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凡提“借驴分驴”“智慧”
精彩阿凡提智慧故事【七篇】

【导语】阿凡提很善良很勇敢很聪明,⽤⾃⼰的智慧去帮助他⼈,除恶扬善,爱憎分明,帮助好⼈让坏⼈受到惩罚,敢于挑战,⽤⾃⼰的爱⼼感化⾝边的⼈,并给⼈带来欢乐。
下⾯是⽆忧考分享的精彩阿凡提智慧故事【七篇】。
欢迎阅读参考!【篇⼀】精彩阿凡提智慧故事 从前,有⼀个⼈很聪明,他的名字叫阿凡提,天天骑着⼀头⼩⽑驴。
有⼀个⼤官⾮常坏,⽼是欺负⽼百姓。
阿凡提想出聪明的办法来帮助⽼百姓。
⼤官就派⼈把阿凡提抓住,⼤官问阿凡提说:“阿凡提,你很聪明吗?我有⼀个很难很难的问题,你能回答出来吗。
你回答不出我的问题,我就杀掉你。
” 阿凡提⼀点都不害怕,⼤官就问了⼀个很难很难的问题:“你知道天上有多少颗星星吗?”阿凡提马上回答:“天上的星星和你的胡⼦⼀样多。
” ⼤官⼜问:“那我的胡⼦有多少根呢?”阿凡提抓起⾃⼰⼩⽑驴的尾巴说:“你的胡⼦和⼩⽑驴尾巴上的⽑⼀样多。
你不相信,你就数⼀数吧。
” ⼤官⽓坏了,说就要杀掉阿凡提。
阿凡提⼀点⼉也不害怕,哈哈⼤笑起来。
⼤官很奇怪,就问阿凡提:“我要杀死你,为什么你还哈哈⼤笑呀?” 阿凡提说:“我早就知道了,我死了你也会死掉的。
”⼤官⼀听害怕了,马上放了阿凡提,他说:“阿凡提,阿凡提,你千万不能死啊,你活着我也活着啊。
” ⼤官就把阿凡提放了,阿凡提每天骑着⼩⽑驴来到⽼百姓的地⽅。
⼤官很⽣⽓,可是没办法,也不敢派⼈去抓阿凡提了。
知道他是聪明的阿凡提,⽐⾃⼰还聪明。
【篇⼆】精彩阿凡提智慧故事 阿凡提去了⼀趟印度,归来时⼏位朋友前去迎接。
他⼀见到朋友们,滔滔不绝地叙说起在印度的所见所闻。
说着说着开始吹起⽜来:“我在印度见到⼀根黄⽠,⾜有⼀座⼭那么⼤。
” 朋友们⼀听便知他在吹⽜,对他说:“你去印度后,我们在家乡修了⼀座桥,那是⼀座神秘的桥。
” “它有什么神奇功能?”阿凡提问。
“这座桥能把说瞎话的⼈挟死。
”朋友们答。
“如果不从这座桥上过呢?”阿凡提问。
“那是的⼀座桥,通往村⾥的必经之路,快看,就要到那座桥了!”朋友们说道。
聪明的阿凡提幼儿故事

聪明的阿凡提幼儿故事聪明的阿凡提是很有名的故事,所以大多数的孩子都喜欢听聪明的阿凡提这篇故事.一起来看看吧!聪明的阿凡提从前,有一个人很聪明,他的名字叫阿凡提,天天骑着一头小毛驴。
有一个大非常坏,老是欺负老百姓.阿凡提想出聪明的办法来帮助老百姓。
大就派人把阿凡提抓住,大问阿凡提说:阿凡提,你很聪明吗我有一个很难很难的问题,你能回答出来吗。
你回答不出我的问题,我就杀掉你。
阿凡提一点都不害怕,大就问了一个很难很难的问题:你知道天上有多少颗星星吗阿凡提马上回答:天上的星星和你的胡子一样多.大又问:那我的胡子有多少根呢阿凡提抓起自己小毛驴的尾巴说:你的胡子和小毛驴尾巴上的毛一样多。
你不相信,你就数一数吧。
大气坏了,说就要杀掉阿凡提。
阿凡提一点儿也不害怕,哈哈大笑起来。
大很奇怪,就问阿凡提:我要杀死你,为什么你还哈哈大笑呀阿凡提说:我早就知道了,我死了你也会死掉的。
大一听害怕了,马上放了阿凡提,他说:阿凡提,阿凡提,你千万不能死啊,你活着我也活着啊。
大就把阿凡提放了,阿凡提每天骑着小毛驴来到老百姓的地方。
大很生气,可是没办法,也不敢派人去抓阿凡提了。
知道他是聪明的阿凡提,比自己还聪明。
聪明的阿凡提英语故事The Story of Anti 聪明的阿凡提Longago there livedaman in XingJiang。
Hisname was Anti。
Theking of his country was very bad. The people were oppressedby the badking。
But they couldnt pl ainabout that。
B**useif the king knewtheirplains he would kill them. But Anti wasn t afraid of theking。
He rode his donkey andwalked around。
关于阿凡提的故事

关于阿凡提的故事
阿凡提是一个家喻户晓的人物,他的故事充满了幽默和智慧,深受人们喜爱。
阿凡提的故事源自于中亚地区,传说他是一位智慧过人的人物,经常以自己的智慧和机智解决各种难题,因此被人们传颂不衰。
阿凡提的故事大多以幽默的方式展现,他常常以不同寻常的方法解决问题,给人们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其中最为著名的故事之一就是《阿凡提和他的驴子》,这个故事讲述了阿凡提如何以自己的智慧和机智救出了被困在井里的驴子。
他巧妙地利用了一根绳子和一些木板,最终成功地将驴子救了出来。
这个故事不仅展现了阿凡提的智慧,还给人们留下了深刻的启示,即在面对困难时,要善于发挥自己的智慧,寻找解决问题的方法。
另一个著名的故事是《阿凡提和他的邻居》,这个故事讲述了阿凡提如何以幽默和智慧化解了和邻居之间的矛盾。
当邻居向他借米时,他巧妙地以一种看似无意的方式解决了问题,最终化解了矛盾。
这个故事告诉我们,智慧和幽默可以化解矛盾,让人们和睦相处。
阿凡提的故事不仅仅是一些简单的笑话,更是蕴含着深刻的智慧和道理。
他以自己的行动和言行,给人们留下了深刻的印象,成为了人们学习的榜样。
他的故事告诉我们,要善于发挥自己的智慧和机智,解决问题,化解矛盾,让生活充满智慧和乐趣。
总的来说,阿凡提的故事以其幽默和智慧深受人们喜爱。
他的故事不仅仅是一些简单的笑话,更是蕴含着深刻的智慧和道理。
他以自己的行动和言行,给人们留下了深刻的印象,成为了人们学习的榜样。
阿凡提的故事告诉我们,要善于发挥自己的智慧和机智,解决问题,化解矛盾,让生活充满智慧和乐趣。
笑中带智《阿凡提的故事》的幽默智慧

笑中带智《阿凡提的故事》的幽默智慧阿凡提是一位广受欢迎的幽默智者,他的故事中常常融入了智慧的点点滴滴,让人在欢乐笑声中品味着深刻的哲理。
他的幽默智慧,不仅仅是为了逗乐,更是在故事中传达着生活的智慧和哲理。
接下来,让我们一起来欣赏几个阿凡提的经典故事,感受笑声中蕴藏的智慧。
故事一:买驴的智慧从前有一个农民,他准备买一匹驴,便来到市场上选择。
有人告诉他,市场上有一匹驴特别便宜,于是农民前去查看。
这匹驴是一只“聪明”驴,据说它会说话。
农民心生疑惑,却还是买下了这匹驴。
当农民牵着驴回家时,这匹驴突然说道:“我只要喝水就能活命!”农民感到十分惊讶,却也并不在意,只是顾自走着回家。
几天后,这匹驴不慎掉进了河里,农民急忙跑去救人,但发现驴没有沉下去,反而“大声”说:“我说了我要喝水才能活命!”农民这才恍然大悟,伸手将驴救了上来,从此他对这匹驴就更加珍重了。
这个故事告诉我们,有时候智慧并不是表现在高深莫测的地方,而往往隐藏在生活的点滴之中。
只有用心去领悟,我们才能发现其中蕴含的智慧。
故事二:巧妙的借口阿凡提曾经受命前往大海的尽头寻找一只金鸡。
人们都认为这是一个不可能完成的任务,但阿凡提却接受了挑战。
在海上漂泊很久,他终于发现了金鸡。
他灵机一动,将金鸡放入一个笼子中。
当他返回时,人们震惊地发现金鸡不见了,他们质疑阿凡提的能力。
阿凡提微笑着解释说:“你们要找的是金鸡,而我找到的是金鸡的蛋,不是同一物体。
”人们顿悟,纷纷称赞阿凡提的聪明和巧妙。
这个故事让我们明白,在面对困难和挑战时,巧妙地寻找借口或解释,有时反而能化解尴尬,展现出自己的智慧和机智。
故事三:瓢虫的故事有一次,阿凡提看到一个人在困难中辨认一只瓢虫和一只茧。
阿凡提走上前,他要求这个人用这只瓢虫父母颜色短小,串肽带莞。
在他背后,搭伴人所提来。
这样就破产要求,有责有听。
这人出来,自然是在这只虫蛮荒家家梗。
让人查清虫蛮值,这只虫蛮一看,不一讲马上足的,以言。
您种种情眼,两一眼一盯,虫一丁了心的映,另阿凡提的故事充满了幽默,而在幽默之中,却蕴含着深刻的智慧。
借驴分驴

三讲《借驴分驴》,从生活走向数学《阿凡提的故事》在我国几乎家喻户晓,其中有一个《借驴分驴》的故事。
传说阿凡提骑驴来到一个牧场,正遇着三个人在为分驴而大伤脑筋。
阿凡提上前一问得知,原来有一位老人,他有三个儿子和17头驴。
老人在临终前对他的儿子们说:“我已经写好了遗嘱,我把驴留给你们,你们一定要按我的要求去分。
”老人去世后,三兄弟看到了遗嘱:“我把17头驴全都留给我的三个儿子。
长子得1/9,次子得1/3,幼子得1/2 ,不许流血,不许杀驴。
你们必须遵从父亲的遗愿!”阿凡提问明缘由,立刻想出了一个主意,17头驴很快就分好了。
阿凡提想出了一个什么办法呢?那就是“借驴分驴”,即把自己的驴先借给三兄弟,这样就有了18头驴,长子分得1/9也就是2头,次子分得1/3也就是6头,幼子分得1/2也就是9头,而2+6+9=17,刚好是全部的遗产17头驴。
阿凡提又骑着他那头可爱的小毛驴上路了。
数学老师给学生讲这个故事,孩子们往往也是敬佩阿凡提的智慧。
其实,我要说,这是一份让人感到迷惑不解的荒唐遗嘱。
阿凡提“借驴分驴”的方法也值得推敲。
根据遗嘱,长子、次子、幼子应该分别分得父亲留下17头驴的1/9、1/3、1/2,也就是17/9头、17/3头、17/2头,可遗嘱要求“不许流血,不许杀驴”,而阿凡提把自己的那头驴加入进去,却变成了18头驴的1/9、1/3、1/2,非常明显,他偷换了概念。
当今数学和逻辑学的发展,偷换概念是绝对不能允许的。
按照阿凡提的分法,幼子增加的最多,长子增加的最少,也不合理。
我们应该认识到:这就是一份荒唐的遗嘱,这是一个悖论,而阿凡提的判决也是不合逻辑的,我们不能把驴分完就了事,应该和孩子一起探讨其中的“数学性”。
《借驴分驴》的故事可以讲,关键是如何讲。
我三讲故事,每次从不同的角度引导学生收获其中的“数学性”。
我在教学《分数的意义》时,谈这个故事,让学生明白:阿凡提把单位“1”由“17头驴”变成“18头驴”,偷换了概念,“狡猾狡猾的”。
阿凡提“借驴分驴”的“智慧”

陈士文杨春燕关于“智慧”,我们从一个民间故事说起。
传说阿凡提骑着毛驴游历,在一个牧场遇到一群人正为分毛驴而大伤脑筋,阿凡提上前询问,知道了事情的来龙去脉。
原来,有一位老人,他有17头毛驴,老人在临终前对他的三个儿子说:“我已经写好了遗嘱,我把毛驴留给你们,你们一定要按我的要求去分。
”老人去世后,三兄弟看到了遗嘱:“我把17头毛驴全都留给我的三个儿子。
长子得1/9,次子得1/3,幼子得1/2,不许流血,不许杀驴。
你们必须遵从父亲的遗愿!”阿凡提知道了缘由,立刻想出了一个主意,17头毛驴很快就分好了。
阿凡提想出了一个什么办法呢?那就是“借驴分驴”。
他把自己的毛驴先借给三兄弟,这样就有了18头毛驴,长子分得1/9也就是2头,次子分得1/3也就是6头,幼子分得1/2也就是9头,而2+6+9=17,刚好是全部的遗产17头毛驴。
毛驴分完了,阿凡提又骑着他那头可爱的小毛驴上路游历了。
这就是阿凡提“借驴分驴”的故事。
因为涉及到许多数学元素,也不乏趣味性,不少教师都乐于把这个小故事讲给学生听,借此引导启发学生:阿凡提“借驴”,巧妙地把单位“1”由“17头毛驴”转化成“18头毛驴”,很好地体现了“转化”的思想与智慧。
但仔细想来,这是一份荒唐的遗嘱,按照遗嘱来分是不可能的,一是因为17不能被9、3、2整除,二是,毛驴是分不完的。
阿凡提把“17头毛驴”加上自己的那头毛驴,变成“18头毛驴”,这种“智慧”实有偷换概念之嫌。
尽管故事流传甚广,但所谓“阿凡提式的智慧”顶多只是茶余饭后的谈资罢了,数学课堂上我们需要的是科学的智慧。
故事可以一笑了之,数学则需要理性的思考。
“作为一种理性,数学会出现危机。
”1假如我们把“荒唐的遗嘱”当作一次微型的数学危机,如何解决这个危机呢?我们来一番逻辑推理和证明。
我们运用数列求和的方法,化“无限”为“有限”,遵从遗嘱“不流血、不杀驴”也把毛驴合理分完了。
当分驴问题停留在“17不能被9、3、2整除”时,它就是微型数学危机;当数学发展并建立等比数列知识时,危机就解决了。
《阿凡提的大智慧.毛驴上的智慧》读后有感

《阿凡提的大智慧.毛驴上的智慧》读后有感今年暑假,我读了一本名叫《阿凡提的大智慧·毛驴上的智者》这本书。
主人公是一个用智慧和幽默来伸张正义,鞭挞邪恶的人物形象。
他很善良,帮助所有他遇到困难的人;他很勇敢,他总是敢于挑战邪恶与霸权;他很聪明,他让好人得到好报,让恶人受到惩罚;他是很多中国人心目中善良与智慧的化身,他叫阿凡提。
在这本书中有许多小故事,例如:《酒鬼的外衣和散蓝》、《为了让长工们歇息》、《最上面的最下面的》、《胡子像毛驴一样多》、连我本人的话都不相信……其中,我最喜欢的故事就是《能办到的事》。
这个故事,讲的是阿凡提想买只山羊,来到市场口,看见一个小男孩牵着一只山羊站在那里,就问他:这只山羊卖不卖?阿凡提听了男孩的回答感到奇怪,因为他说话前言不搭后语,一会儿说卖、一会儿说不卖。
阿凡提就耐心的询问了小男孩,小男孩最后把事实告诉了阿凡提。
于是乐于助人的阿凡提帮男孩想到了办法,解决了事情。
我读了这个故事之后,想起了曾经在我生活中发生过的一件事:有一天,妈妈想着考一考我的生活自理能力怎么样?于是,把我叫过来和蔼的对我说:“宝贝,妈妈给你10元钱,你去超市给我买醋和生抽。
”我拿了钱就向超市走去,在去超市的路上,心想,10元钱,我一瓶便宜的醋和生抽,这样我就省点钱下来,可以买点好吃的。
这样一想,我高兴的走进超市。
但是眼前的情景让我目瞪口呆,便宜的醋和生抽都卖光了,剩下的都这么贵,我的10元钱根本就不够,哪儿还有钱买吃的呀!我急得像热锅上的蚂蚁,不知如何是好,只好垂头丧气的回了家。
回到家,妈妈笑眯眯的问我:“宝贝,我的醋和生抽呢?”我不好意思的回答妈妈:“您给的钱不够,我回来取钱的。
”“其实10元钱也可以买到呀,你没有发现最下面的那层有袋装的吗?”“啊!还有袋装的?那为什么我没有看您买过呀?”“因为每次回来我把袋装的倒入瓶子里了呀。
”我愧疚的点了点头。
我要学习阿凡提,遇事不要慌张,不要害怕,要用智慧来解决一切事情。
阿凡提的故事宝驴读后感

阿凡提的故事宝驴读后感
阿凡提啊,那可真是个充满智慧的传奇人物,他的宝驴故事就像一颗怪味豆,越嚼越有味儿。
一看到这个宝驴,我就觉得特别有趣。
这可不是一般的驴,它就像一个装满惊喜的魔法口袋。
阿凡提带着这头宝驴走南闯北,那场面就像一个带着神秘宝藏的大侠闯荡江湖。
在故事里,阿凡提总是用宝驴巧妙地对付那些贪心的坏蛋。
那些坏蛋呢,眼睛就像被金子糊住了一样,一看到宝驴能吐出财宝,就想据为己有。
可阿凡提是谁呀,他就像一个狡猾的老狐狸,总是能把那些坏蛋耍得团团转。
宝驴就像是他的秘密武器,阿凡提指挥宝驴的样子,就像一个指挥千军万马的将军。
我特别佩服阿凡提的智慧。
他不是靠武力,而是靠脑子,每次都能想出绝妙的主意。
他和宝驴之间的配合也是天衣无缝,就像一对多年的老搭档。
宝驴也很神奇,好像能听懂阿凡提的话一样,该吐财宝的时候吐财宝,该捉弄坏蛋的时候就捉弄坏蛋。
从这个故事里,我还学到了做人不能太贪心。
那些贪心的家伙最后都没有好下场,不是被阿凡提戏弄得灰头土脸,就是竹篮打水一场空。
阿凡提就像是一面镜子,让我们看到聪明和善良是多么的重要。
这个故事就像一阵清风,吹进了我的心里,让我知道在面对困难和坏人的时候,只要像阿凡提一样有智慧、有勇气,再加上一点小幽默,就没有什么过不去的坎儿。
而且,阿凡提的故事就像一个永远讲不完的童话,每次读都能有新的发现,新的乐趣。
宝驴就像一颗璀璨的星星,在阿凡提的故事宇宙里闪闪发光,吸引着我们一次又一次地走进阿凡提的奇妙世界。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阿凡提“借驴分驴”的“智慧”-小学数学论文
阿凡提“借驴分驴”的“智慧”
陈士文杨春燕
关于“智慧”,我们从一个民间故事说起。
传说阿凡提骑着毛驴游历,在一个牧场遇到一群人正为分毛驴而大伤脑筋,阿凡提上前询问,知道了事情的来龙去脉。
原来,有一位老人,他有17头毛驴,老人在临终前对他的三个儿子说:“我已经写好了遗嘱,我把毛驴留给你们,你们一定要按我的要求去分。
”
老人去世后,三兄弟看到了遗嘱:“我把17头毛驴全都留给我的三个儿子。
长子得1/9,次子得1/3,幼子得1/2,不许流血,不许杀驴。
你们必须遵从父亲的遗愿!”
阿凡提知道了缘由,立刻想出了一个主意,17头毛驴很快就分好了。
阿凡提想出了一个什么办法呢?那就是“借驴分驴”。
他把自己的毛驴先借给三兄弟,这样就有了18头毛驴,长子分得1/9也就是2头,次子分得1/3也就是6头,幼子分得1/2也就是9头,而2+6+9=17,刚好是全部的遗产17头毛驴。
毛驴分完了,阿凡提又骑着他那头可爱的小毛驴上路游历了。
这就是阿凡提“借驴分驴”的故事。
因为涉及到许多数学元素,也不乏趣味性,不少教师都乐于把这个小故事讲给学生听,借此引导启发学生:阿凡提“借驴”,巧妙地把单位“1”由“17头毛驴”转化成“18头毛驴”,很好地体现了“转化”的思想与智慧。
但仔细想来,这是一份荒唐的遗嘱,按照遗嘱来分是不可能的,一是因为
17不能被9、3、2整除,二是,毛驴是分不完的。
阿凡提把“17头毛驴”加上自己的那头毛驴,变成“18头毛驴”,这种“智慧”实有偷换概念之嫌。
尽管故事流传甚广,但所谓“阿凡提式的智慧”顶多只是茶余饭后的谈资罢了,数学课堂上我们需要的是科学的智慧。
故事可以一笑了之,数学则需要理性的思考。
“作为一种理性,数学会出现危机。
”1假如我们把“荒唐的遗嘱”当作一次微型的数学危机,如何解决这个危机呢?我们来一番逻辑推理和证明。
我们运用数列求和的方法,化“无限”为“有限”,遵从遗嘱“不流血、不杀驴”也把毛驴合理分完了。
当分驴问题停留在“17不能被9、3、2整除”时,它就是微型数学危机;当数学发展并建立等比数列知识时,危机就解决了。
危机的解决往往是源于数学的发明与进步。
当然,小学生尚不能理解数列求和的道理,但我们完全可以从按比例分配的角度,解决“荒唐遗嘱”中的危机。
回过头来再看阿凡提的“借驴分驴”,虽然与数学的理性推断结果一样,但本质是不一样的。
现在的数学课上,我们不能仅仅沉浸于故事中阿凡提式的智慧,满足于问题解决本身,更应理性地思考与辨析,因为“现在的数学教育肩负着改变思维,改变民族理性的重任”2。
(江苏省扬州市“智慧数学”工作室,江苏省扬州市育才小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