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对秃发早有认识
从中医视角看头发稀疏

从中医视角看头发稀疏头发是人体的一部分,对于个人形象和健康都有重要的影响。
然而,有很多人面临着头发稀疏的问题,这让他们感到困扰和不安。
在中医的角度上看,头发稀疏不仅与外部环境、个人习惯等因素有关,更与中医理论中的脏腑经络、气血调理等具体内容有着密切的联系。
本文将从中医的角度出发,探讨头发稀疏及其调理方法。
头发稀疏是指头发数量变少、稀疏薄发以及脱发现象。
根据中医理论,头发的生长与肾、肝、血液、气血等多个脏腑经络有关。
肾主发,在肾经所过之处头发最多。
而肝主疏泄,在肝经所过之处也容易受到影响。
当肾脏功能不足、肝经郁滞、血液运行不畅时,就可能导致头发稀疏的问题。
此外,中医认为头发与人体的气血状态有关,气血虚弱也是导致头发稀疏的重要原因之一。
针对头发稀疏问题,中医提供了一些调理方法。
首先,调理肾脏功能至关重要。
中医认为肾为先天之本,肾脏功能好坏与头发的生长有密切关系。
因此,保持良好的生活习惯,合理饮食,规律作息,足够的休息,摄取适量的富含维生素和微量元素的食物,都有助于肾脏的保养和促进头发生长。
其次,调理肝脏功能也是重要的一环。
中医认为肝主疏泄,肝气郁结会导致头发稀疏的问题。
因此,通过舒缓心情、放松压力,保持良好的心理状态,可以帮助调理肝气,促进头发的健康生长。
此外,中医还推荐一些舒缓肝气的方法,如常运动、中药调理等,都可以提高头发稠密度。
除了调理脏腑功能外,中医还注重调理气血。
中医认为气血充足才能保证头发的养分供应,促进头发的生长。
因此,中医推荐一些补气血的方法,如食疗,常吃些养血滋阴的食物,比如黑豆、黑芝麻等,对于改善头发稀疏问题有一定的帮助。
此外,中医还提供一些外治法。
中医的外治法注重通过使用中草药、刮痧等手段来刺激头皮,促进头发的生长。
例如,采用一些头皮按摩、拔罐、艾灸等方法,可以增加头皮的血液循环,促进毛囊的营养供应,从而改善头发稀疏问题。
总的来说,头发稀疏问题对于很多人来说都是令人苦恼的。
从中医的角度来看,头发稀疏与脏腑功能、气血调理等有着密切的联系。
脱发问题的中医观点与治疗方法

脱发问题的中医观点与治疗方法随着现代生活节奏的加快和生活压力的增加,脱发问题已经成为困扰许多人的常见健康问题之一。
虽然脱发可能由多种原因引起,但中医提供了独特的观点和治疗方法来解决这一问题。
本文将介绍脱发问题的中医观点以及相应的治疗方法。
一、脱发的中医观点中医认为,脱发问题主要与身体内部的气血失衡有关。
气血是人体重要的营养物质,它们在全身循环运行,为头发提供养分并维持生长。
当人体内部的气血失调时,会导致头发的生长受阻,从而出现脱发问题。
1. 气虚导致脱发中医认为,气虚是导致脱发的主要原因之一。
气虚指的是人体内的气血不足,无法满足头发生长所需的营养。
气虚可由长期疲劳、过度劳累、不良饮食习惯或身体虚弱等原因引起。
2. 血虚导致脱发血虚也是导致脱发的常见因素。
血虚指的是人体内血液量不足,无法供应头发生长所需的养分和水分。
血虚可能由于失血过多、贫血、营养不良或女性月经过多等原因引起。
3. 肾虚导致脱发肾虚也是脱发问题的一个重要因素。
中医认为肾脏是生发之本,肾虚会导致营养不良,从而影响头发的正常生长周期。
肾虚的原因包括长期疲劳、过度性生活、精神压力过大等。
二、中医治疗脱发的方法在中医中,针对脱发问题的治疗方法主要包括中药治疗、针灸疗法和按摩疗法等,这些方法以调整体内的气血平衡为目标。
1. 中药治疗中医使用中药来治疗脱发已有数千年的历史。
常用的中药包括何首乌、当归、川芎、枸杞子等。
这些中药可以促进头发的生长,增强头发的弹性,调整气血平衡。
中医通常会根据个体情况和症状来调配中药方剂。
2. 针灸疗法针灸疗法是另一种中医治疗脱发的有效方法。
通过在特定的穴位上插入细针,可以刺激气血循环,促进头发的生长。
常用的穴位包括百会穴、涌泉穴、风池穴等。
针灸疗法在调理脱发问题上的疗效已被广泛证实。
3. 按摩疗法按摩疗法可以增加头皮的血液循环,促进气血平衡。
使用指腹轻柔地按摩头皮可以刺激毛囊,增强头发的生长力。
按摩时可以搭配使用一些滋养头发的植物油,如橄榄油或花生油,以增加滋润效果。
从中医角度探讨脱发病因病机与治疗

从中医角度探讨脱发病因病机与治疗脱发症,属于中医“斑秃”,“油风”等病范围[1],是皮肤科中的常见病,多发病。
临床可分为斑秃、脂溢性脱发、老年性脱发、化疗性脱发等类型,并以斑秃和脂溢性脱发的发病率最高。
西药由于其副作用而不能作为脱发患者的长期用药,中医在辨证论治的基础上治疗脱发症,具有疗效显著,少或无毒副作用和无药物依赖性的优势,因此,开展治疗脱发症的中医药研究具有重大意义。
本文从中医角度出发探讨脱发的病因病机及治疗方法,现报道如下.。
1 中医对脱发病因病机的认识头发是人体健美的重要标志之一。
祖国医学对脱发早有认识,且论述颇多,有关脱发的记载最早见于《内经》,称之为毛拔、发落、发坠。
中医认为“发为血之余,发为肾之侯”。
《诸病源侯论》指出:“冲任之脉,为十二经之海,谓之血海,其别络上唇口,若血盛则荣于须发,故须发美;若血气衰弱经脉虚竭,不能荣润,故须发秃落。
”以上皆说明毛发的生长有赖于气、血、精。
由于“气行则血行”,“气能生血”,“气不耗,归精于肾而为精;精不泄,归精于肝而化清血。
”由此可见,毛发的生长荣枯与脏腑、气血的关系密切[2]。
有近代医家认为毒邪(风、湿、热)蕴羁,瘀血阻络是脱发的病因病理,解毒通络是其治疗大法。
过食肥甘炙、贪饮酒浆,多坐少动,用神太过,劳伤心脾,营血暗耗或气郁化火,热毒内生,损伤肾水是其致病因素,毒瘀损络,毛窍痹阻,发根失荣是其病理变化[3]。
脱发证见多端,但根据脏腑理论,脱发的病因仍以肝肾不足为本,血瘀、血热、湿热为标[4]。
然而本病多为虚实夹杂或本虚标实证,随着社会发展、工作节奏、生活方式等外部环境的变化,脱发不仅仅是由虚而致,更是由于精神压力的增加以及饮食的失衡所导致的一种虚实夹杂的脱发病症[5]。
治疗脱发应从气、血、肝、肾、心、脾入手,养血生发可贯穿始终,根据证型的不同,或养肝肾之阴,以生阴血;或补后天脾胃,使气血生化有源,另外对于兼症则可随证加减[6]。
2 治疗方法2.1 辨证内治临床上脱发的辨证分型较多,用药也不尽相同,但脱发的辨证始终都围绕“以血为本,五脏相关”展开[7],基本可归纳为从脏论治和从气血论治。
中医对脱发的论述

中医对脱发的论述中医的理论认为,头发与肝气、肾气、脾气、血液以及胃肠功能密切相关。
因此,脱发问题往往会涉及到这些方面的原因。
一、肝气不足在中医观念中,肝主筋,肝气充足时,头发可以得到充分滋养,促进头发的生长和保健。
但当肝气不足时,头发会失去滋养,变得稀疏、干燥易断。
并且还可能引起头皮屑多、发痒等问题。
原因可能有多种,如情绪不稳、生活不规律、饮食太油腻等。
中医调理建议:可以通过饮食调节、按摩头皮、适当锻炼等多种方法来改善肝气不足的问题,从而缓解脱发。
二、肾气不足肾主骨,经验丰富的中医师认为,头发的生长与肾气有很大关系。
肾气不足容易导致全身气血不足,进而导致头发早期脱落,变得稀疏。
原因可能涉及到不当的饮食、过度疲劳、过度手淫等问题。
中医调理建议:建议患者选择合适的食物加强肾气的调养,如黑豆、黑芝麻、桂圆、鸡肉、鸭肉等。
此外,适当进行锻炼和按摩头部也可以缓解肾气不足的压力。
三、脾气不足脾主肉,是人体消化吸收和代谢的重要器官。
如果脾胃功能不好,会导致营养不良,头发自然也无法得到充分滋养。
原因可能涉及到饮食不当、不规律、暴饮暴食等问题。
中医调理建议:饮食规律化、少吃油腻和辛辣的食物、多吃新鲜水果和蔬菜,以及进行适度的锻炼,可以有效地改善脾胃功能不佳的问题。
四、血液不足血液对头发生长和保健起着重要作用。
血液中含有丰富的铁、维生素B等元素,如果缺乏这些元素,头发自然也会因为营养不足而脆弱。
原因可以是贫血、月经过多、产后失血等问题。
中医调理建议:可以通过补充铁质的食物,如瘦肉、蛋类、豆类和鹰嘴豆等,同时多摄入维生素C,帮助人体吸收铁质。
此外,适量运动和按摩头部也能够促进血液循环,有利于头发的荣养。
总之,中医认为脱发的原因可能具有多方面的性质,而解决脱发问题也需要综合考虑。
通过调整饮食、适当锻炼、按摩头部可以改善身体内部的环境,为头发提供最好的荣养条件,避免秃发和脱发的情况。
秃顶在中医上的解释

秃顶在中医上的解释1.引言1.1 概述秃顶是指头部发际线后退,头发变稀疏甚至消失的现象。
许多人都会担心自己会不会遭受秃顶的困扰,因此对于秃顶的原因和治疗方法也一直备受关注。
在中医理论中,秃顶被视为一种疾病,并对其产生的原因和治疗方法有着独特的解释和理解。
中医认为,秃顶往往与人体的肝肾功能有关。
肝脏在中医中被视为主要的储藏器官,而肾脏则与生长、发育和生殖等功能密切相关。
因此,中医相信,秃顶可能与肝肾虚弱有关。
肝肾功能的弱化可能导致头皮血液循环不畅,营养供应不足,进而影响到头发的生长和营养。
此外,中医还注意到,过度疲劳、情绪压力过大、不良的饮食习惯等因素也可能加重秃顶的程度。
针对秃顶的治疗,中医强调调理肝肾功能的重要性。
中医倡导通过调整生活习惯来改善肝肾功能,例如规律生活作息、适量运动、保持良好的情绪状态等。
此外,中医还提供了一些草药治疗的方案,以促进头皮血液循环和调节体内的荷尔蒙水平,从而达到治疗秃顶的目的。
此外,中医还强调秃顶的预防措施。
中医建议采取一些办法来保护头发的健康,例如避免频繁使用过热的吹风机和直发器,避免过度拉扯头发,合理饮食等。
综上所述,中医对秃顶的解释主要围绕着肝肾功能的调理展开,通过调整生活习惯和草药治疗来改善头发的健康和减缓秃顶的发展。
同时,中医也提供了一系列预防措施来保护头发的健康。
了解中医对秃顶的解释,对于我们更好地预防和治疗秃顶问题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1.2文章结构文章结构是指文章的组织框架和逻辑顺序,它能够帮助读者更好地理解和把握文章的内容。
本文的结构分为引言、正文和结论三个部分。
引言部分主要包括概述、文章结构和目的。
在概述部分,我们将对秃顶在中医上的解释进行简要介绍,提出中医对秃顶的独特观点与解释。
在文章结构部分,我们将说明本文的组织结构,以让读者对文章整体内容有个清晰的了解。
在目的部分,我们将明确本文的目的,即通过对秃顶在中医上的解释的阐述,为读者提供关于中医治疗秃顶和预防秃顶的相关知识。
中医理论对脱发的解释及治疗方法

中医理论对脱发的解释及治疗方法脱发是指头发过度掉落或稀疏,导致头皮暴露出来。
在传统中医理论中,脱发被归类为“脱风”、“秃顶”等病症,中医认为脱发与人体气血失衡和经络阻滞有关。
本文将从中医的角度出发,探讨脱发的原因、辨证施治及常用的治疗方法。
一、原因解析中医认为,脱发的原因多与肝肾不足、气血不足、头皮血脉不畅等有关。
以下是常见的原因解析。
1. 气血不足:气血不足是导致脱发的重要原因之一。
气血不足时,毛囊供养不足,导致头发营养不良,易引发脱发。
2. 肝肾亏虚:中医认为肝主筋,肾藏精。
肝肾功能失调可能导致筋脉失养,进而引发脱发。
例如,肾虚导致髓质不足,毛发失去精气养分,自然脱发问题就会发生。
3. 头皮经络阻滞:中医强调头发的生长与头皮经络的畅通密切相关。
经络阻滞不仅影响头皮血液循环,也影响气血在头皮的供养,从而导致脱发。
二、辨证施治方法根据中医理论,不同的脱发病症应采取相应的辨证施治方法。
1. 气血两虚:对于气血两虚引起的脱发,可以采取益气养血的方法进行治疗。
常用的药物有参茸、黄芪、当归等。
此外,调整饮食结构,多食用富含维生素B、E和锌的食物也有助于改善气血不足。
2. 肝肾亏虚:治疗肝肾亏虚相关的脱发可以采用滋阴养肝、益肾填精的方法。
中药玄参、女贞子、肉苁蓉等对肝肾亏虚有一定的调理作用。
3. 经络阻滞:针对经络阻滞引起的脱发,可以采取疏通经络的方法。
推拿按摩、艾灸、刮痧等疗法都有助于促进头皮血液循环和经络畅通,缓解脱发问题。
此外,对于脱发问题,还需要避免外界刺激,如紫外线、化学药物等。
同时,改善生活习惯、保持心情愉快、保持饮食均衡等也对脱发问题的改善有积极的意义。
三、常用治疗方法中医治疗脱发的方法多种多样,下面列举几种常见的治疗方法。
1. 中药治疗:中药有着丰富的草本资源,可以根据患者的具体症状和体质进行配方。
市面上也有一些经过科学验证的中药洗发水、生发油等产品,可以在中医的指导下使用。
2. 针灸疗法:针灸疗法是中医常用的治疗手段之一。
中医角度看脱发问题

中医角度看脱发问题脱发一直是让人们头疼不已的问题,对于想要拥有浓密秀发的人来说,脱发无疑是一种令人痛苦的经历。
在中医角度看,脱发问题往往是由于身体内部的失衡引起的。
本文将从中医角度来探讨脱发问题的原因和解决方法。
一、中医认识脱发问题中医认为,脱发是由于肝肾阴虚、血燥、气血不足等内因引起的。
肝肾阴虚是指肝肾阴精不足,火旺燥热上升,导致头发干枯无光泽,容易脱落。
血燥是指血液循环不畅,导致头皮缺乏滋润,也会造成脱发。
气血不足则是指身体内气血的供应不充足,导致头发无法得到充足的养分,从而出现脱发情况。
二、中医治疗脱发问题的方法1. 草药调理中医常常采用中药调理的方式来治疗脱发问题。
根据个人的身体状况,中医师会开出一副具有滋补肝肾、养血滋润作用的中药方剂,以调理身体内部的失衡状况。
常用的中草药有何首乌、当归、枸杞子等,这些草药有助于补充肝肾精血,促进毛发生长。
2. 针灸疗法针灸是中医治疗脱发问题的常用方法之一。
通过针灸的刺激,可以调节身体内的气血运行,促进毛发的生长,改善脱发情况。
具体的针灸穴位包括百会穴、足三里等,针灸的频率和时间需要根据个人情况来确定。
3. 饮食调理中医强调饮食对身体的影响,因此在治疗脱发问题时也会给出相应的饮食调理建议。
建议多食用一些具有滋补肝肾、养血补气作用的食物,如黑芝麻、核桃、红枣等。
此外,还应避免辛辣刺激性食物的摄入,以免加重脱发情况。
三、中医预防脱发问题的方法1. 调理情绪中医认为情绪不稳定会对身体内部的平衡产生影响,进而影响毛发的生长。
因此,在日常生活中要保持心情舒畅,避免过度的情绪波动。
2. 定期头部按摩头部按摩可以促进头皮的血液循环,从而提高毛发生长的营养供应。
可以选择用指腹轻轻按摩头部几分钟,每天坚持进行,有助于预防脱发问题。
3. 合理护发正确选择合适的洗发用品,避免使用含有刺激性物质的洗发水和护发素。
此外,洗发时应温和按摩头皮,并注意头发的保湿,在干燥季节可以适当加湿。
中医对脱发的论述

中医对脱发的论述中医对脱发的论述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阐述:一、中医对于脱发的认识中医认为脱发是一种病症,其病机可以有多种不同的原因和诱因,例如内在体质虚弱、气血不足、肝经郁结等。
中医强调整体观念,认为脱发是机体内外环境、气血营养调节紊乱的结果。
因此,治疗脱发应该从整体调理、平衡气血、通畅经络等方面入手。
二、脱发与中医五脏的关系1. 肾虚:中医认为肾主发育生长和生殖功能,肾虚是导致脱发的重要因素之一。
肾精亏损、气血不足导致发根无力,进而发生脱发。
因此,在中医治疗脱发时,重视滋养肾精,调养肾气是非常重要的。
2. 肝郁:中医认为肝主疏泄,肝气郁结会导致气血不畅,进而导致发根得不到充足的滋养。
肝气郁结还会影响头皮血液循环,导致头皮缺血而引发脱发。
因此,中医治疗脱发时,常会调节肝气,疏肝理气,促进血液循环。
三、中医脱发的治疗方法1. 药物治疗:中医根据脱发病因、病机的不同,使用不同的中药进行治疗。
常用的中药有枸杞子、首乌藤、当归等,这些药物具有滋补肾精、补血养发的作用。
2. 针灸疗法:中医认为脱发与气血运行不畅有关,因此,针灸疗法可以通过调节气血运行来改善脱发。
常用的穴位有百会、风池、足三里等。
针刺可以促进局部血液循环,调节气血运行,从而改善毛囊的营养状况。
3. 拔罐疗法:中医认为脱发与寒湿痰浊有关,拔罐疗法可以促进气血流通,排除体内的湿痰。
通过拔罐可以起到温通经络、祛除痰湿的作用,改善毛囊的滋养状况。
4. 中药外用:中医认为,外用中药可以直接作用于头皮,改善头皮的微循环。
常用的中药外用物有人参、乌药、蔓荆子、川芎等。
这些药物可以滋养发根,增加头皮的营养供给,改善脱发。
总之,中医对脱发的论述认为脱发是一种内外环境、气血营养调节紊乱的疾病,治疗脱发应该从整体调理、平衡气血、通畅经络等方面入手。
而中医的治疗方法包括药物治疗、针灸疗法、拔罐疗法、中药外用等。
通过这些治疗方法,可以改善脱发的状况,促进头发的生长。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医对秃发早有认识,有肝藏血、发为血之余,肾主骨,其荣原因与肾虚、血虚有关。
近年来并有血瘀学说,故大凡秃法治疗以补肾、养血、活血为主。
其中医分行大致有心脾气虚型、肝肾不足型、肝郁血瘀型、气血两虚型。
患者可由医生辩证以养血补血、滋补肝肾、健脾益气、养阴凉血、疏肝理气、固涩通络等方论治。
(1)养血补血方:如神应养真丹加减,由地熟、当归、女贞子、菟丝子、羌活等养血,补肾、去风药物组成。
少数服药后如觉咽口干等反应者,加用六味地黄丸或胆草泻肝丸。
(2)滋补肝肾方:熟地、当归、巴戟肉、肉苁蓉、熟女贞、桑椹子、羌活、赤勺、白勺、丹参各12克,川芎、荆芥各10克,对青少年病程短、脱发区少者效果尤佳。
(3)健脾益气方:
(a)以异功散为主、同时配以黄芪30-60克,党参12-15克,白术、茯苓9-12克,陈皮6克,甘草12克。
(b)红参20克,黄芪50克,白勺30克,白术45克,灸甘草20克,肉桂30克,大枣20枚,加减共研细末,蜜蜂500克,炼蜜丸,每丸10克,含生药3.8克,日服三次,每次一丸
(4)养阴凉血方:生地、女贞子、泽泻、山楂、黄岑、白芷、桑叶各9克,首乌、旱莲草各24克,龙胆草、黄柏各6克,丹皮12克。
(5)疏肝理气方:方如小柴胡汤治疗斑秃,日本亦有用小柴胡汤加味治疗本病的报道,疗效满意,特别对那些与神经因素有关的斑秃患者效尤佳
(6)固饰通络方:如桂枝、龙骨、牡蛎、赤勺、甘草、女贞子、旱莲草、五味子等
内用药补骨脂制剂"制斑素",5毫升,肌注,1日1次,连续数月;首乌针剂注射或冲剂口服;黄芪当归针剂注射;乌须生发丸内服;金锁固精丸口服;七宝美髯丹,1日2次,每次1丸;六味地黄丸,1日2次,每次1丸;肾气丸或八珍丸,1日2次,每次1丸;神应养珍丹,6克,1日2次;何首乌15克,枸杞子15克,当归15克,生侧柏叶30克,水煎服。
外用药鲜生姜搓擦;虫草100克加白酒400克,浸泡1周后外搽;制首乌10克,川椒5克,白酒250克,泡后搽,1日3次。
食疗法生姜切片,搓擦脱发处皮肤,每日1~2次,每次4~5分钟,使头皮发热,连续使用至新发长出为止;辣椒油擦患处,一日数次,可促使毛发再生;桑白皮150克,煎汤去渣,浓缩后装入瓶中,外涂脱发处,每日数次;黑芝麻炒焦研末,猪油调拌,取擦患处;75%的酒精30毫升,浸入蜈蚣1条,7天后取擦患处,隔日1次。
也可取辣椒粉15克,水杨酸10克,碎斑蝥1.5克,石炭酸1毫升,蓖麻油10毫升,浸入75%酒精350毫升中,7天后取擦患处;将鳗鲡鱼油加热后涂患处,1日2次,每次3~5分钟,7~10天为一疗程。
[中成药]
⑴十全大补丸,每服10克,每日2次
⑵养血生发丸,每服10克,每日2次
⑶养血生发胶囊,每服4粒,每日2次
⑷首乌片,每服5片,每日3次
⑸当归片,每服5片,每日3次
⑹杞菊地黄丸,每服6克,每日2-3次
⑺养血安神片,每服5片,每日3次
⑻斑秃丸,每服5克,每日3次或9克一丸,每日2次
⑼七宝美鬓丹,每次1丸,每日2次或每次3粒,每日2次
⑽薄盖灵芝片,每日3次。
每次4片;注射液,每次4毫升,肌注每日1次
[外用方]
市售的中成药液有:10%斑蟊酊、20%补骨脂酊、25%川椒酊、101毛发再生精、斑秃生发水等。
其他方剂:
⑴大蒜外擦:大蒜味辛、性温,又除风、破冷、镇静、止痒等作用,为含硫的植物挥发油,有兴奋神、刺激血液循环及发汗作用。
⑵生姜外擦:生姜含"姜辣素",能兴奋神经,扩张皮肤和粘膜血管,改善血液循环。
可用鲜生姜榨出汁,用小毛刷蘸姜汁刷秃发处,每日3次。
⑶鲜旱莲草洗净,榨取自然汁,擦患处,每日3-5次。
⑷侧柏叶阴干研末和麻油外擦。
⑸甘油红皮大蒜汁:新鲜红皮大蒜剥后捣碎取汁,以蒜汁、甘油为3:2之量搅拌后外擦脱发处
⑹半夏蘸醋外擦
⑺生川乌粉50克,醋调外擦,每日早晚各1次
⑻柚子核15克,开水浸泡半小时,外擦患处
⑼冬虫夏草30克,入白酒100毫升,浸泡一周,滤过取汁,外擦患处,每日5次
⑽斑槿酒:斑蟊9只,紫槿皮30克,樟脑12克,白酒300毫升,浸泡2周后外擦
⑾斑蟊7克,骨碎补、故子各12克,鲜侧柏叶30克,上四药切碎泡入75%酒精或普通白酒500毫升,一周后外擦
⑿朝天红辣椒、鲜姜块、侧柏叶各15克,泡入白酒一杯中,过一宿后取出绞取药汁和少量白酒,每天早晚擦患处
⒀侧柏液酒:侧柏叶、归尾、菟丝子、生姜各15克,浸白酒(盖过药面),一走后外擦
⒁补骨脂、首乌各30克,菟丝子、百部各15克,浸泡于40度白酒中,一周后取汁外擦患部,早晚各一次
⒂鲜侧柏叶90克,山柰45克,75%酒精700毫克,入瓶浸泡7-10天后,以生姜切面蘸药水,反复用力涂擦
⒃闹羊花21朵,鲜毛姜(骨碎补)手指大一段,切成17片,将以上两药置一中碗中,高粱酒浸入顶,碗口用纸封固,放锅中,隔水蒸一小时左右,每天用药酒擦患处,4-5次,月余可发生。
此药有毒,不可入口。
⒄硫磺、雄黄、凤凰衣各15克,炮山甲9克,滑石粉、猪板油各30克,共为细末,板油、猪苦胆汁调药末、捣如泥,用纱布包好,擦抹患处,每日2-3次,连用1-2周。
⒅人参叶、侧柏叶、白藓皮各12克,高粱酒浸泡一周后,外擦患处,每日3次。
⒆补骨脂25克,旱莲草25克,75%酒精200毫升,浸泡一周后外擦,一日数次。
⒇生姜6克,生半夏(研磨)15克,先将生姜擦患处一分钟,稍等,再擦一二分钟,然后用生半夏细末调香油擦之,连续应用,有刺激发生之效
[单方验方]
⑴川芎5克,首乌20克,桃仁30克,打碎、泡开水代茶饮服,配何外用药治疗。
⑵茯苓粉:每日2次,每次6克或临睡前10克吞服,或用茯苓批煎水内服亦可,效颇佳。
⑶雷公藤、首乌为主制成合剂。
每毫升含雷公藤生药1克,成人剂量10毫升,每日3次,2个月为一疗程
⑷中药黄芪治疗顽固性斑秃:黄芪60克煎水,混合,早晚分服,连续用药,直至毛发新生,疗程3个月至半年,有效率79.3%
⑸鸡内金炒焦、研细,每服25克,每日3次,温水送服,有良效
有的病人开始也是少数脱发片块,但随着病情的不断进展,脱发区周围的头发很容易脱落,经过数周或数月可使大部分头皮成为脱发片块,形成全秃。
这类病人头皮部也可无自觉症状,少数病人可有瘙痒,或头皮发麻、发胀的感觉。
有的病人在眉毛、胡须、腋毛、耳毛的部位也有脱落,严重者可有睫毛、鼻毛、全身毫毛的脱落,最终形成普秃。
经过一个月到数月的进展以后,病情渐渐稳定直至成长期,渐渐长出白色毫毛,最后形成黑发。
全秃或普秃的病程,一般较斑秃更长些,而且恢复很慢。
有的患者可长年不愈,甚至成为永久性秃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