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政治易错点必修四整理
高中政治必修四易错易混点总结

⾼中政治必修四易错易混点总结 ⾼中政治必修四课本内容中,有不少的易错易混点,学⽣需要重点关注,下⾯是店铺给⼤家带来的⾼中政治必修四易错易混点,希望对你有帮助。
⾼中政治必修四易错易混点 ⼀般哲学概论部分 1.哲学是关于世界观的科学。
(哲学可能是科学的,也可能是⾮科学的) 2.哲学是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强⼤武器。
(正确的哲学才是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强⼤武器) 3.哲学是科学的世界观和⽅法论。
(哲学有正确的哲学也有错误的哲学。
马克思主义哲学是科学的世界观和⽅法论。
) 4.哲学是具体科学的总和。
(哲学不是具体科学的简单相加。
类似的错误提法有“科学的科学”、“科学之母”等) 5.物质和意识的辨证关系是哲学的基本问题。
(物质和意识的关系才是哲学的基本问题) 6.不可知论完全否认认识世界的可能性。
(不可知论否认认识世界的可能性,或者⾄少否认彻底认识世界的可能性) 7.唯物主义和唯⼼主义的分歧是围绕哲学的基本问题展开的。
(唯物主义和唯⼼主义的分歧是围绕物质和意识何者是世界的本原展开的) 8.唯物主义是正确的,唯⼼主义是错误的。
(唯物主义中的具体形态也存在程度不同的缺陷,唯⼼主义也有局部可以借鉴之处。
) 9.哲学的基本派别是唯物主义和辩证法。
(哲学的基本派别是唯物主义和唯⼼主义) 10.哲学是时代精神上的精华,是社会变⾰的先导。
(真正的哲学才是时代精神上的精华,是社会变⾰的先导) 11.马克思主义哲学是直接吸收⿊格尔的辩证法和费尔巴哈的唯物主义⽽形成的。
(马哲对上述两者不是简单的直接吸收,⽽是批判继承和发展。
) 12.马克思主义哲学和以往哲学(旧哲学)的根本区别在于是否坚持唯物论和辩证法的统⼀。
(马克思主义哲学和旧哲学的根本区别在于它的阶级性和实践性) 唯物论部分 1.物质是标志客观存在的范畴。
(“客观存在”应为“客观实在”。
) 2.物质是万事万物的总和。
(物质概括了万事万物的共同本质) 3.作为客观实在的物质是独⽴存在着的。
高二政治必修四易错知识点整理分享【五篇】

高二政治必修四易错知识点整理分享【五篇】高二政治必修四知识点1社会存在与社会意识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社会意识具有相对的独立性社会存在是指社会生活中的物质方面,它的最主要.最根本的内容是物质资料的生产方式.社会意识是指社会生活的精神方面.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有什么样的社会存在,就有什么样的社会意识;社会存在的变化发展决定社会意识的变化发展.社会意识的相对独立性是指社会意识有时先于社会存在而变化发展,有时落后于社会存在而变化发展.社会基本矛盾运动生产方式是人类社会存在和发展的基础物质资料生产方式是人类社会存在和发展的基础,决定着社会的性质和面貌,决定着社会形态的变革和更替.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的相互作用及其矛盾运动,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的相互作用及其矛盾运动◎人类社会发展的基本规律生产关系一定要适应生产力状况的规律.【生产力决定生产关系.生产力的状况决定生产关系的性质,生产力的变化发展,迟早会引起生产关系的变革.生产关系对生产力具有反作用.当生产关系适合生产力发展状况时,它对生产力的发展起推动作用;当生产关系不适合生产力发展状况时,它对生产力的发展起阻碍作用.】上层建筑一定要适合经济基础状况的规律.【经济基础指生产关系的总和.上层建筑指一定社会的政治.法律制度和设施,以及该社会的各种思想观点和社会意识形态.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上层建筑对经济基础具有反作用.上层建筑的状况不同,对经济基础反作用的性质是不同的.当上层建筑适合经济基础状况时,它促进经济基础的巩固和完善;当它不适合经济基础状况时,会阻碍经济基础的发展和变革.】生产关系一定要适合生产力状况的规律,上层建筑一定要适合经济基础状况的规律,是人类社会发展的基本规律.◎人类社会的基本矛盾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矛盾,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的矛盾,是贯穿人类社会始终的基本矛盾.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矛盾运动,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的矛盾运动是人类社会发展的根本动力.高二政治必修四知识点2用对立统一的观点看问题(1)主要矛盾和次要矛盾的关系在复杂事物的发展过程中处于支配地位,对事物发展起决定作用的矛盾就是主要矛盾;其他处于从属地位.对事物发展不起决定作用的矛盾则是次要矛盾.主要矛盾和次要矛盾相互依赖.相互影响,并在一定条件下相互转化.(2)矛盾的主要方面和次要方面的关系在一个矛盾中,其两个方面的地位和作用是不同的.处于支配地位,起着主导作用的一方是矛盾的主要方面,事物的性质主要由主要矛盾的主要方面决定.处于被支配地位的方面是矛盾的次要方面.矛盾的主要方面与次要方面相互排斥,又相互依赖,并在一定条件下相互转化.高二政治必修四知识点3物质是不依赖于人的意识并能为人的意识所反映的客观实在.它的特性是客观实在性(这是与意识相比而言);根本属性是运动(这是与物质的其他属性相比而言)._2.运动与物质的辨证关系:物质是运动的物质,运动是物质的根本属性和存在方式;运动是物质的运动,物质是运动的承担者;离开物质谈运动,离开运动谈物质都是错误的._3.绝对运动与相对静止的辨证关系:静止是运动的特殊状态;动中有静,静中有动.4.理解规律的客观性及认识规律对生活和实践的意义:规律是客观的,是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它既不能被创造,也不能被消灭.人可以在认识和把握规律的基础上,根据规律发生作用的条件和形式利用规律,改造客观世界,造福于人类.高二政治必修四知识点4时代精神的精华_1.哲学与经济政治的关系:哲学是经济.政治在精神上的反映.2.为什么真正的哲学是自己时代的精神上的精华?①正确地反映了时代的任务和要求.②牢牢把握了时代的脉搏③正确地总结和概括了时代的时间经验和认识成果.3.哲学对社会变革的作用:①通过对社会的弊端.对旧制度和旧思想的批判,更新人的观念,解放人的思想.②预见和指明社会的前进方向,提出社会发展的理想目标,指引人们追求美好的未来,动员和掌握群众,从而转化为变革社会的巨大物质力量.4.马克思主义哲学产生的阶级基础.自然科学基础和直接理论来源:阶级基础:无产阶级的产生和发展.自然科学基础:从〝主要是搜集材料的科学〞发展为〝本质上是整理材料的科学〞直接理论来源:德国古典哲学[黑格尔辩证法的合理内核.费尔巴哈唯物主义的基本内核(批判地吸取)]_5.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基本特征:①第一次实现了唯物主义与辩证法的有机统一,唯物辨证的自然观与唯物辨证的历史观的有机统一.②实现了实践基础上的科学性和革命性的统一.6.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三大理论成果:①毛泽东思想及其精髓与活的灵魂②邓小平理论及其主题③〝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及其本质高二政治必修四知识点5神奇的货币1.什么是商品?它有哪两个基本属性?商品是用于交换的劳动产品.基本属性:都能满足人们的某种需要,用于交换;都凝结了一定量的人类劳动,都是劳动产品2.如何理解商品的使用价值与价值是统一对立的关系?统一:两个属性相互依存①使用价值是商品的物质承担者,没有使用价值就无法形成价值;②离开价值的使用价值是不存在的对立:任何人都无法同时拥有商品的价值与使用价值①对生产者而言,要想得到商品的价值就必须让渡使用价值②对消费者而言,要想得到商品的使用价值就要付出价值3.货币的本质和基本职能是什么?货币的本质是一般等价物货币的基本职能有价值尺度和流通手段4.商品——商品与商品——货币——商品两个不同公式的区别.5.流通中所需要的金属货币量取决于哪些因素?流通中所需要的金属货币量受货币流通规律支配.在一定时期内,流通中所需要的货币量同商品价格总额成正比,同货币流通速度成反比6.为什么说纸币发行量过多或过少都是不好的?如果纸币发行过多,就可能引起纸币贬值,物价上涨的现象,即通货膨胀的发生;如果纸币发行过少,则会引起物价下跌,社会需求不足,可能引起通货紧缩的发生 7.什么是通货膨胀与通货紧缩?有什么危害?如何运用货币政策与财政政策? 通货膨胀,是指纸币贬值.物价上涨的现象.通货紧缩,表现为社会需求不足.物价水平下跌,通常伴随经济衰退出现.8.汇票与支票的区别和联系?项目支票汇票不同点含义不同由出票人签发,委托办理支票存款业务的银行在见票时无条件支付确定的金额给收款人或持票人的一种票据由出票人签发,委托付款人在见票时或指定时期,无条件支付确定的金额给收款人或持票人的一种票据形式不同转账支票和现金支票电汇和信汇使用范围不同作为支票形式之一的转帐支票适用于办理同城转账结算主要用于外埠结算相同点同为一种票据,都是目前我国经济往来结算中经常使用的信用工具,都要求见票人无条件付款,其使用都能减少和避免现金交易所带来的诸多麻烦,有利于市场经济的发展9.如何正确对待货币?第一,贷币并不神秘,它的本质是一般等价物,任何社会只要存在贷币,贷币都具有一般等价物的功能.第二,在不同的社会制度下,货币作用的范围.所反映的生产关系是不同的.第三,对待金钱的不同态度,实质上是关于世界观和人生观的问题第四,正确对待货币,应该要〝取之有道,用之有度〞._.保护人民币汇率的基本稳定有何意义?保持人民币币值稳定,对扩大就业.经济增长和国际收支平衡等宏观经济目标,促进国民经济持续快速发展,具有重要意义.高二政治必修四易错知识点整理分享【五篇】。
高中政治易错点(四):哲学篇

高中政治易错点(四):哲学篇1. 世界观揭示了事物本质和最普遍的规律。
【提醒】哲学揭示了事物的本质和最普遍的规律,世界观是人们对整个世界的总的看法和根本观点。
2. 哲学来源于人们形成的世界观。
【提醒】哲学来源于实践。
3. 哲学是包罗万象、凌驾于一切科学之上的科学。
【提醒】哲学有科学与非科学之分,哲学不是包罗万象的和凌驾于一切科学之上的。
4. 哲学是从某方面反映人们对客观世界和人生价值认知的科学。
【提醒】哲学有科学与非科学之分,并且哲学的研究对象是整个世界及人与世界的关系。
5. 哲学与具体科学是整体与部分、多数与少数的关系。
【提醒】哲学与具体科学是共性与个性、普遍性与特殊性、指导与被指导的关系。
6. 哲学的基本问题是划分唯物主义与唯心主义的依据。
【提醒】哲学基本问题还为划分可知论和不可知论提供依据。
哲学基本问题的第一方面是划分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的依据。
7. 哲学的基本问题就是物质和意识的辩证关系问题。
【提醒】二者不能等同。
哲学的基本问题是思维和存在或意识和物质的关系问题,而不是物质和意识的辩证关系问题。
物质和意识的辩证关系包括以下两方面的内容:一是物质决定意识,二是意识对物质具有能动的反作用。
8. 追求物质利益就是唯物主义,崇尚精神生活就是唯心主义。
【提醒】应弄清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各自的根本观点,不可把哲学中的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庸俗化。
9. 真正的哲学是对问题的高明认识和解决问题的巧妙方法。
【提醒】哲学是世界观与方法论的统一,哲学不提供解决问题的具体办法。
10. 马克思主义哲学产生后,就出现了唯物论和唯心论的对立。
【提醒】马哲产生前就存在了。
11. 任何哲学都是自己时代精神上的精华。
【提醒】只有真正的哲学才是自己时代精神上的精华。
12. 物质决定意识是马克思主义哲学中的首要的和基本的问题。
【提醒】实践的观点才是马克思主义哲学中的首要的和基本的问题。
13. 承认物质决定意识就是辩证唯物主义的观点。
【提醒】承认物质决定意识是唯物主义,但不一定是辩证唯物主义。
新高中政治人教版必修四知识易错点总结

新高中政治人教版必修四知识易错点总结1.金无足赤,人无完人——用全面的观点看问题。
2.斗争性与同一性可以相互转化(×)3.思维创新是有效开展扶贫工作的基础(×)4.实践的进步产生于认识的需要(×)认识产生于实践的需要。
5.任何事物都与周围其他事物有联系(√)6.一叶知秋见微知著体现了整体与部分的关系。
7.创新是事物发展的根本动力(×)矛盾8.“均衡把握复杂事物的矛盾双方”(×)矛盾双方的地位是不平衡的。
9.正确价值观的指导是破解发展难题,厚植发展优势的前提(×)尊重客观规律是前提。
10.辩证的否定是事物发展的根本途径(√)11.说明只要按规律办事就能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谐。
(√)12.部分的功能之和构成了整体功能。
(×)13.敢想敢做,突破客观物质条件的制约。
(×)14.大胆开拓,敢于否定一切权威和传统。
(×)15.同一性离不开斗争性(√)16.创新是唯物辩证法的要求(√)17.庄子认为:思维和存在不具有同一性。
万物总是处于刚肯定即否定,即“彼亦一是非,此亦一是非”的状态,他提出了:无需也无法对事物进行断定。
18.天地氤氲,万物化醇——古代朴素唯物主义19.你我一起去看树这一植物,会对树有不同的理解,但树究竟是什么样子,我们并不知道——不可知论20.孟子“心之官则思”为唯物主义观点21.收入分配公平是中国特色社会以主义的内在要求22.社会主义生产的目的是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和文化需要23.莫诺:生命是架化学机器(近代形而上学唯物主义)24.毛泽东思想:中国革命和建设经验的总结。
25.黑格尔的辩证法是客观唯心主义辩证法26.自然的规律都是外化的,社会发展规律是深藏的。
(×)27.以往哲学家没有摆脱历史条件和实践水平的限制(×)28.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富裕了马克思主义与时俱进的理论品质(×)应该为:社会实践29.物质的客观实在性:万事万物的总和(×)30.物质的客观实在性:从客观存在的一切事物中抽象出来的共同属性。
高一政治必修四易错易混知识点

高一政治必修四易错易混知识点同学们要明白自己在政治学科学习方面还欠缺什么,需要什么,如何弥补,并制定适合自己的学习计划和策略。
下面是为大家整理的有关高一政治必修四易错易混知识点,希望对你们有帮助!政治必修四易错易混知识点11.哲学是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
(提醒:哲学是关于世界观和方法论的学说(问),只有马克思哲学才是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
)2. 哲学来源于人们形成的世界观。
(提醒:哲学来源于实践,源于人们在实践中对世界的追问和思考。
)3.哲学是科学之科学。
(提醒:哲学有科学与非科学之分。
)4.哲学是具体科学的基础。
(提醒:具体科学是哲学的基础。
哲学为具体科学提供世界观和方法论的指导)5.哲学与具体科学是整体与部分、多数与少数的关系。
(提醒:哲学与具体科学是共性与个性、普遍性与特殊性关系。
)6.哲学的基本问题是划分唯物主义与唯心主义的依据。
(提醒:哲学基本问题的第一方面思维和存在何者为世界本源是划分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的依据。
哲学基本问题还为划分可知论和不可知论提供依据。
)7.哲学的基本问题就是物质和意识的辩证关系问题。
(提醒:二者不能等同。
哲学的基本问题是思维和存在或意识和物质的关系问题,而不是物质和意识的辩证关系问题。
)8.追求物质利益就是唯物主义,崇尚精神生活就是唯心主义。
(提醒:应弄清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各自的根本观点,不可把哲学中的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庸俗化。
)9.哲学仅指世界观,不包括方法论(提醒:哲学是世界观与方法论的统一。
)10.马克思主义哲学产生后,就出现了唯物论和唯心论的对立。
(提醒:马哲产生前就存在了。
)政治必修四易错易混知识点21.规律是永恒不变的、无条件的。
(提醒:当客观物质发生变化时,规律也会发生变化;规律的存在和发生作用是有条件的,要在运动中把握规律。
)2.发挥主观能动性是尊重客观规律的前提和基础。
(提醒:颠倒了二者的关系。
尊重客观规律是发挥主观能动性的前提和基础。
发挥主观能动性不能突破客观规律和客观条件的制约)3.发挥主观能动性可以认识和改造规律。
高中政治易错点整理(四): 生活与哲学

易错整理|高中政治易错点(四):《生活与哲学》篇1. 世界观揭示了事物本质和最普遍的规律。
【纠错】哲学揭示了事物的本质和最普遍的规律,世界观是人们对整个世界的总的看法和根本观点。
2. 哲学来源于人们形成的世界观。
【纠错】哲学来源于实践。
3. 哲学是包罗万象、凌驾于一切科学之上的科学。
【纠错】哲学有科学与非科学之分,哲学不是包罗万象的和凌驾于一切科学之上的。
4. 哲学是从某方面反映人们对客观世界和人生价值认知的科学。
【纠错】哲学有科学与非科学之分,并且哲学的研究对象是整个世界及人与世界的关系。
5. 哲学与具体科学是整体与部分、多数与少数的关系。
【纠错】哲学与具体科学是共性与个性、普遍性与特殊性、指导与被指导的关系。
6. 哲学的基本问题是划分唯物主义与唯心主义的依据。
【纠错】哲学基本问题还为划分可知论和不可知论提供依据。
哲学基本问题的第一方面是划分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的依据。
7. 哲学的基本问题就是物质和意识的辩证关系问题。
【纠错】二者不能等同。
哲学的基本问题是思维和存在或意识和物质的关系问题,而不是物质和意识的辩证关系问题。
物质和意识的辩证关系包括以下两方面的内容:一是物质决定意识,二是意识对物质具有能动的反作用。
8. 追求物质利益就是唯物主义,崇尚精神生活就是唯心主义。
【纠错】应弄清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各自的根本观点,不可把哲学中的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庸俗化。
9. 真正的哲学是对问题的高明认识和解决问题的巧妙方法。
【纠错】哲学是世界观与方法论的统一,哲学不提供解决问题的具体办法。
10. 马克思主义哲学产生后,就出现了唯物论和唯心论的对立。
【纠错】马哲产生前就存在了。
11. 任何哲学都是自己时代精神上的精华。
【纠错】只有真正的哲学才是自己时代精神上的精华。
12. 物质决定意识是马克思主义哲学中的首要的和基本的问题。
【纠错】实践的观点才是马克思主义哲学中的首要的和基本的问题。
13. 承认物质决定意识就是辩证唯物主义的观点。
政治必修四易错易混知识点(精选)

4、事物的存在和发展是有条件的,条件 是可以改变的,改变条件是无条件的。
(改变条件也是有条件的)
精选ppt
18
5、一切以时间、地点和条件为转移,这 是无条件的。
(该说法正确)
6、整体和部分的关系就是系统和要素的 关系。
(注意“一定意义上”才是)
精选ppt
19
7、整体功能总是大于部分功能之和。
(新事物是对旧事物的根本否定,不是全盘否定)
14、事物发展的总趋势是前进的,这意味 着事物发展的各个阶段的方向是前进的。
(事物发展的总趋势是前进的,在前进中有曲 折。)
精选ppt
23
(二)矛盾
精选ppt
24
1、联系、发展、矛盾是唯物辩证法的总特征。 (联系和发展是唯物辩证法的总特征,矛盾是 唯物辩证法的实质与核心) 2、矛盾是普遍存在的,因此任何事物之间都 存在矛盾。 (具体事物之间的矛盾是有条件的,必须处于 统一体中。)
于它的阶级性和实践性精)选ppt
7
唯物主义:3、4、5、9、 10、12、13 唯心主义:1、2、6、7、 8、11、14
1、存在就是被感知。
2、物是观念的集合。
3、气者,理之依也。
4、天地合而万物生,阴阳接而变化起。
5、世界是一团永不停息的火。
6、未有此物,先有此理。 7、心外无物。
8、道之大原出于天,天不变,道亦不变。
精选ppt
16
1、任何事物都处在联系中,任何事物之 间都存在联系。
(前对后错。事物是普遍联系的,联系又是具 体的、有条件的。)
2、事物的联系是客观的,因而人们无法 改变事物之间的联系。
(人们可以改变事物之间联系存在的条件,建 立新的具体的联系。)
高中政治必修四第二单元辩证唯物论易错点整理

辩证唯物论补充笔记注意1:世界的真正的统一性在于它的物质性(基本内容):注意2:关于世界的物质性,有以下几种说法:①世界的真正的统一性在于它的物质性②世界统一于物质③世界的本质是物质④世界的本原是物质⑤世界是物质的世界赫拉克利特:“人不能两次踏进同一条河流。
”看到物质是绝对运动和相对静止的统一克拉迪鲁:“人一次也不能踏进同一条河流。
看到绝对运动,否认相对静止。
是相对主义诡辩论。
芝诺认为“飞矢不动”。
看到静止,否认运动,是形而上学观点。
判断题(易错选项)1.意识是大脑的机能,是客观存在的主观映象()2.意识是人脑对客观事物的正确反映。
()3.意识的内容来自人脑。
()4.意识从本质上看是物质世界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
()5.从起源看,意识是自然界长期发展的产物。
()6.除人脑外,其它动物都不能产生意识,因为只有人脑才是意识的来源。
()7.动物、电脑、智能机器人都有意识。
()8.上帝、鬼神观念等错误的意识,不是人脑对客观存在的反映,是主观臆造的。
()1、意识对改造客观世界具有指导作用,对其理解要注意以下两点:(1)意识不能直接引起客观事物的变化,而是通过指导人们实践才能引起物质形态的变化。
(2)意识对改造客观世界具有指导作用具有双重性,正确的意识促进事物的发展,使人们的实践活动获得成功;错误的意识阻碍事物的发展,使人们的实践活动遭到失败;B 、意义:人不但能够改变世界已有的事物,还能创造出世界上没有的事物,从而推动世界的变化发展。
正确把握物质和意识的辩证关系,要注意两个问题:1、防止两种倾向:其一是无限夸大意识的能动作用,把意识的能动作用说成是决定性作用,这是唯心主义观点。
其二是只承认物质的决定作用,看不到意识对物质的能动作用。
这是一种形而上学的观点。
2、注意:“物质和意识的关系”与“物质和意识的辩证关系”的区别(1)物质和意识的关系问题是哲学的基本问题,包括两个方面:一是物质和意识何者为第一性,二是物质和意识无同一性。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高中政治易错点必修四1
美好生活的向导
1、哲学源于人们对世界万物的惊讶。
( ×)
点拨:哲学的产生离不开追问和思考,但惊讶、困惑是人的一种主观感受,是人们在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实践活动中产生的,因此哲学产生于人类的实践活动,源于人们在实践中对世界的追问和思考。
2、哲学可以使我们正确地看待自然、社会和人生的变化与发展,为我们的生活和实践提供积极有益的指导。
( ×)
点拨:哲学有正确与错误之分,真正的哲学可以使我们正确地看待自然、社会和人生的变化与发展,用睿智的眼光看待生活和实践,从而为生活和实践提供积极有益的指导。
3、哲学是具体科学的总和,是“科学之科学”。
( ×)
点拨:哲学是对具体科学的概括和总结,它揭示的是自然、社会和思维发展的最一般的本质和最普遍的规律,但哲学不是具体科学的简单相加,那种把哲学看作“科学之科学”,认为哲学可以取代具体科学的看法是错误的。
4、哲学是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是人们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强大武器。
( ×)
点拨:哲学可能是科学的,也可能是非科学的。
马克思主义哲学是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是人们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强大武器。
5、世界观和方法论是互相决定的关系。
( ×)
点拨:世界观决定方法论,方法论体现世界观。
6、世界观揭示了事物的本质和最普遍的规律。
( ×)
点拨:哲学揭示了事物的本质和最普遍的规律。
7、哲学是具体科学的基础,对具体科学具有指导作用。
( ×)
点拨:具体科学是哲学的基础,具体科学的进步推动了哲学的发展;哲学对具体科学具有指导作用。
8、哲学是自己时代的精神上的精华。
( ×)
点拨:真正的哲学是自己时代的精神上的精华。
9、反映时代客观要求的观念可以支配社会的发展。
( ×)
点拨:反映时代客观要求的观念可以促进社会的发展。
高中政治易错点必修四2
百舸争流的思想
1、哲学的基本问题是思维和存在的辩证关系问题。
( ×)
点拨:哲学的基本问题是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
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不等于思维和存在的辩证关系问题。
思维和存在的辩证关系是对思维和存在关系的正确认识,而对思维和存在关系的认识既可能是正确的,也可能是错误的。
2、对思维和存在关系问题的不同回答是划分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的唯一标准。
( ×)
点拨: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包括两方面的内容:一是思维和存在何者是本原的问题,二是思维和存在有没有同一性的问题。
对思维和存在何者是本原问题的不同回答是划分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的唯一标准,对思维能否正确认识存在问题的不同回答是划分可知论和不可知论的标准。
3、唯物主义是完全正确的,唯心主义是完全错误的。
( ×)
点拨:从根本观点上说,唯物主义是正确的,但古代朴素唯物主义、近代形而上学唯物主义也有一定的局限性。
从根本观点上说,唯心主义是错误的,但唯心主义在其发展过程中在一定意义上丰富和发展了辩证法思想,因而也有其正确、进步的因素。
只有马克思主义哲学即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是唯一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
4、二元论是独立于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之外的第三大哲学派别。
( ×)
点拨:关于什么是世界本原的问题,除了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两种回答外,还有一种二元论的观点,即把物质和精神看作两个彼此独立的本原。
二元论其实不是一个独立的哲学派别,它要么走向唯物论,要么滑向唯心论。
高中政治易错点必修四3
时代精神的精华
1、马克思主义哲学的直接理论来源是黑格尔的唯物主义和费尔巴哈的辩证法。
( ×)
点拨:马克思主义哲学的直接理论来源是德国古典哲学,其中主要是黑格尔的辩证法和费尔巴哈的唯物主义。
2、马克思主义哲学产生后,出现了唯物论和唯心论的对立。
( ×)
点拨:在马克思主义哲学产生前就存在唯物论和唯心论的对立。
但在马克思主义哲学产生前,即使是彻底的唯物主义者,在历史观上也是唯心主义的马克思主义哲学从实践出发认识人和社会,把社会生活的本质归结为实践,提出了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的原理,创立了历史唯物主义,实现了唯物辩证的自然观与历史观的统一。
马克思主义哲学产生后,开始出现唯物史观和唯心史观的对立。
3、承认物质决定意识就是辩证唯物主义的观点。
( ×)
点拨:承认物质决定意识是唯物主义,但不一定是辩证唯物主义。
既承认物质决定意识,又承认意识对物质具有能动作用是辩证唯物主义。
4、马克思主义哲学最基本的特征是科学性。
( ×)
点拨:马克思主义哲学最基本的特征是实践性。
马克思主义哲学确立了科学的实践观,坚持从实际出发认识周围的世界,第一次在科学的基础上实现唯物主义与辩证法的有机结合,实现了唯物辩证的自然观与历史观的统一。
高中政治易错点必修四4
探索世界的本质
1、物质是标志客观存在的哲学范畴。
( ×)
点拨:物质是标志客观实在的哲学范畴。
“客观实在”不同于“客观存在”,“客观实在”的东西一定是物质;“客观存在”的东西既可能是物质,也可能是意识。
2、运动是物质的唯一特性和存在方式。
( ×)
点拨:客观实在性是物质的唯一特性,运动是物质的根本属性和存在方式。
3、运动是相对的,静止是绝对的。
( ×)
点拨:运动是绝对的,静止是相对的。
4、人们可以发现、认识和利用规律,也可以制定、废除、创造、消灭、改造和改变规律。
( ×)
点拨:规律是客观的,人们可以发现、认识和利用规律,但不可以制定、废除、创造、消灭、改造和改变规律。
5、规律是事物之间的一种联系,因此,联系就是规律。
点拨:规律是事物之间的一种联系,但规律是事物运动过程中固有的本质的、必然的、稳定的联系,并不是所有联系都是规律。
6、只要发挥主观能动性,想问题、办事情就能取得成功。
( ×)
点拨:本说法夸大了主观能动性的作用,发挥主观能动性是想问题、办事情取得成功的必要条件。
7、发挥主观能动性是尊重客观规律的前提和基础。
( ×)
点拨:尊重客观规律是发挥主观能动性的前提和基础。
8、春夏秋冬四季更替,白天黑夜昼夜循环,水往低处流,地球围绕太阳运转,都是自然规律。
( ×)
点拨:上述现象不是规律,而是规律的表现形式。
9、规律是客观的,因而规律是永恒存在、万古不变的。
( ×)
点拨:规律是客观的,是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
人不能随意改变规律,但规律会随着物质运动形式的改变而改变,其中内在的、本质的、必然的、稳定的联系都是随着事物存在的时间、地点、条件的变化而变化的,如价值规律是商品经济存在和发展的基本规律,只要商品经济存在,价值规律就起作用。
但是,如果商品经济被产品经济所取代,价值规律就会被其他经济规律所替代,即具体规律的存在和发生作用是有条件的,把规律看作永远不变的,是形而上学的静止的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