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2021年高考语文一轮复习基础知识专题01 正确使用词语_36-40
2021高考语文一轮复习微专题:考点一 正确使用词语(包括熟语)

目录第一模块语言表达和运用考点一正确使用词语(包括熟语)学问点1:实词辨析——区分不同语素和使用对象学问点2:易混虚词辨析——区分语法功能学问点3:综合词语辨析——辨析异同,关注语境学问点4:近义成语辨析——把握语义,明辨语境学问点5:常见被误用的熟语——明词义,识颜色,晓对象考点二辨析并修改病句学问点1:高考必考病句类型——了解病因,梳理主干学问点2:病句修改题——通语感,理主干,抓标志考点三连贯(句子连接)学问点1:句子复位型连贯题——话题统一,结构统一,语脉相承学问点2:补充嵌入型连贯题——对象全都,文气杨达学问点3:排序型连贯题——分小组,看句意,析语境考点四扩展语句、压缩语段学问点1:扩展语句——添加枝叶,联想想象,增加意蕴学问点2:压缩语段:——明确要求,提取要点考点五仿用选用变换句式学问点1:仿用句式——留意结构和内容,形神兼顾学问点2:变换句式——确定主干,句意不变考点六图文转换学问点:图文转换题——观看細致,明确要求,揭示本质考点七:语言综合表达题——留意要求,机敏表达其次模块古诗文阅读考点一文言文阅读学问点1:理解文言实词题学问点2:客观型断句題学问点3:古代文化常识题附录:考生必知的60则古代文化常识——了解常识,传承文化学问点4:归纳概括题学问点5:文言文翻译题考点二古代诗歌鉴赏学问点1:鉴赏人物形象型学问点2:鉴赏事物形象型学问点3:鉴赏景物形象型学问点4:鉴赏诗歌语言之炼字、炼句型学问点5:鉴赏语言特色型学问点6:鉴赏修辞手法型学问点7:鉴赏表现手法型学问点8:评价情感态度型学问点9:比较鉴赏型考点三名篇名句默写学问点:高考必考64则名句名篇集萃——理解遗彻,记忆精确第三模块现代文阅读考点一一般论述类文章阅读题——回归原文,认真对比,识破陷阱学问点1:理解重要概念题学问点2:筛选信息、归纳要点题学问点3:理解分析观点态度题考点二小说类文本阅读学问点1:理解作品内容、赏析作品手法学问点2:情节结构分析题学问点3:人物形象赏析题学问点4:文本意蕴探究题考点三散文类文本阅读学问点1:结构作用分析题学问点2:句子含意及表现手法鉴赏题学问点3:归纳内容要点题学问点4:共性化解读题考点四传记类文本阅读学问点1:理解分析内容题学问点2:筛选整合文中信息题学问点3:归纳主要内容题学问点4:多角度探究题第四模块写作考点一六类主题作文的开头和结尾典例考点二:常用六大热点素材立意分析第一模块语言表达和运用考点一正确使用词语(包括熟语)ks5u考点要求]正确使用词语(包括熟语)学问点1:实词辨析——区分不同语素和使用对象1.【词语/词汇】“词语”,指词和词组,字眼。
高考语文一轮复习知识清单-语言文字运用(正确使用词语(包括熟语))(含解析)

语言文字运用正确使用词语(包括熟语)正确使用实词、虚词准确辨析近义实词实词包括名词、动词、形容词、数词、量词、代词六类。
实词的考查以近义词辨析为主。
要掌握和运用好实词,关键在于能辨析近义词的意义和用法。
辨析近义词是为了使思想感情表达得更精确,更细腻,语言表达效果更加鲜明生动。
辨析近义词,辨异是重点。
辨异首先要求同。
所谓求同,就是找到一组近义词共同的基本义,然后在这个共同的基本义之内,辨析其差异。
意义辨析【辨析方法】“语素区分法”。
所谓“语素”,就是词中最小的音义结合体,大多数情况下就是指单个字。
两个近义词往往含有相同的语素,而它们意义的差别,往往落在两词相异的语素上。
所以,只要提取出相异的语素来加以研究,就可以相对容易地找到两词的区别。
例如“疏离”与“疏远”,两词的相异语素是“离”和“远”,这两个语素在原词中均表示“疏”的结果,只是结果不同:“离”只表“疏”的状态,并不强调“疏”的程度;而“远”则表“疏”的程度,且程度较重。
【辨析角度】:(1)词义侧重点。
例如“冷僻”与“冷落”,“冷僻”侧重指“偏僻,不熟悉”,“冷落”侧重指“不热闹,不热情”。
(2)词义轻重。
例如“嘲笑”与“讥笑”都含有“看不起人、取笑人”的意思,只是词义轻重程度不同:“嘲笑”指一般的取笑,词义较轻;“讥笑”指带有讽刺、挖苦意味的取笑,词义较重。
(3)词义范围大小。
例如“年龄”与“年纪”:“年龄”指人或动植物已生存的年数,词义范围大;“年纪”专指人的年龄,词义范围小。
色彩辨析【辨析角度】:(1)感情色彩分褒、中、贬三种,如“成果(褒)—结果(中)—后果(贬)”;(2)语体色彩分口语与书面语,如“爸爸(口语)—父亲(书面语)”等。
用法辨析【辨析角度】:(1)适用对象是用于自己还是他人,是谦称还是敬称,是用于一般对象还是特定对象,是主动性还是被动性。
例如“爱护(上级对下级,长辈对晚辈)—爱戴(与‘爱护’相反)”,“启用(用于物)—起用(用于人)”,“接受(被动性)—接收(主动性)”。
(新课标)2021版高考语文一轮总复习第1单元语言文字应用第一节正确使用词语(包括熟语)核心知识三课件

定,能独立地、灵活地表达意义,常常能收到一般词语无
法收到的意想不到的效果,是汉语词汇中十分重要成部 分。高考卷对成语的考查主要有两种形式:一为近义成语 辨析,2018、2019 年高考卷都采用这种形式,且语言材 料也由之前的单个句子变成了整体的情境语段;一为判断 使用正误,这一形式在 2017 年之前使用较多。
道理。该成语在句中被误解为“坐下来谈论事情”的意思。 B.坐拥百城:比喻藏书极为丰富。句中将该成语误解为 “拥有一百座城池”的意思。C.久而久之:经过了相当长 的时间。使用正确。D.曾几何时:时间过去没有多久。此 处将“曾”误解为“曾经”的意思。
[答案]C
误用对象,张冠李戴
有些成语只适用于描述特定的人或事,有特定的指向 性。比如:有的只适用于人,有的只适用于物;有的只能 用于群体,有的只能用于个体;有的专用于特定的关系(如 只能用于男女或夫妻之间),有的专用于特定的范围(如只 能用于写文章或文学艺术);等等。如果不注意其使用对 象或范围,就容易出错。例如:
起。不能形容物品,此处用错对象。②句中“广开言路” 指尽量给下属和群众创造发表意见的条件。这里显然用错 对象。③句中“汗牛充栋”形容书籍多,不能用来修饰
“橙子”,故使用错误。
类似“汗牛充栋”这一类易用错的成语还有“信手 拈来”“抛砖引玉”“豆蔻年华”“破镜重圆”“比翼 双飞”“炙手可热”“一劳永逸”“起死回生”“妙手 回春”“落落大方”“鳞次栉比”“登堂入室”“奔走 相告”“藕断丝连”“萍水相逢”“雨后春笋”等。请注 意上述成语在联系对象上的特殊性。
褒贬颠倒,感情失当
成语从感情色彩上可分为褒义、贬义和中性三类。具 有褒义色彩的成语通常表达肯定、赞扬的情感态度,具有 贬义色彩的成语则表达否定或批判的情感态度,具有中性 色彩的成语则不表达褒义或贬义的感情态度。在使用过程 中,必须辨明褒贬,否则就容易造成褒贬色彩失当。例如:
2021届高考语文一轮复习正确使用词语(包括熟语)第一讲正确使用实词和虚词练习(含解析

第一部分语言文字运用近三年全国卷题材考查统计年份Ⅰ卷题材Ⅱ卷题材Ⅲ卷题材2017 社会时事生活常识职业规划社会生活自然科学城市发展科技文化自然科学传统习俗2018科学考察校园启事教师发展戏曲创新征稿启事时代精神动物迁徙书信祝贺被拒应对2019音乐科研考古美术科研工程工程科研体育命题选材考点新变化:1.扩大词语考查范围;2.再现逻辑连贯题;3.凸显信息处理能力。
试题新亮点:1.博采古今艺术,丰富审美体验,彰显美育化人功能;2.弘扬劳动精神,倡导劳动实践,落实劳动育人理念。
备考建议语言文字运用的命题避实就虚、出其不意的可能性在加大,高考复习全面性的要求正在加大,如标点运用题、逻辑连贯题、句段压缩题的重现。
所以语用题备战策略是:突出重点,不留盲点;返祖现象,不可不看;轮流交替,命题特点;具体而微,点兵演练。
专题一正确使用词语(包括熟语)“正确使用词语(包括熟语)”的能力主要是指在一定的语言环境里正确使用实词、虚词和熟语(主要是成语)的能力。
所谓“词语”,一是指常用词语,包括实词中的近义词、虚词和熟语;二是规范的词语,即现代汉语中的规范用词。
所谓“正确使用”,一是考查“使用”是否正确,二是在“使用”中考查。
近几年高考词语考查内容导图2010—2019年全国卷考情一览表词语考查题题型一直在变化,2013年的高考成语题型为单项选择判断正误,成语的数量是4个,但2014年和2015年成语数量变为3个,数量变少了,且题型也发生了变化,由常规的单项选择判断正误变成选择填空;2016、2017年一变再变,数量由原来的4个、3个到6个,题型从原来的选择使用正误、选择填空,又向选择使用正误回归。
2018、2019年变化更大,一改以往高考词(成)语命题独立辨析的形式,将词(成)语放在阅读文段中,强化整体阅读,不只考近义成语的辨析,还考查了一般词语的辨析,对考生在具体语境中解决问题的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第一讲正确使用实词和虚词实词、虚词在全国卷中已空考多年,2019年重出“江湖”,全国卷Ⅰ、卷Ⅲ都在语段中以“近义词语辨析”的形式考查了实词。
2020版高考语文一轮复习专题一-正确使用词语(包括熟语)(含答案)专题1 考点1 考向4

第一部分专题一考点一考向四备考必记仓储易造成不合语境的成语1.对簿公堂:在官府公堂上受审问,后来指在法庭上对质或上法庭打官司。
不能用来形容“在公共场合辩论”或“核对数据、账目”。
2.拍手称快:拍着手喊痛快,多指仇恨得到消除。
不能直接用于那些欢快的场面。
3.曾几何时:指时间过去没有多久。
不能理解为“很久以前”。
4.长此以往:老是这样下去。
多用于不好的情况。
5.心有余悸:危险的事情虽然过去了,回想起来还感到害怕。
只用于过去发生过的事。
不能但凡表示害怕就用此语。
6.炙手可热:手摸上去感到热得烫人,比喻权势大,气焰盛,使人不敢接近。
用于人而不用于物,不可理解为“热门”或“商品畅销”。
7.万人空巷:形容庆祝、欢迎等盛况。
不能理解为“万巷皆空”。
8.萍水相逢:比喻向来不认识的人偶然相遇。
不能但凡表示相遇就用此语。
9.间不容发:两物中间容不下一根头发,形容事物之间距离极小,也形容与灾祸相距极近,情势极其危急。
不是形容“关系亲密”。
10.明日黄花:原指重阳节过后逐渐枯萎的菊花,后多比喻已失去新闻价值的报道或已失去应时作用的事物。
不是指未来的东西。
易错题集(1) [%~@&*]1-A 一种杀虫剂是由药液与水按1:15的质量比配制而成的,如果配制杀虫剂400千克,需要这种药液多少千克?1-B 一种杀虫剂是由药液与水按1:15的质量比配制而成的,现要加水60千克,需要这种药液多少千克?[^#%~@]2-A 有花生1000千克,可榨出380千克油,花生的出油率是多少?[~^%&#]2-B 花生的出油率是38%,现有花生750千克,可榨出花生油多少千克?[^&%@#]2-C 花生的出油率是38%,如果要榨花生油760千克,要准备花生多少千克?3-A 一台洗衣机原价1000元,现售价900元,这台洗衣机打几折出售?3-B 一台电视机原价2500元,现打九折出售,现售价多少元?3-C 一辆自行车打九折后售价比原价便宜了25元,这辆自行车原价是多少元?4-A 水结成冰后体积增加19,制300立方厘米的冰需要多少水?算术方法:方程方法:[^%~&@]4-B 刘大爷家今年产小麦和棉花共2850千克,棉花的产量是小麦的213,刘大爷家今年产棉花和小麦各多少千克?[%~&#*]算术方法:方程方法:m5-A 用120cm的铁丝做一个长方体的框架。
2021年高考语文一轮复习基础知识专题01正确使用词语课件.ppt

任务情境:
正确使用词语作为语言文字最基本的能力之一,从未缺席过任 何时候、任何类型的高考试卷。既然如此,如何复习好这一考点呢? 事实上,它无捷径可走,必须具备一定量的积累与记忆,要结合实 例,深度理解,强化记忆;要在大量的读写实践中有意识地培养对 词语的理解与运用能力,养成字斟句酌、推敲词语的良好习惯。当 然,也要定期训练,不断反复。
熟悉”,后者侧重指“不热闹,不热情”。 不少近义词在语义上有轻 重之分:有的适用于重要 “嘲笑”与“讥笑”都含有“看不起人、取笑人” 词义 的事物,有的适用于一般 的意思,只是语义轻重程度不同:“嘲笑”指一 轻重 的事物;有的表示程度深、般的取笑,语义较轻;“讥笑”指带有讽刺、挖 性质重,有的表示程度浅、苦意味的取笑,语义较重。 性质轻。
辨析角度
举例
辨析词 语的感 情色彩
感情色彩分褒、贬、中三种。熟 悉词语的感情色彩,便于我们准 确使用它们。
①成果 — 结果 — 后果 (褒) (中) (贬) ②发动 — 煽动 称赞 — 奉承 (中) (贬) (褒) (贬)
辨析词 语的语 体色彩
分清口语与书面语。口语较通俗。①爸爸—父亲 见面—会见
书面语分为公文语体、科技语体、(口语)(书面语) (口语)(书面语)
B.退去 虚弱 味道 D.退去 衰弱 味道
解析 “褪去”指脱掉(衣服、羽毛、颜色等)。“退去”指去除、离开。“退 去”一般强调的是退出这个行为的过程或结果;“褪去”一般表示形象、外表 或颜色的变化。此处“褪去”的用法带有比喻性质。“虚弱”,空虚薄弱不结 实,侧重于“虚”;“衰弱”,侧重于由强转弱。“气息”,侧重于嗅觉; “味道”,侧重于味觉。
边练边悟2 在下列句子的空缺处依次填入词语,最恰当的一组是
专题01 正确使用词语(包括熟语)-语言文字运用(解析版)

巅峰冲刺江苏省2020年高考语文一轮考点扫描专题01 正确使用词语(包括熟语)-语言文字运用【考点解读】正确使用词语(包括熟语)是江苏省2020年高考语文的必考内容。
“词语”指包含“一般词语”与“熟语”。
“一般词语”包括单词、词组及整个词汇,文字组成语句文章的最小组词结构形式。
从构成方式来看,可以分成:①单纯词:由一个语素组成词,自由的单音节语素和所有的双音节、多音节语素都可以组成单纯词。
如:山、水、天、地、人、有、土、红、凑;仿佛、苍茫、水果、蜈蚣、琉璃、参差、蹉跎、敌敌畏、阿司匹林、萨克斯、麦克风等。
②合成词:由两个或两个以上的语素组成的词。
从词性来看,可以分成实词与虚词:一、实词,有实际意义的词(1)名词:表示人或事物及衍生名称的词。
人物名词:如学生、群众、老头、妇女、同志、叔叔、维吾尔族、酒鬼等;事物名词:如笔、杉木、蜗牛、猎豹、奥托、棒球、战斗机、冥王星、思想、中学、物理、过程等;时间名词:如上午、过去、将来、午夜、三更、甲戊、世纪等;方位名词:如东南、上面、前方、内部、中间等。
(2)动词:表示动作行为及发展变化的词。
)行为动词:如跑、唱、喝、敲、吆喝、盯、踢、闻、听、摸等;发展动词:如生长、枯萎、发芽、结果、产卵等;心理动词:如喜欢、恨、气愤、觉得、思考、厌恶等;存现动词:如消失、显现、有、丢失、幻灭等;使令动词:如使、让、令、禁止、勒令等;能愿动词:如会、愿意、可以、能够、宁可等;趋向动词:如来、去、上、下等;判断动词:如是、为、乃等。
(3)形容词,表示事物性质、状貌特征的词。
表形状的:如大、高、胖、瘪、细、壮等;表性质的:如甜、好、香、漂亮、圆滑、机智、单调等;表示状态的:如快、浓、满、多、迅速、悄悄等。
(4)数词,表示事物数目的词。
有确数词:如1、2、3、一、二、三、壹、贰、叁、二分之一、3.45;有概数:如几、一些、左右、以下、余;有序数:如第一、第二、老大、老三、初九、初十。
2020-2021年高考语文一轮复习基础知识专题01 正确使用词语_31-35

看语气辨析主要指表示语气的副词和助词。
所有这些都要结合具体的语境,多加体会揣摩。
有些虚词必须用在表疑问的句子中,用在陈述句中就不合语法。
有些虚词用来表达委婉语气,有些虚词用来表达强调语气。
①“何况”与“况且”。
前者可用于反问,后者不能。
②“未免”与“不免”。
“未免”表示前面所说的情况不合适,或对前面所说的情况不以为然,含有委婉批评的意味;“不免”表示由于前面所说的原因而不能避免某种消极的结果。
看位置虚词在句中的位置必须根据句子的语法需要和虚词自身的表意特点来确定。
比如,关联词语有固定的位置,有的只能用于前一分句,如“由于”;有的只能用于后一分句,如“却”“然而”“以致”。
复句中出现成对的关联词,如果前后分句的主语相同,关联词用在主语后;如果前后分句的主语不同,关联词用在主语前。
“至于”与“对于”。
“至于”作为介词,表示另提一事,只能用在分句之首;“对于”表示引入对象,可用于句首,也可用于句中。
边练边悟7下面这段文字共有五句话,每句都有一处用词不当,请指出并改正,使整段文字语意表达准确,逻辑严密。
虽然基础教育的任务仅仅是教会学生对付考试以升入高一级学校,那就无所谓“基础”,真正的教育也就没有发生。
学生成了考试机器,没有问题意识,缺乏批判思维,不关心社会,进而不思考自己的明天,这种“教育”,即使有社会风气支撑,教育者也不能认同。
背离常识的教育是“反教育”,目前最令人堪忧的是反常的“教育”变得堂而皇之。
教育目的一旦被庸俗化,简约的教育内容被繁复的形式替代,师生疲于奔命,教育没有让人变聪明,而且把人逼向愚昧。
更令人困惑的是,人们无视愚蠢教育的危险性,而热切于不切实际的鼓噪。
答案①“虽然”改为“如果”;②“进而”改为“甚至”;③“堪忧”改为“担忧”或“忧虑”;④“而且”改为“反而”或“而是”;⑤“热切”改为“热衷”。
解析第一句,“虽然”和“那”不搭配,根据前后关系是假设关系,应将“虽然”改为“如果”;第二句,“进而”表示因果,句中“学生成了考试机器,没有问题意识,缺乏批判思维,不关心社会,进而不思考自己的明天”不是因果关系,是递进关系,应将“进而”改为“甚至”;第三句,“令人”和“堪”重复,应将“堪忧”改为“担忧”或“忧虑”;第四句,“而且”和前面的“没有”不照应,应将“而且”改为“反而”或“而是”;第五句,“热切”和“于不切实际的鼓噪”不搭配,应将“热切”改为“热衷”。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边练边悟8依次填入文中横线上的词语,全都恰当的一项是
在鲁迅所处的年代,白话文运动方兴未艾,一些语言表达方式________与当下有一定的差异。
应该看到,入选语文教材的课文中,胡适的《我的母亲》、郁达夫的《故都的秋》、朱自清的《背影》,________存在读起来“不通顺”的地方,然而都________给理解带来太大阻碍。
A.诚然普遍不可能
√
B.确实普遍不至于
C.确实大多不至于
D.诚然大多不可能
解析诚然:实在;固然(引起下文转折)。
确实:真实可靠;对客观情况的真实性表示肯定。
根据语境,“确实”更恰当。
普遍:存在的面很广泛;具有共同性的。
大多:大部分;大多数。
强调数量很多。
此处语境强调的是共同性,故选“普遍”。
不至于:不会达到(某种程度)。
强调程度上达不到。
“不可能”强调不会发生。
根据语境,“不至于”合适。
故选B。
返回
活动2
正确使用成语
一、正确理解成语语义
成语是指语言中经过长期使用、锤炼而成的固定短语(词组),它是比词大而语法功能又相当于一个词的语言单位。
成语大多由四个字组成。
成语具有以下特点:
1.意义的整体性。
成语的词义往往超出字面,不能望文生义。
例如:水落石出、三头六臂、泥牛入海。
2.结构的凝固性。
一般不能变动词序或更换其中的成分。
3.色彩的文言性。
保留了文言词和文言语的格式。
例如:草菅人命(草菅,意动用法);富国强兵(富、强,使动用法)。
4.感情的褒贬性。
许多成语蕴涵着褒贬感情色彩。
例如:无所不为(贬)、无微不至(褒)。
5.结构的丰富性。
从成语的构词方式来看,有主谓结构、动宾结构、并列结构等,形式丰富多样。
杨伯说,那根带子是他爷爷的爷爷套上去的,算了一下,大概也有120多年了。
”雕点了点头。
他东逃西躲,脱不了身,就施出绝招,飞快地停在树枝上,把羽毛展开。
三焦点晶体植入手术https:///multifocal-lenses/
“真好!”植物说,“将美和芳香送往世界各处,让世界多一点甜蜜,这才是生活。
可现实还是现实,第二天,狗蛋依旧要到山上去砍柴。
,一时间,它觉得自己就是那天上自由飞翔的小鸟儿,大海中随意竞游的小鱼儿。