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南省文昌中学2014-2015学年高一下学期期末考试历史(文)试题 Word版含答案

合集下载

海南省文昌侨中2014-2015学年高一下学期期末测试语文试题 Word版含答案

海南省文昌侨中2014-2015学年高一下学期期末测试语文试题 Word版含答案

2014—2015学年度第一学期海南文昌侨中语文期末高一年级测试卷﹙时间:150分钟总分:150分﹚一、选择题(每小题3分,共30分)1、下列词语中加点字的注音全都正确的一项是﹙﹚A、纤细﹙qiān﹚婀娜﹙nuó﹚瞥见﹙piē﹚廿四﹙niàn﹚B、落蕊﹙ruǐ﹚驯鸽﹙xùn﹚愆期﹙qiān﹚垝垣﹙yuán﹚C、窈窕﹙yáo﹚杂糅﹙róu﹚否泰﹙pǐ﹚樊笼﹙fán﹚D、斑驳﹙bō﹚拊掌﹙fǔ﹚须臾﹙yú﹚形骸﹙hái﹚2、下列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A、幽壑枕藉磐石踯躅B、流觞急燥伶俜阡陌C、葱笼造诣愤懑颓废D、纷纭虚涎敷衍默契3、下列各句中,加点的成语使用不恰当的一句是﹙﹚A、他亲眼看见赌徒们在赌场上是怎样放浪形骸、醉生梦死的。

B、足球比赛正在激烈进行着,只见一个防守队员快步赶上,抱住对方进攻队员的肩膀,从后面强行掀倒对方,而裁判却对此熟视无睹。

C、我们干部同志要认识到群众的力量是无穷无尽的,而个人的力量只是沧海一粟。

D、做学问不能浅尝辄止,要持之以恒。

4、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A.素有“庐山第一景”之称的石门涧,是庐山的西大门。

这里一年四季泉水叮咚,鸟语花香,青松翠柏,云蒸雾绕。

B.某文化局长因工作需要调任交通银行行长,收入提高了十几倍;后改任财政局长,收入又降到了行长任上的十几分之一。

C.10月份以来,江东村家家户户房前屋后银杏树叶飘舞,满地金黄,吸引了来自全国各地慕名而至的游客。

D.为了使这项住房政策真正受惠于低收入家庭,香港政府制定了非常严格的申请程序,一旦发现诈骗,处罚极其严厉。

5、下列加点的词语解释有错误的一项是()A.树梢上隐隐约约的是一带远山,只有些大意罢了。

(大致的轮廓)B.但杨柳的丰姿,便在烟雾里也辨得出。

(指美好的姿态)C.这真是有趣的事,可惜我们现在早已无福消受了。

(享受)D.叶子底下是脉脉的流水,遮住了,不能见一些颜色,而叶子却更见风致了。

海南省文昌中学2014-2015学年高一下学期期末考试历史(文)试卷

海南省文昌中学2014-2015学年高一下学期期末考试历史(文)试卷

2014—2015学年度第二学期高一年级历史(文科)期考试题时间:90分钟总分:100分第Ⅰ卷选择题(共50分)一、单项选择题(每题2分,25小题,共50分)1.北魏贾思勰的《齐民要术》是我国现存最早、最完整、最系统的古代农业科学著作,其内容极为广泛。

从该书中可以查阅到A.垄作法、代田法、耕耙耱等技术在北方的应用B.水排、翻车、筒车等灌溉工具的制作工艺C.小麦、玉米、水稻等农作物的栽培技术D.耧车、曲辕犁等农具的制作和使用技术2.乾隆时的《陶冶图说》中记载:“景德镇袤延仅十余里,山环水绕,僻处一隅,以陶来四方商贩,民窑二三百区,工匠人夫不下数十万,藉此食者甚众。

”这表明A.清代开始景德镇具有瓷都的地位B.景德镇多民营制瓷手工业C.手工业发展提高了富商地位D.清代手工业经济重心南移3.北朝民歌《木兰辞》:“……东市买骏马,西市买鞍鞯,南市买辔头,北市买长鞭。

……”说明当时商业情况A.各种商品在固定的地点交易B.古代经济重心南移C.商业环境相对宽松D.夜市和草市兴盛4.殷墟甲骨文中有“王令众人曰:劦田”的记载。

据史学家考证“劦田”是三耒共耕的意思,由此可知商朝的耕作方式是A.刀耕火种B.精耕细作C.男耕女织D.集体耕作5.斯塔夫里阿诺斯说:“明朝的中国人将自给与外世隔绝……中国人将其令人生畏的才能和能力转向内部,慎重地放弃了在欧亚大陆、最终在世界事务中的领先地位。

”导致“中国人转向内部”的主要原因是A.明朝统治者采取海禁政策B.统治者为了维护封建统治C.明朝以后中国落后于世界D.新航路开辟带来殖民扩张6.某学者写道:“衰落是一个容易使人上当的词,因为它包含了两个相去甚远的概念:一是外部力量减弱,一是内部力量的衰败。

……拿16世纪的意大利来说,……在外部因素使其丧失了经济强国的地位之后,内部文化仍可达到巅峰。

”这里所说的“外部因素”是指A.商业革命B.价格革命C.商业危机D.工业革命7.从1545年到1800年,大约有60 000吨白银流向了中国。

海南高一高中历史期末考试带答案解析

海南高一高中历史期末考试带答案解析

海南高一高中历史期末考试班级:___________ 姓名:___________ 分数:___________一、选择题1.我们中国人自古就有“同祖同宗”、“认祖归宗、”“寻根问祖”、“叶落归根”等民族认同感和归属感,与之渊源对应正确的是()A.夏、王位世袭制B.周、分封制C.周、宗法制D.唐、科举制2.美国历史学家斯塔夫里·阿诺斯认为“与印度文明的不统一和间断相比,中国文明的特点是统一和连续。

”中华文明的这个特点从根本上说应是得益于中国古代政治实体的统一性和连续性。

下列制度中最有利于维护古代中国政治实体统一与连续的是( )A.君主专制B.中央集权制C.分封制D.宗法制3.钱穆在《国史新论》中写道“自经此项制度推行日久,平民社会,穷苦子弟,栖身僧寺,十年寒窗,也可跃登上第。

”材料中所说的这项制度指的是()A.世袭制B.察举制C.九品中正制D.科举制4.“它排除了丞相个人专断、相权过大威胁皇权而出现的政治危机,而且增强了决策施政的程序性和合理性,提高了行政效率,”材料中的“它”是指()A.西汉中朝制度B.唐朝三省六部制度C.宋代二府三司制度D.明朝内阁制度5.有人评价说,宋朝一代,官员多如天上的星星;也有人说,宋朝一代,目不见官。

导致这一局面的主要原因是A.宋代官员人浮于事B.宋代科举考试的发展C.宋代强化中央集权D.宋代吸取了前代的教训6.明史专家吴晗在《朱元璋》一书中曾这样描述我国古代的君臣关系:“在宋以前有三公坐而论道的说法……到宋朝便不然了。

从太祖以后,大臣上朝在皇帝面前无坐处,一坐群站,……到了明代,不但不许坐,站着都不行,得跪着说话了”。

君臣关系从坐、到站、再到跪,说明中国古代中央政治制度演变的重要特点是()A.等级制度越加严格B.君臣关系越加紧张C.皇权不断加强D.对地方控制越加规范7.清代一位军机大臣用一首诗来形容自己的工作:“依样胡芦画不难,胡芦变化有千端。

画成依样旧胡芦,要把胡芦仔细看。

海南省文昌中学2015届高三模拟考试(一)历史试题(附答案)

海南省文昌中学2015届高三模拟考试(一)历史试题(附答案)

海南省文昌中学2015届高三第一次模拟考试试题历史(考试时间:90分钟总分:100分)注意事项:1. 本试卷分第Ⅰ卷(选择题)和第Ⅱ卷(非选择题)两部分。

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考试科目、准考证号填写在答题卡上。

2. 答第Ⅰ卷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写在本试卷上无效。

3. 问答第Ⅱ卷时,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写在本试卷无效。

4. 考试结束后,考生需将答题卡交回。

第Ⅰ卷(选择题,共50分)本卷共25小题,每小题2分。

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有史料曰:“故天子有田以处其子孙,诸侯有国以处其子孙,大夫有采以处其子孙,是谓制度”。

由此可见该制度A.确立了嫡长子继承制B.使土地、政权和血缘结合C.确立了中央集权制D.扩大了国家疆域2.汉武帝时,政府明文规定:地处京畿的河东、河内、河南三郡文武长官不得由王室成员担任。

其意图是A.预防地方官员结党营私B.加强国都的军事防御C.废除贵族血缘政治D.防止宗室势力威胁皇权3.陆游《老学庵笔记》写道:“吏勋封考,笔头不倒;户度金仓,日夜穷忙;礼祠主膳,不识判砚;兵职驾库,典了袯裤;刑都比门,总是冤魂;工屯虞水,白日见鬼”。

这主要反映了A.六部权力及利益分配的不平衡B.六部都有很大的决策权C. 丞相废除后六部工作的繁忙景象D.北宋政治机构设置繁杂4.读下表,该表主要反映了中国古代农业中国古代农业科技成就(部分)A.发明创新农业生产工具B.注重总结推广农业经验C.注重农时,改进耕作技术D.精耕细作的模式形成并发展5.“广陵有贾人,以柏木造床,凡什器百余事,制作甚精,其费已二十万,载之建康,卖以求利。

” 这一经营活动具有的特征是A.专业化生产B.交易场所固定C.产销合一D.制漆技艺高超6.杜甫在自叹失意之作《曲江三章》中写道:“自断此生休问天,杜曲(地名)幸有桑麻田,故将移往南山边。

海南省文昌中学2014-2015学年高一历史下学期期中段考试题 文

海南省文昌中学2014-2015学年高一历史下学期期中段考试题 文

2014—2015学年度第二学期高一年级历史(文科)段考试题时间:90分钟总分:100分第1卷〔选择题〕一、单项选择题〔每题2分,共25小题,50分〕1.《荀子·王制》:“凡农之道,厚〔候〕之为宝。

〞《农书·粪田之宜》:“用粪犹用药业。

〞《吕氏春秋·上农》“时至而作,竭时而止。

〞《齐民要术》:“麦黄种麻,麻黄种麦。

〞以上四如此材料均反映了A. 中国古代农业根据气节来安排农业生产B. 中国古代农业精耕细作的特点C. 中国古代农业开展尊重自然规律D. 中国古代农业注重因地制宜2.〔东汉)班固《汉书》卷五九《张安世传》:“(张)安世尊为公侯,食邑万户,然身衣弋绨(黑色),夫人自纺绩,家童七百人,皆有手技作事,内治产业,累织纤微,是以能殖其货,富于大将军(霍)光。

〞该材料反映出西汉A.私人纺织作坊颇具规模B.民营手工业超过官营手工业C.官营纺织作坊非常兴旺D.政府鼓励民间手工业的开展3.《东京梦华录》中写道:“相国寺每月五次开放万姓交易,大三门上皆是飞禽猫犬之类,珍禽奇兽,无所不有。

第二、三门皆动用什物……卖铺合、簟席、屏帏、洗漱、鞍辔、弓剑、时果、腊脯之类……殿后资圣门前,皆书籍、玩好、图画与诸路罢任官员土物、香药之类。

〞这反映出的北宋商业活动的特点是A.已出现了繁荣的“夜市〞和“草市〞B.已打破了“坊〞和“市〞的界限C.商业活动受到相国寺的控制D.已出现了专业化的商品交易场所4.《明太祖宝训》指出,“我国家赋税制度已有定制,樽节拥堵,自有余饶。

减省徭役,使农不废耕,女不废织,厚本抑末,使游惰皆尽力田亩,如此为者疾而食者寡,自然家给人足,积蓄富盛。

尔户部政当究心,毋为聚敛,以伤国体〞。

明朝政府推行的这一政策A.推动了全国统一税制的形成和长期稳定B.适应了当时经济和社会开展的需要C.有利于培植明朝政权的经济根底D.推动了家庭手工业的开展和农村市场的兴旺5. 下表是1620年和1850年江南八府一州城乡人口统计。

海南省海南中学高一历史下学期期末考试(含解析)新人教版

海南省海南中学高一历史下学期期末考试(含解析)新人教版

海南中学2013——2014学年度第二学期期末考试高一历史试题一.选择题(单项选择;每题3分,共66分)1、我们认为洋务运动顺应了历史发展潮流,依据主要是A.洋务运动的目的是维护统治B.洋务运动学习了西方的科学技术C.洋务运动开启了中国的近代化D.洋务运动吸收了第二次工业革命的成果【答案】C【解析】考点:洋务运动。

洋务运动使中国开始了工业、国防、文化的近代化,顺应了当时世界近代文明的发展潮流,故选C。

2、1862年,京师同文馆设立。

该馆先后开设外语、化学、物理、各国史略、航海测算、富国策、万国公法等课程。

据此判断,同文馆A.标志着西学东渐进程开始B.致力于“变科举”“改官制”C.为洋务运动培养新式人才D.旨在宣传“德先生”“赛先生”【答案】C【解析】考点:洋务运动。

解题关键是抓住题干中的“1862年”、“京师同文馆”、“外语、化学、物理”等有效信息。

同文馆以传授近代自然科学为主替代以往的儒家经典。

A项所述“西学东渐”进程开始于明朝末年;B项内容为维新派主张;D项为新文化运动的主张;C项是同文馆的目的,故正确选项为C。

3、以下图片中的顺口溜“中国好比巨龙,英国好比臭虫,巨龙一日千里,臭虫爬也爬不动”:以下对图片反映的信息分析正确的是A.新中国建立初期,我国经济迅速发展,英国因二战经济凋敝B.“一五”计划时期,我国取得巨大成就C.大跃进时期,我国经济建设急于求成D.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经济迅速发展,英国经济陷入“滞胀”【答案】C【解析】考点:大跃进运动。

材料图片明显体现了左倾错误泛滥的情况,大跃进时期,赶英超美,不切实际的提出发展目标,给生产力带来了巨大的破坏,故选C。

4、张艺谋执导的电影《活着》中有这样一个场景:20世纪50年代末,一个小孩找出父亲用的包着铁皮的箱子要交给街道干部用来炼钢。

这个场景所反映的历史现象应该发生在A.土地改革运动时期 B.三大改造运动中C.“大跃进”运动中 D.人民公社运动时期【答案】C【解析】考点:“大跃进”。

高一历史下学期期末考试试题文(1)word版本

高一历史下学期期末考试试题文(1)word版本

海南省文昌市2016-2017学年高一历史放学期期末考试一试文题时间: 90 分钟总分:100 分注意事项:1.本试卷分为第 I 卷 ( 选择题 ) 和第Ⅱ卷 ( 非选择题 ) 两部分。

答卷前,考生务必在试卷和答题卡指定地点填写自己的姓名和准考据号,在答题卡上粘贴条形码。

2.选择题的答题,一定使用 2B 铅笔将所选项方框涂黑。

假如改正答案,应使用橡皮将错选项方框涂点擦洁净,并将改选项的方框涂黑。

3.非选择题的答题,使用黑色署名笔在答题卡上题号指定的地区书写答案,在题号指定答题地区之外以及底稿纸、试卷上书写的答案无效。

4.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第Ⅰ卷(选择题,共40 分)本卷有 20 小题,每题 2 分,共 40 分;在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切合题意。

1.有学者指出:中国古代农业拥有土壤整改、田间管理、多熟栽种、保持地力、良种选育、能量循环等众多配套措施的农艺系统。

这一“农艺系统”的主要特色是A.千耦其耘B.精耕细作C.男耕女织D.集约经营2.假如你生活在唐朝的国都长安,你可能看到的情景有A.人们使用“交子”购置商品B.在瓷器店看到了精巧的珐琅彩瓷器C.一些贵族官僚到柜坊储藏金银财物D.长安城中坊与市的界线被完全打破3.以下图是唐朝早期文物“敦煌张文信租田契”的抄件片段。

据此可知当时A.土地租佃在全国广泛推行B.农耕经济开始向河西走廊扩展C.一些经济活动包含着契约意识D.均田制已经被迫完全荒弃4.明朝中后期,在江南地域出现了众多农民有目的的迁业( 改变原来从事的职业) 现象。

据记录,在江、浙等地,大量劳动力由耕田流入植棉、栽桑、纺纱织布,尽逐绫绸之利。

这一现象的出现A.有益于城市商品经济的发展B.改变了传统的封建经济构造C.带动了乡村人口构造的改变D.促使了乡村重生产关系的出现5.1492 年,哥伦布率三艘风帆拔锚西航,议定的条件是哥伦布若在东方开疆拓土则可任当地总督,但土地财产的十分之九要归西班牙王室。

海南省海南中学高一历史下学期期末考试试题

海南省海南中学高一历史下学期期末考试试题

海南中学2015—2016学年第二学期期末考试高一历史试题第Ⅰ卷一、选择题(共28题,每题3分,共84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选项是最符合题意。

)1.“其制两柄上弯,高可三尺……其所盛种粒,各下通足窍,仍旁挟两辕,可容一牛,用一人牵,傍一人执耧,且行且摇,种乃自下。

”这段话描述的农具是A B C D2.在海南省博物馆“华光礁一号沉船特展”的展厅里,市民和游客纷纷驻足于精美的瓷器前,陶醉在我国海上丝绸之路的繁华景象里。

“华光礁一号”沉船是一艘古代商船,从泉州港出发,前往东南亚甚至更远的地方,在西沙群岛沉没。

该船沉没的时间不会早于A.汉朝 B.隋朝 C.秦朝 D.宋朝3.据史料记载,从商朝开始,平民一日吃两餐,分别在早上7—9时和下午15—19时。

然而到了宋朝,开封市民入夜后会再吃一餐,由此形成一日三餐的习俗。

推动这种变化的直接因素是A.农业的发展,粮食产量的增加B.中央对地方的控制力减弱C.坊市制突破,城市经济的繁荣D.对外交流频繁,受西方的影响4.钱穆认为北魏均田制“用意并不在求田亩之绝对均给,只求富者稍有一限度,贫者亦有一最低之水准。

”如此评价是因为该制度A.把部分地主的土地分给农民 B.起到过抑制土地兼并的作用C.完全取消了土地买卖 D.从根本上解决了土地兼并5.1832年6月,一艘英国商船驶抵宁波,对中国地方官提出了通商要求。

结合时代特征判断,最有可能出现的结果是A.中国人对英国造船技术感兴趣并效仿B.地方官因宁波非泊船之所而命其驶离C.船上商品通过宁波合法转售到内地D.地方官因《南京条约》而同意其请求6.欧洲的商人们把亚洲的茶叶、丝绸、瓷器、香料,非洲的黄金和象牙,美洲的黄金、白银、玉米、烟草以及欧洲的枪支、工艺品等运往各地销售,赚取丰厚利润。

这种商业贸易最早始于A.第一次工业革命 B.殖民扩张C.新航路的开辟 D.哥伦布发现美洲新大陆7.1663年英国颁布《主要产物法令》,其中规定:凡在欧洲各地出产或制造的物品,都必须先输送到英国,再用英国船从英国海港启程,才可以转运到美洲殖民地。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14—2015学年度第二学期高一年级历史(文科)期考试题时间:90分钟总分:100分第Ⅰ卷选择题(共50分)一、单项选择题(每题2分,25小题,共50分)1.北魏贾思勰的《齐民要术》是我国现存最早、最完整、最系统的古代农业科学著作,其内容极为广泛。

从该书中可以查阅到A.垄作法、代田法、耕耙耱等技术在北方的应用B.水排、翻车、筒车等灌溉工具的制作工艺C.小麦、玉米、水稻等农作物的栽培技术D.耧车、曲辕犁等农具的制作和使用技术2.乾隆时的《陶冶图说》中记载:“景德镇袤延仅十余里,山环水绕,僻处一隅,以陶来四方商贩,民窑二三百区,工匠人夫不下数十万,藉此食者甚众。

”这表明A.清代开始景德镇具有瓷都的地位B.景德镇多民营制瓷手工业C.手工业发展提高了富商地位D.清代手工业经济重心南移3.北朝民歌《木兰辞》:“……东市买骏马,西市买鞍鞯,南市买辔头,北市买长鞭。

……”说明当时商业情况A.各种商品在固定的地点交易B.古代经济重心南移C.商业环境相对宽松D.夜市和草市兴盛4.殷墟甲骨文中有“王令众人曰:劦田”的记载。

据史学家考证“劦田”是三耒共耕的意思,由此可知商朝的耕作方式是A.刀耕火种B.精耕细作C.男耕女织D.集体耕作5.斯塔夫里阿诺斯说:“明朝的中国人将自给与外世隔绝……中国人将其令人生畏的才能和能力转向内部,慎重地放弃了在欧亚大陆、最终在世界事务中的领先地位。

”导致“中国人转向内部”的主要原因是A.明朝统治者采取海禁政策B.统治者为了维护封建统治C.明朝以后中国落后于世界D.新航路开辟带来殖民扩张6.某学者写道:“衰落是一个容易使人上当的词,因为它包含了两个相去甚远的概念:一是外部力量减弱,一是内部力量的衰败。

……拿16世纪的意大利来说,……在外部因素使其丧失了经济强国的地位之后,内部文化仍可达到巅峰。

”这里所说的“外部因素”是指A.商业革命B.价格革命C.商业危机D.工业革命7.从1545年到1800年,大约有60 000吨白银流向了中国。

也就是说,欧洲人平均每年从中国购买了价值大约226吨白银的货物,这是1500年前欧洲每年购买所有亚洲货物的20倍之多。

这一变化出现的主要原因是A.中国自然经济逐渐解体B.世界市场开始形成C.西欧自由资本主义发展D.中国闭关锁国政策松驰8.“随着机器的日益增多,传统的手工工场无法适应机器生产的需要,资本家开始建造工厂,安置机器,雇佣工人集中生产,这样,一种新的生产组织形式——工厂出现了。

”由此可见,工业革命的实质是A.生产组织形式的革命B.生产技术的革命C.生产方式的革命D.社会关系的革命9.1500~1800年美洲人口结构发生变化,欧洲人、印欧混血人、非洲人、非欧混血人数量不断增加,并最终超过美洲原住民。

造成这一变化的根本原因是A.美洲原住民遭到大量屠杀B.欧洲人对美洲不断的探险和征服C.外来疾病导致美洲原住民大量死亡D.欧洲人在美洲大陆的分布越来越广泛10.不同的经济模式折射出不同经济学派的经济学说。

在西方资本主义经济发展史上,始终存在着两大相互对立的经济学说——自由主义和凯恩斯主义。

他们A.看似相互矛盾但目的一致B.对国家干预经济看法一致C.加强了国家对经济的干预 D.始终都推动社会经济发展11.下表为1800~1900年欧洲和中国在世界制造业产量中所占份额(%)。

据此可知A.传统手工业在中国越来越占据优势 B.中国所占份额减少缘于制造业衰退C.工厂的出现加速了欧洲工业化发展 D.工业化是欧洲超越中国的主要原因12.李鸿章在有关兴办工商业的奏折中说:“英国呢布运至中国,每岁售银三千余万(两),又铜、铁、铝、锡售银数百万,于中国女红匠作之利妨夺不少。

曷若亦设机器自为制造,轮船、铁路自为转运。

……我利日兴,则彼利自薄,不独有利厘饷也(军费征收)。

各省诸山,……择其利厚者次第开挖。

一切仿西法行之。

……酌提一、二分归官,……可以养船、练兵。

”以上材料表明,洋务派举办工商业的目的是①维护中国传统的手工业生产②抵制外国商品在中国的倾销③保证政府的财政收入和开支④建立近代化的中国工业体系A.①③B.②③C.②④D.①②③④13.1914年12月,民国政府农商部向各省发出饬文称,一战“未始非工商发达之转机,凡各省种种实业,俱应切实整顿,所有大小工厂悉予竭力维持,一面趁外货入口稀少之时,改良土货,仿照外货”。

政府发表该饬文旨在A.反对世界大战B.倡导民主科学C.宣扬实业救国D.维护领土主权14.国内“工商业经济困难,每苦于周转不灵,有待夫金融界之放款。

但金融界以本身资力不厚,虽原放款而效果不宏。

财政部有鉴于此,决定充实中央、中国、交通三大银行资本”,作为“国民经济建设运动之一种”。

由上述材料可以看出,当时中国处于A.清末“新政”时期B.南京临时政府时期C.北洋军阀政府时期D.南京国民政府时期15.毛泽东在《论十大关系》中指出:“我国全部轻工业和重工业,都有约百分之七十在沿海,只有百分之三十在内地。

这是历史上形成的一种不合理的状况。

”这种“不合理的现象”开始有所改变是在A.“一五计划”时期B.十年探索时期C.国民经济调整时期D.改革开放初期16.《人民日报》曾经有过一篇题为《昔日东坡流放地,今日人民取经树》的报道:“截至当年6月11日,海南儋州中和大队已收割脱粒早稻468亩,总产量24.102万斤,平均亩产515斤,单位面积产量比去年同期增加了一倍……”请问,这篇报道最有可能写于A.1953年B.1956年C.1959年D.1979年17.作家路遥在《平凡的世界》中描述到:“田福堂太痛苦了:当年搞合作化时,他曾怀着多么热烈的感情把这些左邻右舍拢合在一起;做梦也想不到二十多年后的今天,大家又散伙了”。

田福堂的“痛苦”是缘于其不理解当时A.农村所有制的变革B.农村经营方式变化C.农业经济发展状况D.大伙儿对他的背叛18.这是一个骚动而热烈的年份,被称为中国公司元年。

“我们都下海吧”,所有的年轻或不太年轻的人们都在用这样的词汇互相试探和鼓励。

上述“中国公司元年”最可能是A.1980年B.1984年C.1987年D.1993年19.清末的上海,“无论其为官为商为士为民,但得稍有赢余,即莫不竟以衣服炫耀为务,即下至娼优隶卒,就其外貌观之,俨然望族之家。

”民国初年,这种社会现象较之清末更是有过之而无不及,这种变化对社会发展的主要影响是A.崇洋之风盛行B.有利于服装的西化C.淡化了传统等级D.交际活动增加20.1907年革命家秋瑾被清政府杀害,在当时中国舆论中心的上海,几乎没有一家报纸不发出哀惋和抗争之声,仅《申报》第八天就刊出秋瑾诗六首,有关秋瑾的文字达三万多字,广大人民进一步认清了政府的反动本质。

这一现象表明A.广大人民肯定了报纸的教化功能B.报纸宣传是成为社会变革的推动力C.清政府积极推动近代报刊业发展D.报纸舆论受到专制政府的严格控制21.上海是近代中国茶叶的一个外销中心。

1884年,福建茶叶市场出现了茶叶收购价格与上海出口价格同步变动的现象。

与这一现象直接相关的近代事业是A.电报业B.大众报业C.铁路交通业D.轮船航运业22.美国在先进的科技和管理的推动下,劳动生产率大大提高,国民收入从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时的340亿美元增加到1929年的830亿美元。

其带来的结果是美国A.消费不足问题更加突出B.加紧占领殖民地取得海外市场C.成为世界第一工业强国D.财政支出主要用于生产领域23.“政府应该用税收手段把富人的收人再次分配给穷人”。

这一主张属于A.人文主义B.空想社会主义C.科学社会主义D.凯恩斯主义24.20世纪30年代,美国每周有成千上万的人去电影院,轻歌曼舞的幻想型影片备受欢迎,当红童星秀兰·邓波儿通常在电影中扮演孤儿去感化富人。

这一现象A.表明了新政已使全国重现繁荣的景象B.体现了民众身陷危机淡定应对的精神C.反映了民众逃避现实希求慰藉的心态D.说明了现代主义艺术得到社会的认同25.根据罗斯福总统的建议,国会授权政府设立了工程振兴局,并拨款用于重新造林、修建住宅和兴办教育等,到1943年该局共花费了110亿美元用于种类繁多的兴建项目。

这表明罗斯福希望A.借助多渠道提供就业机会B.采取金融手段以解决危机C.通过制定法规来复兴经济D.设立新的机构以控制市场第Ⅱ卷非选择题(共50分)二、材料分析题(26小题12分,27小题12分,28小题14分,29小题12分,共50分)26.(12分)阅读材料:材料一:历史上的海上丝绸之路是在东亚直到非洲东海岸之间一系列港口组成的海上贸易网络,从唐后期到宋朝形成高度繁荣态势,促成了贸易交流与地理知识、航海科技的传播。

在古代这就是中国与南亚、东南亚各国和平友好往来的见证,也反映了中国在历史上的强大时期与周边国家睦邻友好,注重平等的经贸往来,与欧洲的殖民主义做法完全不同。

——《拓展海上丝绸之路复兴海洋文明》材料二:自公元1500年,世界进入全球化时代,贸易中心逐渐从地中海转移到大西洋地区以来,欧洲国家就利用它们在工业技术、经济与政治制度上的优势,孜孜不倦地探求在这个全新时代寻求霸权的道路:从西班牙国王……(到)俾斯麦或伊藤博文,都清楚地明白经济发展、海外扩张与军事征服,将成为构筑一个大国的三根必要支柱。

——朱步冲《西方大国崛起的条件:海权,工业,殖民》请回答:(1)结合史实说明海上丝绸之路“唐后期到宋朝形成高度繁荣态势”的主要原因。

这一“海路”反映了我国古代怎样的对外政策。

(6分)(2)指出材料二中欧洲殖民主义与古代中国完全不同的做法,并对此加以评价。

(6分)27.(12分)阅读材料:材料一:由民国元年至十年,政争兵乱,无年无之,举清末奖励实业政策之成绩尽破坏之,而无以为继。

各省军人官吏不仅不能提倡保护其省内之实业,且加之以削剥摧残;故就政府对待实业之态度与影响言,清末之九年为黄金时代,而民初之十年为黑暗时代。

幸而欧战发生,吾国工业乃得千载难逢之自动发展机会。

欧战既终,险象即生,吾国工业因参战所得之利,能永久存在不为昙花一现者,窃恐甚少也。

——摘编自陈真、姚洛《中国近代工业史资料》材料二:1912~1920年间中国民族资本主义工业发展不平衡。

统计出的9个华资占比重较大的行业,一般的发展速度在12%~13%之间。

这个增长率比之初步发展时期,并不更高,大战时期“黄金时代”之说,更多是指利润优厚,非必指增长速度。

——摘编自许涤新、吴承明《中国资本主义发展史》请回答:(1)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1912~1920年中国民族工业的发展状况。

(6分)(2)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1912~1920年阻碍中国民族工业发展的主要因素。

(6分)28.(14分)阅读材料:材料一:新中国成立以来,我国一直实行高度集中、统一管理的计划经济体制。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