纸站起来的不同方法,发现纸的不同变化与承受书本重量的关系。 2能与同伴合作进行操作活动,积极表达自己的发现。 3体验科学探索带来的快乐。 活动准备 1 挂历纸若干张 2 幼儿操作用书、小组记录表、演示大表 3 ppt 活动过程 一、设置问题情景,引出“让纸站起来”的话题4分钟 1 出示纸,师:孩子们,这样的一张纸能站起来吗? 不用任何东西帮忙,你有办法让它站起来吗?(幼儿讨论) 2 幼儿每人一张纸,尝试折、卷等方法,自由探索着让纸站起来的不同方法。四个小朋 友一桌到篓子拿纸试试吧,比一比谁的办法最多 每个人从桌上拿一张纸,想想办法,试一试,让纸能自己站起来。 师观察指导:你让纸站起来了。你是用折的方法。你折了几下啊?两下。你呢。数不过来了。你是用卷的方法。 3 交流让纸站起来的不同方法,进行集体记录。 你用什么方法让纸站起来的?(幼儿说方法,教师用符号进行记录) 你是把纸变成这种形状的让它站起来了? 用折的方法:将纸对折立起来变“∧”型,“”变成“门“型,变“M”型 用卷的方法:将纸卷成圆柱型 师:刚才小朋友用了折、卷等不同的方法改变了纸的形状让纸站起来了。 二、再次设置问题情景,引导幼儿探索16分钟 1引导幼儿猜测纸折叠后能否放书。师:站起来的纸有力气吗,上面能不能放书呢? 4

2 幼儿猜测后,请个别幼儿尝试把书放在站起来的纸上 你想把书放在哪种形状的纸上? 看来站起来的纸真的有力气,上面可以放书呢。 你用什么办法把书得稳稳的? 你们有什么好办法把书放得稳稳的? (先让纸站稳,找准中心点,轻拿轻放,不能碰到站立起来的纸上) 3进行第二次操作,分组尝试将纸变化后可放多少本书 引导幼儿猜测:这些站起来的纸谁的力气最大,放的书最多呢? 师:到底谁的力气大,放的书最多,等一会儿两人一组来试一试,一人放书,一人记录结果。看,老师准备了记录纸,这张记录纸的内容和大记录纸上是一样的,这个方形表示什么?下面记录什么的?问号下面记录什么的?一种方法做完后重新换一张没有折过的纸再去试试另一种方法。比一比哪组小朋友试的方法多,听到老师的提醒就带上你的记录纸回到椅子上来,能做到吗?好,两人一组去试试吧。 交流实验结果: 刚才你们一组试了几种方法,每种方法上放的书一样多吗?哪种方法力气最大,可以放多少本书? 幼儿交流,教师记录最多的本数。 看看老师记录下来的你们的实验结果,在这些方法中哪种形状的纸力气最大呢?为什么? 小结:通过今天的实验我们发现了不同形状的站起来的纸力气不一样的,还发现纸变成圆柱体后力气最大。 三、了解圆柱体支撑面在生活中的应用10分钟 1正因为圆柱体的力气大,能支撑重的东西,所以在我们生活中很多地方用上了圆柱体,你见过用圆柱体做支撑的东西吗?2 2出示ppt,了解圆柱体的柱子在生活中的应用老师这里也收集了一些这样的图片,我们一起来看一看。

大班科学活动《神奇的纸》说课稿

说设计意图: 新《纲要》中明确提出科学活动的指导要点:应密切联系幼儿的实际生活进行,利用身边的事物与现象作为科学探索的对象。本次科学活动正是遵循了这一要点,内容《神奇的纸》与材料“铅画纸”都来自于幼儿的生活,在幼儿感兴趣的游戏中进行提炼、深化,在层层递进的环节中,引导幼儿多次实践尝试,探究“怎样才能让纸站于桌上不倒?如何折叠才能在纸上放多块积木?最多能摆放几块?……”整个活动幼儿都是在动手动脑中探究问题、产生问题、再次尝试,就这样在探索、实践和游戏中幼儿的探究欲望增强了,亲身感受了科学探索的过程和方法,体验了发现的乐趣。 说活动重难点: 重难点就在于引导幼儿积极主动探索纸不同的折法与承受积木重量的关系。 说活动目标: 1、探索纸不同的折法与承受积木重量的关系。 2、主动参与讨论,表达自己在操作中的发现。 3、养成良好的操作习惯,体验操作与发现的乐趣。 (本人依据《纲要》中科学领域提出的目标要求,并从大班幼儿的年龄特点、发展需要出发,确定了知识、能力、情感三方面的活动目标。) 说活动准备:方形铅画纸若干张、木头积木数小筐。 说活动过程: 过程遵循幼儿的发展特点,以《纲要》理念为指导,体现了环环相扣、层层深入原则。 第一环节: 一、设置问题情境,引导幼儿探索——让纸站住不倒。 1、幼儿自主探索让纸站住不倒的不同方法。 2、共同小结让纸站住的不同方法。 (在这第一环节中本人的主要目的在于引导幼儿自由说说自己以前对“纸特别是铅画纸”的认识,为下一个环节作好良好的铺垫。通过幼儿的“说”使幼儿的已有经验与现有经验进行了整合,也让我对幼儿的水平有了更深了解,为接下来的活动组织提供了一个参考。) 第二环节:

2020春部编版二年级语文下册小学生的科学知识

小学生的科学知识 1为什么先看见闪电后听到雷声?(光波在空气中的传播速度比声速快) 2中国第一个奥运会冠军是谁?(许海峰) 3眼镜由谁发明的?(罗吉、培根) 4为什么自行车能动?(自行车的轮胎与地面相互摩擦) 5下面的称号各是谁?(诗仙—李白、诗圣—杜甫、诗鬼—李贺山水诗人——孟浩然、田园诗人——陶渊明) 6月亮围绕什么东西转?转一周期多长?(地球)(24小时) 7我国三大平原是哪些?(东北平原、华北平原、长江中下游平原) 8地震在地球上每年多少次?(大约500万次) 9最小最冷的星星是什么?(冥王星) 10地球的厚被是什么?(大气圈) 11飞机上为什么要装黑匣子?(它是用来记载失事时飞机上的各种情况的,帮助人们了解事故的原因的) 12春节有哪些风俗?(扫房、放爆、贴春联、吃年夜饭等) 13什么动物能预测地震?(牛、马、驴、*、兔、鸡、狗、蛇、鼠、狗、猫、燕子、鹰等) 14什么植物先开花,后长叶?(连翘、迎春花、腊梅、桃树、梨树) 15蜜蜂是怎样造蜂房的?(每一只工蜂的腰部都有一个蜡腺,能分泌出蜡,这种经过嘴巴的咀嚼后变得又软又韧,用它就可以建造蜂房了) 16药瓶为什么是浅色的?(因为浅色能反光,深色的受太阳光一照,吸收光多,药品容易变质) 17谁发明蒸汽机?(瓦特) 18哪种恐龙最硬?(剑龙) 19地球的血是什么?(岩浆) 20地球的骨架是什么?(岩石) 21为什么不要看电焊火花?(内含一种对眼睛有害的紫外线) 22为什么不能关灯看电视?(电视机的屏幕和图象都比较小,在黑暗中看,视力要高度集中和扩展,对电视机屏幕上的光线的强烈反映特别敏感,会使眼睛受

到刺激,视力下降) 23中华人民共和国十大元帅是谁?(朱德、彭德怀、贺龙、陈毅、刘伯承、罗荣桓、徐向前、聂荣臻、林彪、叶剑英) 24按顺序写出我国古代都有什么朝?(夏、商、周、秦、汉、隋、唐、宋、元、明、清) 25为什么兔子不用喝水?(因为兔子的主食青菜里有大量水份,足够身体的需要了,如果肠里的水一多,就会患肠胃炎。(但兔子体内缺水时,也是可以喝水的) 26什么是流星?(指太空很小的固体或尘埃闯入地球大气层所产生的光迹) 27中国历史上杰出的天文学家是谁?(张衡) 28电池的发明人是谁?(伏特) 29维苏威火山在哪里?(意大利) 30第1个到达月球的两个宇航员是谁?(阿姆斯特郎和奥尔德林) 31泰山在哪个省哪个市?(山东泰山市) 32亚马逊河在哪里?(巴西) 33伊洛瓦底江在哪里?(缅甸) 34界上最宝贵的五大宝石叫什么?(猫眼石、祖母绿、金刚宝石、蓝宝石、红宝石) 35鱼类的祖先叫什么?(文昌鱼) 36世界上最毒的蜘蛛叫什么?(狼蜘) 37世界上会发光的动物叫什么?(电鳐和电鳗) 38巧克力是从哪里来的?(是从可可树上果实里的种子成的) 39为什么叶片里有“筋”(“筋”可以让叶收到阳光,让根部吸收水分给叶)40人有多少块肌肉?(一共有600多块肌肉) 41木头都会浮在水上吗?(不,有一种“钢铁树”不会浮在水上) 42法国的首都是什么?(巴黎) 43英国的首都是什么?答案:伦敦。 44日本首都是什么?答案:东京。 45意大利的首都是什么?答案:罗马。 46美国的首都是什么?答案:纽约。

大班科学活动神奇的纸教案反思

大班科学活动神奇的纸教案反思 大班科学活动神奇的纸教案反思主要包含了活动目标,活动准备,活动过程,活动反思等内容,探索纸不同的折法与承受积木重量的关系,能主动参与讨论,表达自己在操作中的发现,适合幼儿园老师们上大班科学活动课,快来看看神奇的纸教案吧。 活动目标 1 探索纸不同的折法与承受积木重量的关系。 2 能主动参与讨论,表达自己在操作中的发现。 3 能与同伴合作,较细致地进行操作活动。 4 培养幼儿对事物的好奇心,乐于大胆探究和实验。 5 愿意大胆尝试,并与同伴分享自己的心得。 活动准备 1 铅画纸若干(教师多备一些,用废旧的纸,但要平整)。 2 积木多块、小组记录表、粘纸小标记(贴在全班放积木最多的格中)。 3 每人四张纸: 第一张:尝试让纸站起来。(试过后大部分是不能再放住积木的)用于猜测:纸折叠后可摆放积木吗? 第二张:折起来尝试放积木。(有人能放多,有人少)用于分析比较:怎么样才能放得多。 第三张:用折两折的方法把纸折好。用于猜测:折叠后可摆放积木的数量。

第四张:备用。 ——科学活动的材料准备非常重要,教师既要考虑到幼儿的使用情况,准备充足的材料,同时也要养成节约材料的好习惯,因此,在准备材料时要进行推理和测算。 活动过程 一、设置问题情景,引出“让纸站起来”的话题 ——幼儿坐桌边,四人为一桌,两人为一个小组。既让幼儿都能看到教师的操作台,也便于后面活动时,幼儿能方便地分组,快速找到同伴。 1 出示纸,了解幼儿生活经验。 师:这是什么?纸有什么用? 师:你们能不能让纸站起来呢?每个人从桌上拿一张纸,想想办法,让纸能自己站起来。 ——纸是幼儿生活中常见的材料,这个话题兼顾了幼儿的日常经验,同时又给了孩子从另一个角度思考“纸”的机会,引出了探索主题。 2 幼儿每人一张纸,尝试折、卷等方法,自由探索着让纸站起来的不同方法。 师:噢,你让纸站起来了。你是用折的方法。你折了几下啊?两下。你呢。数不过来了。你是用卷的方法。 3 小结让纸站起来的不同方法。 师:刚才小朋友用不同的方法让纸站起来了,看看谁的纸站得最稳? ——教师在指导中有意识地把个别孩子的操作法传递给全体幼

大班科学:神奇的纸巾

大班科学:神奇的纸巾 大班科学:神奇的纸巾 【活动目标】 1.探索让纸巾力气变大的办法,感受纸巾的神奇。 2.积极参与操作活动,想办法解决问题。 3.体验科学探索的乐趣。 【活动准备】 物质准备:纸巾、装有半桶水和不同重量的彩色水的油桶、筐子、拧好的纸绳若干 【活动过程】 1.出示纸巾、装有半桶水的油桶,引导幼儿结合经验,大胆猜测。(问题引入,激发兴趣 ) 你觉得纸巾能把这半桶水提起来吗?为什么? 2.幼儿操作探索用纸巾提起半桶水的方法,初步感受纸巾的神奇。(探索操作,尝试验证 ) (1)提出任务与要求:想办法用一张纸巾把油桶提起来。 (2)幼儿尝试探索,教师观察,鼓励幼儿积极动手,大胆尝试,重点观察幼儿用纸巾提起 油桶的方法。 (3)交流分享:你用纸巾把油桶提起来了吗?你是怎么做的?

3.幼儿再次探索用纸巾提起油桶的多种办法。(自主探索,分享交流) (1)幼儿操作探索,教师观察指导,鼓励幼儿想出更多用纸巾提起油桶的方法。并引导能 力强的幼儿探索如何让纸巾变更有力气,把水瓶提的更久。 (2)交流分享: ①你想出什么不一样的办法? ②发现那种办法纸巾更有力气,水瓶提的更久。 4.探索让纸巾更有力气的办法,鼓励幼儿挑战提起更重的油桶。(再次探索,提升经验)(1)出示装有彩色水的油桶,提出新的任务与要求:想办法让纸巾更有力气,提起更重的 油桶,可以用多张纸巾或与朋友合作。 (2)幼儿尝试探索,教师观察指导。鼓励幼儿与同伴合作,大胆尝试各种办法。(3)交流分享:你发现那种办法使纸巾更有力气,提起更重的油桶。 5.迁移经验,初步感受团结起来力量大在生活中的应用。 【活动延伸】 在区域活动中继续引导幼儿探索让纸巾更有力气多种办法。

大班上学期科学教案《神奇的纸》

大班上学期科学教案《神奇的纸》 活动目标 1探索纸不同的折法与承受积木重量的关系。 2能主动参与讨论,表达自己在操作中的发现。 3能与同伴合作,较细致地进行操作活动。 领衔技能 实验、推测、计数、交流、观察。 活动前期经验 1幼儿会折纸,学习画折痕的简笔画、写数字。 2教师试试纸上能放几块积木,根据纸的强度选择用多大的纸。::教师也是科学活动的参与者与学习者,因此科学活动前的准备也是教师自己科学探究的过程,对孩子将要做的实验教师自己反复多次地进行尝试,这样教师才能尽量多地预测到实验中可能遇到的问题, 活动准备

1铅画纸若干(教师多备一些,用废旧的纸,但要平整)。 2积木多块、小组记录表、粘纸小标记(贴在全班放积木最多的格中)。 3每人四张纸: 第一张:尝试让纸站起来。(试过后大部分是不能再放住积木的) 用于猜测:纸折叠后可摆放积木吗? 第二张:折起来尝试放积木。(有人能放多,有人少)用于分析比较:怎么样才能放得多。 第三张:用折两折的方法把纸折好。用于猜测:折叠后可摆放积 木的数量。 第四张:备用。 ::科学活动的材料准备非常重要,教师既要考虑到幼儿的使用 情况,准备充足的材料,同时也要养成节约材料的好习惯,因此,在准备材料时要进行推理和测算。 活动过程

一、设置问题情景,引出"让纸站起来"的话题 :—幼儿坐桌边,四人为一桌,两人为一个小组。既让幼儿 都能看到教师的操作台,也便于后面活动时,幼儿能方便地分组,快速找到同伴。 1出示纸,了解幼儿生活经验。 师:这是什么?纸有什么用? 师:你们能不能让纸站起来呢?每个人从桌上拿一张纸,想想办法,让纸能自己站起来。 ::纸是幼儿生活中常见的材料,这个话题兼顾了幼儿的日常经验,同时又给了孩子从另一个角度思考"纸"的机会,引出了探索 主题。 2幼儿每人一张纸,尝试折、卷等方法,自由探索着让纸站起来的不同方法。 师:噢,你让纸站起来了。你是用折的方法。你折了几下啊?两下。你呢。数不过来了。你是用卷的方法。

小学科学《神奇的纸》教案

小学科学《神奇的纸》教案 小学科学《神奇的纸》教案 【教学目标】 科学概念目标 1.材料经过加工、改造、优化后其性能会发生改变。 2.材料性能改变或优化后可以用来制作符合一定功能需要的物品。 科学探究目标 1.在教师指导下对普通的纸进行简单加工与改进,比较材料在改变前后的变化。 2.在教师指导下,能用语言描述纸在折叠前后的变化。 科学态度目标 1.发展改造、加工材料的兴趣。 2.在教师指导下尝试多角度、多方式认识材料。 科学、技术、社会与环境目标 了解材料会随着人类的需要而不断改进。 【教学重难点】 重点:引领学生对比感受两种形状的纸的差异。 难点:引领学生用准确的语言描述两种形状纸的特点。 【教学准备】

为学生准备:普通的纸、订书机、杯子、热水、刷子、食用油、学生活动手册等。 教师准备:瓦楞纸箱、瓦楞纸杯、瓦楞纸杯套、防腐木、课件等。 【教学过程】 一、趣味导入 教师用提前准备好的杯子,现场倒入热水,让学生观察倒水前后的变化。 学生发现杯子有黑色变成有图案的杯子了,学生比惊讶,并充满兴趣。 师:同学们,谁知道这个杯子为什么有这样神奇的功能呢? 生思考回答,教师可引导 师:是的,原本它就是个普通的杯子,但是我们通过人工改造,在他的表面上涂上特殊的材料,他就具有不一样的性质了。今天,老师就带领大家一起来改造一种我们十分熟悉的材料,看看改造后它能有什么神奇的变化吧!今天我们就一起来改造纸。 板书:神奇的纸 设计意图:通过实物的演示,让学生对改造材料能改变材料的性质有一点认识并引发学生对材料改造的兴趣。

二、师生互动学新课 (一)实验探究 1.观察,交流纸的特点和用途。 师:纸在我们学习、生活中具有多种。这是一张非常常见的白纸,说一说,这张纸具有什么特点? 生:很薄、白色、轻等。 师:那么它有什么用途呢? 生:写字、画画、折纸、手工…… 设计意图:通过几个问题引领思考对纸的认识,为后续的探究学习做好铺垫。 2.明确改造纸的方法。 我们可以用那些方法来改造纸让他具有更神奇的功能呢?请同学们大胆思考,我们可以用什么方法加工、改造一张白纸? 生:折叠、染色、刷油…… 师:今天我们就用折叠的方法改造白纸,看看改造后的白纸会有哪些新的功能。 设计意图:对纸改造的案例对于学生来讲其实并不陌生,比如包汉堡包的纸,套在豆浆杯外的纸套,快递包装箱等。本环节通过让学生回顾思考如何改造一张纸使它具有新的功能,使学生开始关注纸的特点。此过程在提升学生参与广度的同时又促进学生思考的深入。

大班科学《神奇的纸》说课及反思

大班科学《神奇的纸》说课及反思 《纲要》中指出“科学教育应密切联系幼儿的实际生活进行,利用身边的事物与现象作为科学探索的对象。”因此,我利用幼儿身边常见的、随手可取的“广告纸”作为此次探索对象,设计了“神奇的纸”这一活动,旨在让孩子初步感知纸的承受力。通过给幼儿创设一个能充分探索、尝试、感知的空间,依托幼儿熟悉的、直观的材料,让孩子在富有挑战的活动中感受到生活中那些让人惊讶的科学现象。 根据大班幼儿的年龄特点和实际情况,我把本次活动目标定为: 1. 尝试让纸立起来的多种方法,发现纸张形状变化与承重之间的关系。 2. 乐意动手操作和用语言表达,培养幼儿的动手操作和实验能力。 3. 在动手探索中体验获得实验结果的乐趣。 幼儿园科学活动的主要性质是以让幼儿探索事物的具体现象和获得科学经验为目的,因此,我认为本次活动的重点是通过改变纸张形状,发现纸张形状变化与承重之间的关系。难点是在动手实验过程中,发现怎样的纸张形状才能承重。 《纲要》指出,学习科学的过程应该是幼儿主动探索的过程。教师要让幼儿亲自动手、动脑去发现问题、解决问题,鼓励幼儿之间的合作,并积极参与幼儿的探索活动。我从开始引导幼儿让纸片站起来到最终一张纸片可以托起许玩具,引发他们的兴趣,不断让幼儿进行挑战,一步一步带领幼儿进行实验,得出结论,从而激发幼儿参与的兴趣和动手实验的欲望。 首先,第一个环节主要从生活经验导入,激发幼儿去探究怎样让纸站起来的兴趣,因为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接着引导幼儿去自由探究,鼓励幼儿结合实物大胆用语言介绍自己的操作方法,分享彼此的经验,在说中学,听中学,从而顺利进入了下一环节。因为大班的幼儿已经有了一定的折纸经验,所以,这个环节对幼儿来说是不成问题的。在活动中,幼儿通过已有的经验和具体的动手操作,去发现、去探究让纸站起来的方法。 第二个环节是用幼儿生活中最常见的两种材料,进一步引导幼儿探索纸上是否能放玩具,初步感受纸的承受力。我先引导幼儿猜测纸的力量能否托起玩具?接着,为幼儿提供材料,让幼儿主动去探索。《指南》中提到要“支持和鼓励幼儿大胆联想、猜测问题的答案,并设法验证。支持鼓励幼儿在探究过程中积极动手动脑寻找答案或解决问题。”最后是交流经验,教师在指导中有意识地把个别孩子的操作法传递给全体幼儿,鼓励幼儿想出不同的方法让纸站起来后力量变大,这也为后面的活动打下了伏笔。 第三个环节,不断让幼儿进行挑战,一步一步让幼儿自己带着问题和强烈的好奇心去实践,鼓励幼儿在自我探究和反复实践中找到答案,从而激发幼儿参与的兴趣和动手试验的欲望。在总结实验结果时,我采用了记录表的形式,因为《指南》中指出:要鼓励和引导幼儿学习做简单的计划和记录,并与他人交流分享。另一方面,老师也采用照相的形式,记录幼儿探究的过程和结果,来帮助幼儿共同分享交流。让幼儿充分与同伴进行交流感受到了探索带来的成功快乐,增强了他们的自信和能力。 在整个活动中,我以“做中学”的核心理念为指导,整个活动条理清晰,一个环节接着一个环节很清楚很顺畅。让孩子在观察、设想、动手实验、表达交流的探究活动中,体验科学探究的过程。在本次活动中探索氛围浓厚,活动中的每一次操作,孩子都特别投入,特别是当他们操作成功时,可以看到孩子们脸上洋溢的笑脸。由此,我觉得只有让孩子在探究中

幼儿园大班科学教案:神奇的纸环

幼儿园大班科学教案:神奇的纸环 活动目标: 1、通过多次操作,发现莫比乌斯环的现象。 2、在设疑猜想验证的过程中激发探索欲望,体验科学操作的乐趣。 3、初步了解莫比乌斯环现象在生活中的运用。 活动准备: 纸环若干、纸条、记录表、剪刀、箩筐、ppt、笔。 活动过程: 一、手指游戏变变变。 师:老师的大拇指和食指想玩变变变的游戏,你们 想玩吗?那我们一起来玩吧,变成一个圆,变成两个圆。 二、操作尝试,发现莫比乌斯环现象。 1、幼儿进行第一次无意识尝试,对比普通纸环与拧一次的纸环的区别。 师:今天,我给你们带来了一个神秘的礼物,看这 是什么?(纸环)纸环也想玩变变变的游戏,怎样把一个纸环变成两个呢? 师:看,纸环对齐捏一捏,先在中间剪个口,再把 剪刀伸进去,咔嚓咔嚓剪到头。是不是变成两个纸环了呀? 师:老师帮你们准备了纸环,请你们也来试一试,

好吗? 师:你们是不是都剪出了两个环?请剪出两个环的 小朋友把手举高给我看一看,好的,放下。那还有的小 朋友剪出来的是怎样的?你剪出来的环比刚才的环怎么样?(大)请幼儿按照筐上的纸环数送回纸环。咦,为什么有的小朋友剪出来的是大圆环,有的剪出来的是两个 小圆环呢? 师:这里有两个圆环,就是刚才小朋友没剪之前的,看看他们有什么不一样? 师小结:原来,没拧过的指环剪出来的是两个小环,拧过的圆环会变成一个大环。 2、教师抛出问题,幼儿进行第二次操作对比,验证拧一次和拧两次的区别。 师设疑:是不是拧过的指环都会变成一个大环呢?(幼儿猜想)我给你们准备了许多拧过的指环,请你们去选一个指环剪一剪! 师:跟你旁边的小朋友说一说,你剪出来的是怎样的?再次把纸环举起来看一下,你们剪出来的纸环一样吗?哪里不一样?(有的是大环,有的是两个相扣的环)请幼儿按照筐上的纸环送回纸环。 师:同样是拧过的纸环,为什么剪出来的不一样呢? 师:奥秘在哪里呢?我来拧两个指环试试。

2018部编版小学二年级科学教案

2018部编版小学二年级科学教案

第一单元我们的地球家园 1.地球家园中有什么? 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科学概念目标:知道地球是一个球体,人类赖以生存的地方。 2.科学探究目标:能根据自己的观察说一说地球上有山川、河流、土地、森林、阳光、动植物、人类、空气等。 3.科学态度目标:愿意倾听和分享,乐于表达对于地球的了解。要珍惜和爱护我们的地球。 4.科学、技术、社会与环境目标:意识到仔细观察思考可以更好的了解地球。自己动手画一画自己所了解的地球。意识到保护地球家园的重要性。 【教学重难点】 1.教学重点:让学生能大概了解地球(其实是地表)是由植物、土壤(大地)、海洋、空气、动物等很多方面组成的。 2.教学难点:学生自己通过观察说出地球上的东西。 【教学准备】 1.小组活动:每人一支彩笔。 2.教师准备:班级记录单,地球家园图,相关的图片与视频。 【教学过程】

四、交流和总结(预设5分钟) 各组完成后,进行交流观看,最后每组一名代表展示作品并说一说自己的地球家园图上都有什么? 那我们的地球家园缺少一样可不可以呢?大家讨论一下。 学生交流发言 教师小结:地球是我们赖以生存的地方,我们要珍惜和爱护她,不能让他缺少任何一部分,努力保护地球的完整。 最后大家将我们的班级记录表填写完整。 五、拓展(2分钟) 大家可以走出去看一看,观察一下我们的树林、田野、绿地、山坡上,看看我们美丽的地球家园里还能找到什么? 【板书设计】: 地球家园中有什么? 陆地:山川动植物人类 地球水:海洋河流 空气阳光 地球上有

2《土壤——动植物的乐园》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科学概念目标: 土壤是地球家园的重要资源; 许多动植物依赖土壤生存或生活。 2.教学探究目标: 学会搜集证据,并能够进行简单的信息处理; 学会用自己的语言清楚的表达自己的观点。 3.科学态度目标: 能对事物产生一定的好奇心,对土壤中的动植物产生兴趣; 能够如实的描述土壤中的动植物,尊重事实,养成实事求是的意识; 学会倾听,愿意分享,乐于表达,小组间做到团结合作。

幼儿园大班科学:神奇的纸

幼儿园科学新课程标准教材科学教案( 2019 — 2020学年度第二学期 ) 学校: 年级: 任课教师: 幼儿园教案 / 幼儿园大班 / 幼儿园大班科学教案 编订:XX文讯教育机构

大班科学:神奇的纸 教材简介:本教材主要用途为学习科学的内容,有利于学生科学精神的培养。通过科学探 究以及实验活动,学生们能够学会尊重事实,勇于探索,敢于质疑,学会根据所学知识大胆 猜想并实践检验,本教学设计资料适用于幼儿园幼儿园大班科学科目, 学习后学生能得 到全面的发展和提高。本内容是按照教材的内容进行的编写,可以放心修改调整或直接 进行教学使用。 活动目标: 1.探索纸不同的折法与承受积木重量的关系。 2.能主动参与讨论,表达自己在操作中的发现。 活动准备: 1.教具:大记录表1份、书“纸”的不同折法 2.学具:小记录表(一组一张)、人手一支笔 3.学具:每组一筐积木 4.学具:人手3张纸(半张a4纸一张第一次操作一张第二次操作一张第三次操作)活动过程: 一、探索纸张站立的方法 1.猜一猜

师:今天老师带来了一些纸,它们现在是平躺在这儿,我想要它们站起来,你们觉得可以吗?(停顿数秒,不用请幼儿回答) 2.试一试 师:好,请你们发挥你们的才智,动手让纸稳稳的站起来。要求:老师已经把纸放在后面的桌子上,小朋友不用搬椅子轻轻的走过去,听到音乐响起,请你们回来坐好。(讲要求一定要慢)听清楚了吗? 幼儿操作(保证2—3分钟的操作时间),教师观察引导(你真厉害让纸站起来,你是用什么方法呀?)(哇,你折一折让纸站起来了)(不是很稳,你还可以怎么样?) 3.交流分享 (放音乐)个别没回来的幼儿教师走过去轻轻提示。 请幼儿展示纸张站立的方法(请在观察中发现稳稳站起来小朋友回答),教师出示记录表用简单的线条记录。 师:你们让纸稳稳的站起来了吗?成功的小朋友请举手?你用什么方法让它稳稳的站起来的?(教师提升概括:真厉害。你们看他是把纸怎么样啊?哦,折了一折(折了两/几折)/卷一卷让纸稳稳的站起来。这方法真不错,我要把它记下来。)还有跟他不一样的吗?(哦,他也是折了一折,不过他是这样放,像屋顶老师也把它记下来……)

小学科学“神奇的纸”教学设计

《神奇的纸》教学设计 学习目标:1.知道纸的一般性质和常见用途,并能把纸的性质和用途联系起来。 2.了解纸张的发明史。 3.能够运用多种感官和工具研究纸的性质。 4.养成节约用纸的好习惯。 准备材料:1.滴管 2.带颜色的水 3.不同种类的纸(如:报纸、宣纸、牛皮纸、硫酸纸等)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1.提问导入:纸在生活中有着非常广泛的应用,请同学们找一找,在我们生活的周围有哪些纸制品?它们有什么用途呢?(用来装东西的纸箱和纸袋,纸杯,书本,卫生纸,复写纸等等) 2.引导同学们进一步思考,刚刚所列举的纸制品,它们都是用同一种纸做的吗?(不是,由于不同种类的纸具有不同的特性,A4纸由于光滑因此用来书写打印,砂纸由于粗糙用来打磨物体) 3.请同学们拿出事先准备好的报纸,牛皮纸,硫酸纸,宣纸,以小组为单位,分别从纸的颜色,透明度,薄厚,软硬几个方面,研究不同种类纸的特点,并以表格的形式记录观察结果。(①颜色:硫酸纸是半透明的白色,报纸是灰白色,牛皮纸和宣纸是深浅不同的黄色②透明度:硫酸纸透明度最高,其次宣纸,报纸和牛皮纸都不透明③薄厚:牛皮纸最厚,其它3种纸都比较薄④光滑:硫酸纸>牛皮纸>报纸>宣纸) 二、动手操作: 1.请同学们想一想如果老师想做一个纸船,想应该注重纸的哪种性质?并会挑选什么纸?(选择吸水性弱的纸,不会渗水) 2.教师操作实验,学生仔细观察: ①分别在宣纸、报纸、硫酸纸、牛皮纸上分别滴一滴水,并观察比较水的扩散情况,要注意保证滴水的量是相同的。 ②等待一会后,发现报纸的扩散面积最大,其次是宣纸,硫酸纸和牛皮纸的扩散面积都比较小。 ③通过实验得出结论:报纸的吸水性最强,宣纸较强,硫酸纸和牛皮纸弱。 ④综合上一问题我们可以得出:如果想做一个纸船,我们应该选择硫酸纸或者牛皮纸。 3.①探究纸的结实程度:用手拉一拉纸条,保证纸条的大小是相同的,观察用力的大小和纸条的变化情况。(通过两两对折进行拉扯,得出结论:牛皮纸>硫酸纸>报纸>宣纸) ②探究同一张纸的横向、纵向的结实程度一样吗?(将同一张报纸分别按横向纵向裁剪成大小一样的纸条,互相勾住向后拉,发现横向报纸折断了,得出结论:同一纸纵向比横向更结实。) 三、拓展延伸: 1.①教师提问:纸在生活中如此普遍,那同学们知道纸的来源吗? ②观看视频:“蔡伦造纸” 2.介绍“现代造纸” 3.通过观看小视频“节约用纸”,引导学生养成良好的节约用纸的习惯,成为一名“环保小达人”。 4.造纸:准备材料有废弃纸张,搅拌器,滤网或纱布。将废弃纸张绞碎,加入适量的水,

部编版二年级下册科学全册教案

小学科学二年级下册优秀教案 1.认识常见材料 【教学目标】 科学知识: 1.通过观察活动,能识别出身边常见物品是由哪种材料制成的。 2.举例说出常见材料玻璃、陶瓷、石材、布料、木材、纸、塑料、金属。 科学探究: 1.在教师指导下,能利用多种感官观察、描述、比较常见材料的特征及性能。 科学态度: 1.愿意与同学合作观察,互相交流,能在好奇心的驱使下,对常见材料特征表现出探究兴趣、问题意识。 科学、技术、社会与环境: 1.了解人类可以利用科学技术改造旧材料,发明新材料、让生活环境不断得到改善。 【教学重点】 能识别出身边常见物品是由哪种材料制成的。 【教学难点】 利用多种感官观察、描述、比较常见材料的特征及性能。 【教学准备】 教师材料:陶瓷花瓶1,玻璃杯1,衣服1,塑料碗1,刀1,磁铁1,铜勺1,铁锅1,铝罐1,金链1。 学生材料:陶瓷片10片,玻璃10块,石头10块,布料丝绸10块、麻布10块,木料10块,纸软10张、硬10张,塑料块10块,金属铁、铜各10块,布袋10只,盒子。 【教学时间】 1课时 【教学过程设计】 一、观察物品,认识材料 1.小朋友,仔细观察一下我们的教室,看看教室里的这些物品分别是用什么材料做的?2.除了这些,老师还从家里带来了一些物品,小朋友看看,你们认识吗?它们又是用什么材料做的吗?(相机贴出陶瓷、玻璃、石材、布料、木材、纸、塑料、金属)想一想,像用这

种材料制成的物品生活中你还见过哪些? 3.小结:看来,我们生活中的物品都是有各种各样的材料制成的,而陶瓷、玻璃、石材、布料等等都是我们最常见的材料,今天我们就来认识一下生活中常见的材料。揭题,板书课题:1.认识常见材料 二、辨认物品,归类材料 1.过渡:认识了这些材料宝宝,下面我们来做一个游戏“给材料宝宝找自己的家”。要给这些宝宝找回自己的家,可不是一件容易的事哦,要求我们要具备哪些素质?(看得清,辨得准,放得快) 2.出示要求:(1)每个同学打开你的布袋子,将里面的物品按材料找到它的家里;(2)放好后小组讨论:为什么这么放?它们分别是用什么材料做的? 3.学生活动。 4.交流汇报。 5.深入研究:刚刚这位小朋友说得真好,像这种会发光、容易导电、传热等性质的物质,我们把它叫做金属,金属也分很多种哦!有铜勺的铜、铁锅的铁、铝罐的铝、金子的金等等,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还有镍、钨金能新的金属加入金属这个大家庭! 6.小结:小朋友们当得真合格,给材料宝宝都找到了自己的家。 三、识别物品,记录材料 1.过渡:刚才我们快速地给材料宝宝找到了家,现在我们来细细观察一下:你们的铅笔盒是由那些材料组成的?为什么要用这样的材料? 2.布置观察活动。 3.班级交流。 4.小结我们又发现了不同的材料有不同的用途,生活中有些物品根据不同的需要有时由好几种材料合成,这样使用起来功能会更好! 四、观察布鞋,发现特点 1.生活中像笔袋这样由好几种材料合成的物品还有很多很多,大家来说说,还有那些呢?2.老师这里就有这样一双帆布鞋,请大家来看看,它的鞋面、鞋底、鞋带、鞋带孔都是用什么材料做成的?这样制作有什么好处? 五、作业设计 课后观察自己家中的鞋子,看看都是用什么材料制成的,都有什么用途,为什么?

幼儿园大班科学活动-神奇的纸

幼儿园大班科学活动:神奇的纸 活动目标 1.探索纸不同的折法与承受积木重量的关系。 2.能主动参与讨论,表达自己在操作中的发现。 3.能与同伴合作,较细致地进行操作活动。 领衔技能:实验、推测、计数、交流、观察。 活动前期经验 1.幼儿会折纸,学习画折痕的简笔画、写数字。 2.教师试试纸上能放几块积木,根据纸的强度选择用多大的纸。——教师也是科学活动的参与者与学习者,因此科学活动前的准备也是教师自己科学探究的过程,对孩子将要做的实验教师自己反复多次地进行尝试,这样教师才能尽量多地预测到实验中可能遇到的问题。 活动准备 1.铅画纸若干(教师多备一些,用废旧的纸,但要平整)。 2.积木多块、小组记录表、粘纸小标记(贴在全班放积木最多的格中)。3.每人四张纸: 第一张:尝试让纸站起来。(试过后大部分是不能再放住积木的)用于猜测:纸折叠后可摆放积木吗? 第二张:折起来尝试放积木。(有人能放多,有人少)用于分析比较:怎么样才能放得多。

第三张:用折两折的方法把纸折好。用于猜测:折叠后可摆放积木的数量。 第四张:备用。 ——科学活动的材料准备非常重要,教师既要考虑到幼儿的使用情况,准备充足的材料,同时也要养成节约材料的好习惯,因此,在准备材料时要进行推理和测算。 活动过程 一、设置问题情景,引出“让纸站起来”的话题 ——幼儿坐桌边,四人为一桌,两人为一个小组。既让幼儿都能看到教师的操作台,也便于后面活动时,幼儿能方便地分组,快速找到同伴。 1.出示纸,了解幼儿生活经验。 师:这是什么?纸有什么用? 师:你们能不能让纸站起来呢?每个人从桌上拿一张纸,想想办法,让纸能自己站起来。 ——纸是幼儿生活中常见的材料,这个话题兼顾了幼儿的日常经验,同时又给了孩子从另一个角度思考“纸”的机会,引出了探索主题。 2.幼儿每人一张纸,尝试折、卷等方法,自由探索着让纸站起来的不同方法。 师:噢,你让纸站起来了。你是用折的方法。你折了几下啊?两下。你呢,数不过来了。你是用卷的方法。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