防粘连复合补片腹腔内平铺术治疗腹壁巨大切口疝11例临床分析

合集下载

复合补片修补腹腔巨大造口旁疝10例

复合补片修补腹腔巨大造口旁疝10例
人需要手术治疗 。 目前还没有诊断 巨大造 口旁疝的 明确标 准 , 根据 中华医 学会外科学分会疝和腹壁外科学组提 出的意见L , 5 我们 将疝 ] 环 长径≥1 c 的造 口旁疝 , 0m 称之 为 巨大造 口旁疝 。巨大 造
行。在原造 口的内侧旁 正【 或正 中切 口入腹 , I | 分离粘 连 , 找
男性 6 , 例 女性 4例 , 年龄 5 ~7 , 6 2岁 平均
例复发 。
3 讨 论
6 岁 。患者均冈直肠 癌行 Mis手术后 发生造 口旁 疝 。肠 4 l e 造 V手术至 出现造 口旁疝时 间为 6- 9个月 , A -4 平均 2 个 月 。 5 其 中复发 性 造 口旁 疝 2冽。疝 环 最 大 径 1 O~1 c 平 均 5m,
在 腹 壁 上 留 下 一 个 隧 道 。这 样 在 造 口周 围腹 壁 形 成 一 个 薄
1 2 方 法 I
1 2 1 修 补 材 料 : 同 B r 司 生 产 的 C mp s 补 片 ( .. 美 ad公 o oi x 即
双层聚丙烯 和单层膨胀 聚四氟乙烯 双面复合材料 ) 。 1 2 2 手术方法 : 1术 前准备 : .. () ①术 前常规使用腹带 。 量 尽
摘要 目的 : 总结应用 复合补 片修补 巨大造 口旁疝 的临床经验 。方法: 回顾性分析 19 年 6月 一2 0 年 1 98 07 2月我 院 诊治的 1 O例巨大造 口旁疝 的临床资料 。结果 : 口均一期 愈合 , 例 发生浆液肿 ,例 术后 出现 发热 。 温 3 . " , 伤 1 l 体 85 C 伤 口疼痛 、 轻微红肿 , 例 出现肺部感 染。随访 6 4个 月 , 均 1 1 ~2 平 8个月 , 无复发 。结论 : 复合补 片经 腹腔 内修 补 巨

复合补片在巨大腹壁切口疝手术中的应用

复合补片在巨大腹壁切口疝手术中的应用

个 孔 引 出 。将 所 有 预 置悬 吊缝 线 引 导
公 司 生 产 ) 和 笔 者 自行 研 制 的 多 功 能 缝 合 。
至 皮 肤 外 拉 紧 , 查 补 片 已完 全 展 开 、 检 腹
合 针 治 疗 1 6例 巨 大 腹 壁 切 口疝 患 者 . 13 手 术 方 法 :本 组 1 _ 6例 巨 大 腹 壁 切 壁 与 补 片之 间无 肠 壁 或 大 网膜 夹 人 腹 壁 取得 满意 疗 效 。现 报 道 如 下 。 口疝 修 补 均 采用 硬膜 外 麻 醉 + 麻 。 完 与补 片 已 贴 紧 无 误 时,将 所 有 悬 吊线 一 全 行 全 开 放 式腹 腔 内修 补 方 法 , 原 切 口 2 : 距
1 资 料 与 方 法

打 结 把 补 片 安 全 固定 于腹 壁 .再 以 疝
3 c 沿 原 切 口切 开 皮 肤 、 下 组 织 和 疝 环 边 缘 与 补 片 的 聚丙 烯 层 做 适 当 的间 断 m 皮
11 一 般 资 料 : 组 1 . 本 6例 , 1 男 3例 , 3 囊 , 意 避 免 损 伤 疝 囊 内粘 连 的 肠 管 。 女 注 并 缝 合 固定 ,在 补 片 前 放 置 引流 管 做 负 压 例 ; 龄 4 ~ 2岁 , 中 大 于 6 年 88 其 0岁 1 2例 不 需要 对疝 囊进 行 过 多 游 离 和 切 除 多 余 引 流 。然 后 , 将 疝 囊 f 膜 ) 补 片 的 聚 再 腹 与
面 , 体 聚 四 氟 乙 烯 面 涂上 几 丁糖 。用 多 吸 收 , 均住 院 1 . 。 访 3 3 膨 平 56天 随 ~ 5个 月 ,
对 于 多 段 骨 折 手 术 时 机 及 固定 方 法

复合补片在腹腔镜腹壁巨大切口疝修补术中的应用

复合补片在腹腔镜腹壁巨大切口疝修补术中的应用

w e r e o b s e r v d .T e he r e we r e n o f o r ma t i o n o f s u b c u t a n e o u s e f u s i o n, os p t o p e r a t i v e i n c i s i o n i n f e c t i o n a n d bd a o mi n l a

论 著 .
复 合 补 片 在 腹 腔 镜 腹 壁 巨 大 切 口疝 修 补 术
中 的应 用
郭金 星 杨 国山 张振 亚 张子超
【 摘要 】 目的 探讨复合补片在腹腔镜腹壁巨大切 口 疝修补术 中的临床应用效果。方法 回顾
性分析清华大学第一附属医院 2 0 1 1年 l O月至 2 0 1 2年 5月应 用复合补片行腹腔镜腹壁 巨大切 口疝修
1 0 0 0 1 6, C h i n a
C o r r e s p o n d i n g a u t h o r : G U O J i n - x i n g , E m a i l : g u o j i n x i n g @h o t m a i l . c o n r
缘虑 ( 电子版) 2 0 1 3年 8 月 第7 卷 第 4期 C h i n JH e r n i aA b d o m i n a l Wa l l S u r  ̄ ( E l e c t r o n i c E d i t i o n ) , A u g u s t 2 0 1 3 。 V 0 1 . 7 , N o . 4
w l a l h e m a t o m a .C o n l c u s i o n s T h e a p p l i c a t i o n f o c o m p o s i t e p t a c h i n bd a o in m a l i g nt a i n c i s i o n a l h e r n i a b y

浅议应用巴德复合补片修补腹壁切口疝

浅议应用巴德复合补片修补腹壁切口疝

浅议应用巴德复合补片修补腹壁切口疝(作者:___________单位: ___________邮编: ___________)【关键词】疝,腹; 巴德复合补片; 腹壁切口疝腹壁切口疝是腹部手术后的常见并发症,发生后如未予及时有效的治疗,其包块会逐渐增大,腹壁缺损会加重,影响患者生活及工作,甚至会发生嵌顿及绞窄而危及生命,而手术治疗是腹壁切口疝唯一有效的治疗方法。

根据腹壁缺损的大小,可直接缝合腹壁缺损,或应用人工材料修复腹壁缺损。

应用巴德复合补片(Bard Composix)进行修补为腹壁切口疝修补的方法之一,该补片是由聚丙烯和膨化聚四氟乙烯2种材料制成的双面复合补片,具有良好的抗张力及防粘连等优点,由于直接与腹膜缝合,降低了切口张力,同时补片外有肌肉及筋膜覆盖,肉芽组织易于长入网孔内,有利于切口的愈合[1]。

自2004年以来应用Bard Composix修补腹壁切口疝11例,现总结如下。

1 临床资料1.1 一般情况11例患者,男3例,女8例;阑尾切除术5例(麦氏切口4例,右中下腹直肌切口1例),胆道手术2例(右上腹肋缘下切口1例,右上腹直肌切口1例),脐疝术后复发1例,剖腹探查术2例(左、右中腹直肌切口各1例),腹主动脉-髂股动脉旁路术(左侧腹直肌旁正中切口)1例;缺损最大直径5~12 cm。

1.2 手术方法11例均为开放式手术,术中发现疝囊及腹腔内有不同程度的粘连,2例因粘连严重在分离过程中致小肠损伤,予修补后再用抗生素盐水冲洗。

分离粘连直至显露正常的腹膜结构,取可裁式Bard Composix 补片裁剪后用单股不吸收缝线间断缝合固定于腹膜上,于补片前放置引流管一根,术后保持负压吸引。

1.3 治疗结果复发1例,复发原因经再次手术证实为补片固定不到位;补片上层切口裂开1例,经反复换药及Ⅱ期切口缝合仍未治愈; 1例术后腹壁有束缚感,考虑与补片缝合张力过大有关。

其余痊愈,随访无复发。

2 讨论2.1 充分正确的显露腹膜结构。

补片用于腹壁切口子宫内膜异位症17例临床分析

补片用于腹壁切口子宫内膜异位症17例临床分析

复合补 片 c o mp o s i x E / X补 片 ( 腹腔 内修 补) 。放置 补片前
先 在腹直肌 后 方 腹 膜前 间隙 分 离超 过 缺损 边 缘 5 ~8 e m ( 腹膜 有缺损者则 在腹 腔 内膀胱 前作 同样 的分 离 ,缺 损较 小 时则分离 范围超过 对侧 腹直 肌鞘 的外 侧缘 即可 ) 。游离 完 毕后用尺精 确测量缺 损大小 ,然后 选择大小合适 的补 片 ( 补片 的尺寸必须超 过缺 损边 缘 3 ~5 c m或 超过腹 直肌 鞘 的外 侧缘 ) ,腹膜 完 整患 者用 改 良 Ku g e l 术式 行腹 膜外 修 补 ,将 补片放置 于腹膜前 间隙 ,补片 固定 带与缺损周 围肌
临床效果 。方法 回顾性分析 2 0 0 6 年 1 0月至 2 0 1 0年 5 月 1 7 例采用无 张力补 片修 补剖宫产 术后腹壁切 口子宫 内 膜异位症病灶切 除引起 的腹 壁缺损的临床资料 。结果 异位症切 除后腹壁 缺损 的临床效果显著 ,操作简单 。 【 关键词】 子宫 内膜 异位 症 ;腹壁 ;补片 近年来 ,因社会 因素剖 宫产 的孕 妇越来越 多 ,腹 壁切 口子宫 内膜 异位症 ( AI E M)的发 病率 有增 加趋 势 。据 统 计 ,剖宫产术后发生腹 壁切 口子宫 内膜异位 症 的发生 率为
资 料 与 方 法
3 . 手术方 法 :1 7例 患者 均选 择在 月 经期 或月 经干 净 3 d 6 1 手术 。采用连续硬膜外麻 醉 ,术 前标 出手术切 缘 ,在 病灶外 1 . 5 e m。于原切 口处梭形 切除原手 术瘢痕 ,术 中按 照无瘤原则操作切 除病灶 ( 切 除侵犯 的腹直 肌 、腹直肌 鞘 和/ 或腹膜 ) 。切 除后腹 壁缺 损 的范 围为 ( 6 . 5 ±3 . 2 )c m。 按 照中华医学会外科学分 会疝 与腹壁外科 学组发 布 的腹 部 切 口疝手术治疗方案 ( 草案 ) _ 4 修 补手 术切 除后 形成 的 缺 损 。腹膜外 修补 1 2例 ,腹腔 内修 补 5例 ,修补 材料 为 美 国 巴德公 司生产 的 Mo d i i f e d Ku g e l 补片 ( 腹 膜 外修 补 )和

腹腔镜下腹壁切口疝修补术的临床分析

腹腔镜下腹壁切口疝修补术的临床分析
2 L e Bl a n c KA, Bo o t h W V. L a p a r o s c o p i c r e p a i r o f i n c i s i o n a l
连, 还纳疝 内容 物。补片 系 聚丙烯 和 聚 四氟 乙烯 的复 合材
料, 其大小超过疝 环边缘 3 c m以上 。在 补片 四周各缝 一悬 吊固定缝 线 , 经1 2 mm T r o c a r 送 人腹 腔 , 聚 四氟 乙烯 面朝 向
l 2个月 , 平均 7 . 5个月 , 未见 复发。说 明在 腹腔镜 下行 腹腔 粘连松解 , 采用疝钉合器 与缝线贯穿腹 壁全层 固定 补片可 以
阻、 绞窄等情况 。单纯 缝合 修 3年 , L e B l a n c和 B o o t h 首先 报道 了腹 腔镜切 口 疝修补术 。随着修补材料及专用腹腔镜手术器 械的研发 , 为 此技术 的 临 床 应 用 提 供 了更 多 的 选 择 。2 0 1 0年 4月 至 2 0 1 2年1 0月 , 河南省焦 作煤 业集 团 中央 医院应用 腹腔 镜下 腹壁 切 口疝修 补术治 疗 3 4例 腹壁切 口疝患者 , 取得 了较好
的疗 效 , 现报道如下 。

修补大多数腹壁切 口疝 , 是一 种安 全、 有效 的微创手术 方法。 赵景林 等 回顾性分析腹腔镜下腹壁切 口疝修补 术 l 2例患
者 的临 床 资 料 , 结 果显示 手 术时 间 5 0 —1 2 5 mi n , 平 均

资料与方法
1 . 一般 资料 : 本 组 患者 3 4例 , 男2 0例 , 女1 4例 ; 年 龄
月, 未见复发 , 说 明腹腔镜下腹壁切 口疝修补方法安全可行 。 我们体 会如下 : ( 1 ) 在腹 壁疝 环投影线 上和补 片周边 做

应用补片修补腹壁切口疝28例报道

应用补片修补腹壁切口疝28例报道
5例 。
1 术 前 准备 . 2
由于切 口疝特别是 巨大切 口疝 , 疝内容物长期位于疝囊 内, 腹腔病理生理环境发生改变 , 疝修补将疝 内容物还纳腹 腔后 , 腹 腔容积缩小 , 肌上移 , 膈 将影响患者呼吸和循环功能 。手术前应 该将 疝内容物还纳腹 腔 ,腹带 同定 包扎并辅 以呼 吸功 能锻炼 , 2 后病人适应胸腹容积变化后手术更安全。而肺 功能检查呼吸 w 功能不全者应慎重手术1 3 1 。我们对 1 5例巨大疝病人采取上述方
本 组患者 2 8例 , 其中男性 1 , 3例 女性 1 5例 , 龄 2 —8 年 1 l
岁 , 均 6 岁。其 中上腹部正 中切 口 5例 , 平 1 侧腹部 切 口 3例 , 右
肋缘下切 口l , 例 下腹正中切 口6例 , 旁正 中切 口 7例 , 下腹部斜
切口3 , 例 下腹部横切 口 2 。“ ” 例 T 形切 口 1 。初次切 口疝 2 例 3
[ 图分 类 号] R 5 . 中 662 [ 文献 标 识 码 ]A [ 章 编 号] 17 — 7 1 0 71- 6 0 文 6 3 9 0 ( 0)4 4 — 2 2
人工修补片的应用 , 有效降低 了腹壁切 口疝术后 复发率 。我
院 自 20 —2 0 0 1 0 5年共诊治腹部手术切 口疝 2 例 , 8 现报道如下 。
对巨大腹壁切 口疝患者 , 术前需还纳 内容物后腹带加压包扎 2 w以上, 指导呼吸锻炼 , 改善心肺功能。术前 留置胃管 、 尿管。
1 手 术 方法 3
法, 仍有 1 例因高龄(1 合并糖尿病患者 , 8 岁) 术后 出现 呼吸衰竭
而 死亡 。
2 8例均采用全身麻醉 , 使腹肌放松 。沿原切 口切开皮肤 、 皮

腹壁切口疝补片修补术后复发的临床研究

腹壁切口疝补片修补术后复发的临床研究

腹壁切口疝补片修补术后复发的临床研究发表时间:2015-06-29T11:29:05.480Z 来源:《医师在线》2015年5月第9期供稿作者:肖远扬[导读] 腹部切口疝是一种常见的腹部手术并发症,其发生率为20%,修补复发率高达50%。

肖远扬(湖北省武汉市普仁医院 430081)【摘要】目的分析腹壁切口疝补片修补术后复发的临床治疗。

方法回顾性分析本院收治的60 例腹壁切口疝补片修补术后复发再次治疗患者临床资料。

结果患者术后切口均为Ⅰ期愈合,平均住院时间为(7.83±2.83)d,术后引流管拔除时间平均为(3.54±1.24)d,平均随访时间为(18.93±6.22) 个月。

均无疝复发。

结论腹壁切口疝补片修补术后复发再取手术治疗,应全面考虑复发疝位置、既往选取的修补方法与类型等,以确保较高的临床疗效。

【关键词】切口疝;复发疝;疝修补;补片【中图分类号】 R2 【文献标号】 A 【文章编号】 2095-7165(2015)09-0053-01 腹部切口疝是一种常见的腹部手术并发症,其发生率为20%,修补复发率高达50% [1]。

切口疝补片修补术后复发率逐年增长,这类疝的再次手术治疗难度较高。

因此,为了降低切口疝的复发率,必须将补片材料应用于疝修补中。

回顾性分析本院收治的60 例腹壁切口疝补片修补术后复发再次治疗患者临床资料,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回顾性分析本院2013 年10 月~2014 年10 月收治的60 例腹壁切口疝补片修补术后复发再次治疗患者临床资料,其中男35例、女25 例,年龄为35 ~ 86 岁,平均(42.33±5.37)岁。

距离上次补片修补手术间隔时间平均为(9.83±1.24) 个月。

切口类型:腹正中切口29例、侧腹部切口21 例。

合并疾病:高血压21 例、糖尿病20 例、其它19 例。

患者均符合中华疝与腹壁外科学组分型[2],取聚丙烯网片、Gore-Tex Dualmesh 网片、 Bard Composix E/X 网片;实施Onlay 法、Sublay 法、Inlay 法、IPOM 法等。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防粘连复合补片腹腔内平铺术治疗腹壁巨大切口疝11例临床分析
作者:张辉张超梁鸿李国庆田鹏王志凯王旺河
来源:《中国实用医药》2012年第23期
作者单位:450003河南省人民医院微创外科/河南省腹腔镜研究与治疗中心腹壁切口疝是腹部手术后常见并发症,其发生率约为2%~11%[1]。

切口疝的修补手术复杂,尤其是对于疝环直径≥10 cm的巨大切口疝的修补是一项较为困难的手术[2]。

本研究回顾性分析2008年07月至2010年10月河南省人民医院微创外科收治的11例腹壁巨大切口疝患者的临床资料,应用防粘连复合补片腹腔内平铺术(IPOM)的修补方法,取得了良好效果,现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
一般资料本组患者男6例,女5例,年龄51~80岁(中位年龄66岁),患者合并症、原手术类型、距上次手术时间、切口疝部位和疝环大小具体见表1。

本组切口疝均为初发疝,无复发疝患者。

方法
术前准备患者除入院常规检查外,常规行血气分析、肺功能检查以了解呼吸功能;所有患者行腹部侧卧位的CT或MRI检查,了解腹壁缺损部位、大小、有无和腹腔内肠管网膜组织粘连,并计算疝囊与腹腔容积比值;术前逐步将疝内容物还纳腹腔,多头腹带加压包扎至少2周,做适应性锻炼。

适当处理合并症,最大限度保障手术安全。

手术方法手术均气管内插管全麻,术前半小时静脉滴注抗生素。

沿原手术切口切开皮肤、皮下组织,去除原手术切口处瘢痕和锋线等异物;切开疝囊,进入腹腔,游离腹腔内粘连,遵循“宁伤腹壁不伤肠管”的原则,保护肠管以防手术区域的污染,至少游离疝环周围5~8 cm。

选择适合缺损大小的防粘连复合补片,要求是至少超出腹壁缺损5~8 cm的范围。

根据患者腹腔内粘连情况选择开放式IPOM或腹腔镜辅助下IPOM的手术方式。

开放式IPOM 体外在防粘连复合补片聚丙烯面的周边预置不可吸收单股缝线,间距2~3 cm;组织钳夹持腹壁暂时合拢切口后将补片平铺于腹壁外,记号笔在缝线对应处外侧1~2 cm 处标记;补片平铺于腹腔内,聚丙烯面向体表侧,防粘连涂层面向腹腔;体表标记点处钩针将预置缝线勾出,皮下打结,使补片铺平充分展开;放置引流管于补片和腹膜之间,缝合疝囊、皮下组织和皮肤,必要时可切除多余皮肤进行腹壁塑形。

腹腔镜辅助下IPOM 防粘连复合补片聚丙烯面的中心预置丝线后将其置入腹腔,视缺损部位尽量远离缺损部位开放直视下置入10 mm Trocar(观察孔)和2个5 mm Trocar(操作孔),缝合
疝囊和腹壁,关闭腹腔。

接CO2气腹,压力维持在10~12 mm Hg;腹腔镜直视下在疝缺损部位中心将缝线用钩针勾出腹壁外,提紧将补片提至靠近腹壁,用5 mm螺旋形疝补片固定器分两圈妥善固定,钉距2 cm;补片四角及边的中点处单股不可吸收缝线全层贯穿缝合固定。

如观察孔侧补片钉合固定困难,可在补片的对侧增加Trocar,以利固定。

放除气腹,退出Trocar。

术后处理术后预防性应用抗生素1~3日,密切监护患者心肺功能,常规腹带加压包扎3个月,6个月内避免重体力劳动和剧烈运动。

2结果
11例患者均顺利完成手术,手术时间70~180 min,出血量50~200 ml,术后住院时间7~14 d,2例患者术后有皮下积液,经穿刺抽吸治疗后治愈;5例患者术后1~3个月内手术修补区域腹壁疼痛,无其他严重并发症(具体见表1)。

11例患者术后随访10~26个月,未见复发。

表1本组11例患者临床资料
病例性别年龄
(岁)合并症原手术类型切口疝部位
[5]*距上次手术
时间(月)疝环大小
(cm)手术方法手术时
间(min)出血量
(ml)并发症术后住院
时间(d)1男67高血压前列腺增生胃穿孔修补术剑突下M11211×7腹腔镜辅助IPOM70100无82女51/胆总管探查术肋缘下L1912×6腹腔镜辅助IPOM9080腹壁疼痛93女71冠心病子宫切除术脐下M41014×6腹腔镜辅助IPOM6050无84男80高血压脑梗死
前列腺增生直肠癌直肠
前切除术脐下M42216×8开放IPOM110150皮下积液
腹壁疼痛145男64慢阻肺右半结肠切除术胁腹部L22411×8腹腔镜辅助IPOM90100无76女56/阑尾切除术侧腹壁髂部L32610×9开放IPOM140180腹壁疼痛127男74高血压冠心病
前列腺增生膀胱切除术耻骨上M51411×7腹腔镜辅助IPOM12070无108男66慢支前列腺增生胆囊切除术肋缘下L11313×5腹腔镜辅助IPOM7050腹壁疼痛79男73高血压陈旧性心肌
梗塞前列腺增生前列腺切除术耻骨上M54210 6开放IPOM180200皮下积液1410女55/粘连性肠梗
阻剖腹探查胁腹部L23315×7开放IPOM14060腹壁疼痛911女61糖尿病阑尾切除术胁腹部L22111×7腹腔镜辅助IPOM9090无8注:*根据欧洲疝学会切口疝分类(2008)分类
3讨论
腹壁巨大切口疝因为手术复发率高、并发症发生高等原因,目前治疗上仍较困难,且存有较大争议[3]。

按补片放置层次的不同,主要有肌鞘前修补(Onlay)法、肌肉间修补(Inlay) 法、肌后和腹膜前修补(Sublay)法、腹腔内补片植入(IPOM)法4种修补方法。

后两种修补方法的复发率远较前两种修补方法低,临床上最为常用[4]。

IPOM法修补腹壁切口疝无需对疝囊及周围组织进行分离,只需直接切开疝囊,手术操作简单;另外补片直接置入腹腔,前方有较为坚强的腹壁组织阻挡,更为符合人体工程学原理,允许置入更大的补片,可适用于更大的腹壁缺损的修补。

但是,IPOM法修补必须使用防粘连复合补片,价格较为昂贵,这是目前限制此种方法临床广泛使用的原因。

IPOM置入补片有开放式和腹腔镜两种方法。

巨大腹壁切口疝因为疝囊巨大、疝内容物多为肠管和网膜且存在粘连、腹壁缺损大局部存在张力等因素,完全腹腔镜下修补较为困难;而开放式IPOM手术又存在补片不易展平和固定,往往存在补片上的缝线和体表标记点存在错位的情况,不如腹腔镜下补片的放置和固定方便。

特别是针对发生于剑突下的M1型、发生于肋缘下的L1型、发生于胁腹部的 L2型和发生于耻骨上的M5型切口疝这些腹壁边缘部位的切口疝,开放式IPOM因为腹壁解剖的限制,无法将补片的边缘与腹壁妥善固定。

本研究中7例患者我们采用腹腔镜辅助下的IPOM的方法,开放式手术完成疝囊的切开和游离后采用采用腹腔镜下的补片的固定和全层贯穿缝合,减少了手术中放置和固定补片难度,缩短了手术时间,取得了良好效果。

腹壁边缘部位的切口疝修补时补片的覆盖和固定十分困难,主要原因有两点,一是补片边缘没有足够的覆盖空间,二是腹壁边缘存在特殊解剖结构,如髂血管、结肠、肋弓和膈肌等;在本研究中,我们采用腹腔镜辅助的方法,腹腔镜直视下避开这些特殊的解剖结构,将补片边缘妥善固定。

上腹部的M1和L1型切口疝,我们把肝圆韧带和肝镰状韧带游离后,将补片插入肝脏的膈面,并固定在肋缘下的腹壁部位,补片的上缘被肝脏托起不予固定;而下腹部的L2和M5型切口疝,我们将补片固定在耻骨束韧带,必要时将腹膜前膀胱耻骨间隙打开,将
补片插入此间隙后关闭腹膜。

这样就可以避开重要的解剖结构而将补片妥善固定,取得了很好的临床效果。

为最大限度的减少术后复发率和并发症,我们的体会有以下几点:①选择合理的修补材料,IPOM必须使用防粘连复合补片,使用中要分清防粘连涂层面和聚丙烯面。

②补片的尺寸要足够大,至少要超越腹壁缺损5~8 cm的距离。

③补片尽量在腹腔内展平并妥善固定,要有至少4~8针的全层贯穿缝合。

通过本研究我们认为,应用防粘连复合补片治疗腹壁巨大切口疝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手术方法,特别是腹腔镜辅助下IPOM能减少手术难度,缩短手术时间。

参考文献
[1]中华医学会外科学会疝和腹壁外科学组腹部手术切口疝手术治疗方案(草案外科理论与实践,2004,9(1):85.
[2]中华医学会外科学会疝和腹壁外科学组成人腹股沟疝、股疝和腹部手术切口疝手术治疗方案中华外科杂志
[3]唐健雄腹壁巨大切口疝手术方法的选择腹部外科
[4]唐健雄腹壁切口疝诊断和治疗中几个值得注意的问题中国实用外科杂
志。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