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年级语文上册 第25课《聪明人和傻子和奴才》教学设计 冀教版
八年级语文上册 第25课《聪明人和傻子和奴才》教学案2(无答案) 冀教版

(2)、你认为聪明人所做的事对奴才有无帮助?
3、傻子
(1)这个世界不需要“聪明人”那么需要什么人?傻子
(2)请大声说出傻子的台词:“混帐!”思考:为什么傻子要这样说?
(2)奴才的处境非常悲惨,他通过诉苦来缓解内心的痛苦,获子,又有什么表现呢?找出奴才的语言、神态、动作描写的句子分析奴才的有怎样的性格?
(3)、傻子热情地帮助奴才奴才对傻子的言行持何种态度?
(4)奴才有什么样的性格特点?
2、聪明人
五、联系现实,找一下生活中的傻子。
2、学生自读文章,梳理文章生字、词
煨银耳侍候猪窠秽气敷衍
3、、学生对文章进行分角色朗读
要求:读音准确,声情并茂,表现出人物的心理活动和性格特点
4、、让学生复述课文的故事情节
二、分析人物形象:
1、奴才:(1)、“奴才总不过是寻人诉苦”他遇到了聪明人,有什么表现呢?同学们找出奴才的语言、动作、神态描写的句子,分析他有怎样的性格?
聪明人和傻子和奴才
教学过程
教学
目标
1、了解文章的内容和情节
能力目标:2通过语言、动作、神态描写分析三种人的形象
情感目标:3摒弃奴才和聪明人的人性弱点,学习傻子高贵的精神品质,完善自我人格
重点
通过语言、动作、神态描写分析三种人的形象
难点
体会鲁迅先生绝望和悲凉的心情
教法
启发、提问点拨法
学法
一、预习导航
1、他是伟大的文学家,“铁肩担道义,妙手著文章”;他也是伟大的思想家,助国人呐喊,为民族奔忙;他更是伟大的革命家,“横眉冷对千夫指,俯首甘为孺子牛”他是民族文化的高山,巍然屹立;是民族历史的长河,永远奔流他就是中华民族的精魂——鲁迅先生
八年级语文上册 第25课《聪明人和傻子和奴才》教案 冀教版

《聪明人和傻子和奴才》教案●教学要点:朗读课文,初步感知文意;理清思路,整体把握文意;合作研讨,深层探究;理解作者的思想;揣摩语言,感受文章的思想性,文学性;体验与反思,联系现实,深化对文章的理解。
●课时安排:一课时●教学方法:品读鉴赏法讨论点拨法●教学过程【导语设计】(投影1)(学生读以下一段文字)鲁迅是中国文化革命的主将,他不但是伟大的文学家,而且是伟大的思想家和伟大的革命家。
鲁迅的骨头是最硬的,他没有丝毫的奴颜和媚骨,这是殖民地半殖民地人民最可宝贵的性格。
鲁迅是在文化战线上,代表全民族的大多数,向着敌人冲锋陷阵的最正确、最勇敢、最坚决、最忠实、最热忱的空前的民族英雄。
鲁迅的方向,就是中华民族新文化的方向。
----毛泽东《新民主主义论》通过这段文字我们可以看出,毛泽东主席给于鲁迅先生以崇高的评价。
“他没有丝毫的奴颜和媚骨,这是殖民地半殖民地人民最可宝贵的性格”怎样理解这句话的意义呢?今天我们就来学习鲁迅先生的一篇文章,它选自鲁迅先生的散文诗集《野草》,写于上个世纪二十年代,当时的中国正处于半殖民半封建社会。
老师希望通过这篇文章的学习,大家能够更深入地认识鲁迅,亲近鲁迅。
(投影2)课题《聪明人和傻子和奴才》【朗读课文初步感知文章----品读鉴赏文章,更深层次认识人物形象】(1)在通常的情况下,我们谁都希望自己做一个聪明的人,不会有人愿意去当傻子,更没有谁愿意去做一个奴才,是这样的吧?(等待学生回答),课文中也是这个意思吗?(2)下面老师要来检查一下昨天大家的预习情况。
我们先采用朗读挑战赛的方式来进行。
请大家推选两位同学,抽取自己最有把握读好的文字来参加比赛。
(3)这两位同学朗读的水平如何呢?请大家评价一下。
(学生评价)(4)怎样才能读出感情呢?(投影3)1、读准重音;2、读出停顿;3、要符合人物的身份和心理;(5)好,下面我们根据大家的总结来分角色朗读这篇文章。
(这是重点环节,因为对文章内容情感的理解是建立在正确阅读的基础之上的,理解的越好,读得越有韵味。
《聪明人和傻子和奴才》教案 教案教学设计

《聪明人和傻子和奴才》教案教案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 理解文章的主题和寓意,分析聪明人、傻子和奴才的特点和区别。
2. 提高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培养学生的批判思维和道德观念。
3. 引导学生思考个人与社会的关系,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和公民意识。
教学重点:1. 分析聪明人、傻子和奴才的特点和区别。
2. 理解文章的主题和寓意。
教学难点:1. 引导学生思考个人与社会的关系。
2. 培养学生的批判思维和道德观念。
教学准备:1. 教师准备文章《聪明人和傻子和奴才》的文本或相关材料。
2. 准备相关的辅助教学材料,如图片、视频等。
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导入(5分钟)教师简要介绍文章的作者和背景,引发学生对文章主题的兴趣。
二、阅读理解(15分钟)学生阅读文章《聪明人和傻子和奴才》,理解文章的主要内容和情节。
教师提问,检查学生的阅读理解情况。
三、分析讨论(15分钟)教师引导学生分析聪明人、傻子和奴才的特点和区别,学生进行讨论和分享。
教师总结并强调文章的主题和寓意。
四、案例分析(15分钟)教师提供相关的案例或情景,让学生分析其中的聪明人、傻子和奴才的行为和特点。
学生进行讨论和分享,教师引导学生思考个人与社会的关系。
第二课时五、批判思维训练(15分钟)教师提出一些关于聪明人、傻子和奴才的假设或观点,学生进行批判性思考和分析。
学生分组讨论,分享自己的观点和思考。
六、道德观念培养(15分钟)教师引导学生思考聪明人、傻子和奴才在道德观念上的差异,学生进行讨论和分享。
教师通过案例分析或情景模拟,引导学生培养正确的道德观念。
七、总结与反思(15分钟)教师引导学生总结文章的主要内容和寓意,让学生思考个人与社会的关系。
学生进行自我反思,思考自己在聪明人、傻子和奴才方面的行为和特点。
教学评价:1. 学生阅读理解能力的提高。
2. 学生对聪明人、傻子和奴才特点和区别的理解。
3. 学生对个人与社会关系的思考和认识。
教学反思:教师在课后进行教学反思,总结教学过程中的优点和不足,思考如何改进教学方法和策略,以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和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
《聪明人和傻子和奴才》教案设计

《聪明人和傻子和奴才》教案设计第一章:课程导入1.1 教学目标让学生理解《聪明人和傻子和奴才》的故事背景和主题。
引导学生关注故事中不同角色的特点和行为。
激发学生对故事情节的好奇心和阅读兴趣。
1.2 教学内容介绍《聪明人和傻子和奴才》的故事作者和背景。
简要概述故事的情节和主要角色。
引发学生对故事主题的思考和讨论。
1.3 教学活动教师通过引入故事作者和背景,吸引学生的注意力。
学生阅读故事的开头部分,感知故事情节和角色。
教师引导学生进行思考和讨论,探讨故事的主题和角色特点。
第二章:聪明人的智慧2.1 教学目标让学生理解聪明人在故事中的智慧和行为。
引导学生思考聪明人的智慧对于解决问题的重要性。
激发学生学习聪明人思维方式的兴趣。
2.2 教学内容分析聪明人在故事中的具体智慧和行为。
探讨聪明人思维方式的特点和优势。
引导学生思考聪明人的智慧对于解决现实生活中的问题的应用。
2.3 教学活动教师引导学生回顾故事中聪明人的智慧和行为。
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分享聪明人思维方式的特点和优势。
教师提供现实生活中的问题案例,学生分组讨论并尝试应用聪明人的思维方式解决问题。
第三章:傻子的善良3.1 教学目标让学生理解傻子在故事中的善良品质。
引导学生思考善良品质对于人际关系和社会的影响。
激发学生培养善良品质的意识。
3.2 教学内容分析傻子在故事中的善良行为和品质。
探讨善良品质对于人际关系和社会的重要性。
引导学生思考如何在现实生活中展现善良品质。
3.3 教学活动教师引导学生回顾故事中傻子的善良行为和品质。
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分享善良品质对于人际关系和社会的影响。
教师提供现实生活中的善良行为案例,学生分组讨论并尝试在实际情境中展现善良品质。
第四章:奴才的忠诚4.1 教学目标让学生理解奴才在故事中的忠诚特点。
引导学生思考忠诚对于个人和社会的价值。
激发学生培养忠诚品质的意识。
4.2 教学内容分析奴才在故事中的忠诚行为和特点。
探讨忠诚对于个人和社会的重要性。
聪明人和傻子和奴才教案

聪明人和傻子和奴才教案第一章:聪明人1.1 教学目标了解聪明人的特点和优点学习如何成为一个聪明人认识到聪明人的价值和影响力1.2 教学内容聪明人的定义和特点聪明人的优点和价值成为聪明人的方法和技巧1.3 教学活动引入话题:讨论聪明人的定义和特点讲解聪明人的优点和价值小组讨论:分享成为聪明人的方法和技巧第二章:傻子2.1 教学目标了解傻子的特点和缺点学习如何避免成为傻子认识到傻子的负面影响2.2 教学内容傻子的定义和特点傻子的缺点和负面影响避免成为傻子的方法和技巧2.3 教学活动引入话题:讨论傻子的定义和特点讲解傻子的缺点和负面影响小组讨论:分享避免成为傻子的方法和技巧第三章:奴才3.1 教学目标了解奴才的特点和缺点学习如何避免成为奴才认识到奴才的负面影响3.2 教学内容奴才的定义和特点奴才的缺点和负面影响避免成为奴才的方法和技巧3.3 教学活动引入话题:讨论奴才的定义和特点讲解奴才的缺点和负面影响小组讨论:分享避免成为奴才的方法和技巧第四章:聪明人、傻子和奴才的关系4.1 教学目标了解聪明人、傻子和奴才之间的关系学习如何处理与聪明人、傻子和奴才的关系认识到处理关系的技巧和重要性4.2 教学内容聪明人、傻子和奴才之间的关系处理关系的技巧和方法处理关系的重要性4.3 教学活动引入话题:讨论聪明人、傻子和奴才之间的关系讲解处理关系的技巧和方法小组讨论:分享处理关系的经验和技巧第五章:聪明人、傻子和奴才的应用5.1 教学目标学习如何应用聪明人、傻子和奴才的概念培养学生的判断力和决策能力认识到应用概念的重要性5.2 教学内容应用聪明人、傻子和奴才的概念判断力和决策能力的培养应用概念的重要性5.3 教学活动引入话题:讨论如何应用聪明人、傻子和奴才的概念讲解判断力和决策能力的培养小组讨论:分享应用概念的经验和技巧第六章:案例分析聪明人、傻子和奴才在现实生活中的应用6.1 教学目标通过案例分析,了解聪明人、傻子和奴才在现实生活中的具体应用。
《聪明人和傻子和奴才》教案设计

《聪明人和傻子和奴才》教案设计第一章:教学目标与内容1.1 教学目标1. 了解并掌握本文的主要内容和结构。
2. 分析并评价聪明人、傻子和奴才的特点和差异。
3. 培养学生的批判思维和价值观判断能力。
1.2 教学内容1. 课文阅读与理解:让学生通过阅读课文,理解聪明人、傻子和奴才的定义和特点。
2. 分析与讨论:引导学生分析聪明人、傻子和奴才的行为和思维方式,并展开讨论。
3. 价值观教育:通过本文的学习,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尊重和理解不同人的特点和价值。
第二章:教学重点与难点2.1 教学重点1. 聪明人、傻子和奴才的定义和特点。
2. 分析聪明人、傻子和奴才的行为和思维方式。
3. 正确的价值观的培养。
2.2 教学难点1. 对聪明人、傻子和奴才的深入理解和区分。
2. 批判思维和价值观判断能力的培养。
第三章:教学方法与手段3.1 教学方法1. 讲授法:讲解聪明人、傻子和奴才的定义和特点。
2. 讨论法:引导学生展开对聪明人、傻子和奴才行为和思维方式的讨论。
3. 案例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案例,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应用所学内容。
3.2 教学手段1. 课件:制作多媒体课件,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记忆课文内容。
2. 网络资源:利用网络资源,提供更多的案例和信息,丰富教学内容。
第四章:教学过程与步骤4.1 教学准备1. 准备相关的课件和教学资源。
2. 安排学生进行课前预习。
4.2 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引入聪明人、傻子和奴才的概念,激发学生的兴趣和思考。
2. 课文阅读与理解:让学生阅读课文,理解聪明人、傻子和奴才的定义和特点。
3. 分析与讨论:引导学生分析聪明人、傻子和奴才的行为和思维方式,并展开讨论。
4. 案例分析:提供具体的案例,让学生分析和评价聪明人、傻子和奴才的行为。
5. 价值观教育: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尊重和理解不同人的特点和价值。
6. 总结与反思:让学生总结所学内容,并进行反思。
4.3 教学反馈1. 观察学生的课堂表现和参与度,了解他们对聪明人、傻子和奴才的理解和应用情况。
《聪明人和傻子和奴才》教案设计

《聪明人和傻子和奴才》教案设计第一章:课程简介1.1 课程背景《聪明人和傻子和奴才》是一部反映社会现实和人性百态的文学作品。
通过分析其中的角色形象和故事情节,使学生了解聪明人、傻子和奴才在现实生活中的表现,以及他们所代表的不同人性特点和社会现象。
1.2 教学目标1.2.1 知识目标:使学生了解《聪明人和傻子和奴才》的故事情节、角色形象和主题思想。
1.2.2 能力目标:培养学生分析文学作品、理解人性特点和社会现象的能力。
1.2.3 情感目标:引导学生从作品中反思自身,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和人生观。
第二章:故事情节解析2.1 章节概述本章节通过对《聪明人和傻子和奴才》的故事情节进行解析,使学生了解作品的基本框架和主要事件。
2.2 教学内容2.2.1 聪明人、傻子和奴才的角色设定及其性格特点。
2.2.2 故事情节中各阶段的主要事件及其背后的原因和意义。
2.2.3 作品中的矛盾冲突及其对人物命运的影响。
第三章:角色形象分析3.1 章节概述本章节重点分析《聪明人和傻子和奴才》中的角色形象,使学生了解不同角色所代表的人性特点和社会现象。
3.2 教学内容3.2.1 聪明人、傻子和奴才的性格特征及其在作品中的表现。
3.2.2 角色之间的关系及其对各自命运的影响。
3.2.3 作品中的典型形象所反映的社会现实和人性百态。
第四章:主题思想探讨4.1 章节概述本章节通过对《聪明人和傻子和奴才》的主题思想进行探讨,使学生了解作品所反映的社会现象和作者的价值观。
4.2 教学内容4.2.1 作品中的聪明人、傻子和奴才所代表的社会阶层和人性特点。
4.2.2 作品对聪明人、傻子和奴才的命运安排所表达的作者立场。
4.2.3 作品所反映的时代背景和社会现实及其对现代社会的启示。
第五章:教学实践与拓展5.1 章节概述本章节旨在引导学生将所学内容运用到实际生活和写作中,提高学生的人文素养和审美能力。
5.2 教学内容5.2.1 组织学生进行课堂讨论,分享对聪明人、傻子和奴才的理解和感悟。
《聪明人和傻子和奴才》教案设计

《聪明人和傻子和奴才》教案设计第一章:教学目标与内容1.1 教学目标让学生理解并掌握聪明人、傻子和奴才的定义和特点。
培养学生区分不同类型人物的能力。
引导学生思考如何成为一个聪明人,避免成为傻子或奴才。
1.2 教学内容聪明人、傻子和奴才的定义和特点。
聪明人如何思考问题、解决问题。
傻子的常见特征和错误思维。
奴才的行为特点和对自由的影响。
第二章:教学方法与手段2.1 教学方法讲授法:讲解聪明人、傻子和奴才的定义和特点。
案例分析法:分析具体案例,让学生更好地理解聪明人、傻子和奴才的行为表现。
小组讨论法:引导学生分组讨论,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
2.2 教学手段投影仪:展示相关图片和案例,增加课堂趣味性。
教学PPT:提供详细的教学内容和知识点。
纸质教材:提供相关理论知识,方便学生课后复习。
第三章:教学过程与步骤3.1 教学导入利用图片或故事引入聪明人、傻子和奴才的概念,激发学生的兴趣。
向学生简要介绍聪明人、傻子和奴才的定义和特点。
3.2 教学主体讲解聪明人的思考方式和特点,引导学生学习聪明人的优点。
通过案例分析,让学生了解傻子的常见错误思维和行为表现。
分析奴才的行为特点和对自由的影响,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
3.3 教学互动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让学生分享对聪明人、傻子和奴才的理解。
邀请学生上台展示自己的观点,增强学生的自信心和表达能力。
3.4 教学总结对本节课的内容进行总结,强调聪明人、傻子和奴才的特点和区别。
引导学生思考如何在生活中运用所学知识,成为一个聪明人。
第四章:教学评价与反馈4.1 教学评价通过课堂问答、小组讨论、课后作业等方式,评估学生对聪明人、傻子和奴才的理解程度。
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表现,评估学生的思考能力和团队协作能力。
4.2 教学反馈及时给予学生反馈,指出他们的优点和不足,促进学生的进步。
鼓励学生提出问题,解答学生的疑惑,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第五章:教学拓展与延伸5.1 教学拓展组织学生进行角色扮演,让学生体验聪明人、傻子和奴才的角色,提高学生的理解能力。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感动中国无私奉献的人物如:林秀贞
1、林秀贞是河北省××市××县王常乡南臣赞村农民,30年如一日,她克服了各种困难,像女儿一样赡养了6位孤寡老人。这位朴实的农村人,始终记得她母亲的朴素教诲:人人管闲事,世上没难事;人人都帮人,世上没穷人;千千治家——用一千分的力量来治理自己的家,万万治邻——用一万分力量来治理邻里关系。
无私忘我
诚实热情敢作敢为
奴才
我所过的简直------
我住的只是----
先生!你干什么?
这不行!主人要骂的!(反对)
人来呀!强盗----(污蔑,出卖)
我首先叫喊起来-----
寻人诉苦;哭嚷着,在地上团团地打滚。
眼泪联成一线,就从眼角上直流下来;高兴;恭敬而得胜。
苟且偷生
愚昧无知
卑劣无耻
2、形象、
奴才:
分生孢子无私忘我,诚实热情,敢作敢为的精神让人敬佩,但他对奴才的帮助过于盲目,冲动,应该对其先进行思想启蒙再付出行动帮助他,但他的精神是伟大的,值得倡导和颂扬。
2、作者为什么为奴才设计一段打油诗的告白?
因为奴才经常找人诉苦,很娴熟,不像被压榨可笑可悲的样子,更能体现出奴才是甘心安于现状的。他的一生就做两件事:忙于诉苦和讨好主人。
3、丛飞
颁奖辞:从看到失学儿童的第一眼到被死神眷顾之前,他把所有的时间都给了那些需要帮助的孩子,没有丝毫保留,甚至不惜向生命借贷,他曾经用舞台构筑课堂,用歌声点亮希望。今天他的歌喉也许不如往昔嘹亮,却赢得了最饱含敬意的喝彩。
板书设计:
奴才:饱受压榨,忙于诉苦,乐于邀功--------可悲
聪明人:伪善圆滑,巧于安慰,惯于欺骗------可恶
教学资料参考范本
八年级语文上册第25课《聪明人和傻子和奴才》教学设计冀教版
撰写人:__________________
时 间:__________________
教学目标:
1、学会分角色朗读,了解文章内容和情节,能够概括和复述。
1、分析三种人的形象,认识三种人的悲剧,感受鲁迅绝望悲哀和痛苦之情。
2、摒弃奴才和聪明人的人性弱点,学习傻子高贵的精神品质,完善自我人格。
重点:分析三种人的形象特点及人生悲剧。
难点:理解和体会鲁迅的写作目的和写作风格。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他是伟大的文学家,铁肩担道义,妙手著文章;他是伟大的思想家,助国人呐喊,为民族彷徨;他也是伟大的革命家,横眉冷对千夫指,俯首甘为孺子牛;他多年来一直思考社会改革中,面对统治压迫,社会人的三种自下而上形态,一种立意在反抗,一种宁卷伏堕落而恶进取,第三种人或“心神所往,辽远在于唐虞”或“不撄人心”哀其不幸,怒其不争。今天我们就来学习鲁迅的一篇散文诗《聪明人和傻子和奴才》
第三部分(23---28自然段)故事尾声。
三、分析形象
1、填表格
语言
动作
神态
性格
特点
聪
明人
这实在令人同情
唉唉—
你总会好起来---
可不是么---
叹息着;
代为高兴似的回答
惨然;眼圈有
些发红,似乎要下泪不会要你的主人开一个窗么?(惊讶)
那么,你带我去看去!
管他呢!
大叫;动手就砸那泥墙;仍然砸
【颁奖辞】
用30载爱心让一村之中老有所终,幼有所长,鳏寡孤独废疾者皆有所养。富人做这等事是慈善,穷人做这等事是圣贤,官员做这等事是本分,农民做这等事是伟人。这位农妇让九州动容。
2、高耀洁
颁奖辞:这是一位步履蹒跚的老人,但她在实现“但愿人皆健,何妨握独贫”的人生理想的道路上却迈着坚定的脚步。她以渊博的知识、理性的思考驱散着人们的偏见和恐惧,她以母亲的慈爱、无私的热情温暖着弱者的无助冰冷。她尽自己最大的力量推动着人类防治艾滋病这繁重的工程,她把生命中所有的力量化为一缕缕阳光,希望能照进艾滋病患者的心间,照亮他们的未来。
3、聪明人做几件事?鲁迅为什么称之为聪明人?
两件事:巧于安慰,惯于欺骗。
鲁迅所谓的聪明人,就是善于钻营作伪与不择手段捞取实利美名的卑劣小人,对于这种人,鲁迅疾恶如仇,甚至将之看成人性的一种劣恨性。
4、鲁迅的写作目的:
作者实际上希望有一天,中国百姓不再坚持自己的奴性,而学会抗争。
5、本文出处
散文诗集《野草》,所收23篇散文诗真实地记叙了鲁迅在“五四”退潮后新旧交替时期一段充满复杂矛盾而又坚持韧性战斗与艰苦求索的心灵历程。
傻子:无私忘我,甘于拯救,敢于抗争--------可敬
二、学生分角色朗读课文梳理情节
1、生字猪窠秽气敷衍煨侍候
2、学生复述
3、概括主旨本文以三个人物的对话展开,对现存不合理的社会制度压迫、地位差异的三种人不同的现实态度,表达了作者爱憎与赞美的不同的情感。
4、理清结构
第一部分(1---8自然段)写奴才向聪明人诉苦。
第二部分(9---22自然段)写奴才向傻子诉苦。
苟且偷生,不思斗争,安于卑微,奴颜婢膝,不敢反抗,用主子的统治维护自己的生活,是统治者的帮凶。
聪明人:
巧言令色,虚伪圆滑,惯于欺骗,自私卑怯,见风使舵,明哲保身的市侩。
傻子:
一腔热情,敢作敢为,具有斗争精神和实干态度的可贵形象。
四、问题探究:
1、鲁迅为什么称之为傻子?傻子到底傻不傻?
从聪明人角度看,他无私忘我,傻;从奴才的角度看,他被奴才所利用,被更多奴才驱赶,傻;从社会的角度看,他不同于许多庸人,市侩,骗子,是社会上的少数,傻,傻子寄寓鲁迅先生对当时中国社会的沉痛哀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