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甲苯氧化研究
对二甲苯生产工艺总结

对二甲苯生产工艺总结二甲苯,也叫木脑油,是一种无色、具有芳香气味的有机化合物。
它是许多化学物质的重要原料,广泛应用于溶剂、添加剂、染料、塑料等领域。
下面将对二甲苯的生产工艺进行总结,包括生产原料、反应过程以及设备用途等方面。
二甲苯的生产工艺主要有等温氧化、反应烘干和分馏等步骤。
首先,苯和甲苯被混合在一定的比例下进入反应器。
在反应器中,催化剂通常是由多孔氧化铝和钼酸盐组成,用于加速反应速率。
催化剂的添加使得反应能够在相对较低的温度和压力下进行。
反应过程中,苯和甲苯被氧化为二甲苯。
该反应是一个等温性反应,需要维持较为恒定的温度和压力条件。
接下来,反应产生的混合物进入反应烘干器中。
反应烘干旨在除去混合物中的水分,以及通过高温和压力条件进一步增加二甲苯的产率。
经过反应烘干,混合物中的水分减少,并且产物中的二甲苯浓度增加。
最后,反应产物通过分馏的过程进行蒸馏。
在分馏过程中,通过逐渐加热混合物,不同的化合物成分随着温度的改变而分离出来。
由于二甲苯的沸点相对较高,因此它会在分馏器中以液体形式收集。
随着温度的升高,其他成分如苯和甲苯会被分离出来,并在不同的位置进行收集。
通过这种方式,最终可以得到纯度较高的二甲苯产物。
而对于产生的副产物和废料,可以进行进一步的处理和回收,以实现资源循环利用和环境保护。
在二甲苯生产工艺中,一些常用的设备包括反应器、烘干器、分馏塔等。
反应器用于混合原料并进行氧化反应,烘干器用于去除水分和增加产率,分馏塔用于分离不同成分。
这些设备需要具备一定的耐高温、耐腐蚀和安全可靠等特性,以确保生产过程的顺利进行。
总的来说,二甲苯的生产工艺是一个复杂的过程,涉及到多个步骤和设备的协同作用。
在实际生产中,需要注意选择合适的原料和催化剂,并对反应条件进行严格控制,以提高产率和纯度。
此外,加强资源回收和废物处理也是工艺改进的重要方向,以减少环境污染和资源浪费。
对二甲苯氧化催化剂的研究进展及应用

溴化锰提供 的。还有专 利 提 出的液体钴锰溴复 合催化剂是 由溴化钴 、 溴化锰 、 乙酸锰 、 氢溴酸按一
定配比制成的, 此催化剂最大限度地保 留了有效活
性成分 , 且稳定性较好, 使用方便 , 成本较低 , 将逐渐
( D P ) N 羟 基 邻 磺 酰 基 苯 甲酰 亚 胺 ( H )3 N H I和 一 N S 种化合 物 ¨ 另 外 还 有 N 乙酰 氧基 萘 二 甲酰亚 胺 引,
( A I 和 N 羟基萘 二 甲酰亚 胺 ( H I 等 。 N N) 一 N N)
强酸, 调配后溶液中活性组分为溴化钴 、 溴化锰 、 乙 酸钴 以及乙酸锰 , 游离 乙酸增加 , 溶液的酸性降 使 低, 减少 了对设备 的腐蚀程度 , 但从本质上与溶液态 催化剂 的调配 相似 , 以成本也 与之相 当。有专 所
0 前言
精对苯二 甲酸 ( T ) P A 是生产 P T P T和 m E ,B 等聚酯产品的主要原料。随着我 国聚酯工业的超高 速发展 , 需求 量将 持续 增 长。 目前工 业上 生产 其
P A使 用 最 多的方 法 是 A c 司 的两 步 法 , T moo公 即先 将 对 二 甲 苯 ( X) 气 氧 化 , 得 粗 对 苯 二 甲 酸 ( P 空 制
催 化剂必 然要高 于 固体 催 化 剂 , 而且 还 存 在 催化 剂 的稳定性 和 活性 问题 。董 学 军 对 水 溶 液 型 乙酸 钴 催化剂 在仪 化年 产 3 3万 t V A装 置 上 进 行 了 的 I
熟 。C/ H I oN P 催化 剂催 化 机理 ¨ 为 : 中心 首先 与 钴 分 子氧形 成 过 氧 自 由基 络 合 物 , 与 N P 发 生 夺 再 HI 氢 反应 , Y I 换 为 PN PN NI 转 P I O;I O再夺取 烃 中 C —H 键 上 的氢 , 自身还 原 为 N I形 成 N P 的催 化循 HP, HI 环, 同时产生 烃 的碳 中心 自由基 , 中心 自由基 俘获 碳
对二甲苯液相空气氧化的研究

(-B ) 对甲基苯 甲酸(—A 等高沸点组分含量 4C A 、 pT ) 由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 , 数据处理采用外标法。色 谱条件: 色谱柱 : 强碱性阴离子交换 柱 ( A S X填料 ,. 46
m × 5 l, 度 1 m, 马公 司 生产 ) 检 测 波 20mn 粒 0 迪 ; 长 :V 5 m; 动相 : U 24n 流 乙腈 : 酸 二 氢 铵 溶 液 ( . 磷 02
精对苯二 甲酸( ueTrptacA i) P r eehhl c 简称 PA, i d T 主要用于生产聚对苯二 甲酸乙二醇酯 (E ) P T 。该 聚酯 广泛用于制衣 和装饰 物 , 用 于制造 轮胎 、 输带 等。 也 运 在我 国 , 以聚酯 为原料生 产的聚酯纤 维 已经在 合成纤 维总产量 中超 过 了 8% J 0 l 。化纤 纺 织工 业 的快速 增
维普资讯
第2 O卷第 2 期
20 I o 7_ 3 )
聚 酯 工 业
P le trI u ty oy se nd sr
Vo _ 0 No 2 l2 . Ma . o 7 r2 0
对 二 甲苯 液 相 空气 氧 化 马海 洪
维普资讯
第2 期
宋
磊, : 等 对二 甲苯液相空气氧化的研究
液相 中组分 m 的含量 :
v
一 一
2 3
氧化 反应 系统 : 氧化 反应 系统 包 括 氧化 反应 器 、
热油加热系统。氧化反应器为 5L的磁力钛材搅拌
爸 。在 反应 釜夹 套 中通 人循 环 导 热油 , 过 控 制 夹 通
长, 保持了对聚酯的旺盛需求。2 1 2 ) 0 ~ (5年, 0 / 我国生
产的 P A还不能满 足国 内需求 的一半 , 口依存 度超 T 进 过 5% , 已成为制约聚酯行业 生产和发展的瓶颈。 0 这 本 研究 针对 工 业生 产 的实 际 需要 , 以乙 酸为 溶 剂 , 酸钴 、 乙 乙酸锰 和 四溴 乙烷 为催 化 剂 , 过 对 二 通
对二甲苯直接电解氧化反应的研究

酸 钠 或 对 甲苯 磺 酸 四 乙基 铵 作 为 支 持 电解 质 , 二 甲 对
苯 电解 氧 化 成 对 应 的缩 醛 化 合 物 ( 即在 阳 极 发生 甲氧
基 化 反应 ) 经 水 解 和分 离后 , 甲基 苯 甲醛 的得 率 分 , 对
别为 8 % ( 6 四氟 硼 酸 钠 作 支 持 电 解 质 ) 8 % ( 甲 和 2 对 苯 磺 酸 四 乙 基 铵 作 支 持 电 解 质 ) B ra等 L 为 了 解 。 ab 7 J 释 甲基 取 代 芳 烃 的 阳极 氧 化 反 应 , 用 侧 链 甲氧基 化 采 的 对 二 甲苯 衍 生 物 做 原 料 , 析 鉴 定 了其 直 接 电解 氧 分
电解 装 置 如 图 I所 示 , 效 容 积 为 2 0 m 有 5 L的 无
0 Me
0M e CH0
隔膜 电 解槽 由 聚 乙烯 塑 料 盒 子 自制 , 极 和 阴极 均 为 阳
碳 棒 , 阴 电 极 面 积 均 为 5 . m , 极 和 阴 极 间 距 阳 6 5e 阳 为 10e . m。
关 键 词 对 二 甲 苯
直 接 电 解 氧 化 甲 氧 基 化
对 二 甲 苯 ( 14二 甲 苯 )是 重 要 的 化 工 初 级 原 即 ,
化 的 主 要 产 物 , 好地 说 明 了 阳极 甲 氧 基 化 反应 发 生 很
的方 式 。
料 , 要 用 于 氧 化 合 成 对 苯 二 甲 酸 , 聚 酯 工 业 生 产 主 在 领 域 作 用 很 大 … 。对 二 甲苯 还 可 以 用 于 合 成 对 甲 基
高, 而且 由 于 实 现 了 电 解 媒 质 的循 环 使 用 , 整 个 过 使 程无废液排放 , 既节 省 了 资 源 , 又保 证 了 环 境 。 有 关 对 二 甲 苯 直 接 电 解 氧 化 反 应 的 研 究 报 道 不 是 太 多 。 Nsiuh 等 L 提 出 在 无 隔 膜 的 电 解 槽 中 , i gci 6 h J 碳 棒 为 电 极 , 酸/ 乙 甲醇 (19 V : , /V ) 溶 剂 , 氟 硼 为 四
对二甲苯的生产工艺

对二甲苯的生产工艺
二甲苯是一种重要的有机化学原料,广泛用于涂料、塑料、纺织品、印刷油墨、橡胶、染料等行业。
下面介绍二甲苯的生产工艺。
1. 工艺流程:
二甲苯的生产主要采用甲苯和甲醇经过氧化反应生成二甲苯。
具体工艺流程如下:
甲苯 + 甲醇 --(空气氧化)--> 二甲苯 + 水
2. 反应原理:
该反应过程是通过催化剂的存在,在高温和高压下,将甲苯和甲醇与空气中的氧气进行氧化反应,生成二甲苯和水。
3. 催化剂的选择:
在甲苯催化氧化反应中,常用的催化剂有氧化锌、氯化锌等。
这些催化剂能提高反应速率、改善产物纯度和减少副产物生成。
4. 温度和压力控制:
温度和压力是反应过程中的重要操作参数。
一般情况下,反应温度控制在300-400摄氏度之间,反应压力约为1-3兆帕。
5. 反应物质的纯度:
甲苯和甲醇作为反应物质的纯度对反应结果有很大影响。
因此,在生产中要求提前对其进行纯化处理,以保证反应物质的高纯度。
6. 产品分离和净化:
反应后得到的产物是液体混合物,其中包括了二甲苯、未反应的甲苯和甲醇、水等。
需要通过分离和净化过程来获得高纯度的二甲苯。
常用的方法包括蒸汽蒸馏、萃取、连续晶体化等。
7. 环保措施:
在生产过程中,需要采取一系列的环保措施,以减少废气、废水和固体废弃物的排放。
常见的措施包括焚烧处理、蒸汽回收、废水处理等。
通过以上工艺流程,可以高效、环保地生产出高纯度的二甲苯。
但需要注意的是,在实际生产中还需根据具体情况进行优化和改进,以提高产率和降低生产成本。
锰氧化物深度催化氧化邻二甲苯的研究

2.2催化剂的表征
2.3 催化剂性能评价
催化剂的活性分别由邻二甲苯的分解率(Xo-xylene)、二氧化碳产率(YCO2) 综合评价:
2.4 结果与讨论
2.4.1 制备方法对MnOx(8-2-400)催化剂催化性能的影响
结论:RP-MnOx(8-2-400)催化剂表现出较高催化活性,T50为192℃, T100为220 ℃ ,且在220℃二氧化碳的产率可达100%;CP-MnOx(8-2400)催化剂,T50为248 ℃ ,T100为270 ℃ ,在270 ℃二氧化碳的产率 只有90%。
BET:
表2.3 不同陈化时间对制备的RP-MnOx(8-2-400) 催化剂的 比表面积、孔容、孔径测试结果
结论:随陈化时间的增加,催化剂比表面积降低,但12h以后比表 面积就无太大变化了,这可能是催化剂在陈化12h后己经形成大晶 体,再延长陈着陈化时间的增加催化剂中混入杂质,使得活性中心 Mn2+伍减少,最终影响了催化剂深度催化氧化邻二甲苯的能力。
3.4.2 催化剂表征结果分析
EDS:
结论:天然锰矿的成分较为复杂,其中主要成分为锰氧化物,Mn 元素的含量为55.1%;其次是硅氧化物,Si元素含量为 21.76%;铁 氧化物位居第三,Fe元素的总含量为17.5%。
XPS:
结论:NMO和NMO-K-0.07的主要活性成分都为MnO2。NMO-K0.07催化剂活性提高的原因之一是K的添加改变了Mn周围的电子状 态,Mn-O键键能的减弱使MnO2中O解吸,增加了晶格氧含量,从 而提高了催化活性。
H2-TPR:
结论:随着焙烧温度的提高RP-MnOx(8-2-Z)催化剂还原能力下降, 推测可能与提高焙烧温度后MnO2晶体烧结,比表面积降低,活性位 减少有关。
对二甲苯的生产工艺

对二甲苯的生产工艺
二甲苯是一种重要的有机化工原料,广泛应用于化工、医药、农药、香料等领域。
一般来讲,二甲苯的生产工艺主要包括以下三步:
1. 碳氢化合物的选择性氧化反应,得到二甲苯的前驱体苯甲醛。
2. 苯甲醛在氢气存在下加氢还原成为二甲苯。
3. 二甲苯经过加热蒸馏、精制等过程,得到高纯度的二甲苯成品。
其中,碳氢化合物的选择性氧化反应,一般采用乙酸法、甲酸法、气相氧化法等,其中甲酸法是目前应用最广泛的方法。
这种方法可以通过加热经过氧化反应后生成的甲酸分解而释放出氧气,从而实现循环反应,节约原料。
关于二甲苯的还原反应,主要采用高压氢气催化还原法,即在氧化钴或氧化铁的催化下,在高压氢气的作用下将苯甲醛还原为二甲苯。
该方法还具有高效、催化剂寿命长等优点。
至于二甲苯的加工和精制,主要包括蒸馏、减压蒸馏、萃取等工艺,以确保成品的高纯度和稳定性。
对二甲苯理化性质与质量指标

对二甲苯理化性质与质量指标二甲苯(C6H4(CH3)2),也称为二甲基苯,是一种无色液体,具有特殊的芳香气味。
二甲苯是一种常见的有机溶剂,广泛应用于涂料、胶水、油墨、橡胶和塑料等工业领域,也可用作反应的溶剂和起始物。
一、理化性质:1.外观:二甲苯为无色透明液体,具有特殊芳香气味。
2. 密度:密度为0.87 g/cm³。
4.溶解性:二甲苯可与醇、醚、酮、酯等有机溶剂混溶,以及与一些无机物质如水、饱和氯化钠溶液等发生微小的溶解度。
5.闪点:二甲苯的闪点为25℃,属于易燃液体。
6.燃烧性质:二甲苯在空气中可以燃烧,生成二氧化碳、水和一氧化碳等产物。
7. 相对分子质量:二甲苯的相对分子质量为106.17 g/mol。
二、质量指标:1.含量指标:二甲苯的含量通常以质量分数计算,工业级二甲苯的含量应在99.0%以上。
高纯度二甲苯如分析纯二甲苯的含量要求可达到99.5%以上。
2. 水含量:水是二甲苯中常见的杂质,会影响二甲苯的溶解性和性质稳定性。
工业级二甲苯的水含量一般不超过0.1%。
在高纯度二甲苯中,水含量要求更高,通常要求在10 ppm(即质量分数小于0.001%)以下。
3.酸度:酸性物质会影响二甲苯与其他物质的反应,通常以苯酚(C6H5OH)质量分数表示。
工业级二甲苯的酸度不超过0.01%。
4.不溶性物质:不溶性物质主要指杂质、杂质的沉淀和悬浮物等。
工业级二甲苯的不溶性物质应小于0.05%。
5.灰分:工业级二甲苯的灰分不超过0.01%。
6. 铜腐蚀:二甲苯的铜腐蚀性是评价其质量的一个指标之一,在规定的条件下,一般限定铜棒的腐蚀量不得超过0.5 mg。
7.二甲苯同位素含量:在石油化工等领域,二甲苯的四个同分异构体(邻-二甲苯、间-二甲苯、对-二甲苯和异-二甲苯)的含量和比例也是质量指标之一总结:二甲苯的理化性质包括外观、密度、沸点、熔点、溶解性、闪点、燃烧性质等。
而二甲苯的质量指标包括含量、水含量、酸度、不溶性物质、灰分、铜腐蚀和同位素含量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