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政治必修三文化生活单选题易混易错知识点小结
高二政治必修三易混易错点

高二政治必修三易混易错点在政治必修三课本中,有很多内容在考试时容易出现混淆,容易犯错,高二学生需要重点关注,下面是店铺给大家带来的高二政治必修三易混易错点,希望对你有帮助。
高二政治必修三易混易错点(一)1. 文化的多样性:相对于世界文化的总体,我们所说的文化多样性,主要是指民族文化的多样性。
2. 世界文化多姿多彩(多样性):(1)民族节日:蕴涵着民族生活中的风土人情、宗教信仰和道德伦理等文化因素,是一个民族历史文化的长期积淀。
庆祝民族节日,是民族文化的集中展示,是民族情感的集中表达。
(2)文化遗产:(地位和意义)文化遗产,是一个国家和民族历史文化成就的重要标志。
文化遗产不仅对于研究人类文明的演进具有重要意义,而且对于展现世界文化的多样性具有独特作用,它们是人类共同的文化财富。
所以要保护文化遗产。
3. 文化是民族的,又是世界的:(1)世界文化是由不同民族、不同国家的文化共同构成的,文化是世界性与民族性的统一。
各民族间经济的和政治的、历史的和地理的等多种因素的不同,决定了各民族文化之间存在着的差异,(即文化的民族性)。
所以,文化是民族的,(即各民族都有自己的文化个性和特征)。
(2)世界文化是由各民族、各国家文化共同构成的。
又由于世界各民族的社会实践有其共性,有普遍的规律,在实践中产生和发展的不同民族文化也有共性和普遍规律,即文化的世界性。
所以,文化又是世界的。
4. 对待文化多样性的正确态度:既要认同本民族文化,又要尊重其他民族文化。
不同民族之间,应该相互尊重,在发展本民族文化的同时,共同维护、促进文化的多样性。
5. 尊重文化多样性的意义:(1)尊重文化多样性是发展本民族文化的内在要求。
(各民族只有人口多少和发展程度上的区别,绝无高低优劣之分。
每个民族的文化都有自己的精粹,每个民族的文化精粹都是这个民族历史发展的产物和人民智慧的结晶。
民族文化起着维系社会生活、维持社会稳定的重要作用,是这个民族生存与发展的精神根基。
高中政治必修三文化生活单选题易混易错知识点小结(精选五篇)

高中政治必修三文化生活单选题易混易错知识点小结(精选五篇)第一篇:高中政治必修三文化生活单选题易混易错知识点小结【政治必修三文化生活易混易错知识点小结】第二篇:高中政治必修三易混易错知识点[范文模版]知识的宽度、厚度和精度决定人的成熟度。
每一个人比别人成功,只不过是多学了一点知识,多用了一点心而已。
下面小编给大家分享一些高中政治必修三易混易错知识,希望能够帮助大家,欢迎阅读!高中政治必修三易混易错知识11、传统建筑是一个国家和民族历史文化成就的重要标志。
(×)点拨:建筑,被称为凝固的艺术。
中国古代建筑,是展现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标志。
文化遗产,是一个国家和民族历史文化成就的重要标志。
2、传统文化是固定不变的。
(×)点拨:传统文化具有相对稳定性。
传统文化在世代相传中保留着基本特征,同时,它的具体内涵又能够因时而变。
3、传统文化推动社会发展。
(×)点拨:传统文化自身既有精华又有糟粕,推动社会发展必须取其精华、去其糟粕。
传统文化如果能顺应社会生活的变迁,不断满足人们日益增长的精神需求,就能对社会与人的发展起积极作用。
如果一成不变,传统文化则会阻碍社会进步。
4、对待传统文化要先继承后发展。
(×)点拨:继承和发展是同个过程的两个方面,不是两个过程。
5、思想运动往往催生社会变革,决定着文化的发展方向。
(×)点拨:思想运动往往催生社会变革,促进文化发展。
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的矛盾运动,决定着社会制度的变化,也决定着文化的发展方向。
6、教育作为人类特有的传承文化的能动性活动,具有传递文化的特定功能,不具有创造文化的特定功能。
(×)点拨:教育作为人类特有的传承文化的能动性活动,既具有传递文化的特定功能,又具有创造文化的特定功能。
高中政治必修三易混易错知识21、中华文化的源远流长和博大精深没有区别。
(×)点拨:源远流长是从时间上来讲的,要从纵向来理解,强调的是中华文化历史悠久、影响深远;博大精深是从内涵丰富的角度来讲的,要从横向来理解,强调的是中华文化内容丰富、底蕴深厚。
高中政治必修三易混易错知识点总结

高中政治必修三易混易错知识点总结高中的政治必修三是政治学科中非常重要的一部分,它是培养学生良好的思想政治素质的基础,同时也是后续学习和未来生活中的实际应用。
但是,很多高中生在学习政治必修三的过程中,容易混淆易错,从而影响学习效果和成绩。
本文将就高中政治必修三易混易错的知识点进行总结。
1、政治制度的概念和分类政治制度是国家的基础制度。
它是推行国家权力机关组织形式、权力关系、作用方式的制度。
高中政治必修三中的这一章节涉及到政治制度的概念和分类。
其中易混易错的知识点主要有两个:行政制度和政府制度的区别,普选与选举制度的区别。
行政制度和政府制度的区别:行政制度是政治制度的一种形式,它由行政机关组成并主导其运作,比如我们常说的中央行政机关和地方行政机关。
而政府制度是指国家的行政组织形式,包括行政机关、立法机关、司法机关等。
因此,行政制度是政府制度的组成部分。
普选与选举制度的区别:普选制度是指全体选民通过普遍投票来选举政治领导人和代表。
而选举制度是指政府制定的选举程序和规定,包括候选人提名、候选人资格审查、投票方式、选举结果公布等。
因此,选举制度是普选制度的具体实现过程。
2、民族区域自治制度民族区域自治制度是我国特有的民族政治制度模式。
它是中国的一项基本政治制度,旨在维护和促进各民族平等团结,实行各民族共同自治。
高中政治必修三中的这一章节涉及到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概念、内容和实践。
其中易混易错的知识点主要有两个:自治级别和自治权力。
自治级别:我国的民族区域自治制度分为三级:自治区、自治州、自治县。
自治区级别最高,享有最广泛的自治权力;自治县级别最低,自治权力最少。
其中自治区和自治州设立人民代表大会和政府,自治县只设立县人民代表大会和县政府。
自治权力:民族区域自治制度赋予各级自治政权在本行政区域内具有自治权,包括自治权利和自治权力两个方面。
自治权利是指在自治区域内享有组织、管理、自治和发展等权利,这些权利是根据法律规定的;自治权力是指各级民族自治政权自治事务的决策权、执行权和监督权。
高二政治必修三走进文化生活知识点

高二政治必修三走进文化生活知识点
知识梳理
1、当代文化素描
(1)的发展是文化产品的大批量、规模化、产业化生产与流通成为可能。
(2)的发展,使文化市场呈现出前所未有的斑斓色彩。
2、文化生活的“喜”与“忧”
(1)表现:
“喜”的表现:__________和__________的发展,给我们生活带来了许多可喜的变化。
“忧”的表现:文化市场的和传媒的,引发了令人忧虑的现象。
(2)对策:
①不能放任自流,需要、。
②大力发展人民群众喜闻乐见的。
3、发展人民大众喜闻乐见的文化
人们对文化的需求日益呈现出、、的特点,为此应该提供、风格多样的文化产品。
而只有面向广大人民,反映人民的利益与呼声,为人民大众所喜闻乐见的文化,才是我们所倡导的大众文化。
必修三政治易错点总结

必修三政治易错点总结
必修三政治易错点总结如下:
1. 国家政权的类型和性质:容易混淆不同国家政权的类型和性质,例如资本主义国家和社会主义国家的区别,以及一党制和多党制
的区别。
2. 宪政与民主:易混淆宪政和民主的概念。
宪政是一种国家政
治组织形式,而民主是一种决策方式。
宪政可以包含民主元素,但宪
政和民主并不等同。
3. 政府的机构与职能:容易混淆政府的不同机构和职能。
例如
国家主席与国务院总理的职责和权力范围的不同,以及立法、行政、
司法三大机关的职能区分。
4. 政治思想与政党:易混淆不同政治思想和政党的概念。
例如
社会主义与共产主义的区别,以及马克思主义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
关系。
5. 历史事件与政治发展:易混淆历史事件和政治发展的因果关系。
政治发展是复杂多变的,不能简单地把某一事件归因于某个因素,需要综合考虑多种因素的作用。
6. 政治制度与政治文化:易忽视政治制度和政治文化的互动关系。
政治制度是通过政治文化的传承与发展而形成的,两者相互影响、相互制约。
7. 国际关系与外交政策:易忽视国际关系与外交政策对国家发
展的重要性。
国际关系是国家间相互联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外交政策
是国家对外行为的总体安排。
这些都是必修三政治中容易出现误解和混淆的核心问题,需要我
们在学习和思考时加以注意和弄清。
高中政治必修三文化生活单选题易混易错知识点小结

【政治必修三文化生活易混易错知识点小结】第一单元文化与生活1.文化是人类所特有,纯自然现象不属于文化;后天形成,并不是天生;文化离不开物质载体,文化是一种精神力量,经过实践,能够转变为物质力量,不可以够直接转变为物质力量。
2.文化有传承性和相对独立性。
注意“相对”不行缺乏,因为文化固然由必定的经济所决定,可是两者的发展其实不完整同步,有时先于有时落伍。
3.文化是综合国力竞争的重要要素,而非决定要素,综合国力竞争的基础是经济力和科技力。
4.文化对人的影响,拥有耳濡目染和深远长久的特点,此中耳濡目染重申的是在某种特定的文化环境或文化活动中,不知不觉、油但是生,有种润物细无声之感,是影响的过程;而深远长久重申的是时间上的连续,不中断,如乡音难改。
5.文化对人活社会的作用拥有两重性。
因为文化从性质上讲,有先进和落伍之分,相应起到的作用有阻挡和促使之分,因此,不可以纯真的说文化促令人的发展或文化促使经济、社会的发展。
6.优异文化因其独有的感染力和感化力,令人深受震惊、力量倍增。
7.优异文化能够丰富人的精神世界、增强精神力量、促令人的全面发展。
丰富人的精神世界,能够形象的理解为丰富人的脑筋;增强精神力量,是给人做事情以动力,常有词语如“激励、激励、力量倍增”等;人的全面发展,表现为思想道德素质、科学文化素质和健康素质等全面提升,并且不一样期间,人的全面发展的要求不一样。
8.文化影响人生,而非决定人生。
第二单元文化传承与创新9.划分民族节日和文化遗产。
庆贺民族节日,是民族文化的集中显现,民族感情的集中表达。
文化遗产,是一个国家和民族历史文化成就的重要标记,以名录的方式确定。
10.民族文化与世界文化是个性和共性的关系。
文化,是民族的,也是世界的,其实不是仅为一个民族所独享,而是共享。
11.尊敬文化多样性,第一要尊敬自己民族的文化,其实不是认可和保护全部文化,例如落伍文化和腐败文化。
12.注意划分文化流传的门路和手段。
高中政治必修3《文化生活》易混知识点解析

专题一文化的作用与文化发展1.每个人所具有的文化素养,不是天生的,而是后天自发形成的。
(错)(注意:文化素养也不是后天自发形成的,而是后天努力培养的。
)2.人们文化素养的核心和标志是文化程度。
(错)(注意: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是人们文化素养的核心和标志。
)3.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一经形成,就具有确定的方向性,对人的综合素质和终身发展产生永久不变的影响。
(错)(注意:不是永久不变,而是深远持久的影响。
)4.文化是一种社会物质力量。
(错)(注意:从本质上讲,文化是一种社会精神力量,但是文化又能够在人们认识、改造世界的过程中转化为物质力量。
)5.经济是文化的基础,因此,文化与经济发展始终亦步亦趋。
(错)(注意:经济决定文化,但是文化有其自身的传承性和相对独立性,不能简单地认为文化是经济的附属品和派生物。
)6.经济与文化的发展是同步的。
(错)(注意:文化的发展并不是始终与经济的发展亦步亦趋。
)7.优秀的文化创造时代的未来,决定时代的走向。
(错)(注意:优秀文化源于时代的实践,引导时代的发展。
)8.不同文化背景下的人们对同一行为的评价是不同的。
(错)(注意:不同文化背景下的人们对同一行为的评价也可能相同。
)9.文化能够增强人的精神力量。
(错)(注意:优秀文化增强人的精神力量。
)10.文化对人的影响具有潜移默化的特点,因此,只要处在一定的文化环境中,就一定能形成较高的文化修养。
(错)(注意:处在一定的文化环境中有利于形成一定的文化素养,但只有参加健康向上的文化活动,自觉学习、主动接受文化熏陶才能有利于形成较高的文化素养。
)11.优秀文化决定人的全面发展。
(错)(注意:优秀文化对促进人的全面发展起着不可替代的作用,但这种作用不是“决定”作用。
)12.民族节日是一个国家和民族历史文化成就的重要标志。
(错)(注意:庆祝民族节日,是民族文化的集中展示,也是民族情感的集中表达。
文化遗产是一个国家和民族历史文化成就的重要标志。
高二政治必修3《文化生活》复习重点难点易混易错点

高二政治必修3《文化生活》复习重点难点易混易错点第一单元文化与生活●复习重点难点1、文化与经济、政治的相互关系。
2、现代社会中文化与经济、政治相互交融的意义。
3、文化在综合国力竞争中的地位和作用日益突出。
4、文化生活对人们交往方式、思维方式和生活方式的影响。
5、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与人们的文化素养。
6、积极向上的文化生活对塑造人生的意义与作用。
易混易错点1、有文化就意味着文化程度高。
2、文化是相对于经济政治而言的人类的全部精神活动及其产品。
文化只包括具有意识形态性质的部分。
3、纯粹“自然”的东西也是一种文化。
4、文化是一种社会精神力量,总是对社会的发展起推动作用。
5、文化能够丰富人的精神世界。
6、人们文化素养的核心和标志是文化程度。
7、经济决定文化,首先表现在经济发展是文化发展的基础,而并不是说经济发达精神文化就自然而然地好起来,或物质条件差。
精神文化就不能搞好。
第二单元文化传承与创新●复习重点难点1、文化是民族的、又是世界的。
确认文化多样性的价值。
2、理解对待文化多样性的态度和原则。
树立尊重不同民族文化的观念。
3、加强中外文化交流的意义。
4、阐述继承传统文化要“取其精华、去其糟粕”。
5、文化继承与发展的关系。
6、教育在文化继承中的作用。
7、社会实践是文化创新的源泉、动力和根本途径。
8、文化创新的作用。
9、阐述“继承传统,推陈出新”、“面向世界,博采众长”是文化创新的重要途径。
10、文化创新要把握好当代文化与传统文化、民族文化与外来文化的关系。
克服文化“守旧主义”和“民族虚无主义”的错误倾向。
●易混易错点1、文化传播的途径和文化传播的手段是一致的。
2、文化继承就是文化发展3、文化的发展对国家、社会的发展影响不大。
4、“取其精华、去其糟粕”和“推陈出新、革故鼎新”是一回事。
5、社会实践是文化创新的基本途径。
6、传统文化在世代相传中是一成不变的。
7、文化创新既要继承传统,又要体现时代精神,二者之间是矛盾的。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政治必修三文化生活易混易错知识点小结】第一单元文化与生活1.文化是人类所特有,纯自然现象不属于文化;后天形成,并非先天;文化离不开物质载体,文化是一种精神力量,通过实践,可以转化为物质力量,不可以直接转化为物质力量。
2.文化有传承性和相对独立性。
注意“相对”不可缺少,因为文化虽然由一定的经济所决定,但是二者的发展并不完全同步,有时先于有时落后。
3.文化是综合国力竞争的重要因素,而非决定因素,综合国力竞争的基础是经济力和科技力。
4.文化对人的影响,具有潜移默化和深远持久的特点,其中潜移默化强调的是在某种特定的文化环境或文化活动中,不知不觉、油然而生,有种润物细无声之感,是影响的过程;而深远持久强调的是时间上的持续,不间断,如乡音难改。
5.文化对人活社会的作用具有双重性。
因为文化从性质上讲,有先进和落后之分,相应起到的作用有阻碍和促进之分,所以,不能单纯的说文化促进人的发展或文化促进经济、社会的发展。
6.优秀文化因其特有的感染力和感召力,使人深受震撼、力量倍增。
7.优秀文化可以丰富人的精神世界、增强精神力量、促进人的全面发展。
丰富人的精神世界,可以形象的理解为丰富人的头脑;增强精神力量,是给人做事情以动力,常见词语如“鼓舞、激励、力量倍增”等;人的全面发展,表现为思想道德素质、科学文化素质和健康素质等全面提高,而且不同时期,人的全面发展的要求不同。
8.文化影响人生,而非决定人生。
第二单元文化传承与创新9.区分民族节日和文化遗产。
庆祝民族节日,是民族文化的集中展示,民族情感的集中表达。
文化遗产,是一个国家和民族历史文化成就的重要标志,以名录的方式确立。
10.民族文化与世界文化是个性和共性的关系。
文化,是民族的,也是世界的,并不是仅为一个民族所独享,而是共享。
11.尊重文化多样性,首先要尊重自己民族的文化,并不是承认和保护一切文化,例如落后文化和腐朽文化。
12.注意区分文化传播的途径和手段。
重要途径包括:商业贸易、人口迁徙和教育。
手段包括:口语、文字、印刷、电子和网络。
其中口语是社会生活中最直观、最常见、最丰富的传媒;大众传媒的标志:以印刷媒体的推广。
13.传统文化继承的表现:①传统习俗的继承:是传统文化的基本形式之一。
②传统建筑的继承:(建筑被称为凝固的艺术)展现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标志。
③传统文艺的继承:(传统文艺被称为民族精神的火炬)是中华民族灿烂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④传统思想的继承:是中华文化中一个非常重要的组成部分。
14.传统文化的特点:相对稳定性和鲜明的民族性。
相对稳定性,强调时间方面的延续,保留基本特征,具体内涵因时而变(注意文化的时代性)。
鲜明的民族性,注意传统文化是维系民族生存和发展的精神纽带,题干当中常出现两岸、港澳台地区、海外华侨等对祖国的强烈认同。
15.对待传统文化的正确态度,不是全盘继承也不是全盘否定,而是“取其精华、去其糟粕”,批判继承,古为今用。
16.继承和发展的关系。
继承是前提,发展史必然要求;继承和发展是同一过程的两个方面。
没有孰先孰后之说。
17.影响文化发展的重要因素:①(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的矛盾运动)社会制度的更替②科学技术的进步③思想运动④教育注意:①是外部因素,②③④是文化自身内部因素。
其中决定因素是社会制度的更替。
18.文化发展的实质是文化创新。
文化创新的源泉、动力是社会实践,社会实践的主体是人民群众。
常见错误观点:文化创新是文艺工作者的任务,或是文化创新来源于文艺工作者的聪明才智。
19.区分文化创新的渊源和源泉。
渊源:本民族的传统文化和外来文化中的一切人类文明的优秀成果。
源泉:唯一,社会实践。
20.文化创新的根本途径:社会实践文化创新的基本途径:①继承传统,推陈出新。
②面向世界,博采众长。
注意:其中①是从古今文化角度来看,继承传统,注意传统文化有精华与糟粕之分,各自对待态度截然不同。
②是从中外文化角度来看,对待外来文化不是全盘接受或是否定,有两个原则“优秀文化、有益成果”和“以我为主、为我所用”。
21.错误倾向:对待本民族文化容易犯的错误是守旧主义和历史虚无主义。
对待外来文化容易犯的错误是封闭主义和民族虚无主义。
第三单元中华文化与民族精神22.中华文化的基本特征:①源远流长②博大精深③包容性。
注意:①是从时间角度说明,强调绵延不绝;②是从空间角度说明,强调内容丰富③是①②的原因。
如果是多选题的情况下,中华文化源远流长和博大精深的原因是:汉字和史学典籍传统文化的继承、创新和发展、包容性都可。
23.文字不等于汉字。
当强调人类文明或是世界文化时用文字,而仅局限于我国中华文化时是汉字,格外注意汉字是为我国各民族所通用,而不是各个民族只使用汉字,还有少数民族自己的文字。
24.中华文化博大精深的体现:①独树一帜,独领风骚(独特性)②一方水土,一方文化(区域性)③中华之瑰宝,民族之骄傲(民族性)其中独特性反映在文学艺术和科学技术两方面;民族性注意民族文化与中华文化的关系,二者是个性和共性的关系,个性是前提,各民族文化没有优劣之分,共同熔铸中华文化,是中华文化的瑰宝。
25.区分中华民族的根与魂:中华民族之根是中华民族文化,中华民族之魂师中华民族精神。
26.区分中华文化的力量和中华民族精神的力量:中华文化的力量集中表现为中华民族精神的力量(或是中华名族精神的力量集中体现了中华文化的力量。
)27.中华民族精神没有优劣之分,因为从民族精神定义可知,是一个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的结晶(被称之为结晶的东西,一定是精华)。
民族精神是一个民族区别于其他民族的重要特征。
28.中华民族精神的基本内涵:①爱国主义(核心);②团结统一(生存和发展的保证)③爱好和平(赢得世界赞誉)④勤劳勇敢(立业根基常见语句):天道酬勤、克勤于邦,克俭于家、勇者不惧)⑤自强不息(内在气质、精神力量常见语句:夸父逐日、大禹治水、愚公移山、精卫填海、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
)29.爱国主义:具体不抽象,有时代性,有共同要求,但也有不同具体内涵。
30“.爱国主义与爱社会主义本质上是一致的。
”此类说法错误,一定要强调“在当代”。
31.“中华民族精神一经形成就不再改变。
”,说法错误。
中华民族精神的丰富和发展,体现在中国共产党领导全国各族人民共同奋斗的历程中,体现在革命、建设和改革的各个时期,注意区分各个时期中华民族精神的突出表现:如井冈山精神是在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大庆精神是在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时期。
)第四单元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32.现代科学技术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使我们的我们生活色彩斑斓。
注意文化市场和大众传媒的发展给我们的文化生活带来可喜变化;但是由于文化市场的自发性和传媒的商业性也带来忧的方面。
33.大众文化不等于先进文化。
我们所倡导的大众文化即为人民大众所喜闻乐见的社会主义文化是先进文化。
(注意我们所倡导的大众文化不同于通常意义上的大众文化。
)34.区分落后文化和腐朽文化的表现形式及对待态度。
其中落后文化常以传统习俗的形式表现出来(注意传统习俗不全是落后文化,其中有精华与糟粕之分。
)关于对待二者的态度,腐朽文化态度坚决,是坚决抵制,依法取缔;而对待落后文化则是通过科学文化教育,予以改造和剔除。
35.发展先进文化:核心——社会主义;根本目标——培育“四有”公民(也是建设社会主义精神文明的根本任务)发展先进文化本质上是创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的过程,是一个立足于社会实践而不断进行文化创造的过程。
36.坚持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就是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思想。
把握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关键在坚持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的指导地位。
37.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基本内容:(注意各自对应关系)灵魂——马克思主义指导思想主题——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精髓——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基础——社会主义荣辱观38.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包括只有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在内,不包括马克思主义和毛泽东思想。
一定主义限定词“中国特色”和“社会主义”。
其中科学发展观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新成果,常见错误说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新成果。
39.教育是发展科学技术和培养人才的基础,在现代化建设中具有基础性、先导性、全局性作用。
注意用词不能起决定作用。
40.精神文明不能起到奠定物质基础或是政治保障的作用。
文化本质上是一种精神力量,只能是提供精神动力和智力支持。
41.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中心环节——思想道德建设,基本内容:核心——为人民服务;原则——集体主义;重点——增强诚信意识;基本要求——“五爱”;着力点——“四德”42.社会主义思想道德建设要以为人民服务为核心,这是社会主义思想道德区别和优越于其他社会形态的显着标志。
43.社会主义荣辱观是社会主义思想道德的集中体现,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基础。
44.社会主义荣辱观全面表达了社会主义思想道德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相适应、与社会主义法律法规相协调、与中华民族传统美德相承接的要求和特征。
45.区分科学文化修养和思想道德修养,二者之间的关系:①良好的科学文化修养能够促进思想道德修养(注意:有“良好的”词语限定;②加强思想道德修养能够促进科学文化修养。
(注意:二者的发展不存在同步关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