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届高三语文一轮复习课件:第2编第1章语言基础知识专题2
合集下载
中考语文第一轮复习第二部分文学作品阅读第二章小说阅读第1讲小说的情节与构思课件2

题型解读
小说的情节是指小说中因人物之间的相互关系和人与环境间的矛 盾冲突而产生的一系列生活事件发生、发展直至解决的整个过程。对 小说情节的考查首先是梳理小说的完整情节或者根据要求概括小说某 一局部的情节。
线索有单线和双线两种。暗线所叙述的故事情节是“隐藏”着的, 它能够更深更广地揭示出各种矛盾或冲突焦点,使故事情节安排更加 巧妙,这种巧妙就在于它能够通过塑造“另一个”形象,使小说所反 映的矛盾和要表达的主题更加突出。
5.注意把握人物形象和主题。一篇小说无论怎样 梳理。
安排故事情节,都是为塑造人物形象服务的。
知识要领
内容
要领
按小说 线索梳 理情节
线索对情节具有很强的贯穿 作用,抓住了线索,就可以 围绕线索概括出情节发展的 各个阶段的内容。
注意事项
知识要领
内容
要领
注意事项
抓住场 面梳理 情节
小说中的场面是人物活动的 重要场所,有些小说中一个 场面就可以梳理为一个情节。
题例精析
“你还好吧?”交往快两年,未曾牵过手的他紧搂住她的双肩,焦 急地望着她。
她虚弱地点点头,深吸了口气:“我从小就对毛虫敏感,见了毛虫 不是作呕就是昏倒。刚才昏过去多久了?”
“大概一两分钟,把我吓坏了,”他将她扶正,轻声补上,“奇怪, 这么晚了,怎么有毛虫出现?”
题例精析
她挪动一下圆滚滚的胖腿,好奇地望着那片落叶。一个黑点在树 叶边缘晃动,过了一会成了一条肥厚的黑线,滑过树叶表面,不声不 息地直朝她游动。带毛的黑线爬上了她白嫩的脚踝,小腿肚,膝 盖……她觉得一阵刺痒,那肥厚的黑线直往上爬,越来越近,毛茸茸 的身躯越来越大。转眼间一团黑毛已附在她肩上,黑团中有两粒小眼 直盯着她。“达达——,达——达——”她惊慌地尖叫,小手死命地挥 舞,重心一个不稳,躺卧了下来。那黑团又开始移动,逐渐逼近,逐 渐庞大……
高考语文(新课标人教)一轮总复习课件:第二编 第一章 语言基础知识 专题一

第9章 扩声系统调音
(2)把握语境是关键。知道了成语的意义,只是成功的 一半,另一半在于把握语境。要能根据语义找照应, 备考 划分关系看搭配。 启示 (3)识破陷阱是目标。平时多训练,在考场上要避难就 易,灵活使用排除法,识破陷阱,选出正确答案。
第9章 扩声系统调音
[复习定位] 正确使用词语(包括熟语)是历年高考考查的重点题型, 2014年高考也延续了这一考情。从考查形式上看,这一考点 的命题依然沿用客观选择题的形式,但是具体设置形式上有 所变化,主要体现在: 1.判断使用正误类试题减少,而词语选择填空类试题增 多。一些试卷不再沿用判断使用正误类题型,如2014年高考 新课标全国卷Ⅰ、Ⅱ的第13题,将一直延续的判断成语正误 的形式改为了选择近义成语填空的形式。
2014年全国新课标卷Ⅰ
②不合语境
贷 ③当仁不让
①近义成语辨析 ①防患未然 ②防微杜
2014年全国新课标卷Ⅱ
②不合语境
渐 ③未雨绸缪
第9章 扩声系统调音
2013年全国 新课标卷Ⅰ
①褒贬失当 ②望文生 义 ③不合语境
①振振有词 ②浩如 烟海 ③电光石火 ④平分秋色
2013年全国 新课标卷Ⅱ
①对象错误 ②不合语 境 ③望文生义
第9章 扩声系统调音
第二编 语言文字运用 第一章 语言基础知识
专题一 正确使用词语(含熟语)
第9章 扩声系统调音
正确使用词语(包括熟语)。能力层级:表达应 考纲
用E
考
《考试大纲》把原来的“正确使用词语(包括成
纲
解
语)”改为“正确使用词语(包括熟语)”,虽是
读 解读 微小的改动,却表明高考对词语的考查范围扩
①栉风沐雨 ②风姿 绰约 ③分庭抗礼 ④侧目而视
2017届高三语文一轮复习ppt (37)

答案
(1)①②
(2)③⑥
第二编
语言文字运用
创新大课堂
研究考情· 复习定位 真题精做· 把握考向 题型突破· 解题建模 考场技法· 核心突破 学心致用· 考点闯关
课时作业
2. (2014· 北京卷 )日常交际中,“得体”是语言表达的一 项基本要求。完成 (1)~(2)题。 (1)下文是一份请柬中的四句话,其中表述不得体的一句 是( ) (甲)我校文学社定于本月 18日晚 7点在学校礼堂举行“民 俗文化报告会”。 (乙 )您是著名民俗专家,对民俗文化的研究 造诣颇深。(丙)今诚挚邀请您莅临会议,为我社民俗文化活动 的开展做出认真的指导。(丁 )敬请届时光临。 A. (甲 ) C. (丙 ) B. (乙 ) D. (丁 )
课时作业
4. (2015· 福建卷 )阅读下面材料,按要求答题。 我们为什么要过生日?班主任在主题班会上提出这个问 题时,同学们做出了不同的回答: “当然是为了庆祝自己又长大了一岁。 ” “我觉得应该是为了感谢母亲给了我们生命。” “我认为是与朋友分享自己生日的快乐。” ……
第二编 语言文字运用
创新大课堂
研究考情· 复习定位 真题精做· 把握考向 题型突破· 解题建模 考场技法· 核心突破 学心致用· 考点闯关
课时作业
(2)午宴上,某中学生遇到父母的朋友劝酒,下列回应得 体的一项是( )
A.下午还有两门考试呢,别劝了,行不? B.谢谢足下,家父从来不准许我喝酒。 C.不喝,不喝。中学生不是不能喝酒吗? D.谢谢,谢谢!我年龄还小,不能喝酒。
连贯 7分 得体 鲜明
第二编
语言文字运用
创新大课堂
研究考情· 复习定位 真题精做· 把握考向 题型突破· 解题建模 考场技法· 核心突破 学心致用· 考点闯关
高考语文复习课件(课标一轮) 专题 (2)

D. 在媒体的长枪短炮前 ,明星们也许悟出了言多必失的道理 ,鲜有人 关闭 D项 ,“竹筒倒豆子”比喻把事实全部说出来 ,没有隐瞒,用于此语境正确。 会在聚光灯前竹筒倒豆子 ,少说、 不说成了他们自我保护的明智选择。 A .....
解析 答案
自主学习 明确备考方向
-9-
考情细目
年份 2018 考查内容 实词 观照 虚词 关于 成语 络绎不绝 跃然纸上
方法探究 寻求解题策略
-18-
学案一
学案二
学案三
学案四
(3)词语使用时,在一般语境下词语的感情色彩也会变化。为了追 求特定的表达效果,有时褒词可以贬用,有时也可以贬词褒用。如 “我那时真是聪明至极,竟然没有领会到父亲对我的一片爱心”中的 “聪明”就是褒词贬用。再如“我不善于研究,写了一点文字垃圾,尽 管是自己的思考所得,但是不敢登大雅之堂”中的“文字垃圾”在这 个语言环境里,就没有了贬义色彩。
-1-
专题二 词语和标点符号的 使用
自主学习 明确备考方向
-2-
考纲要求 1.词语(包括熟语)的识记、理解和正确使用。 2.标点符号的正确使用。
自主学习 明确备考方向
-3-
真题回放 1.(2018· 浙江高考)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第(1)~(2)题。
在第 55 届博洛尼亚国际儿童书展上,中国插画展现场的观众络绎不绝 , .... 显示出各界对中国插画现状与发展的关切。 【甲】什么是插画?插画就 是出版物中的插图:一本书如果以插画为主,以文字为辅,就被称为绘本, 顾名思义就是画出来的书。一本优秀的绘本,可以让不认字的孩子“读” 出其中蕴涵的深意。【乙】在各色画笔下,蝴蝶、花朵、叶子、大树等 跃然纸上 ,孩子可以对色彩、 实物进行认知学习。 在学校里阅读的绘本, .... 父母在家里也可以和孩子一起阅读。 如此一来,孩子在幼儿园抑或在家 里,都拥有一个语言互通的环境。【丙】“绘本在儿童早期教育中的作 用已被越来越多的人认识,但绘本的发展还需加快步伐。”书展上多家 出版社的负责人都持类似观点。当然,关于 绘本创作者,需要观照 的,不 .. .. 仅有儿童心灵成长的需求,还有成年读者的精神世界。
2017高考一轮语文(通用版)复习课件:第2部分 第1关

• 一、什么是“圈点式”阅读法 • “圈点式”阅读法,是指把阅读材料的重点 部分画出来,力求读通、读懂、记住。从记 忆的角度理解就是提取重要信息,对重要信 息进行有效的编码,使信息进入到长时记忆, 有利于整体把握文本,正确理解阅读材料。 • 二、圈点的范围 • 必考内容的现代文阅读,考查的是最基本的 阅读能力。考生常出现的失误是抓不住主要 的东西,或语言概括不准确,不全面,不明 确。为了更好地备考,突破论述文阅读瓶颈,
因此 ,胡适曾主张古史作为研究对象,可“缩短二三千年,从诗三百篇做起”。③ .. 甲骨文的发现,将商人亲手书写、契刻的文字展现在学者面前,使商史与传说时代 分离而进入历史时代。 特别 是 1917 年王国维写了 《殷卜辞中所见先公先王考》 及 《续 .. 考》 ,证明《史记· 殷本纪》与《世本》所载殷王世系几乎 皆可由卜辞资料印证,是基 .. . 本 可靠的。论文无可辩驳地证明《殷本纪》所载的商王朝是确实存在的。 . 甲骨文的发现也使《史记》之类的历史文献中有关中国古史记载的可信性增强。 ④因为这一发现促使史学家们想到,既然《殷本纪》中的商王世系基本可信,司马 迁的《史记》也确如刘向、扬雄所言是一部“实录”,那么司马迁在《史记· 夏本纪》 中所记录的夏王朝与夏王世系恐怕也不是向壁虚构。
• 2.圈注论据句 • 论据是用来证明论点的正确性、可行性的依 据。 • 议论文中的论据可以分为两大类。一类是选 用有代表性的事例、确凿的数据、可靠的史 实等充当,称为事实论据;一类是人们公认 为正确、可行的道理、格言、原理、定律等, 称为道理论据。因此,在阅读时,圈注 “如”“例”等句可迅速把握事实论据;圈 注“如果„„那么”等表比较、对比、引述 等句可迅速把握道理论据。这样可迅速把握
• ②重要的修饰限制词语(基本、根本、重要、 最、十分、非常、总共等表程度的词语); • ③已然未然(迄今为止、到目前为止、现在所 见的等表时间的词语),或然必然(如果、可 能、一定、或许、已经、将来、正在、目前、 如果、必然、预计等表判断的词语); • ④代词(这、那、它、其、如此等)。 • (2)文中反复强化的词 • 这类词往往是文章要表达的主要内容或中心 意思。
高考语文一轮复习(语文·福建专用)配套课件:语言基础知识 第一章 高频考点二

基础第:9章整扩合声·系点统调拨音
基础:整合·点拨 题点:矫正·突破 返回
(3)(2010·全国Ⅱ)那个年代的手抄本很难得,书中的故事对我产
生了潜移默化的影响,爱国心、人生观、事业心、爱情观以及
手抄本那漂亮的字迹也让我非常喜欢。
答:“_潜__移___默__化__”__应__作__状__语__修___饰__“__产__生__”__。__另__外__,___“__爱__国__心_ 、 _人__生__观___、__事__业__心__、__爱__情__观___”__与__“__喜__欢__”__搭__配___不__当__,__它__们__应_ 该 _是__“__影___响__”__的__内__容_ 。
基础第:9章整扩合声·系点统调拨音
基础:整合·点拨 题点:矫正·突破 返回
一、识别“语序不当”的病句 1.下面句子皆存在多项定语语序不当的问题,请作具体说明。
(1)(2011·广东)我先来到展厅后面一座墓的发掘现场。
答:_定__语__“__巨___大__的__”__位__置___不__当__,__应__放__在___“__覆__斗__形__”___前面。
基础第:9章整扩合声·系点统调拨音
基础:整合·点拨 题点:矫正·突破 返回
(3)(2008·天津)我们一定能在奥运之际展现出古老文明大国的 风范,那时我们的城市不仅会变得更加美丽,每一个人也会更 讲文明。 答:_“_不__仅__”__位__置__不__当__,__应__将__“__不__仅__”___移__到__“__我__们__的__城__市__”__之__前。
(3)(2007·宁夏、海南)运动员的高超技能可以通过日常的刻苦 训练获得,而良好的心理素质却要通过临场的无数竞技才能 练就出来。
2017高考语文复习 基础知识 ppt精选课件PPT

十一、非主谓句
由一个词或非主谓短语构成,带有一 定语调,表示相对完整意思的语言单位。 非主谓语举例: (1)打雷了。 (2)前进! (3)不许随地吐痰! (4)轮到你了。 (5)妙! (6)好高的树啊! (7)卫星!
特殊句式
雪花飞舞。小栓仍不停地咳。动词谓语句 今年比去年热多了。 形容词谓语句 明天国庆节。他高高的个子。名词谓语句 这件事我没听说过。 主谓谓语句
名词用作状语 表示动作、行为的特征、状态
项伯亦拔剑起舞,常以身翼蔽沛公 天下云集响应,赢粮而景从 豕人立而啼 丁壮号哭,老人儿啼 斗折蛇行,明灭可见
名词用作状语 表示动作、行为的方式
君为我呼入,吾得兄事之 群臣吏民,能面刺寡人之过者,受上赏 无不膝行而前,莫敢仰视
刘备周瑜水陆并进
名词用作状语
表示动作、行为所凭借的工具
谓语是句子陈述的内容。
找谓语
(1)祝福的声音响起来了。 (2) 水淋淋的马路,像一条闪闪发光 的绸带。 (3) 后死诸君多努力。 (4) 我们的祖国领土辽阔。
宾语是谓语动词支配的对象。
找宾语
(1) 我国的石拱桥,有悠久的历史。 (2) 开荒、种庄稼、种蔬菜,是足食 的保证。 (3)谁没有使用过纺车呢? (4) 这是远游赤子准备下的敬老的礼 物啊!
(2)篮球场上十位队员正在激烈的打比赛. (谓语) (3)法国著名小说家巴尔扎克以毕生的精力
完成了小说集<<人间喜剧>>的编写. (宾语) (4)那里有肥沃的土地,有丰富的各种矿藏,
有布满无数珍宝的山村. (其他成分) (5)为精简字数,不得不略加删改一些. (其他成分)
短 语 擂 台
句子主干
句子结构成分
口诀:
主谓宾、定状补
高考语文一轮总复习 第二部分 第一章 文学常识课件 新人教版

6.(2010·江西卷)文学常识与诗文填空。(5题限选4 题)
(1)小小说、短篇小说、中篇小说与______________ ____,并列称为小说的“四大家族”。玛蒂尔德是小说 《________》中的女主人公。
(2)岂曰无衣?__________________。王于兴师, __________________,与子偕行!(《诗经·秦风·无衣》)
(3)《离骚》中屈原自述出生年月日的两句是: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或取诸怀抱,________________;或因寄所托, ______________。(王羲之《兰亭集序》)
(5)__________________,只是朱颜改。问君能有几 多愁?__________________。(李煜《虞美人》)
走向高考·语 文
新课标版
路漫漫其修远兮 吾将上下而求索
第二篇
文学常识和名句名篇
第1章
文学常识
1 考题回放 2 考点梳理 3 方法突破
4 课后强化作业
考题回放
1.(2011·天津卷)下列有关文学常识的表述,不正确 的一项是( )
A.《论语》记载了孔子及其弟子的言行,体现了孔 子政治、伦理、哲学、教育等方面的思想,是儒家重要 的经典,被列为“四书”之一。
B.司马迁的《史记》开纪传体史书之先河,我们熟 悉的《鸿门宴》和《项羽之死》均出自《史记·项羽本 纪》。
C.中国现代著名剧作家曹禺,原名万家宝,出生于 天津,创作了《雷雨》《茶馆》《北京人》等话剧剧 本。
D.美国作家海明威在《老人与海》中塑造了桑地亚 哥的形象,颂扬了人类挑战困难、捍卫尊严的“硬汉精 神”。
3.(2011·江苏卷)下列有关名著的说明,不.正.确.的.两. 项.是( )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 (2015· 课标全国卷Ⅱ)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 ) A.“地坛书市”曾经是北京市民非常喜爱的一个文化品 牌,去年更名为“北京书市”并落户朝阳公园后,依旧热情 不减。 B.“丝绸之路经济带”横跨亚、非、欧三大洲,其形成 与繁荣必将深刻影响世界政治、经济格局,促进全球的和平 与发展。
全部采 用选择 没有语 病的一 项的形 式
【考情分析】 辨析并修改病句,是历年高考必 考题型。综观近年高考考情,本考点呈现出以下 备考 启示 特点: 1.常考题型:一是辨析正误类选择题,这是大部分 地区经常采用的题型,如 2015年高考新课标全国 卷Ⅰ、新课标全国卷Ⅱ、山东卷等;二是判断修 改类主观题,如 2015年高考福建卷、重庆卷等。
D
[本题考查辨析病句的能力。A 项,搭配不当,“充满”
与“辩证法”不搭配。B 项,语序不当,“技术活动”与“艺术活 动”互换位臵。C 项,结构混乱,“就”改为“在”或在“等方面” 后加“而言”。]
4. (2014· 课标全国卷 Ⅱ)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 ) A.他在新作《世界史》的前言中系统地阐述了世界是个 不可分割的整体的观念,并将相关理论在该书的编撰中得到实 施。 B.作为一名语文老师,他非常喜欢茅盾的小说,对茅盾 的《子夜)曾反复阅读,一直被翻得破烂不堪,只好重新装订。 C. 《舌尖上的中国》这部风靡海内外的纪录片,用镜头展 示烹饪技术,用美味包裹乡愁,给观众带来了心灵的震撼。 D.如果我们能够看准时机,把握机会,那么今天所投资 百万元带来的效益,恐怕是五年后投资千万元也比不上的。
全部采 用选择 没有语 病的一 项的形 式
全国新课 2013年 标卷Ⅱ 全国新课 2012年 标卷 全国新课 2011年 标卷
①成分残缺(缺少宾语)② 结构混乱(偷换主语)③搭 配不当(一面对两面) ①结构混乱(句式杂糅)② 搭配不当(动宾不当)③不 合逻辑(不合事理) ①搭配不当(动宾不当)② 表意不明(乱用介词)③结 构混乱(句式杂糅)
C.在那个民族独立和民族解放斗争风起云涌的时代,能 激发人们的爱国热情是评判一部文学作品好坏的非常重要的 标准。 D.父亲住院期间,梅兰每天晚上都陪伴在他身旁,听他 讲述一生中经历的种种苦难和幸福,她就算再忙再累,也不 例外。 B [A项,成分残缺,在“依旧热情不减”前加上主语“北
京市民”。C项,搭配不当,一面对两面,应在“能”后加“否” 字。D项,成分赘余,该项各分句的主语都是“梅兰”,应删去 “她”。]
C [A.“理论”与“实施”搭配不当。D.“一直被翻得破烂不 堪” 一句暗换主语。 D.语序不当, “所”字应放在“带来的效益” 之首。]
5. (2013· 新课标全国卷Ⅰ)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 是( ) A.对于传说中这类拥有异常可怕力量的动物,尚武的古 代欧洲人的真实心态恐怕还是敬畏多于憎恶的。 B.杜绝过度治疗,除了加强宣传教育外,还要靠制度保 障医疗机构正常运转,调控盲目扩张的逐利行为。 C.作者观察细致,一泓清潭、汩汩流水、朗朗歌声,都 能激发他的灵感,都能从中找到抒情叙事的切入点。 D.过于重视教育功能,文学作品会出现理性捆绑感性, 思想大于形象,甚至全无艺术性,变成干巴巴的说教。
3. (2014· 全国新课标卷Ⅰ)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 是( ) A.作为古希腊哲学家,他在本体论问题的论述中充满着 辩证法,因此被誉为“古代世界的黑格尔”。 B.由此可见,当时的设计者们不仅希望该过程中艺术活 动是富有创造性的,而且技术活动也是富有创造性的。 C.本书首次将各民族文学广泛载入中国文学通史,但就 其章节设置、阐释深度等方面依然有很大的改进空间。 D.古代神话虽然玄幻瑰奇,但仍然来源于生活现实,曲 折地反映了先民们征服自然、追求美好生活的愿望。
第二编
语言文字运用
第一章 语言基础知识 专题二 辨析并修改病句
2011~ 2015年度新课标全国卷辨析病句考查情况统计表 年份 卷别 考查角度 ①成分残缺(缺少 全国新课 标卷Ⅰ 主语 )②结构混乱 (偷换主语 )③语 序不当 (定语不 当) 题干要求 全部采用选 择没有语病 的一项的形 式
2015年
C.这部小说中的“边缘人”是一个玩世不恭、富有破坏 性却真实坦白的群体,人们面对这类形象时会引起深深的思 索。 D.为进一步保障百姓餐桌安全,国家对施行已超过5年 的《食品安全法》作了修订,因加大了惩处力度而被冠以 “史上最严”的称号。 B [A项,语序不当,“从现在起到年底”应移至“宣布”之
后。C项,不合逻辑,“人们面对这类形象时会引起深深的思 索”主客体颠倒,可改为“这类形象引起了人们深深的思索”。 D项,结构混乱,偷换主语,在“因加大”前面加上“这次修 订”。]
[点拨]
六角度区分名词、动词、形容词 词类 名词 能 一般不能 不能 能 动词 形容词
区分角度 能否用数量词修饰 能否用副词 “不 ”修饰 能否用副词 “没有 ”修饰
不能 能 不能
能否用副词 “很 ”修饰 一般不能 在句中经常充当何种 成分 作谓语时能否带宾语 主、宾
多数不能 谓语 绝大多数能
多数能 谓语、状 语、定语 不能
A
[本题考查辨析病句的能力。B项,搭配不当, “调控 ”
与 “行为 ”不搭配。 C项,偷换主语,应在 “都能从中 ”增加 “他 ”。 D项,成分残缺, “出现 ”缺少宾语,可在 “说教 ”后加 “的现象 ”。]
6. (2013· 新课标全国卷Ⅱ)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 是( ) A.很多企业都认识到,为了应对消费需求和竞争格局的 变化,必须把改进服务提到与研发新产品同等重要的位置 上。 B.一般人常常忽略的生活小事,作者却能够慧眼独具, 将之信手拈来,寻找其叙述的价值,成为小说的有机组成部 分。
①受副词修 饰,不能受程 度副词修饰; ②可以带动态 助词“着、 了、过”;③ 常作谓语或谓 语中心语;④ 一般动词可以 按 AA或 ABAB 形式重叠;⑤ 一般能用 “别”限制。
表示 状态 表示 实 词 形 性质 容 词 表示 形状
明媚、娴静、 ①多数能直接修饰名词作定 激动、快、忙 语;②组成“的”字短语后 甜、伟大、诚 可作主语、宾语;③大多数 实、好 形容词可以和副词组合;④ 形容词主要作定语、谓语, 高、圆、直、 弯 不能带宾语;⑤许多形容词 可以按 AA、 AABB的形式重 叠;⑥一般可以用“很”修 饰。
1. (2015· 课标全国卷Ⅰ)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 ) A.为纪念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 70周年,从 现在起到年底,国家大剧院宣布将承办 31场精心策划的演 出。 B.根据国家统计局发布的数据, 4月份我国居民消费价 格指数出现自去年 12月以来的最大涨幅,但仍低于相关机构 的预测。
C.在 90后的青少年中,科幻迷越来越多,这显示了科幻 文化正在崛起,是对长久以来孩子们缺失的想象力的呼唤。 D.数字化时代,文字记录方式发生了重大变化,致使很 多人提笔忘字,长此以往,将影响到汉字文化能否很好地传 承。
A
[B项主语不一致,应在 “成为 ”前加 “使之 ”。C项成分
残缺,应为“显示了……的趋势 ”;最后一个分句无主语, D项 一面与两面搭配不当,最后一个分句应改为 “将影响到汉字文 化很好地传承”。 ]
2.病句类型:病句考查不会超出考纲要求的六种类 型,没有固定考查哪一种或哪几种类型。但是,每 种类型中有一些常见易考的考查点,这应是考生备 考病句题的重中之重。 备考 3.考查趋势:考查的综合性趋近几年也有所变化,考查趋向 综合性,与语段理解、语言表达题相结合,如 2014 年高考湖南卷要求将没有语病的一句填入语段中, 既考查了语病,又考查了语段理解和语言表达连 贯。
句群是最大的语法单位,句群也叫句组或语段,是前后 衔接连贯的,能表达一个明晰的中心意思的一组句[知识储备] 汉语一般可分为五级语法单位:语素→词→短语(也称 词组 )→句子 (包括单句和复句)→句群。 语素是最小的音义结合体,最小的语法单位,比如:单音节 语素 (山)、双音节语素(徘徊、坦克)、多音节语素 (高尔夫、奥 林匹克 )。
全国新课 2015年 标卷Ⅱ 全国新课 2014年 标卷Ⅰ 全国新课 2014年 标卷Ⅱ 全国新课 2013年 标卷Ⅰ
①搭配不当(一面对两面 )②结构 混乱(偷换主语)③语序不当 (状 语不当 ) ①不合逻辑(强加因果 )②结构混 乱(乱加介词)③语序不当(递进 颠倒) ①结构混乱(句式杂糅 )②结构混 乱(偷换主语)③语序不当(定语 不当) ①搭配不当(动宾不当 )②结构混 乱(偷换主语)③成分残缺(缺少 宾语)
表示 确数 实 数 表示 词 词 概数 表示 序数
二、亿、二分 之一 几、许多、三 ①常与量词组合,构成数量 四十 第一、初二、 老大 短语;②可以作主语、宾语
物量词 (表示人 尺、斤、朵、 ①物量词用在名词 或事物单位的 前;②动量词用在 辆、回、趟 量) 动词后;③与数 实 量 词、指示代词构成 词 词 动量词 (表示动 阵、顿、次、 量词短语;④可以 作行为单位的 重叠;⑤一般不单 遭、回、趟 量) 独作定语。 人称代词 实 代 词 词 疑问代词 指示代词 我、你、她、 大家、自己 一般作主语、宾 谁、什么、多 语。 少、怎样 这、那、这样
说
明
(1)只能和动 词、形容词 组合,一般 不能和名词 组合 (2)多数不能 用于单独回 答问题 (3)一部分副 词有关联作 用。如: “就”“才 ”“也”等
用在名 词、代词 或者词组 前面,与 它们组合 起来,修 虚 介 饰或补充 词 词 说明动词 等,表示 时间、处 所、方 向、对象 等
表示处所、方向:从、自、往、 朝、向、到、在、于、由 表示时间:从、自从,到、在、 当、于 表示状态、方式:按照、以 表示原因:由于 表示目的:为、为了、为着、给 表示对象、关联:对、对于、关 于、至于、连、同、跟、和、与 表示比较:比、同、跟、和、与 表示排除:除了、除
名称
意义
用来修 饰动词 或者形 容词, 表示时 虚副 间、范 词词 围、程 度、肯 定、否 定、语 气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