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人教版高中化学选修4原电池1
高中化学人教版选修四第41课《原电池》讲解稿

高中化学人教版选修四第41课《原电池》讲解稿一、引言本课我们将学习原电池的相关知识。
原电池是一种将化学能转化为电能的装置,广泛应用于我们的日常生活和工业生产中。
二、原电池的构成和工作原理原电池由两个半电池和电解质组成。
半电池分为阳极和阴极,电解质则负责传递离子。
当阳极和阴极通过电解质相连时,化学反应会导致电子在电路中流动,产生电流。
三、原电池的种类1. 干电池干电池是一种常见的原电池,它使用固态或半固态的电解质。
干电池具有体积小、重量轻、使用方便等特点,广泛应用于电子设备、玩具等领域。
2. 燃料电池燃料电池是一种利用化学能直接转化为电能的装置。
它使用可燃性物质(如氢气、甲醇等)作为燃料,通过与氧气发生反应产生电能。
燃料电池具有高能量转化效率、环保等优点,在汽车、航空航天等领域有着广泛的应用前景。
四、原电池的应用1. 电子设备原电池广泛应用于各种电子设备,如手持式电子产品、遥控器、闹钟等。
干电池由于便携性好且寿命较长,成为这些设备的常用电源。
2. 交通工具燃料电池作为一种新型的清洁能源装置,被广泛应用于汽车、船舶、飞机等交通工具。
燃料电池车辆具有零排放、低噪音等特点,有望成为未来交通工具的主流。
五、总结原电池作为一种将化学能转化为电能的装置,在我们的生活和工业生产中扮演着重要角色。
通过学习本课,我们了解了原电池的构成和工作原理,以及干电池和燃料电池的种类和应用领域。
希望同学们能够将所学知识应用到实际生活中,进一步加深对原电池的理解。
谢谢!。
人教高二化学选修4化学反应原理-第1节原电池

原电池电极反应式的书写方法 这是电化学知识的一个重点和难点问题,如果题目给 定了图示装置,先分析正、负极,再根据正、负极反应规 律去写电极反应式;如果题目给定了总反应式,可分析此 反应中的氧化反应或还原反应(即分析有关元素的化合价变 化情况),再根据溶液的酸碱性等实际情况去写电极反应 式,另一电极反应式可直接写或将各反应式看做数学中的 代数式,用电池反应减去已写的电极反应式,即得结果, 特别需要指出的是对于可充电电池的反应,需要看清楚 “充电、放电”的方向,放电的过程应用原电池原理,充 电的过程应用电解原理。
菜单
【问题导思】 ①原电池中,电子流出的极是正极还是负极? 【提示】 负极。 ②若某电极在反应过程中增重,是原电池的正极还是 负极? 【提示】 正极。
菜单
1.由组成原电池的两极材料判断 较活泼的金属为负极,较不活泼的金属或能导电的非 金属为正极。 2.根据电流方向或电子流向判断 外电路中,电流由正极流向负极,电子由负极流向正 极。 3.根据原电池电解质溶液中离子的移动方向判断 在原电池电解质溶液中,阳离子移向正极,阴离子移 向负极。
菜单
(1)写电池反应时,正、负极电极反应式进行加和时,
应注意电子得失要相等,再加和。
(2)利用总反应式减去其中一极反应式时也要注意电子
守恒。
(3)弱电解质、气体或难溶电解质均用分子表示,其余
用离子符号表示。
(4)注意电解质溶液的成分对正极、负极反应产物的影
响,正、负极产物可根据题意或据化学方程式确定,如铅
菜单
6.根据电极上有气泡产生判断 原电池工作后,如果某一电极上有气体产生,通常是 因为该电极发生了析出H2的反应,说明该电极为正极,活 动性较弱。 7.根据某电极(X)附近pH的变化判断 生成H2或吸收O2电极反应发生后,均能使该电极附近 电解质溶液的pH增大,因而原电池工作后,X极附近的pH 增大了,说明X极为正极,金属活动性较弱。
人教版高中化学《选修4》课件原电池

CuSO4溶液
Zn
e-
Cu
有电流 CuSO4溶液
Zn 、Cu分开的原电 池,电子从Zn经导线 流向Cu。
实验探究
设计图 Zn
ee-
实验记录 Cu
记录短时 间内电流 计指针偏 转角度的 变化?
现象
电流计指 针偏转的 角度逐渐 变小。 Zn片上有 Cu生成。
解释
人教版电化学基础
第一节 原电池
判断下列装置是否是原电池?
Zn
Cu Zn Zn
酒 精
Zn Cu Zn
稀 HCl
Cu
稀HCl
稀HCl
稀H2SO4
原电池装置?
Zn Cu Zn
电流表指针偏转?
Cu Zn Cu
CuSO4溶液
CuSO4溶液
CuSO4溶液
原电池类型
Zn
e-
外电路是 否有电流
结论
Cu 无电流
CuSO4溶液
Zn
Cu
短路的原电 池,分流了锌 失去的部分 电子,造成导 线中电流逐 渐减弱。
CuSO4溶液
使原电池产生持续电流的解决方案
Zn
KCl溶液
Cu
ZnSO4溶液
CuSO4溶液
Zn
Cu
KCl溶液
动手
现
实验
ZnSO4溶液
CuSO4溶液
有稳定电流,锌片溶解,铜片上生成铜 象: 锌半电池 铜半电池
(1)画出原电池的装置简图 (2)注明原电池的正极和负极
(3)注明外电路中电子的流向
(4)写出两个电极上的电极反应
动 手 实 验
实验装置
Zn
高中化学 第四章《电化学基础》 新人教版选修4

2.原电池工作原理(以锌铜原电池为例)
装 置 示 意 图 现 锌片逐__渐__溶__解__,铜片上有红___色__物__质__沉__积__, 象 电流表指针发生_偏__转_____
电极 电极名称 得失电子 电子流向 反应类型
电极反应式
总反应式
Zn电极
Cu电极
负极
正极
失电子
得电子
流出
流入
氧化反应
还原反应
解析:选C。判断原电池正负极,除考虑活 泼性还要注意电解质溶液对正负极的影响。 对于稀硫酸来说,镁是比铝更活泼的金属; 但对于氢氧化钠溶液来说,铝是比镁更活泼 的金属,所以A池中镁是负极,B池中铝是负 极,B对;
A池中电极反应为Mg-2e-===Mg2+,A 对;B池中电子流向为Al―→Mg,C项错。 A池中正极2H++2e-===H2↑,随着反应进 行,c(H+)减少,pH增大,D对。
二、原电池的设计 1.依据 理论上,能自发进行的__氧__化__还__原__反__应____均 能设计成原电池。 2.实际设计时应注意的几个方面 (1)外电路
负极(还__原__性__较__强___的物质)―失 导―线e→- 正极(能__导__电__ 的物质) (2)内电 路 将两极浸入 _电__解__质___溶液 中,并通过 _阴__、__阳__ 离子的定向运动而 形成内电路。
原电池原理的应用
探究导引2为什么锌与稀硫酸反应时,加入少 量CuSO4,会使反应速率加快? 提示:锌与稀硫酸反应时,加入少量CuSO4, Cu2+被锌置换出来,生成的单质Cu附着在锌 的表面,此时会发生原电池反应,锌为负极, 使反应速率加快。
要点归纳
1.加快氧化还原反应的速率 在金属与酸溶液的置换反应中,通过形成原电 池而使反应速率加快。 2.比较金属活动性的强弱
第四章第一节原电池课件高二化学人教版选修4化学反应原理

知识衔接
分析下图装置的工作原理,回答问题
雄心志四海,万里望风尘。
人不可以有傲气,但不可以无傲骨
寄言燕雀莫相唣,自有云霄万里高。
人之所以异于禽者,唯志而已矣!
鸭仔无娘也长大,几多白手也成家。 器大者声必闳,志高者意必远。
要点二、原电池原理的应用
1.加快氧化还原反应的速率 例如:在锌与稀硫酸反应时加入少量CuSO4溶液能使产生 H2的速率加快。 2.寻求和制造干电池和蓄电池等化学电源 3.比较金属活动性强弱 例如:有两种金属a和b,用导线连接后插入到稀硫酸中, 观察到a极溶解,b极上有气泡产生。根据电极现象判断 出a是负极,b是正极,由原电池原理可知,金属活动性 a>b。
负极
盐桥
正极
(2)电路中电子、离子移动方向
电子流向: 锌极产生→导线→铜极 负极产生→导线→正极
离子流向:
Zn A
Cu
ZnSO4 CuSO4
盐桥中阴离子→锌极;阳离子→铜极
负负移、正正移
(3)盐桥的作用:
Cl-向锌盐方向移动,K+向 铜盐方向移动,使Zn盐和Cu盐 溶液一直保持电中性,从而使 电子不断从Zn极流向Cu极。
学习目标: 1.了解原电池的工作原理及构成条件; 2.能正确判断原电池的正负极; 3.能书写原电池的电极、电池反应方程式。
知识回顾:
1.电流是怎样形成的? 电子(或离子)的定向移动形成电流。
2.什么是氧化还原反应? 有电子得失或共用电子对偏移的化学反应, 表现为化合价的变化。
一、原电池原理
1.原电池的概念和实质 (1)概念:将__化__学__能___转化为__电__能___的装置。
人教版高二化学选修4教学课件:第四章4.1 原电池(共12张PPT)

例:写出下列装置的电极反应式
二、设计原电池
设计思路
1. 写出电极反应式 将已知的氧化还原反应拆分为氧化反应和还原
反应两个半反应。 2. 确定电极材料
以两极反应原理为依据,确定电极材料。 如,发生氧化反应的物质为金属单质,可用该 金属直接作负极;用较不活泼的金属(或能导电的惰 性材料)作正极。 3. 确定电解质溶液 一般选用总反应式中的电解质溶液;若有盐桥 ,阳离子与电极相对应,电极不与电解质溶液反应
2. 工作原理
电极反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式的书写
(1)遵循离子方程式书写规则。 注意:生成难溶物沉积在电极上,不标“↓”。
(2)方法步骤 标变价→列物质→注得失→配守恒
负极:氧化反应,还原剂 − ne- ══ 氧化产物 正极:还原反应,氧化剂 + ne- ══ 还原产物 电池反应 = 负极反应式 + 正极反应式
注意:同时书写正负极反应式,以得失电子数 相等配平;书写单个电极反应式,化为最简整数比 。
第四章 电化学基础
第一节 原电池
一、原电池
−
+
1. 装置
盐桥:装有含琼胶的KCl饱和溶液 盐桥的作用: ① 构成闭合回路。 ② 平衡电荷。盐桥中的阴、阳离子定向迁移(溶液中的离子不能通过盐桥),使电
解质溶液保持电中性,反应持续进行,能长时间稳定放电。 ③ 避免电极与电解质溶液直接反应,最大程度地将化学能转化为电能。
达标练习
教材 P73 习题
课后作业
学法 P105-106
这一 样个 的人 人所 才受 有的 学教 问育 。超
过 了 自 己 的 智 力 ,
You made my day!
我们,还在路上……
原电池说课稿

原电池说课稿尊敬的各位评委、老师:大家好!今天我说课的题目是“原电池”。
下面我将从教材分析、学情分析、教学目标、教学重难点、教法与学法、教学过程、板书设计这几个方面来展开我的说课。
一、教材分析“原电池”是人教版高中化学选修 4《化学反应原理》第一章第三节的内容。
原电池是将化学能转化为电能的装置,它在实际生产、生活和科学研究中具有广泛的应用。
通过对原电池原理的学习,学生能够更好地理解氧化还原反应的本质,为后续学习电解池等知识奠定基础。
在教材编排上,本节内容先介绍了原电池的实验现象和工作原理,然后通过对实验现象的分析,引出了原电池的构成条件和电极反应式的书写。
这种编排方式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有助于学生逐步掌握原电池的相关知识。
二、学情分析学生在必修 2 中已经学习了氧化还原反应的相关知识,对电子的转移有了一定的认识。
同时,在物理学科中也学习了电学的基础知识,具备了一定的知识储备。
但是,对于原电池的工作原理和构成条件,学生还缺乏深入的理解。
此外,学生在实验操作和观察分析方面的能力还有待提高。
三、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目标(1)理解原电池的工作原理,能够写出简单原电池的电极反应式和电池反应方程式。
(2)掌握原电池的构成条件,能够设计简单的原电池装置。
2、过程与方法目标(1)通过实验探究,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实验操作能力和分析问题的能力。
(2)通过对原电池工作原理的讨论,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和逻辑推理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1)激发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2)培养学生的环保意识和能源意识,让学生认识到化学在解决实际问题中的重要作用。
四、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1)原电池的工作原理。
(2)原电池的构成条件。
2、教学难点(1)原电池工作原理中电子的转移和电流的形成。
(2)电极反应式的书写。
五、教法与学法1、教法(1)实验探究法:通过实验让学生观察原电池的实验现象,引导学生探究原电池的工作原理和构成条件。
4.1《原电池》教案(新人教版选修4)

第一节原电池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了解原电池原理;2、掌握原电池正、负极的判断及构成原电池的条件;3、理解铜锌原电池的原理与结构,初步学会制作水果电池。
过程与方法:1、培养学生的探究精神和依据实验事实得出结论的科学方法;2、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3、培养学生的实验设计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感悟研制新型电池的重要性以及化学电源可能会引起的环境问题,初步形成较为客观、正确的能源观,增强学生的环保意识。
教学重点:原电池原理教学难点:原电池设计实验准备:铁片、锌片、铜片、稀硫酸、电流计、带夹子的导线若干、烧杯、试管、酒精、橘子、小灯泡、碳棒、CuSO4溶液。
课时安排:1课时教学方法:利用演示实验,启发学生的思维实验——思考——讨论——总结教学过程:[引言]我们已经知道,铁是比较活泼的金属,能溶于稀硫酸;而铜是不活泼的金属,不能溶于稀硫酸,下面我们先来观察两组实验现象。
[实验演示]①把铁片与铜片分别插入盛有锈硫酸的烧杯中;②把铁片与铜片用导线连接后,插入盛有稀硫酸的烧杯中,让学生观察回答现象。
[学生回答]在烧杯中分别插入一根铁片或铜片后,铁片上有气泡产生,而铜片上没有;把铁片与铜片连接后放入烧杯,铜片上有气泡放出,而铁片逐渐溶解,但无气泡。
[讨论]为什么铜片上会有气泡生成?[学生回答]H+在铜片上得到了电子。
[设问]同学们推测的非常正确,但我们必须清楚,H+在铜片上得到的电子是铜本身提供的还是从铁丝上传过来的呢?这又是为什么呢?这一节我们就来揭穿其中的奥妙。
[板书]第一节原电池[实验探究]下面请同学们做如下实验:①将锌片与铜片平行插入盛有稀硫酸的烧杯里;②用导线把锌片和铜片连接起来;③在导线中间接入一个电流计,让学生认真观察,回答实验现象。
[学生回答]①锌片逐渐溶解,且锌片上有气泡产生,铜片上无气泡产生;②铜片上有气泡,而锌片上没有气泡,但锌片仍在溶解;③电流计的指针发生偏转。
[教师]很好,电流计的指针发生偏转,说明导线中有电流通过。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原电池
一、课程标准与教材分析
(一)课程标准:新课标要求学生能从根本上了解化学能与电能之间发生转化的原因;能正确书写电极反应式和电池反应方程式,解释金属发生电化学腐蚀的原因。
(二)教材分析:本节内容是在《必修2》中第二章第二节《化学能与电能》的基础上,进一步介绍原电池的组成和工作原理,通过对电池效率的探究,引出半电池、盐桥、内电路、外电路等概念,从本质上了解原电池的工作原理,是在必修2基础上的深化。
二、教学设计
在学生了解原电池的基础上,以复习的形式引入新课,以探究一,引出问题:电流逐渐变小;通过对实验现象的分析,引出电池效率的探究;从而引入盐桥、半电池的概念;在整个教学过程中,通过对Cu-Zn、铜铁原电池的探究及课本实验4-1,引导学生探究电池的效率、电池的放电能力的影响因素,以深化学生对原电池原理的理解,从而达到判断并初步设计原电池的能力。
三、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①使学生了解半电池、盐桥、内电路、外电路等概念;②理解电极反应式和电池反应方程式;③了解电池电能输出能力大小的影响因素
2、过程与方法:通过实验探究和问题讨论的过程,了解利用实验探究化学物质的一般方法,初步形成分析推理、对比归纳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使学生体会理论与实际应用的不同,使学生体验科学探究的艰辛与喜悦,感悟科学研究对人类文明的推动作用,享受化学世界的奇妙与和谐。
四、学情及教学重、难点分析
1、学情分析:
原电池相关知识已在必修2模块中有所涉及,学生初步了解了原电池的构成条件及原电池反应的本质是一个氧化还原反应。
2、教学的重、难点:
重点:进一步了解原电池的工作原理,能够写出电极反应式和电池反应方程式,理解盐桥的作用。
难点:原电池的工作原理
3、教学方法:实验探究与练习讨论相结合
4、教学媒介:多媒体,实验用品及仪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