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新教材苏教版科学三年级下2.6《沙漠中的植物》教案
苏教版小学科学新版三年级下册科学 6《沙漠中的植物》教案设计

6.沙漠中的植物【教材分析】《沙漠中的植物》一课是苏教版小学科学三年级下册第二单元第二课的内容,本课聚焦沙漠环境,遵循认识事物的一般过程。
通过观察一些沙漠中生长的植物,让学生强化对沙漠植物的认识。
也为后续教学内容的展开做铺垫。
接着又以多浆植物中学生较容易见到的仙人掌和芦荟为例,引导学生发现它们适应沙漠环境的形态、结构特征。
最后,以骆驼刺和梭梭为例,介绍这类沙漠植物适应环境的结构特征:具有发达的根系。
与第二部分的内容一起,为学生总结沙漠植物的共同特点打下基础。
【学情分析】三年级的学生对于沙漠以及沙漠中的植物会有一些基本的了解。
但仅限于资料,亲身体验沙漠,探究仙人掌、芦荟、骆驼刺、梭梭等沙漠植物的少之又少。
所以,在课前布置学生,让学生查找相关资料,对这些植物有一个基本的了解,为后面的教学内容的实施做好铺垫。
仙人掌这个植物很常见,但是让学生去探究仙人掌的茎和叶,以及探究仙人掌储水的秘密,对学生来说有一定的难度,这就需要教师做好铺垫和引导。
【教学目标】科学知识目标:能发现图片中植物的形态特征,认识一些沙漠中的植物。
科学探究目标:将观察、操作的结果与模拟实验的现象建立联系,发现仙人掌和芦荟通过减少水分蒸发和储水来适应沙漠环境的形态、结构特征。
科学态度目标:通过提取阅读资料中的信息,去了解骆驼刺和梭梭适应沙漠环境的结构特征:具有发达的根系。
学会分享知识,自主探究。
科学、技术、社会与环境目标:知道沙漠植物是人类社会的保护伞,要保护沙漠植物。
【教学重点】了解一些植物适应沙漠环境的形态、结构特征。
【教学难点】将观察、操作的结果与模拟实验的现象联系起来得出结论。
【教学准备】教师材料:纸巾、蜡纸、塑料布、介绍相关植物的图片和资料。
学生分组材料:仙人掌、放大镜、仙人掌的茎、芦荟的叶、不锈钢勺子、塑料或金属碟。
【教学时间】1课时【教学过程设计】一、谈话导入(出示沙漠的图片)大家知道这是什么地方吗?(沙漠)你们知道沙漠有什么特点吗?(风大、遍地都是沙子、缺水、干旱)看来沙漠的环境还是特别的恶劣的,在这样环境当中会有植物在这里生长吗?(有,仙人掌)对啊,我们前面学习了《不同环境中的植物》知道了沙漠中生长着“仙人掌”。
苏教版小学科学三年级下册第二单元《沙漠里的植物》教案

6.沙漠里的植物教材分析】本课聚焦沙漠环境,遵循认识事物的一般过程,分三个部分依次展开教学内容.第一部分,观察一些沙漠中生长的植物。
教材出示了一组较为典型的沙漠植物的图片,让学生强化对沙漠植物的认识; 下面列出的芦荟和石莲花是两种不典型的沙漠植物,是为后续教学内容的展开做铺垫。
第二部分,以多浆植物中学生较容易见到的仙人掌和芦荟为例,引导学生发现它们适应沙漠环境的形态、结构特征。
这一部分以动手探究为主,分三个活动递进式展开。
活动一,找仙人掌的茎和叶,引导学生发现它的形态特征:茎绿色、覆盖蜡质,叶退化为刺。
活动二,用勺子挤压仙人掌的茎和芦荟的叶, 引导学生发现它们的结构特征:内部含有大量水分。
活动三,采用模拟实验的方法,探究仙人掌( 或芦荟) 储水的秘密。
第三部分,以骆驼刺和梭梭为例,介绍这类沙漠植物适应环境的结构特征:具有发达的根系。
与第二部分的内容一起,为学生总结沙漠植物的共同特点打下基础。
【学情分析】在上一课学习的基础上, 学生已经初步认识到植物的形态与其生长环境有着密切的关系。
本节课聚焦沙漠这一环境,但学生对沙漠植物知之甚少,因此,先介绍一些沙漠植物,为后续的学习做铺垫,然后借助比较常见、形态特征比较明显的仙人掌和芦荟,通过观察、挤水、和模拟实验等活动,使学生更易理解沙漠植物与其环境的联系。
【教学目标】根据科学课程标准,制定四维目标。
科学知识:1.能发现图片中植物的形态特征,认识一些沙漠中的植物。
2.认识仙人掌的形态结构。
3。
知道仙人掌和芦荟能通过减少水分蒸发和储水来适应沙漠环境。
科学探究:1.能通过观察仙人掌,找出它的茎和叶,并画下来.2.将观察、操作的结果与模拟实验的现象建立联系,发现仙人掌和芦荟通过减少水分蒸发和储水来适应沙漠环境的形态、结构特征。
3.通过提取阅读资料中的信息,知道骆驼刺和梭梭适应沙漠环境的结构特征:具有发达的根系.科学态度:1.乐于尝试运用多种方式完成科学探究,体会其中的乐趣.2.能接纳别人的观点,乐于分享彼此的想法. 科学、技术、社会与环境:1.了解一些植物适应沙漠环境的本领, 体会沙漠环境下植物生存的不易,意识到要保护环境。
新苏教版三年级下册科学第二单元《沙漠里的植物》说课稿

新苏教版三年级下册科学第二单元《沙漠里的植物》说课稿一. 教材分析新苏教版三年级下册科学第二单元《沙漠里的植物》的教材内容主要包括了沙漠植物的特点、适应能力和生存策略。
通过学习本单元,学生将了解沙漠植物的生活习性,明白生物对环境的适应是普遍存在的。
教材内容丰富,贴近学生生活,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二. 学情分析针对三年级的学生,他们在前期的学习中已经掌握了基本的科学知识,具备一定的观察和探究能力。
但对于沙漠植物的特点和生存策略,他们可能还比较陌生。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我将以生动形象的语言、直观的教具和实例,帮助学生理解和掌握知识。
三. 说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了解沙漠植物的特点、适应能力和生存策略。
2.过程与方法:培养学生的观察、思考和表达能力,学会用科学的方法探究问题。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热爱大自然、关注生态环境的观念,提高学生保护植物、保护环境的意识。
四. 说教学重难点1.重点:沙漠植物的特点、适应能力和生存策略。
2.难点:理解沙漠植物的生存策略,以及这些策略背后的科学原理。
五. 说教学方法与手段1.采用问题驱动的教学方法,引导学生主动探究、积极思考。
2.运用多媒体课件、实物模型等直观教具,生动展示沙漠植物的特点和生存策略。
3.学生进行小组讨论、汇报,提高学生的合作能力和口头表达能力。
4.创设情境,让学生亲身体验沙漠环境,从而更好地理解沙漠植物的生存策略。
六. 说教学过程1.导入新课:通过展示沙漠植物的图片,引导学生关注这些特殊的植物,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自主学习:让学生阅读教材,了解沙漠植物的特点,并思考以下问题:沙漠植物为什么能生存下来?它们有哪些适应沙漠环境的特殊能力?3.课堂讲解:结合多媒体课件和实物模型,详细讲解沙漠植物的特点、适应能力和生存策略。
重点阐述沙漠植物的生存策略,以及这些策略背后的科学原理。
4.小组讨论:学生进行小组讨论,让学生分享自己的看法和感悟,互相学习、交流。
新苏教版小学科学三年级下册6《沙漠里的植物》教案设计

6.沙漠里的植物【教材分析】本课聚焦沙漠环境,遵循认识事物的一般过程,分三个部分依次展开教学内容。
第一部分,观察一些沙漠中生长的植物。
教材出示了一组较为典型的沙漠植物的图片,让学生强化对沙漠植物的认识;下面列出的芦荟和石莲花是两种不典型的沙漠植物,是为后续教学内容的展开做铺垫。
第二部分,以多浆植物中学生较容易见到的仙人掌和芦荟为例,引导学生发现它们适应沙漠环境的形态、结构特征。
这一部分以动手探究为主,分三个活动递进式展开。
活动一,找仙人掌的茎和叶,引导学生发现它的形态特征:茎绿色、覆盖蜡质,叶退化为刺。
活动二,用勺子挤压仙人掌的茎和芦荟的叶,引导学生发现它们的结构特征:内部含有大量水分。
活动三,采用模拟实验的方法,探究仙人掌(或芦荟)储水的秘密。
第三部分,以骆驼刺和梭梭为例,介绍这类沙漠植物适应环境的结构特征:具有发达的根系。
与第二部分的内容一起,为学生总结沙漠植物的共同特点打下基础。
【学情分析】在上一课学习的基础上,学生已经初步认识到植物的形态与其生长环境有着密切的关系。
本节课聚焦沙漠这一环境,但学生对沙漠植物知之甚少,因此,先介绍一些沙漠植物,为后续的学习做铺垫,然后借助比较常见、形态特征比较明显的仙人掌和芦荟,通过观察、挤水、和模拟实验等活动,使学生更易理解沙漠植物与其环境的联系。
【教学目标】根据科学课程标准,制定四维目标。
科学知识:1.能发现图片中植物的形态特征,认识一些沙漠中的植物。
2.认识仙人掌的形态结构。
3. 知道仙人掌和芦荟能通过减少水分蒸发和储水来适应沙漠环境。
科学探究:1.能通过观察仙人掌,找出它的茎和叶,并画下来。
2.将观察、操作的结果与模拟实验的现象建立联系,发现仙人掌和芦荟通过减少水分蒸发和储水来适应沙漠环境的形态、结构特征。
3.通过提取阅读资料中的信息,知道骆驼刺和梭梭适应沙漠环境的结构特征:具有发达的根系。
科学态度:1.乐于尝试运用多种方式完成科学探究,体会其中的乐趣。
苏教版小学科学三年级下册第二单元《沙漠里的植物》教案

6.沙漠里的植物【教材分析】本单元《植物与环境》是继上单元后对植物的进一步探究,属于生命科学,旨在让学生了解植物适应环境的本领,为后续植物适应性、生物关系的学习打下基础。
不同的环境孕育不同的植物,物竞天择、适者生存,这是自然选择的结果。
在沙漠里、水里、石头上都生长着各自相适应的植物。
《沙漠里的植物》是苏科版三年级下册第二单元《植物与环境》的第二课,是本单元的重要组成部分,紧接总课《不同的环境》,为后续《水里的植物》、《石头上的植物》奠定研究方法和研究技能的基础,是后续学习的引领课。
本课聚焦沙漠的环境条件,遵循认识事物的一般过程,从观察、研究、查看资料三个部分依次展开教学内容:(1)观察一些沙漠中生长的植物,为本课学习做铺垫。
(2)通过三个活动研究沙漠植物的形态、结构特点:找仙人掌的茎和叶、挤压仙人掌的茎和芦荟的叶、探究仙人掌储水的秘密。
(3)在总结研究成果的基础上,阅读沙漠植物根的相关资料。
以植物的适应性特征为主要内容,针对事物的相关性展开教学。
【学情分析】植物一般不会移动位置,一旦适应某个特定的环境就能长期存活,这种适应性便于小学生研究。
学生通过一二年级的学习,已经大致认识了植物的多样性、植物的生存需要条件,在第一单元《植物的一生》中,学生认识了植物的几大重要器官及其作用。
三年级学生有强烈的好奇心和求知欲。
在生活中,他们已经接触了很多的植物,包括身边养殖的仙人掌,他们知道沙漠的存在、沙漠缺水,在大多数学生的前概念中,他们认为在沙漠上是没有植物的,因为无法满足植物喝水的必要生存条件,还有部分学生认为沙漠中只有仙人掌这一种植物,对沙漠中的其它植物知之甚少。
因此,针对学生的认知冲突,引导学生探究典型沙漠植物的叶片、根系,从而认识叶片的储水特点、发达的根系,加强生物与生存环境之间的联系。
【教学目标】科学知识:1.认识沙漠中的典型植物。
2.知道沙漠植物的形态和结构特点。
3.知道骆驼刺和梭梭草具有的适应环境的结构特点。
苏教版科学三年级下册6、沙漠中的植物 教案

6、沙漠中的植物教学目标:1、了解沙漠中有仙人球、沙棘、仙人掌、骆驼刺、胡杨等一些植物。
2、引导学生通过用放大镜观察、用勺子挤压仙人掌的茎和叶等方式,了解仙人掌茎和叶的特点。
3、做探究仙人掌补水秘密的实验,进一步了解仙人掌补水的秘密,了解仙人掌能够在沙漠中生存的原因。
4、了解沙漠植物的根,知道沙漠植物的根系非常发达,了解不同的沙漠植物的共同特点。
教学重点:通过观察仙人掌的茎和叶,用勺子挤压仙人掌的茎以及动手做仙人掌储水秘密的实验等方式了解仙人掌储水的秘密,探究仙人掌能够在沙漠中生存的原因。
教学难点:通过一系列的方式,探究仙人掌储水的秘密,了解仙人掌能够在沙漠中生存的原因。
教学准备:PPT课件、仙人掌、放大镜、勺子、塑料垫子、探究仙人掌出水秘密实验的材料、纸巾、自来水、塑料布、蜡纸等等。
预习要求:观察仙人掌或仙人球,初步了解仙人掌或仙人球的特点。
查阅资料,初步了解沙漠植物的种类以及特点。
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1、出示沙漠图片,引导学生看一看。
教师问:同学们,你们知道这是哪里吗?学生答:沙漠。
教师问:大家知道沙漠的特点吗?学生答:沙漠干旱少雨。
白天气温高,晚上气温低。
2、教师引导:在沙漠这样恶劣的环境中,究竟有没有植物能够生存呢?今天我们就来探究沙漠中的植物。
3、板书课题:6、沙漠中的植物二、认识沙漠中的植物1、教师引导:沙漠中,有没有植物能够生存呢?答案是肯定的。
那么,哪些植物能够在沙漠中生存呢?2、学生回答问题,教师相机出示图片,引导学生了解沙漠中的一些植物,如仙人球、沙棘、仙人掌、骆驼刺、梭梭树、胡杨等,另外芦荟和石莲花也可以在沙漠中生存。
3、教师引导:想不到有这么多的植物能够生长在沙漠中。
这些植物究竟有哪些本领,让他们能够在沙漠这样恶劣的环境中生存下来呢?下面我们就以仙人掌为例,来探究沙漠中植物的独特本领。
三、探究仙人掌的本领方法一:观察仙人掌1、教师出示一盆仙人掌,引导:同学们,这是一盆仙人掌,谁来说一说自己看到的仙人掌是什么样子的?学生描述这盆仙人掌的样子。
【科学】新教材苏教版科学三年级下2.6《沙漠中的植物》教案

苏教版科学三年级下2.6《沙漠中的植物》教学设计课题沙漠中的植物3单元2学科科学年级学习目标重点难点科学知识1、认识许多沙漠中的植物2、观察仙人掌的茎和叶及其特点3、了解沙漠植物根的特点科学探究1、观察和探究仙人掌的茎和芦荟的叶共同特点2、实验探究仙人掌储水秘密科学态度认识到沙漠并不荒凉,有着顽强生命力的植物认识沙漠中的植物,了解仙人掌结构了解仙人掌耐旱原因了解沙漠植物根的特点实验探究仙人掌储水秘密教学环节导入新课教学过程教师活动学生活动讲授新课地球陆地三分之一是沙漠。
因为水很少,一般认为沙漠荒凉无生命,有“荒漠”之称。
其实仔细观察,沙漠中也有不少生命。
一、认识沙漠中的植物你认识沙漠中的这些植物吗?认真听设计意图对沙漠生命有初步认识帮助学生认识沙漠中的植物说出植物名称【提示】①仙人球,呈球形或椭圆形,绿色,花着生于纵棱刺丛中。
②仙人掌,喜强烈光照,耐炎热,干旱、瘠薄,生命力顽强。
③沙棘,一种落叶性灌木,其特性是耐旱、抗风沙,可以在盐碱化土地上生存。
④芦荟,叶簇生、大而肥厚,呈座状或生于茎顶,叶常披针形或叶短宽,边缘有尖齿状刺。
⑤骆驼刺,根系十分发达,是一种自然生长的耐旱植物,这种植物茎上长着刺状的很坚硬的小绿叶,故叫骆驼刺,是戈壁滩和沙漠中骆驼唯一能吃的赖以生存的草。
⑦梭梭树,一种长在沙地上的固沙植物,也可以作为牲畜的饲料,名贵中药族蓉就寄生在梭梭的根部。
⑧胡杨,树龄可达200年,树干通直,高10-15米。
树叶奇特,因生长在极旱荒漠区,为适应干旱环境,生长在幼树嫩枝上的叶片狭长如柳,大树老枝条上的叶却圆润如杨。
⑨石莲花,肉质厚实,叶片形状恰如宝石一般,多枝叶片重叠簇生在一起,莲座状,叶盘酷似一朵盛开的莲花而得名,被誉为“永不凋谢的花朵”。
二、仙人掌1、观察仙人掌,找出它的茎和叶。
叶——‘‘渝2、活动手册:为仙人掌画像,找出它的茎和叶。
3、科学活动:用小勺挤压仙人掌的茎和芦荟的叶(1)活动步骤①用剪刀剪掉刺②用剪刀剪断仙人掌的茎和芦荟的叶③用小勺挤压,观察有什么现象发生(2)它们有什么共同特点?【提示】仙人掌的茎和芦荟的叶中都贮藏大量的水分。
三年级下册科学教案 6.沙漠里的植物3 苏教版

6.沙漠里的植物福建省厦门市厦门五缘第二实验学校林雅妮【教学目标】根据科学课程标准,制定四维目标。
科学知识:1.能发现图片中植物的形态特征,认识一些沙漠中的植物。
2.认识仙人掌的形态结构。
3. 知道仙人掌和芦荟能通过减少水分蒸发和储水来适应沙漠环境。
科学探究:1.能通过观察仙人掌,找出它的茎和叶,并画下来。
2.将观察、操作的结果与模拟实验的现象建立联系,发现仙人掌和芦荟通过减少水分蒸发和储水来适应沙漠环境的形态、结构特征。
3.通过提取阅读资料中的信息,知道骆驼刺和梭梭适应沙漠环境的结构特征:具有发达的根系。
科学态度:1.乐于尝试运用多种方式完成科学探究,体会其中的乐趣。
2.能接纳别人的观点,乐于分享彼此的想法。
科学、技术、社会与环境:1.了解一些植物适应沙漠环境的本领,体会沙漠环境下植物生存的不易,意识到要保护环境。
【教学重点】了解一些植物适应沙漠环境的形态、结构特征。
【教学难点】能将观察、操作的结果与模拟实验的现象建立联系的,发现仙人掌和芦荟通过减少水分蒸发和储水来适应沙漠环境的形态、结构特点【教学准备】教师材料:课件,视频,仙人掌盆栽、仙人掌、芦荟、放大镜、托盘。
学生材料:勺子。
【教学时间】1课时【教学过程设计】一、导入新课1.师:植物能生长在哪些环境?(生:土里、水里、沙漠、森林......)2.(出示图片)师:这些植物生长在哪里?(沙漠)3.师:很好,那今天我们就一起来学习《沙漠里的植物》。
(板书课题)[设计意图:开门见山,从植物的生长环境直接引出课题《沙漠里的植物》。
]二、认识沙漠里的植物1.师:沙漠的条件怎么样?(生:缺水、炎热、土地贫瘠、日照强烈、风大沙大......)2.师:你知道哪些沙漠植物?它们有什么特点?生:仙人掌,有很多刺,扎手/仙人掌切下来再种下去还可以成活(生命力顽强)3.(出示图片)师:这些沙漠植物有什么特点呢?(点击图片超链接局部图)(生:①仙人掌:靠它很长的根活下来;有很多刺,刺是用来保护的自己的;②梭梭草:细细的;像海藻;一节一节的;③骆驼刺:能开花,有刺,尖尖的;④沙棘:有黄色的小果子,叶子长长细细,尖尖的。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3
苏教版科学三年级下 2.6 《沙漠中的植物》教学设计
科学知识
1、认识许多沙漠中的植物
2、观察仙人掌的茎和叶及其特点
3、了解沙漠植物根的特点 科学探究 1、观察和探究仙人掌的茎和芦荟的叶共同特点 2、实
验探究仙人掌储水秘密
科学态度 认识到沙漠并不荒凉,有着顽强生命力的植物 认识沙漠中的植物,了解仙人掌结构 了解仙人掌耐旱原因
教学过程
【提示】
① 仙人球,呈球形或椭圆形,绿色,花着生于纵棱 刺丛中。
② 仙人掌,喜强烈光照,耐炎热,干旱、瘠薄,生 命力顽强。
③ 沙棘, 一种落叶性灌木, 其特性是耐旱、 抗风沙, 可以在盐碱化土地上生存。
④ 芦荟,叶簇生、大而肥厚,呈座状或生于茎顶, 叶常披针形或叶短宽,边缘有尖齿状刺。
⑤ 骆驼刺,根系十分发达,是一种自然生长的耐旱 植物,这种植物茎上长着刺状的很坚硬的小绿叶, 故叫骆驼刺,是戈壁滩和沙漠中骆驼唯一能吃的赖
课题
沙漠中的植物
单元
2
学科 科学 年级
学习 目标 重点
难点
了解沙漠植物根的特点 实
验探究仙人掌储水秘密
教学环节 导入新课
教师活动
地球陆地三分之一是沙漠。
因为水很少,一般认为 沙漠荒凉无生命, 有“荒漠” 之称。
其实仔细观察, 沙漠中也有不少生命。
学生活动 认真听
设计意图 对沙漠生命有初 步认识
讲授新课 一、认识沙漠中的植物 你认识沙漠中的这些植物吗?
帮助学生认识沙 漠中的植物
说出植物名称
以生存的草。
⑦梭梭树,一种长在沙地上的固沙植物,也可以作为牲畜的饲料,名贵中药苁蓉就寄生在梭梭的根部。
⑧胡杨,树龄可达200年,树干通直,高10-15米。
树叶奇特,因生长在极旱荒漠区,为适应干旱环境,生长在幼树嫩枝上的叶片狭长如柳,大树老枝条上的叶却圆润如杨。
⑨石莲花,肉质厚实,叶片形状恰如宝石一般,多枝叶片重叠簇生在一起,莲座状,叶盘酷似一朵盛开的莲花而得名,被誉为“永不凋谢的花朵”。
二、仙人掌
1、观察仙人掌,找出它的茎和叶。
2、活动手册:为仙人掌画像,找出它的茎和叶。
3、科学活动:用小勺挤压仙人掌的茎和芦荟的叶
(1)活动步骤
①用剪刀剪掉刺
②用剪刀剪断仙人掌的茎和芦荟的叶③用小勺挤压,观察有什么现象发生(2)它们有什么共同特点?
【提示】仙人掌的茎和芦荟的叶中都贮藏大量的水分。
4、科学实验:探究仙人掌茎的储水秘密(1)实验材料:塑料布、纸巾、蜡纸
(2)实验操作
①把3 张纸巾充分浸湿,1 张平铺,1 张卷起来,1 张卷起来后用蜡纸包住,都放在窗台前的塑料布上。
② 1 小时后观察3 张纸中的干湿程度。
3)1 小时后3 张纸干湿程度记录表观察认识仙人
掌的茎和叶
做活动手册
按步骤操作
回答
准备实验材料
实验操作观察
填写观察记录
认识仙人掌的茎
和叶
在比较中认识仙
人掌茎的功能
实验探究仙人掌
茎的储水原因
一、赠送部分科学习题,用不到请删除
1 .鸡蛋孵化出小鸡大约需要( )个星期。
A. 2 B . 3 C . 4
【答案】B
【解析】【解答】鸡蛋孵化出小鸡要21天,也就是3 个星期,B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B。
【分析】不同受精卵的孵化周期不同,有长有短,青蛙卵在10 天之内就可以孵化出小蝌蚪。
2 .蜜蜂在花丛中飞舞,主要作用是( )。
A. 传粉B供. 人类观赏
【答案】A
【解析】【解答】A、蜜蜂通过在花丛中飞舞,找到花粉,然后采集,最后酿成花蜜,是蜜蜂花丛中飞舞的主要作用,所以A 符合题意。
B答案供人类观赏不是主要作用,所以 B 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A
【分析】联系生活中我们吃到的蜂蜜就不难理解了。
3 .世界上( )颜色的花最少。
A. 红色
B. 白色
C. 黑色
【答案】C
【解析】【解答】A选项中红色和B选项白色的花是我们常见到的花,所以 A 和B不符合题意。
C选
项黑色的花是最罕见的花。
所以C 答案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C 【分析】联系常识,想想生活中能遇到的花。
4 .( )是种子贮藏营养物质的组织。
A. 胚芽
B. 胚根
C. 子叶
【答案】C
【解析】【解答】子叶是种子贮藏营养物质的组织,C 选项符合题意,故答案为:C。
【分析】种子包括胚和种皮,其中胚是发育成新的生命的结构,子叶是贮藏营养物质的组织,种皮可以保护种子内部的结构。
5 .花朵的花粉长在( )。
A. 雌蕊的柱头上
B. 雄蕊的花药里
C. 雌蕊的子房里
【答案】B
【解析】【解答】花朵的花粉长在雄蕊的花药里,B 选项符合题意,故答案为:B。
【分析】花粉是长在雄蕊中的花药中的,在繁殖的季节,花粉会传到雌蕊上的柱头上,经过花柱到子房中,完成受精,形成种子。
6 .鸡蛋的蛋黄在胚胎发育过程中起的作用是( )。
A. 保护作用
B. 提供营养
C. 提供氧气
【答案】B
【解析】【解答】鸡蛋的蛋黄在胚胎发育的过程中起到的作用是提供营养。
B 选项符合题意,故答案
为:B。
【分析】鸡蛋的主要结构包括蛋壳、蛋白、蛋黄和胚,蛋壳起到保护的作用,蛋白和蛋黄可以为胚胎
发育提供营养,胚是孕育新生命的场所。
7 .植物的果实是由()发育而来的。
A. 雌蕊中的子房
B. 雌蕊中的柱头
C. 雄蕊中的花粉
【答案】A
【解析】【解答】植物的果实是由子房发育而来的。
A 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A。
【分析】雌蕊可以分为柱头、花柱和子房三部分。
雄蕊产生的花粉传播到雌蕊柱头上,会使雌蕊子房里的胚珠受精。
胚珠受精以后,果实和种子开始成长,花朵开始凋谢。
8 .将下列动物按要求分类。
(填序号) a.狮子b .青蛙c.猫d.狗e.牛f.乌龟g.袋鼠h .鸡i.羊j.人k.蝴蝶l.蓝鲸m.蝮蛇
【答案】胎生:a c d e g i j l 卵生:b f h k
【解析】【解答】胎生动物:狮子、猫、狗、牛、袋鼠、羊、人、蓝鲸;卵生动物:青蛙、乌龟、鸡、蝴蝶。
【分析】动物的有性生殖方式按照胚胎发育方式的不同可以分为卵生、胎生和卵胎生。
卵生动物和胎生动物的主要区别是胚胎发育的方式不同。
9.思考,农业生产中为什么要挑选饱满的种子作为播种之用。
【答案】饱满的种子里储存的营养物质多,种子里的营养部分(单子叶植物:胚乳,双子叶植物:子叶)占了种子的最多部分,为种子萌发时做准备(提供能量),所以选择饱满的种子能减少低产的概率。
【解析】【解答】粒大饱满是指种子的子叶发育正常,储存的养分充足,这样的种子成活的机率大。
【分析】本题考查种子功能。
10.种子成熟后,如果都掉落在植物近旁,会产生怎样的情况呢?
【答案】如果植物的种子都掉落在植物近旁,种子的成活机会会变小,或种子成活的数量会很少。
因为在这种情况下,种子在发芽成长时会导致大量同种植物挤在一起,进而导致植物养分、阳关等生长要素的不足,影响植物生长,最终的结果就是这一家子都死光,所以植物都尽量把种子远远的传播出去。
【解析】【解答】如果植物的种子都掉落在植物近旁,种子的成活机会会变小,或种子成活的数量会很少。
因为在这
种情况下,种子在发芽成长时会导致大量同种植物挤在一起,进而导致植物养分、阳关等生长要素的不足,影响植物生长,最终的结果就是这一家子都死光,所以植物都尽量把种子远远的传播出去。
【分析】本题考查种子广泛传播的重要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